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科教學計劃教材分析: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內容,由“水”、“空氣”和“天氣”三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各有8個教學內容,共計24個教學內容。第一單元以“水”為探究主題,引導學生探究物質狀態(tài)之間的變化。通過觀察水的各種狀態(tài),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發(fā)、凝結過程中發(fā)生的變化,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起來“物質是不斷變化的”概念。同時,通過對食鹽和沙混合物的分離實驗,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質循環(huán)”和“變化可逆”的概念。第二單元將帶領學生認真地觀察空氣,用多種方法研究空氣的性質。讓學生了解到空氣是占據一定空間的,也是可以被壓縮的;空氣雖然很輕,但也是有質量的,很多很多的空氣是可以積聚起來,質量還不??;空氣也是可流動的,自然界的很多現象都與空氣的流動有很大關系。學生還將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認識到空氣是生命生存的必要條件,人類的生活離不開空氣,人們利用空氣的性質做了許多事情。第三單元以天氣為主題,引導學生關注每天天氣的變化,對天氣的一些基本特征進行觀察、記錄、分析。期待學生經過本單元的學習,能對天氣有比較全面、科學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對天氣現象研究的好奇心和熱情。學生還會發(fā)現科學工具使他們的觀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們在觀察過程中獲得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學情分析:通過一、二年級的科學學習,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求知欲和參與科學活動的愿望明顯增強,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fā)展,在進行觀察、記錄、實驗、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養(yǎng)。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目標分解:(一)“水”單元教學目標1.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2.水在結冰過程中,要向周圍放出熱量。3.當環(huán)境溫度高于0℃,冰開始融化。4.冰在融化過程中,從周圍吸收熱量,熱量使水的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的重要因素。5.同樣的水能夠溶解的食鹽和小蘇打的數量是不同的。6.通過攪拌和提高水的溫度,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7.食鹽溶解于水的變化過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二)“空氣”單元教學目標1.空氣具有一定的質量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間,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2.空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對生命具有重要意義。3.空氣受熱后會上升。4.空氣的流動是風形成的原因。(三)“天氣”單元教學目標1.天氣是一個地方在某一短時間里大氣的冷暖、陰晴雨雪以及風等情況。2.各種天氣現象都是發(fā)生在大氣圈中的自然現象。3.天氣每天都在發(fā)生著變化,天氣變化有一定的規(guī)律。4.天氣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風和氣溫等。5.溫度計、雨量器、風向標和風速儀是測量天氣的工具。6.天氣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臺風、洪澇、干旱等天氣會帶來災害。7.氣候是一個地區(qū)多年來經常發(fā)生的天氣狀況的綜合。8.天氣預報是氣象部門收集大量的數據后,分析、制作并發(fā)布的。教學措施:1.了解學生前概念,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開展教學。2.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4.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5.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6.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學科教學任務安排周次教學任務1始業(yè)教育課;一1.水到哪里去了2一2.水沸騰了;一3.水結冰了3一4.冰融化了;一5.水能溶解多少物質4一6.加快溶解;一7.混合與分離5國慶節(jié)放假6一8.它們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機動7第一單元復習;第一單元測驗8二1.感受空氣;二2.空氣能占據空間嗎9二3.壓縮空氣;二4.空氣有質量嗎10二5.一袋空氣的質量是多少;二6.我們來做“熱氣球”11二7.風的成因;二8.空氣和我們的生活12第二單元復習;第二單元測驗13三1.我們關心天氣;三2.認識氣溫計14三3.測量氣溫;三4.測量降水量15三5.觀測風;三6.觀察云16三7.整理我們的天氣日歷;機動17三8.天氣預報是怎樣制作出來的;第三單元復習;18期末復習19期末測驗課題《水到哪里去了》課型新授課課時1課時教材分析本課是這單元的起始課,分為3個版塊:聚焦版塊,展示了一幅水的圖片。聚焦部分的問題是“水還可能有其他的形態(tài)嗎?”指明了這節(jié)課的內容是讓學生研究水的其他形態(tài)。教科書第3-4頁的探索版塊主要有四個活動,一是解釋水去哪兒了,二是說說生活中的蒸發(fā)現象,三是用實驗解釋蒸發(fā)現象,四是比較水和水蒸氣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第一個活動用濕布擦黑板,過一會兒黑板上的水跡不見了。用水洗手,不用擦手也會干。這些水去哪兒了呢?學生通過嘗試解釋日常的生活經歷,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在此過程中豐富對水的感性認識。第二個活動說說生活中類似的現象是基于第一個活動展開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深刻體會發(fā)生在周圍的蒸發(fā)現象,了解到蒸發(fā)是無處不在、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的。值得注意的是,“說一說”部分中的“煮食物”現象,學生會將煮食物過程中出現的白汽誤認為是水蒸氣,教師需要進行適當的引導。在基于第一和二個活動的認識之后,學生需要用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測,因為科學探究講求的是有事實,有依據。實驗一通過比較兩個有蓋和無蓋的杯子,在相同環(huán)境條件下,杯中等量的水的變化,探討水到底去哪兒了?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提醒學生控制好變量,如實驗一中兩個杯子大小、形狀一致,兩杯水的起始水量相同才能體現公平,還應提醒學生做好標記,以便記錄下相應的實驗現象。實驗二通過倒扣在地面一段時間的透明塑科盒的變化,觀察和研究水去哪兒了?該過程需要引導學生關注水蒸氣的特點。這兩個活動都需要較長時間,應該提前安排。第四個活動是基于對實驗的理解和分析之后展開,此時對水蒸氣的理解變得更具體豐富,更容易理解水和水蒸氣的相同點和不同。教科書第4頁,研討版塊,共有3個問題:1.“怎樣解釋兩個杯子出現的不同現象,依據是什么?”2.“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認為它們是什么?”3.“水和水蒸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蒸氣也是水嗎?”這三個問題都是圍繞著實驗探究和比較展開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描述情況來發(fā)現學生是否理解了整個過程,并對兩者的特點進行歸納整。學情分析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質,也是最常見的物質,學生在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學習時,對水進行了一些學習和觀察,在生活中也積累了大量有關水的認知經驗。了解到水可以用來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質,從水中可以看見氣泡,人類離不開水等等。這些知識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關的,但也是零散的。如何將學生對水的感性認識向科學概念轉化呢?這是我們期待學生關注和探究的問題。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水蒸氣。2.水蒸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像空氣一樣的氣體。科學探究目標初步經歷探究性實驗“水去哪兒了”的探究活動??茖W態(tài)度目標1.嘗試多角度、多方式解釋生活中的現象。2.形成細致、客觀地觀察的態(tài)度??茖W、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意識到水在人們生活中重要性。教學重點了解水蒸氣的一些特點;2.能設計實驗證明“水到哪里去了”。教學難點區(qū)分“水蒸氣”與“白汽”;2.明白水蒸氣還是水。擬用學法自主探究、實驗教學法媒體資源或教具兩個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鮮膜)、一根橡皮筋、一個透明塑料盒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材料準備:干凈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1.