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案例2-3-1某甲與某乙均為某村農(nóng)民。為了組織銷售本地土產(chǎn),某乙雇傭某甲進行土產(chǎn)收購。一日,某甲與某乙在工作途中,某乙不慎從其所駕駛的摩托車上摔倒,摩托車也翻倒在馬路中央。某甲上前救助某乙時,身后忽然馳來一輛農(nóng)用拖拉機。拖拉機不僅將某乙的摩托車撞翻,并且還拖倒某甲,并將某甲摔了出去。由于摩擦,摩托車的汽油燃燒起來。某甲因被摔而昏倒在汽油之中,并被燒成重傷。拖拉機司機肇事后開車逃逸,行動尚有自由的某乙也未及時撲滅某甲身上的火焰。事后,某甲因治療燒傷而支付了巨額醫(yī)療費,背上了沉重的債務。由于拖拉機司機已逃逸,某甲對某乙規(guī)定進行經(jīng)濟補償。但某乙一再推脫,不愿給予補償。在以上事例中,某乙在道德上是否具有補償義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是,根據(jù)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我們則可以找到更加明確清楚的答案。一方面,某甲與某乙之間存在著勞務協(xié)議關系,可以合用我國《協(xié)議法》的相關規(guī)定。根據(jù)《協(xié)議法》第60條的規(guī)定,在履行協(xié)議的過程中,雙方當事人除了應履行約定的義務以外,還應根據(jù)協(xié)議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告知、協(xié)助、保密等附隨義務。另一方面,即使某乙當時已失去了自由行動的能力,無法履行救助義務,他也仍應對某甲的損失進行一定補償。民事權利意味著權利人在一定范圍內的意志自由,在這一范圍內,權利人可認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以實現(xiàn)權利人的一定利益。民事權利作為私權,體現(xiàn)權利人的私益,涉及權利人的經(jīng)濟利益和人身利益,它是依法產(chǎn)生的,因此,民事權利具有法律保障性,民事權利存在于社會普通成員之間的私法關系中,權利也由私法規(guī)定和保障。案例分析2-3-3全國首例虛擬財產(chǎn)2023年12月17日,北京市二中院對全國首例“虛擬財產(chǎn)”失竊案作出終審判決,游戲運營商北京北極冰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須對游戲玩家李宏晨丟失的虛擬裝備予以恢復。從2023年起,24歲的李宏晨陸續(xù)花費了數(shù)千小時的精力和上萬元的鈔票,在一個名叫“紅月”的游戲里積累和購買了各種虛擬“生化武器”數(shù)十種。但今年2月,他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庫里的所有武器裝備都沒有了。一審法院認為,雖然虛擬裝備是無形的,但在網(wǎng)絡游戲環(huán)境中是無形財產(chǎn)的一種。玩家參與游戲時,獲得游戲時間和裝備的游戲卡均需以貨幣購買,所以虛擬裝備具有價值含量。據(jù)此,法院判令運營商對李宏晨在“紅月”丟失的虛擬裝備予以恢復,并返還其購買105張爆吉卡的價款420元,以及交通費等其他經(jīng)濟損失共計1140元。事件回放:2023年2月,《紅月》玩家李宏晨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ID內的所有虛擬裝備都不翼而飛,涉及最心愛的3個頭盔、1個戰(zhàn)甲、2個毒物等物品。事后他與北極冰公司聯(lián)系,經(jīng)查這些裝備已被轉移給玩家SHUILIU0011。李宏晨向游戲運營商索要盜號者的具體資料被拒絕,到公安機關報案又因相關法律欠缺而無法備案,于是以侵犯其私人財產(chǎn)為由提起民事訴訟,規(guī)定北極冰公司賠他丟失的各種裝備,并補償精神損失費10000元。本案焦點:焦點一虛擬財產(chǎn)丟失誰的錯;公司認為,作為游戲經(jīng)營者,他們已盡力采用了安全防范措施。紅月服務器有非常好的防火墻,運營兩年多來沒有被真正入侵的記錄;玩家每次進入游戲都會有警示內容提醒玩家注意安全防范。焦點二虛擬財產(chǎn)該不該保護,被告并不認同,稱游戲裝備是“一堆電腦數(shù)據(jù)”,自身不具有價值。除此之外,目前有關玩家對網(wǎng)絡游戲中的物是否具有所有權、虛擬物品的價值如何認定、虛擬物品的具體補償標準是什么等相關問題,國家都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jù)。焦點三虛擬財產(chǎn)如何補償。法院認為,“紅月黑名單”反映出“紅月”服務器有外掛,即軟件存在漏洞,有被黑客襲擊的也許性。因被告不能證明其在安全防護措施方面無懈可擊,法院據(jù)此認定,被告在安全保障方面存在欠缺,應對原告物品的丟失承擔保障不力的責任。李宏晨提出享受1000級玩家待遇的請求,因沒有確鑿證據(jù)法院沒有支持。法院同時還駁回了原告主張精神損失費的訴訟請求。焦點四保護虛擬財產(chǎn)何時立法2023年12月18日,北京朝陽法院對本案作出了一審宣判。