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旅游區(qū)水污染控制和水體復原_第1頁
風景旅游區(qū)水污染控制和水體復原_第2頁
風景旅游區(qū)水污染控制和水體復原_第3頁
風景旅游區(qū)水污染控制和水體復原_第4頁
風景旅游區(qū)水污染控制和水體復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風景旅游區(qū)水污染控制和水體復原摘要:本文借鑒國內外一般水體污染的治理和恢復技術,提出了針對我國風景旅游區(qū)水體污染具體情況的水污染控制和水體復原措施。

關鍵字:風景區(qū)水體污染控制水體復原一.風景旅游區(qū)水污染狀況:風景旅游區(qū)的水體包括河流、湖泊、沼澤、泉水、瀑布及池塘,它是山水型風景旅游區(qū)的重要風景要素之一。由于種種原因,水體這種寶貴的自然資源正在被污染,有的水體魚類絕跡,有的水體喪失了景觀價值,造成環(huán)境質量的下降,影響人們的游覽、娛樂和休養(yǎng)。聯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世界衛(wèi)生組織以及全球環(huán)境管理系統(tǒng)(G)對50種不同水體進行了監(jiān)測,結果表明:水的主要污染是廢水、氮、磷、有毒金屬及工農業(yè)化學物質。而常見的污染物質主要來自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中的有機物。水體污染途徑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水體自然的、原始的污染,主要是水中懸浮物(SM)的沉積,SM主要來自于土壤的剝蝕和腐植質等各種有機物沉積于水體所形成的自然沉積物。千百年來,這種原始的污染在大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循環(huán)過程中能得到較好的自凈,這種自凈表現為水系中水質的相對平衡。隨著人類活動范圍不斷擴展,強度的不斷擴大,特別是近代城市化、工業(yè)化過程的迅猛發(fā)展,這種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被打破了。許多水體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響,有些水體營養(yǎng)化過程加快,有些水體受到金屬污染。人們在改造自然、開發(fā)自然資源的同時,也開始了破壞自然資源的歷程,這就是本文著重討論的第二個方面的污染--社會污染(或人為污染),它所帶來的污染物及其危害主要有:(一)懸浮物:森林砍伐,植被下降,農業(yè)土地的開墾和城市無控制的建設,使土壤持水力下降,土壤更易侵蝕,導致水中懸浮物增多。這種懸浮物進入河流、湖泊、水庫和港口,使水變色變濁,破壞水體的觀賞價值。(二)植物營養(yǎng)物:它們來自于生活污水、工業(yè)廢水和農田肥料中流失的大量氮和磷酸鹽,以及水底沉積物中動植物殘骸的分解。有了這些營養(yǎng)物,水藻便急劇增殖,它們取代了天然水生動植物,于是水體富營養(yǎng)化。全世界約有30%至40%的湖泊水庫出現富營養(yǎng)化現象。(三)有機需氧廢水:魚類、水生植物的生存和好的水質,都要求水中存在一定數量的溶解氧。這種充滿活力的要素,被進入的污水、動物糞便、食品加工廠和其他工廠的廢水消耗掉,使水體進入厭氧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下的水體大多發(fā)黑發(fā)臭,很多河流的下游是處于厭氧狀態(tài)的。(四)病原體:引起疾病的細菌、病毒,很多是從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廠和醫(yī)院的廢水進入水體的。人接觸它便會受到傳染。(五)有機化學藥品:許多合成農藥、洗滌劑和工業(yè)化學藥品,對水生動植物是有毒的,有些甚至在低濃度時也是有毒的。