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沙地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劃區(qū)輪牧技術規(guī)程-編制說明內蒙古_第1頁
科爾沁沙地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劃區(qū)輪牧技術規(guī)程-編制說明內蒙古_第2頁
科爾沁沙地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劃區(qū)輪牧技術規(guī)程-編制說明內蒙古_第3頁
科爾沁沙地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劃區(qū)輪牧技術規(guī)程-編制說明內蒙古_第4頁
科爾沁沙地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劃區(qū)輪牧技術規(guī)程-編制說明內蒙古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科爾沁沙地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劃區(qū)輪牧技術規(guī)程》編制說明(一)工作簡況根據國際牧草產業(yè)技術體系和內蒙古自治區(qū)草牧業(yè)試點建設任務要求及原內蒙古自治區(qū)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有關文件精神,即內質監(jiān)標函〔2018〕154號文件通知,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院提出《科爾沁沙地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劃區(qū)輪牧技術規(guī)程》地方標準,經批準立項,由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院、赤峰市草原工作站、阿魯科爾沁旗達布希綠業(yè)有限責任公司、阿魯科爾沁旗農牧局、赤峰市農牧業(yè)機械化推廣服務中心負責標準的起草工作,主要起草人有娜日蘇、梁慶偉、楊秀芳、張晴晴、潘翔磊、項鍇鋒、孫德欣、王巖、王敏、正月、林再隆、達布希拉圖、烏英嘎、董春浩、鮑青龍。(二)制定標準的必要性和意義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快發(fā)展草牧業(yè)” ,農業(yè)部出臺《關于進一步調整優(yōu)化農業(yè)結構的指導意見》和《關于促進草食畜牧業(yè)加快發(fā)展的指導意見》 ,明確把大力推進草牧業(yè)試驗點, 促進種植業(yè)結構調整和草畜配套, 建設現代飼草料產業(yè)體系作為工作重點,針對不同區(qū)域草牧業(yè)主攻方向及具體推介模式提出指導意見。2015年內蒙古啟動實施草牧業(yè)試驗試點項目,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被列為首批草牧業(yè)試點旗縣,并以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劃區(qū)輪牧作為草牧業(yè)發(fā)展模式。主要建設內容為建植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 進行劃區(qū)輪牧利用。該發(fā)展模式實施效果顯著,在自天條件相似、地下水資源相對豐富的沙化退化草原區(qū)可復制推廣。為了促進我市、自治區(qū)乃至全國的草牧業(yè)發(fā)展有必要在該區(qū)域建立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劃區(qū)輪牧規(guī)范技術體系。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劃區(qū)輪牧發(fā)展模式受混播草地建植成功與否和劃區(qū)輪牧技術合理與否兩個因素的影響??茽柷呱车貧夂驐l件干旱,土壤類型為沙土,春季風大,這些不利的條件給混播人工草牧場建植帶來了很大的難度。與此同時,受傳統(tǒng)種養(yǎng)觀念影響,草畜結合不緊密,無序利用等因素,使該模式很難發(fā)揮其應有生態(tài)、經濟和社會效益。因此有必要對科爾沁沙地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劃區(qū)輪牧技術進行規(guī)范化,避免因操作不規(guī)范而造成混播人工草牧場建植成功率低、草地利用不合理、效益優(yōu)勢難以發(fā)揮等問題出現。