法院認為,玩家玩游戲時,獲得游戲時間和裝備的游戲卡均要用貨幣購買,所以這些虛擬的“武器裝備”是有價值的無形財產(chǎn)。由于運營商沒對這些虛擬物品盡到保護義務,所以應恢復李宏晨所丟物品,并補償經(jīng)濟損失1560元(購買105張爆吉卡的價款420元,以及交通費等其他經(jīng)濟損失共計1140元)。對這一審判結果,李宏晨和北極冰都不滿意,繼續(xù)提起上訴。提醒:虛擬財產(chǎn)涉及兩點一、長時間虛擬生活中形成的人物形象,這點是不能轉換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虛擬財產(chǎn)二、是狹義的數(shù)字化、非物化的財產(chǎn)形式,它涉及網(wǎng)絡游戲、電子郵件、網(wǎng)絡尋呼等一系列信息類產(chǎn)品。但由于目前網(wǎng)絡游戲的盛行,虛擬財產(chǎn)在很大限度上就是指網(wǎng)絡游戲空間存在的財物,涉及游戲賬號的等級,游戲貨幣、游戲人物擁有的各種裝備等等,這些虛擬財產(chǎn)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換成現(xiàn)實中的財產(chǎn)。公民的財產(chǎn)既涉及有形的,也涉及無形的,網(wǎng)絡虛擬財產(chǎn)應屬于無形資產(chǎn)的一種。虛擬財產(chǎn)既可以從游戲開發(fā)商處直接購買,也可以從虛擬的貨幣交易市場上獲得,因而虛擬財產(chǎn)已經(jīng)具有了一般商品的屬性,其真實價值不言而喻。從法律對財產(chǎn)的定義來看,虛擬財產(chǎn)也應得到保護,網(wǎng)財?shù)墨@得往往通過持有者的個人勞動(練級)、真實財物付出(購買游戲卡)、市場交易(買賣裝備),網(wǎng)絡虛擬財產(chǎn)已經(jīng)具有了真實財產(chǎn)的基本特性。討論:1、原告對虛擬裝備是否有支配權?2、原告的請求權是什么類型的請求權?協(xié)議上的請求權作為第一順序考慮。3、被告行使的是實體法上還是程序法上的抗辯權?4、原告可否行使協(xié)議的解除權?2-3-4案例分析某甲有一架500萬像素的“索尼”數(shù)碼照相機。其同事某乙因到外地旅游,借用該相機。但因途中保管不善,相機遭損毀。歸來時,某乙購買一架300萬像素“加能”數(shù)碼相機作為補償,甲不允,遂至法院起訴,規(guī)定補償其所借出的相同型號的相機。法院審理后對此予以支持。在這個事例中,“索尼”相機歸某甲所有,表白某甲對此具有所有權,也是“對世權利”。在沒有出借之前,某甲對該相機的權利所針對的義務人是不特定的。某甲有權規(guī)定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人都履行不侵害這一所有權的義務(某乙當然也負有這一義務)。然而,某甲的照相機被某乙損毀,某甲便擁有了向某乙規(guī)定損害補償?shù)臋嗬?某乙則有義務補償某甲的損失。這種權利所針對的義務人只能是某乙,因此屬于“對人義務”。案例分析3-5哥哥爭著贍養(yǎng)母親狀告弟弟未獲支持因爭著贍養(yǎng)母親哥哥將弟弟告上法庭。近日,江蘇省贛榆縣人民法院審結了此起不同于普通意義上的贍養(yǎng)糾紛,判決駁回哥哥的訴訟請求。原告莫西久、劉自娥系莫張氏的大兒和大兒媳,被告莫西華、王桂華系莫張氏的二兒和二兒媳。莫張氏在丈夫去逝后在原、被告家輪流居住生活。2023年4月至今,莫張氏一直在二被告家居住生活。二原告提起訴訟,請求判令二被告將莫張氏交其贍養(yǎng),由其承擔生養(yǎng)死葬費用。贛榆縣人民法院認為,原告莫西久、被告莫西華系莫張氏所生子女,贍養(yǎng)母親莫張氏是原、被告應履行的法定義務,莫張氏作為贍養(yǎng)權利主體,有權選擇、接受贍養(yǎng)方式,有權決定在被告家居住,由二被告照顧起居生活。且二被告在履行贍養(yǎng)義務過程中并沒有對二原告履行義務產(chǎn)生妨礙。履行贍養(yǎng)義務有多種方式,莫張氏的飲食起居由二被告照料,并不影響二原告通過其他方式履行贍養(yǎng)義務。原、被告與莫張氏存在贍養(yǎng)權利義務關系,但原、被告之間并不存在贍養(yǎng)的權利義務關系。雖然二原告請求履行贍養(yǎng)義務的主觀愿望是善良的,但其訴訟請求,與法無據(jù),依法不予支持。判決駁回二原告的訴訟請求。法官點評這是一起不同于普通意義上的贍養(yǎng)糾紛。贍養(yǎng)法律關系中存在的主體有兩方,一方為贍養(yǎng)的權利主體,即父母,另一方為贍養(yǎng)的義務主體,即子女。法律規(guī)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扶助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yǎng)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規(guī)定子女付給贍養(yǎng)費的權利。當子女不履行贍養(yǎng)義務時,父母作為贍養(yǎng)的權利主體,可以訴請人民法院解決該類糾紛。本案的特殊性在于,提起訴訟的原告并不是贍養(yǎng)的權利主體,而是作為贍養(yǎng)義務的主體:大兒和大兒媳。