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形成性考核冊參考答案_第1頁
2023年形成性考核冊參考答案_第2頁
2023年形成性考核冊參考答案_第3頁
2023年形成性考核冊參考答案_第4頁
2023年形成性考核冊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地區(qū)文化》課程形成性考核冊學校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蘇廣播電視大學第一次形成性考核(占25%)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江蘇境內時間最早的人類是距今約30萬萬年的“南京猿人”,1993年在南京市東郊湯山葫蘆洞發(fā)現(xiàn)兩塊人類頭骨化石。2、漢代以降,中原地區(qū)人口大規(guī)模南遷加速了江蘇文化和中原文化文化融合的進程。3、元代,江蘇長江以南屬江浙行省,以北屬河南行省。4、1667年分江南省為江蘇和安徽兩省,此為“江蘇”得名之始。5、唐代時揚州已經(jīng)是一個國際性貿易大都市,其中有很多是阿拉伯商人定居揚州,甚至在中國科舉入仕。6、1853年,太平天國在南京定都,改名天京,并在占領區(qū)蘇南地區(qū)建天京省和蘇福省7、目前的江蘇古鎮(zhèn)、民居建筑都有著非常明顯的_徽派_風格。8、鄭和七下西洋,其率領的船隊穿過馬六甲海峽,最遠到達了紅海沿岸。9、宋代由于農作物品種的改良,當時流傳著“蘇常熟,天下足”的民諺。10、元代棉紡織業(yè)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黃道婆在其中作出了重要的奉獻。11、淮鹽,顧名思義以淮河為界,淮河南為淮南鹽,淮河北為淮北鹽。12、宜興以紫砂陶著稱于世,成為中國的“陶都”,可以上溯至宋代13、1863年,李鴻章在蘇州創(chuàng)辦的蘇州洋炮局是江蘇最早的近代公司。14、常州西郊距今282023的周淹城遺址中,出土有四條獨木船,最大的一條有11米長。15、徐州的彭祖有中國“第一位職業(yè)廚師”美譽,徐州還曾經(jīng)因此而名為“彭城”。16、無錫薛氏父子由于對繅絲業(yè)的成功經(jīng)營而被冠以“繅絲大王”。二、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20分)1、江蘇地區(qū)文化:顧名思義就是指江蘇這一特定地區(qū)范圍內所具有的各種文化要素,以及由這些要素構成的整體文化面貌的總特性。江蘇地區(qū)文化應以江蘇成為一級行政區(qū),即1667年,江蘇建省為其源頭2、金陵文化:也稱“寧鎮(zhèn)文化”,寧指今南京市,鎮(zhèn)指今鎮(zhèn)江市。三國時期孫吳建都京口(今鎮(zhèn)江),隨后移都建業(yè)(今南京),自此形成金陵文化圈。金陵文化以江淮方言與吳方言的并存互融為其語言文化特性,以今南京、鎮(zhèn)江為中心地帶。3、蘇東海洋文化:蘇東有近一千公里的海岸線,由此而形成的地區(qū)文化特色,重要指以沿海的南通、鹽城和連云港三市為中心的文化圈4、吳文化:是以春秋時期建都姑蘇的吳國為基本型制,以吳方言為語言文化特性,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蘇州、無錫、常州三市為中心地帶的文化圈。三、簡答題(每題10分,共20分)1、江蘇水文化的特性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水的靈動使江蘇文化在發(fā)展中形成了智慧特性。一是勤思。江蘇人凡事愛動腦筋而不使蠻力,比如先秦時期的《孫子兵法》,處處體現(xiàn)著多想辦法、多動腦筋的指導思想,與當時中原諸子的著作有著明顯的不同風格。