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單元測試題及答案第一章檢測題(RJ)(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姓名:________)第Ⅰ卷(選擇題共32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1.小明用刻度尺測得一支水性筆的長度為15.10,但漏寫了單位,這個單位應是(A)A.cm B.km C.m D.mm2.下列數(shù)值中,單位應該是厘米的是(B)A.課桌的高度約為0.8 B.手掌的寬度約為10C.一張試卷的厚度約為70 D.小明身高約為1.683.以下估測中,最接近實際的是(C)A.普通教室的高度約為4km B.物理課本寬度約為16.9dmC.拇指指甲的面積約為1cm2 D.中學生的身高約為1.6mm4.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三次測量的數(shù)據(jù)分別為2.35cm、2.36cm、2.36cm,則測量結果應記為(A)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5.國產(chǎn)殲-15艦載機在航空母艦“山東號”上起飛,若說該飛機上的飛行員是靜止的,所選的參照物是(B)A.航空母艦 B.該飛行員駕駛的飛機C.海岸 D.航空母艦上的工作人員6.《刻舟求劍》寓言故事中,刻舟人認為劍相對舟是靜止的,他選取的參照物是(A)A.舟 B.岸邊 C.岸邊的樹 D.劍7.小華同學騎自行車沿河堤向下游行進,感覺無風,但堤上柳樹的枝葉卻在風中飄拂,此時的風向是(A)A.向下游 B.向上游 C.向對岸吹去 D.從對岸吹來8.如圖所示,是研究物體運動的“頻閃照片”,照片分別記錄了甲、乙兩個運動小球從左向右、每隔0.1秒的不同位置,根據(jù)照片可以判斷以下說法錯誤的是(D)A.記錄甲球運動時間比乙球長B.乙球做變速直線運動C.甲球在做勻速直線運動D.從開始計時到兩球運動0.3s時,甲球的平均速度比乙球大9.如圖為某高速公路上區(qū)間測速的警示牌。根據(jù)這塊警示牌,小汽車通過這個區(qū)間的時間(C)A.不應超過10minB.不應超過6minC.不應短于10minD.不應短于6min10.如圖所示,是某同學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小車在AB、BC和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別是vAB、vBC和vAC,由圖可知(B)A.vAB最大 B.vBC最大C.vAC最大 D.vAB、vBC和vAC一樣大11.小明和小紅從同一地點,沿同一直線,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時向相反方向勻速行走,1min后兩人相距120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以小明為參照物,小紅的速度是2m/s B.以地面為參照物,小紅的速度是2m/s C.以小明為參照物,小紅是靜止的 D.如果說小明是靜止的,則選擇的參照物是地面12.小汽車在平直公路上運動時的位移—時間圖象如圖所示,則小汽車的運動情況是(A)A.在第一個10s內以10m/s做勻速運動 B.在第二個10s內速度大小不變 C.在第三個10s內前進了300m D.在前30s內的平均速度為15m/s13.課外活動時,小明和小華均在操場上沿直線跑道跑步訓練。在某次訓練中,他們通過的路程和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兩人都做勻速直線運動B.兩人都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C.前2s內,小華跑得快D.全程中,小華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14.如圖是相向而行的甲、乙兩物體的s-t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相遇時兩物體通過的路程均為100mB.0~30s內甲、乙均做勻速直線運動C.甲的運動速度為10m/sD.甲、乙是同時出發(fā)的15.如圖所示是某物體做直線運動時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象,由圖象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C)A.15s時,物體通過的路程為30mB.整個20s時間內,物體的平均速度為2m/sC.物體在20s內都做勻速直線運動D.物體在0~5s時間內的速度比10~20s內的速度大16.某同學的爸爸攜全家駕車去太湖漁人碼頭游玩,在途經(jīng)太湖路時,路邊躥出一只小貓,他緊急剎車才沒撞到它。如圖為緊急剎車前后汽車行駛的時間—速度圖象,根據(jù)圖象分析錯誤的是(D)A.緊急剎車發(fā)生在8∶27B.在8∶23—8∶27時間段內他駕車勻速前進C.在8∶20—8∶30時間段內他駕車的最大速度為60km/hD.在8∶20—8∶30時間段內他駕車的平均速度為60km/h第Ⅱ卷(非選擇題共68分)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5分)17.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讀數(shù)時視線正確的是B(選填“A”或“B”),該物體的長度是2.75cm。18.如圖甲所示,圓形物體的直徑為1.20cm,如圖乙所示,秒表的讀數(shù)為132s。19.如圖記錄了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時,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由圖可知汽車在各段時間內速度是相同的,大小等于30m/s。20.小華騎自行車沿直線運動,前3s內運動了6m,接下來的5s內運動了8m,最后的4s內運動了6m,則前3s內的平均速度為2m/s,最后4s內的平均速度為1.5m/s,小華在整個運動過程的平均速度為1.67m/s。21.(咸寧中考)如圖所示是咸寧翠竹嶺隧道及公路旁的交通標志牌。從標志牌上可以看出,隧道長585m,汽車通過隧道速度不能超過60km/h。從單位換算的角度可知60km/h=1km/min,如果不違反交通規(guī)則,汽車至少需要35.1s通過隧道。22.如圖為一個小球從A點沿直線運動到F點的頻閃照片,若頻閃照相機每隔0.2s閃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從A點到F點做的是變速直線(選填“勻速直線”或“變速直線”)運動;小球從B點到F點運動的路程是12.00cm,平均速度是0.15m/s。三、作圖與簡答題(共8分)23.(4分)如圖所示,甲圖是兩位同學在一段時間內以不同速度勻速直線運動的三幅照片,請你在乙圖中用圖象分別描述出A、B同學的大致運動情況。題圖 答圖24.(4分)小明和爸爸坐飛機去旅游,當飛機準備降落時,乘務人員要求所有的乘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要動,系好安全帶。小明系好安全帶,心里卻在想,我坐在這兒真的沒動嗎?如果沒動,我怎么會降落到地面上去呢?你能幫小明解釋一下嗎?答: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當飛機降落時以座椅為參照物,小明相對于自己的座椅位置沒有變化,他是靜止的;以地面為參照物,小明相對于地面位置是變化的,他是運動的。四、實驗與探究題(共20分)25.(6分)某同學欲測量一根細銅絲的直徑,他的實驗步驟如下:A.將細銅絲拉直,用刻度尺測出細銅絲的長度L1;B.用刻度尺測出圓柱形桿上銅絲繞圈總長度L2;C.用銅絲的長度除以銅絲的圈數(shù),即得細銅絲的直徑d;D.將細銅絲緊密纏繞在圓柱形桿上;E.數(shù)出纏繞在圓柱形桿上細銅絲的圈數(shù)n。(1)以上步驟中,沒有必要的步驟是A;錯誤的步驟是C,應怎樣改正:用銅絲的繞圈總長度L2除以銅絲的圈數(shù),即得細銅絲的直徑d。(2)實驗步驟的合理順序應是DBEC。26.(6分)(百色中考)小明用小車、長木板、刻度尺、秒表、木塊等器材探究小車沿斜面滑下時速度的變化,實驗設計如圖甲所示,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滑下并開始記時,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tB、tC。(1)實驗前要學會正確使用刻度尺和秒表,如圖乙所示木塊的長度為2.70cm;(2)經(jīng)測量,AB、BC段長度均為40.0cm,tB=3.0s,tC=5.0s,則小車在BC段的平均速度為20.0cm/s;(3)由以上可知:小車從斜面上A點滑下的過程是做變速(或加速)直線運動。27.(8分)為研究小物塊在足夠長斜面上的運動規(guī)律,小物塊每次均從斜面上A點由靜止釋放,沿斜面向下運動,如圖所示。利用停表和刻度尺測出其運動時間和通過的路程,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從A點開始計時的時間t/s012345從A點開始的路程s/cm04163664100相應的平均速度v/(cm/s)481216(1)物塊5s內的平均速度為20cm/s。(2)物塊做變速(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3)實驗前,小萌對物塊的運動情況作了以下可能猜想:①物塊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成正比;②物塊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平方成正比;③物塊的平均速度與所用的時間成正比;④物塊的平均速度與通過的路程成正比。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上述猜想中有兩個是正確的,它們是②和③。