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課件第一章1-4_第1頁
原理課件第一章1-4_第2頁
原理課件第一章1-4_第3頁
原理課件第一章1-4_第4頁
原理課件第一章1-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教學目的和要求學習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與辯證法的基本原理,著重了解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和實踐的基本觀點,掌握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guī)律和根本方法,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打下理論基礎。教學要點世界的物質性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事物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fā)展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宇宙的根本規(guī)律唯物辯證法是根本方法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規(guī)律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guī)律性的辯證統(tǒng)一一、哲學及其基本問題1、哲學的詞義和來源2、哲學的定義3、哲學的基本問題4、哲學的基本派別和歷史形態(tài)哲學的詞義和來源哲學一詞,來源于古希臘文,在古希臘文中,是由“愛”和“智慧”這兩個詞組成的;在漢語中“哲”這個詞是聰明、智慧的意思,中國古代把聰明而有智慧的人稱為哲人,所以,中國近代以來,就把關于智慧的學問稱為哲學。所以,哲學就成了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

智者與愚人的區(qū)別智者因勤奮而成為聰明之才;愚人因懶惰而為平庸之輩。智者大多數是哲學家;愚人大都是空想家。智者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愚人則投機取巧,敷衍了事。智者善于創(chuàng)造機遇,隨機應變;愚人則守株待兔,因循守舊。智者會感恩,謝天謝地;愚人只會埋怨,怨天尤人。智者多做事,少說話;愚人多廢話,少行動。智者能著眼于今天,放眼未來;愚人確沉湎于過去,幻想將來。在解決問題時,智者針對問題想辦法;愚者圍著問題繞圈子。智者的口頭禪是:“試試看!”愚人總愛說“我不行?!敝钦呙鎸κд`知錯就改;愚人犯錯之后還要重蹈覆轍。智者與愚人的區(qū)別智者要么志存高遠,要么胸懷大志;愚人不是好高騖遠,就是鼠目寸光。智者吃飯的目的是為了活著;愚人活著的目的是為了吃飯。智者信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愚人的格言是:沒有最好,只有最糟??傊?,智者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愚人的人生是失敗的人生。智者與愚人的區(qū)別哲學的定義哲學是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世界觀;是關于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

世界觀是人人具有,但是自發(fā)的、零亂的世界觀,還不能稱之為哲學。只有經過思想家自覺研究、系統(tǒng)闡發(fā)和邏輯論證的世界觀,才能稱之為哲學。所以,哲學不等于一般的世界觀,它是系統(tǒng)化和理論化了的世界觀。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世界觀世界觀理論化系統(tǒng)化哲學哲學世界觀怎么理解“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人們對于世界的總的看法、總的觀點是世界觀,用這種觀點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論。所以哲學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哲學的基本問題

恩格斯說:“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p>

哲學的基本問題又可表述為:

“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1)思維和存在何為第一性、何為第二性的問題。(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2)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問題。(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哲學的基本問題小結思維和存在何為第一性的問題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可知論不可知論哲學的基本派別和歷史形態(tài)

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唯物主義的三種歷史形態(tài)

1、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

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

3、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把“物質”理解為自然界中一種或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如水、火、氣等。中國的五行說五行圖德謨克里特的原子論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德謨克利特世界和宇宙萬物都是由看不見又不可分割的微小粒子構成。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特點是把世界的本源歸結為一種或幾種具體的實物,雖然它肯定了世界的物質性,原則上是正確的,并有可貴的辯證法思想,但也存在著直觀性、猜測性等缺陷?;舨妓沟臋C械論心臟發(fā)條神經關節(jié)齒輪游絲人是機器?

