鄭州市中牟縣2018-2019學年高二生物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1頁
鄭州市中牟縣2018-2019學年高二生物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2頁
鄭州市中牟縣2018-2019學年高二生物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3頁
鄭州市中牟縣2018-2019學年高二生物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4頁
鄭州市中牟縣2018-2019學年高二生物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2018_2019學年高二生物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2018_2019學年高二生物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PAGE47-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2018_2019學年高二生物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2018—2019學年高二生物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1.下列遺傳學概念的解釋,不正確的是()A。性狀分離: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xiàn)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xiàn)象B.伴性遺傳:由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遺傳上總是與性別相關聯(lián)的現(xiàn)象C.顯性性狀:兩個親本雜交,子一代中顯現(xiàn)出來的性狀D。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答案】C【解析】【詳解】A、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xiàn)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xiàn)象叫做性狀分離,A正確;B、性狀由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遺傳上總是與性別相關聯(lián)的現(xiàn)象叫做伴性遺傳,B正確;C、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進行雜交,子一代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狀叫做顯性性狀,C錯誤;D、位于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稱為等位基因,D正確。故選C。2.豌豆是一年生植物。在自然狀態(tài)下,某圓粒豌豆植株(基因型為Rr)連續(xù)種植四年后純合子與雜合子的比例為()A.15:1 B.63:1C.3:1 D。8:1【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基因型為雜合子高莖豌豆的基因型是Dd,所以D和d的基因頻率都是50%。該種群中個體連續(xù)自交n次后,DD、Dd、dd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1—(1/2)n]÷2、(1/2)n、[1—(1/2)n]÷2?!驹斀狻客愣故亲曰▊鞣?、閉花授粉的植物,在自然狀態(tài)下豌豆是自交,連續(xù)自交四代,雜合子的比例是(1/2)4=1/16,則純合子的比例是1—1/16=15/16,因此純合子與雜合子的比例是15:1,故選A.3。2018年是DNA分子雙螺旋結構被發(fā)現(xiàn)的第65年,下面關于DNA分子結構的敘述錯誤的是()A.在一個DNA分子中,G—C堿基對含量越高,DNA分子的穩(wěn)定性越強B。兩條鏈的磷酸和脫氧核糖交替連接構成DNA的基本骨架C.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A+T)/(G+C)的值越接近,親緣關系越近D。DNA分子發(fā)生堿基對替換后,不會改變DNA分子中嘧啶堿基所占的比例【答案】C【解析】【分析】DNA的雙螺旋結構:①DNA分子是由兩條反向平行的脫氧核苷酸長鏈盤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在內(nèi)側。③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起來,形成堿基對且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詳解】A、G—C堿基對含有3個氫鍵,而A—T堿基對含有2個氫鍵,所以在一個DNA分子中,G—C堿基對含量越高,DNA分子穩(wěn)定性越強,A正確;B、DNA分子兩條鏈的磷酸和脫氧核糖交替連接構成DNA的基本骨架,B正確;C、不同生物該比值接近,只說明堿基含量情況,并不能說明不同生物的DNA中堿基對排列是否接近,所以親緣關系無法確定,C錯誤;D、DNA分子發(fā)生堿基對替換后,是嘌呤堿基和嘧啶堿基同時發(fā)生替換,所以不會改變DNA分子中嘧啶堿基所占的比例,D正確。故選C。4.某二倍體自花傳粉植物葉片的有茸毛和無茸毛是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對性狀.某研究小組經(jīng)過大量重復實驗,得到下表所示實驗結果,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項目親本子代實驗甲有茸毛×無茸毛有茸毛:無茸毛=1:1實驗乙無茸毛×無茸毛全部為無茸毛實驗丙有茸毛×有茸毛有茸毛:無茸毛=2:1A.該植物葉片的有茸毛對無茸毛為顯性B。親本有茸毛植株能產(chǎn)生比例相等的兩種基因型的配子C。實驗丙出現(xiàn)特殊分離比的原因可能是顯性基因純合致死D.實驗丙的子代隨機交,下一代有茸毛基因的頻率為0.125【答案】D【解析】【分析】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對性狀,可以根據(jù)基因的分離定律解題.根據(jù)實驗丙可判斷有茸毛為顯性性狀,但子代出現(xiàn)2:1的分離比說明有可能是顯性純合子致死導致?!驹斀狻緼、該植物葉片有茸毛對無茸毛為顯性,A正確;B、有茸毛的顯性純合子致死,所以親本的有茸毛植株均為雜合子,能產(chǎn)生比例相等的兩種基因型的配子,B正確;C、實驗丙出現(xiàn)特殊分離比的原因可能是顯性基因純合致死,C正確;D、假設用A、a分別代表控制該性狀的顯隱基因,實驗丙的子代基因型和比例為Aa:aa=2:1,它們隨機交,產(chǎn)生的配子基因型和比例為A:a=1:2,用棋盤法表示:F1配子配子1/3A2/3a1/3A1/9AA(致死)2/9Aa2/3a2/9Aa4/9aa故下一代基因型及比例為Aa:aa=1:1,A的基因頻率為1/4=0。25,D錯誤.故選D.5。下列關于基因、染色體和性狀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A.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種性狀B。摩爾根運用“假說—演繹法”首次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C?;蛟谌旧w上呈線性排列,每條染色體上都有許多個基因D??刂撇煌誀畹姆堑任换蚨嘉挥诜峭慈旧w上【答案】D【解析】【分析】1、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染色體是DNA的主要載體;

2、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功能單位和結構單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脫氧核苷酸;

3、基因在染色體上,且一條染色體含有多個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詳解】A、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種性狀,A正確;

B、摩爾根運用“假說-演繹法"通過果蠅雜交實驗首次證明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B正確;

C、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每條染色體上都有若干個基因,C正確;