出示一杯清水,提問: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一年級我們就觀察過一瓶水,你能說說水有哪些特點?教師用抹布蘸清水板書“水”,為后續(xù)的探索階段埋下伏筆。2.揭題: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問:水到哪里去了(順勢板書課題)。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預設20分鐘)[材料準備:兩個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鮮膜)、一根橡皮筋、一個透明塑料盒、學生活動手冊]1.提問:水到哪里去了?(預設:蒸發(fā)了、跑到空氣中去了)2.追問:你知道什么是蒸發(fā)嗎?小結:哦,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就叫做蒸發(fā)。3.說一說,我們在生活中還遇到過哪些類似現象。(學生舉例)4.你有什么辦法可以證明水是蒸發(fā)了(跑到空氣中去了)呢?空氣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三、研討:實驗發(fā)現(預設13分鐘)[材料準備:學生活動手冊]1.圍繞三個問題,學生先進行小組內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2.問題一:怎樣解釋兩個杯子出現的不同現象,依據是什么?小結:沒有蓋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氣中了,而蓋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過程中被攔住了。問題二: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認為它們是什么?小結:這確切地來說是水蒸氣凝結形成的小水滴。問題三:水和水蒸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蒸氣也是水嗎?四、拓展(預設2分鐘)思考:水蒸氣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呢?請你課外通過各種途徑去搜集信息。學生交流他們知道的有關水的知識。(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注意把水和水蒸氣的共同特點有意識地板書在中間一點。)當學生將煮食物(或燒開水)時上方飄著的白汽理解為水蒸氣時,教師出示課件(燒開水的圖片或小視頻),觀察壺嘴與白汽之間的部分,幫助學生理解水與水蒸氣之間的變化。學生分小組討論方法。交流方法。課前的實驗方法參考派代表作集體交流,問題逐個解決。預設:一是小水珠,二是水蒸氣(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形成韋恩圖,學生補充修改自己的活動手冊。)板書設計1.水到哪里去了蒸發(fā)(吸熱)水水蒸氣蒸發(fā)(吸熱)氣態(tài)看不見摸不著沒有固定體積氣態(tài)看不見摸不著沒有固定體積較輕無色無味透明會流動無固定形狀液態(tài)看得見摸得著有固定體積較重教學后記課題水沸騰了課型新授課課時1課時教材分析本節(jié)課學生主要做好探究水的沸騰實驗,觀察水的沸騰過程,能從探究實驗中獲得并記錄水沸騰的相關現象與證據,與已有的認知形成沖撞、整合,獲得深刻的身心體驗。聚焦板塊:通過觀察圖片現象,結合提示的問題,明確這節(jié)課需要在加熱的前提下觀察杯子里水會出現什么現象。探索板塊:共分為2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預測,即說一說或畫一畫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暴露學生已有的認知。第二部分是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通過給燒杯里的水加熱,觀察水在加熱過程中出現的現象、記錄加熱溫度數據,教材中的提示要點給予了詳細的參考。由于該過程涉及到實驗器材的組裝和酒精燈的使用,教師需要提供必要的演示,并注意提醒學生注意安全,謹防燙傷。研討板塊:組織整理實驗記錄,進行討論分析,利用提示性問題,讓學生對水沸騰過程的變化有全面的認識,并能夠有序、有條理的匯報;明確水的沸點在正常壓強下是100℃,在沸騰過程中一直保持100℃。知道水變成水蒸氣后,體積會大大增加。親歷探究活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觀察的方法和良好的觀察習慣。學情分析學生在生活中常見水沸騰現象,但不會太在意,只有較為模糊的感性印象,例如溫度的上升,水沸騰時能夠看見氣泡以及聽到聲音等,缺乏對沸騰過程具體的認知。酒精燈等試驗器材第一次接觸,用溫度計測量水溫的方法也是第一次具體涉及。在探究活動中,要學會合理分工,小組合作完成觀察實驗,并且十分注意實驗安全的意識已經初步具有。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沸騰是水受熱超過一定溫度時發(fā)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沸騰過程中水的溫度不再發(fā)生變化。科學探究目標1.探究活動中,通過猜測、觀察、實驗、研討等發(fā)現事實,發(fā)展思維。利用文字、圖表、圖畫等方式描述觀察、實驗結果,并對結果進行分析。2.探究活動中,發(fā)展觀察能力、歸納能力和表達能力??茖W態(tài)度目標形成尊重事實、重視證據的科學態(tài)度。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認識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資源,形成保護水,珍愛生命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學重點水加熱過程的變化。教學難點實驗器材的組裝和使用。擬用學法自主探究、實驗教學法媒體資源或教具教師準備:漏斗、塑料袋、教學課件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小組準備:三角架、石棉網、燒杯、酒精燈、溫度計、硬紙蓋、水、(計時器)。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2分鐘)1.課件出示圖片提問:你燒過水嗎?提問:如果我們不停地給水加熱,會出現什么現象?2.揭示課題:水沸騰了(板書)二、探索:給水杯里的水加熱(預設20分鐘)(一)預測活動(如果我們不停地給水加熱,會出現什么現象?)說一說或畫一畫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記錄在書本的記錄框里。(預設:(1)說:水里看見氣泡,水面上看見白色的氣體等;(2)用畫圖的形式。)(二)給燒杯里的水加熱[材料準備]教師準備:漏斗、塑料袋、教學課件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小組準備:三角架、石棉網、燒杯、酒精燈、溫度計、硬紙蓋、水。1.給水加熱的實驗,我們的需要安裝什么樣的裝置呢?展示實驗裝置,認識實驗器材名稱及作用。3.結合微課或其他視頻了解酒精燈的使用。4.結合ppt,學生了解測量水溫的方法。(教師補充介紹。)5.實驗安全提示。6.分組組裝實驗裝置,開展實驗,在活動手冊上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屏幕出示電子計時器或分組提供計時器。)三、研討:實驗發(fā)現(預設18分鐘)1.提問水在加熱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水在加熱的過程中溫度不斷上升,沸騰后溫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熱的過程中,我們看見杯底有氣泡產生,氣泡上升并且不斷變大,到水面時氣泡破了,水面看見熱氣產生。2.提問:水在達到什么溫度時沸騰?正常壓強下是100℃。(同時讓學生明確溫度計的100℃就是以水沸騰時的溫度為基礎規(guī)定的。)提問:水在沸騰過程中我們看見了什么現象?水在沸騰過程中我們看見溫度保持不變。3.演示實驗:水變成水蒸氣的體積變化小結:水變成水蒸氣后體積會變大。“跑”到空氣中了,而蓋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過程中被攔住了。問題二: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認為它們是什么?小結:這確切地來說是水蒸氣凝結形成的小水滴。問題三:水和水蒸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蒸氣也是水嗎?四、拓展(預設2分鐘)思考:水蒸氣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呢?請你課外通過各種途徑去搜集信息。板書設計2.水沸騰了水中:氣泡產生水加熱水面:氣泡破裂水面上:熱氣產生水沸騰:100℃水變成水蒸氣,體積大大增加。(響水不開,開水不響)教學后記課題《水結冰了》課型新授課課時1課時教材分析通過前面2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沸騰是水受熱超過一定溫度時發(fā)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沸騰過程中水的溫度不再發(fā)生變化。本節(jié)課要研究水在什么條件下會結冰,以及水結冰后有哪些變化。水的這種變化是怎樣產生的,即水是怎樣結成冰的。學情分析不少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已經有了這樣的經驗:水在一定的溫度下能結成冰。甚至有的學生就已經知道了環(huán)境溫度在很低的情況下,水能結成冰。但是,從什么溫度開始結冰,水在結冰過程中,要向周圍放出熱量,學生的體驗不多。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當環(huán)境溫度低于0℃,水的溫度下降到0℃時,開始結冰,從液體狀態(tài)變成了固體狀態(tài)。2.水在結冰過程中,要向周圍放出熱量??茖W探究目標1.觀察、記錄水結冰過程中的各種變化。2.觀察、比較水和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茖W態(tài)度目標1.