霍布斯力圖運用他的機械唯物主義來解釋人。人和自然并無本質的區(qū)別。人似鐘表,心臟即發(fā)條,神經乃游絲,關節(jié)似齒輪,生命是肢體各部分的和諧運動。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即機械唯物主義,繼承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關于物質是世界本原的思想,吸取了近代自然科學的成果,。但由于同樣受到自然科學本身發(fā)展狀況的限制,存在著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不徹底性等嚴重缺陷。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主要指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枴ゑR克思(KarlHeinrichMarx,1818~1883)弗雷德里?!ざ鞲袼梗‵riedrichEngels,1820.11~1895.8)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繼承了古代和近代唯物主義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又克服了它們的嚴重缺陷,把唯物主義世界觀建立在現代科學成就的基礎上;把辯證法建立在唯物主義基礎上;并在社會實踐觀點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唯物史觀,實現了人類認識史上的革命變革。辯證法的三個發(fā)展階段

1、樸素辯證法

2、唯心辯證法

3、唯物辯證法唯心主義的兩種形態(tài)

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二元論:物質和精神各自獨立,平行發(fā)展,誰也不決定誰。主觀唯心主義認為人的意志、感覺、經驗是唯一的實在,是第一性的東西,而客觀世界是這種主觀精神的產物。如我國的王陽明學派、英國唯心哲學家貝克萊。王陽明學派:宇宙便是我心,我心便是宇宙,天地萬物皆在我心中。貝克萊:“物是感覺的復合”,“存在就是被感知”貝克萊對主觀唯心主義的批判費爾巴哈在諷刺這種主觀唯心主義時問道:“如果小貓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貓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貓的視神經的感覺,那么為什么小貓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自己的眼睛呢?”費爾巴哈回答說:“這是因為小貓不愿意為了愛唯心主義而自己挨餓,在它看來,對唯心主義的愛是痛苦的?!辟M爾巴哈費爾巴哈:如果“物是感覺的產物”的公式可以成立,那么世界上的一切都將在人們的感覺中顛倒過來,甚至可以說,貝克萊不是父母的產物,他的父母倒是貝克萊感覺的產物。因為只有感覺到了,他的父母才存在!這個公式必然推導出這樣荒唐可笑的結局來。對主觀唯心主義的批判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客觀現實的物質世界出現之前早已存在著一個客觀的“宇宙精神”,現實的物質世界就是這種“宇宙精神”演變而來的。如黑格爾的“宇宙精神”、牛頓的第一推動力、李洪志的法輪功等。哲學的基本派別和歷史形態(tài)唯物主義唯心主義

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主觀唯心論客觀唯心論小結二、物質及其存在形式

(一)物質觀(二)運動觀(三)時空觀

例:兩片樹葉的異同1、世界的多樣性2、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3、列寧的物質定義及其意義

列寧:“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一)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

兩片樹葉的異同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于1972年結識了歐根親王后任職帝國宮廷參議,經常跟國王談論哲學。一次,他講到“相異律”時說:天地間沒有兩個彼此完全相同的東西。國王不信,馬上派衛(wèi)士和宮女到御花園中去找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結果總是被指出了它們之間不同的地方。當萊布尼茨講到“同一律”是又說:天地間沒有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國王不信,又派衛(wèi)士和宮女去找兩片完全不同的樹葉,結果又總是被指出了它們之間相同的地方。國王困惑不解,感到奇怪。

其實,兩片樹葉再相象,然而畢竟是兩片,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區(qū)別;兩片樹葉再不同,畢竟都是樹葉,總會有相似之處。推而廣之,是否可以說,世界一切事物之間都有其相同和相異之處呢?這就是哲學上所說的關于世界的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的問題。蜜蜂、蝴蝶、小貓。動物蜜蜂、蝴蝶、小貓、玫瑰。生物蜜蜂、蝴蝶、小貓、玫瑰、石油。有機物蜜蜂、蝴蝶、小貓、玫瑰、石油、石頭、水、空氣、太陽、月亮、星星…

…物質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

物質是多樣性的世界所共有的本質。世界上的一切,歸根到底都是物質或物質的屬性、物質的機能、物質的形式,此外再也沒有別的什么東西了。世界是物質的,所以我們把世界叫做物質世界。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具有豐富而

深刻的理論意義堅持了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原則,堅持了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一元論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堅持了能動的反映論和可知論,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論。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tǒng)一。體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與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tǒng)一,為徹底的唯物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返回(二)運動觀

例: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1、運動的定義2、物質與運動的關系(1)物質是運動的物質(2)運動是物質的運動3、運動與靜止(1)靜止的定義及表現形式(2)運動與靜止的關系(3)承認相對靜止的意義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這句話是被列寧成為

