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20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1年)_第1頁
云南昆明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20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1年)_第2頁
云南昆明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20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1年)_第3頁
云南昆明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20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1年)_第4頁
云南昆明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20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1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云南昆明歷年中考語文試題(文言文閱讀)

(截至2021年)

【甲】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己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

兵刃,骰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

令日'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

將軍:“吾欲入勞軍?!眮喎蚰藗餮蚤_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

驅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背啥Y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

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節(jié)選自《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乙】

康定元年,元昊反,延州諸碧◎多失守,仲淹自請行汽

先是?,詔分邊兵:總管領萬人,鈴轄④領五千人,都監(jiān)領三千人??苤劣?,則官卑者

先出。仲淹日:“將不擇人。以官為先后,取敗之道也。”于是大閱州兵,得萬八千人,分

為六,各將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賊眾寡,使更⑤出御賊。

明年正月,詔諸路人討?,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我?guī)煴┞?,不如俟春深入,賊馬

瘦人饑,勢易制也。當據要害,拓疆御寇,策之上也?!钡劢杂闷渥h。

仲淹又請修承平、永平等若,稍招還流亡,城⑦十二碧,羌漢之民,相踵歸業(yè)外諸羌來

者,仲淹皆推心接之。

仲淹為將,賊不敢輒犯其境。

(節(jié)選自《宋史?范仲淹傳》)

【注】①碧,同“寨”。②行:這里指前往御敵。③先是:指范仲淹到延州之前。④鈴

轄:地方統兵官,位在總管之下,都監(jiān)之上。⑤更:輪換。⑥詔諸路入討:皇帝下詔命令各

路軍隊討伐西夏。⑦城:修筑城墻。⑧相踵歸業(yè):先后回歸家園,恢復正常生產。

9.請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上自芳軍(2)亞夫乃傳言開擘門

(3)各將三千人(4)不如年春深入

10.請用現代漢語翻譯【甲】【乙】兩文中畫線的句子。

(1)天子為動,改容式車。

(2)諸羌來者,仲淹皆推心接之。

11.【甲】【乙】兩文都運用了對比手法.請用原文中的句子,將下面圖表的空白處補

充完整。

迎接方〃

A將軍亞夫持兵拊

甲文

結整

群臣皆驚B

W故方K

乙文窟至御之,則官卑者先出C

12.【甲】【乙】兩文都刻畫了鮮明的人物形象?!炯住课闹兄軄喎蚴且晃恢诬妵烂?、

恪盡職守、剛正不阿的將軍,請結合【乙】文內容說說范仲淹是一位什么樣的將軍。

【參考答案】

9.(1)慰問,慰勞;(2)營壘;(3)率領;(4)等,等待。

10.(1)皇上被感動了,表情嚴肅起來,扶著車前橫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

(2)對于前來歸附的羌族人民,范仲淹都誠懇地接納他們。

11.A.將以下騎送迎

B.稱善者久之

C.量賊眾寡,使更出御賊

12.從范仲淹對敵我優(yōu)劣之勢的分析可以看出他謀略過人,從他優(yōu)撫百姓可以看出他關

心百姓,從皇帝采納他的意見可以看出他伸手朝廷信任o

【參考譯文】

【乙】康定元年,元昊謀反,區(qū)延州周圍各要塞大多失守,范仲淹主動請求前往延州。

在此之前,朝廷規(guī)定將領分別統轄邊境駐軍:總管統轄一萬人,鈴轄統轄五千人,都監(jiān)