這就導致了一個現(xiàn)象:義務人起訴另一義務人規(guī)定行使權利人的權利。本來應當由權利人行使的權利反被義務人作為訴訟請求訴請法律保護,有越俎代庖之嫌。這個訴訟請求沒有法律依據(jù),故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關于公民民事行為能力的案例及分析方法此類案例的特點是,行為能力問題經(jīng)常與訂立協(xié)議、立遺囑、致人損害等結合在一起。例如:公民甲17周歲,初中畢業(yè)后,在一家商店工作,月收入600元左右。甲工作半年后,自作主張花1200元為自己買了一條金項鏈。甲的父母得知此事后,以甲不具有完全行為能力,購買項鏈未經(jīng)其父母批準為由,找到商場規(guī)定退貨。問:商場是否有權拒絕甲父母的這一規(guī)定?此類案例分析方法是:在理解案情基礎上,對的認定當事人的行為能力限度,判斷行為人的行為與其行為能力的關系。行為人的法定代理人有無責任,對方當事人有無過錯等,從而擬定行為人的行為是否有效以及哪一方當事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等。本案例中,甲雖然從年齡上看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但由于其年齡達成16周歲以上,其收入可以維持一般的生活需要,屬于“有固定的收入和獨立的生活能力”,根據(jù)有關的法律規(guī)定,屬于“被視為完全行為能力人”的人,商場在買賣中也無過錯,因此,該買賣行為合法、有效,甲的父母無權規(guī)定退貨,商場有權拒絕甲的父母的退貨規(guī)定。案例未成年人不能單獨生活案情張某與李某依法登記結婚,生有一子李男。后來,張某與李某常因生活瑣事吵架,給李男留下難以抹去的陰影。當李男16歲時,他無法忍受父母無休止的爭斗,一氣之下外出打工,自己掙錢勉強維持生活,以擺脫“戰(zhàn)爭”不斷的家庭。張某與李某最終走上法庭,規(guī)定離婚,雙方表達兒子隨誰生活都行。法院在審理此案時,因李男不滿18周歲,必須征求李男的意見。李男表達“誰也不跟,自己單過”。分歧意見如何解決此案子女的撫育問題,合議庭產(chǎn)生爭議。一種意見認為,應當尊重子女的意見,只解決張某與李某的離婚問題,不解決子女撫育問題。另一種意見認為,李男已滿16周歲,以自己的勞動可以維持生活,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此案不存在解決子女撫育問題。再一種意見認為,李男雖打過工,獨立生活過一段時間,但畢竟只有16歲,仍屬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解決他的撫育費問題,同時尊重本人意見,不解決隨父母一方共同生活問題。第四種意見認為,李男屬限制行為能力人,從監(jiān)護權角度考慮,不能絕對尊重本人意見,應當判決李男隨父母一方生活,對方給付撫育費。分析第四種意見對的。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可以以自己的勞動收入,并能維持本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雖然,李男有過收入,但未達成本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且現(xiàn)在又無收入,應認定其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解決張某與李某離婚時,應當同時解決子女撫育問題。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監(jiān)護權,是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李男屬未成年子女,必須得到父母的監(jiān)護,監(jiān)護權不應以子女的意志而消滅,否則對子女成長不利,給社會增長承擔。所以此案不能絕對聽任李男“誰也不跟,自己單過”的意愿。法院判決,準予張某與李某離婚,子女李男隨張某一起生活,李某給付子女撫育費每月200元。[案例分析]被宣告死亡人重新出現(xiàn)的解決[案情介紹]劉漢柱與孫秀蘭于1992年結婚,婚后生有一子劉光,一女劉枝。劉漢柱后來下落不明。從此,劉秀蘭一人擔負起撫養(yǎng)劉光、劉枝的義務。1998年,孫秀蘭在無奈中向法院提起訴訟,申請宣告劉漢柱死亡。法院公告后于1999年宣告劉漢柱死亡。劉漢柱被宣告死亡后,孫秀蘭及其子女將原屬劉漢柱所有的房屋賣給了宋金光,雙方當事人在房管部門辦理了房屋產(chǎn)權過戶登記手續(xù),所得房款三人予以平分,將劉漢柱的一塊金表分給了劉光,一對玉手鐲分給了劉枝,家具留給了孫秀蘭。2023年孫秀蘭與胡仁結婚,家具一并帶至胡家。2023年,劉漢柱歸來(劉一直沒有再婚),見此情形,深感痛苦,隨向法院申請撤消死亡宣告。之后,又提起訴訟,規(guī)定①確認胡、孫之間的婚姻關系無效,由自己和孫自行恢復婚姻關系;②返還原屬于他所有的所有財產(chǎn)(涉及房屋、金表、手鐲、家具等)。