D、非等位基因除了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也位于同源染色體上,D錯誤。

故選D。6。下列關于人體減數(shù)分裂的敘述,正確的是()A.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初級精母細胞的中央將出現(xiàn)細胞板B.次級精母細胞內(nèi)一對姐妹染色單體攜帶的遺傳信息是完全相同的C.初級卵母細胞在分裂的過程中,基因重組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D.正常情況下,次級精母細胞最多含有2個染色體組,染色體有23種形態(tài)【答案】D【解析】【分析】減數(shù)分裂過程:

(1)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間期:染色體的復制。

(2)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聯(lián)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分裂。

(3)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xiàn)紡錘體和染色體;②中期:染色體形態(tài)固定、數(shù)目清晰;③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驹斀狻緼、植物細胞分裂才會有細胞板出現(xiàn),A錯誤;

B、由于基因突變或交叉互換,姐妹染色單體攜帶的遺傳信息不一定相同的,B錯誤;

C、基因重組可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和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體時期),C錯誤;

D、正常情況下,次級精母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染色體有23種形態(tài),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體加倍,含2個染色體組,D正確。

故選D。

【點睛】本題考查細胞的減數(shù)分裂,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減數(shù)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掌握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和數(shù)目變化規(guī)律,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7.實驗材料是決定實驗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下列關于實驗選材的敘述,正確的是()A。利用山柳菊研究生物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B。利用洋蔥根尖成熟區(qū)細胞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C.植物花粉數(shù)量多、易獲取,適合用于培育單倍體D。利用馬蛔蟲的受精卵觀察細胞的減數(shù)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基礎生物學實驗中的常用材料的選擇,考生需要依據(jù)各個實驗的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和實驗過程等具體作答即可?!驹斀狻緼、山柳菊有時進行有性生殖,有時進行無性生殖,而且山柳菊的花小,難以做人工雜交實驗,A錯誤;

B、根尖成熟區(qū)細胞不再分裂,所以不能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B錯誤;

C、植物花粉數(shù)量多、易獲取,適合用于培育單倍體,C正確;

D、馬蛔蟲的受精卵只進行有絲分裂,不進行減數(shù)分裂,D錯誤。

故選C。8.下圖表示雄果蠅細胞分裂過程中DNA含量的變化。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若圖1表示減數(shù)分裂,圖2為有絲分裂,則DE段都發(fā)生著絲點分裂B。若圖1表示減數(shù)分裂,則BD段的細胞中可能含有0個或1條Y染色體C。若兩圖均為有絲分裂,則兩圖EF段的細胞均只含有8條染色體D。若圖2中的CD段發(fā)生同源染色體分離,則CD段為有絲分裂后期【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1中每條染色體中DNA的含量在間期復制時加倍,到著絲粒分裂時恢復。圖2中每個細胞的核DNA含量在間期復制時加倍,到有絲分裂末期恢復.【詳解】A、圖1的CD段發(fā)生了著絲點分裂,圖2若為有絲分裂,CD段表示有絲分裂的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現(xiàn),A錯誤;

B、若圖1表示減數(shù)分裂,則BD段一個細胞中,如果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則細胞中可能含有0個或1個Y染色體,B正確;

C、若兩圖均為有絲分裂,,則圖1中的EF段為有絲分裂的后期和末期,后期細胞內(nèi)含有16條染色體,圖2中DE段因核膜的出現(xiàn)形成了子細胞核,所以EF段表示有絲分裂的末期,一個細胞內(nèi)含有8條染色體,C錯誤;

D、有絲分裂過程中無同源染色體的分離,D錯誤。

故選B。9.已知某單基因遺傳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正常人群中該病的攜帶者概率為2/11,一對表現(xiàn)型正常的夫婦,妻子的父親為患者,該夫婦的后代為攜帶者的概率是()A。1/2 B.21/22 C。1/22 D。5/11【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位于同源染色體的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和分離。【詳解】一對表現(xiàn)型正常的夫婦,妻子的父親為患者,由于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相關基因用A/a表示),因妻子表現(xiàn)正常,而其父親為患者(aa)則妻子的基因型為Aa,該男子正常為攜帶者的概率為2/11,則二人婚配生出的后代為攜帶者的概率為2/11×1/2+9/11×1/2=1/2.即A正確。

故選A。10。基因轉錄出的初始RNA,經(jīng)不同方式的剪切可被加工成翻譯不同蛋白質的mRNA,某些剪切過程不需要蛋白質性質的酶參與,大多數(shù)真核細胞的mRNA只在個體發(fā)育的某一階段合成,不同的mRNA合成后以不同的速度被降解。下列判斷錯誤的是()A.某些初始RNA的剪切加工可由RNA催化完成B。一個基因可能參與控制生物體的多種性狀C.mRA的產(chǎn)生與降解與個體發(fā)育階段有關D.初始RNA的剪切、加工在核糖體內(nèi)完成【答案】D【解析】【分析】酶大多數(shù)是蛋白質,少數(shù)是RNA。由題目信息,RNA的剪切過程不需要蛋白質性質的酶參與,可知,該過程的酶應該是RNA。【詳解】A、某些剪切過程不需要蛋白質性質的酶參與,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或RNA,則這些mRNA的剪切由RNA催化完成,A正確;

B、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遺傳效應的片段,根據(jù)題中信息,一個基因可轉錄形成多種mRNA,可控制生物體的多種性狀,B正確;

C、大多數(shù)真核細胞mRNA只在個體發(fā)育的某一階段合成、不同的mRNA合成后以不同的速度被降解,說明mRNA的產(chǎn)生與降解與個體發(fā)育階段有關,C正確;