(選填序號)五、計算應用題(共25分,解答時要求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計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未寫出主要演算過程的,不得分。答案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28.(8分)喜羊羊發(fā)現(xiàn)后方100m處的灰太狼正以15m/s的速度向自己猛撲過來,此時喜羊羊與前方的羊村相距200m。問:喜羊羊至少要用多大的速度才能安全跑進羊村?解:狼在羊的后方100m,羊距羊村200m,則狼距羊村為300m,由v=eq\f(s,t)得,狼跑到羊村所用的時間:t狼=eq\f(s狼,v狼)=eq\f(300m,15m/s)=20s;喜羊羊安全跑進羊村所用的速度至少為:v羊=eq\f(s羊,t羊)=eq\f(200m,20s)=10m/s。29.(8分)小明一家利用元旦假期到南寧玩,汽車在公路上行駛了一段時間,他看到了如圖所示標志牌和汽車的速度計。(1)在不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前提下,求汽車在公路上行駛的最快速度;(2)若汽車以最快的速度行駛,求從圖甲的標志牌到南寧需要的時間;(3)若以圖乙所示的速度行駛1.5h,求汽車通過的路程。解:(1)在不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前提下,汽車在公路上行駛的最快速度v=100km/h;(2)由v=eq\f(s,t)得,從標志牌到南寧需要的時間:t=eq\f(s,v)=eq\f(120km,100km/h)=1.2h;(3)汽車行駛1.5h通過的路程:s=v1t=80km/h×1.5h=120km。30.(9分)一隊學生去校外進行軍事野營訓練,他們以9km/h的速度行進,走了40min的時候,學校要將一個緊急通知傳給隊長。通訊員從學校出發(fā),騎自行車以45km/h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則通訊員用多少時間可以追上學生隊伍?解:由v=eq\f(s,t)得,隊伍在40min內通過的路程為:s=vt=9km/h×eq\f(2,3)h=6km;以隊伍為參照物,通訊員相對于學生隊伍的路程為6km,通訊員相對于學生隊伍的速度為:v相對=v通訊員-v隊伍=45km/h-9km/h=36km/h,即:t=eq\f(s相對,v相對)=eq\f(6km,36km/h)=eq\f(1,6)h=10min。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檢測題(RJ)(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姓名:________)第Ⅰ卷(選擇題共32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1.(北京中考)如圖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聽到鬧鈴聲逐漸變小,直至聽不見;再讓空氣逐漸進入玻璃罩內,聽到鬧鈴聲又逐漸變大,關于上述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A.空氣可以傳播聲音B.只要鬧鈴振動,就可以聽到鬧鈴聲C.聽不見鬧鈴聲了,是由于鬧鈴不再振動D.聽到鬧鈴聲又逐漸變大,是由于鬧鈴振動逐漸變劇烈了2.“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此對聯(lián)中所說的三種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時(D)A.風聲最快 B.雨聲最快 C.讀書聲最快 D.一樣快3.(貴港中考)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合唱比賽中,同學們用歌聲表達了“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的遠大志向。合唱中“高音聲部”和“低音聲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聲音的(A)A.音調 B.音色 C.響度 D.振幅4.(綿陽中考)如圖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邊緣,一端伸出桌邊。先用較小的力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fā)出的聲音;保持鋼尺位置不動,再用較大的力撥動鋼尺,聽到的聲音(A)A.響度變大 B.響度變小 C.音調變高 D.音調變低5.用物理學的準確用語來“翻譯”生活用語,這有利于我們把握事物的本質,“引吭高歌”和“低聲細語”中的高與低指的是(C)A.音調高低 B.音色好壞 C.響度大小 D.樂音三要素6.圖示為我國民族吹管樂器——嗩吶,用它吹奏名曲《百鳥朝鳳》時,模仿的多種鳥兒叫聲悅耳動聽,讓人仿佛置身于百鳥爭鳴的森林之中。關于嗩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變聲音的音調B.吹奏時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主要改變聲音的響度C.嗩吶前端的喇叭主要改變聲音的音色D.嗩吶模仿的鳥兒叫聲令人愉悅,是樂音7.海上發(fā)生風暴時會產(chǎn)生次聲波,次聲波在空氣和海水中傳播的速度比風暴移動的速度大。次聲波接收處理設備就是利用這一特點提前感知、預報海上風暴,從而為漁業(yè)、航海等服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A.次聲波不能傳遞信息 B.次聲波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C.次聲波在海水中比空氣中傳播慢 D.次聲波的頻率太高,人耳聽不見8.下列事例中利用聲傳遞能量的是(C)A.通過聲學儀器接收到的次聲波判斷地震的方位B.利用超聲導盲儀探測前進道路上的障礙物C.利用超聲波排除人體內的結石D.利用超聲波給金屬工件探傷9.貴港市城市建設和管理越來越注重以人為本,如金港大道兩旁植樹造林,穿城而過的南廣高鐵兩旁建有隔音墻,跳廣場舞的大媽要把音量調小一些等。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B)A.綠化美化環(huán)境 B.減少噪聲污染C.減少大氣污染 D.減少水污染10.生活中經(jīng)常需要控制噪聲,以下措施中,屬于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的是(A)A.道路兩旁栽行道樹 B.考場周圍禁鳴喇叭C.機場員工佩戴耳罩 D.建筑工地限時工作11.控制噪聲主要有在聲源處、在傳播過程、在人耳處采取措施三種方法。如圖所示屬于在人耳處采取措施控制噪聲的是(A) A.比賽時戴防噪聲耳罩B.禁鳴喇叭C.給摩托車安,裝消聲器D.在鐵道邊安,裝隔音板12.下列有關聲現(xiàn)象的說法正確的是(A)A.人唱歌是由聲帶振動發(fā)聲的 B.禁止鳴笛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C.震耳欲聾說明聲音的音調高 D.聲紋門鎖是根據(jù)響度來識別的13.(賀州中考)關于聲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B.老師講課時聲音洪亮是指聲音的音調高C.醫(yī)生利用超聲波振動除去人體內的結石是利用了聲音能傳遞信息D.中考期間考場附近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消聲控制噪聲產(chǎn)生的14.(陜西中考)雨后的山林中,鳥鳴清脆,溪水潺潺,微風輕拂,樹枝搖曳……關于此環(huán)境中的聲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鳥鳴聲、流水聲不是由振動產(chǎn)生的B.人們主要是通過音調分辨鳥鳴聲和流水聲C.鳥鳴聲和流水聲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一定不同D.茂密的樹林具有吸聲、消聲的作用15.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A.人的聽覺頻率范圍是85~1100HzB.狗的聽覺頻率范圍是15~50000HzC.蝙蝠能聽到次聲波D.大象能聽到超聲波16.位于山西省永濟市普救寺中的鶯鶯塔如圖所示,它是我國現(xiàn)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兩石相擊,便可聽到“呱、呱”的回聲,類似青蛙的鳴叫,并且聲音也變得格外響亮。關于此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A.“以兩石相擊”主要是由空氣振動發(fā)聲的B.“類似青蛙的鳴叫”是指音色相近C.“變得格外響亮”是指音調變高D.“呱、呱”的回聲一定是噪聲第Ⅱ卷(非選擇題共68分)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5分)17.(百色中考)“三月三”是廣西壯鄉(xiāng)青年男女對山歌的盛會,歌聲是通過空氣傳到聽眾耳朵的;人們能分辨出自己村子歌手的歌聲,因為每個歌手聲音的音色不同。18.日常用語中聲音的“高”與“低”,有時指音調,有時指響度,含義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聲高唱”,這里的“低”是指音調?,F(xiàn)在晚間的廣場舞已經(jīng)成為有爭議的行為,小明晚間在家里復習功課時聽到嘈雜的音樂聲是通過空氣傳入到他耳朵的。所以有關部門建議跳廣場舞只允許帶小錄音機而不許用大音響,這種方法屬于減小聲音的響度。19.(江西中考)音調、響度、音色是聲音的三個主要特征。演奏二胡時,手指上下移動按壓琴弦的不同位置,可改變二胡發(fā)聲的音調特征;其下方有一個共鳴箱,可用來增大二胡發(fā)聲的響度特征。20.