在訴訟期間,劉漢柱因病死亡。經(jīng)法院審理查明,劉漢柱在2023年留有自書遺囑一份,稱在其死亡后,金表及一對手鐲歸其妹劉冬梅所有。劉冬梅以此遺囑,主張對金表及玉鐲的權利。[思考問題]1.劉漢柱的訴訟請求能否得到滿足?1.劉冬梅能否主張對金表及玉鐲的權利?3、劉漢柱與別人的婚姻關系的效力如何?[參考答案]1.劉漢柱的第一項訴訟請求不能得到滿足,由于劉被宣告死亡后,孫秀蘭和胡仁的結婚符合我國《婚姻法》的規(guī)定,是有效的。劉漢柱的第二項訴訟請求部分可以得到滿足,部分不能得到滿足,其中金表、手鐲、家具等應當返還給劉漢柱,但劉漢柱不能規(guī)定宋金光返還房屋,宋金光與孫秀蘭的買賣協(xié)議是有效的,受法律的保護。1.劉冬梅的規(guī)定可以得到滿足?!睹穹ㄍ▌t》規(guī)定,被宣告死亡人在宣告死亡期間進行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3、劉漢柱與別人的婚姻關系有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37條規(guī)定:“被宣告死亡的人與配偶的婚姻關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滅?!狈ㄔ?999年宣告劉漢柱死亡,不管劉漢柱是否知道該死亡宣告,自法院死亡宣告之日起,劉漢柱與孫秀蘭的婚姻關系已經(jīng)消滅,劉漢柱與別人之間的婚姻關系有效。此案最終的解決是維持孫秀蘭和胡仁的婚姻關系,金表、玉鐲歸劉冬梅所有,家具返還劉漢柱,在劉漢柱自然死亡后由其法定繼承人劉光、劉枝繼承,出賣房屋所得價款由孫秀蘭、劉光、劉枝適當返還給劉漢柱,劉漢柱死亡后由劉光、劉枝繼承,孫秀蘭對劉漢柱的家具、出賣房屋所得價款沒有繼承權,由于他們之間的婚姻關系已經(jīng)解除。[案例分析]
甲乙丙丁四人于2023年1月份合作開辦一酒店,起名為紅綠藍酒店,每人投資10萬元,大家推舉甲為酒店的負責人,約定賺錢平分,虧損共擔。同年6月份,甲與其他三人在經(jīng)營中發(fā)生矛盾,遂退出合作。對于甲的10萬元投資及4000元紅利,由于當時合作組織無錢可退,甲與乙丙丁三人商定,待乙丙丁三人年終結算后退款、分利。9月份,乙和丙丁發(fā)生矛盾,乙也退出合作,并帶走了自己10萬元的投資及應分的紅利。當時乙與丙丁商定,甲的10萬元本金及紅利由丙丁二人年終結算后償還。12月份結算后,丙丁二人散伙,并商定甲的本金及紅利,每人償還一半。丙依約償還了甲的52023元,而丁散伙后經(jīng)營服裝生意虧本,無力償還甲的剩余本金及紅利。
[思考問題]1、對于甲的10萬元投資及4000元紅利,應當由誰負責償還?
2、假如丙、丁二人負責清償了甲的10萬元投資及4000元紅利,丙、丁二人能否向乙追償??3、假如乙在5月份為自己購買小轎車一輛,從交通銀行西安分行城北支行貸款13萬元,后來發(fā)生交通肇事,車毀人傷,乙無力歸還貸款,銀行將乙起訴到法院,規(guī)定乙歸還欠款,并且,向法院舉證證明乙與甲丙丁有合作生意,可以執(zhí)行其在該合作的財產(chǎn)。與此同時,紅綠藍酒店的債權人建設銀行西安分行也因不能歸還到期貸款,將甲乙丙丁訴至法院。此兩案皆由某法院的同一名法官審理,建設銀行西安分行主張其對紅綠藍酒店的債權有優(yōu)先受償權,其訴訟請求能否得到支持,為什么?
[參考答案]1.對于甲的10萬元投資及4000元紅利,乙丙丁應當負責。甲退伙時,由于當時合作組織無錢可退,甲與乙丙丁三人商定,待乙丙丁三人年終結算后退款、分利,此為針對甲退伙的約定,與法律規(guī)定并不抵觸,應依當事人的意志辦理。甲退伙后,乙丙丁三人繼續(xù)合作經(jīng)營,對甲的債務性質上為合作的對外債務,因此,應當對該欠款承擔連帶責任。2.可以。合作人對外承擔連帶責任,對內承擔按份責任。甲退伙后,乙丙丁三人繼續(xù)合作經(jīng)營,合作人對外承擔債務超過自己份額的,可以向其他合作人追償。雖然乙于甲退出后3個月也退伙,但其并未分擔此債務,因此,丙丁丙、丁二人負責清償了甲的10萬元投資及4000元紅利,有規(guī)定乙承擔其必要份額。3.可以得到支持。當合作組織有對外債務,合作人也有個人債務時,應當采用“雙重優(yōu)先”原則,即合作的債權人立足于合作的財產(chǎn),合作人個人的債權人立足于個人的財產(chǎn)。合作的財產(chǎn)優(yōu)先用于清償合作的債務;合作人的個人財產(chǎn)優(yōu)先用于清償個人債務。[案例分析]因欺詐所為的民事行為的效力[案情介紹]2023年10月6日,馬泰在集市上購得趙寶山的奶牛一頭。當時,趙寶山謊稱,該牛是在2023年7月25日配的種,已有近3個月沒有發(fā)情,現(xiàn)已懷孕揣犢。馬泰聽信此言,當即以3000元的較高價格與趙寶山成交。但待其將牛牽回數(shù)日,發(fā)現(xiàn)該牛又發(fā)情,并沒有懷孕揣犢,遂找到趙寶山,規(guī)定退牛還款,并補償自己飼養(yǎng)奶牛的草料費。趙寶山辨稱,牛是你自己相中當面成交的,不能翻悔,拒絕退還價款。為此,馬泰向本地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思考問題]1、本案雙方買賣奶牛的行為屬于什么性質的民事行為?