它們使水體變色、產生惡臭,且它們中的大多數對常用水處理方法產生抗性。(六)礦物和無機化合物:這是采礦、石油工業(yè)、農業(yè)和制造工業(yè)的副產品,主要由微量金屬、鹽、酸、石油及其他化合物組成,它們對使用這種受污染水的人有害。對于風景旅游區(qū)水體的各種污染,根據有關部門的調查統(tǒng)計顯示:絕大部分是人們在生活生產過程中將產生的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排入景區(qū)水體所造成的。因此,本文認為最為迫切也最為有效的辦法就是對排入景區(qū)水體的入水水質進行嚴格的控制。二.風景旅游區(qū)水污染控制:根據風景旅游區(qū)景區(qū)范圍與其水體流域范圍的相互關系,我們將景區(qū)內的水體分為兩類。一類是景區(qū)內的水體源頭在景區(qū)內,或者源頭雖然不在景區(qū)內但距景區(qū)較近且其上游保持了相對完好的原始自然狀態(tài),其水體質量基本只受景區(qū)內的環(huán)境制約,水體質量易于控制,我們稱這類水體為自生水體;其二是景區(qū)內的水體主要為外來徑流,水體質量主要受上游污染的影響,對其污染的控制難度很大,需要對上游整個流域進行污染控制,我們稱這類水體為外來水體。(一)自生水體水污染控制自生水體,主要來自于大氣降水、地下水等天然水的補充以及流域內人類生產生活中產生的污廢水排入。一般說來,以自生水體為主的風景旅游區(qū)的水污染控制主要就是對景區(qū)內的生活污水、垃圾和工業(yè)廢水的控制,就是采取措施避免水質的繼續(xù)惡化,為此最為有效的辦法就是修建污水處理設施,使污水在排入景區(qū)水體之前得到充分的處理并達到合格的排放標準。根據國家標準和建設部標準:排入風景旅游區(qū)水體的所有污水都必須經過嚴格的處理,處理后的水質須達到GB8978-88一級排放標準和GBJ48-83排放標準,因此,這就往往要求污水的處理深度為三級處理(即深度處理),特殊情況下(如受納水體的自凈能力大大超過污水中污染物總量、或對水體質量要求不太高時)也可采用二級生物處理。為了進一步降低污水處理廠的基建投資和經常運行費用,根據太湖旅游度假區(qū)環(huán)境保護管理的經驗,在風景旅游區(qū)應推行三種制度:第一:污、廢分流制度生活污水主要由廁所沖洗水、廚房用水、洗滌水、浴水組成。風景旅游區(qū)接待污水中浴水部份可占全部生活污水的60%至70%,浴水中有機物濃度極低。據國外資料顯示:其中磷占生活污水的2.9%,氮占生活污水的8.2%。浴水和其他污水混合后,污水量大增,污水濃度大大降低,COD僅100~150mg/l左右。污水量大使處理設施龐大、投資大;污水濃度低,使活性污泥缺乏營養(yǎng),導致活性污泥濃度降低,處理設施運轉困難,反消化無法進行,去除率低。從而污染物的總量沒有得到有效的削減,不利于保護水質。因此應采取浴水和其他生活污水分流排放處理的措施,即污、廢分流。每棟建筑物內浴水單獨設管排放,室外單獨設管收集。建議污水處理流程為:廢水(浴水)→過濾→衛(wèi)生處理→氧化塘→排放生活污水→生化處理

第二: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制度引起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物質,主要是水藻等浮游生物增殖所必需的碳、磷、氮、硫、鎂、鉀等二十余種元素,其中碳、氮、磷最為重要。碳來源于大氣,在水中是富余的,所以認為磷、氮是影響水域水質的因素。據有關資料表明:洗滌污水中的磷占全部生活污水中磷的63%至72%,這是由于目前硬脂酸鈉為主要成分的肥皂的使用已遠遠少于以三聚磷酸鹽為主要成分的洗滌劑。GEMS指出:減少或停止磷酸鹽洗滌劑的使用是消除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有效措施。為了防止洗滌污水對水域富營養(yǎng)化的嚴重影響,國外已普遍使用無磷洗衣粉(第2代洗衣粉)和無磷無鋁洗衣粉(第三代洗衣粉)。國內由于消費水平的限制,雖然有無磷洗衣粉的生產,卻未能在生活中得到普遍應用。