如圖1所示,蝙蝠靠發(fā)出超聲波發(fā)現(xiàn)昆蟲。如圖2所示,從玻璃罩里向外抽氣的過程中鈴聲逐漸減小,此現(xiàn)象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傳聲。21.上自習課時,調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模仿歌星的聲音放聲歌唱,從聲音的特性來看,他主要模仿了聲音的音色(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教室里的同學都聽到了歌聲,正在靜心思考的小華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認為小明的歌聲是噪聲(選填“樂音”或“噪聲”);小華“捂住耳朵”這個動作,是在人耳處控制了噪聲。22.在設計、建造電影院時,為了減少“回聲”對觀眾聽覺的干擾和影響,應盡量減少(選填“增大”或“減少”)四周墻壁對聲音的反射,因此電影院內四周墻壁表面要采用柔軟多孔(選填“柔軟多孔”或“堅硬光滑”)的材料。聾啞人在臺上表演“千手觀音”時。因為聽不到聲音,她們將身體緊貼在音箱上,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這是因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三、簡答題(共8分)23.(4分)如圖所示,往暖瓶里灌開水的過程中,聽聲音就能判斷瓶中水位的高低。請你簡要說明其中的道理。答:往暖瓶里灌開水,是根據(jù)音調來判斷水位高低的;往暖瓶里灌開水時,瓶內空氣柱振動發(fā)出聲音,隨著瓶內水面上升,瓶內空氣柱變短,其振動頻率加快,發(fā)出的聲音音調變高。24.(4分)看了如圖所示的漫畫,你覺得“機靈鬼”是不是真的在騙“物理迷”?請說出你的理由。答:“機靈鬼”是在騙“物理迷”。因為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沒有空氣,不能聽到聲音。四、實驗與探究題(共20分)25.(6分)如圖所示,小明設計了下面幾個實驗探究聲音的特性:(1)為了探究音調與什么因素有關,你認為下面四幅圖中不能夠完成探究目的的是D。(2)如圖A所示,硬紙板接觸齒數(shù)不同的齒輪,齒數(shù)越多,音調(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越高。如圖D所示,吹筆帽發(fā)出的聲音是空氣柱振動產(chǎn)生的。(3)如圖B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適當?shù)拈L度,撥動鋼尺,就可聽到鋼尺(選填“鋼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動的聲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撥動鋼尺,則聽到聲音的響度(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變大;逐漸增加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仔細聆聽鋼尺振動發(fā)出的聲音后,發(fā)現(xiàn)音調逐漸變低了,觀察發(fā)現(xiàn)此時鋼尺振動慢了,當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雖然用同樣的力撥動鋼尺,卻聽不到聲音,這是由于振動頻率小于20Hz,發(fā)出次聲波,人耳無法聽到。26.(6分)在學習演奏小提琴的過程中,小明和同學們發(fā)現(xiàn)弦樂器的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他們決定對這種現(xiàn)象進行探究,經(jīng)討論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猜想二: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猜想三: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為了驗證以上猜想是否正確,他們找到了一些不同規(guī)格的琴弦,如下表:編號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長度/cm琴弦的橫截面積/mm2①鋼200.3②鋼0.7③鋼400.5④尼龍絲300.5⑤尼龍絲400.5(1)為了驗證猜想一,應選用編號為③、⑤的琴弦進行實驗;(2)為了驗證猜想二,應選用編號為④、⑤的琴弦進行實驗;(3)為了驗證猜想三,小明選用編號為①、②的琴弦進行實驗,則表中缺少的數(shù)據(jù)應為20。27.(8分)某興趣小組的甲、乙、丙三位同學合作估測常溫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1)他們選擇了鼓(含鼓槌)做實驗,除了這種器材外,至少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是停表和卷尺;(2)甲負責敲鼓、乙負責計時、丙負責聽聲。實驗步驟如下,請你將實驗操作步驟D補充完整:A.量出200m的直線距離s并做記錄;B.甲同學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學看到敲鼓的同時開始記時;C.當負責聽聲的丙同學聽到鼓聲時立即喊“?!?;D.乙同學立刻停止計時;E.將測得的時間t記錄下來;F.重復做上述實驗兩次,計算出三次測量聲音速度的大小并求出平均值。(3)請寫出造成本實驗誤差的原因之一:計時操作上存在誤差。五、計算應用題(共25分,解答時要求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計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未寫出主要演算過程的,不得分。答案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28.(8分)甲同學敲擊鐵管的一端,乙同學伏在鐵管的另一端可聽到兩次響聲。若鐵管長170m,空氣中聲速為340m/s,測得兩次響聲相隔時間是0.466s,求:(1)敲擊鐵管的聲音從鐵管一端由空氣傳到另一端的時間;(2)鐵管傳播聲音的速度。解:(1)由v=eq\f(s,t)得t空=eq\f(s,v空)=eq\f(170m,340m/s)=0.5s,(2)t鐵=0.5s-0.466s=0.034s,v鐵=eq\f(s,t鐵)=eq\f(170m,0.034s)=5000m/s。29.(8分)汽車在某段公路上勻速行駛時,進入某超聲測速區(qū)域,如圖所示。當該車運動到距測速儀370m時,測速儀向該車發(fā)出一超聲信號,2s后收到從車返回的信號,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m/s,求該車的速度。解:設汽車的速度為v,超聲測速儀發(fā)出的信號eq\f(2s,2)=1s后與汽車相遇,在這段時間內,汽車行駛的路程與超聲波傳播的路程有關系式為:v×1s+340m/s×1s=370m,解得v=30m/s。30.(9分)如圖所示,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在其前方有一固定的測速儀向汽車發(fā)出兩次短促的超聲波信號,第一次發(fā)出信號到接收到信號用時0.6s,第二次發(fā)出信號到接收到信號用時0.4s,測出汽車的速度為34m/s。已知超聲波的速度為340m/s。求測速儀兩次發(fā)出信號的時間間隔。解:由v=eq\f(s,t)可得s=vt,第一次發(fā)出的信號遇到車時,測速儀與車的距離:s1=eq\f(v聲t1,2)=eq\f(340m/s×0.6s,2)=102m;第二次發(fā)出的信號遇到車時,測速儀與車的距離:s2=eq\f(v聲t2,2)=eq\f(340m/s×0.4s,2)=68m;則汽車接收到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Δt1=eq\f(s′,v車)=eq\f(s1-s2,v車)=eq\f(102m-68m,34m/s)=1s;則測速儀兩次發(fā)出信號的時間間隔:Δt=Δt1+eq\f(t1,2)-eq\f(t2,2)=1s+eq\f(0.6s,2)-eq\f(0.4s,2)=1.1s。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檢測題(RJ)(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姓名:________)第Ⅰ卷(選擇題共32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健康成年人的體溫約為37℃B.水的沸點是100℃C.洗澡時淋浴的適宜水溫是60℃D.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2.下列圖中溫度計使用正確的是(D)ABCD3.對于水銀體溫計的認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其分度值為0.01℃ B.它利用了氣體熱脹冷縮的原理C.讀數(shù)時可以離開人體 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進行連續(xù)測量4.以下給出的物質屬于晶體的是(D)A.松香 B.瀝青 C.玻璃 D.海波5.(蘇州中考)下列現(xiàn)象屬于熔化的是(C)A.清晨枝葉上 B.太陽升起后 C.氣溫升高使 D.冬天鐵絲網(wǎng)形成露珠 濃霧漸散 冰雪消融 出現(xiàn)白霜6.(自貢中考)如圖所示為甲、乙兩種物質溫度T隨加熱時間t變化的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甲物質是晶體,乙物質是非晶體B.甲物質的熔點為210℃C.乙物質在BC段時處于固液共存狀態(tài)D.乙物質在BC段溫度不變,不吸熱7.(天津中考)把酒精擦在手背上后,擦酒精的部位會感覺涼。