(三)主要起草過程1、組建標準起草小組2016年以來,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院作為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草牧業(yè)試點技術支撐單位,開展了多項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劃區(qū)輪牧相關技術試驗和技術服務工作,對各項技術進行總結分析在試點區(qū)域推廣應用,效果顯著。因此,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院成立了標準起草小組,制定起草規(guī)劃。2、完善標準內容,形成標準征求意見稿2017年12月,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院對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劃區(qū)輪牧相關試驗技術進行總結,在廣泛收集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于 2018年2月編制形成了《規(guī)程》草案。 2018年10月-2019年4月初步在行業(yè)內對《規(guī)程》進行了初次征求意見,對征求意見稿進行修改與完善。(四)制定標準的原則和依據本標準制定過程中,始終遵循密切聯系生產實踐,確保標準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堅持促進行業(yè)規(guī)范發(fā)展的基本原則。 本標準在編制過程中參照了(NY/T1342-2007)人工草地建設技術規(guī)程、(NY/T1343-2007)《草原劃區(qū)輪牧技術規(guī)程》、《草地學》以及《草原管理學》等,根據編制人員的技術試驗結果,并結合國內外節(jié)水灌溉人工草地、 混播草地與劃區(qū)輪牧相關文獻, 制定了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劃區(qū)輪牧技術規(guī)程。(五)主要條款的說明(主要技術指標、參數、試驗驗證的論述)本標準根據節(jié)科爾沁沙地的自然條件、土壤條件,從混播牧草品種篩選、組合配比、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建植、牧草產量、合理載畜量、圍欄建設、輪牧方案等方面總結了一套高效實用技術?;觳ツ敛葸x擇及組合配比根據《草地學》、《草原管理學》中關于牧草品種特征特性、混播牧草組合及配比的推薦技術,結合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院在自治區(qū)草牧業(yè)試點建設項目中的混播牧草組合篩選及配比試驗結果,確定建立混播人工草牧場的推薦草種、組合及配比。1.1放牧人工草地不同混播比例篩選試驗1.1.1試驗設計豆禾混播比例設為15%:85%、20%:80%和25%:75%三個處理(表1-1-1)。表1-1-1不同混播比例試驗序號混播組合混播比例播量(kg/畝)總播量單播量(kg/畝)苜蓿無芒雀麥苜蓿無芒雀麥1苜蓿+無芒雀麥15%:85%0.172.122.291.02.02苜蓿+無芒雀麥20%:80%0.222.002.221.02.03苜蓿+無芒雀麥25%:75%0.281.882.161.02.01.1.2結果與分析(1)群落特征豆禾比例20:80群落高度最高,顯著高于豆禾比例 15:85(p<0.05),與豆禾比例25:75差異不顯著(P>0.05)(圖1-1-1);混播草地群落總蓋度三者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平均蓋度都達到 80%以上(圖1-1-2);群落地上生物量與群落中苜蓿地上生物量變化趨勢一致, 豆禾比例25:75最高,其次為豆禾比例20:80,豆禾比例15:85最低,三者存在差異性顯著( P<0.05)(圖1-1-3)。63.00mc 62.00(度61.00高落60.00群59.0058.0057.0056.0055.0015:85 20:80 25:75豆科混播比例圖1-1-1不同豆禾比例對群落高度的影響87.00)%86.00度蓋85.0084.0083.0082.0081.0015:85 20:80 25:75豆科混播比例圖1-1-2不同豆禾比例對群落蓋度的影響500.00㎡ 450.00/g 400.00(量350.00物300.00生250.00上200.00地150.00100.0050.000.00苜蓿

