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紅色文化的內涵與特征_第1頁
論紅色文化的內涵與特征_第2頁
論紅色文化的內涵與特征_第3頁
論紅色文化的內涵與特征_第4頁
論紅色文化的內涵與特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紅色文化的內涵與特征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精神結晶,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一切人類文明優(yōu)秀成果的繼承與發(fā)展,蘊含著極其豐富的革命精神和無比厚重的文化內涵。紅色文化不論是現(xiàn)在還是將來,都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值得我們珍惜的重要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肇始于五四運動以后馬克思主義在—的傳播,成長和發(fā)展于—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理想,努力奮斗去實現(xiàn)美好生活的樂觀主義的面世態(tài)度,積極向上的社會交往心態(tài),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根本原則所催生出的文化現(xiàn)象和文化載體,是紅色文化的本質所在。紅色代表什么?說到紅色文化,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復合詞,由紅色與文化兩詞組合而成。因此,在對紅色文化內涵進行界定前,有必要探討紅色一詞的文化含義。在自然界,紅色本是可見光譜中長大約為630至750納米的長波末端的一種顏色。納米(nanometer),即毫微米,是一個長度度量單位,國際單位制符號為nm。1納米二10的負9次方米,相當于4倍原子大小,比單個細菌的長度還要小得多。假設一根頭發(fā)的直徑為0.05毫米,把它軸向平均剖成5萬根,每根的厚度大約就是1納米?,F(xiàn)在我們經常聽到的納米技術,就是專門研究結構尺寸在1至100納米范圍內材料的性質和應用的一門科學。人們可能會問:紅色既然是一種顏色,怎么與文化聯(lián)系在一起?實際上,所有的顏色,在人類文化史上,都被賦予了一定的文化含義。紅色與文化結合,組合成紅色文化概念,可能是因為紅色與人類新鮮血液的顏色較為接近,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紅色文化的源頭,可以追溯至13世紀末葉北歐各國。那時,北歐人通常會在戰(zhàn)斗中掛起一種紅飄帶,起名為Baucans,代表寧死不屈。根據坊間傳說,掛這樣的紅旗,意味著即使是國王,也不能奪走船上的財產。這種紅飄帶一直沿用到17世紀,后來逐漸演變成為代表反抗的紅旗。例如,當城市或者村落被敵人圍困時,就掛起紅旗,表示戰(zhàn)斗到死的決心。這一點,與掛白旗代表投降正好相反。紅色成為革命的顏色,則起源于法國大革命時期使用的drapeaurouge(紅旗)和bonnetrouge(紅色錐形高帽),象征獨立、戰(zhàn)爭和烈士的鮮血,能夠激發(fā)人們的愛國意識。法國大革命時期,以羅伯斯庇爾、丹東、馬拉為代表的激進政治團體雅各賓派在鼓動群眾革命熱情時,就使用了一面紅旗,象征烈士的鮮血。在奪取政權以后,這面紅旗被當作國旗來使用,與法蘭西三色旗并列。所以,以后的革命運動中,紅旗被譽為戰(zhàn)士的鮮血。1848年法國的二月革命,社會主義革命者用象征革命的紅旗取代傳統(tǒng)三色旗;1871年巴黎公社時期,革命者直接用一面純紅的旗幟作為自己旗幟。巴黎公社雖然只存在兩個多月,卻獲得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高度評價,而這面紅旗也成為一個標志。19年,蘇聯(lián)的第一面國旗就是以紅色作為背景。從此,紅色逐漸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一個象征,紅色浪潮席卷全世界。在文化底蘊極其深厚的中華文化中,紅色早已被賦予了獨特的文化內涵。五行中的火,對應的顏色就是紅色;八卦中的離卦,就象征紅色。古人以為,紅色有驅逐邪惡的功能。在—古代,許多宮殿、廟宇的墻壁都是紅色,官吏、官邸、服飾多以大紅為主,即所謂朱門朱衣。紅色還代表權威,皇帝批閱奏折,使用朱砂紅筆,稱為朱批。紅色還象征喜慶。自古以來,逢年過節(jié)、婚嫁喜事,家家戶戶都會用各種紅色器物進行裝點。紅色還為許多文人墨客所喜愛。在詩人的筆下,把紅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紅情綠意知多少,盡入涇川萬樹花(文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此外,紅色因其鮮艷奪目,還常帶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而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語出《元曲選兒女團圓》),則提醒人們紅得會發(fā)紫,紫得會變黑,不要得意忘形,胡作非為,否則紅就會變成黑,由燦爛走向灰暗??傊?,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紅色主要是代表喜慶、吉祥、權威、激情和斗志等。而紅色與革命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具有—特色的紅色文化,則是—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不斷選擇、融化和整合中外優(yōu)秀文化思想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系列先進文化的綜合體。不過,在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當中,對于色彩的文化象征意義是不同的。對于不同色彩的文化象征意義,要根據各民族、各地區(qū)的風俗習慣,予以充好的尊重,尊重文化的平等性、多樣性。劉潤為先生指出,紅色這一特定的顏色及其文化象征意義,恰好與我們黨和人民的共同理想、品格情操、精神氣質形成了異常完美的同構關系?!说乃季S和語言善用比興,因而人們將—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創(chuàng)造的以—化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先進文化凝練地稱為紅色文化。顯而易見,這一概念本身就是人民群眾的一個偉大的文化創(chuàng)造?。