D、RNA在細胞核內(nèi)合成,則其剪切、加工在細胞核內(nèi)完成,所以不在核糖體內(nèi)完成,D錯誤。

故選D。11.下列有關真核細胞內(nèi)遺傳信息傳遞和表達的敘述,錯誤的是()A.在DNA復制過程中,既有氫鍵的斷裂,又有氫鍵的形成B。在基因表達過程中,既需要DNA聚合酶,又需要RNA聚合酶C.在轉錄過程中,既有DNA分子的解旋,又有DNA的螺旋D.在翻譯過程中,tRNA既能識別密碼子,又能轉運相應的氨基酸【答案】B【解析】【分析】DNA復制DNA轉錄翻譯時間細胞分裂的間期個體生長發(fā)育的整個過程場所主要在細胞核細胞質中的核糖體條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ATPRNA聚合酶等,ATP酶,ATP,tRNA模板DNA的兩條鏈DNA的一條鏈mRNA原料含ATCG的四種脫氧核苷酸含AUCG的四種核糖核苷酸20種氨基酸模板去向分別進入兩個子代DNA分子中與非模板鏈重新繞成雙螺旋結構分解成單個核苷酸特點半保留復制,邊解旋邊復制,多起點復制邊解旋邊轉錄一個mRNA上結合多個核糖體,依次合成多肽鏈堿基配對A→T,G→CA→U,T→A,G→CA→U,G→C遺傳信息傳遞DNA→DNADNA→mRNAmRNA→蛋白質實例絕大多數(shù)生物所有生物意義使遺傳信息從親代傳給子代表達遺傳信息,使生物表現(xiàn)出各種性狀【詳解】A、在DNA復制過程中,解旋酶使氫鍵的斷裂,DNA聚合酶使子鏈形成進而在互補鏈的對應堿基之間形成氫鍵,A正確;B、基因表達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其中轉錄過程中需要RNA聚合酶,但這兩個過程都不需要DNA聚合酶,B錯誤;C、在轉錄過程中,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DNA分子解旋,轉錄完成之后有DNA分子的螺旋恢復,C正確;D、在翻譯過程中,tRNA既能通過反密碼子識別密碼子,又能轉運相應的氨基酸,D正確。故選B。12.S型(有莢膜)和R型(無莢膜)肺炎雙球菌均對青霉素敏感,在多代培養(yǎng)的S型菌中分離出一種抗青霉素的S型突變株,記為PentS型菌?,F(xiàn)利用上述三種菌株進行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將R型菌置于培養(yǎng)基(不含青霉素)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加入S型菌DNA,培養(yǎng)基中將出現(xiàn)R型和S型菌落B。將S型菌置于培養(yǎng)基(不含青霉素)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加入R型菌DNA,培養(yǎng)基中僅出現(xiàn)S型菌落C.將R型菌置于培養(yǎng)基(含青霉素)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加入PentS型菌DNA,培養(yǎng)基中僅出現(xiàn)PentS型菌落D。將PentS型菌置于培養(yǎng)基(含青霉素)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加入R型菌DNA,培養(yǎng)基中僅出現(xiàn)PentS型菌落【答案】C【解析】【分析】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包括格里菲斯的體內(nèi)轉化實驗和艾弗里的體外轉化實驗,其中格里菲斯的體內(nèi)轉化實驗證明S型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能將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驹斀狻緼、S型細菌的DNA是轉化因子,能將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因此S型菌DNA與R型菌混合置于培養(yǎng)基(不含青霉素)中培養(yǎng),培養(yǎng)基中會出現(xiàn)R型和S型菌落,A正確;

B、R型細菌的DNA不能將S型細菌轉化為R型細菌,因此R型菌DNA與S型菌混合置于培養(yǎng)基(不含青霉素)中培養(yǎng),培養(yǎng)基中會出現(xiàn)S型菌落,但不會出現(xiàn)R型菌落,B正確;

C、PentS型菌DNA能將R型細菌轉化為PentS型菌,因此PentS型菌DNA與R型菌混合置于培養(yǎng)基(不含青霉素)中培養(yǎng),培養(yǎng)基中出現(xiàn)R型和PentS型菌落,C錯誤;

D、R型菌DNA不能將PentS型菌轉化為R型菌,因此R型菌DNA與PentS型菌混合置于培養(yǎng)基(不含青霉素)中培養(yǎng),培養(yǎng)基中只出現(xiàn)PentS型菌落,D正確。

故選C.13.下圖為一個基因型為AaBb(兩對基因獨立遺傳)的精原細胞產(chǎn)生的兩個次級精母細胞的分裂圖形,則該減數(shù)分裂過程發(fā)生了A.交叉互換與姐妹染色單體未分離B。交叉互換與同源染色體未分離C.基因突變與同源染色體未分離D.基因突變與姐妹染色單體未分離【答案】A【解析】【分析】減數(shù)分裂的特點: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發(fā)生同源染色體的分裂,因此等位基因發(fā)生分離,并且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發(fā)生自由組合;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著絲點分裂,導致位于兩條染色單體上的相同基因發(fā)生分離.【詳解】一個基因型為AaBb(兩對基因獨立遺傳)的精原細胞在一次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產(chǎn)生的兩個如圖的次級精母細胞,左圖中前兩個染色體相同位置上的基因是A和a,而右圖中相應基因也為A和a,所以圖中兩個染色體上的A和a是交叉互換導致的,右圖中能明顯看出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形成的染色體未分離。

故選A。14。某種動物的眼色由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具體控制關系如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一對無色眼親本所形成的受精卵中基因a或b發(fā)生突變則可能會發(fā)育成猩紅色眼B.該動物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會發(fā)生基因重組,從而產(chǎn)生多種基因型C.A基因正常表達時,以基因中的非編碼鏈為模板轉錄出mRNA,再以mRNA為模板翻譯產(chǎn)生酶AD.該動物群體中無色眼和深紅色眼的基因型都只有1種【答案】D【解析】【分析】據(jù)圖可知,A-B—表現(xiàn)為深紅色眼,A—bb表現(xiàn)猩紅色眼,aaB-表現(xiàn)猩紅色眼,aabb表現(xiàn)無色眼.【詳解】A、無色眼親本即為aabb,受精卵中基因a或b發(fā)生突變可能變成A或B,會發(fā)育成猩紅眼,A正確;

B、該動物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配子的過程中發(fā)生基因重組,產(chǎn)生多種配子,配子結合后產(chǎn)生多種基因型的個體,B正確;

C、A基因正常表達時,以基因中的非編碼鏈為模板轉錄mRNA,再以mRNA為模板進行翻譯,C正確;

D、該動物群體中無色眼1種基因型,但深紅色眼有4種基因型,D錯誤.