初步感受、體驗物質狀態(tài)的變化。2.樂于在實驗觀察活動中保持認真、細致的態(tài)度??茖W、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在自然環(huán)境中,水與冰可以相互轉化。教學重點分析發(fā)現水結冰過程中的溫度變化教學難點初步建立水的形態(tài)變化與熱量變化有關系的概念擬用學法自主探究、實驗教學法媒體資源或教具各種冰的圖片、熱水、教學課件等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材料準備:熱水、水銀溫度計、各種冰的圖片]1.出示一杯熱水并測量水的溫度提問:如果我十分鐘后再測這杯水的溫度,溫度會如何變化?(預設:溫度會下降一些。)2.出示幾張各種冰的圖片。提問:如果一直讓水的溫度下降,會出現什么情況?(預設:會和室內溫度一樣。如果繼續(xù)下降會怎樣呢?水會結冰。)3.揭示課題:水結冰了(板書)二、探索:水結冰過程中的各種變化(預設15分鐘)[材料準備:試管、清水、碎冰、水銀溫度計、燒杯、食鹽、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學生活動手冊]1.引導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后組織學生討論本課的實驗方法。提問:說一說我們對這個問題的想法?今天在教室里,我們可以怎么做實驗?在活動中,教師要提醒學生:(1).做兩次標記:第一次是試管中倒入清水后(為了便于觀察,可以在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第二次是試管中的水完全結冰后;兩次用不同顏色橡皮筋標記;(2).溫度計插入試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間的位置不能動,不要碰到試管壁;(3).仔細觀察水結冰的變化過程,需要把試管經常拿出來觀察是否開始結冰,當水開始結冰時,記錄溫度。(4).冰塊盡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鹽(食鹽多一些,降溫速度快一些),有利于降低燒杯內冰水混合物的溫度。(5).因為需要拿出來看,碎冰可能會使橡皮筋移動,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確定一下標記位置是否正確。3.出示活動手冊第9頁,明確實驗要求,并記錄觀察比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點與不同點。三、研討:實驗發(fā)現(預設15分鐘)[材料準備:結冰后的試管、碎冰內加食鹽的燒杯、碎冰內不加食鹽的燒杯、直尺、水銀溫度計]1.學生反饋交流:水在什么條件下會結冰?小結:當環(huán)境溫度低于0℃,水的溫度下降到0℃時,開始結冰,從液體狀態(tài)變成了固體狀態(tài)。水結冰時,冰水混合物的溫度長時間保持在0℃時。2.提問:水結冰后有哪些變化?水結冰后占據了更大的空間。3.冰還是水嗎?引發(fā)學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種物質。4.為什么燒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層白白的?它是冰嗎?和試管里的冰一樣嗎?它是哪里哪里來的?和哪些現象類似?燒杯外的水蒸氣遇冷(0℃以下)凝結成霜。不是冰,不一樣。(當外界溫度較高時,也會只是液化成小水珠。)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鹽,有什么作用?碎冰中加入食鹽可以讓冰在同溫度下融化,這樣有利于降低實驗的溫度,達到預期的效果。四、拓展:固態(tài)的冰能重新變成液態(tài)的水嗎?(預設5分鐘)[材料準備:結冰的水、試管、燒杯、清水]1.提問:水結冰這種現象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好處和不便?2.出示裝有冰的試管。提問:我們有什么辦法能把冰取出來?比一比誰的方法更科學?你為什么這么想?3.提問:固態(tài)的冰在什么條件下重新變成液態(tài)的水呢?引導學生課外自主探究回顧溫度計的使用方法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進行預測,大膽發(fā)言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然后學生討論本課的實驗方法2.學生相互合作,測量水結冰過程中溫度的變化,同時體會變化過程中的熱量變化。仔細閱讀實驗注意事項,并認真執(zhí)行認真閱讀活動手冊,按照實驗要求認真完成實驗,填好學生活動手冊。學生反饋交流并得出結論:當環(huán)境溫度低于0℃,水的溫度下降到0℃時,開始結冰,從液體狀態(tài)變成了固體狀態(tài)。水結冰時,冰水混合物的溫度長時間保持在0℃時。思考冰和水是否是同一種物質,并說明理由。聯(lián)系生活實際,解釋為什么冬天下雪時要在路面上撒鹽。自主結合生活實際,討論發(fā)言水結冰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好處與不便好處:可以看到美麗的冰雕,吃到冰淇淋。不便:路滑給人們行走帶來了不便。學生猜測。1.當水的溫度下降到()的時候,水開始結冰?!鍮.0℃℃2.裝有冰塊的燒杯外壁會有小水珠,這些小水珠()A.可能是從杯子里滲出來B.可能是杯子里的冰變成的C.可能是空氣里的水蒸氣遇冷變成的3.在冰里加入一些鹽會使得冰的溫度()A.會上升B.不變C.會下降板書設計教學后記課題三年級上冊《水》單元第4課冰融化了課型觀察探究課課時1課時教材分析學生在觀察了水結冰的變化過程,了解到結冰使液態(tài)的水變成了固態(tài)的冰,同時也產生了繼續(xù)探索的興趣,由此自然地繼續(xù)開展觀察水變化的探究活動。在本課,學生將經歷觀察冰融化成水的變化過程(從固態(tài)到液態(tài)),我們希望學生在關注冰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的同時,還能注意到狀態(tài)變化過程中的其他現象。學情分析本課是基于學生在實踐水結冰的課堂后展開的,而學生對冰既熟悉又陌生,他們從小就經常玩弄冰塊,冰融化了這個過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經驗。但是學生可能缺少細致地觀察冰融化的過程,也沒有比較過冰融化成水后的體積的變化。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當環(huán)境溫度高于0℃,冰開始融化。2.冰在融化過程中,要從周圍吸收熱量,熱量是使水的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的重要因素??茖W探究目標1.給冰塊加熱,觀察冰塊的變化。2.觀察并記錄冰融化成水的變化過程。科學態(tài)度目標1.初步感受、體驗物質狀態(tài)變化的可逆性。2.養(yǎng)成在實驗觀察活動中保持認真、細致的態(tài)度,意識到細致的觀察能獲得更多的發(fā)現??茖W、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在自然環(huán)境里,水蒸氣、水、冰三態(tài)共存,水的三態(tài)之間可以互相轉化。教學重點經歷冰融化成水的過程中現象的觀察。教學難點感知水的狀態(tài)變化與熱量有關,水的三種狀態(tài)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擬用學法觀察法、討論法媒體資源或教具小組準備:冰塊、吸管、蒸發(fā)皿、結冰的試管(或碎碎冰)、燒杯、熱水、記號筆、學生活動手冊等。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一、聚焦:揭示課題1.這是一塊冰,如果我們給冰加熱,會看到什么現象呢?2.揭示課題:冰融化了二、科學探索:1.吸管吹冰塊科學家研究表明當環(huán)境溫度高于0℃,冰就會開始融化。我們可以怎樣加快冰塊的融化?小結:這個實驗說明了熱量增加,可以加快冰塊的融化速度。2.將結冰的試管放入熱水中提示:a.用記號筆在冰面位置做好記號,再把試管放入有熱水的燒杯里。b.冰在融化過程中用眼睛觀察,不能動手觸摸移動試管和燒杯。c.冰完全融化后再在水面做好記號。d.討論補充完成學生活動手冊。3.討論比較水、水蒸氣和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完成學生活動手冊三、研討:[材料準備:學生活動手冊]1.學生匯報實驗現象:(1)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冰為什么會融化成水?(2)冰融化前、融化一半、融化后是什么狀態(tài)的?(3)除此之外你還觀察到其它什么現象?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學生觀察水狀態(tài)的各種圖片。它們之間能不能相互轉化?4.水、水蒸氣、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們是同一種物質嗎?水的狀態(tài)變化與什么有關?水的三種狀態(tài)之間是否可以互相轉化?四、課后拓展(預設4分鐘)你們喜歡吃冰激凌嗎?我們課后如果要研究“在相同的條件下,冰和冰激凌哪一個融化得更塊一些?”應該怎么做?需要注意什么問題?學生根據生活經驗猜測結果。確定研究課題學生體驗用吸管吹熱氣讓冰融化的過程交流現象:被吹熱氣的部位冰融化的快。冰融化體積會變小。學生能認真傾聽,思考交流,在老師引導下積極參與觀察和比較,表達自己的觀點。吸收熱量冰是固態(tài)的水,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水是液態(tài),沒有固定的形狀,有一定的體積;水蒸氣是氣態(tài)的水,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存在于空氣中。所以它們是同一種物質。填寫活動手冊比較水、水蒸氣和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完成學生活動手冊學生能對研究課題產生興趣。積極參與小組實驗,準確表達實驗現象。檢測;1.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冰的融化速度的是。A.曬太陽B.用手捂C.放在0℃以下的冰柜里2.試管中的冰在完全融化成水后,我們發(fā)現體積。A.變小B.變大C.不變3.冰在融化成水的過程中形態(tài)從。A.固態(tài)轉化成液態(tài)B.氣態(tài)轉化成液態(tài)C.液態(tài)轉化成固態(tài)板書設計4.冰融化了吸收熱量冰固態(tài)水液態(tài)互相轉化熱量水蒸氣氣態(tài)教學后記課題水能溶解多少物質課型新授課課時1課時教材分析通過前面的學習和平時的生活經驗,學生知道食鹽、白糖、味精、紅糖等物體在水中能夠溶解,知道通過攪拌能加快食鹽的溶解速度。