無芒雀麥

群落15:85

20:80

25:75圖1-1-3不同豆禾比例對群落及組分地上生物量的影響2)種間相容性不同混播比例種間相容性分析結果(表

1-1-2

)顯示,三種混播比例組合的種間相容性均大于

1,三者之間無顯著差異(

P>0.05),表明苜蓿與無芒雀麥混播后處于占有不同生態(tài)位,利用不同資源,表現出一定的協(xié)調關系。表1-1-2不同豆禾比例組合種間相容性豆禾比例

苜蓿相對產量

RYl

無芒雀麥相對產量

RYg

種間相容性

RYT15:85

4.93+0.16a

0.68+0.18a

1.31+0.18a20:80

4.57+0.24a

0.71+0.26a

1.48+0.17a25:75

4.13+0.16b

0.57+0.2a

1.46+0.18a3)綜合評價應用模糊數學中的隸屬函數法,綜合三個混播比例組合生產性能評價指標的標準值,分別計算草群高度、總蓋度、各組分地上生物量、群落地上生物量、各組分相對產量、種間相容性的隸屬度,以這8個隸屬度的均值綜合評價各混播比例的生產性能。結果顯示(1-1-3),豆禾比例20:80的生產性能最高,平均隸屬度值為0.85。表1-1-3不同豆禾比例綜合生產性能指標的隸屬度值及均值地上生物量相對產量混播比例高度總蓋度RYT均值苜蓿無芒雀麥群落苜蓿無芒雀麥15:850.000.000.001.000.001.000.750.000.3420:801.001.000.600.960.660.551.001.000.8525:750.890.171.000.001.000.000.000.880.49結論從草群高度、總蓋度、各組分地上生物量、群落地上生物量、各組分相對產量、種間相容性等8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豆禾混播20:80的綜合生產性能最高。1.2混播組合篩選試驗試驗設計設計6個混播組合(見表1-2-1)?;觳ピ瓌t為混播比例為豆:禾=20%:80%,豆科為上繁豆科,禾草包括上繁疏叢型(老芒麥、披堿草) 、上繁根莖型(無芒雀麥、羊草)和下繁疏叢型(冰草)。上繁草占20%(其中上繁疏叢型占上繁草的10%,上繁根莖型占上繁草的10%),下繁草占60%。表1-2-1試驗混播組合設計編號混播組合混播比例總播量(kg/畝)1苜蓿+老芒麥+無芒雀麥+羊草+冰草20:10:5:5:601.82苜蓿+披堿草+無芒雀麥+羊草+冰草20:10:5:5:601.83苜蓿+沙打旺+老芒麥+無芒雀麥+羊草+冰草10:10:10:5:5:601.84苜蓿+沙打旺+披堿草+無芒雀麥+羊草+冰草10:10:10:5:5:601.85苜蓿+(胡枝子)+老芒麥+披堿草+無芒雀麥+冰草10:10:5:5:10:601.86苜蓿+(胡枝子)+老芒麥+披堿草+羊草+冰草10:10:5:5:10:601.87苜蓿1.08沙打旺1.09胡枝子1.510老芒麥1.511披堿草2.012無芒雀麥2.013羊草3.514 冰草 1.5結果與分析(1)群落特征單播人工草地和混播人工草地草群高度、蓋度和產量均高于天然草地,混播草地因組分種間的高低互補形成了較整齊的外貌,草群高度保持在 47-59cm(表1-2-2);混播草地總蓋度均達到 100%(表1-2-2);混播人工草地產草量是天然草地的1.4-7.1倍,組合3、組合4草地產量高于5組分的其他4個組合,產量分別為445.8g/㎡和408.27g/㎡(表1-2-2)。