▌櫈椋骸懂敶汲闭摷?,研究出版社,—年版,第131頁。)文化的形成來自于精神,是人的意識的產物。紅色文化的本源,來自于革命精神。但是,光有革命精神,不能稱之為紅色。資產階級革命,也有革命精神,不可能想到紅色,紅色是無產階級革命的一大特征?!獨v史上有過許多農民起義,都是通過暴力革命,這些農民起義,這樣的革命,由于沒有偉大的理想和目標,不能稱其為紅色。紅色文化是由革命精神發(fā)展出來,是無產階級領導的通過革命、通往共產主義偉大理想過程形成的一種獨特文化。無產階級領導、革命性、共產主義理想是紅色文化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紅色文化概念的提出紅色文化在—產生和發(fā)展已有一個多世紀,然而,紅色文化概念從提出到今天,不過十多年時間。年,四川省廣元市市委黨史研究室干部張茂枝,江西理工大學教師彭央華、項波等分別發(fā)表文章,探討紅色文化資源問題,紅色文化的概念呼之欲出。年,江西南方冶金學院教師劉壽禮發(fā)表《蘇區(qū)紅色文化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fā)展研究》一文,正式提出了紅色文化的概念。此后,紅色文化概念被社會廣為傳播,學界對紅色文化的研究也逐漸深入。進入21世紀,紅色文化概念的提出與研究持續(xù)高漲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首先,紅色文化概念的提出是—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要求。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歷改革開放,在經濟快速發(fā)展、創(chuàng)造諸多奇跡同時,面臨來自國內外許多的困境和挑戰(zhàn),如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貧富差距拉大、經濟結構調整、能源和環(huán)境問題等;在思想文化領域,一度出現(xiàn)核心價值缺失、人心渙散、拜金主義等問題。在多元化的社會文化思潮中,紅色文化由于其本身所閃耀的啟蒙主義光輝和所孕育的理想主義品質,作為一種經過歷史沉淀的特殊的政治文化、一種意識形態(tài),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可以說是順理成章,它代表了人們追求崇高理想的價值回歸。其次,紅色文化概念的提出是新時期特殊語境下的產物?!厣鐣髁x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面臨各種國際國內矛盾的復雜局面,社會文化思潮呈現(xiàn)出新的發(fā)展態(tài)勢。除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出現(xiàn)的人道主義、自由民主、科學主義、新自由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等,文化保守主義與民族主義思潮呈持續(xù)強化之勢,新出現(xiàn)的民生思潮、網絡化助推民粹主義走向前臺。(鄒詩鵬:《三十年社會與文化思潮》,復旦大學出版社,—年版,第3頁。)全盤否定中華文化、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沉渣泛起。在這種形勢下,紅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順應歷史潮流,進入人們的視野。紅色文化概念的提出,是適應新時代語境下重新認識革命、重新認識革命文化的背景下實現(xiàn)的,體現(xiàn)的是與時代語境之間的良性互動。(魏本權:《從革命文化到紅色文化:一項概念史的研究與分析》,《井岡山大學學報》,—年第1期。)第三,紅色文化概念的提出還是對當前國家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的一種積極回應。新世紀以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大力發(fā)展文化旅游產業(yè),紅色旅游成為旅游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年全國紅色旅游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年5月,又頒布了《年全國紅色旅游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這兩個規(guī)劃綱要的頒布,促進了各地紅色旅游資源開發(fā);而紅色旅游的蓬勃發(fā)展,又促使革命老區(qū)深入挖掘其文化內涵,從而形成了一股紅色文化熱。于是,紅色文化的價值形態(tài)、德育功能、紅色文化資源開發(fā)利用以及紅色文化產業(yè)開發(fā)等課題,迅速進入各級領導、專家學者和廣大社會公眾的視野,并在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紅色文化的基本特性紅色文化是隨著馬克思主義傳入__、在—共產黨領導下、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先進文化,它吸收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世界各國先進文化成果,符合特定歷史時期的主流價值觀和文化發(fā)展要求。紅色文化作為文化的一種形態(tài),我以為,主要有以下主要特征:其一,階級性。文化屬于意識形態(tài)的范疇,首先要考慮的是這種文化的服務對象。紅色文化代表的是__共產黨領導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是紅色文化的階級屬性。其二,民族性。主席在《新民主主義論》一文中,在談及新民主主義文化時指出,這種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它是反對帝國主義壓迫,主張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獨立的。它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帶有我們民族的特性。(《―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6頁。)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由于其文化生成環(huán)境和民族發(fā)展存在差別,有其各自特點。