“辯證法的奠基人之一”的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里特說的。

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因為河水在不停地流動,當人第二次踏入到這條河流時,接觸到的已經不是原來的水流,而是變化了的新的水流。他用這句話說明:運動的絕對性。赫拉克利特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形式,沒有什么事物是不運動的。區(qū)別就在于:有些事物的變化是明顯的,人們可以直接感覺到。如李白:朝辭白帝彩云間……

有些事物變化比較緩慢,人們不容易察覺到。如“穩(wěn)如泰山”。運動是物質的運動凡是運動都是物質作為它的實在基礎和擔當者,脫離物質的運動是沒有的??茖W表明,一切形式的運動都有自己的物質主體:宏觀物體是機械運動的主體分子是熱運動的主體電子是電運動的主體生命有機體是生物運動的主體人腦是思維運動的主體離開物質談運動必然陷入唯心主義旗動!風動!例如,山風吹來旗幡飄動,一個和尚說是風在動,另一個和尚說是幡在動,他們的師父說既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人的心在動。相對靜止的表現形式

一事物對于其他事物來說沒有發(fā)生位置變化。事物的性質沒有發(fā)生根本變化。承認相對靜止的意義1、相對靜止是測量和計算運動的尺度。2、不了解相對靜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質的多樣性3、只有承認事物的相對靜止,才能區(qū)別事物,對事物進行確定的分析。(三)時空觀

例:阿基米德能不能撬起地球1、時間、空間的定義及特點2、物質運動與時空的關系3、時空的絕對性與相對性4、時空的有限性與無限性阿基米德能不能撬起地球

阿基米德是古希臘的一位學者。杠桿原理就是他發(fā)現的。相傳,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地球”。這個設想在理論上是無可非議的,然而在實際上卻是辦不到的。六千億億噸1CM路程:1億億公里時間:30萬億年有關時間和空間的解釋四方上下曰宇,往來古今曰宙。

—尸佼過去、現在、將來為世,上下八方為界。

——佛教1、時間、空間的定義及特點

時間:就是物質運動的持續(xù)性、順序性。

特點:一維性

時間持續(xù)性我們平常說的“物換星移,日月如梭”也好,

“壽比南山”或“曇花一現”也好,說的都是物質運動的持續(xù)性。盡管有的基本粒子存在只有“一剎那”,但它也經歷了一定的時間。這就是說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持續(xù)性。

時間的一維性過去現在將來一去不復返不可逆性

古人云:“時乎時乎不再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些都是時間一維性的生動寫照。時間的一維性時間的一維性《爭雁》的故事兩個獵人看見空中一群大雁飛過,于是就張弓搭箭,準備把他射下來,但對怎樣吃的問題爭論不休。等到他們意見一致了,那群大雁早已飛得無影無蹤了。這個故事說明,時間是一維性的,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青春也是一去不復返的,時間就是生命,每個人都應珍惜有限的時間。長高寬空間:就是運動著的物質的伸張性、廣延性,是指物質的位置、規(guī)模和體積。

特點:三維性2、物質運動與時空的關系

(1)物質運動離不開時空(2)時空離不開物質運動時間離不開物質運動空間離不開物質運動3、時空的絕對性與相對性

(1)時空的絕對性指它的客觀實在性。時空是物質及其運動的存在形式,它的客觀實在性是不變的、無條件的,因而是絕對的。

(2)時空的相對性A、時空隨著物質形態(tài)的不同而不同。B、時空隨著物質運動速度的變化而變化。

時空隨著物質形態(tài)的不同而不同如不同的幾何學反映著不同物質形態(tài)的空間特性:歐氏幾何學(三角形三個內角之和等于180度)反映的是普通地面空間特性;非歐幾何學(三角形三個內角之和大于180或小于180度)則反映了天體運動的大尺度空間和微觀粒子活動的小尺度的微觀空間特性。

時空隨著物質運動速度的變化而變化狹義相對論認為,當物體已接近光速的速度運動是,物體沿著運動方向向上的空間延伸會縮短,內部過程的時間會變慢,根據計算,當飛船速度達到每秒299900公里時,飛船上的米尺,便相當于地面的0.02米,飛船上的一秒鐘,則相當于地面的50秒。時間、空間隨著物質運動的速度而變化,豈不是有可能出現“天上一日,下界一年”的景象?是的,當飛船以上述速度飛行時,將會出乎異乎尋常的情景。1971年美國科學家設計了一個環(huán)球運行的原子鐘實驗。用兩只極為精確的同步原子鐘,一只留在地面,另一只放在飛機上繞地球飛行。飛行一圈以后對鐘,飛行的中確比地面上的鐘慢了59X10秒-9(即100億分子5.9秒)。同此道理,宇航員以這種速度在空中飛行一年,就相當于地面50年,他回到地面時,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他本人依舊青春年華,而他的妻子已是老態(tài)龍鐘,發(fā)脫齒落了。