在風景旅游區(qū)內的商場、飯店、洗衣房應禁止銷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第三:脫氮處理和氧化塘后續(xù)處理制度除上述減少排入水域內磷的措施外,同時須采取有效措施減少總氮的排入。普通的生化處理,其污水中部分氮會成為微生物的細胞組成部分,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放,大部分銨氮僅轉化為硝化氮,氮污染不能根本消除。要達到除氮的目的,必須采取有效的脫氮工藝,如生物硝化-反硝化、折點氯化(過量氯化)、離子交換、氣提法等。為盡量將風景旅游區(qū)水景的觀賞性與污水最終處理的經濟合理性結合起來,采用水生植物塘和折點氯化是兩種較為有效的辦法。其中水生植物塘已經被成功地用于出水的最終處理以及在溫暖氣候地區(qū)去除營養(yǎng)物。在不曝氣的水塘中,其典型的水力負荷為600立方米/公頃.日,而在曝氣的水塘中,則可高達1000立方米/公頃.日。在折點氯化法中,氨被氯氧化而產生以氮氣為主體成分的最終產物。在PH值為6~7的最佳范圍內,最佳的氯劑量為8g/g+,氨氮的去除率可達90%以上。(二)外來水體水污染控制以外來水體為主的風景旅游區(qū),水污染除了來自景區(qū)內的污水外,還來自于上游的城市廢水和工業(yè)廢水。因此對于這類風景旅游區(qū),除上述對景區(qū)內的污染源進行控制外,還應對上游整個流域進行污染控制,即從環(huán)境科學的角度,利用水文學、水化學、環(huán)境工程學、環(huán)境經濟學以及系統(tǒng)控制等基本理論,對整個流域污染物總量排放標準的技術經濟、最優(yōu)化分配及水體自凈規(guī)律進行研究,利用最優(yōu)化控制理論將環(huán)境質量標準要求削減的各江段排污總量再次分配到各污染源。將各污染源的排污數量控制在分配的指標以內,亦即使各江段的污染物數量控制在其自凈能力的范圍內。否則應采取河道曝氣等技術對上游的污染水體進行處理。三.風景旅游區(qū)水體復原技術:本文所談的水體復原,指的是將水體的水質恢復到接近其受污染以前的水平,或者采取措施改善總體水質,以恢復水體特定的用途,如觀賞、游泳、釣魚和劃船等。為達到這些目標,直接地可對水體本身進行處理;間接地可對底部沉積物的污染物釋放和水生植物的生長進行控制。(一)對水體本身處理:主要有兩種方法:①用優(yōu)質的新鮮水更換水體水;②對水體水進行凈化處理。1.用優(yōu)質水更換原存水:當然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方便可用的優(yōu)質水源;另一個是有近便而合適的排放劣質水的出口。更換法可用下述兩個方法之一完成,即:①把優(yōu)質水直接導入水體中,同時排出等體積的劣質水;②首先排放給定體積的水體水,然后再灌入優(yōu)質水。2.水體凈化處理法:做法有兩種:①水的外部處理法--將水抽出水體,在外部處理后再回流入水體;②水的就地處理法。水的外部處理法:如將水送到水體外部處理,則根據所選的處理流程,可得到任意的處理程度。水的就地處理法:在湖泊內直接處理水也能大大改善水質--當然,所獲改善的程度取決于所采用的處理工藝。一般水體就地處理工藝有:混合法、抑制營養(yǎng)質法和曝氣法。(二)底部沉積物的控制水體底部沉積物中含有顯著數量的營養(yǎng)物質,他們來源于動植物殘骸的分解。在適宜的條件下,這些物質能被微生物作用而再溶解,最終回到水相環(huán)境。為控制底部沉積物釋出,可采取如下措施:1.覆蓋法:把底部沉積物覆蓋起來是預防和延緩營養(yǎng)物質釋放的方法之一。在這些方法中粘土是覆蓋水底沉積物較好的粒狀材料。由于粘土的表面積大,因而有效比重較輕,能隨時停留在沉積物的面上。研究資料表明,高嶺土是特別有效的粘土。同時高嶺土還有附加的優(yōu)點,即同時能去除含磷雜質。2.疏浚法:利用該方法可去除底部沉積物,以控制潛在污染。但是由于疏浚法造成的水體環(huán)境沖擊首先帶來的通常是水質的變壞,而不是水質的改善,在采用該方法之前應有明確的估計。3.充氧法:底部沉積物的污染物質釋出量,厭氧條件比耗氧條件約大10倍,這一事實說明了對底部的厭氧水體進行充氧的意義。