本節(jié)課將要研究比較不同物質(以食鹽和小蘇打為例)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學生將學習到一種常用的實驗方法——對比實驗。探索環(huán)節(jié),活動1讓學生根據一年級學習實踐過的體驗,說一說哪些物體能夠溶解在水中?;顒?是讓學生通過對比實驗的方式,說明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溶解的能力不同。研討活動,通過分析全班小組的實驗數據,分析出食鹽和小蘇打在相同的水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通過研討,讓學生認識到,在實驗的過程中,“要等前一份完全溶解之后才能加入后一份”這一實驗方法的目的和意義,使學生初步建立起控制實驗變量,防止干擾的實驗意識。學情分析在本課開始前,學生已經知道了生活中有不少物體能夠溶解在水中,知道通過攪拌能加快食鹽的溶解速度。但是對于小蘇打和書本中出現的堿平時接觸較少,不清楚它們的樣子及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時對于“不同物質在水中溶解能力的不同”也比較模糊。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水能溶解食鹽和小蘇打。2.同樣的水能夠溶解的食鹽和小蘇打的數量是不同的??茖W探究目標1.通過對比的方法研究同樣的水中溶解的食鹽和小蘇打的數量。2.能用攪拌使水中的物體充分溶解。科學態(tài)度目標學會使用對比的方法觀察實驗現象。教學重點發(fā)現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教學難點學會采用對比實驗的方法研究相應的問題。擬用學法自主探究、實驗教學法媒體資源或教具為學生準備:食鹽20g,平均分成8份、小蘇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鹽、小蘇打、2克的勺子、尺子)、裝有50毫升水的燒杯2個、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紅糖各一份、學生活動手冊、全班數據匯總表等。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1、[材料準備:1小包食鹽,一小包小蘇打,一小包堿,裝有水的燒杯1個,玻璃棒1根]1.出示食鹽,提問:把它放到水里,會怎么樣?2.老師將食鹽放入水中,攪拌使之溶解。提問:除了食鹽,你還知道哪些東西能夠溶解在水中?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進行補充說明小蘇打和堿,并出示小蘇打和堿。4.提問:如果我在這杯水里不斷加入食鹽,一直加一直加,食鹽能夠不斷溶解嗎?那小蘇打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嗎?5.提問:那么,同樣多的水中,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一樣嗎?6.揭示課題:水能溶解多少物質。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鹽和小蘇打(預設25分鐘)[材料準備:每組準備食鹽20g,平均分成8份、小蘇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鹽、小蘇打、2克的勺子、尺子)、裝有50毫升水的燒杯2個、玻璃棒2根、學生活動手冊、全班數據匯總表](實驗時可以采用書本上的先取20克食鹽和小蘇打然后平分成8份;也可以采用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鹽或小蘇打,用尺子刮去多余的。)1.提問:那么,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同樣多的水中,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如果這節(jié)課我們就用食鹽和小蘇打來研究這個問題,怎么研究?2.根據學生意見,適時出示小組討論的提示:要知道同樣多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鹽和小蘇打,我們打算怎么做?我們還應注意什么?3.全班交流實驗設計方案,教師選擇關鍵詞進行板書。5.教師進行相應的指導,并演示。(采用平勺定量法時要演示如何獲取2克一份的食鹽——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鹽,用尺子刮去多余的鹽,攪拌的操作規(guī)范——攪拌時玻璃棒不能碰到燒杯的底和壁,什么時候加入第二份食鹽、第三份食鹽,要將食鹽溶解的份數及時記錄下來,如何判斷食鹽是否完全溶解等。)6.出示活動手冊第3頁,指導學生實驗要求及記錄:先完成食鹽的溶解實驗,再完成小蘇打的溶解實驗,并根據食鹽和小蘇打溶解的情況,進行記錄。當一份食鹽或小蘇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時候,在表格中打一個?,在實驗結束時,通過統(tǒng)計?的數量,來表示食鹽或小蘇打溶解的份數。7.教師進行巡視和指導,巡視的注意點:(1)是否按照流程進行實驗;(2)小組內是否人人參與;(3)是否對實驗仔細觀察并及時記錄。8.學生完成實驗后整理器材,匯總全班的數據到黑板上或者課件上。三、研討:實驗發(fā)現(預設5分鐘)[材料準備:數據匯總表]1.學生觀察黑板上的實驗數據匯總表,進行交流: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份食鹽?多少份小蘇打?(引導學生從黑板上的數據得出“大多數小組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鹽和小蘇打”)2.組織討論:為什么我們在做上面實驗的時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這樣加,有什么好處?(學生交流想法。達成共識:這樣一份一份地加入,能夠清楚地知道,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能夠溶解的份數。)四、拓展:其他東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樣嗎?(預設5分鐘)[材料準備:白糖、味精、紅糖各一份]1.教師出示白糖、味精、紅糖,提問:如果想知道這幾種東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們可以怎樣研究?2.回家后同學們可以利用今天課堂上的實驗方法,探究這些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學生根據之前的生活經驗進行預測。預設:消失了,不見了,溶解了。學生交流,教師板書。預設:白糖,味精,紅糖等。(學生進行猜測。)(學生猜測。)(預設:學生提出進行實驗設想。)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實驗方法和注意點,教師巡視。4.閱讀科學書13和14頁,思考并交流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水為什么要一樣多?怎樣加入食鹽?什么時候加入第二份、第三份?什么時候停止加食鹽和小蘇打?怎樣知道食鹽和小蘇打完全溶解了?預設:水量一樣多;食鹽和小蘇打每次加入的量要相同,并且要等前面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板書:水量統(tǒng)一,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為止。7.學生分組實驗并記錄食鹽和小蘇打溶解的量。(學生交流實驗方法。)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鹽溶解的份數多,小蘇打溶解的份數少。板書設計水能溶解多少物質食鹽、小蘇打、白糖、紅糖、味精、堿……水量統(tǒng)一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為止小組12345678食鹽小蘇打我們的發(fā)現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鹽溶解的份數多,小蘇打溶解的份數少。教學后記課題6.加快溶解課型新授課課時1課時教材分析通過上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很多物質能在水中溶解,本節(jié)課要研究“如何加快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聚焦板塊:直接提出了本節(jié)課的研究重點“如何加快物質在水中的溶解”。使學生對溶解有了進一步的思考,了解學生的已有認知。探索板塊:主要通過三個探究活動,使學生學會如何進行對比實驗,同時認識到不同情況下食鹽溶解的速度是不同的。通過探索活動學生會發(fā)現,要知道“如何加快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必須通過對比實驗才能知道,而進行對比實驗,只能改變其中的一個條件,保持其它條件不變。此外學生還發(fā)現,食鹽在熱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快,食鹽在攪拌時比不攪拌溶解的快。研討板塊:通過研討活動,學生可以認識到通過攪拌和提高水的溫度,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同時鼓勵學生對影響溶解的因素進行思考,還有哪些方法能夠影響食鹽在水中的溶解。拓展板塊:通過讓學生討論還有哪些方法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鼓勵學生在課后,利用今天在課堂上探究的方法繼續(xù)尋找更多加快食鹽溶解的方法。學情分析學生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物質跟食鹽一樣,放在水中能夠溶解。對于加快溶解的方法知道一些,比如知道能通過攪拌的方式加快溶解,但是學生對于熱水是否能夠加快食鹽的溶解速度還不清楚。對于實驗方法,學生知道要通過對比實驗才能得出結論,但是通過“控制變量”進行對比學生不是非常的清楚。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通過攪拌和提高水的溫度,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茖W探究目標1.通過對比的方法研究同樣的水中溶解相同食鹽的速度。