2、應當如何解決本案??
[參考答案]分析本案,一方面要意識到《民法通則》與《協(xié)議法》關于因欺詐所為民事行為效力的立法差異。民法通則規(guī)定,一方以欺詐的手段,使對方在違反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民事行為是無效的。《協(xié)議法》則采區(qū)分原則,除因欺詐手段訂立協(xié)議而損害國家利益的情形外,將一方采用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反真實意思的情況訂立的協(xié)議歸入可變更、可撤消行為之列。考慮到本案發(fā)生在協(xié)議法頒布以前,以民法通則規(guī)定為準分析如下:本案原告以3000元較高價格購買被告奶牛的行為屬于因受欺詐而為的民事行為,屬于無效民事行為。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規(guī)定,一方以欺詐的手段,使對方在違反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民事行為是無效的。所謂一方以欺詐的手段,使對方在違反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民事行為,是指民事行為的一方當事人故意捏造虛假情況或故意歪曲、掩蓋真實情況,致使對方當事人陷于錯誤的結識而與其進行的民事行為。其特性,一是欺詐的一方有欺詐的故意和行為;二是欺詐行為與受欺詐而為的民事行為之間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三是違反了受欺詐的一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本案被告趙寶山在出賣奶牛時,捏造虛假情況,謊稱奶牛已懷孕瑞犢,原告馬泰信認為真,以3000元的高價購買被告的奶牛,違反了自己的真實意思,符合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規(guī)定的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反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民事行為的特性,因而屬于無效的民事行為,應宣布該買賣關系無效。確認買賣關系無效后,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應當雙方各自返還從對方得到的財產(chǎn)。由馬泰將奶牛交還給趙寶山;由趙寶山退還原告馬泰3,000元價款,并補償馬泰飼養(yǎng)奶牛期間的草料費。[案例分析]因乘人之危所為民事行為的效力[案情介紹]1987年10月6日楊樹清從縣良種場以每頭800元的價格購買了8頭奶牛和部分越冬飼料。同日,楊樹清又同周振華達成了購買飼草的口頭協(xié)議。協(xié)議商定,楊樹清以每公斤2角的價格,共計800元人民幣,購買周振華的飼草4000公斤,約定于1988年2月10日交錢交貨。1988年1月1日,楊樹清之子燃放鞭炮,不慎將自家飼草燒光,楊樹清便找到周振華規(guī)定提前交付購買的飼草。周振華稱:“飼草還可以按去年商定的價格。但我現(xiàn)在要牛不要錢,購買4000公斤飼草所需的800元錢要以兩頭良種奶牛來折抵”。楊樹清迫于大雪封山,又沒有別的辦法可想,被迫批準將兩頭良種奶牛折抵4000公斤飼草。但第二天,楊樹清又找到周振華,表達愿以1500元的價款買回兩頭奶頭,周振華則強調:“買賣既做,決無翻悔之理”,堅決不干。雙方爭執(zhí)不下,訴至人民法院。
[思考問題]1、周振華的行為是什么性質的民事行為?2、分析楊樹清與周振華之間買賣飼草的口頭協(xié)議的效力。[參考答案]分析本案,一方面要意識到民法通則與協(xié)議法關于因乘人之危所為行為效力的立法差異。民法通則規(guī)定,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反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民事行為無效。協(xié)議法則將一方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反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協(xié)議,作為可變更、可撤消的行為。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規(guī)定,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反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民事行為無效。所謂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反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民事行為,是指在進行民事行為時,一方當事人處在某種危難或迫于某種急需,另一方當事人運用這種危難或急需提出某種不合理規(guī)定,而由于危難或急需的存在,一方當事人不得不違反自己的真實意思,接受對方當事人提出的規(guī)定而與之進行的民事行為。其特性:一是一方當事人是乘人之危,迫使另一方當事人進行某種對自己很不利的民事行為;二是另一方當事人是處在某種危難的情況下,或出于某種緊急的需要,被迫批準進行的民事行為;三是該民事行為的結果對另一方當事人嚴重不利。本案被告周振華規(guī)定原告楊樹清以兩頭牛折抵4000公斤飼草款的行為,就屬于乘人之危,違反一方真實意思而進行的民事行為。