統轄三千人。遇到敵人侵略而要抵御時,就派官品低的將領首先出擊。范仲淹說:“派遣將

領不選擇合適的人,而按照官職等級的高低來安排出兵的先后順序,這是自取失敗的原因

啊。”于是(他)普遍檢閱本州州軍隊,得到一萬八千人,并分為六部,每位將領各自統領

三千人,分部訓練士兵,根據敵軍的多少,派遣他們們輪流出戰(zhàn)抵御敵人

第二年正月,帝下詔命令各路軍隊討伐西夏,范仲淹說:““正月時塞外十分寒冷,我

們的軍隊露宿挨凍,不如等到春天再深入敵境,敵軍馬瘦人饑,憑借我軍的勢力容易制服敵

軍,我們應當占據險要之地,開拓疆土抵御敵寇,這是上等的策略。”帝全部采納了他的建

議。

范仲淹又上奏請求朝廷修筑承平、永平等要塞的營壘,逐漸召回流亡在外的百姓,把十

二座舊要塞改建為城,于是羌族和漢族流亡在外的百姓,先后回歸家園,恢復正常生產。對

于前來歸附的羌族人民,范仲淹都誠懇地接納他們。

范仲淹擔任將領之時,敵軍不敢輕易侵犯他所統轄的地區(qū)。

(2021云南昆明)

【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

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

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誡子書》)

【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錦衣玉食而后謂之奢也,但使皮袍呢

褂俯拾即是,車馬仆從習慣為常,此即日◎趨于奢矣。見鄉(xiāng)人則嗤其樸陋②,見雇工則頤指氣

使③,此即日習于傲矣。京師子弟之壞,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

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廢弛,亦以焦躁故爾。一經焦躁,則心緒少佳,辦事不

能妥善。弟總宜平心靜氣。爾與諸弟戒之,至囑至囑!

(節(jié)選自《曾國藩家書》)

注釋:①日:一天天地。②樸陋:粗俗鄙陋。③頤指氣使:不說話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

出氣發(fā)聲來示意,形容有權勢的人隨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氣。

9.請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

(1)非寧靜無以簟匹致遠:

(2)淫慢則不能財植勵精:

(3)悲守穹廬窮廬:

(4)此即日習于傲矣習:

10.請選出下列加點詞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2分)

A.靜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

B.險躁則不能治性/至則無可用

C.不必錦衣玉食池后謂之奢也/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畫后見也

D.車馬仆從習慣為常/二蟲盡為所吞

11.請用現代漢語翻譯【甲】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12.【甲】文中諸葛亮認為“學須靜也,才須學也”,以"A”四字比喻了過度懈

怠、不靜心于學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狀態(tài);【乙】文中曾國藩以自己為例勸誠弟弟,

提出做事宜“B”,否則會導致“心緒少佳,辦事不能妥善”的結果;【甲】【乙】

兩文的作者都認為」會阻礙“靜”的養(yǎng)成,從而影響學習與做事。(3分)

13.【甲】文中諸葛亮提出“儉以養(yǎng)德”的觀點,請你結合【乙】文內容,談談在生活

中該如何培養(yǎng)“儉''的習慣。(3分)

【參考答案】

9.(2分)(1)致遠:實現遠大目標

(2)勵精:振奮精神

(3)窮廬:偏偏簡陋的房屋

(4)習:習慣,熟悉

10.(2分)C

11.(2分)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確志向。

12.(3分)A.遂成枯落B.平心靜氣C.躁(險躁/焦躁)

13.(3分)培養(yǎng)儉的習慣要從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說并不是“錦衣玉食”才

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隨處都是,“車馬仆從”成為習慣,這樣就靠近奢而遠離儉了。所

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節(jié)儉,不過度消費。

【參考譯文】

官宦子弟最容易犯'‘奢"字、“傲”字。不一定是華美的衣食才稱為“奢”的,但使皮

袍呢褂樣樣都有,車馬仆從件件齊全而自己卻習以為常,這就一天天地趨于奢侈了。見到鄉(xiāng)

下人就譏笑人家粗俗鄙陋,見到雇工就擺有權有勢的架子,這樣一天天地習慣于驕傲了。京

城子弟之變壞,沒有一個不是因為“驕”、"奢”這兩字的。初五晚上,又接到你的信,我

本來就怕弟弟們焦躁,我前年之所以那么廢弛,也是因為焦躁的緣故??傊阋叫撵o氣,

我與弟弟們應該以此為戒,這是我懇切的囑咐。

(2019云南昆明)

【甲】

①舜發(fā)于吠市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

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②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

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乙】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

啖腹,腹飽而身斃。再者,不敢縱逸。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若耽

缶嗜滋味,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大,既妨政事一,又擾生民?!必懹^六年,太宗謂侍