這主要是因為酒精(D)A.凝固放熱 B.升華吸熱C.液化放熱 D.蒸發(fā)吸熱8.下列物態(tài)變化事例中,屬于液化的是(C)A.濕衣服曬后不久變干 B.燈絲用久了變細C.清晨樹葉上的露珠 D.冬天窗戶上的霜9.(邵陽中考)邵陽新寧崀山是國家5A級景區(qū),春節(jié)期間,崀山八角寨風景區(qū)山頂出現(xiàn)大量霧凇,十分美麗迷人!霧凇的形成所屬的物態(tài)變化是(C)A.凝固 B.液化 C.凝華 D.汽化10.(荊州中考)下列關于物態(tài)變化的說法,錯誤的是(A)A.冬天在菜窖里放幾桶水,利用了水凝固吸熱B.夏天,從冰箱里拿出來的飲料罐“出汗”是液化現(xiàn)象C.霜是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D.晾曬的濕衣服變干是汽化現(xiàn)象11.(郴州中考)為防止食物腐敗變質,可利用冰塊或干冰使食物降溫,這是因為(D)A.冰塊和干冰熔化吸熱B.冰塊和干冰升華吸熱C.冰塊升華吸熱、干冰熔化吸熱D.冰塊熔化吸熱、干冰升華吸熱12.如圖所示,用水壺燒水,水燒開后能看到壺嘴周圍有“白氣”產(chǎn)生,其中a、b兩位置有一處“白氣”較濃。以下關于“白氣”的描述正確的是(C)A.它是水蒸氣,a處較濃B.它是水蒸氣,b處較濃C.它是小水滴,a處較濃D.它是小水滴,b處較濃13.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如圖所示的方法應急取水,此過程中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有(C)A.熔化凝固B.凝固汽化C.汽化液化D.熔化液化14.(貴港中考)雨、云、雪……實質上都是水,只是形態(tài)各異罷了。當含有很多水蒸氣的熱空氣升上高空時,水蒸氣的溫度降低變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就形成了云。云是空氣中的水蒸氣經(jīng)過下列哪些物態(tài)變化形成的(C)A.汽化或升華 B.汽化或凝固C.液化或凝華 D.液化或凝固15.(衡陽中考)“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國詩詞大會》,這一電視節(jié)目深受觀眾的青睞,對下列古詩文中涉及的熱現(xiàn)象進行解釋,其中正確的是(A)A.“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的形成是凝華現(xiàn)象B.“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霧凇的形成是凝固現(xiàn)象C.“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漸消失是升華現(xiàn)象D.“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霧的形成是汽化現(xiàn)象16.如圖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夾層中封入適量的固態(tài)物質,實現(xiàn)了“快速降溫”和“快速升溫”的功能,使用時,將水杯上下晃動幾分鐘,可以將100℃的開水降溫至55℃左右的溫水,也可以將冷水升溫到55℃左右的溫水,這款水杯被稱為“55°杯”?!?5°杯”的工作原理是(A)A.首次使用時,必須加注熱水;降溫時利用物質熔化吸熱;升溫時利用凝固放熱B.首次使用時,必須加注冷水;降溫時利用物質凝固放熱;升溫時利用熔化吸熱C.首次使用時,加注冷、熱水均可;降溫時利用物質熔化吸熱;升溫時利用凝固放熱D.首次使用時,加注冷、熱水均可;降溫時利用物質凝固放熱;升溫時利用熔化吸熱第Ⅱ卷(非選擇題共68分)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5分)17.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溫度計,是根據(jù)液體熱脹冷縮的規(guī)律來測量溫度的。兩支分別放在室內和室外的溫度計,它們的示數(shù)如圖甲、乙所示,其中乙圖是室外的溫度計,其示數(shù)是-4℃。18.六月初,北部灣連日持續(xù)高溫,局部最高氣溫達到42.1℃,此溫度高于(選填“高于”或“低于”)人的正常體溫。在地面上灑水降溫,是利用水汽化(或蒸發(fā))吸熱。19.(株洲中考)夏天,從冰箱里取出冰塊,在冰塊四周出現(xiàn)的“白氣”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選填“冰”或“空氣中的水蒸氣”)形成的液態(tài)(選填“液態(tài)”或“氣態(tài)”)水。20.在夏天陽光下曬衣服,衣服很快就變干了,這是汽化現(xiàn)象;而在北方的冬天,即使在0℃以下,室外冰凍的衣服也能晾干,這是升華現(xiàn)象;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會出現(xiàn)晶瑩剔透的露珠,露珠的形成屬于液化現(xiàn)象。21.如圖,是加熱固態(tài)碘的實驗。在加熱過程中,我們會看見杯內產(chǎn)生紫色的氣體,這是因為固態(tài)碘吸熱發(fā)生了升華(填物態(tài)變化的名稱)。停止加熱待冷卻后,在干凈的玻璃片上出現(xiàn)了黑色顆粒,這是因為氣態(tài)碘又發(fā)生了凝華(填物態(tài)變化的名稱)的原因,生活中霜(選填“露”“冰”或“霜”)的形成與這一物態(tài)變化相同。22.下表提供了幾種常見物質的熔點,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下面的問題:鎢3410℃錫232℃金1064℃鐵1535℃鋁660℃固態(tài)水銀-39℃(1)一般火焰的溫度可達800℃左右,因此炒菜的鍋應選擇表中材料鐵制作;(2)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煉”,意思是金的熔點比火焰的溫度高;(3)白熾燈的燈絲發(fā)光時溫度高達2000℃,選擇鎢作為燈絲,是因為鎢的熔點高。三、作圖與簡答題(共15分)23.(3分)(玉林中考)如圖所示,請大致畫出海波熔化前和熔化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海波的熔點為48℃)。24.(4分)很多賓館的衛(wèi)生間裝有熱風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圖所示。請你說出它能很快把手烘干的兩個理由。答:熱風干手器吹出的空氣溫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溫度可使手上水分蒸發(fā)加快;吹出的風使手表面空氣流動加快,可使手上水分蒸發(fā)加快。所以它能很快把手烘干。25.(4分)夏天,小珍為了解渴,從冰箱里拿出一支冰棒,小珍發(fā)現(xiàn)硬梆梆的冰棒上粘著白色的“粉”,一剝去包裝紙,冰棒就冒“煙”;她把這支冰棒放進茶杯中,不一會兒,茶杯外壁就會出“汗”。你能幫她解釋這些現(xiàn)象嗎?如果她馬上拿抹布擦茶杯外壁,能不能擦干水珠?為什么?答:冰棒冒“煙”和茶杯上“出汗”均是水蒸氣液化而成的,白色的“粉”是水蒸氣凝華而成。如果馬上去擦不能擦干水珠,因為茶杯溫度低,水蒸氣遇冷還會液化成小水滴。26.(4分)中考前,為了給你增加營養(yǎng),爸媽準備早餐時,經(jīng)常煮雞蛋。煮雞蛋時,水開了后,為了能快點煮熟,爸爸建議用大火加熱,而媽媽認為水已經(jīng)開了,用小火同樣能將雞蛋很快煮熟。你認為誰的想法更合理?為什么?答:媽媽的想法更合理。只要能維持水沸騰,無論用大火還是小火,水的溫度保持不變,如果火太大,就浪費了能源。四、實驗與探究題(共38分)27.(5分)(桂林中考)為了探究物質熔化的規(guī)律,小靖同學所在的學習小組選取了冰與海波兩種物質,并利用圖甲中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1)在探究“冰的熔化規(guī)律”實驗中,宜選用碎冰塊(選填“碎冰塊”或“體積較大的冰塊”)。(2)根據(jù)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小靖他們作出了熔化圖象,如圖乙、丙;他們發(fā)現(xiàn)冰和海波在熔化過程中,雖然不斷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且在熔化時一直保持固液共存狀態(tài),由此他們判斷冰和海波都是晶體(選填“晶體”或“非晶體”)。(3)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可知,海波的熔化圖象是丙(選填“乙”或“丙”)。28.(5分)某實驗小組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時間t/min0123456溫度t/℃90949799999999(1)水溫可用溫度計(填一種測量工具)測量;(2)圖乙(選填“乙”或“丙”)能反映水沸騰時氣泡的情形;(3)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水的沸點為99℃,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當?shù)氐拇髿鈮旱陀?選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個標準大氣壓;(4)實驗顯示:水沸騰時,繼續(xù)加熱,水的溫度不變。29.(16分)(昆明中考)今年5月,昆明市氣溫連續(xù)10天達到30℃左右,讓“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昆明人著實體驗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難耐”。往室內地面上灑水、打開窗戶通風、盡量穿短衣短褲等避暑手段紛紛登場。