第一,原告楊樹清的飼草被燒光,時值隆冬,大雪封山,無其他辦法可想,奶牛有餓死之危,正處在危難之中;第二,被告周振華運用這種危難,要原告楊樹清以奶牛互換飼草,是乘人之危,要挾原告的行為;第三,原告楊樹清本想以800元錢購買4000公斤飼草,但由于危難的存在,不得不接受被告周振華提出的條件,以自己兩頭奶牛(折合人民幣1600元)換被告的4000公斤飼草。顯然,這種民事行為,違反民事活動自愿和公平的原則,屬于無效的民事行為,法律不予認可和保護。民法通則規(guī)定,這種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人民法院判決被告周振華將兩頭奶牛退還原告楊樹清是對的的。應當提出,1986年10月6日,原、被告達成以800元錢購買4000公斤飼草的口頭協(xié)議,是合法有效的協(xié)議。民法通則第五十六條規(guī)定,除法律有特別規(guī)定者外,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采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原、被告雙方達成的上述口頭協(xié)議,符合法律規(guī)定,雙方都應遵守。后原告因自己的飼草被燒,與被告協(xié)商提前交付,是可以的。被告乘人之危,提出用兩頭奶牛折抵800元飼草價款,是不能允許的。原審法院的判決雖然事實上認可了原、被告之間買賣飼草的口頭協(xié)議有效,但應當在判決中明確予以確認。[案例分析]附條件的民事行為[案情介紹]原告方新良,男,37歲,干部。被告周士明,男,56歲,工人。被告周士明有磚木結構瓦房三間,座落在某市解放西路138號。因房中沒有水暖設備,離單位較遠,生活、工作都不方便,曾流露出想將該房賣掉,另租公房居住的意思。后來,經(jīng)本單位職工黃錦云介紹,原告方新良與被告相識。原告剛從外地調入該市,妻子、兒女也隨之調入,因無房居住只好暫住農(nóng)村老家。原告得知被告想賣房,即表達自己想買,經(jīng)雙方商定,原告以5000元人民幣購買被告三間瓦房。原、被告當即去本地房管機關辦理登記過戶手續(xù)。但二人商定,被告暫不原告,待單位分給被告房屋居住后,被告即立即騰房(當時,被告單位剛建成三幢宿舍樓,尚未分派)。半年后,被告單位照顧被告,分給他三室一廳住房一套,被告讓其子結婚居住,仍不給原告騰房,原告幾次催促,被告均以單位分房面積小,女兒結婚無房居住為由,遲遲不搬。原告無奈,只好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規(guī)定被告騰房。[思考問題]本案原、被告之間的房屋買賣是什么性質的行為?本案如何解決?[參考答案]本案原、被告之間的房屋買賣是一個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原告方新良購買被告周士明的房屋,房價款已交賣方,雙方也去房管機關辦理了登記過戶手續(xù),但因其所附條件沒有成就,被告未把房屋實際音樂會給原告,原告也并未實際行使對該房屋的所有權。原、被告之間的房屋買賣所附條件就是被告單位何時分給被告房屋,被告何時把房屋實際音樂會原告,該買賣房屋的民事法律行為即何時生效。半年后,被告單位分給被告一套房屋,所附條件已經(jīng)成就,買賣房屋的民事法律行為即發(fā)生效力,被告應當立即騰房,將房屋交給原告控制和支配,而被告以單位分房面積小,其女結婚無房居住為由拒絕騰房,是沒有道理的。由于雙方約定的條件是只要被告單位分給被告房屋,被告就要立即搬出,并不管單位分給他多少房屋,也不管其女結婚有無住房。原告廣訴請人民法院保護自己的權益,人民法院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應根據(jù)民法通則第六十二條的規(guī)定精神,判決被告立即騰房二、自然人典型案例研究1、案情介紹張某在山東省W縣N鄉(xiāng)從事個體餐飲業(yè)。李某于1995年至1997年在N鄉(xiāng)中學讀初中時,有部分時間在張某處搭伙,李某父母經(jīng)常為其交錢糧。1997年6月4日,張某告知李某2年期間其累計欠飯菜款5400元,成品糧620斤,并要李某寫下兩張欠條,一張為欠鈔票600元,成品糧620斤,另一張為欠鈔票4900元,且言明數(shù)額大的欠條款項由李某離校打工時予以歸還。李某未將以上情況告訴家長和學校。后張某多次找李某索要欠款,但李某未歸還。張某持李某所寫欠條向李某父母索款時,李某的父母以飯菜款已結清為由拒絕給付。張某遂于1998年1月持該兩張欠條向法院起訴,規(guī)定李某歸還欠款5400元及所欠糧食620斤。李某辯稱欠條不是自愿寫的,不欠張某飯菜款。法院查明李某1980年1月出生。本案應如何解決?2、本案爭執(zhí)的焦點問題本案爭執(zhí)的焦點是李某所寫的兩張欠條是否有效。若有效,李某應返還5400元及糧食620斤,否則不予返還。3、本案分析應注意的問題在認真閱讀和理解案情的基礎上,一方面要擬定本案的性質和類型。由于實踐中行為能力問題往往與訂立協(xié)議、立遺囑、致人損害等結合在一起,所以分析此類案例時不能單純局限于行為能力的規(guī)定。很明顯,本案系自然人之間所發(fā)生的借款糾紛,屬于民事法律行為或協(xié)議的范疇。另一方面,要考慮民事法律行為或協(xié)議的有效要件。根據(jù)我國民法通則和協(xié)議法的規(guī)定,有三個要件,即: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達要真實;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本案中,當事人意思表達真實,行為又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那么就要考慮行為能力問題了,加之本案例中又特別提到行為人的出生年月,所以應著重從行為能力方面入手,要對的認定當事人行為能力的限度,判斷行為人的行為與其行為能力的關系。