二是善思。江蘇人眼界開闊,思維靈敏,不僅善于抓住機遇,并且在時機的等待上也善于從大處做好工作,準備之細、忍耐之堅,都是有口皆碑的,比如漢初風云人物張良的“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墓适?。三是奇思。歷史上,江蘇出了許多富于奇思妙想的人物,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留下了豐富的人文財富。富庶安定環(huán)境下的江蘇文化有哪些特性?富庶安定環(huán)境下的江蘇人追求盡善,重要表現(xiàn)為:1、地盡其力:江蘇沒有閑人,沒有閑地。比如古城揚州就是依靠運河水道而發(fā)展起來的商業(yè)城市;清代蘇南已經(jīng)開始試種雙季稻,一年三熟,充足運用了江南的氣候條件。2、事盡其心:江蘇人做事唯精而棄粗,小心謹慎,事事推敲,信奉務求認真的求善之道。3、人盡其才:江蘇重視人才的培養(yǎng)、人才的吸引、人才的發(fā)揮,如明代狀元89人中有16人出于江蘇,清代狀元112人中有49人出于江蘇,江蘇的人才之盛可見一斑。五、江蘇經(jīng)濟文化的特性一是均衡發(fā)展,在全國經(jīng)濟發(fā)展中,江蘇在農業(yè)、工業(yè)和商業(yè)這三大經(jīng)濟領域中都處在領先的地位。二是充滿活力,歷史上,江蘇經(jīng)濟始終處在超越自我、敢為天下先的發(fā)展形態(tài)中,即使是在遭受戰(zhàn)亂、自然災害的打擊后,也可以最迅速地恢復、發(fā)展起來。三是文化含量高,儒工商同道,科技發(fā)展提供著重要支撐,江蘇商人亦儒亦商,重利也重義。四、論述題(每題20分,共40分)1、試述江蘇南北文化的包容性特性。江蘇處在南北文化的交匯點上,促使本地文化形成了鮮明的特性。一是價值多元化。江蘇人在價值取向上不偏執(zhí),最突出表現(xiàn)是歷史上江蘇雖重儒學但并不輕商,工商同道,在儒學之外的商業(yè)等領域里獲得成就的人同樣可以獲得社會的尊重。二是富于交融性。歷史上,西晉之末永嘉之亂、唐代安史之亂和兩宋之交靖康之變等社會動蕩使北方文化大規(guī)模進入江蘇,但江蘇文化并沒有受到?jīng)_擊,相反是迅速吸取新的文化元素,在文化大交流中形成新的文化中心,文化交融使江蘇文化充滿了活力。三是社會和諧。江蘇的地理位置使江蘇文化有積極接受外來文化的條件,使江蘇文化始終處在一種開放的發(fā)展形態(tài),不封閉,不排外。對待矛盾少有劇烈的行為,而是柔性化解,求同存異。和睦相處成為江蘇居民的自覺追求。2、試述江蘇老字號文化的特性。1、才子文化培養(yǎng)的儒商。江蘇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就是蘇商中讀書人多,知書達理者多,不以巧取豪奪圖暴發(fā),而以勤勞智慧求發(fā)展。才子文化使蘇商表現(xiàn)出更多的儒商氣質。儒商氣質使江蘇老字號更加看重傳統(tǒng)道德,自覺地以傳統(tǒng)道德創(chuàng)業(yè),以傳統(tǒng)道德興業(yè),以傳統(tǒng)道德守業(yè)。在全國的商業(yè)活動中,各代蘇商在外的口碑都很好,他們是靠自己的聰明才智來獲得經(jīng)濟收益。老字號的招牌名稱就可以見到儒商的追求,如吳江震澤鎮(zhèn)有130數(shù)年歷史的老店“存心德藥店”,就是其創(chuàng)始人邵泉富根據(jù)父親的遺愿而由“介眉堂”改來,寓意“存心為父爭氣,以道德經(jīng)商”。2、老字號是經(jīng)濟現(xiàn)象,也是文化現(xiàn)象。