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人教版第三章有機化合物第三節(jié)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 一等獎_第1頁
高中化學人教版第三章有機化合物第三節(jié)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 一等獎_第2頁
高中化學人教版第三章有機化合物第三節(jié)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 一等獎_第3頁
高中化學人教版第三章有機化合物第三節(jié)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 一等獎_第4頁
高中化學人教版第三章有機化合物第三節(jié)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 一等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三節(jié)《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第一課時乙醇鶴壁高中——董泳江一、教材分析《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化學“必修2”模塊第三章《有機化合物》的內容,本節(jié)內容為第1課時:介紹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物——乙醇。初中化學中,簡單介紹了乙醇的用途,沒有從組成和結構角度認識其性質、存在和用途。乙醇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物質,又是典型的烴的含氧衍生物;對高一學生來說本節(jié)知識點較多,難度較大;通過這一節(jié)的學習,讓學生知道官能團對有機物性質的重要影響,建立“(組成)結構→性質→用途”的有機物學習模式。因此,乙醇的結構和性質是本節(jié)的重點。乙醇的催化氧化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學生沒有知識基礎,需通過實驗突破這一難點。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建立起官團對有機物性質的重要影響,為今后學習其它的烴的衍生物打下良好的基礎。二、學情分析初中學生已經簡單地了解乙醇的用途,沒有系統(tǒng)的學習其結構和性質。從學生學習能力上看,經過高一上半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本章前兩節(jié)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學習有機化合物性質的一般方法。所以要讓學生在認識乙醇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的基礎上,通過鈉與乙醇反應的探究實驗,明確羥基官能團的作用,加深對乙醇結構的認識。從學生心理情況看,由于本單元知識都是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物質,十分貼近生活,容易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這一點在教學中要把握好,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將會有很大幫助。為了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又能體現(xiàn)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本課采用生活情境模式,充分體現(xiàn)化學和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通過講解乙醇的在生活中的存在、用途以及它的性質、結構,讓學生以乙醇作載體去體會有機化學學習的內容和特點。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1)了解乙醇的組成、結構,主要性質;(2)了解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3)掌握乙醇的分子結構和主要化學性質——與鈉的反應、氧化反應。2.過程與方法目標:(1)運用觀察法、實驗探究法學習乙醇的性質;(2)通過揭示問題,討論釋疑,動手實驗,學習對比、推斷等多種科學探究方法,體會分析、歸納、推理的方法在學習中的作用;(3)通過對乙醇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探究,學會由事物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質、變化,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通過動手實驗,規(guī)范學生操作,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解析能力。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1)讓學生感受化學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的緊密性,體驗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樂趣和成就感;(2)學習乙醇的好、壞兩方面用途,教會學生認識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要辯證的看待事物。四、教學重點、難點重點:乙醇的化學性質,官能團的概念。