2.能用攪拌使水中的物體充分溶解。科學態(tài)度目標1.學會使用對比的方法觀察實驗現象??茖W、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1.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種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教學重點學生認識到通過攪拌和提高水的溫度,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教學難點設計對比實驗進行探究。擬用學法自主探究、實驗教學法媒體資源或教具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實驗材料一套。小組準備:相同質量的食鹽4份、四杯水(三杯自來水、一杯熱水)、玻璃棒1根、秒表1只、學生活動手冊等。教學課件等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2分鐘)[材料準備:食鹽1份,一杯水]1.出示食鹽和水。提問:把食鹽放入水中會如何?(預設:食鹽會溶解在水里。)提問:這些食鹽完全溶解在水中大約需要多少時間?(預設:5分鐘、6分鐘、10分鐘)提問:誰有辦法使食鹽更快的溶解?(預設:用熱的水、用玻璃棒攪拌)2.揭示課題:加快溶解(板書)二、探索:加快溶解(預設30分鐘)活動一:如何進行實驗。教師小結:我們可以用對比實驗的方法進行研究,做對比實驗時,只能改變其中的一個條件而保持其它條件不變?;顒佣禾骄繙囟扰c溶解快慢的關系。[材料準備:每組相同質量的食鹽2份、兩杯水(一杯自來水、一杯熱水)、秒表、學生活動手冊等。]1.提問:要研究溫度與溶解快慢的關系,需要哪些材料?(預設:食鹽、燒杯、冷水、熱水)2.出示實驗記錄表我們提出的問題溫度與溶解快慢有關系嗎?我們的推測
兩個組不同的條件兩個組相同的條實驗過程與方法3.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上面的實驗記錄表。4.組織學生匯報、交流。我們提出的問題溫度與溶解快慢有關系嗎?我們的推測食鹽在熱水中溶解的快,在冷水中溶解的慢。兩個組不同的條件一杯熱水、一杯冷水兩個組相同的條件水量相同、食鹽量相同、同時加鹽、都不攪拌實驗過程與方法1.準備兩份質量一樣的食鹽;2.將食鹽同時加入到兩杯一樣多的熱水和冷水中;3.靜止不動,觀察比較食鹽溶解的快慢;4.將觀察到的結果記錄下來。5.介紹實驗要求以及學生活動手冊的填寫方法。(1.小組合作;2.分步進行;3.及時記錄。)活動三:探究攪拌與溶解快慢的關系。[材料準備:每組相同質量的食鹽2份、兩杯水、玻璃棒1根、秒表、學生活動手冊等。]1.提問:要研究攪拌與溶解快慢的關系,又需要哪些材料?(預設:食鹽、燒杯、水、玻璃棒、秒表)2.出示實驗記錄表我們提出的問題攪拌與溶解快慢有關系嗎?我們的推測
兩個組不同的條件兩個組相同的條件實驗過程與方法我們提出的問題攪拌與溶解快慢有關系嗎?我們的推測食鹽攪拌比不攪拌溶解的快。兩個組不同的條件一杯攪拌、一杯不攪拌兩個組相同的條件水溫相同、水量相同、食鹽量相同、同時加鹽實驗過程與方法1.準備兩份質量一樣的食鹽;2.將食鹽同時加入到兩杯一樣多的冷水中;3.一杯攪拌、一杯不攪拌,觀察比較食鹽溶解的快慢;4.將觀察到的結果記錄下來。研討:實驗發(fā)現(預設6分鐘)四、拓展:請在生活中繼續(xù)尋找加快溶解的方法。(預設2分鐘)1.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加快食鹽溶解的方法有哪些?2.影響食鹽溶解快慢的因素不止兩個,你們還想做實驗研究其它影響食鹽溶解快慢的因素嗎?1.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我們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用熱的水、用玻璃棒攪拌可以加快食鹽的溶解?2.組織學生匯報、交流。認真閱讀活動手冊,按照實驗要求認真完成實驗,填好學生活動手冊。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影響食鹽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2.學生反饋交流。小結:通過提高水的溫度和攪拌,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3.提問:如果要讓食鹽更快地溶解在水里,還可以怎樣做?6.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并完成學生活動手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并完成學生活動手冊。1.在做對比實驗時,我們可以改變()條件。A.一個B.兩個C.三個2.在做“溫度與溶解快慢關系”實驗時,需要改變的條件是()。A.水的溫度B.攪拌情況C.食鹽的多少3.下列各種措施中,不能加快食鹽溶解的是()。A.攪拌用熱水C.加鹽板書設計6.加快溶解對比實驗:只能改變一個條件加快溶解的方法:用熱水,攪拌教學后記課題7.《混合與分離》課型新授課課時1教材分析溶解是指一種物質均勻地分散于另一種物質中形成均勻、穩(wěn)定溶液的過程。食鹽溶解于水的變化過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食鹽飽和溶液中的水分減少時,食鹽就析出來了。如果學生們一直收集、保存著前幾節(jié)課使用后的濃鹽水,他們也許該發(fā)現這種現象了。隨著水分的蒸發(fā),少量食鹽析出并沉在杯底。這些食鹽是從鹽水里分離出來的嗎?食鹽能從鹽水里分離出來嗎?這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問題。在本節(jié)課中,引導學生對增加和減少水分,鹽的水溶液會有什么變化的問題進行思考。通過實際的觀察活動,了解食鹽在水中溶解和結晶的雙向變化過程,認識到食鹽溶解于水的變化過程是可逆的。聚焦板塊教材中展示一副食鹽和沙混合在一起的圖片,引導學生學生如何將食鹽和沙進行分離,體現出科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生活化的科學。探索板塊通過實驗活動將食鹽和沙進行分離,這當中包括溶解、過濾、蒸發(fā)三個實驗活動。溶解在前一課以前掌握,本課的重點進行過濾和蒸發(fā)實驗。學情分析學生每時每刻都在接觸各種各樣的物體,三年級的學生已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已經了解很多物體在顏色、大小、形狀等方面的不同,對生活中固體混合分離的例子也有一定了解。本節(jié)課有利用,但對于混合分離利用的是物質的不同性質還是缺乏概念。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本節(jié)課旨在從生活中常見的沙子和食鹽出發(fā),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了解物體是有很多特點的,利用這些特點可以分離混合在一起的固體,聯(lián)系生活實際。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食鹽溶解于水的變化過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科學探究目標1.使用過濾裝置,分離食鹽、沙和水的混合物。2.初步經歷探究性實驗“食鹽從濃鹽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動??茖W態(tài)度目標1.嘗試多角度、多方式認識物體,有積極的探究興趣。2.形成細致、客觀地觀察的態(tài)度??茖W、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1.意識到溶解在人們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2.了解使用簡單工具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便利。教學重點常見混合物分離方法食鹽溶解于水是可逆過程教學難點1、通過實驗探索食鹽與沙、食鹽與水如何進行分離2、不是所有的混合物都能進行分離擬用學法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媒體資源或教具小組:1份食鹽、1份清洗干凈的細沙、1份食鹽與沙混合物、1根玻璃棒、一杯清水、一塊石棉網、一個酒精燈、一個三腳架、一盒火柴、一個放大鏡、一張咖啡過濾袋、一個漏斗、一個鐵架臺、一個燒杯。教師準備:過濾過程微視頻、班級記錄表、教學課件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一、聚焦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1、導入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混合在一起的物質,比如食鹽灑落在沙子里。我們把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物質叫混合物。2、你知道的混合物有哪些?說說理由。教師點撥:①空氣(含有氧氣、二氧化碳、灰塵等)②海水(含有鹽、魚、泥沙、污水等)③土壤(含有草根、石子、水分、空氣等)④飲料(含有水、果肉、果汁、糖、色素等)3、教師小結:生活中常見的混合物還有很多,比如自來水、煤、石油、天然氣、牛奶、水泥、膠水、巖石、雨、霧、雪、橡膠等。4、我們怎樣才能把它們分離出來呢?二、探索鹽與沙的分離1、觀察食鹽和沙的混合物,區(qū)分哪些是食鹽,哪些是沙。2、怎樣將食鹽和沙分離?引導學生先猜想并驗證。3、教師指導學生用水溶解食鹽和沙子后如何進行分離實驗。(1)工具與材料:水杯、攪拌棒、水、濾紙(2)實驗操作①將混合物放入杯中,往杯中加水,攪拌,直到食鹽完全溶解②用濾布(或濾紙)過濾,把沙分離出來4、食鹽和水怎么分離?引導學生繼續(xù)實驗。(1)工具與材料:蒸發(fā)皿、火柴、三腳架、酒精燈、攪拌棒(2)試著做一做①將鹽水溶液倒人蒸發(fā)皿,放在三腳架上加熱②邊加熱,邊攪拌。當有白色顆粒出現時,熄滅火焰,用余溫將白色顆粒慢慢烘干③收集蒸發(fā)皿中的白色顆粒5、實驗注意事項①沙子用水洗干凈②正確使用酒精燈③要在鹽水還未蒸發(fā)掉之前熄滅酒精燈④加熱后的器皿會很燙,注意安全5、實驗記錄混合物分離方法分離結果沙與鹽食鹽與水概念解釋:過濾:把不溶于水的物質與水分開結晶:物質從液態(tài)或氣態(tài)形成晶體(固體)三、研討1、為什么要在鹽水還未蒸發(fā)掉之前熄滅酒精燈?教師點撥:防止在臨近蒸干時,鹽因局部過熱發(fā)生迸濺。利用余熱將水分蒸干是安全的。2、水在食鹽和沙的分離中起什么作用?3、食鹽和水的分離后,水到哪里去了?