臣日:“古之昏君,其耳目皆為敝,不知時政得失,亦不見過,以是滅亡。朕既在九重汽

不能盡見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無事,四海安寧,便不存意久

【注釋】①貞觀:唐太宗李世民年號。②存:撫恤?!雹鄣ⅲ撼聊纭"芫胖兀荷顚m之內。

⑤存意:用心操勞國事。

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

(1)必先苦其心志()(2)行弗亂其所為()

(3)猶割股以啖腹()(4)若耽嗜滋味()

【參考答案】(1)使…痛苦(2)違背(意愿)(3)大腿(4)喜歡,特別愛好

10、選出下列加點詞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2分).

A、管夷吾舉于世/皆以美于徐公.B、改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時有物外之趣

C、曾益基所不能/基如土石何D、故卿等為朕之耳目/輟耕之壟上

【參考答案】B

11、用現代漢語翻譯【甲】文第③段中劃橫線的句子。(2分)

【參考答案】一個人常常是犯了錯誤,以后才能(注意)改正。

12、【甲】文采用層層推理的方法,開頭先A,接著提出了擔任治國重任的人才必須經

過磨煉的觀點,然后從正反兩面進行推論,最后概括出B的中心論點?!疽摇课奶谡J為“為

君之道”首先要C。(3分)

【參考答案】A:列舉事例;B:生于憂患,死于安樂;C:先撫恤百姓(心存百姓)

13、【甲】【乙】兩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國的觀點,這些觀點有何異同?請

結合選文內容具體分析。(3分)

【參考答案】同:都強調了治國需賢臣輔佐這一內因。甲文強調朝廷要有嚴格執(zhí)法、

直言敢諫的賢士;乙文強調賢臣猶如君主的耳目,要用心操勞國事。異:甲文還強調外因

也能導致亡國的觀點,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國侵犯的危險,國家就會滅亡。而乙文沒

有涉及外因。

【參考譯文】

貞觀初年,唐太宗對侍臣們說:“做國君所應當遵循的原則,必須首先關心百姓。如果

用損害百姓的辦法來滿足自身的享樂,那就像從自己腿上割肉來充饑一樣,肚子填飽了,人

也就死了。再說,我從不敢放縱自己的欲求。使人身體受到損害的原因不在別的,都是由于

自己貪欲才釀成的災禍。如果一味沉溺于吃喝,沉湎于聲色,那么這些欲望越多,所受到的

損害也就越大,這樣既妨害國家大事,又擾亂百姓。"貞觀六年,唐太宗對侍臣們說:“古

代的昏君,他們的耳目都受到蒙蔽,弄不清哪些政策是成功的,哪些政策的失敗的,帝王不

知道自己有哪些過錯,于是漸漸導致國滅身亡。我既然住在深宮之內,不可能完全知道天下

所有的事情,所以希望你們諸位起到我的耳目的作用。不要以為國家太平,邊疆安寧,就不

用心操勞國事了。”

(2017云南昆明)

【甲】①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

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

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皴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

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僻然若

神人;余則編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

勤且艱若此。

②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縻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

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凡明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節(jié)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板橋幼隨其父學,無他師也。幼時殊?無異人處,少長,雖長大,貌寢陋②,人咸易@

之。然讀書能自刻苦,自憤激,不茍同俗;由淺入深,由卑及高,由邇達遠,以赴古人之奧

區(qū)④,以自暢④其性情才力之所不盡。人咸謂板橋讀書善記,不知非善記,乃善誦耳。板橋每

讀一書,必千百遍。舟中、馬上、被底,或當食忘匕箸或對客不聽其語,并自忘其所語,

皆記書默誦也。如是默誦,書有弗記者乎?(節(jié)選自《鄭板橋集?板橋善誦》)

注釋:①殊:特別。②寢陋:丑陋.③易:輕視。④赴古人之

奧區(qū):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

⑤暢:酣暢。⑥匕著:調羹和筷子。

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

(1)主人日再售()(2)同舍生皆祓綺繡()