紅色文化的生成環(huán)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迫切需要進行一次新民主主義革命。新—成立后,在—共產黨領導下,又進行了史無前例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紅色文化得到進一步發(fā)展。由此可見,紅色文化是與—共產黨的領導、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大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其三,先進性。紅色文化是將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社會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必然具有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與—社會的大環(huán)境密切相關,與—國情相適應而存在。同時,紅色文化的先進性還表現(xiàn)在其文化自覺上。文化的發(fā)展,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有代表人類社會發(fā)展方向的先進文化不斷涌現(xiàn),又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落后的、與社會發(fā)展不相協(xié)調的文化沉淀下來。紅色文化經過革命洗禮,能夠遏止腐朽的封建文化、資本主義文化沉渣泛起。其四,創(chuàng)新性。紅色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創(chuàng)新,是對舊的落后文化的一種批判。紅色文化是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實踐中產生并發(fā)展起來,是一種與時俱進的先進文化,創(chuàng)新是紅色文化的不竭動力。最后,傳承性。文化具有歷史的傳承性。紅色文化的產生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土壤。紅色文化中,諸如樂于奉獻、艱苦奮斗、頑強拼搏、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甘于奉獻、不忘初心等精神實質,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一脈相承。傳承性是紅色文化的價值所在。延安紅色文化是延安時期—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具體實際相結合,在艱難困苦的戰(zhàn)爭歲月和局部執(zhí)政的情況下積淀形成的文化。它是延安時期—共產黨人及革命群眾的基本生活樣態(tài),是以堅定理想信念、積極價值取向、崇高思想品德、艱苦樸素工作作風為主要標識的革命者的公共人生,本質上是延安時期—共產黨人的政黨文化。延安紅色文化是走向成熟的革命文化,蘊含著—共產黨人生動的革命實踐和寶貴的奮斗智慧。其主要特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延安紅色文化是一種以自我革命推進偉大社會革命的政黨文化,標志著—共產黨革命文化的發(fā)展和成熟。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革命和解放改變世界是同義語,革命的過程就是應用革命理論,動員廣大群眾,改變主客觀世界的過程。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看來,革命除了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的含義之外,更在于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實踐唯物主義與共產主義的完美統(tǒng)一。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tǒng)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fā)展進程中要同傳統(tǒng)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延安時期,—共產黨政黨文化的形成和完善,正是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革命話語內涵的深刻把握和不斷的踐行之中。長征到達陜北后,面對民族危機的加劇,黨及時調整革命的策略路線和任務目標。瓦窯堡會議通過了《中央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決議認為,民族革命的新高潮推醒了工人階級和農民中的落后階層;廣大的小資產階級群眾和知識分子已轉入革命;一部分民族資產階級,許多鄉(xiāng)村富農和小地主,甚至一部分軍閥也有對革命采取同情中立的態(tài)度以至有參加的可能。因此,黨對革命的階級斗爭的理解,應轉到統(tǒng)一戰(zhàn)線上來,黨的策略路線是發(fā)動、團結和組織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對當前主要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更為重要的是,—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有信心也有能力使自身變成一個革命的熔爐,把許多愿意為共產黨的主張而奮斗的新黨員,鍛煉成為有最高階級覺悟的革命戰(zhàn)士。在《實踐論》中,―明確指出,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爭,包括實現(xiàn)下述任務:改造客觀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改造自己的認識能力,改造主觀世界同客觀世界的關系。正是立足于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19—年3月,在和史沫特萊的談話中堅定地認為,整個抗戰(zhàn)時期的中心任務是為真正實現(xiàn)革命的三民主義而奮斗。從溫和的土地政策到邊區(qū)的民主選舉和三三制,從提升干部素質的學習運動到改變黨風的整風運動,其靈魂就是―反復強調的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表現(xiàn)出的主線是以自我革命推動偉大社會革命,堅持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打敗日本侵略者,實現(xiàn)民族獨立,建立新民主主義的__。