人生[算術]明人唐伯虎《七十詞》曰:“人生七十古稀,我今七十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間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度過了。算來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盡多少奔波煩惱!”到七十歲時才“算賬”,為時已晚;停留在人生短促、命運坎坷、事業(yè)無成的感嘆上,格調不高,但其“惜時”之鑒不無可取之處。左算右算,算的最細的是美國人。他們有兩種算法,一是以60年計,共21900天,其中睡眠20年,吃飯6年,穿衣梳洗5年,路途(含選自《思維與智慧》旅行)5年,娛樂8年,生病3年,照鏡子70天,擤鼻涕10天,只剩下8年283天做事情,不到總時間的1/7。第二種是取耗時的平均值:看電視、上網等13年,內容6成為兇殺、色情等亂七八糟的東西;排隊1.5年;因交通堵塞浪費時間2.4年;打電話聊天浪費時間1年;因對方無人接電話而空耗0.5年;賭博1.8年;參加競選、投票、游行3年;找東西1年;看五花八門的廣告2年;拆看郵寄廣告0.8年;打官司3年;家庭爭吵1.2年,總計無謂消費時間達30余年之久。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不管哪種算法,均告誡人們惜時如金,不要虛度光陰。人類社會也具有物質性人類社會依賴于自然界,是整個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人們謀取物質生活資料的實踐活動是物質性的活動。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對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總結世界是物質的,而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物質世界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靜止是物質運動在一定條件下的穩(wěn)定狀態(tài)。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物質、運動、時間、空間具有內在的統(tǒng)一性。人類社會也具有物質性返回選擇題1、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是()A、世界的可知性與不可知性問題B、世界的唯一性與多樣性問題C、世界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問題D、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

D2、下列觀點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的是()A、“人為天命所主宰”B、存在就是被感知C、“世界是上帝的創(chuàng)造物”D、“天下無心外之物”BD3、按照列寧的物質定義,下列哪些現象屬于物質現象()A、鏡中花,水中月B、階級斗爭C、引力場D、未實現的城市建設規(guī)劃E、夢中樹ABC4、下列哪種說法表示了時間的一維性()A、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B、失落黃金有分量,錯過光陰無處尋C、光陰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復回D、莫說年紀小,人生容易老;莫說時候早,一去沒處找E、機不可失,失不再來。ABCDE1、哲學的定義及基本問題。

2、唯物主義的三種歷史形態(tài)。

3、列寧的物質定義及其創(chuàng)立意義。

4、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原理及意義。辨析題:1、哲學就是世界觀。

2、存在就是被感知,感覺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3、世界統(tǒng)一于存在。

4、運動應當從它的反面即從靜止中找到它的量度。

5、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思考題三、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實踐結構和功能實踐的基本特征和形式社會生活在本質是實踐的

實踐的結構與功能1、實踐的定義2、實踐的構成要素實踐主體實踐客體實踐手段3、實踐的功能(1)創(chuàng)造客體價值的功能(2)優(yōu)化主體的功能實踐概念

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性活動。實踐主體指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之中的具有實踐能力的人。實踐客體指社會主體所要探索或改造的對象。實踐手段是社會主體在探索或改造現實世界活動中所使用的工具。實踐的構成要素實踐的功能(1)創(chuàng)造客體價值的功能(2)優(yōu)化主體的功能列寧指出:“世界不會滿足人,人決心以自己的行動來改變世界”。實踐的功能實踐的基本特征和形式1、實踐的基本特征

客觀性(物質性)能動性(目的性和意識性)社會歷史性2、實踐的基本形式

生產實踐處理和變革社會關系的實踐科學實驗它是以自然為對象,運用人們自身的力量,借助于物質工具和手段,改造自然界以獲取人們生存和發(fā)展所需要的物質生活資料。生產實踐實踐的基本形式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調整和處理社會關系中的矛盾的實踐活動科學實驗是改造自然和社會的準備性和探索性的實踐活動。1、實踐是社會關系形成的基礎