一方面,江蘇的老字號門類齊全,品種繁多,幾乎涵蓋了衣食住行各個行業(yè),有力地促進了江蘇經(jīng)濟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在行業(yè)齊全中又表現(xiàn)出鮮明的地方行業(yè)特色,如老字號中飲食與醫(yī)藥的商鋪就幾乎占了一半,這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老字號的振興、保護和相關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內容,老字號文化已經(jīng)成為展示江蘇文化強省面貌的一個窗口。第二次形成性考核(占25%)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東晉在南京始建太學,由國子祭酒主持,以經(jīng)師、博士、助教為重要教學人員。2、宋文帝在南京建立了儒學館、史學館、文學館、和玄學館,這種分專業(yè)招生的教學模式是我國教育史上的一項創(chuàng)舉。3、最早創(chuàng)辦的茅山書院,是宋初全國六大書院之一。4、道家始祖老子曾在楚沛地居住達2023之久,孔子曾前往沛地向老子訪學。5、公元前472年,范蠡在吳越西境筑越城(今南京長干里),為南京古城的雛形。6、蘇州草鞋山_遺址、淮安青蓮崗遺址、高郵龍虬莊遺址等均發(fā)現(xiàn)了稻作遺址。7、南北朝形成了江蘇境內中古時代的兩大語言板塊:江淮語區(qū)和吳語區(qū)。8、在道教發(fā)展與變革史上,吳地方士葛洪、陸修靜和陶弘景發(fā)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9、陸機的《_文賦_》是我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統(tǒng)地專論創(chuàng)作的文章。10、鐘嶸的詩歌評論專著《詩品》提出了一套比較系統(tǒng)的詩歌品評的標準。11、南唐后主李煜填詞技藝嫻熟,情境別致,被譽為“詞中之帝”。12、黃河奪淮入海給蘇北地區(qū)帶來巨大的悲觀影響,江南的經(jīng)濟開始超過了江北。13、江蘇境內科學家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14、元朝重修大運河,奠定了江北運河沿線在全國的運送樞紐地位,使當時的南京、蘇州、揚州列名世界十大城市。15、金壇人_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為其一生最得意之作,歷時30余年方成。16、興化人_施耐庵的《水滸傳》、淮安人吳承恩_的《西游記》、寓居南京的吳敬梓的《儒林外史》都是明清長篇小說中的名作。二、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20分)1、徐淮文化:也稱“楚漢文化”,以項羽西楚王國和西漢王朝的巍巍雄風為地區(qū)文化的標志,重要指以今徐州、淮安、宿遷三市為中心的文化圈。2、族塾:由一姓家族運用本氏祠堂或本族富戶空屋,共同出資聘請教師所辦書塾,所收一般都是本族子弟。3、門館:又稱私館,是由塾師自備房子,或在自己家中設館辦學,招收學生4、吳中四才子:祝允明、文徵明、唐寅、徐禎卿和“金陵四大家”:顧磷、陳沂、王韋、朱應登。三、簡答題(每題10分,共20分)1、江蘇經(jīng)濟文化有哪些特性?一是均衡發(fā)展,在全國經(jīng)濟發(fā)展中,江蘇在農業(yè)、工業(yè)和商業(yè)這三大經(jīng)濟領域中都處在領先的地位。二是充滿活力,歷史上,江蘇經(jīng)濟始終處在超越自我、敢為天下先的發(fā)展形態(tài)中,即使是在遭受戰(zhàn)亂、自然災害的打擊后,也可以最迅速地恢復、發(fā)展起來。三是文化含量高,儒工商同道,科技發(fā)展提供著重要支撐,江蘇商人亦儒亦商,重利也重義。