故選D。15.在蛋白質合成過程中,一條mRNA鏈上能夠同時結合多個核糖體,并合成若干條多肽鏈,結合在同一條mRNA鏈上的核糖體稱為多聚核糖體。以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組成多聚核糖體的化學元素有C、H、O、N、PB.多聚核糖體使每條肽鏈合成的時間明顯縮短C。合成的每條多肽鏈中氨基酸的排列順序相同D.多聚核糖體合成蛋白質時能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答案】B【解析】【分析】多聚核糖體,其中mRNA是翻譯的直接模板,一條mRNA上同時連接多個核糖體進行翻譯,這樣可以提高翻譯的速率,加快蛋白質的合成。【詳解】A、組成多聚核糖體的成分包括RNA和蛋白質,因此其化學元素有C、H、O、N、P,A正確;

B、多聚核糖體合成的肽鏈的模板都是同一條mRNA,因此合成的多肽鏈氨基酸的序列相同,即每條肽鏈合成的時間不會縮短,B錯誤;B正確;

C、合成的每條多肽鏈的模板都是同一個mRNA分子,因此多肽鏈中氨基酸的排列順序相同,C正確;

D、多聚核糖體合成蛋白質時需要密碼子與反密碼子的互補配對,因此該過程中能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D正確。

故選B.16。某哺乳動物的體色由基因A(黑色)和a(白色)控制,基因A和a位于性染色體上?,F(xiàn)有兩基因型均為Aa的雄性和雌性動物、一基因型為aa的雌性動物和一基因型未知的黑色雄性動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讓兩基因型均為Aa的雄性和雌性動物雜交,若后代出現(xiàn)了白色雌性個體,說明親本雄性動物的a基因在Y染色體上B。讓基因型未知的黑色雄性動物與基因型為aa的雌性動物雜交,若后代出現(xiàn)了白色雌性個體,說明親本雄性動物的A基因在Y染色體上C。選擇基因型為Aa的雄性動物與基因型為aa的雌性動物雜交,若后代出現(xiàn)了黑色雌性個體,說明親本雄性動物的A基因在Y染色體上D。讓兩基因型均為Aa的雄性和雌性動物雜交,若后代出現(xiàn)了黑色雄性個體,說明親本雄性動物的A基因在X染色體上【答案】B【解析】【詳解】如果雄性動物的基因型是XAYa,與基因型為XaXa的雌性動物雜交,則子代雌性個體全是黑色,雄性個體全是白色.如果雄性動物的基因型是XaYA,與基因型為XaXa的雌性動物雜交,則雌性個體全是白色,雄性個體全是黑色。因此,讓兩基因型均為Aa的雄性和雌性動物雜交,若后代出現(xiàn)了白色雌性個體,說明親本雄性動物的A基因在Y染色體上,A項錯誤;根據(jù)A項分析可知,B項正確;同理,選擇基因型為Aa的雄性動物與基因型為aa的雌性動物雜交,若后代出現(xiàn)了黑色雌性個體,說明親本雄性動物的A基因在X染色體上,故C項錯誤;假設親本雄性動物的A基因在X染色體上,則基因型為XAYa的雄性動物和基因型為XAXa的雌雄動物雜交,后代可出現(xiàn)黑身雄性個體(XAYa).假設親本雄性動物的A基因在Y染色體上,則基因型為XaYA的雄性動物和基因型為XAXa的雌雄動物雜交,后代也可出現(xiàn)黑身雄性個體(XaYA)。故讓兩基因型均為Aa的雄性和雌性動物雜交,若后代出現(xiàn)了黑色雄性個體,不能說明親本雄性動物的A基因在X染色體上,D項錯誤.【點睛】分析題干信息明確基因在性染色體上的位置并寫出雄性雜合子的基因型是解題的突破口,解題時要分情況逐一寫出遺傳圖解然后進行判斷。由題意知,基因A和a位于性染色體X或Y上,雄性個體的基因型可以為Aa,因此A和a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上,雄性動物雜合子的基因型可能是XAYa或XaYA.17.細胞周期中大部分時間都屬于分裂間期??蒲腥藛T對鐵皮石斛(2N=38)進行離體培養(yǎng),他們將處于分裂間期(此時還未進行DNA復制)的愈傷組織細胞置于含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至第二次細胞分裂中期。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此時愈傷組織細胞中含3H的染色單體共76條B.此時愈傷組織細胞的核DNA中含3H的單體有114條,占總鏈數(shù)的1/4C。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的結合位點分別位于DNA、RNA分子上D.鐵皮石斛的DNA分了結構中,每個脫氧核糖均與兩個磷酸相連接【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的復制時間: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間期;條件:模板(DNA的雙鏈)、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離的脫氧核苷酸);過程:邊解旋邊復制;結果:一條DNA復制出兩條DNA;特點:半保留復制?!驹斀狻緼、將處于分裂間期的愈傷組織細胞置于含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培養(yǎng)液中,在間期時DNA復制1次,所以第一次細胞分裂完成后得到的2個子細胞都是一條染色體上的DNA都只有一條鏈被標記,培養(yǎng)至第二次分裂中期,每條染色體中的兩條染色單體均被3H標記,共76條染色單體,A正確;

B、第二次分裂中期,1/2的核DNA分子的兩條鏈均含有3H,1/2的核DNA分子一條鏈含有3H,因此核DNA中含3H的脫氧核苷酸鏈有114條,占總鏈數(shù)的3/4,B錯誤;

C、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的結合位點都位于DNA分子上,C錯誤;

D、DNA分子的兩條單鏈末端只有1個磷酸與1個脫氧核糖相連,D錯誤。

故選A。18。如圖為某二倍體生物生殖腺中的細胞分裂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在顯微鏡下可觀察到某細胞從乙→丙→丁連續(xù)分裂的過程B。甲細胞分裂結束形成1個丙細胞和3個丁細胞C.甲、乙、丙、丁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數(shù)目依次為2、2、1、1D。乙細胞所示階段發(fā)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題圖:甲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乙細胞中同源染色體正在分離,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細胞中不含同源染色體,且染色體的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丁細胞中不含同源染色體,也不含姐妹染色單體,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末期?!驹斀狻緼、經(jīng)過解離步驟后細胞已經(jīng)死亡,因此在顯微鏡下不能觀察到連續(xù)分裂的過程,A錯誤;

B、甲細胞進行的是有絲分裂,其分裂結束形成的是體細胞,不會形成丙細胞和丁細胞,B錯誤;

C、甲、乙、丙、丁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數(shù)目依次為4、2、1、1,C錯誤;

D、乙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時會發(fā)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D正確.