創(chuàng)造物質資料的實踐創(chuàng)立社會關系的實踐創(chuàng)造精神文化的實踐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經濟領域政治領域觀念領域2、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3、實踐構成了社會發(fā)展的動力

實踐發(fā)展社會發(fā)展生產力發(fā)展

四、人的意識活動

例:夢中鄰居借糧,醒來前去討還意識的起源

1、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

2、意識是社會勞動的產物意識的本質

1、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2、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反映客觀規(guī)律性與主觀能動性意識和人工智能

夢中鄰居借糧,醒來前去討還1884年英國殖民官員,人類學家特思在圭亞那印第安人中發(fā)現了這么一種情形,在那里,人們不了解自己的身體結構,對大腦和思維現象毫無知識,無法解釋夢中的景象。他們以為思維和感覺是寄居在人體中的靈魂的活動,夢中出現的人的形象就是暫時離開軀體的靈魂。在他們中間流行著這樣的觀念:人應當對自己出現于他人夢中所做的事情負責。別人夢見你借了他的東西,你就得還;別人夢見你打了他,你就得受罰........

因為這都是你的靈魂干的。在他們看來,靈魂既然是寄居在人的肉體中并且離開肉體還可以活動的東西,那么靈魂當然不會隨著人的死亡而死亡了。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

無生命物質的反映特性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

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

人的意識產生意識的起源無生命物質的反應特性巖石風化水滴石穿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葵花向日動物的感覺、心理動物的感覺——就是專門反映外界刺激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tǒng)。例如,蜘蛛能感覺到落入蛛網里的蒼蠅、小蟲等引起的震動,蜜蜂能感覺到的花兒的氣味和顏色,響尾蛇能感受到紅外線輻射等。動物心理——是把各種感覺聯系起來,形成對客觀環(huán)境的綜合反映。動物心理不僅包括簡單的動機,而且包括直覺、表象和情緒。例如,狗能把感覺到的許多特征,如聲音、服飾、氣味等綜合起來,認出自己的主人,當它預感到地震要來就會把主人托出房外,使主人脫險。再如:現代黑猩猩會用樹枝從蟻穴里勾螞蟻吃,用木棒從泥土里挖掘食物,碰上不如意的事會憤怒,看到豐盛的食物會興奮的互相擁抱,大猩猩看到同伴死去,會有樹枝把同伴的尸體掩埋起來。人類意識2、意識是社會勞動的產物(1)勞動為意識的產生和發(fā)展提供了客觀的需要和可能。(2)作為思維外殼的語言也是在勞動過程中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3)在勞動和語言的推動下,猿腦變成了人腦。

離開了社會和集體、離開了勞動,就不會有人的意識的產生。例如:“狼孩”意識的起源1927年,在印度加爾各答東北部發(fā)現了一個“狼孩”,活到17歲,取名卡瑪拉。這個“狼孩”,雖然也有人的大腦,但出生后就與人類社會相隔絕,因而沒有人的意識,也不會說話,只會發(fā)出像狼一樣的聲音。經過近十年人類的撫養(yǎng)教育,一直沒有學會說話。我們明朝的明成祖,為了奪取建文帝的皇位,把建文帝的兒子朱文珪關閉起來。當時朱文珪只有兩歲,一關幾十年。等到被釋放出來時,已是57歲的人了,,連牛馬也不認識?!袄呛ⅰ币庾R是人腦的機能

意識的本質人腦是由動物腦發(fā)展而來,為什么人腦能夠

形成意識而動物只能形成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呢?人們首先注意到兩者在腦容量方面的差別,繼而認識到兩者在本質上的區(qū)別。一般來說,人的腦量大,腦與身體的比重也大。黑猩猩的腦量大約400克,大猩猩腦量大約540克,猿人的腦量850克——1000克之間,現代人的腦量已達1500克。那么是不是簡單的腦重量就決定人腦與動物腦的區(qū)別呢?人們又看到大象腦重量6000克、大鯨腦重量9000克,為什么它們很笨。于是有研究腦與身體的比重,大象腦量約為體重的11000、大鯨約為110000