表1-2-2播種當年混播草地與單播草地群落特征序號草地類型群落高度(cm)總蓋度(%)產量人工草地/天(g/㎡)然草地天然草地275062.37-混播草地1苜蓿+老芒麥+無芒雀麥+羊草+冰草49.78100.000265.074.22苜蓿+披堿草+無芒雀麥+羊草+冰草47.56100.000329.075.33苜蓿+沙打旺+老芒麥+無芒雀麥+羊58.92100.000408.276.5草+冰草4苜蓿+沙打旺+披堿草+無芒雀麥+羊54.27100.000445.807.1草+冰草5苜蓿+(胡枝子)+老芒麥+披堿草+58.89100.000336.875.4無芒雀麥+冰草6苜蓿+(胡枝子)+老芒麥+披堿草+52.33100.000393.736.3羊草+冰草單播草地7苜蓿58.67100.000398.476.48沙打旺75.0016.667221.133.59胡枝子----10老芒麥42.0055.000155.802.511披堿草42.6786.667175.002.812無芒雀麥34.0066.66787.331.413羊草47.5080.000103.601.714冰草33.6770.000141.072.32)草群生物量生長率表1-2-3可知,從全生長季群落生物量的生長率(AGR)來看,混播草地AGR高于單播草地(除苜蓿外)。單播草地中豆科牧草以苜蓿 AGR較高,禾本科牧草以披堿草、老芒麥和冰草的 AGR較高。混播群落中組合 3和組合4的AGR較高,表明生長季內這些群落單位面積上積累的凈生物量較多, 因此表現出了較高的產草量。對全生長季群落生物量的相對生長率(RGR)而言,豆科牧草的單播群落中苜蓿的RGR較高,表明生長季內單位生物量的苜蓿比其他豆科牧草能積累更多的生物量,因此在同一種植密度和面積下,苜蓿的生物量比其他豆科單播草地更高;禾本科牧草的單播群落中披堿草的RGR較高,表明生長季內單位生物量的披堿草比其他禾本科牧草能積累更多的生物量,因此在同一種植密度和面積下,披堿草草地的生物量比其他禾本科牧草單播草地更高?;觳ト郝渲校M合 3和組合 4的RGR值較高,表明在同一種植密度下組合3和組合4的生物量比其他組合草地更高。所有混播組合RGR較各組分種的RGR有所增加,說明生長季內單位生物量的混播草地比單播草地積累更多的生物量。表1-2-3播種當年混播草地與單播草地群落生物量絕對生長率 (AGR)和相對生長率(RGR)全生長季混播組合草地類型AGRRGR混播草地1苜蓿+老芒麥+無芒雀麥+羊草+冰草2.330.0492苜蓿+披堿草+無芒雀麥+羊草+冰草2.890.0513苜蓿+沙打旺+老芒麥+無芒雀麥+羊草+冰草3.580.0534苜蓿+沙打旺+披堿草+無芒雀麥+羊草+冰草3.910.0545苜蓿+(胡枝子)+老芒麥+披堿草+無芒雀麥+冰草2.950.0516苜蓿+(胡枝子)+老芒麥+披堿草+羊草+冰草3.450.052單播草地7苜蓿3.500.0538沙打旺1.940.0479胡枝子0.000.00010老芒麥1.370.04411披堿草1.540.04512無芒雀麥0.770.03913羊草0.910.04114冰草1.240.043小結與討論(1)混播草地中豆科牧草葉叢多集中在地上 50cm以上,禾本科葉叢多集中在30cm-50cm之間,能夠充分利用光熱、水分和養(yǎng)分條件,因此,混播草地比單播草地產草量高。(2)組合3和組合4的產草量高于單播草地和其他 5組分4個組合,與王剛、蔣文蘭(1998)試驗得到的:在混播人工草地中,其生產力與組成混播草地的牧草種數呈密切關系,草地生物量隨物種數增加而增加的結論相一致。 這個結果進一步支持了當代生態(tài)學中關于生態(tài)系統(tǒng)復雜性與其穩(wěn)定性關系中的一個觀點, 即高的物種多樣性導致高生產力。混播草地是否能比單播草地更好地維持產量的穩(wěn)定性,還要隨著種植年限的延長,進行進一步研究。3)組合3、組合4的全生長季群落生物量絕對生長率(AGR)和相對生長率(RGR)較高,說明這兩個組合的生物量凈積累速率較大。根據人工草地在生長期內什么時期快速積累生物量,可將其分為“早積累型”、“中積累型”和“晚積累型”草地,確定草地“積累型”對于混播草地合理的放牧利用具有指導意義,本研究對確定混播組合快速積累生物量的時期,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播種時間以苜蓿適宜播期為參考,結合在本地區(qū)開展的苜蓿播期試驗結果,確定苜蓿播種應在7月末之前完成,之后將影響翌年越冬率。