目前最令人滿意的是采用機械破壞層化技術,其過程是利用底層水和面層水相混合,從而防止了底部水的厭氧條件。(三)水生植物的控制控制水生植物的目的,在于減縮水生植物生長至可允許的水平。由于水生植物在污染水體中是看得很清楚的,因此,水體復原工作中幾乎都要求成功的控制這些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直接控制法可分為四大類,即:化學法、機械法、生物法和物理法。1.化學控制:在水體中投加化學藥劑無疑是控制水生植物最普遍的方法。投加硫酸銅控制藻類,是這類方法中的明顯例子。為了控制污染水體中的特定水草類和藻類,已推薦有成百種化學藥劑。但是使用本方法時應充分考慮化學藥劑的投加會不會造成潛在公害等副作用,以及所選用的化學藥劑能否在生物組織中積聚。2.機械控制法:用割草機等機械不僅能從水體中立即除去妨礙觀瞻的水草,而且同時除去了水草中的營養(yǎng)質。該方法不像其他方法那樣嚴重地的改變水生動植物的生活平衡,沒有向水體導入外界物質,營養(yǎng)質能從水系中全部除去,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3.生物控制法:應用生物控制法的目的是使水相生態(tài)系中的各種營養(yǎng)水平(生物學金字塔)恢復到允許的平衡狀態(tài)。它是將某些生物機體引入水相系統(tǒng),以便對另一些生物起抑制作用,目的不是根除目標生物,而是要降低它的增長率,以建立滿意的平衡狀態(tài)。這類方法費用不高,應用簡便,但應防止引入錯誤的生物品種而造成意外的損害。4.物理控制法:為控制水體中有害生物,提出了物理控制法。其中之一是降低水位使植物根部冰凍或枯死;另一種物理控制法是以降低透光度為基礎的方法,使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得到抑制;第三種物理控制法是使用機械破壞水體層化現象的豎向混合。

水體復原技術是一門綜合性的水處理技術,單靠上述某種方法難以達到預期的結果,還必須采取一系列輔助措施,才能成功地控制所有的污染源(包括潛在的污染源)。水體復原的目標,不應要求做到滅菌條件下的高水質,而應爭取使水體回到正常的水相平衡,恢復水體的景觀效果以及使水體可按需要重新加以利用。在使用任何一種化學、物理和生物等因子導入水體之前,必須非常謹慎地正確評價將對水體造成的影響。

四.結論風景旅游區(qū)水污染控制就是禁止污水、垃圾等污染物進入風景區(qū)水體,即切斷水體污染源,使景區(qū)的水質保持在原始自然狀態(tài)。而水體復原是指對已經造成一定污染的水體進行治理,使水質恢復到受污染以前的狀態(tài)。在風景區(qū)水污染控制和水體復原的相互關系中,水污染控制是第一位的,它是保護水環(huán)境的最積極主動、最有效的措施。對污染水體雖然可采取一系列技術措施進行復原,但是復原工作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也需要較長時間。水體復原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我們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采取積極有效的水污染控制措施,防范于未然,水體就不會遭受污染。為此,今后我們應努力做好以下幾項工作:1.加強環(huán)境立法,建立完善環(huán)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關法規(guī),并在全社會大力宣傳,以增強公民的環(huán)保意識,提高人們熱愛大自然、保護水環(huán)境的自覺性。2.建立健全管理體制,實行統(tǒng)一管理。對風景旅游區(qū)的管理應樹立系統(tǒng)的、長遠的觀點,對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實行保護性開發(fā),克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