2、古代的江蘇“私學”有哪些類型?1、散館,由一名熱心辦學而又德高望重的本地人首倡,其他群眾響應集資興辦書塾。2、族塾,由一姓家族運用本氏祠堂或本族富戶空屋,共同出資聘請教師所辦書塾,所收一般都是本族子弟。3、家塾,也稱家館,是富有之家獨自出資延師所設的書塾,重要用來教育自家的子女,有時也兼顧近親子女的教育。4、門館,又稱私館,是由塾師自備房子,或在自己家中設館辦學,招收學生。四、論述題(每題20分,共40分)1、試述南京文化的特性。一是凝重的歷史滄桑感。南京先后有過金陵、秣陵、建業(yè)、建鄴、建康、丹陽、歸化、白下、上元、江寧、集慶、應天、南京、天京等幾十個名稱,這在中外歷史上是極為少見的。二是文脈相承的龍鳳文化。在中國封建社會發(fā)展過程中,龍鳳又變異為皇權的象征。作為十朝都會的南京,深受皇權文化的影響,也表達了人們對南京的繁榮昌盛,對和平、團圓、幸福、美滿生活的寄托和憧憬。這在龍蟠路、雙龍街、丹鳳街、鳳凰街、鳳凰臺、鳳游寺、儀鳳門等地名中得到了充足展示。三是濃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在南京歷史上,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等都很繁榮。棲霞山、祖堂山、唱經(jīng)樓、清涼山、雞鳴寺、觀音閣、承恩寺、五臺山、西善橋、東善橋、三茅宮、蔣王廟、北極閣、洞神觀、靜海寺、天妃宮、禮拜寺巷、天堂街等地名留下了輝煌的宗教遺跡。四是“唯才是舉”的科舉文化。在中國實行了132023之久的科舉制度,在南京的地名中留下了永久的記錄。例如成賢街、夫子廟、貢院、四牌樓、三牌樓、沈舉人巷、朱狀元巷、秦狀元巷、上江考棚、下江考棚、狀元境、三元巷、文德橋、文昌巷等。五是濃郁的古商業(yè)文化氣息。城市經(jīng)濟的興盛,形成了城市工商業(yè)者、農戶、士子、官宦、藝人和流動性商販等多層的復合群體。顏料坊、紅花地、踹布坊、估衣廊、紗帽巷、木屐巷、評事街(原名皮市街)、油坊巷、糖坊橋、胭脂巷、閨奩營、黑簪巷、宰豬巷、雞鵝巷、冬瓜市、菱角市、魚市街、銅作坊、瓦匠營、木匠營、箍桶巷等地名就是明證。六是朱門豪宅的士族文化和異彩紛呈的平民文化。如周處街、謝公祠巷、王府巷(皇甫巷)、漢府街、常府街、程閣老巷等顯示了士族文化的特性。桃葉渡、莫愁湖、螺絲橋、胭脂井、大中橋、點將臺、逸仙橋、中山門、蕃人河、三步兩橋、斗雞閘、蟲人街、勞勞亭、狗耳巷、破布營等,彰顯了平民文化的特性。2、試述中山陵的建筑特性。中山陵,陵園建筑由呂彥直設計,該方案是根據(jù)孫中山先生一再強調的“喚起民眾,以建民國”的警言設計的,寓“木鐸警世”之意。陵墓坐北朝南,依山而筑,由南而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依次為廣場、石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墓室,面積共8萬多平方米。從空中俯視中山陵,整個建筑群恰似平臥在碧綠絨毯上的警鐘:山下孫中山銅像是鐘的尖頂,半圓形廣場是鐘頂圓弧,而陵墓頂端墓室的穹窿圓頂,恰似圓形的鐘擺錘。中山陵陵園建筑以民族傳統(tǒng)風格為主,同時也巧妙自然地融合了西方近代建筑藝術的精髓,整個陵園采用傳統(tǒng)的中軸線式排列,建筑群協(xié)調統(tǒng)一,渾樸自然,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第三次形成性考核(占25%)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南京市鼓樓區(qū)北陰陽營的原始村落遺址表白,大約在_602023前這一帶已有原始居民耕作生息。