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學-頭痛、偏頭痛、面痛的針灸治法_第1頁
針灸學-頭痛、偏頭痛、面痛的針灸治法_第2頁
針灸學-頭痛、偏頭痛、面痛的針灸治法_第3頁
針灸學-頭痛、偏頭痛、面痛的針灸治法_第4頁
針灸學-頭痛、偏頭痛、面痛的針灸治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針灸學—頭痛、偏頭痛、面痛的針灸治法1、頭痛的前額痛,屬于A、少陽頭痛B、陽明頭痛C、少陰頭痛D、厥陰頭痛E、以上都不是2、治療外感頭痛的主穴方為A、列缺、百會、太陽、風池B、下關、地倉、合谷、風池C、百會、頭維、風池D、百會、頭維、后溪、懸鐘E、百會、太陽、風池、足三里3、下列哪項不是治療面痛的主穴A、攢竹、四白B、下關、地倉C、合谷D、風池E、翳風答案與解析1.【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陽明頭痛,指邪氣侵犯陽明經而引起的頭痛。頭為諸陽之會,手足三陽經均上行于頭面,由于受邪的臟腑經絡不同,頭痛的部位也不相同,一般陽明頭痛,在前額部及眉棱骨等處?!菊_答案】A答案解析:外感頭痛:治法:祛風通絡、止痛。主穴:百會風池、太陽、列缺。操作:毫針瀉法。風門拔罐或艾灸,大椎點刺出血?!菊_答案】E答案解析:翳風主治口眼歪斜、牙關緊閉、齒痛、頰腫、耳鳴、耳聾等頭面五官疾患。細目一頭痛要點一頭痛的辨證要點頭痛常與外感風邪以及情志、飲食、體虛久病等因素有關。病位在頭,與肝、脾、腎關系密切。頭為諸陽之會,所有陽經都循行到頭,足厥陰肝經上行到顛頂,故頭痛與手足三陽經、足厥陰經、督脈密切相關。各種外邪或內傷因素導致頭部經絡功能失常,氣血失調,頭部脈絡不通或腦竅失養(yǎng)均可導致頭痛的發(fā)生。頭痛以實證多見,也有虛證或虛實夾雜之證。根據疼痛部位進行經絡辨證:枕部痛或下連于項者為太陽頭痛;額痛或兼眉棱、鼻根部痛者為陽明頭痛;兩側頭部疼痛者為少陽頭痛;顛項痛或連于目系者為厥陰頭痛。本病又可以分為外感頭痛和內傷頭痛:1.外感頭痛主癥頭痛較急,痛無體止,外感表證明顯。若頭痛連及項背,兼思風畏寒,苦薄白,脈浮緊者為風寒頭痛:頭痛而脹,兼發(fā)熱,苔黃,脈浮數者為風熱頭痛;頭痛如裹,兼肢體困重,苔白膩,脈濡者為風濕頭痛。2.內傷頭痛主癥:頭痛反復發(fā)作,時輕時重,常伴頭景,遇勞或情志刺激而發(fā)作、加重。若頭脹痛、跳痛、掣痛或兩側、顛頂作痛,苔黃,心煩易怒、口苦、脈弦者為肝陽上亢頭痛;頭痛昏蒙,兼胸悶脘脹,苔白膩,脈滑者為痰濁頭痛;頭痛遷延日久,或頭部有外傷史,痛處固定不移,舌紫暗,脈細澀者為瘀血頭痛;頭空痛、昏痛,兼神疲無力,面色不華,舌淡苔白,脈細弱者為血虛頭痛。要點二頭痛的治法調和氣血,通絡止痛。根據頭痛部位循經取穴和取阿是穴為主。要點三頭痛的選穴主穴:百會、太陽、風池、阿是穴、合谷配穴:太陽頭痛配天柱、后溪、昆侖、陽明頭痛配印堂、內庭;少陽頭痛配率谷、外關、足臨泣;厥陰頭痛配四神聰、太沖、內關。風寒頭痛配風門、列缺;風熱頭痛配曲池、大椎;風濕頭痛配頭維、陰陵泉;肝陽上亢頭痛配太溪、太沖;痰濁頭痛配中脘、豐??;瘀血頭痛配血海、膈俞;血虛頭痛配脾俞、足三里。方義:局部取百會、太陽、風池、阿是穴,可疏導頭部經氣;且風池為足少陽與陽維脈的交會穴,可以祛風活血,通絡止痛;合谷為行氣止痛要穴,善治頭面諸疾。諸穴合用,共奏通經活絡止痛之效。要點四頭痛的治療操作1.基本刺灸方法:毫針虛補實瀉法。加灸:瘀血頭痛可在阿是穴點剩出血。頭痛劇烈者、阿是穴可采用強制激和久留針。2.