這些措施為什么可以使人感覺到?jīng)鏊啃×滞瑢W準備了滴管、水、油、兩塊玻璃片、吹風機(有加熱和不加熱兩擋),請你加入進來一起探究蒸發(fā)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1)小林用滴管把兩滴水分別滴在兩塊玻璃片上,并將其中一滴水攤開,把它們放在室內,觀察蒸發(fā)情況,這是探究蒸發(fā)快慢與液體表面積的關系;(2)如果要探究蒸發(fā)快慢與液體表面空氣流動快慢的關系,應該保持兩滴水的大小、溫度和表面積相同,然后用吹風機(不加熱擋)對其中一滴水吹風,觀察蒸發(fā)情況;(3)為了探究蒸發(fā)快慢與溫度的關系,小林用滴管把兩滴水分別滴在兩塊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風機(加熱擋)去吹其中一滴水,觀察蒸發(fā)情況,這樣做是錯誤的,原因是沒有控制空氣的流動速度相同;(4)該實驗將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這是為了防止因材料吸水影響實驗效果;(5)一滴油和一滴水滴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見了,而油還在,由此,你的猜想是液體蒸發(fā)的快慢與液體的種類有關;(6)小林同學上公共廁所洗完手后,用如圖所示的烘干機(手一放進去就自動吹暖風的機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發(fā)。當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時放進烘干機內,左手感覺吹的是暖風,而右手感覺吹的卻是涼風,這是因為水蒸發(fā)吸熱,有致冷作用。30.(12分)小明發(fā)現(xiàn)桂北地區(qū)嚴冬時路面會結冰,道路工人常通過在路面撒鹽的方式來融冰,從而保障路面不打滑。小明猜想,這是因為水中加入鹽后會對水的凝固點產(chǎn)生影響。為了驗證這一猜想,他將一些鹽放入水中,并把鹽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鹽水的凝固過程。每隔一定時間,小明就觀察鹽水的物態(tài)和記錄鹽水溫度,并根據(jù)凝固過程中記錄的溫度數(shù)據(jù),畫出了凝固圖象如圖甲所示。甲(1)在圖甲中的第5min時,物質的狀態(tài)是液態(tài);(2)凝固過程用了10min,凝固過程中的溫度不變(選填“升高”“不變”或“降低”);(3)從圖甲中可知此鹽水凝固點為-2℃,由此證明了在雪上撒鹽可以降低(選填“升高”或“降低”)雪的熔點;乙(4)如果將一個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鹽冰水混合物中,如圖乙所示,燒杯中含鹽的冰未完全熔化前,試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會變多(選填“變多”“變少”或“不變”)。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檢測題(RJ)(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姓名:________)第Ⅰ卷(選擇題共32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1.如圖所示是網(wǎng)友抓拍的日環(huán)食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它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B.它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夜晚也可看到日環(huán)食D.地球上所有區(qū)域的人都能在同一時間看到日環(huán)食2.如圖所示的四幅圖中,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現(xiàn)象的是(C)3.小明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小孔成像實驗。他將飲料罐的前端開了一個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后端開口,并蒙上半透明的紙。他把小孔對著燭焰,則在半透明紙上看到的是(D)A.圓形光斑B.蠟燭的正立像C.三角形光斑D.蠟燭的倒立像4.(衡陽中考)如圖所示的光現(xiàn)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D)5.(邵陽中考)小蘭同學筆直站在寢室門口豎直放置的整容鏡前0.5m處,他后退0.5m,鏡中的像大小變化情況以及鏡中的像與他的距離變?yōu)椋ˋ)A.不變,2m B.不變,1m C.變小,1m D.變小,2m6.用如圖的實驗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時,以下說法錯誤的是(D)A.棋子A、B應該等大B.茶色玻璃板可以用來成像C.方格紙有助于確定虛像的位置D.棋子A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會變大7.如圖所示,彩色電視機的熒屏上呈現(xiàn)各種顏色都是由三種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這三種基本色光是(C)A.紅、橙、黃 B.橙、靛、紫C.綠、藍、紅 D.黃、綠、藍第7題圖 第8題圖8.(益陽中考)如圖所示,一束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光仍按原來方向傳播B.光將向斜上方偏轉C.在光屏上呈現(xiàn)各種色光D.光屏上只呈現(xiàn)紅、綠、藍三種色光9.“浴霸”是家庭淋浴間的常用裝置,下列關于“浴霸”的說法中正確的是(C)A.裝有紅外線燈泡,主要用于照明和殺菌消毒B.裝有紫外線燈泡,主要用于照明和殺菌消毒C.裝有紅外線燈泡,主要用于取暖和照明D.裝有紫外線燈泡,主要用于取暖和照明10.如圖所示,將一束太陽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鏡上,在棱鏡后側光屏上的AB范圍內觀察到了不同顏色的光,則(D)A.A處應是紫光B.只有AB之間有光C.將照相底片放到AB范圍B處的外側,底片不會感光D.將溫度計放到AB范圍A處的外側,會看到溫度計示數(shù)上升11.(鄂州中考)周末陽光明媚,小紅和媽媽一同來到梁子湖邊散步,看到湖中柳影搖曳,魚兒戲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看到的柳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實像B.看到的柳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C.看到的魚兒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D.看到的魚兒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12.(益陽中考)關于光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湖中倒影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B.人走近穿衣鏡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像變大C.能看清黑板上的粉筆字,是由于發(fā)生了漫反射D.陽光透過樹叢在地面形成亮斑,是折射現(xiàn)象13.面對清澈見底、看起來不過齊腰深的池水,不會游泳的人千萬不要貿然下去,因為人們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實際深度并不相同,下面四幅圖能正確解釋此現(xiàn)象的是(C)14.如圖是一根直樹枝斜插在湖水中的示意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A.OB是樹枝反射形成的像B.OB是樹枝折射形成的像C.OC是樹枝在水中的部分D.OC是樹枝反射形成的像15.用激光筆沿圖中所示的PO方向照射,一定能照射到尚未移動的小魚或小鳥的是(C)16.描繪純美青春的《再別康橋》詩句中蘊含了豐富的光學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長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實像C.“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D.“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陽光第Ⅱ卷(非選擇題共68分)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8分)17.探究“光的反射現(xiàn)象”,減小入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則反射角將增大(選填“增大”或“減小”);小敏和小華通過同一平面鏡彼此看到了對方的眼睛,這說明在光的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18.(梧州中考)如圖所示,讓一束太陽光通過棱鏡射到白屏上,屏上標出了三個區(qū)域①、②、③,利用區(qū)域①的光能遙控電視機,區(qū)域③的光能使鈔票上的熒光物質發(fā)光,從而可識別鈔票真?zhèn)巍?9.雷雨交加的夜晚,林雨同學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這是因為光的傳播速度遠大于聲音的傳播速度;他看到閃電后約5s聽到雷聲,林雨距雷電產(chǎn)生的地方大約1700m。(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閃電的傳播時間忽略不計)20.