4、本案的事實與法律分析我國民法將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劃分為三類,即:(1)年滿18周歲的自然人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但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重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2)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只能進行與他們的年齡、智力、精神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3)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和完全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本案中,一方面要擬定李某寫欠條時的年齡??梢杂嬎愠?,1997年6月李某寫欠條時是17周歲零5個月,不滿18周歲。并且,李某在中學讀書,不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重要生活來源,從案情介紹也可以看出,其父母經(jīng)常為其交錢糧。由此得出,李某屬限制行為能力人。此外須注意,我們要擬定的是李某在為民事行為時的民事行為能力,而非訴訟時的民事行為能力。在本案中,李某訴訟時已滿18周歲,但不影響其寫欠條時的民事行為能力。在擬定李某屬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后,接下來要分析李某所為民事活動是否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由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智力因個體因素差異很大,如何認定限制行為能力人所進行的活動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須根據(jù)具體情況分析判斷。根據(jù)《民法通則意見》第3條規(guī)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所進行的民事活動可以從行為與本人生活關聯(lián)限度,本人的智力能否理解其行為并預見其相應的后果,以及行為的標的額等幾個方面認定。本案中,李某在張某處搭伙及寫欠條時,雖然已是十六七歲的初中學生,智力發(fā)育趨于成熟,但5000余元的欠款數(shù)額對于一個生活在農(nóng)村的中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筆巨款,顯然大大超過了其所能單獨處分的錢款的范圍。并且,張某始終未將欠款情況告知李某的父母及學校。在這里還要注意,李某書寫了兩張欠條,其中一張數(shù)額較小,似乎限制行為能力人可單獨處分,但由于兩張欠條一次書寫,應將兩張欠條視為一個整體來解決。5、解決從上述分析,可以認定李某在書寫欠條時,已經(jīng)超過了作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智力所能判斷的范圍,屬無效民事行為,不產(chǎn)生債權債務關系的法律后果。假如張某無其他證據(jù)證明,則法院應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自然人習作案例案例一河北省某縣村民匡某于1991年6月7日離家外出做生意,此后杳無音訊。其家人多方尋找,沒有蹤跡。六年后匡某仍然沒有下落。別人多次勸說其妻邱葉改嫁。于是,1997年6月邱葉向本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規(guī)定宣告匡某死亡。法院受理后,發(fā)出尋找失蹤人匡某的公告。一年后,公告期已滿,仍沒有匡某的音訊。于是人民法院在1998年9月做出判決,宣告匡某死亡。之后,匡某的妻子和父母便對匡某的財產(chǎn)進行了分割。3間房子由匡某的妻子和女兒匡明珍居?。▽儆诳锬车囊话脒M行作價),家具由其妻所有,自行車、洗衣機、匡某在家跑生意用的機動三輪車由其父母繼承。因他們年齡較大,農(nóng)用機動三輪車派不上用場,不久將其賣給了同村的李二毛。次年春天,邱葉改嫁,邱的堂姐邱萍恰好沒有小孩,匡明珍便被其堂姐收養(yǎng)。邱葉沒想到其后夫有賭博惡習,二人因感情不和,結婚半年后又離了婚,仍回到原房屋居住。2023年3月2日匡某忽然回到村中,言明其外出做生意時因車禍受傷,幸被一好心人家施救,因路途遙遠,在外謀生,不通音訊。后通過艱苦奮斗,做生意有了轉機,積蓄一筆錢,現(xiàn)回到村中,便向法院申請撤消其死亡宣告,恢復與邱葉的夫妻關系,要回其女邱明珍,返還其財產(chǎn),一家人共同到南方去生活。法律問題1邱葉向法院申請宣告匡某死亡,法院應予受理的最早申請日期是哪一天?2匡某與邱葉的夫妻關系能否自行恢復?若邱葉現(xiàn)在的配偶死亡,匡某與其的夫妻關系能否自行恢復?3匡某以女兒送養(yǎng)未經(jīng)自己批準為由,主張收養(yǎng)關系無效,能得到法院的支持嗎?4邱葉及匡某的父母所繼承的財產(chǎn)應如何解決?5匡某可否規(guī)定李二毛返還農(nóng)用機動三輪車?6假設匡某因車禍導致腦部受傷,失去記憶,在被宣告死亡后,又與別人結婚,婚姻關系是否有效?假設匡某知道自己被宣告死亡而與別人結婚,婚姻關系是否有效?7法律規(guī)定宣告死亡制度的立法價值取向是什么?案例二陳某系工程師,家居A市,丈夫張某早年去世,兒子張東大學畢業(yè)后被分派到邊遠地區(qū)工作。