2、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敗越國,置_金陵_邑(今清涼山附近),南京始有第一個行政地名。3、南京明城墻以_花崗石_為墻基,全長35.267公里,總長度為世界第一。4、三國時鎮(zhèn)江稱“京口”,南朝宋代在京口設“南徐州”,隋統(tǒng)一后改置“_潤州_”。5、鎮(zhèn)江方言屬于江淮方言,但帶有明顯的向吳方言過渡的特性。6、鎮(zhèn)江“三山”指金山、焦山_、_北固山,與長江、京杭大運河組成一幅山水長卷。7、蘇州城建早、規(guī)模大、變遷小,古城區(qū)至今仍坐落在春秋時代的位置上,為國內外所罕見。8、蘇州拙政園、_留園、網(wǎng)師園、環(huán)秀山莊為典型例證的蘇州古典園林已正式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名錄》。9、無錫深得長江、太湖、古運河的水運之便,明溥時期即成為中國四大米市之一。10、阿炳,一生共創(chuàng)作和表演270多首民間樂曲,留存有二胡曲《_二泉映月_》、《聽松》、《寒春風曲》等。11、蠡園,相傳春秋時期越國大夫范蠡偕美人西施泛舟于蠡湖,因留戀此地美景不忍拜別而得名。12、常州新石器時代遺址圩墩、三星村、新崗、寺墩等均在國內有較大影響。13、_蘇軾,先后十一次旅居常州及常州府所屬宜興,最后病故于常州顧塘橋。14、唐代的楊州不僅在江淮之間“富甲天下”,并且是中國東南第一大都會。15、揚州古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發(fā)端,邘溝_是古運河的最早一段。16、揚州_個園_,以其雅健的獨特風格享有盛名,與蘇州_拙政園__、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并稱“中國四大名園”。二、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20分)1、南京云錦:用料考究,織工精細、圖案典雅,色彩富麗堂皇,宛如天上瑰麗、璀璨的云霞,故名云錦2、上黨挑花:是鎮(zhèn)江一些地區(qū)婦女平常習作的傳統(tǒng)民間手工藝品,作品風格樸實無華,獨具魅力。3、桃花塢木刻年畫:始于明末,清雍正、乾隆年間盛極一時,與楊柳青年畫并稱“南桃北柳”,與天津楊柳青木刻年畫和山東濰坊楊家埠年畫并稱“中國三大木刻年畫”。4、彭祖墩遺址:出土了石刀、石斧、石紡輪、陶盆、陶釜、陶鼎及一大批玉器,距今約6000至702023。三、簡答題(每題10分,共20分)1、“秦淮八絕”指的是哪八絕?夫子廟風味小吃,因工藝精細、造型美觀、選料考究、風味獨特而著稱。其中魁光閣五香豆、五香茶葉蛋、雨花茶;永和園開洋干絲、蟹殼黃燒餅;奇芳閣麻油干絲、鴨油酥燒餅;六鳳居豆腐澇、蔥油餅;奇芳閣雞絲面、什錦菜包;蔣有記牛肉湯、牛肉鍋貼;瞻園面館的紅湯爆魚面、薄皮包餃;蓮湖甜食店的桂花夾心小元宵、五色糕團等八套風味小吃被譽為“秦淮八絕”。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味小吃是我國四大小吃群之一。2、揚州的菜肴有哪些特性?揚州菜肴是淮揚菜的主體,重要特點:一是選料嚴格、刀工精細、主料突出、注意本味、講究火工、擅長燉燜、湯清味醇、濃而不膩、清淡鮮嫩、造型別致。二是烹飪格調高雅,富有文化品位。代表性菜肴有八寶葫蘆、扒燒豬頭、彩蝶飛舞、琵琶對蝦、菊花海螺等。紅樓宴、三頭宴、全藕宴被譽為揚州菜肴的三顆明珠。四、論述題(每題20分,共40分)1、試述揚州文化的特性。一是南北兼容的地方文化。揚州瀕江近海,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于此,西通南京,與鎮(zhèn)江、無錫隔江相望,歷來是南北水陸交通樞紐。