教師小結:食鹽溶解于水的過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用蒸發(fā)的方法可以分離出溶解于水中的食鹽,這種方法被廣泛應用于生活中。如海水曬鹽。4、混合物都可采用過濾、結晶進行分離嗎?(1)猜猜看,綠豆和沙子、食用油和水、酒精和水,這些混合物怎么分離?(2)填寫表格混合物分離方法沙和綠豆食用油和水酒精和水教師講解:用篩選法把綠豆與沙分離;用分液法,用分液漏斗把油和水分離;用蒸餾法先把酒精蒸發(fā)再冷卻,把酒精和水分離。拓展提高1、往小蘇打里倒醋,會有什么現象發(fā)生?教師點撥:說明產生新的物質——氣體(二氧化碳)2、教師講解:實驗表明:兩種物質混合后如果沒有產生新的物質,是能分離出來的;如果產生新的物質,是不易分離的。混合物是否產生新的物質能否分離水和沙否能油和水否能小蘇打和醋是否五、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什么是混合物,常見的混合物有哪些,了解混合物常見的分離方法。在科學實驗中,探索沙和食鹽、食鹽和水如何進行分離,得出實驗結論是食鹽溶解于水的過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大大激發(fā)了我們課外探究混合物分離方法的興趣。學生認真聽學生回憶交流學生認真聽、思考學生觀察回答:沙子黃色,食鹽白色。學生猜想驗證①用篩子篩,結果分離不出來。②用水溶解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做實驗,采用過濾法把沙分離出來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繼續(xù)做實驗,采用結晶法把食鹽分離出來學生填寫實驗記錄學生交流學生回答:溶解學生回答:蒸發(fā)了學生猜測學生認真聽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實驗觀察:瞬間有大量的氣泡產生學生認真理解判斷下列說法正誤1、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物質叫混合物。()2、混合物都可以輕易進行分離。()3、兩種物質混合在一起有可能產生新的物質,如食鹽和水。()4、實驗時,須在鹽水還未蒸發(fā)掉之前熄滅酒精燈。()5、混合物分離方法很多,常見的有過濾法、結晶法等。()6、食鹽溶解于水的過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木屑和鐵屑混合在一起,怎么進行分離?板書設計混合與分離過濾結晶混合和分離蒸餾分液篩選教學后記課題8.它們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課型新授課課時1教材分析本單元以“水”為探究主題,引導學生探究物質狀態(tài)之間的變化。通過觀察水的各種狀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發(fā)、凝結過程中發(fā)生的變化,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起“物質是不斷變化的”認識,同時,通過對食鹽和沙混合物的分離實驗中,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質循環(huán)”“變化可逆”的概念。學情分析通過本單元前面七課的學習,對水的有了進一步的全面的認知,知道水結冰和融化需要什么條件等。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物質的變化也已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已經了解很多物體在顏色、大小、形狀等方面的變化,也知道有些物質雖然大小、形狀發(fā)生了變化,但是原本的物質沒有發(fā)生變化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但還沒有形成科學概念。本節(jié)課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清楚知道物質的狀態(tài)雖然發(fā)生了變化,但一般說來物質本身的組成成分卻沒有改變,以及氣態(tài)、液態(tài)、固態(tài)間相互轉化等。但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原因還是缺乏概念。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一些物質的狀態(tài)雖然發(fā)生了變化,但一般說來物質本身的組成成分卻沒有改變。如水的三態(tài)變化。科學探究目標1、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探究活動中,通過猜測、觀察、實驗、研討等發(fā)現事實、做出判斷、發(fā)展思維。2、利用文字、圖表、圖畫等方式描述觀察、實驗的結果,并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科學態(tài)度目標1、形成尊重事實、重視證據的科學態(tài)度。2、發(fā)展愿意與他人合作,樂于交流的學習態(tài)度。教學重點觀察并記錄水的三態(tài)的變化與紙、橡皮泥發(fā)生的變化;討論交流它們之間的異同點。教學難點觀察并記錄水的三態(tài)的變化與紙、橡皮泥發(fā)生的變化;討論交流它們之間的異同點。擬用學法實驗法媒體資源或教具[材料準備:各種紙6張、橡皮泥若干、剪刀、刮刀、活動手冊等]、課件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聚集:揭示課題(預設7分鐘)[教師準備:出示課件中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圖片]冬天河里的水結冰,天熱了冰化成水的故事情節(jié)圖片導入,加入水三態(tài)變化相關的圖片。提問:冰融化成水了,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冬天河里的水結冰時,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思考:媽媽在晾衣服時,衣服慢慢的曬干了。衣服上的水變成了什么?提問:水的哪些特點發(fā)生了變化?那么它還是水嗎?課件出示紙和橡皮泥等物品的圖片,生活中的變化有很多,比如說紙、橡皮泥的變化,此時呈現紙制品和橡皮泥制品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圖片中的物品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揭示課題:《它們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探索:紙和橡皮泥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預設20分鐘)[材料準備:各種紙6張、橡皮泥若干、剪刀、刮刀、活動手冊等]活動一:教師拿出一張紙折出一個折紙模型,進行簡單的制作(把紙折起來、剪一剪、撕一撕)。學生在制作過程中根據上述問題完成對活動手冊的填寫。交流展示環(huán)節(jié):請學生講解自己完成的活動手冊。活動二:提供橡皮泥和刮刀,讓學生用這塊橡皮泥制作一件自己喜歡的物品(捏一捏、刮一刮、揉一揉)。2、學生制作時認真思考三個問題并按要求填寫到活動手冊上。3、完成后安排以小組上臺展示交流形式,分享成品的喜悅。教師提問:想一想,大家完成的橡皮泥作品還是橡皮泥嗎?紙變化后還是紙嗎?研討:(預設5分鐘)1、提問:這節(jié)課我們觀察了很多變化,有沒有相同點?教師進一步引導:水結冰后還是誰嗎?制作泥人后還是橡皮泥?在分析小結中得出結論:一些物質的狀態(tài)雖然發(fā)生了變化,但一般說來物質本身的成分卻沒有改變。四:回顧和拓展(預設8分鐘)生活中的變化隨時隨地都在發(fā)生,大家還知道你們周圍有哪些事物發(fā)生了變化?回顧溶解。教師準備溶解小實驗,請學生觀察并結合第4、5兩課的所學說一說相關的要點?;仡櫥旌吓c分離。(1)我們要怎樣把沙和食鹽分離?(2)食鹽和水又是怎樣分離的?4、了解熱脹冷縮的現象:壓癟的乒乓球放熱水中的變化。一、學生根據已有經驗進行預設:學生回答水融化時變成冰、變成了液態(tài)的水了。結冰時水從液體變成了固體了。衣服上的水消失了、水不見了、衣服上的水變成水蒸氣跑的空氣中。學生活動手冊上把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到活動手冊的表格上。紙的形狀改變、氣球大小改變、木棒顏色改變等?;顒又?,思考問題問題1:我們做了什么使紙(橡皮泥)發(fā)生了變化?問題2:請同學們說一說它們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問題3:它們變化后與還是原來的物質嗎?活動一:3學生根據自己的數據分析結論,紙改變了形狀但是都還是原來的紙?;顒佣?生根據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結論,橡皮泥形狀預設改變但是還是橡皮泥。三1、大小改變、形狀等改變,但它們都還是原來的物質。三2、對比橡皮泥、水、紙變化的相同處:發(fā)現物質的大小、形狀等特征的改變不影響物質的本質變化。四1、酒精的揮發(fā)、劈柴等生活中的例子。四2、100毫升水能溶解36克食鹽、溫度越高溶解越快、顆粒小溶解快等。四3(1)、:篩子、溶解和過濾等四3(2)、:曬太陽、加熱、蒸發(fā)等水的三態(tài)是:()、()、()。2、把一張A紙折成紙飛機后發(fā)生了什么變化:()A、形狀改變B、顏色改變C、性質改變3、冰是屬于水的三態(tài)中的()A、氣態(tài)B、液態(tài)C、固態(tài)4、壓癟的乒乓球放在熱水中恢復原形是因為:()A、乒乓球的空氣受熱膨脹把乒乓球定回原形B.熱水受熱膨脹把乒乓球定回原形C.乒乓球本身受熱膨脹變回原形板書設計8、它們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材料看到了什么現象紙形狀變化大小變化橡皮泥形狀變化大小變化顏色變化水形態(tài)變化相同點:還是原來的物質教學后記課題感受空氣課型新授課課時教材分析《感受空氣》是第二單元《空氣》的單元起始課,本課主要借助生活中與空氣密切相關的物體來深入研究空氣的特征,如占據一定空間,有質量,可以流動,能被壓縮等,同樣也選取了空氣和另外兩種不同狀態(tài)的物質進行對比研究,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重點關注空氣與固體、液體之間的相同點,進而對這些相同點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為本單元中持續(xù)學習空氣做鋪墊。聚焦板塊,通過導入活動,希望學生關注到兩個問題,空氣的特征是什么?空氣的作用有哪些?