難點:從結構角度初步認識乙醇的性質。五、教學方式(1)主要教學模式: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實驗探究法、講授、討論、對比、歸納等(2)主要教學策略:實驗激趣,提出研究對象→觀察乙醇,歸納物理性質,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回憶乙醇的組成→合作學習組裝乙醇的球棍模型→描述乙醇分子中原子的連接情況→實驗驗證(過渡到乙醇的化學性質):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進一步探究學習乙醇的氧化反應(催化氧化、與強氧化劑反應)→總結乙醇的結構和性質→課后活動(3)通過知識線和生活線同時展開學習,加深學生對乙醇性質的認識。六、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引課=1\*GB3①制作固體酒精;=2\*GB3②魔棒點燈,無中生火;=3\*GB3③快速清洗手上筆跡。實驗觀察,思考從有趣的實驗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興趣和探究欲,引出課題乙醇。展示學生原本對乙醇在“結構-性質-用途”的認識思考,回答學會在原知識體系構建新知識引導學生展開對乙醇的探究過渡到乙醇的物理性質學習活動1:探究物理性質展示一瓶無水乙醇樣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小組討論得出乙醇的一些物理性質實驗觀察總結乙醇的物理性質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質學習乙醇的用途展示不同體積分數的乙醇溶液用途思考拓展學生的學科視野活動2:認識乙醇的結構乙醇的結構:分子式:C2H6O根據C、H、O原子的成鍵特點,推測乙醇的結構問題:在乙烷(C2H6)分子結構中嵌入1個O原子(即得到C2H6O),有幾種情況并組裝,請寫出它們的結構式。嘗試畫出乙醇結構式動手拼裝比例模型小組合作學習,加強合作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從已有的基礎知識出發(fā)探究未知的知識,便于建立學科體系。滲透利用模型幫助思維,學習將復雜問題簡單化的科學方法。過渡總結肯定學生拼裝乙醇的比例模型,如何去驗證呢?交流,思考將乙醇的結構過渡到乙醇的化學性質:與金屬鈉的反應活動3:探究乙醇與鈉的反應,驗證乙醇結構【提出假設】假設=1\*GB3①中6個氫原子是等效,類似于烷烴的性質,非常穩(wěn)定。假設=2\*GB3②中含有兩類氫,一種類似于烷烴,一種類似于水中的氫?;鶊F(-OH)與水分子中H-O-H相似,檢驗無水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掘炞C假設】改進實驗3-2填寫下列實驗記錄表物質項目水乙醇金屬鈉的變化

氣體燃燒現(xiàn)象

檢驗產物

【得出結論】乙醇的結構是:【反思結論】比較水分子中氫原子與乙醇分子-OH中氫原子的活潑性?交流,思考,提出假設回憶以前學習的鈉和水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記錄實驗現(xiàn)象書寫乙醇與鈉的反應方程式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及等效類比思想,培養(yǎng)學生小組學習意識,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由鈉與水的反應式類比出鈉與乙醇的反應式“羥”是化學家發(fā)明的字,以“氫”與“氧”二字各取一部份造出。讀音則是“氫”的聲母(qīng)加上“氧”的韻母及聲調(yǎng)利用反切的方式合成一個字。因為j/q/x后面必須接i或ü,所以拼音作qiǎng。觀看,思考讓學生感受化學的另一種美,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認識官能團,烴的衍生物的概念學生自主學習概念思考,交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總結歸納能力過渡課件展示2023里約奧運會女排的圖片和女排核心奧運會女排MVP河南女孩朱婷的圖片,引出奧運會金牌;觀看、交流用“女排精神”激勵我們的學生,同時引出羥基的化學性質-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創(chuàng)設情境:奧運金銀銅牌歷經若干年后,金牌無變化,而銀牌和銅牌都已氧化變黑,但加熱后放入無水乙醇中,銀牌和銅牌恢復原來金屬光澤。思考激發(fā)學生探知欲引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活動4: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實驗:1.點燃酒精燈,拿銅戒指在酒精燈的外焰上灼燒至紅熱。2.