(天水中考)小明身高1.8m,當他站在平面鏡前2m處時,他在鏡中的像距平面鏡為2m,鏡中像的高度為1.8m;當他在湖邊樹蔭下乘涼時,發(fā)現(xiàn)樹下有很多圓形的光斑,這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現(xiàn)象而形成的。21.如圖是商場里的試鞋鏡。小飛站在試鞋鏡前看見鞋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鞋的像和鞋的連線與鏡面垂直(選填“垂直”或“不垂直”),當他走近試鞋鏡時,鞋所成像的大小不變(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第21題圖第22題圖第23題圖22.如圖所示,是光在空氣和玻璃之間發(fā)生折射的光路圖,從圖中可以看出,空氣在界面的左側,折射角的大小是35°,此過程中還有部分光發(fā)生了反射,反射角的大小是60°。23.為節(jié)能減排,許多地下車庫采用光導照明系統(tǒng),如圖所示,采光罩采集的陽光進入內壁鍍有高反射膜的光導管,經(jīng)多次反射后,傳導到漫射器,光經(jīng)過它的折射(選填“漫反射”或“折射”)傳播到車庫的各個方向,漫射器應該用凹凸不平(選填“凹凸不平”或“厚度均勻”)的透明材料制成。三、作圖與簡答題(共18分)24.(4分)(煙臺中考)漢代的《淮南萬畢術》中記載:“取大鏡高懸,置水盆于下,則見四鄰矣?!?圖甲)。請通過作圖在圖乙的示意圖中確定“大鏡”的位置。25.(4分)(北部灣中考)入射光線AO從空氣斜射入水中,請在圖中畫出折射光線的大致方向。 題圖 答圖 26.(5分)如圖所示,一玻璃三棱鏡的橫截面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一束紅光平行于BC邊從S點射入三棱鏡,經(jīng)AB面折射后,又在BC面發(fā)生反射,然后恰好從P點折射后射出。請畫出這個傳播過程的光路圖。27.(5分)溺水死亡在學生突發(fā)危險事件中占很大比例,學校和家長在防溺水方面要多角度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請你用對應的光學知識解釋如圖所示的情景。答:由于發(fā)生了光的折射現(xiàn)象。根據(jù)光的折射規(guī)律可知,當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偏折。當人眼逆著折射光線看去,感覺光是從水中的較高點發(fā)出的,即池底的虛像,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要淺。四、實驗與探究題(共32分)28.(8分)如圖是“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其中ABCD是白色硬紙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轉,ON垂直于CD。實驗次數(shù)123456入射角60°50°40°30°20°0°反射角60°50°40°60°20°0°(1)實驗時,將光屏垂直放置在平面鏡上,讓一束光緊貼光屏射向鏡面上的O點,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圖甲;將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轉任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圖乙;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2)某同學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其中有一組數(shù)據(jù)測錯了,這組數(shù)據(jù)是第4次實驗的,原因可能是將反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當成反射角。29.(12分)(棗莊中考)如圖甲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1)實驗時,不采用平面鏡而采用透明薄(選填“薄”或“厚”)玻璃板,不僅能觀察到蠟燭的像,也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可以看到蠟燭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較物與像的大小關系時,蠟燭B替代的是蠟燭A的像(選填“蠟燭A的像”或“蠟燭B的像”),看到蠟燭是由光的反射(選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3)移去蠟燭B,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不能(選填“能”或“不能”)呈現(xiàn)蠟燭A的像。(4)實驗過程中如果玻璃板沒有垂直架在紙上,而是如圖乙所示傾斜,蠟燭A的像應是圖中的A1(選填“A1”“A2”或“A3”)。30.(12分)在“初識光的折射現(xiàn)象”和“探究光的折射特點”實驗中:(1)如圖甲,小明將一束激光射至P點,形成一個光斑,向水槽內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將向左移動(選填“向左移動”“向右移動”或“不動”),這說明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傳播方向會(選填“會”或“不會”)發(fā)生偏折。實驗中光在空氣中的傳播路徑并不清晰,為解決此問題,他在水面上方噴了一些煙霧。(2)如圖乙,小明繼續(xù)探究“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時的折射特點”,他使用可折轉的光屏,是為了研究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如圖丙,他將光沿著AO方向射向水面上的O點,光在水中沿著OB方向射出,調整激光筆使入射光逐步偏向法線,折射光也逐步偏向法線,說明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入射角減小,折射角隨之減小(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當光沿著NO方向射入時會沿ON′方向射出,此時折射角為0度。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五章檢測題(RJ)(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姓名:________)第Ⅰ卷(選擇題共32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1.如圖A、B、C、D四種光學器件中,屬于凸透鏡的是(B)2.下列成像,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A.凸透鏡成像 B.凸面鏡成像C.平面鏡成像 D.小孔成像3.如圖所示的透鏡中最適合用來觀察細小物體的是(D)4.對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以下是小洋學習了關于“平面鏡成像”和“凸透鏡成像”的知識后,總結出的關于實像和虛像的一些特點,其中正確的是(C)A.虛像可以用光屏承接B.虛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C.實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實像可以是放大的,不可以是縮小的5.如圖所示,能正確表示照相機成像原理的是(D)6.智能手機給人們帶來了許多便利,但長時間盯著手機屏幕,容易導致視力下降。下列關于近視眼及其矯正的原理圖正確的是(A)A.甲、乙 B.甲、丁 C.丙、乙 D.丙、丁7.在進行“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實驗時,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距離凸透鏡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調節(jié)光屏位置,可找到一個清晰的像。這個像是圖中的(B)8.如圖所示為小明用透鏡觀察字的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字與透鏡的距離大于透鏡的焦距B.此透鏡只能成虛像C.此透鏡可以用作近視眼鏡D.此透鏡可以用來做照相機的鏡頭9.顯微鏡由目鏡和物鏡等元件構成,下列關于顯微鏡的說法正確的是(C)A.目鏡的焦距很短B.通過目鏡看到放大的實像C.物鏡的焦距很短D.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等于物鏡和目鏡放大倍數(shù)之和10.如圖所示,小明用兩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鏡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觀察遠處的物體,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兩只放大鏡組合在一起相當于一個望遠鏡B.兩只放大鏡對物體進行了兩次放大C.將兩只放大鏡的位置對換后,觀察同一物體的大小是相同的D.三種說法都是錯誤的11.小明同學用數(shù)碼相機(可調焦距)拍攝了同一花菜的兩張照片。如圖所示,結合圖片分析,下面說法錯誤的是(C)A.照相機的鏡頭與老花鏡屬于同一類透鏡B.凸透鏡能成縮小的實像是照相機的工作原理C.在物距相同的情況下,拍攝乙照片時,鏡頭焦距需調得小一些D.在物距相同的情況下,拍攝乙照片時,鏡頭焦距需調得大一些12.一凸透鏡的焦距為15cm,將點燃的蠟燭從離凸透鏡40cm處沿主光軸移到20cm處的過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變化情況是(A)A.像變大,像距變大 B.像變小,像距變小C.像變大,像距變小 D.