(3)父母歲有裘葛之遺()(4)人感謂板橋讀書善記()

10.選出下列加點詞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2分)

A.俟其欣悅,則又請焉/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

B.以中有足樂者/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C.坐大廈之下頂誦《詩》《書》/學加不思則罔

D.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11.用現代漢語翻譯【甲】文第段中劃線的句子。(2分)

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12.從宋濂和鄭板橋的學習經驗中,我們獲得了一些有益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請按提示

在A、B、C處填寫恰當的內容。(3分)

文句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

甲文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A

甲文余則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一心向學

乙文B循序漸進

乙文板橋每讀一書,必千百遍。C

13.【甲】【乙】兩文末尾畫波浪線的名子有哪些共同點?請結合選文內容作簡要分析。

(3分)

【參考答案】

9.(2分)(1)食:提供伙食(2)被:同“披",穿(3)遺:給予,贈送(4)成:

都,全10.(2分)B

11.(2分)女仆拿熱水來(給我)澆洗,有被子圍著、蓋著(我),(我)很長時間

才暖和過來。

12.(3分)A.虛心求教(或“恭敬有禮”)B.由淺入深,由卑及高,由邇達遠C.如奮

刻苦(或反復誦讀”)(A、C處用四字詞語概括、意對即可)

13.(3分)都是反問句,加強J'語氣,能警示讀者并引起讀者思索,反思自己的學習

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都總結了上文,表明了作者的觀點;甲文強調專心是業(yè)精德成的重要條件,

乙文肯定默誦是熟記書本內容的有效手段。

【參考譯文】

【乙】鄭板橋小的時候跟隨他的父親,沒有其他的老師。小的時候沒有特別和別人不一

樣的地方,雖然長大了,容貌丑陋,人們都看不起他。但是他讀書能夠自己刻苦,自己憤激,

從淺的地方到深的地方,從低到高,從近到遠,到達古人學問深奧的地方,使自己不多的性

情才能力氣得到昌盛。人們都說板橋讀書善于記憶,不知道不容易記憶的地方,就善于背誦。

板橋每次讀一本書,一定要讀千百遍。在船上,馬上,被子里,有的時候在吃飯的時忘記了

勺子筷子,有的時候對著客人不聽他們的話,并且忘記了他們說的話,都在記憶書并且默默

的背誦。書有不被記住的地方嗎?

(2016云南昆明)

【甲】①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

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薪,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

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②己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

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醛

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乙】饒州路大饑,米價翔踴.,總管王都中?以官倉之米定其價為三等,言于江浙行省,

以為須累?以下等價,民乃可得食,未報,輒于下等減價十之二,使民就梁。行省怒其專擅,

都中曰:“饒去杭幾二千里,比?議定往還,非半月不可。人七日不食則死,安能忍死以待乎!”

其民相與言日:“公為我輩減米價,公果得罪,我輩當鬻⑥妻子以代公償?!毙惺》牢颍贾?/p>

乃得免。(節(jié)選自《續(xù)資治通鑒》,有改動)

【注釋】①路:元代行政區(qū)劃單位。②翔踴:物價飛漲。③王都中:字符俞,,元

代官員,官至兩任行省參知政事。④果:賣出糧食。⑤比:等到⑥鬻(yu):賣。

8.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

(1)雜然而前陟者()(2)宴助之樂()

(3)射者中,棄者勝()(4)饒去杭幾二千里()

【答案】(1)陳設,擺設。(2)酒喝到高興時。(3)下棋。(4)距離。

【解析】實詞的解釋注意辨析,看有沒有出現特殊用法,此題中“去”是古今異義詞,

“陳”、“酣”“弈”用的是本義。

9.選出下列加點詞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2分)

A.行者休于樹/苛政猛于虎也

B.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跪而拾年以歸

C,都中乃得免/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D.行省怒基專擅/俟基欣悅,則又請焉

【答案】D

【解析】A項前一個“于”解釋為“在”,后一個解釋為“比”;B項“而不知太守之樂

其樂也”的“之”為語氣助詞,可不譯?!肮蚨爸詺w”的“之”是代詞,指“撕碎的奏

牘”;C項前一個“乃”譯為“于是,才”,后一個“乃”譯為“是”;D項兩個“其”均為代

詞,譯作“他二

10.用現代漢語翻譯選段【甲】中畫橫線的句子。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答案】辭了能和他們一起快樂,酒醒后能寫文章來記述這件事的(表達這種快樂的),