、人腦與體重之比是150。

人腦與動物腦在腦容量方面的研究意識是人腦的機能那么是不是腦重與體重之比的大小決定意識的存在呢?人們又發(fā)現海豚的體重與人的體重差不多,而其腦重量達1700克,但海豚并無意識。于是人們有深入到對腦細胞和腦組織結構研究。在腦細胞和腦組織結構方面研究動物大腦比較光滑,神經細胞少;人腦皮層的溝回深,皺折多、面積大、神經細胞多。人腦結構復雜、機能完善意識是人腦的機能現代科學證明,人腦是由多達1100億個神經細胞組成的,僅分布在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就有150億——300億之多。其中,每一個神經細胞都同其他神經細胞相連接。神經細胞又同感覺器官的神經末梢相通,形成為一個極為復雜的網絡系統(tǒng)。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的外界刺激,沿著神經纖維達到人腦,從而形成復雜的意識過程。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

主觀反映

例:宋朝畫家文與可善于畫“竹”。他畫的竹子栩栩如生,受到大家的贊揚。他的朋友晁補之,寫了一首詩稱贊他,其中有兩句說:“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胸有成竹從此成為膾炙人口的成語,流傳至今。文與可“胸中”的“成竹”從何而來呢?是苦思冥想、主觀自生的嗎?不是,它是客觀存在的竹子在在人腦中的反映。意識的本質原來,文與可在他住處的周圍,種了許多竹子,一年四季觀察竹子的變化。他對竹枝、竹葉在各個不同時期的形狀、姿態(tài),都有透徹的了解,因而當他畫竹時,能夠做到“下筆如有神”,快速地畫出各種各樣生動逼真的竹子。如果文與可不跟竹子打交道,那么無論他如何構思,也不會做到“胸有成竹”,更不會成為畫竹的高手。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反映

馬克思指出:“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列寧認為:“感覺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币庾R的內容客觀的

形式是主觀的

意識的客觀性表現在:

魯迅說過:“描神畫鬼,毫無對證,本可以專靠神思,所謂‘天馬行空’的揮寫了。然而他們寫出來的卻是三只眼、長頸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體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長了頸子二三尺而已”。任何反映,不管是正確的、還是近似的、歪曲的反映,都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對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觀點,即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意識的主觀性表現在:例如因為失戀跳樓自殺,有人認為這種精神可悲,有人認為可敬。客觀規(guī)律性與主觀能動性

(一)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規(guī)律(二)意識的能動作用返回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規(guī)律規(guī)律及其客觀性自然規(guī)律與社會規(guī)律的聯系與區(qū)別返回規(guī)律及其客觀性規(guī)律規(guī)律是事物的本質的聯系規(guī)律是事物的必然聯系規(guī)律是事物的穩(wěn)定聯系規(guī)律是客觀的返回自然規(guī)律與社會規(guī)律的聯系與區(qū)別自然規(guī)律社會規(guī)律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規(guī)律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返回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規(guī)律的聯系和區(qū)別聯系: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規(guī)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性。人不能任意改變、創(chuàng)造或消滅自然規(guī)律。區(qū)別:自然規(guī)律是作為一種盲目的無意識的活動實現的。社會規(guī)律是通過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圖的人的有意識的活動實現的。1、定義

2、表現形式

3、發(fā)揮途徑意識的能動作用

意識的能動作用:又叫主觀能動性,指人的意識所特有的積極反映世界與改造世界的能力與活動

意識的能動作用表現(1)目的性(選擇性)(2)主動創(chuàng)造性(3)對客觀世界的改造性(4)對人體生理活動的控制意識活動目的性(選擇性)人對呈現在他面前的事物并不是全部反應,而是有所取舍的。例如:詩人和學者一同去春游,田野景物在他們各自的眼中就大不相同。詩人看到的是風和日麗、鳥語花香、潺潺的流水、蜿蜒的小河,甚至一草一木都能激起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他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學者則不然,他看到的是枯木逢春、蜇蟲復蘇,想到的是萬物生生不息以及大自然永恒的秩序。再如:工程師和經理一同去參加工業(yè)展覽會,工程師注意的是新型機器的規(guī)格、質量、性能和構造原理;經理注意的是它的成本、價格,以及一旦采用它會如何提高勞動生產率等。意識活動主動創(chuàng)造性

