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原理》課程教學大綱_第1頁
《機械原理》課程教學大綱_第2頁
《機械原理》課程教學大綱_第3頁
《機械原理》課程教學大綱_第4頁
《機械原理》課程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機械原理》課程教學大綱課程編號:012001課程名稱(中/英文):機械原理/BasicTheoryofMachineandMechanism課程類型:學科基礎平臺總學時:56講課學時:56實驗學時:8(不計課時內)學分:3.5適用對象:機械工程及相關專業(yè)先修課程:理論力學、高等數(shù)學、普通物理、機械制圖后續(xù)課程:機械設計、機床、機床夾具、機械制造工藝開課單位:機械工程學院一、課程性質和教學目標《機械原理》是機械類專業(yè)中研究機械共性問題的一門主干技術基礎課,不僅為學生學習相關技術基礎和專業(yè)課程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并且為今后從事機械設計和研究工作起到增強適應能力和開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的作用。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達到以下目標:目標1:掌握機構系統(tǒng)與常用機構分析及綜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并能夠將這些理論與方法應用于機械系統(tǒng)方案的設計和分析(包括運動分析和動力分析)中;目標2:通過綜合性設計來訓練學習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具有初步設計和評價機構運動方案的能力,具備分析和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設計能力;目標3:能夠依據(jù)相關標準和規(guī)范,合理使用技術資料,熟練應用工具軟件,完成機械產(chǎn)品運動方案的擬定、圖紙的繪制及說明書的撰寫;目標4:對有關機械原理學科方面的工程常識、重要新技術成就及學科的發(fā)展趨向有所了解。本課程所能支撐的畢業(yè)要求、以及本課程的教學目標與畢業(yè)要求的對應關系如下:序號畢業(yè)要求指標點畢業(yè)要求指標點具體內容本課程的教學目標與畢業(yè)要求的對應關系1畢業(yè)要求1.31.3掌握機械設計、制造、自動化等領域的專業(yè)基礎知識,能針對復雜機械工程問題進行分析與設計,揭示機械產(chǎn)品或生產(chǎn)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確定關鍵因素。課程目標12畢業(yè)要求2.12.1能夠識別影響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領域/系統(tǒng)中復雜工程問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和參數(shù);課程目標23畢業(yè)要求6.26.2熟悉機械工程領域的設計規(guī)范和技術標準,能夠對機械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行合理分析;課程目標34畢業(yè)要求12.112.1具備終身學習的基礎,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和技能,了解拓展知識和能力的途徑。課程目標4二、教學的基本要求本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是:使學生掌握機構學和機構動力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各種常用基本機構的分析和綜合方法,并初步具有按照機械的使用要求確定機構運動方案、分析和設計機構的能力,了解機械動力學的基本理論,掌握基本的實驗技能。三、課堂教學內容及要求第1章:緒論(反映課程目標4)(1)明確本課程研究的對象和內容,及在培養(yǎng)機械類工程技術人才中的地位、任務和作用;(2)了解本課程的性質、特點,發(fā)展現(xiàn)狀和趨勢;(3)理解機械和機構的定義。第2章:機構的結構分析(反映課程目標1)(1)掌握構件、運動副、約束、自由度及運動鏈等重要概念;(2)掌握簡單機械機構運動簡圖的繪制,機構自由度的計算,分析其是否具有確定運動;(3)掌握機構基本桿組的劃分和結構分類,平面機構中的高副低代;(4)了解平面機構的組成原理。第3章:平面機構的運動分析(反映課程目標1)(1)掌握速度瞬心的定義和位置確定;(2)掌握用矢量方程圖解法對Ⅱ級機構進行速度和加速度分析;(3)掌握矢量法或矩陣法建立Ⅱ級機構的位置方程并進行運動分析。