故選D。19。蛇屬于變溫動物。中國科學家通過基因測序,次揭示高原溫泉蛇EPASI基因的突變情況,突變后的EPASI基因減弱了其調(diào)節(jié)紅細胞生成素基因表達的能力,進而導致溫泉蛇血紅蛋白濃度處于較低水平,提高了溫泉蛇適應海拔低氧條件的能力。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溫泉蛇EPASI基因能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間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B.溫泉蛇細胞在合成、加工具有生物活性的血紅蛋白的過程中會消耗水C.突變后的EPASI基因結構中嘌呤堿基含量高于嘧啶堿基含量D。溫泉蛇紅細胞中rRNA以及核糖體的形成均與核仁密切相關【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遺傳因子)是產(chǎn)生一條多肽鏈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是控制生物性狀的基本遺傳單位.基因能夠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控制生物體的性狀?!驹斀狻緼、分析題意可知,EPASI基因減弱了調(diào)節(jié)紅細胞生成素基因表達的能力,說明溫泉蛇EPASI基因能夠控制合成酶來間接控制其他基因的表達,A正確;

B、細胞在合成、加工血紅蛋白的過程中涉及化學鍵的水解,會有水的消耗,B正確;

C、由于DNA分子中的堿基之間存在堿基互補配對原則,故可知DNA分子中嘧啶數(shù)恒等于嘌呤數(shù),故不論EPASI基因是否發(fā)生突變,其基因結構中的嘌呤堿基含量等于嘧啶堿基含量,C錯誤;

D、紅細胞中rRNA以及核糖體的形成均在紅細胞成熟前在細胞核中完成,與核仁密切相關,D正確;

故選C。20.小麥抗銹病基因R和不抗銹病基因r是一對等位基因,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A?;騌和基因r的分離都是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中B.基因R可以突變成基因r,基因r也可以突變成基因RC.基因突變是可以遺傳的變異,所以細胞中突變形成的基因r都能通過有性生殖遺傳給后代D。一株處于開花期的雜合小麥個體中:含基因R的精子=含基因r的精子=含基因R的卵子=含基因r的卵子【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突變是DNA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蛲蛔儼l(fā)生在細胞分裂的間期,包括減數(shù)分裂間期和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間期。細胞分裂間期發(fā)生基因突變產(chǎn)生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分離隨著絲點分裂,染色體移向兩極而分離,具有等位基因的個體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

2、雜合子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開,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產(chǎn)生的兩種基因型的配子的比例是1:1;

3、基因突變發(fā)生在生殖細胞中一般可以通過有性生殖傳給后代,如果發(fā)生在體細胞中一般不能通過有性生殖傳遞給后代;

4、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驹斀狻緼、基因R和基因r的分離可能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過程中,若發(fā)生了交叉互換,也可能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中,A錯誤;

B、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因此基因R可以突變成基因r,基因r也可以突變成基因R,B正確;

C、基因突變?nèi)绻l(fā)生在體細胞中,則一般不能通過有性生殖傳遞給后代,C錯誤;

D、開花期的雜合小麥個體中,含有R的精子與含有r的精子數(shù)量相同,含有R的卵細胞和含有r的卵細胞相同,但是精子和卵細胞的數(shù)量不同,精子數(shù)量遠遠多于卵細胞,D錯誤。

故選B?!军c睛】本題考查減數(shù)分裂和基因突變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減數(shù)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掌握基因突變的概念、類型及結果等,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21.下列有關生物的遺傳變異和遺傳病的敘述,正確的是A。通過產(chǎn)前診斷確定胎兒性別可有效預防白化病B.三倍體無子西瓜不能產(chǎn)生種子,因此是不能遺傳的變異C。非同源染色體之間互換部分片段屬于染色體結構的變異D。體內(nèi)不攜帶遺傳病的致病基因就不會患遺傳病【答案】C【解析】【分析】1、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結構的改變屬于基因突變。

2、三倍體植物可由二倍體植株和四倍體植株雜交形成的受精卵發(fā)育而來,屬于可遺傳變異。

3、可遺傳變異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驹斀狻緼、因白化病為常染色體遺傳病,通過產(chǎn)前診斷確定胎兒性別不能預防白化病,A錯誤;

B、制備三倍體無子西瓜的原理是染色體變異,屬于可遺傳的變異,B錯誤;

C、非同源染色體之間互換部分片段屬于染色體結構的變異中的易位,C正確;

D、體內(nèi)不攜帶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也可能患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如21三體綜合癥,D錯誤。

故選C。22。某植物正常花冠對不整齊花冠為顯性,高株對矮株為顯性,紅花對白花為不完全顯性,雜合子是粉紅花。三對相對性狀獨立遺傳,如果純合的紅花、高株、正常花冠植株與純合的白花、矮株、不整齊花冠植株雜交,在F2中具有與F1同表現(xiàn)型的植株的比例是()A.9/32 B.3/32C。27/64 D.9/64【答案】A【解析】【分析】正常花冠對不整齊花冠為顯性(用A、a表示),高株對矮株為顯性(用B、b表示),紅花對白花為不完全顯性(用C、c表示),則純合的紅花、高株、正?;ü谥仓甑幕蛐蜑锳ABBCC,純合的白花、矮珠、不整齊花冠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cc,它們雜交所得F1的基因型為AaBbCc.【詳解】由以上分析可知,AABBCC×aabbcc→F1,AaBbCc表現(xiàn)型為正?;ü诟咧攴刍?,F(xiàn)1自交得到F2,F(xiàn)2中具有與F1同表現(xiàn)型的植株的比例為3/4×3/4×1/2=9/32,即A正確.