馬克塞爾登曾感慨地評價,—共產黨使農村革命的實踐適應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戰(zhàn)時迫切需要,同時領導民眾大膽地、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農村在多重壓迫下解體的問題。整個延安時期,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和愛國青年不斷地發(fā)動民眾、組織民眾,形成全民族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并不斷地改造自我,堅持永久奮斗,以自身的實際行動推動新民主主義的勝利。毫不夸張地說,經過了大革命和土地革命血與火的洗禮,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共產黨人的紅色革命話語體系已走向成熟和完善,黨中央延安十三年的輝煌成就,正依賴于對—共產黨政黨文化的發(fā)展成熟和努力踐行。延安紅色文化是—共產黨人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化過程中形成的樸實無華的接地氣的革命文化。延安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化的重大成果,也是思想走向成熟完善在理論和實踐中的重要表現(xiàn)。早在《反對本本主義》中,就提醒—共產黨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在瓦窯堡會議上,尖銳地批評了黨內的關門主義,認為馬列主義如果不能活潑地運用到—的特殊的具體環(huán)境中去,就會變成死的教條。19—年,—先后寫了《實踐論》《矛盾論》,從哲學世界觀方法論的高度初步清理了黨內的教條主義思想。19—年10月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明確提出使馬克思主義在—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xiàn)中帶著必須有的—的特性,并在《—共產黨在民族戰(zhàn)爭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實事求是的概念,認為共產黨員應是實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模范?!豆伯a黨人發(fā)刊詞》第一次完整提出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革命的實踐相結合的命題;到《新民主主義論》的發(fā)表,系統(tǒng)而完整闡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精辟論證了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政策和策略,標志著思想走向成熟。延安整風運動之初,通過《改造我們的學習》,對實事求是作了科學完整也是樸實無華的馬克思主義的闡釋,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lián)系,即規(guī)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qū)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guī)律性,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部聯(lián)系,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在《整頓黨的作風》中,強調:—共產黨人只有在他們善于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善于應用列寧斯大林關于__革命的學說,進一步地從—的歷史實際和革命實際的認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需要的理論性的創(chuàng)造,才叫作理論和實際相聯(lián)系。如果只是口頭上講聯(lián)系,行動上又不實行聯(lián)系,那末,講一百年也還是無益的。學界普遍認為,1968年5月3日《人民日報》刊發(fā)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社論,是延安精神概念的首次提出和明確闡述。該社論指出,在長期斗爭中用思想培養(yǎng)起來的延安精神,代表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徹底革命精神,代表了無產階級的艱苦奮斗的精神。延安精神無疑是延安紅色文化的內核和基因,其中已經凸顯了延安紅色文化和當時馬克思主義—化的重大成果思想的關系,表明了其樸實無華的接地氣的特征。今天,我們回望延安十三年艱難而輝煌的歷程,就會發(fā)現(xiàn)許多延安精神原生態(tài)的內容。譬如,堅定地維護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走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抗大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廣泛動員、組織和教育群眾的延安縣同志們的精神,堅持走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張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生產運動、下鄉(xiāng)運動體現(xiàn)出來的南泥灣精神勞模精神等等。這些精神都是十三年延安道路的凝練,都是當時延安作風的升華,都打上了窯洞中的馬列主義新民主主義思想的印記,都體現(xiàn)出了和舊的剝削和壓迫觀念決裂后—共產黨人的樸實無華的接地氣的文化品格。延安時期,續(xù)范亭第一次見到朱德總司令,就欣然寫道,敵后撐持不世功,金剛百煉一英雄,時人未識將軍面,親切和藹田舍翁;19421943年,張聞天做了15個月的農村調研后,感慨地總結道,接觸實際,聯(lián)系群眾,這是一個共產黨員的終身事業(yè)。正是延安時期以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在調查研究、理論聯(lián)系實際和反對洋八股的過程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化,才使得馬克思主義成為香的鮮活的接地氣的革命理論,也才使得延安紅色文化成為真理追求和價值訴求統(tǒng)一的—共產黨人的顯著文化標識。