第4章:平面機構的力分析(反映課程目標1)(1)了解機構中作用的各種力的分類及機構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2)理解運動副反力、平衡力或平衡力偶、構件的質量代換、摩擦角和摩擦圓的定義;(3)掌握幾種最常見的運動副中摩擦力的分析和計算;(4)掌握構件慣性力的確定方法,用圖解法作機構的動態(tài)靜力分析。第5章:機械的效率和自鎖(反映課程目標1)(1)理解機械效率的定義和機械自鎖現(xiàn)象;(2)掌握串聯(lián)、并聯(lián)、混聯(lián)機構的效率計算;(3)掌握簡單機械自鎖條件的確定。第6章:機械的平衡(反映課程目標1)(1)了解機械平衡的目的和機械平衡的內容;(2)理解剛性轉子、柔性轉子的定義,靜平衡、動平衡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剛性轉子靜、動平衡的原理和方法和平衡基面選不同位置時質徑積的換算問題;(4)了解轉子許用不平衡量的意義,平面四桿機構的平衡原理。第7章:機械的運轉及其速度波動的調節(jié)(反映課程目標1)(1)了解建立單自由度機械系統(tǒng)等效動力學模型及運動方程的方法;(2)了解飛輪調速的原理;了解機械非周期性速度波動調節(jié)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掌握能量指示圖的畫法,利用能量指示圖計算最大盈虧功,計算調速飛輪的轉動慣量;第8章:平面連桿機構及其設計(反映課程目標1、2、3)(1)了解連桿機構的傳動特點及其主要優(yōu)缺點;了解平面四桿機構的基本型式、演化型式及平面四桿機構的一些應用實例;(2)理解并掌握曲柄存在條件,急回運動,行程速比系數(shù),傳動角,壓力角,死點,運動連續(xù)性;(3)掌握按連桿的三個位置,兩連架桿的三個對應位置,及行程速比系數(shù)等條件設計平面四桿機構。第9章:凸輪機構及其設計(反映課程目標1、2、3)(1)了解了解凸輪機構的類型和應用,高速凸輪機構;(2)掌握基圓、推程運動角、回程運動角、休止角凸輪機構壓力角等概念;(3)掌握推桿常用運動規(guī)律的特點及其選擇原則;盤形凸輪機構凸輪輪廓曲線的設計;(4)掌握凸輪基圓半徑和壓力角關系,掌握滾子半徑的確定方法,能根據(jù)上述基本原理解決凸輪設計中的實際問題。第10章:齒輪機構及其設計(反映課程目標1、2、3)(1)了解齒輪機構的類型和應用,平行軸斜齒圓柱齒輪的嚙合特點,標準直齒圓錐齒輪傳動的特點及其幾何尺寸的計算,蝸桿傳動的特點;(2)理解齒廓嚙合基本定律的概念,理解漸開線的形成及其特性,漸開線齒廓的嚙合特點;(3)掌握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和斜齒圓柱齒輪傳動的基本參數(shù)和幾何尺寸計算;(4)掌握漸開線齒輪的正確嚙合條件和連續(xù)傳動條件,理解中心距、嚙合角、壓力角的定義;(5)了解根切現(xiàn)象及根切發(fā)生的原因,理解變位齒輪概念,掌握變位齒輪傳動設計的方法。第11章:齒輪系及其應用(反映課程目標1)(1)了解輪系的分類和應用;了解行星輪系的效率計算,以及選型和齒輪齒數(shù)選取等行星輪系設計的基本知識;對新型行星齒輪傳動有所了解。(2)掌握定軸輪系、周轉輪系及復合輪系傳動比的計算和轉向確定方法;(3)了解輪系功用以及行星輪系配齒問題。第12章:其他常用機構(反映課程目標1)(1)了解棘輪機構、槽輪機構、擒縱機構、凸輪式間歇運動機構、不完全齒輪機構、非圓齒輪機構、螺旋機構和萬向鉸鏈機構等一些其他常用機構的工作原理、運動特點及其應用;(2)了解對組合機構的組合方式及特點;(3)掌握槽輪機構、棘輪機構、螺旋機構、萬向鉸鏈機構、及組合機構的組合情況、運動特點及使用場合。第13章:機器人機構及其設計(反映課程目標4)通過課外閱讀,了解工業(yè)機器人的組成情況及其分類,工業(yè)機器人操作機的主要技術指標,工業(yè)機器人操作機的運動分析的方法及步驟,工業(yè)機器人操作機的力分析,工業(yè)機器人操作機機構的設計。第14章:機械系統(tǒng)的方案設計(反映課程目標2)(1)了解機械傳動系統(tǒng)設計的任務及大體的設計步驟;了解在擬定機械傳動系統(tǒng)方案時應考慮的基本原則及要點;了解機構選型的基本知識;了解機構組合及變異的基本知識;(2)掌握機構的組合方式、機構的變異方法及機械傳動方案的擬定過程。四、實驗教學內容及要求實驗教學,教師集中講授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和步驟,分組進行指導和“以學生自主訓練為主的開放模式組織教學”的形式,實驗教學以單獨課程形式執(zhí)行并考核。1.機械運動簡圖的繪制(1)掌握機構運動簡圖繪制方法;(2)熟悉分析和驗證機構自由度的基本技能,掌握機械自由度的計算方法;(3)加深對機構結構分析的了解。