故選A。23.下列有關生物變異與育種的敘述,正確的是()A.馬和驢雜交的后代騾子是不育的二倍體,而雄蜂是可育的單倍體B。體細胞中染色體組數(shù)為奇數(shù)的作物都是經(jīng)花藥離體培養(yǎng)獲得的C?;蛐蜑锳a的植株自交后代出現(xiàn)3:1分離比的原因是發(fā)生了基因重組D.秋水仙素可應用于誘變育種和多倍體育種,作用的細胞分裂時期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雜交育種原理:基因重組(通過基因分離、自由組合或連鎖交換,分離出優(yōu)良性狀或使各種優(yōu)良性狀集中在一起)。

誘變育種原理:基因突變,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線、射線、紫外線、激光等)或化學因素(如亞硝酸、硫酸二乙脂等)來處理生物,使其在細胞分裂間期DNA復制時發(fā)生差錯,從而引起基因突變,舉例:太空育種、青霉素高產(chǎn)菌株的獲得。

單倍體育種原理:染色體變異,方法與優(yōu)點:花藥離體培養(yǎng)獲得單倍體植株,再人工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優(yōu)點是明顯縮短育種年限,原因是純合體自交后代不發(fā)生性狀分離。

多倍體育種:原理:染色體變異,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有絲分裂時紡綞絲的形成,染色體不能移動,使得已經(jīng)加倍的染色體無法平均分配,細胞也無法分裂。當秋水仙素的作用解除后,細胞又恢復正常的生長,然后再復制分裂,就能得到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的細胞。如八倍體小黑麥的獲得和無籽西瓜的培育成功都是多倍體育種取得的成就。【詳解】A、馬和驢是不同物種,它們雜交的后代驟沒有同源染色體,因此是不育的二倍體;雄蜂雖然是單倍體,但其可以進行假減數(shù)分裂形成可育配子,仍然是可育的,A正確;

B、體細胞中染色體組數(shù)為奇數(shù)的作物不一定是經(jīng)花藥離體培養(yǎng)獲得的,如三倍體西瓜可以二倍體和四倍體西瓜雜交而來,B錯誤;

C、Aa只有一對等位基因不發(fā)生基因重組,C錯誤;

D、秋水仙素可應用于誘變育種和多倍體育種,誘變育種的原理是基因突變,秋水仙素作用的時期是間期,多倍體育種是秋水仙素抑制了紡錘體的形成,作用的時期是前期,D錯誤.

故選A。24.某二倍體植物的花色有紅色和白色兩種,受一對等位基因A和a控制,其中含A基因的植株開紅花,其余情況開白花。現(xiàn)有一株基因型為Aaa的紅花植株X,其產(chǎn)生的各種類型的配子生活力相同,若植株與基因型為Aa的植株雜交,則子代中開紅花植株所占比例為()A.1/3 B。3/4C。1/2 D.1/4【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jù)題意分析可知:基因型為Aaa的紅花植株,經(jīng)減數(shù)分裂可產(chǎn)生Aa、aa、A、a4種配子,比例為2:1:1:2;基因型為Aa的粉色植株經(jīng)減數(shù)分裂可產(chǎn)生A、a2種配子,比例為1:1?!驹斀狻坑捎诨蛐蜑锳aa的紅花植株M,可產(chǎn)生Aa、aa、A、a4種配子,比例為2:1:1:2,其產(chǎn)生的各種配子活性相同,與基因型為Aa的粉色植株雜交,后代基因型為AAa、Aaa、AA、Aa、aaa、aa,比例為2:3:1:3:1:2.由于植物含A基因的植株開紅花,其余情況開白花,所以子代中開紅花植株所占比例為(2+3+1+3)/12=3/4,故選B。25。黑尿癥是一種單基因遺傳病。在某一家系中,一對夫妻及雙方父母都正常,丈夫有一個患該病的哥哥,妻子有一個患該病的妹妹。下列關于該遺傳病的分析,正確的是()A。黑尿癥在男性中的發(fā)病率等于該病致病基因的頻率B.調(diào)查黑尿癥的發(fā)病率要選擇足夠多的患者進行調(diào)查C.在自然人群中,避免近親結婚能降低黑尿癥發(fā)生的頻率D.該對夫妻生育的女孩不會患黑尿癥【答案】C【解析】【分析】題意分析,正常夫妻雙方的父母都正常,丈夫有一個患該病的妹妹,妻子有一個患該病的哥哥,則該病為隱性遺傳病;又由于女兒患病,父親正常,因此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夫妻雙方的父母的基因型都可以用Aa表示,而該夫婦的基因型均為1/3AA、2/3Aa.【詳解】A、由分析可知,該遺傳病屬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因此,黑尿癥在男性中的發(fā)病率不等于該病致病基因的頻率,A錯誤;

B、調(diào)查黑尿癥的發(fā)病率要在人群中隨機抽樣調(diào)查,而且調(diào)查的群體應該足夠多,B錯誤;

C、近親結婚會使家系中隱性致病基因純合的機會增多,因此在自然人群中,避免近親結婚能降低黑尿癥(隱性遺傳?。┌l(fā)生的頻率,C正確;

D、常染色體遺傳病在男、女中患病的機會是均等的,該對夫妻生育的女孩會患黑尿癥患病,其患病概率是2/3×2/3×1/4=1/9,D錯誤.