這樣更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前概念,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也為本單元后續(xù)研究內容的展開做一個鋪墊,讓學生對空氣的認識更全面的、更科學。探索板塊,主要是學生通過兩個游戲活動,發(fā)現空氣的更多特征。通過感受活動,學生發(fā)現空氣可以壓縮,很輕等特征。通過傳遞游戲,訓練學生的思維,發(fā)現空氣會流動、不易密封等特征,在游戲的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觀察空氣與石頭和水的共同特征。拓展板塊,通過游戲后研討,讓學生對物質的三態(tài),固體、液體和氣體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為后續(xù)研究做好鋪墊。學情分析在一年級下冊《認識一袋空氣》中,學生已經對空氣進行了初步的研究,知道空氣具有無色、無味、透明、會流動、形狀不固定的特征,能夠運用各種感官去觀察空氣,獲取新知。也知道空氣和石頭、水兩種物質比較有許多不同的特征,但是對于相同點的認知還是比較缺乏的。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學生通過感受活動,知道空氣雖然看不見,但是可以被我們感知并且存在于我們周圍。2.學生通過傳遞游戲,認識空氣具有易泄漏、輕、能被壓縮等特征。3.學生通過感受活動,知道空氣總會充滿各處??茖W探究目標1.學生借助生活中和空氣相關的各種物品,并運用多種感官,了解空氣特征。2.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能用簡單的文字或者圖畫記錄實驗結果,嘗試用科學的語言進行匯報。3.學生通過對氣泡圖進行補充,學會整理信息。科學態(tài)度目標1.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能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活動。2.學生通過研討活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講述自己的觀點??茖W、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初步了解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需要從自然界獲取資源,意識到空氣的重要性。教學重點在游戲中發(fā)現空氣的特征教學難點關注空氣的新特征,能夠產生認知沖突擬用學法實驗法媒體資源或教具教師:多媒體課件,黑盒、學生實驗器材一套,班級記錄表。小組:水、石頭、空氣、自封袋、透明杯子、籃子、大號透明塑料袋、氣球、哨子、實驗記錄單。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材料準備:帶蓋的黑盒]1.黑盒游戲,請學生來摸一摸。提問:摸到了什么?(預設:什么都沒有)2.打開盒子展示,強調盒子里面的確是放了東西。提問:你們猜猜看是什么?(預設:空氣)3.揭示課題:感受空氣(板書)提問:我們了解的空氣有什么特點?(預設:摸不到、看不見、無色、無味、沒有固定形狀等)提問:在你們的腦海中,空氣有什么作用呢?(預設:呼吸,植物營養(yǎng)——光合作用,大自然的組成部分等)小結:空氣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生活是離不開空氣的。二、探究研討:空氣特征(預設25分鐘)(一)游戲一:感受空氣[材料準備:每組1個大透明塑料袋、1個氣球、1個哨子]1.出示:一個大的透明袋子、1個哨子、1個氣球,你們分別會怎么玩?2.學生說玩的方法,明晰各物品的游戲方法,尤其是透明袋子的,學生示范裝空氣的方法(打開袋子輕輕的一兜,用手抓緊袋口,再擰一圈,觀察結束前都不能松開袋口)。3.出示實驗記錄單,明確實驗要求,學生實驗并記錄實驗結論。4.學生匯報交流:我們通過什么方法,發(fā)現空氣有什么特征?小結:空氣很輕,會流動,會發(fā)出聲音,能壓縮……(填入氣泡圖中)(二)游戲二:傳遞游戲[材料準備:每組一套水、石頭、空氣、自封袋、透明杯子、籃子]1.出示:三樣物品水、石頭和空氣,三個容器自封袋、透明杯子和籃子,每個容器中只能裝一樣物品進行傳遞。2.學生小聲討論實驗方法。3.出示實驗記錄單,明確實驗注意事項,學生實驗并記錄實驗結論,并思考理由。4.學生匯報交流:(1)我們用什么(容器)來傳遞什么(物質),理由是什么?小結:空氣容易泄漏,會流動。(填入氣泡圖)(2)空氣和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空氣和石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預設)空氣和水的共同點:都會流動,都沒有固定形狀。(預設)空氣和石頭共同點: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都占空間。三、拓展:認識物質三態(tài)(預設5分鐘)介紹固體、氣體和液體,學生舉例。小結與延伸(預設5分鐘)1.小結空氣特征,解釋氣泡圖上的氣泡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增減的。2.針這些空氣特征提出新的質疑。小結:那么就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進入后面的課堂學習。生:游戲,感受空氣生:預設空氣看不見、摸不著生:游戲,感受空氣的存在生:交流回答生:認識三態(tài)1.下列關于空氣的認識錯誤的是()A.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B.空氣很難密封C.空氣都有聲音2.下面不屬于空氣和石頭的共同點的是()A.都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B.都是無色無味的C.都要占地方3.下列物質不屬于液體的是()A.牛奶B.醬油C.冰塊板書設計教學后記課題空氣占據空間嗎課型新授課課時教材分析《空氣能占據空間嗎》這一課是教科版三年級上冊新教材“空氣”單元第二課,通過對第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感受到空氣的存在,本課通過系列活動,在學生認識了空氣確實存在的基礎上,讓學生認同空氣和其他物質一樣,能夠占據空間。學情分析空氣是否也和其他物質一樣,占據空間呢?這個問題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會存在一些爭議,雖然學生在一年級下冊曾經用占據空間這個解釋去理解形狀,他們體驗過在一個固定的盒子放入不同的螺母、木塊、乒乓球等,理解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物體會占據空間是容易的,但對于空氣也會占據空間,是存在一定難度的。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知道空氣能占據一定的空間。科學探究目標1.學生通過教師指導,用紙團、塑料杯等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進行觀察,研究空氣占據空間。2.能運用空氣占據空間這一知識,用塑料瓶吹氣球,并了解其原理。科學態(tài)度目標1.能對空氣能否占據空間表現出研究的興趣。2.能在教師指導下對空氣是否占據空間進行合作探究,如實記錄和描述。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初步了解“空氣能占據空間”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到空氣能占據空間。教學難點能對空氣占據空間這一事實作出科學的解釋擬用學法實驗法、觀察法媒體資源或教具學生準備:水槽、透明膠帶、剪刀、透明塑料杯、球針、紙巾、水、打氣筒、學生活動學習單,毛巾等。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塑料瓶一個、氣球、課件。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一、聚焦問題,引出課題1.出示一張紙巾擦汗,然后揉成紙團。提問:如果把它扔到水里,會怎樣?2.出示塑料杯,如果把紙團粘在杯子底部,將杯子豎直倒扣入水中,水要淹沒杯底(PPT出示圖片),里面的紙團會濕嗎?3.追問理由:你這樣預測的理由是什么?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觀點。4.引出疑問:杯底的紙團會不會濕呢?我們怎么來證明?二、探索問題,解決矛盾(一)壓杯入水1.實驗操作指導:接下來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杯底的紙團會不會濕,把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記錄下來(PPT圖文出示實驗提示)。(1)揉成紙團,粘在杯底(2)豎直倒扣,沒過杯底(3)杯中水面,畫線記錄(4)拿起杯子,擦干觀察(5)每人一遍,思考記錄(PPT)出示:我會思考:想一想,你觀察到的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1)當把塑料杯壓到水槽了底部時,杯子內的水面有沒有發(fā)生變化?(2)杯子底部的紙團怎么樣了呢?(3)紙團沒有濕,杯中水面沒有變,說明水槽里的水有沒有進到杯子里面?(4)水為什么進不去呢?(5)小結:這種現象說明空氣可以占據一定的空間。(6)分析紙團濕了的原因:有沒有小組杯底的紙團是濕的?為什么你們的紙團會濕呢?(二)扎孔觀察1.引出扎孔:空氣占據了杯子的空間,所以水進不去,你有辦法讓水進到杯子里嗎?2.為了大家的安全,杯底的小孔已經扎好了,你們只要撕開杯底的膠帶紙就可以根據要求進行實驗。(1)按住小孔,壓杯入水(3)松開手指,觀察變化(3)這說明了什么?三、研討交流,小結課堂1.提問思考(投影展示學習單):在剛才的三次實驗中,你們分別看到了哪些現象?2.課堂小結:這些現象告訴我們什么?3.提問引題:這就是我們今天所探究的內容(出示課題),現在誰能告訴大家空氣能占據空間嗎?四、拓展延伸,應用挑戰(zhàn)1.談話激趣:剛才李老師讓小朋友們玩了氣球,還想不想玩?但是老師要你們自己把氣球吹大。誰會吹氣球?2.出示瓶子和氣球:今天這個吹氣球有點不一樣,老師要你們吹瓶子里面的氣球,誰來吹?(1)吹不大。這是怎么回事?誰能利用今天學過的科學知識來給大家說說原因。(2)能吹大。怎樣能吹大?你要不要再試試?(3)看瓶解惑:老師在這個瓶子上施了魔法,瓶子底部有個小孔,第一次吹的時候,老師把小孔堵住了,瓶中的空氣沒法跑出去,占據了瓶子的空間,氣球就沒法吹大;第二吹的時候,我把手松開了,吹氣球的時候就把瓶中的空氣擠出外面,氣球就吹大了。