表2不同播期與越冬率、產量的關系播種時間刈割時間株高(cm)產量(kg/畝)越冬率(%)9月18日40.3ab128.2bc91.7a7月2日11月2日43.7a100.9c90.9a秋季不刈割——98.5a9月18日40.3ab171.8a94.5a7月12日11月2日40.1ab140.0abc91.8a秋季不刈割——98.1a9月18日41.8ab164.2ab90.7a7月24日11月2日41.3ab126.9bc89.3a秋季不刈割——96.3a7月29日11月2日37.3b100.2c92.9a秋季不刈割——92.2a8月2日秋季不刈割26.4c—87.4a8月10日秋季不刈割23.1c—69.6b播種深度與播量苜蓿參考DB15/T 1509-2018,其他牧草參考 NY/T1342-2007。追肥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報道,以及結合追肥試驗結果,施肥可以顯著提高混播人工草地群落高度、蓋度和產草量, 30kg/畝、30kg/畝和40kg/畝的群落高度和蓋度差異不顯著,40kg/畝產草量產草量顯著高于 20kg/畝,與30kg/畝無顯著差異。充分考慮成本壓力,確定施肥量應以 30kg/畝為宜。60.0050.0040.00mc(度30.00高落群20.0010.000.000kg20kg30kg40kg圖4-1不同施肥量對群落高度的影響100.0090.0080.0070.0060.00%50.00度蓋40.0030.0020.0010.000.000kg20kg30kg40kg圖4-2不同施肥量對蓋度的影響200.00180.00y=22.452x+65.035160.00R2=0.9622)140.00畝120.00/gk100.00(量80.00產60.0040.0020.000.000kg20kg30kg40kg圖4-3不同施肥量對產量的影響灌溉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報道,以及對當地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建設戶灌溉3 2情況進行調研,確定生長期灌溉定額為745~1425m/hm,冬季灌溉定額為225~300m3/hm2,返青前灌溉定額為120~225m3/hm2。松耙補播松耙可以劃破草皮,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性,促進牧草迅速生長。退化人工草地補播具有省時、省力、省資金的特點,并能達到預期效果。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報道,結合在當地開展補播試驗,確定返青不理想人工草地地塊春季補播一年生飼料作物,既能抑制雜草生長,又能防止水土流失,還能增加當年飼草量。參考《草地學》中人工草地改良技術,頭年秋季補播,第二年即可利用。放牧草地地上生物量測定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地上生物量測定試驗, 于放牧前3d(2017年5月日)進行,與當地同時期天然草地進行對比。結果顯示,混播草牧場牧草高度達到45cm,總蓋度達到88%,產草量達到151.5kg/畝。受當年天氣因素影響,春季干旱少雨,天然草地返青較晚,牧草生長偏差,同期天然草地草群高度僅為5cm,總蓋度為15%,產草量幾近于零。表7放牧前混播草地與天然草場群落特征及地上生物量比較草地類型株高(cm)總蓋度(%)地上生物量(kg/畝)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45.088.3151.5天然草地5.015.0-牧草再生率牧草再生率按式(1)計算。G=Yn×100%··········(1)YmG—牧草再生率,單位為百分比( %);Yn—再生地上生物量,單位是千克每公頃( kg/hm2);Ym—首次盛草期地上生物量,單位是千克每公頃( kg/hm2);于2017年6月2日牧草達到20~25cm時測定再生牧草地上生物量,確定牧草再生率為51.24%。表