故選C.26.豌豆植株的高莖(D)對矮莖(d)為顯性,用γ射線處理若干基因型為Dd的豌豆種子,將這些種子種植后,出現(xiàn)了一株矮莖植株.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A。該變異植株的矮莖性狀不一定能遺傳給子代B??赡苁腔駾突變?yōu)榛騞,導致矮莖植株出現(xiàn)C??赡苁腔駾所在的染色體片段缺失,導致矮莖植株出現(xiàn)D??捎迷摪o植株與正常矮莖植株雜交來確定該植株可遺傳變異的類型【答案】D【解析】【分析】由題干“用γ射線處理若干基因型為Dd的豌豆種子,將這些種子種植后,出現(xiàn)了一株矮莖植株”,判斷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環(huán)境因素導致的不可遺傳性變異,二是由基因突變或染色體變異導致的可遺傳性變異?!驹斀狻緼、若該矮莖性狀是由環(huán)境因素導致的變異,則該性狀不一定能遺傳給子代,A正確;B、基因D突變?yōu)榛騞,使Dd突變?yōu)閐d,導致矮莖植株出現(xiàn),B正確;C、基因D所在的染色體片段缺失,使Dd突變?yōu)閐,導致矮莖植株出現(xiàn),C正確;D、不能用該矮莖植株與正常矮莖植株雜交來確定該植株可遺傳變異的類型,因為B、C所描述的變異與正常矮莖植株雜交的結果都是矮莖的,無法判斷,D錯誤.故選D。27.下列有關生物變異和進化的敘述,合理的是()A.基因突變會導致基因的空間結構發(fā)生改變B。轉基因技術可在不同物種之間實現(xiàn)基因重組C。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環(huán)境對有利變異的定向選擇D.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的片段互換會導致基因重組【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突變是指基因在結構上發(fā)生堿基對組成或排列順序的改變;2.生物的進化實質上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變化的過程;3。轉基因技術是指利用DNA重組、轉化等技術將特定的外源目的基因轉移到受體生物中,并使之產(chǎn)生可預期的、定向的遺傳改變;4。基因重組指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重新組合。【詳解】A.基因突變不改變基因或DNA的空間結構,A錯誤;B.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組,可打破物種間界限,B正確;C。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環(huán)境對有利變異的定向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C錯誤;D。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fā)生交叉互換,將導致基因重組,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的片段互換屬于染色體易位,D錯誤;故選B。【點睛】本題考查基因突變的定義、轉基因技術的原理、生物進化的實質和基因重組的定義。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28。假設在某一草原上有一種一年生植物,其基因型全是Bb.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在該植物種群中,B基因的頻率與b基因的頻率之和等于1B.基因多樣性可體現(xiàn)在該植物不同個體在形態(tài)、大小方面的差異C。該植物通過生存斗爭淘汰不適應環(huán)境個體D。共同進化是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的過程【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的多樣性:生物圈內(nèi)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共同進化: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這就是共同進化。【詳解】A、由于該種群基因型全是Bb,所以B基因的頻率與b基因的頻率之和等于1,A正確;B、生物的性狀由基因決定,所以基因多樣性可體現(xiàn)在該植物不同個體在形態(tài)、大小方面的差異,B正確;C、生物都要通過生存斗爭淘汰不適應環(huán)境的個體,C正確;D、共同進化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的過程,D錯誤.故選D。29.某家族白化病和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遺傳系譜圖如圖所示(不考慮交叉互換和基因突變,人類性染色體組成XX、XXX為女性,XY、XXY為男性)。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含有致病基因不一定會患遺傳病,但遺傳病患者一定含有致病基因B.若Ⅲ1是女孩,患病的概率為1/8,若Ⅲ1是男孩,患病的概率為1/4C.若Ⅲ1是男孩且患抗維生素D佝僂病,則一定是Ⅱ1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異常引起的D.調(diào)查白化病和抗維生素D佝僂病遺傳方式時,可在學校內(nèi)對同學進行隨機抽樣調(diào)查【答案】C【解析】【分析】白化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相關基因型用A/a表示,抗維生素D佝僂病是伴X顯性遺傳病相關基因用B/b表示,則Ⅰ1患白化病不患抗維生素D佝僂病,其基因型為aaXbY,Ⅰ2患抗維生素D佝僂病生出的孩子患佝僂病但不患白化病,則可能的基因型為AA或Aa(XBXB或XBXb).【詳解】A、含有致病基因不一定會患遺傳病,如白化病攜帶者,但遺傳病患者一定含有致病基因,如性染色體異常遺傳病,A錯誤;

B、根據(jù)分析可知,Ⅱ2的基因型為AaXbXb,Ⅱ1的基因型為AaXBY,二者婚配,若Ⅲ1是女孩,患病的概率為1(一定患抗維生素D佝僂?。簪?是男孩,患病的概率為1/4(只患白化),B錯誤;

C、若Ⅲ1是男孩應該不患抗維生素D佝僂病,若為抗維生素D佝僂病,則致病基因一定來自其父親(不考慮交叉互換和基因突變),則一定是Ⅱ1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異常引起導致產(chǎn)生了異常的配子XBY參與受精所致,進而生出了基因型為XBXbY的患病男孩,C正確;

D、調(diào)查白化病和抗維生素D佝僂病遺傳方式時,需要在患者家系中展開調(diào)查,D錯誤.