像變小,像距變大13.(荊州中考)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已知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燭焰在如圖所示的位置時,成像特點與照相機成像特點相同B.若將蠟燭移到光具座42cm刻度處時,燭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C.若將蠟燭移到光具座30cm刻度處時,燭焰所成的像是等大的D.若將蠟燭從光具座30cm刻度處向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時,燭焰所成的像將逐漸變大14.(徐州中考)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中,開始時燭焰在光屏上成縮小的像,接著把物距調整為剛才的一半,移動光屏使燭焰在光屏上成像,此時的像(D)A.是放大的 B.是縮小的C.是等大的 D.以上三種都有可能15.如圖所示的四幅圖中闡述正確的是(C)A.甲圖:近視眼成像在視網(wǎng)膜前,用凸透鏡矯正B.乙圖:遠視眼成像在視網(wǎng)膜后,用凹透鏡矯正C.丙圖:顯微鏡的目鏡相當于放大鏡,物鏡相當于投影儀的鏡頭D.丁圖:天文望遠鏡的物鏡相當于放大鏡,目鏡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16.(成都中考)如圖所示,成都錦江之上,夜色中的安順廊橋流光溢彩,讓游人流連忘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A.小張看到廊橋在水中的倒影,是因為光從水中射入空氣,再進入小張的眼睛B.小鄭取下近視眼鏡,看到廊橋變模糊了,是因為廊橋的像成在了視網(wǎng)膜的前面C.小陳拿出攜帶的放大鏡觀看遠處的廊橋,看到了廊橋倒立的像,這個像是實像D.小李用手指組成方框“取景”,方框離眼睛越遠,“取景”范圍越小,是因為光沿直線傳播第Ⅱ卷(非選擇題共68分)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17.(河池中考)人站在豎直的平面鏡前2m處,他的像到鏡面的距離是2m;要使燈泡發(fā)出的光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成平行光,燈泡應放在凸透鏡的焦點位置。18.(鹽城中考)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蠟燭變短,像會出現(xiàn)在光屏的上方。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合理的操作是光屏上移或凸透鏡下移。19.(曲靖中考)掃黑除惡行動中,工作人員使用執(zhí)法記錄儀攝像取證。記錄儀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拍攝時要成清晰的像,記錄儀鏡頭到被拍攝對象的距離u與鏡頭焦距f的關系應滿足u>2f。20.投影儀能將文字和圖形等信息投射到屏上,其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屏上出現(xiàn)的文字相對于投影儀內部發(fā)光元件產(chǎn)生的“文字”是一個倒立、放大的像。若需要讓屏上的文字變大,應將鏡頭適當靠近(選填“靠近”或“遠離”)發(fā)光元件。21.有兩個凸透鏡,甲的焦距為5cm,乙的焦距為20cm,如果用這兩個透鏡做成顯微鏡,則應將甲透鏡作為物鏡,將乙透鏡作為目鏡;如果用它們做成望遠鏡,則應將乙透鏡作為物鏡,將甲透鏡作為目鏡。22.如圖所示,在燒杯中漂浮著一個正方體的木塊,水面以下的部分看起來比水面以上的部分要大一些,這是因為燒杯和水起到了凸(選填“凸”或“凹”)透鏡的放大作用,從而形成了一個虛(選填“虛”或“實”)像。遠(選填“近”或“遠”)視眼鏡用的就是這種透鏡。23.小明將一只點燃的蠟燭放在凸透鏡(f=10cm)前18cm處,光屏上得到了燭焰倒立、放大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置了一個遠視眼鏡片,由于遠視眼鏡片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所以光屏上燭焰的清晰像變模糊了(如圖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燭焰像,他可將光屏靠近凸透鏡。三、作圖與簡答題(共16分)24.(3分)在圖中完成入射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折射后的光路圖。25.(3分)在圖中的實線框內填上一個合適的透鏡。 題圖答圖26.(4分)(孝感中考)如圖所示,凸透鏡斜放,其主光軸與水平面成45°角,F(xiàn)是焦點。一條入射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折射后,入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鏡上被反射。已知折射光線BO與水平面成45°角,請完成光路圖,畫出入射到凸透鏡的入射光線和經(jīng)平面鏡反射的反射光線。27.(6分)爸爸讓小明到客廳里把眼鏡拿來,可是小明發(fā)現(xiàn)爸爸的近視鏡和爺爺?shù)睦匣ㄧR放在了一起,如何區(qū)分呢?請你幫助小明把它們分辨出來,寫出兩種方法。答:方法一:用手摸一摸,中間厚、邊緣薄的是老花鏡;中間薄、邊緣厚的是近視鏡。方法二:可以將鏡片對著太陽光,能使光會聚的是老花鏡;使光發(fā)散的是近視鏡。方法三:通過鏡片看書上的字并前后移動,能將字放大的是老花鏡,不能將字放大(凹透鏡成正立、縮小的虛像)的是近視鏡。四、實驗與探究題(共32分)28.(12分)(福建中考)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1)需要將凸透鏡、蠟燭和光屏安裝在光具座上,置于中間位置的應是凸透鏡。(2)調節(jié)好裝置,將蠟燭放在2倍焦距點之外時,光屏上能成縮小(選填“放大”或“縮小”)、倒立的實(選填“實”或“虛”)像。生活中常用的照相機是利用這一成像規(guī)律工作的。(3)將蠟燭移至1倍焦距點與2倍焦距點之間某處,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燭焰中心下降1cm,光屏上的像會向上(選填“向上”或“向下”)移動,移動的距離大于(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cm。29.(8分)小峰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之后,又對凸透鏡的焦距與其凸起程度的關系進行了探究:(1)小峰第一次選取一個凸起程度較小的凸透鏡,測量焦距的實驗如圖甲所示,測得的焦距為10.0cm。(2)第二次他又選用一個凸起程度較大的凸透鏡,測得的焦距為8cm,由這兩次實驗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材料和橫截面積相同的凸透鏡,凸起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3)小峰回想起白光經(jīng)三棱鏡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現(xiàn)了紅、橙、黃、綠、藍、靛、紫的色帶(如圖乙所示),受此啟發(fā),于是他選取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用紅光和藍光來進行圖甲的實驗,實驗結論:對同一凸透鏡,紅光的焦距大些。(4)在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探究成“等大實像”的實驗時,老師發(fā)現(xiàn)有兩個小組所測像距分別為17.5cm和22cm,與理論像距20cm相比偏差較大。若不是因為長度測量方法錯誤和測量誤差導致的,請分析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可能原因:光屏上還沒有出現(xiàn)清晰的像時就測出了像距。30.(12分)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小明在光具座上依次擺放了蠟燭、凸透鏡、光屏,并調節(jié)它們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1)如圖甲,當他將蠟燭、光屏位置固定后,左右移動透鏡,發(fā)現(xiàn)透鏡在①、②兩個位置時,屏上都能得到倒立的像,則透鏡在①位置相比在②位置時,屏上得到的像較小(選填“較大”或“較小”)。(2)當他將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固定后,發(fā)現(xiàn)無論怎么移動蠟燭,在屏上都不能得到像(光具座足夠長)。為了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他應將凸透鏡遠離(選填“靠近”或“遠離”)光屏移動一些,經(jīng)過調整,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他發(fā)現(xiàn)若將凸透鏡左半部用紙遮住,屏上將得到完整(選填“完整”或“一半”)的像;若將蠟燭稍微上移,屏上的像將下移(選填“上移”或“下移”)。(3)如圖乙,他把“上”形狀的透光板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則屏上觀察到像的形狀是C。A.上B.C.D.(4)小明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實驗時發(fā)現(xiàn),蠟燭像移動的速度大于蠟燭移動的速度,此時蠟燭在f<u<2f位置。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六章檢測題(RJ)(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姓名:________)第Ⅰ卷(選擇題共32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1.