遠在唐代、北宋、明代和清代,就有大批外籍人到揚州經(jīng)商、傳教、從政和定居。揚州人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使得揚州文化具有南北兼容的特性。揚州古典園林既擅北地之雄,又兼南國之秀即是明證。二是雅俗共賞的文化環(huán)境。隨著大運河的開鑿,揚州漕運和鹽運在全國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揚州也成為“壯麗壓長淮,形勢絕東南”的富庶都邑。在很長時間里,揚州既是江淮經(jīng)濟文化中心,也是對外貿易和國際和諧交往的港埠。經(jīng)濟發(fā)展帶來文化繁榮,市民也形成了不同的階層。這樣的人文環(huán)境造就了揚州學派、雕版印刷、書院園林和民歌、評話、民間舞蹈等雅俗共賞的文化。三是剛柔相濟的人文精神。揚州清曲唱腔從容不迫、平和雅致中兼有剛韌爽朗,柔中有韌、剛柔并濟是最佳的證明。2、試述泰州文化的特性。1、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泰州自古人文薈萃,名賢輩出,儒風之盛,冠于淮南。明代王艮創(chuàng)“泰州學派”,樹立中國哲學史豐碑;清初任大椿擅名物之學,為揚州學派中堅;孔尚任于陳庵寫出不朽之作《桃花扇》,泰州籍評話宗師柳敬亭和京劇大師梅蘭芳對中國戲曲發(fā)展產(chǎn)生重大影響。2、水、城一體古城格局和建筑文化完整鮮明。泰州建城于212023前的東漢初年,至今仍保存著相對完整的古城文脈和城建規(guī)制,歷史建筑文化街區(qū)集中。肥梁胖柱、青磚黛瓦、素樸清雅的明清“泰式建筑”極富地方特色。3、鹽文化源遠流長,鹽業(yè)經(jīng)濟造就了泰州文化的昌盛。鹽業(yè)、鹽運、鹽賦,王朝鹽令與治鹽之績,文人際會與鹽民命運浮沉,構成城市經(jīng)濟、歷史與文化的核心內容。僅市區(qū)即有鹽文化遺址、遺跡40余處,現(xiàn)存“古稅務街”、“資福禪寺”,都彰顯海陵鹽業(yè)與帝國命祚的密切關系。4、以重大水利工程及江河港口水運系統(tǒng)為代表的水文化地位重要。泰州為江淮交會之處,因水而興。自漢初開鑿吳王溝(現(xiàn)老通揚運河)、鹵汀河專營鹽運,即為中國古代海鹽生產(chǎn)、儲運和交易之“都”,發(fā)展為豐富獨特的港口、航運文化。5、軍事文化突出。泰州歷史上多有戰(zhàn)事,岳飛抗金、張士誠反元、張景賢抗倭、鴉片戰(zhàn)爭民眾抗英及新四軍談判、黃橋戰(zhàn)役等古今軍事文化遺跡豐富。第四次形成性考核(占25%)(其中第三大題、第四大題在網(wǎng)上完畢,規(guī)定發(fā)送到本課程論壇)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泰州素有“魚米之鄉(xiāng)”、“生豬之鄉(xiāng)”、“銀杏之鄉(xiāng)”、“水產(chǎn)之鄉(xiāng)”之稱。2、明代泰州人王艮創(chuàng)建的泰州學派,是明代最著名的哲學流派。3、黃橋燒餅,本為泰興市黃橋一帶挑夫的快餐,因《黃橋燒餅歌》而傳名大江南北,并入選開國大典國宴。4、帝堯封黃帝后裔篯鏗于今徐州市區(qū)建大彭氏國,因此徐州已有5000數(shù)年文明史。5、徐州的漢畫像石同蘇州園林、南京六朝陵墓石雕,并稱“江蘇文物三寶”。6、早在五六千年前,淮安境內就有先民們活動的蹤跡,并留下“青蓮崗文化”遺址。7、淮安茶橵,制作始于唐,成名于清,選用面粉、麻油、精鹽等原料精心加工而成。8、公元762年,為避唐代宗李豫之諱,改宿豫縣為宿遷縣,沿用至今。9、項王故里,又稱“梧桐巷”、“項里”,后院有項王手植“天下第一槐”及項里桐。