8

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再生率首次盛草期地上生物量(

kg/畝)

再生草地上生物量(

kg/畝)

再生率(

%)151.5

66.0

51.24放牧季單位面積產草量計算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牧草單位面積產草量按(2)計算。Y1=Ym×(1+G)··········(2)式中:Y1—單位面積牧草產量,單位是千克每公頃( kg/hm2);Ym—首次盛草期單位面積牧草產量,單位是千克每公頃( kg/hm2);G—牧草再生率,單位是百分比( %)。按以上公式計算得出,放牧季單位面積產草量為 229.1kg/畝草地合理利用率規(guī)定劃區(qū)輪牧利用方式下,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合理利用率為70%。標準干草的折算按照NY/T635-2015中5.2條執(zhí)行,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牧草的標準干草折算系數為 1.2。單位面積標準干草量的計算單位面積標準干草量按式(3)計算。F1=Y1×U×H··········(3)式中:F1—單位面積可合理利用標準干草量,單位是千克每公頃( kg/hm2);U—合理利用率,單位是百分比( %);H—標準干草折算系數。按照以上公式計算得出,單位面積標準干草量為 192.5kg/畝。合理載畜量的計算1)單位面積草地合理載畜量按式(4)計算。A1= F1··········(4)I×D式中:2A1—單位面積草地合理載畜量單位是羊單位每公頃(羊單位/hm);I—1個羊單位日食量,即1.8kg/(羊單位·日);當地放牧起止時間為 5月18日-9月1日,放牧天數為 105d,按以上公式計算得出,每畝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載畜量為 1個羊單位。(2)合理載畜量的面積單位計算1個羊單位合理載畜量所需草地面積按式( 5)計算。I×DS1= F1··········(5)式中:2S1—1個羊單位合理載畜量所需草地面積,單位是公頃( hm)按以上公式計算得出,每個羊單位載畜量需要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 1畝。輪牧小區(qū)的確定劃區(qū)輪牧首先要確定小區(qū)數目,而小區(qū)數目與輪牧周期、放牧頻率以及每個小區(qū)內放牧天數等由密切關系。輪牧周期決定于草類再生的速度,根據放牧后牧草再生高度達到可以再次利用的時間而定。適度放牧的控制,通過牧草采食留茬高度來實現。通過開展劃區(qū)輪牧試驗,確定放牧至牧草采食留茬10cm時趕往下一輪牧小區(qū),當再生草群落高度達到20~25cm時可以再次利用。輪牧頻次與輪牧周期之間有密切關系,確定輪牧周期后,在放牧季內輪牧的次數即為輪牧頻次。放牧起止時間根據《草地與牧場管理學》中放牧家畜采食行為,以及結合在當地開展的放牧試驗,確定牛以草地優(yōu)勢禾草進入拔節(jié)期, 或豆科牧草進入孕蕾期,或牧草高度達到20~25cm時開始放牧,羊以草地牧草高度10cm~15cm時開始放牧。牧草生長季結束前30d停止放牧,最后一次輪牧小區(qū)殘草高度不低于10cm,最晚9月末停止放牧。起始放牧小區(qū)控制為保證每一個輪牧小區(qū)在每年得到均衡利用,確定起始輪牧小區(qū)每年依次輪換使用。劃區(qū)輪牧設施設計參照NY/T1237-2006與《草原管理學》中推薦技術。(六)重大意見分歧的處理依據和結果無(七)采用參考的國內同類標準本標準是依據科爾沁沙地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劃區(qū)輪牧實際情況制定,制定過程中參照了(NY/T1342-2007)人工草地建設技術規(guī)程和(NY/T1343-2007)草原劃區(qū)輪牧技術規(guī)程為本標準的建立提供技術支撐。(八)其他應說明的事項無。(九)標準草稿征求意見情況(見附表)序意見提出單位/專家不采納(說明原號采納因)3.3人工草牧場:選擇適宜的草種通過人工措施而建植的用于刈割或放牧利用的內蒙古大學/寶1草地,建議刪除“刈割或”一詞。修改為:采納音陶格濤選擇適宜??而建植的用于放牧利用的草地。4.7利用: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建植當年不刈割,第2年開始進行劃區(qū)輪牧利內蒙古大學/寶2用。修改為節(jié)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建植采納音陶格濤當年不利用,第2年開始進行劃區(qū)輪牧利用.因為不刈割也可以理解為可以放牧。建議將標題改為《科爾沁沙地節(jié)水灌溉混人工草牧場主要播人工草地劃區(qū)輪牧技術規(guī)程》。若修改內蒙古農業(yè)大3不采標題,“1范圍”的內容亦應做適當修改。學/衛(wèi)智軍利用方式為放牧,納“3.3人工草牧場”改為人工草地。區(qū)別于刈割利用。改“3.7補播”術語為:在不破壞和少破內蒙古農業(yè)大4壞原有植被的基礎上,播種一些有價值采納學/衛(wèi)智軍的、適合當地土壤氣候條件的優(yōu)良牧草,以增加草群中優(yōu)良牧草的種類, 達到提高草地生產力和改善飼草質量的目的。“3.8牧草再生率”術語有誤。(牧草)再生率為“單位草地面積每天增加干物質5

的質量”(參見《草業(yè)大辭典》 P1004: 內蒙古農業(yè)大“再生率”)。從“ 3.8 牧草再生率”的 學/衛(wèi)智軍術語描述看出,實際是“再生草”的一種表述方法(參見《草地培育學》 P24)。

采納“3.11合理載畜量”建議改為“載畜量”。內容為“一定的草地面積,在某一利用時6段內,在維持草地可持續(xù)生產的前提下,內蒙古農業(yè)大采納滿足家畜正常生長、繁殖、生產的需要,學/衛(wèi)智軍所能容納的家畜數量”。“3.12實際載畜量”建議改為“載畜內蒙古農業(yè)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