延安紅色文化是延安時期—共產黨人及革命群眾最基本的生活樣態(tài),其生活表現(xiàn)和實踐表達是樂觀自信愛國奮斗的人生態(tài)度。對延安時期人們的樂觀自信的人生態(tài)度高度贊揚,認為這是堅定革命者理想信念不動搖的骨氣。在1942年12月的《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一文中,—對延安縣同志們的布爾什維克精神贊不絕口,指出他們的工作態(tài)度是積極的,思想中、行動中,沒有絲毫消極態(tài)度;他們生龍活虎,不違農時,按時發(fā)放農具貸款;根據實際,制定每個農戶的生產計劃;完全和群眾打成一片,有很好的調查研究工作。這種精神,對于那些一遇困難就唉聲嘆氣,就縮手縮腳的人們,對于那些辦事不認真,得過且過,敷衍了事的人們,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樂觀自信和愛國奮斗是延安時期—共產黨人及革命群眾的基本生活樣態(tài)。盡管當時的物質生活條件異常艱苦,很多時候是端上飯碗照影影,睡在炕上望星星,甚至在反動派的封鎖和圍困時,幾乎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戰(zhàn)士沒有鞋襪,工作人員在冬天沒有被子。但這些困難絲毫不能影響—共產黨人堅定的信念,不能斷絕人民群眾對革命勝利、民族自強的希望。經歷過延安歲月的文藝工作者最普遍的回憶是:雖然一切都是簡陋的粗糙的,但心情是愉快的,精神上是極為滿足和快樂的;延安城內不論男女老少,他們的臉上始終洋溢著微笑,到處都能聽到革命歌聲,都能看到同志,同志的相互招呼。愛國華僑陳嘉庚參觀考察后預言—的希望在延安。引人深思的是,這種樂觀自信和愛國奮斗的人生態(tài)度,一刻也沒有脫離細微的邊區(qū)現(xiàn)實生活和抗戰(zhàn)時期具體的經濟、政治工作。這樣的人生價值追求也絕非只有大人物和政權機構、政治組織才有,而是每個類似張思德、白求恩一樣的普普通通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從身邊的小事和本職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做起的??勾鬀]有校舍,師生們自己建校舍,沒有桌子就用膝蓋當桌子。延安紅色文化的生成和形塑離不開—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樂觀自信的生活世界,其實踐表達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扎扎實實地融入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去。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總結道:我們黨的自信心,群眾的自信心,結合成為戰(zhàn)勝帝國主義的民族自信心,因此戰(zhàn)勝了一切肉體上的困難。延安紅色文化的內在機制是—共產黨人社會總動員和群眾大組織基礎上的救亡與啟蒙并重的文化運動。延安時期社會動員和組織群眾參與是結合時代要求和—共產黨特定歷史階段的主要任務而進行的,是密切聯(lián)系群眾、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事求是的具體化、實踐化和生活化,其中,最為關鍵的一環(huán)是:耐心細致地引導和教育人民群眾,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內在的邏輯是:通過社會動員和群眾組織,把救亡和啟蒙內在地統(tǒng)一起來,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由之路推進—走向現(xiàn)代化的進程。而這也正是延安十三年革命史積淀形成的最為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正是—共產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全面動員,在艱難困苦的歲月里,一批又一批的愛國青年和仁人志士歷盡千辛、奔向延安,為的就是追求—社會的光明前景,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們以打斷骨頭連著筋,爬也爬到延安城的勇氣和毅力,冒著生命危險,闖過重重關卡來到延安的陜北公學、抗日軍政大學、魯迅藝術學院等,完成精神洗禮,為中華民族、為—人民的解放事業(yè)作出了巨大貢獻。也正是通過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群眾性的生產、下鄉(xiāng)、掃盲、冬學等組織活動,—共產黨人和邊區(qū)人民一起度過了掃蕩封鎖重點進攻的艱難困苦,在不斷走向勝利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紅色話語體系和紅色文化傳統(tǒng)。所謂的紅色文化,從狹義上說,就是—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創(chuàng)造的以—化馬克思注意為核心的先進文化。紅色文化有別于其他文化的根本在于紅色。在—人眼里,紅色代表革命,紅色代表勇氣,紅色代表權威,紅色代表成功與光榮,紅色代表吉祥與喜慶。但紅色文化又不是紅色和:文化簡單相加,而是將—歷史文化和紅色寓意與社會歷史實踐的思想有機的結合。紅色文化是—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不斷地選擇、融化、重組、整合中外優(yōu)秀文化的基礎上所形成的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態(tài)。它蟄伏于近代,形成于五四以后,成熟和發(fā)展于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新民主主義文化是紅色文化的主流。社會注意初期階段先進文化是紅色文化的傳承、豐富和發(fā)展。一、紅色文化的內涵紅色文化的內涵十分服務,歸納起來主要有:紅色文化是廣大人民群眾在—共產黨領導下,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解放與自由的歷史進程中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時期,整合、重組、吸收、優(yōu)化古今中外先進文化成果的基礎上,以馬克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