10、192023由近代實業(yè)家、教育家張謇先生創(chuàng)建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國人自己創(chuàng)辦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館。11、南通狼山火把節(jié),每年元宵夜舉行,是漢族唯一的火把節(jié)。12、南通仿真繡,創(chuàng)始人是清末民初的刺繡藝術家沈壽。13、西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2023)建鹽瀆縣,為鹽城置縣之始。14、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大豐市境內,重要保護對象為麋鹿及其生態(tài)環(huán)境。15、民國時的江蘇省于連云港埠設連云市,為建制最早的省轄市之一。16、孔望山摩崖造像是一組東漢摩崖佛教藝術造像,為我國最早的石窟寺藝術雕刻。二、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20分)1、泰興花鼓:用紅燈作為重要道具,用泰興方言演唱,所用曲調具有濃郁的功北民間小調風味,舞步和動作幅度大且靈活、風趣。2、項羽戲馬臺遺址:公元前22023,項羽滅秦后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于南山上構筑叢臺,以觀戲馬,演武和閱兵等,故名。3、鎮(zhèn)淮樓:始建于北宋年間,為磚木結構城樓式單體建筑,清代為彈壓淮河水患,始名鎮(zhèn)淮樓。4、明代釀酒作坊遺址:發(fā)現(xiàn)了明末清初古釀酒作坊遺址,距今有300數(shù)年歷史,以及酒壇、酒壺、酒杯、酒槽等與酒有關的器物。三、簡答題(每題10分,共20分)1、宿遷文化有哪些特性?答:(1)聞名于世的“下草灣文化”使宿遷享有世界生物進化中心之一、人類起源中心之一的美譽。“下草灣新人”在人類發(fā)展史上地位重要,標志江蘇地區(qū)古人類社會活動歷史悠久。(2)名人文化及其文化發(fā)揚。如西楚霸王項羽、一代烈女虞姬、民族英雄楊泗洪、新四軍師長彭雪楓、少年英雄韓余娟等,弘揚其歷史業(yè)績和精神品格,在社會經(jīng)濟活動、城市文明建設中地位重要,并發(fā)展為重要的地區(qū)人文精神。(3)民間傳統(tǒng)文化異彩紛呈。民間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資源的系統(tǒng)發(fā)掘、整理和保護,使淮海戲、泗洲戲、花船戲、柳琴戲、天崗鑼鼓等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綻放出異彩。(4)作為中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要素構成之一的特殊文化形式——酒文化悠久醇厚。以洋河、雙溝等為代表的白酒公司在社會文明及城鄉(xiāng)經(jīng)濟建設中奉獻卓著。2、南通文化有哪些特性?答:(1)以東夷文化為遠源,以吳越文化為承續(xù),南北融合,然吳文化居主導地位。遠在5000數(shù)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原始氏族部落古青墩人即其分支,為南通最早先民并傳播北方文化。春秋戰(zhàn)國時吳王夫差滅邢(海安西部,如皋西北部當年屬邢國地);公元前52023吳楚交戰(zhàn),吳軍安頓鄖國遺民于海安縣立發(fā)鄉(xiāng)一帶;公元前473年越滅吳,北遷都于瑯琊(今山東膠南縣境)并大舉移民;漢初東甌王舉國徙江淮間。幾次移民致吳越文化北上海陵(今屬泰州)。