故選C。

30.根據(jù)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持續(xù)選擇條件下,決定某不良性狀的基因頻率將逐漸減小B。超級細菌感染病例的出現(xiàn),是因為抗生素的濫用促使細菌發(fā)生基因突變C.在自然選擇過程中,黑色與灰色樺尺蠖表現(xiàn)為共同進化D。隔離與新物種形成是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nèi)容【答案】A【解析】【分析】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chǎn)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形成.在這個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共同進化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形成.【詳解】A、持續(xù)選擇條件下,具有不良性狀的個體逐漸被淘汰,故決定某不良性狀的基因頻率將逐漸減小,A正確;

B、超級細菌出現(xiàn),是因為抗生素的濫用對發(fā)生基因突變的細菌進行了選擇,B錯誤;

C、黑色樺尺蠖與灰色樺尺蠖為同一物種,不是共同進化,共同進化是指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共同進化,C錯誤;

D、隔離與新物種形成是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D錯誤。

故選A。

【點睛】本題考查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基因頻率的變化,要求考生識記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掌握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與生物進化的關系,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二.非選擇題31。如圖為單基因遺傳病的系譜圖,已知控制該遺傳病的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上(基因用A、a表示),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Ⅰ1和Ⅱ1的基因型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Ⅱ5組Ⅱ6夫婦響應國家的二孩政策,其生育后代表現(xiàn)正常的概率為___________。Ⅲ4體檢時發(fā)現(xiàn)性染色體組成為XXY,這可能是因為___________(填“Ⅱ5"或“Ⅱ6”)在減數(shù)第___________次分裂過程中出現(xiàn)差錯產(chǎn)生了異常配子。(3)人類位于Y染色體上的睪丸決定基因是男性睪丸發(fā)育的必要條件。圖中Ⅲ1為XX型男性的原因可能是Ⅱ2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其Y染色體上含有___________的片段移接到其它染色體上,這種現(xiàn)象屬于___________?!敬鸢浮浚?).XAYa(2).XAXA或XAXa(3)。3/4(4).Ⅱ6(5)。二(6)。睪丸決定基因(7)。染色體結構變異【解析】【分析】根據(jù)Ⅰ1、Ⅰ2和Ⅱ3可知該遺傳病為隱性遺傳病,又根據(jù)題干信息,控制該遺傳病的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上(基因用A、a表示),則可依次寫出Ⅰ1、Ⅰ2和Ⅱ3的基因型分別是XAYa、XAXa、XaYa,據(jù)此答題?!驹斀狻?1)由Ⅰ1和Ⅰ2無病,后代有患病孩子,無中生有為隱性,且發(fā)病基因位于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上(基因用A、a表示),所以Ⅰ1的基因型是XAYa,Ⅰ2的基因型是XAXa,則Ⅱ1的基因型為XAXA或XAXa.

(2)Ⅱ5和Ⅱ6的基因型分別為XAYa、XAXa,則后代表現(xiàn)正常的概率是3/4,Ⅲ4的染色體組成為XXY且表現(xiàn)為患病,則可能是Ⅱ6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中產(chǎn)生了異常配子。

(3)Y染色體上含有睪丸決定基因的片段接到其他染色體上,這種現(xiàn)象屬于染色體變異中的結構變異.【點睛】本題主要考查人類遺傳病的相關知識,目的考查學生對伴性遺傳、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的理解與應用,能夠通過分析遺傳系譜圖確定基因型。32。水稻(2n)是自傳粉植物,有香味和耐鹽堿是優(yōu)良水稻品種的重要特征。水稻的無味(A)和有香味(a)、耐鹽堿(B)和不耐鹽堿(b)是兩對獨立遺傳的相對性狀。某團隊為培育純合有香味耐鹽堿水稻植株,采用了如下方法進行育種。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過程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在過程⑤中需要處理大量種子,其原因是基因突變具有___________等特點。(2)與正常植株相比,由基因型為Ab的配子發(fā)育而成的植株具有___________等特點。在過程③中,若要獲得基因型為aaBB的植株,需要對___________(填“種子”或“幼苗”)用低溫進行誘導處理。(3)①②③的育種過程涉及的原理有___________,①④與①②③的育種方法相比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收集過程④中單株有香味耐鹽堿水稻植株上的種子,將每株的所有種子單獨種植在一起可得到一個株系,理論上,在所有株系中,有2/3的株系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答案】(1).將兩個品種的優(yōu)良性狀集中在一起(2)。不定向性、突變頻率低、突變一般是有害的(3).長勢弱小,而且高度不育(4)。幼苗(5).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6)。年限較長(7)。有香味耐鹽堿植株:有香味不耐鹽堿植株=3:1【解析】【分析】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①④為雜交育種,①②③為單倍體育種,⑤為誘變育種。明確知識點,梳理相關的基礎知識,分析題圖,結合問題的具體提示綜合作答。【詳解】(1)過程①屬于雜交育種,目的是將兩個品種的優(yōu)良性狀集中在一起;過程⑤是誘變育種,誘變育種的原理是基因突變,因基因突變的特點有不定向性、低頻率性、多害少利性,故需要處理大量種子.(2)由Ab配子發(fā)育而成的植株,是單倍體植物,單倍體植株的特點是植株長勢弱小,高度不育;因為單倍體植株高度不育,若要獲得基因型為aaBB的植株,需要對單倍體幼苗用低溫進行誘導處理。(3)①②③的育種過程為單倍體育種,涉及的原理有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①④為雜交育種,不足是育種年限較長。(4)若收集過程④中單株有香味耐鹽堿水稻植株上的種子(aaBB或aaBb),將每株的所有種子單獨種植在一起可得到一個株系,由于水稻是自花傳粉植物,理論上,在所有株系中,有aaBb的株系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有香味耐鹽堿:有香味不耐鹽堿=3:1?!军c睛】本題考查幾種常見的育種方法。解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幾種育種方法的過程和原理,并能區(qū)分出幾種育種方法的異同。33.某植物種群的植物花色有白色、紅色、紫色和深紅色,受兩對獨立遺傳的(復)等位基因(分別為R、r和I1、I2和i)控制,其花色控制途徑如圖1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研究者提取了I1與I2基因轉錄的mRNA進行測序對比,其結果如圖2所示:

I1與I2基因差別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對I1與I2基因的mRNA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其末端序列存在如圖2所示差異,二者編碼的氨基酸在數(shù)量上不一致(起始密碼子位置相同,UAA、UAG與UGA為終止密碼子)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2)分析圖1可知,正常情況下,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種.紅花植株與紫花植株雜交,后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白花植株∶紅花植株∶紫花植株∶深紅花植株=7∶3∶3∶3,則兩親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