移開火焰迅速將銅戒指放入盛有3ml乙醇的試管中。3.觀察銅戒指外觀顏色變化并聞液體的氣味。注意1.注意小組內成員的分工與合作2.實驗過程中注意觀察銅戒指顏色的變化3.實驗完畢聞試管中液體與試劑瓶中乙醇氣味是否相同。小組交流,完成乙醇催化氧化的總方程式,并與老師的講解對照,學會如何根據斷鍵的機理來書寫化學方程式,注意方程式的配平。采用實驗探究→討論→引導→分析的方式,有助于學生理解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順利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課件展示苗族漂亮的銀服飾和猶如嶄新銀器皿觀看學以致用:乙醇的催化氧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活動5:探究乙醇與強氧化劑反應創(chuàng)設情境:展示出各種測酒精儀(燃料電池型、半導體型、紅外線型、氣體色譜分析型、比色型);資料卡片顯示:交通警察檢查司機是否酒后駕車,橙色高酸錳酸鉀遇到乙醇變成綠色物質;交流,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了解乙醇羥基的性質。實驗探究:乙醇與酸性高錳酸鉀、酸性重鉻酸鉀的反應觀察現(xiàn)象,思考學以致用:乙醇羥基與強氧化劑反應,了解羥基的化學特性,認識到比色型酒精含量檢測儀工作原理,同時為下節(jié)課乙酸做好鋪墊。課堂練習1、科學家正在研究開發(fā)新的能源?!熬G色能源”目前是研究的新能源之一,高粱、玉米等綠色植物的種子經發(fā)酵、蒸餾就可以得到一種“綠色能源”。這種物質是()A.氫氣B.甲烷C.酒精 D.木炭2、下列關于乙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1mol乙醇與足量的鈉反應可以生成3mol的氫氣B.乙醇與水的混合物可以用分液漏斗分離C.乙醇不易揮發(fā)D.乙醇在一定條件下能發(fā)生氧化反應3、將等質量的銅片放在酒精燈上加熱至紅熱,分別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銅片質量和原來相比不變的是()A.稀硝酸B.無水乙醇C.澄清石灰水D.稀鹽酸4、=1\*GB3①當乙醇與鈉反應時,鍵斷裂。=2\*GB3②在銅催化共熱下與O2反應時,鍵斷裂。課堂小結一、乙醇的物理性質二、乙醇的結構羥基:—OH;官能團烴的衍生物乙醇的化學性質1.與金屬鈉反應2.氧化①催化劑作用下的氧化②與強氧化劑反應課后作業(yè)=1\*GB3①說一說你對乙醇與鈉反應實驗裝置評價?=2\*GB3②查閱資料,酒在人體內的是如何代謝的?=3\*GB3③從多角度談談飲酒的利弊?鶴壁高中——董泳江問題提出:必修2(人教版)P73有一個演示實驗: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按照教材中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由于金屬鈉與乙醇反應比較平緩,很難產生連續(xù)的氫氣流,實驗過程中不易點燃生成的氣體,這樣倒扣的燒杯也根本看不到水珠。燃燒現(xiàn)象不明顯,燃燒時火焰呈黃色,不是氫氣的淡藍色火焰,而且沾在燒杯內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出現(xiàn)了渾濁。問題思考:乙醇易揮發(fā),與鈉的反應為放熱反應,所以受熱揮發(fā)的乙醇混在氫氣中干擾了實驗現(xiàn)象。問題解決:1、裝置設計靈感:在參加河南省第二屆化學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大賽時,聽了三門峽市陜州中學趙東洋老師的精彩講座有感而發(fā),并設計完善而成。2、裝置組成:見下圖;=1\*GB3①用廢棄輸液管和注射器連接一起,做一個連通器;=2\*GB3②在橡膠塞上打孔,把小注射器切掉,插入橡膠塞空,做一個取金屬鈉裝置;=3\*GB3③在橡膠塞上打孔,把三通器插入橡膠塞中,三通器兩頭各加一個止水夾;=4\*GB3④用輸液管一部分(滴液管或藥液過濾器)裝有無水CaCl2連接在三通器上,組成除乙醇等雜質的凈化裝置;=5\*GB3⑤把注射器連接在三通器的另一頭上,作為控制反應的裝置;=6\*GB3⑥裝有澄清石灰水的噴霧器,檢驗燃燒產物是否有CO2;3、實驗步驟:=1\*GB3①在連通器中注入無水乙醇;=2\*GB3②用取Na注射器取金屬鈉;=3\*GB3③將橡膠塞塞在連通器上,K1、K2關閉,抬高左側注射器管,觀察液面,檢驗裝置的氣密性;=4\*GB3④打開K1,拉注射器,使連通器右側注射器管中沒有空氣,關閉K1;=5\*GB3⑤推動取Na注射器,將Na推入無水乙醇中,開始反應;=6\*GB3⑥待產生氣體有一定量時,打開K2,在玻璃尖嘴處點燃氣體,觀察火焰顏色;=7\*GB3⑦產物驗證:將小燒杯罩在火焰上,觀察燒杯內壁;=8\*GB3⑧關閉K2,將小燒杯取下,用噴霧器往燒杯中噴澄清石灰水,觀察現(xiàn)象;=9\*GB3⑨向連通器中滴加酚酞,觀察現(xiàn)象。4、實驗現(xiàn)象:乙醇與鈉反應時,金屬Na沉入底部,并產生氣體,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燃燒后小燒杯內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反應后的溶液呈現(xiàn)堿性。5、實驗結論:2CH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