晉至梁陳間戰(zhàn)亂再致北方政治、經(jīng)濟、人口、文化大舉南遷至長江下游,海陵移民激增數(shù)十倍,北南多元文化交融,并存,然南方文化占統(tǒng)治地位。(2)襟江負海的獨特地緣,經(jīng)濟地理文化有邊沿型和次海洋文化特性。南通地處江、淮間與江海交匯處,隔江南望上海、蘇州,北鄰鹽城、淮安,介于江淮文化和吳文化兩大區(qū)域交匯部。濱江臨海卻長期交通閉塞,2023年之前有海無港,有江無橋,致文化心態(tài)呈內陸化趨向。(3)近代文明文化發(fā)達。南通有“中國近代第一城”、“近代文明實驗地”之稱。在中國近代文化科教史上,以創(chuàng)辦第一所師范學校、第一座民間博物苑、第一所紡織學校、第一所刺繡學校、第一所戲劇學校、第一所中國人辦的盲啞學校和第一所氣象站等“七個第一”,而占有重要地位。南通除“教育之鄉(xiāng)”外,尚有“建筑之鄉(xiāng)”、“體育之鄉(xiāng)”和“長壽之鄉(xiāng)”的美譽。(4)現(xiàn)代南通話屬于江淮方言,又分為通泰片、南通片,但具有較濃厚的吳語色彩,是江淮方言與吳方言的過渡方言。?四、論述題(共40分)1、試述徐州文化的特性。答:(1)以徐文化為遠源。徐州為中華四大族系之一的東夷族系發(fā)祥地。徐夷文化,后融合發(fā)展為楚漢文化,是江蘇地區(qū)文化的初始階段與古文明代表。特殊的文化地理位置使徐州地區(qū)文化帶有明顯的典雅質重、粗獷豪邁的北方文化特點與人文精神。夏、商時期,彭、徐地區(qū)遼闊,國力強盛,文化發(fā)達。(2)兼容南北和中原文化精神。因北接齊魯,西聯(lián)中原,南襟吳越,徐州文化帶有明顯的齊魯文化(其本質是東夷文化)色彩,同時又吸納中原、吳越等優(yōu)秀文化精神,構成兼融南北的徐文化形態(tài)。(3)地區(qū)文化核心為楚漢文化。地區(qū)廣闊的楚漢文化帶蘊含著極為繁富的物質、精神文化形態(tài)。漢興,徐夷文化強勢西上,在政治、文學、藝術、哲學、美學、宗教、習俗、語言等文化領域融合了中原文化,升格發(fā)展為國家文化主體形態(tài),成為封建社會典范文化——漢唐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深遠。(4)帝王政治文化突出,推動國家文化及江蘇文化發(fā)展。徐州地區(qū)走出多位開國立邦、政績卓著的君主,其結果是帝王政治文明的建構與徐夷文化的遠漸、發(fā)揚,促進江蘇文化的大發(fā)展。2、試述鹽城文化的特性。答:(1)海鹽文化是鹽城的文化根脈和基礎元素。鹽城為蘇北古城之一,以“鹽”名城,鹽文化發(fā)達。武帝元狩四年因域內煮鹽亭場遍布、鹽運河瀆縱橫而建鹽瀆縣;東晉安帝義熙七年以“環(huán)城皆鹽場”更名鹽城縣;初唐時僅鹽城即設鹽亭123所;唐寶應時境內設海陵監(jiān)、鹽城監(jiān),歲煮鹽百余萬石,為東南沿海鹽業(yè)中心。明初“洪武趕散”大規(guī)模移民海濱燒鹽,各場設“總”若干管理灶民;清嘉慶時僅東臺富安鹽場即設總30個。全國唯一反映中國悠久海鹽文化的大型專題博物館——中國海鹽博物館落戶鹽城,充足展示經(jīng)兩千數(shù)年歷史沉淀的豐厚的海鹽歷史文明。(2)紅色軍事文化突出。鹽城是革命老區(qū),紅色文化底蘊深厚。鐵軍文化即其文化內容之一,為中國人民一大寶貴精神財富,內涵深刻,影響深遠?!巴钅鲜伦儭北l(fā)后,中共中央立即在鹽城重建新四軍軍部,相繼成立中共中央華中局、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華中黨校、抗大五分校、魯藝華中分院、江淮銀行等組織,鹽城迅速成為華中敵后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中心。劉少奇、陳毅等一大批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