哺乳動物的意識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如:狐貍會正確的利用地形中斷自己的蹤跡,巧妙地躲開追逐它的敵人。騎兵受了傷,戰(zhàn)馬會把他送回部隊,騎兵死了,戰(zhàn)馬守著尸體揚空長鳴,不忍離去。大馬的意識還比不上猿猴,尤其是黑猩猩。拿馴養(yǎng)的黑猩猩來說,講穿,它會穿衣解扣;講吃,它會使用叉勺;講住,它會搭巢蓋被;講行,它會騎車溜冰。有的黑猩猩還認識了130多個單詞的符號,會認識“我要蘋果”之類的句子。上海西郊公園曾養(yǎng)過一頭黑猩猩,會穿針引線、縫補手帕。有個人養(yǎng)了一頭黑猩猩,有一天黑猩猩要坐在主人的膝蓋上,因為主人要外出作客,剛換上干凈的衣服,怕黑猩猩弄臟了,不讓它坐。黑猩猩哭了一陣以后,忽然拿起一張報紙放在主人的膝蓋上。主人懂得了黑猩猩的意思,就墊上報紙,讓它坐了上去,于是黑猩猩笑了。從這方面看,黑猩猩簡直通了人性。但是一切動物,包括聰明的黑猩猩,果然能和人一樣嗎?有人做了一次實驗。對客觀世界的改造性列寧;‘‘世界不會滿足人,人決心以自己的行動來改變世界?!詮牡厍蛏铣霈F人類的意識以來,我們周圍世界的面貌就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所處的自然界已不是原來洪荒世界,而是經過人們加工的、凝結著人類智慧的“人化自然”。

對人體生理活動的控制現代科學和醫(yī)學實驗證明:意識、心理因素對人的健康狀況有重要影響。

宿命論

古希臘有一位哲學家名叫皮浪,有一次在海上遇著大風暴,同船的人都在驚慌不安,水手們在努力拼搏,他卻指著在船上漠然地繼續(xù)吃食的豬說,哲學應當像它這樣無動于衷。例:宿命論

《紅樓夢》中有一首《飛鳥各投林》的曲子寫道:“為官的,家業(yè)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里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自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

以為人世間的一切興衰聚散,都是由冥冥中的神秘力量決定,是不可改變的。

皮浪和《紅樓夢》這首曲子所表現的這一類聽天由命、無所作為的觀點,我們通常稱為“宿命論”。

我們知道,一切有成就的人物都是不肯坐待客觀環(huán)境的恩賜,而是充分的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李賀在《致酒行》中寫道:少年心事當拿云,

誰念幽寒坐鳴呃?一個年輕人應當具有上天摘取云彩的志向,哪能聽憑客觀環(huán)境的擺布,坐在那里凄凄涼涼的長嘆唏噓呢?(1)意識能動作用的發(fā)揮必須以尊重客觀規(guī)律為前提。(2)意識能動作用的發(fā)揮依賴于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物質技術手段。(3)意識能動作用的發(fā)揮還必須把思想付諸于實踐。意識的能動作用發(fā)揮途徑

意識和人工智能

1、人類智能與人工智能的定義

2、人類智能與人工智能的區(qū)別

人類智能與人工智能的定義

人類智能——是指人認識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它往往通過觀察、記憶、想象、思考、判斷等表現出來。人工智能——是把人的部分智能活動機械化,

讓機器具有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人工智能事例1962年,美國工程師塞繆爾制成了一部下棋機,這部機器贏了美國某州的跳起冠軍。這件事引起了轟動。似乎人類的聰明遇到了機器的挑戰(zhàn)。現在,由于控制論、信息論和電子計算機的發(fā)展,“電腦”或“人工智能”不僅可以跟人下棋,可以解決復雜的數學、邏輯問題、識別聲音、整理資料、翻譯文獻,而且還可以聽懂自然語言跟人對話,能根據環(huán)境情況自動編制行動計劃,根據預先建立的知識庫和輸入的數據進行判斷和推理??傊軌蚰M人的感覺和思維,代替人的大量腦力勞動。人工智能在模擬人的思維功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