其他治療耳針法肝,每次選2-3穴,亳針刺或用埋針法、壓丸法。頑固性頭痛可在耳背靜脈點刺出血。(2)皮膚針法取太陽、印堂、阿是穴,中、重度叩刺,使之明顯潮紅或少量出血。適用于外感頭痛、瘀血頭痛。(3)穴位注射法取風池穴,用1%利多卡因或維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1?Oml,每日或隔日1次。適用于頑固性頭痛。附:偏頭痛要點一偏頭痛的辨證要點本病病位在頭,與肝、膽關系密切。側頭部為足少陽膽經循行所過之處,惱怒、緊張及風火痰濁之邪導致側頭部經絡功能失常,脈絡不通可導致頭痛的發(fā)生,以實證多見。主癥:頭痛多為一側,常局限于額部、顳部和枕部,疼痛開始時為劇烈的搏動性疼痛,后轉為持續(xù)性鈍痛。任何時間皆可發(fā)作,但以早晨起床時多發(fā),癥狀可持續(xù)數小時到數天。典型的偏頭痛有先兆癥狀,如眼前閃爍暗點、視野缺損、單盲或同側偏盲。發(fā)作時頭痛部位可由頭的一個部位到另一個部位,可同時放射至頸、肩部。兼頭脹痛,眩暈,胸脅脹痛,舌紅少苔,脈弦或細數者為肝陽上亢;兼頭痛昏沉,胸脘痞悶,苔白膩,脈滑者為痰濕偏盛;頭痛日久,痛有定處,其痛如刺,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薄,脈細澀者為瘀血阻絡。要點二偏頭痛的治法疏泄肝膽,通經止痛。取手足少陽、足厥陰經穴以及局部穴為主。要點三偏頭痛的選穴主穴:率谷、阿是穴、風池、外關、足臨泣、太沖配穴:肝陽上亢配百會、行間;痰濕偏盛配中脘、豐??;瘀血阻絡配血海、膈俞。要點四偏頭痛的治療操作基本刺灸方法毫針刺,瀉法。當偏頭痛發(fā)作時一般以遠端穴為主,用較強刺激。細目二面痛要點一面痛的辨證要點本病病位在面部,與手、足三陽經密切相關。外感邪氣、情志內傷、久病或外傷成瘀等,均可導致面部經絡氣血痹阻,經脈不通,從而產生面痛。面痛以實證為多見,亦有虛實夾雜之證。主癥:面部突然發(fā)作疼痛,呈閃電樣、刀割樣、針刺樣、電灼樣劇烈疼痛,痛時可引起面部肌肉抽搐,多伴有面部潮紅、流淚、流誕、流涕等,常因說話、吞咽、刷牙、洗臉、冷刺激、情緒變化等誘發(fā)。一般持續(xù)數秒至數分鐘。發(fā)作次數不定,間歇期無癥狀。疼痛以面頰、上下頜和舌部最明顯,輕觸鼻翼、頰部和舌可以誘發(fā),稱為扳機點。根據疼痛部位進行經絡辨證:眼部痛為三叉神經第1支即眼支痛,主要屬足太陽經病證;上頜部痛為三叉神經第2支即上頜支痛,下頜部痛為三叉神經第3支即下頜支痛,上頜、下頜部痛主要屬手、足陽明和手太陽經病證。兼遇寒則甚,舌淡,苔白,脈浮緊者為外感風寒;兼痛處有灼熱感,舌紅,苔薄黃,脈浮數者為外感風熱;兼有外傷史,或病程日久,痛點多固定不移,舌暗或有瘀斑,脈細澀者為氣血瘀滯;兼煩躁易怒,口渴便秘,舌紅,苔黃,脈數者為肝胃郁熱;兼形體消瘦,顴紅,脈細數無力者為陰虛陽亢。要點二面痛的治法疏通經絡,祛風止痛。取手足陽明和足太陽經穴為主。要點三面痛的選穴主穴:攢竹、四白、下關、地倉、合谷、太沖、內庭配穴:眼部疼痛配絲竹空、陽白、外關;上頜支痛配顴髎、迎香;下頜支痛配承漿、頰車、翳風。外感風寒配風池、列缺;外感風熱配曲池、外關;氣血瘀滯配內關、三陰交;肝胃郁熱配行間、內庭;陰虛陽亢配風池、太溪。方義:面部諸穴為局部取穴,可疏通面部經絡;合谷、太沖分屬手陽明、足厥陰經,兩經循行均上達于面部,“面口合谷收”,合谷與太沖相配為“四關”穴,可祛風通絡,止痛定痙;內庭為足陽明經滎穴,與面部腧穴相配,可清瀉陽明熱邪,疏通陽明經氣血。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