2.運動參數(shù)測試(1)了解機械運動參數(shù)電測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簡單機械機構運動參數(shù)(直線運動的線位移、線速度、線加速度;轉動的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的測試和分析。3.回轉件的動平衡(1)掌握動平衡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2)驗證剛性轉子和回轉構件動平衡的理論知識;(3)鞏固和驗證回轉構件動平衡的基本概念。4.機構搭接創(chuàng)新(1)加深學生對機構組成原理的認識,為機構創(chuàng)新設計奠定良好的基礎;(2)掌握利用若干不同的桿組,拼接各種不同的平面機構;(3)訓練學生的工程實踐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設計意識及綜合設計的能力。5.齒輪范成(1)掌握用范成法制造漸開線齒輪齒廓的基本原理;(2)了解漸開線齒輪產(chǎn)生根切現(xiàn)象的原因和方法;(3)加深理解標準齒輪和變位齒輪加工原理和異同點。五、課程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1.教學思想本課程要用到物理、數(shù)學、力學、機械制圖和工程材料等先修課程的知識,尤其是理論力學的知識。但并不是這些課程的簡單重復和堆砌,而是要引導學生如何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工程實際中所遇到的問題。所以本課程的學習不同于理論課程的學習,也不同于專業(yè)課,而具有一定的理論系統(tǒng)性及邏輯性和較強的工程實踐性的特點。因此本課程的教學思想為:(1)理解基本概念,應用基本原理,掌握基本方法;(2)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3)幫組學生初步建立工程觀點;(4)突出工程設計軟件的應用。2.教學方法:針對目前本課程的學時少、內容多的現(xiàn)狀,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講重點、講難點、講思路、講方法,突出機構分析與綜合的主線、強化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嚴格的邏輯推理基礎上突出工程觀點,通過小型實例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3.教學手段板書、PPT、動畫、實驗、機構虛擬分析與綜合。六、各教學環(huán)節(jié)學時分配教學內容講課習題課討論課實驗其他合計第1章:緒論1第2章:機構的結構分析6運動簡圖的繪制第3章:平面機構的運動分析6運動參數(shù)測試第4章:平面機構的力分析2第5章:機械的效率和自鎖4第6章:機械的平衡3回轉構件動平衡第7章:機械的運轉及其速度波動的調節(jié)6第8章:平面連桿機構及其設計6第9章:凸輪機構及其設計5第10章:齒輪機構及其設計12齒輪的范成第11章:齒輪系及其設計4第12章:其他常用機構1合計56864注:(1)習題課根據(jù)課程進度隨堂安排;(2)每個實驗2學時。七、考核及成績評定方式本課程采用閉卷考試,成績評定由:卷面考試成績80%+作業(yè)成績10%+平時成績10%=100%。1.綜合評分法課程目標目標1目標2目標3目標4考核環(huán)節(jié)成績比例合計(%)畢業(yè)要求1.32.16.212.1考核環(huán)節(jié)及成績比例(%)作業(yè)1010平時表現(xiàn)1010課程考核50201080畢業(yè)要求指標點所占比例合計(%)602010101002.評分標準:1)作業(yè):每次作業(yè)必須在規(guī)定時間上交,遲交作業(yè)或不交作業(yè)者,以零分計,每次作業(yè)按5分制評分,作業(yè)總成績按20分評分。作業(yè)的評分標準:完成情況得分嚴格按照作業(yè)要求并及時完成,基本概念清晰,解決問題的方案正確、合理,能提出不同的解決問題方案。4-5分基本按照作業(yè)要求并及時完成,基本概念基本清晰,解決問題的方案基本正確、基本合理3分不能按照作業(yè)要求完成作業(yè),基本概念不清晰,解決問題的方案基本不正確、不合理1-2分2)平時成績?yōu)檎n堂表現(xiàn)課堂表現(xiàn):隨堂考勤、案例分析討論、知識點討論、作業(yè)討論等,按10分制評分。3)期終考試:按期終考試的標準答案、評分標準百分制評分,總評后折算成80分。八、教材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