舉手回答問題觀察圖片,回答問題學生討論,設計實驗學生領取材料開始實驗,實驗完成學習單.小組匯報交流。學生繼續(xù)小組探究,實驗完成記錄單二可讓學生舉例生活中的空氣占據空間現象1.把紙團粘在塑料杯底部,把被豎直倒扣在水槽中(杯子全部浸沒),杯子中的紙團()。A.會濕B.不會濕C.會掉下來2.小明按下圖做了一個壓杯入水實驗,觀察發(fā)現杯子內的紙團沒有濕,是因為()。A.空氣占據了杯內的空間B.杯子中有水C.水沒進入杯子板書設計空氣能占據空間會濕水進入杯子不濕杯內有空氣教學后記課題壓縮空氣課型新授課課時教材分析通過前面兩節(jié)課的研究,學生已經認識到空氣和石塊、水等一般的物體一樣,能占據空間。在此認知基礎上,本課以及此后的學習內容要對空氣的物質屬性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在科學的大概念里,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構成的,空氣當然也不例外。本課希望學生仔細觀察有關空氣壓縮和擴張的現象,然后讓學生試探性地從微粒的角度對現象進行解釋。學情分析在學習了水單元以后,學生對水的特征已經有所了解。在本課所用到的材料中,對于像塑料袋這樣的容器學生比較熟悉,知道裝有空氣的塑料袋手指按一按,塑料袋會擠壓變形,但是對于像注射器這樣的硬質容器,學生不太接觸到。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知道空氣占有一定的空間,空氣占據的空間可被壓縮。2.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知道壓縮的空氣是有彈性的,會產生彈力??茖W探究目標1.學生通過教師指導,會使用對比實驗控制條件的方法,進行觀察。2.學生通過使用學習單,會運用繪畫等形式記錄實驗結果??茖W態(tài)度目標1.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2.學生通過比較其他人的數據,體會多次實驗能提高實驗結果的可信度??茖W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1.了解科技對生活的影響,壓縮的空氣可以制成救援的氣墊、玩具氣槍等。2.了解人的需求是影響科技發(fā)展的關鍵因素。教學重點通過對比實驗感受空氣是可以被壓縮或擴張的,并且壓縮的空氣是有彈性的。教學難點解釋空氣為什么可以被壓縮或擴張。擬用學法實驗法媒體資源或教具注射器、活動手冊、記錄紙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2分鐘)1.出示氣泡圖提問:通過前兩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空氣是一種怎樣的氣體?2.過渡:今天我們將繼續(xù)來研究空氣的另外特征。二、探究:空氣能否被壓縮(預設20分鐘)[材料準備:每組兩個注射器、學生活動手冊]1.出示注射器。提問:你會使用嗎?提問:用手握住的地方叫什么?針筒上面還有什么?這個可以動的部分叫什么?2.演示抽一段空氣。提問:現在老師如果把活塞往里推,手不放開,你覺得推得動嗎?如果能推得動,能推倒哪里?提問:如果把活塞往外拉呢?出示活動手冊,指導學習如何記錄,提示用力不能太大。3.如果把空氣換成同樣多的水呢?能推得動或者拉的動嗎?再預測。4.出示活動手冊第六頁,明確要求,記錄現象。5.學生相互合作,感受空氣能否被壓縮。三、研討:發(fā)現以及解釋原因(預設15分鐘)1.提問:為什么空氣容易被壓縮呢?2.教師解釋:空氣是由微粒組成的,我們可以用一個個小○表示空氣微粒。思考:當空間變小時,微粒會怎么變化?當空間變大時。微粒又會怎么樣?四、拓展:知識應用(預設3分鐘)1.學習了今天的知識,補充單元氣泡圖2.空氣壓縮在生活中的應用。3.小游戲:空氣壓縮槍?;卮穑核强床灰姟o色、無氣味、會流動、可以被壓縮學生演示學生回答:針筒刻度活塞學生在活動手冊中進行預測交流預測,問題指向:能不能壓縮?壓縮的程度怎么樣?擴張的程度是多少?學生交流反饋:通過剛才對空氣的往里推和往外拉的活動,活塞所指的刻度有什么變化?說明空氣有什么特征?3、學生畫出自己的猜想,展示分享4、交流觀點,發(fā)現問題。(預設:數量不同,分布不同,大小變化)5.模擬空氣微粒的運動,解釋原因。6.學生修正觀點。小結:水不可以被壓縮,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的空氣有彈性。1.下列物品中,運用空氣可以被壓縮的性質的是()。A.瓶子B.風扇C.輪胎2.充足氣的足球踢的遠的原因是()。A.足球質量比較好B.壓縮空氣產生的彈力大C.踢的力比較大板書設計3.壓縮空氣特征空氣可以被壓縮和擴張水不可被壓縮和擴張原因向下壓向下壓向上拉向上拉教學后記課題空氣有質量嗎?課型課時教材分析本課是在感知過空氣,認識到空氣能占據空間,空氣可以被壓縮之后對空氣是否有質量進行探索和求證的一課。要讓學生用“質量”一詞替換學生常說的“重量”一詞,但不需要向學生解釋什么是質量。本課先提問學生“空氣有質量嗎?”暴露學生的前概念,讓學生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自己的想法。在教師的引導下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測量空氣究竟有沒有質量,學生一定能想到用一年級下冊《誰輕誰重》一課中用過的天平,讓學生思考論證空氣有沒有質量的具體的方法,并思考在操作過程中影響天平測量結果可靠性的因素,經歷探究論證的過程。也可以對工具有更深入的認識,體會到工具能夠幫助科學家更好地觀察和測量。學情分析學生在一年級的時候通過《認識一袋空氣》一課觀察過空氣的基本特征,知道空氣是無色透明、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的氣體,對于空氣有沒有質量(學生常說重量)并沒有認真思考過,但是根據生活經驗會有他自己的想法,要給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在一年級下冊《誰輕誰重》一課中,學生對天平這種測量工具已經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知道天平的傾斜可以反映出輕重,這是本課主要實驗的基礎,基于輕重的判斷學生才能論證空氣究竟有沒有質量。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能說出空氣具有一定的質量,但是質量很輕。2.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知道質量是空氣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通過一定的方式可以被測量。科學探究目標1.學生通過思考并運用科學的方法、選用恰當的工具來測量空氣的質量。2.學生通過經歷稱量過程,了解并思考某些因素會影響稱量結果,產生誤差,應合理看待實驗的數據。科學態(tài)度目標1.學生通過探究“空氣有質量嗎”這一活動,發(fā)展進一步研究物體的興趣和愿望。2.學生通過探究“空氣有質量嗎”意識到應該尊重事實、實事求是??茖W、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1.學生通過探究質量問題的活動了解到不同的測量方法影響測量物體輕重的準確程度。教學重點學生思考提出判斷空氣是否有質量的方法。教學難點學生通過去判斷后加入的空氣是否有質量去得出空氣有質量的結論。擬用學法媒體資源或教具教師:學生實驗材料一套、一年級時用過的簡易天平、班級記錄表、多媒體課件。小組:簡易天平、塑料小碗或紙杯、優(yōu)質的打氣筒、球針、綠豆、皮球、記錄單。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習效果與檢測一、聚焦:聚焦質量問題,觀摩操作方法(預設5分鐘)[材料準備:一年級時用過的簡易天平、本課用的簡易天平、皮球、綠豆]1.出示一年級實驗中用過的簡易天平,讓學生回顧天平的用途??梢员容^物體的輕重(天平傾斜的時候),也可以用回形針的數量來表示不同物體的質量(天平平衡的時候)。出示本節(jié)課要用的放大版的天平,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借助這個天平來進行學習和探究質量問題。(說明一下指針和刻度如果看,偏轉意味著什么。)2.出示一個皮球,我們也像用回形針一樣稱一稱皮球的質量是多少,只不過今天我們不用回形針,改用綠豆,至于為什么用綠豆,等這節(jié)課結束你就知道啦。3.教師演示稱皮球的質量。在左盤放入皮球,左邊變重,指針向右邊偏轉,往右盤中慢慢倒入綠豆,當天平開始動起來后變成幾顆幾顆加,直至天平平衡。二、探索:思考探究方法,嚴謹實驗論證(預設20分鐘)[材料準備:簡易天平、塑料小碗或紙杯、優(yōu)質的打氣筒、球針、綠豆、皮球、記錄單]1.皮球是有質量的,相當于這么多綠豆,木塊也是有質量的,相當于()顆綠豆,這一杯水也是有質量的,相當于()綠豆(教師事先稱過把圖加上去),那么我們這個單元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城市綠地養(yǎng)護保潔服務合同3篇
- 溫州肯恩大學《AM技術及應用》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二零二五年度跨境電商供應鏈融資擔保協(xié)議書3篇
- 二零二五版廢鐵貿易結算與倉儲服務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金融租賃擔保協(xié)議與保證合同規(guī)范2篇
- 2025年度特色小吃街加盟經營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電影項目投資與回報分成協(xié)議3篇
- 2024文化藝術品交易平臺建設與運營協(xié)議
- 2024版保安勞動合同書范本
- 2025年度化學原料藥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合同3篇
- 2024年計算機二級WPS考試題庫(共380題含答案)
- 《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消防質量控制技術標準》
- 中建集團面試自我介紹
- 《工業(yè)園區(qū)節(jié)水管理規(guī)范》
- 警校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 意識障礙患者的護理診斷及措施
- 2024版《53天天練單元歸類復習》3年級語文下冊(統(tǒng)編RJ)附參考答案
- 2025企業(yè)年會盛典
- 215kWh工商業(yè)液冷儲能電池一體柜用戶手冊
- 場地平整施工組織設計-(3)模板
- 交通設施設備供貨及技術支持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