退休后陳某覺得十分孤單,就在退休的當年從B縣農(nóng)村收養(yǎng)了一名女童,取名張?zhí)m,母女關系十分融洽。陳某供張?zhí)m念完中學之后,又送她上了自己原工作單位所辦的中專。由于陳某十分疼愛張?zhí)m,張東很嫉妒,回家探親時,他經(jīng)常當著母親和其別人的面罵張?zhí)m,說她是“外人”。雖然每次陳某都當場予以批評教育,張東口頭也表達接受,但是心里卻十分不服氣。不幸的是,在張?zhí)m上中專的第一年,陳某忽然患病逝世,未留下任何遺囑。在清理遺產(chǎn)時,發(fā)現(xiàn)了一張10萬元的存單。由于張?zhí)m尚未畢業(yè),并且只有16歲,必須給她找個監(jiān)護人。張東表達樂意充當張?zhí)m的監(jiān)護人。張?zhí)m在B縣農(nóng)村有一胞兄劉兵,也表達樂意擔任監(jiān)護人。但張東認為:劉兵家與A市相隔千里,而自己可以讓妹妹轉學到他所在的地方,可以更好地照顧妹妹。由于張?zhí)m就讀的中專是陳某生前工作單位所辦,在陳某一些老同事的鼓動下,廠工會也表達樂意充當監(jiān)護人,理由是:張?zhí)m長期住校,有困難學校和廠里都可以幫助解決,并且她只有不到3年的時間就可以從學校畢業(yè),走上工作崗位開始獨立生活了。此外,張東表達愿當監(jiān)護人,純粹是沖著妹妹所繼承的遺產(chǎn)而來的。而劉兵又離A市太遠,不也許有效地保護張?zhí)m的合法權益。三方爭執(zhí)不下,遂訴至法院。法律問題1本案中,有資格擔任張?zhí)m監(jiān)護人的人有哪些?劉兵是否屬于監(jiān)護人中的近親屬?2假如你是法官,你依照什么原則來擬定本案的監(jiān)護人?3本案的監(jiān)護人擬定誰較合適?請說明理由及法律依據(jù)。案例三李某15歲,某中學初三學生。一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李某看到某商場正在進行有獎銷售,獎券為20元一張,最高獎金額為5000元,他便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了一瓶價值20元的洗發(fā)水,領到一張獎券。幾天后,抽獎結果公布,李某所持獎券中了最高獎,李某非??鞓?急忙把中獎的消息告訴了母親王某,母子二人立即去商場兌了獎,之后王某把這5000元錢放到家中的柜里。李某一直想要臺電腦,王某總說沒錢,李某見現(xiàn)在有錢了,就又提出要買臺電腦,王某說:“我和你都不懂,等你爸出差回來再買吧!”李某認為媽媽又在騙他,就說:“反正是我的錢,我樂意買什么就買什么。”王某說:“你一個小孩子,怎么能得這么些錢呢,這錢是爸爸媽媽的,應當由爸爸媽媽來支配?!崩钅嘲底詺鈶?趁媽媽不注意,悄悄拿了5000元錢到商場買了臺電腦。見兒子抱回一臺電腦,王某急了,立刻拉著李某來到商場,說李某買電腦沒有征得父母批準,規(guī)定退貨。售貨員辯稱,商店在銷售過程中不也許去判斷每一個買者的年齡,只有電腦質量不合格才予退貨,現(xiàn)在電腦質量沒問題,不能退貨。法律問題1假設李某父母訴訟至法院,誰是本案的原告?為什么?2本案獎金究竟應歸誰所有?為什么?假設李某是受同學委托購買洗發(fā)水獲獎,獎金應歸誰所有?3李某購買電腦的行為是否有效?李某父母能否規(guī)定退貨?4如何看待未成年人自行購買商品?是否一律認定為無效?5如何確認未成年人的民事行為與其年齡、智力是否相適應?6未成年人處置其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儲能電站專用蓄電池銷售及技術支持協(xié)議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個人二手房交易全程代辦服務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專業(yè)汽車租賃服務合同范本(十高端版)2篇
- 二零二五版信報箱工程材料環(huán)保認證協(xié)議3篇
- 2025版物流園區(qū)運營管理長期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個人股權質押借款合同范本正規(guī)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產(chǎn)抵押擔保合同標準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個人與環(huán)保項目借款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個人房屋抵押短期借款協(xié)議書(限城市住宅)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土地登記代理服務合同書2篇
- 學校對口幫扶計劃
- 腫瘤全程管理
-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專題培訓
- 導尿及留置導尿技術
- 寒假作業(yè)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每日一練》30次打卡
- 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二單元 單元測試卷(人教版)
- 2024年公共衛(wèi)生基本知識考試題庫(附含答案)
- GB/T 4706.10-2024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第10部分:按摩器具的特殊要求
- NB/T 11446-2023煤礦連采連充技術要求
- 2024年江蘇省蘇州市中考英語試題卷(含標準答案及解析)
- 2024多級AO工藝污水處理技術規(guī)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