下列對質量和長度的估算中,最接近實際的是(A)A.一個雞蛋的質量約為50gB.一位中學生的身高約為1.60mmC.一塊橡皮的質量約為1kgD.一支新2B鉛筆的長度約為20mm2.在宇宙飛船中,物體處于失重狀態(tài)。如果將一個塑料杯帶到繞地球飛行的宇宙飛船中,塑料杯的質量將(B)A.為零 B.不變 C.變小 D.變大3.用托盤天平測物體質量前,調節(jié)橫梁平衡時,發(fā)現(xiàn)指針在分度盤中線的左側,這時應該(D)A.將游碼向左移動 B.將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進一些C.將游碼向右移動 D.將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4.5月20日是世界國際計量日,2019年的主題是“國際單位制(SI)——本質的提升”。在國際單位制中,密度單位的國際符號是(C)A.kg/m2 B.m/s C.kg/m3 D.g/cm35.(東營中考)關于質量和密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從地球帶到太空中的鉛筆能“懸浮”于艙內,是由于質量變小了B.同種物質的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質量和密度均不變C.水從0℃升高到4℃的過程中,密度逐漸變小D.氧氣罐中的氧氣用去一半,密度減小一半6.某同學用天平稱量物體的質量,用了10g、5g和1g的砝碼各一個,游碼放在0.1g處橫梁正好平衡。結果發(fā)現(xiàn)物體和砝碼的位置放反了。該同學打算從頭再做一次,另一位同學說,這樣也可以得出正確讀數(shù)。那么另一位同學所講的正確讀數(shù)為(B)A.16.1g B.15.9g C.16.9g D.15.1g7.我們平時常說的“水比油重”,其正確的含義是(C)A.水比油的質量大 B.水比油的體積小C.水比油的密度大 D.以上都不正確8.很多同學知道自己的身高和體重,卻不知道自己的體積。某同學身高170cm,體重60kg,他的體積約為(B)A.0.006m3 B.0.06m3 C.0.6m3 D.6m39.有一捆粗細均勻的銅線,其橫截面積是2.5mm2,質量為89kg,已知銅的密度為8.9×103kg/m3,則這捆銅線的長度為(D)A.4m B.40m C.400m D.4000m10.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氮氣約占78%,氧氣約占21%。根據(jù)下表中一些氣體密度估算你所在教室里空氣的質量,合理的是(B)一些氣體的密度(0℃,標準大氣壓)物質氮氣氧氣二氧化碳氫氣密度/(kg·m-3)1.251.431.980.09A.20kg B.200kg C.1000kg D.2.0×105kg11.冬天,??吹绞彝獾淖詠硭馨艘粚颖夭牧希菫榱朔乐顾軆隽?,水管被凍裂的主要原因是(A)A.水管里的水結成冰后,密度變小,體積變大B.水管里的水結成冰后,密度不變,質量變大C.水管里的水結成冰后,密度變大,體積不變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夠而破裂12.如圖所示,在一個密閉的集氣瓶上的橡皮塞中插入一根玻璃管,玻璃管上端緊密地套有一個氣球,如果把集氣瓶放入溫水中,可以預測(C)A.氣球膨脹,瓶內空氣的密度變大B.氣球收縮,瓶內空氣的密度變大C.氣球膨脹,瓶內空氣的密度變小D.氣球收縮,瓶內空氣的密度變小13.桌面上放有分別裝有相同質量的水、鹽水、酒精的三個相同容器,液面高低如圖所示。已知ρ鹽水>ρ水>ρ酒精,則(A)A.甲是純水、乙是酒精、丙是鹽水B.甲是純水、丙是酒精、乙是鹽水C.乙是純水、甲是酒精、丙是鹽水D.丙是純水、乙是酒精、甲是鹽水14.(武漢中考)為了測出金屬塊的密度,某實驗小組制定了如下的實驗計劃:①用天平測出金屬塊的質量;②用細線系住金屬塊,輕輕放入空量筒中;③在量筒中裝入適量的水,記下水面所對刻度;④將金屬塊從量筒中取出,記下水面所對刻度;⑤用細線系住金屬塊,把金屬塊浸沒在量筒的水中,記下水面所對刻度;⑥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金屬塊的密度。以上實驗步驟安排最合理的是(C)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①⑥C.①③⑤⑥ D.①②③⑥15.三個體積和質量相等的鋁球、鐵球和鉛球(已知ρ鋁=2.7g/cm3,ρ鐵=7.9g/cm3,ρ鉛=11.3g/cm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若鋁球是實心的,則鐵球和鉛球一定是空心的B.若鐵球是實心的,則鋁球和鉛球一定是空心的C.若鉛球是實心的,則鋁球和鐵球一定是空心的D.三個球可能都是實心的16.現(xiàn)有密度分別為ρ1、ρ2(ρ1<ρ2)的兩種液體,質量均為m0,某工廠要用它們按體積比1∶1的比例配制一種混合液(設混合前后總體積不變),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質量最大。則(C)A.這種混合液的密度為eq\f(2ρ1ρ2,ρ1+ρ2)B.這種混合液的密度為eq\f(ρ1ρ2,ρ1+ρ2)C.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體的質量為eq\b\lc\(\rc\)(\a\vs4\al\co1(1-\f(ρ1,ρ2)))m0D.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體的質量為eq\b\lc\(\rc\)(\a\vs4\al\co1(\f(ρ2,ρ1)-1))m0第Ⅱ卷(非選擇題共68分)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5分)17.(江西中考)智能手機是我們常見的通信工具,請你估測一下:手機屏幕的面積大約為80cm2,手機的質量大約為200g。(填寫合適單位的符號)18.在密度單位中,1g/cm3=1×103kg/m3,測得一只蘋果的質量為171g,體積為180cm3,則蘋果的密度為0.95×103kg/m3。19.三個實心的銅塊、鋁塊、鉛塊相比較,當它們的體積相同時,鉛塊的質量最大;當它們的質量相同時,鋁塊的體積最大。(已知ρ鉛>ρ銅>ρ鋁)20.測量某液體密度的實驗如圖所示,液體的質量為21.2g,依據(jù)公式ρ=eq\f(m,V),液體的密度為1.06g/cm3。21.(徐州中考)寒冬,室外裝滿水的缸容易破裂。因為,通常氣溫低于0℃時,缸里的水從表面開始凝固,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水結成冰后質量不變,體積變大,從而把水缸脹裂。(后兩空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2.如圖表示物質的質量跟體積的關系、物質的密度跟體積的關系,從甲圖中可見,120gD物質的體積是200cm3,從乙圖中可見斜線部分S的面積表示物質的質量,其值為12g。甲乙三、簡答題(共8分)23.(4分)根據(jù)所學密度的知識,分析說明房間的暖氣設備應安裝在什么位置。答:房間暖氣設備應安裝在窗戶的下面。這是因為窗戶下方的空氣變熱后,密度變小而上升,周圍密度較大的空氣流過來填補,這樣空氣循環(huán)流過,會很快使房間變暖和。24.(4分)夏天,冰淇淋從冰箱取出后不久,其包裝紙表面會變濕,這是為什么?把裝滿水的玻璃瓶密封后放入冰箱的冷凍室一段時間,玻璃瓶容易破裂,這又是為什么?請用學過的物理知識解釋這兩個現(xiàn)象。答:冰淇淋從冰箱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舒康貼膏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電熱蒸爐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傷腦筋玩具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運動鞋革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挖掘機漲緊裝置總成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融合可調Q因子小波變換的聚類算法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美容院員工勞動合同規(guī)范文本發(fā)布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海洋工程承包商工程款安全保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美甲店美容護膚產(chǎn)品銷售代理合同模板4篇
- 2025年度房產(chǎn)抵押個人住房貸款合同規(guī)范8篇
- 課題申報書:GenAI賦能新質人才培養(yǎng)的生成式學習設計研究
- 2024年江蘇省中醫(yī)院高層次衛(wèi)技人才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附帶答案
- 駱駝祥子-(一)-劇本
- 全國醫(yī)院數(shù)量統(tǒng)計
- 《中國香文化》課件
- 2024年醫(yī)美行業(yè)社媒平臺人群趨勢洞察報告-醫(yī)美行業(yè)觀察星秀傳媒
- 第六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
- 天津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數(shù)學試題(含答案)
- 經(jīng)濟學的思維方式(第13版)
- 盤錦市重點中學2024年中考英語全真模擬試卷含答案
- 提高保險公司客戶投訴處理能力的整改措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