是太守。

【解析】文言文翻譯要遵循字字落實的原則,適當的增刪調換。對關鍵詞語及特殊句式

要準確把握,“醒”是“酒醒”,“述”解釋為“記述”。此句同時也是一個判斷句。

11.請根據提示,找出選段【甲】中含有“樂”字的相應語句,填寫在A處;在B、C

處概括對應語句中“樂”的含義。(3分)

含“樂”字的句子“樂”的含義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

A.

禽鳥之樂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百姓之樂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誰?廬陵歐陽修也

【答案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也。(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B.賓客之樂C.太守自樂

【解析】回答此題,只要能完整理解和把握文章內容,答題緊扣文章內容即可。

12.選段【甲】中歐陽修被貶官至滁州,愛民親民;選段【乙】中王都中擅自將米價救

災,惹怒上司。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兩個選段中百姓對他們的舉動分別有什么反應,并說說

都這樣寫有何作用。(3分)

【答案】百姓對歐陽修的舉動是贊同、擁護,對王都中是愛戴。由人民群眾對他們的態(tài)

度,反襯出歐陽修和王都中的政績極好。

【解析】【甲】文中歐陽修愛民親民,既能造福于民,又能與民同樂,因此深得滁州百

姓愛戴,《醉翁亭記》一問世,滁州人唯恐失之,于慶歷八年請人把全文刻在石碑上,后來

又嫌字小字淺,怕日久磨滅,又請?zhí)K軾用真、草、行三種字體書寫重刻。影響之大,可見一

斑。這里邊除了文章本身的文學藝術魅力,還在于那個勤政、親民、愛民的“太守”給人民

帶來的一線曙光?!疽摇课闹型醵贾猩媒得變r,得罪上司。行省責備他越權行事,欲治其罪。

群眾提出:王總管減米價救災民如果有罪,災民愿賣掉妻兒替他贖罪,行省左右司都事也極

力幫助,都中才免受處分。兩文都表現出了百姓對他們的擁護、愛戴。由人民群眾對他們的

態(tài)度,反襯出歐陽修和王都中的政績極好。

【參考譯文】

饒州路遭大饑荒,米價暴漲,總管王都中將官倉的米分定為三等價格,向江浙行省上言,

認為必須按下等價出賣,百姓才能吃得上,還未得答復,就按下等價又減價十分之二,讓百

姓來買。行省對他擅作主張的行為十分惱怒,王都中說:“饒州距杭州差不多兩千里,等到

決定了再返回來,非半個月的時間不可。可是人七天不吃東西就會死,怎么能夠忍心看著百

姓餓死來等待呢!”那里的百姓對他說:“您為我們減了米價,您真的因此獲罪,我們就是賣

了妻子兒女也要替您償還?!毙惺∵@時才省悟,王都中于是得以免罪。

(2015云南昆明)

【甲】①蔣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

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xiāng)鄰之生日

蹙,彈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徒,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病,往

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

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

西,然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

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

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己后矣,又安敢毒

耶?”

②余聞而愈悲??鬃釉唬骸翱琳陀诨⒁病!蔽釃L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乙】段太尉①在涇州為營田官②。涇大將焦令謨③取人田,自占數十頃,給與農,曰:

“且熟,歸我半?!笔菤q大旱,野無草,農以告謨。謨日:“我知入數而已,不知旱也?!?/p>

督責益急,農且饑死,無以償,即告太尉。太尉判狀,辭甚巽④,使人求諭謨。謨盛怒,召

農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⑤鋪背上,以大杖擊二十,垂死,輿⑥來庭中。

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⑦瘡,手注善藥,旦夕自哺農者,然

后食。取騎馬賣,市谷代償,使勿知。

(節(jié)選自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

【注釋】①段太尉:即段秀實,唐朝名臣,死后追究贈太尉,謚“忠烈”。②營田官:

掌管屯墾的官員。③焦令謨(chen):人名。④巽(xim):同“遜”,這里指委婉。⑤判:

狀紙。⑥輿:抬。⑦衣:包扎。

8.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

(1)汪然出涕曰涕:(2)竭其廬之入入:

(3)謹食之,時而獻焉食:(4)太尉判狀,辭甚巽辭:

9.選出下列加點詞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2分)

A.而: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B.乎:叫囂乎東西/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

C.也:我知入數耳,不知早也/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D.以:以大杖擊二十/先帝不以臣卑鄙

10.用現代漢語翻譯【甲】文第①段畫橫線的句子。(2分)

君將哀而生之乎?

譯文:

11.【甲】文第①段采用對比手法,反映了百姓的痛苦生活。請根據提示,用自己的話

概括文中相關內容并填在ABC三處。(要求:每空不超過10個字)(3分)

12.【甲】文作者柳宗元和【乙】文中的段太尉都關注民生、同情百姓,請結合兩文畫

波浪的句子,說說他們關心百姓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

答:

【參考答案】

8.(2分)(1)涕:眼淚(2)入:收入(3)食:喂養(yǎng)⑷辭:言詞

9.(2分)A

10.(2分)你要哀憐我,使我活下去嗎?

11.(3分)示例:A.三代人六十年長居此地B.受悍吏侵擾不得安寧C.天天面臨

死亡的威脅(符合題目要求,意對即可)

12.(3分)柳宗元用寫文章的方式來反映沉重的賦稅給百姓帶來的痛苦,希望統治者

能體察民情,革除弊端。段太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幫助百姓,他親自給被打傷的農民處

理傷口、早晚喂飯,還賣掉自己的馬買谷子替農民還租。(意對即可)

【參考譯文】

蔣氏(聽了),更加悲傷,滿眼含淚地說:“您是哀憐(我),使我活下去嗎?我這

差事的不幸,還不如恢復我賦稅遭受的不幸那么厲害呀。如果從前我不干這差事,那我早已

困苦不堪了。

自從我家三代住到這個地方,累計到現在,已經六十年了,可鄉(xiāng)鄰們的生活一天天地

窘迫,把他們土地上生產出來的都拿去,把他們家里的收入也盡數拿去(交租稅仍不夠),

只得號啕痛哭輾轉逃亡,又饑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頂著狂風暴雨,冒著嚴寒酷暑,呼

吸著帶毒的疫氣,一個接一個死去,常死人互相壓著。從前和我祖父同住在這里的,現在十

戶當中剩不下一戶了;和我父親住在一起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只有不到兩三戶了;和我一

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只有不到四五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遷走了???/p>

是我卻由于捕蛇這個差事才活了下來。兇暴的官吏來到我鄉(xiāng),到處吵嚷叫囂,到處騷擾,那

種喧鬧的樣子驚擾了鄉(xiāng)間的平靜,即使是雞狗也不得安寧呢!我就小心翼翼地起來,看看我

的瓦罐,我的蛇還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養(yǎng)蛇,到規(guī)定的日子把它獻上去?;丶?/p>

后有滋有味地吃著田地里出產的東西,來度過我的余年。估計一年當中冒死的情況只是兩次,

其余時間我都可以快快樂樂地過日子。哪像我的鄉(xiāng)鄰們天天都在危險之中呢!現在我即使死

在這差事上,比起我的鄉(xiāng)鄰就已經死在(他們)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這件事)呢?”

我聽了(蔣氏的訴說)越聽越悲傷??鬃诱f:“嚴苛的政治比老虎還要兇猛啊!"我

曾經懷疑過這句話,現在從蔣氏的遭遇來看,還真是可信的。唉!誰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

有比這種毒蛇更厲害呢!所以寫了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情的人從這

里得到它。

【乙】段太尉在涇州,擔任營田官。涇州大將焦令謨奪取民田,自己強占了幾十頃地,

租給農民耕種,說:”將來莊稼成熟時,一半歸我?!边@一年大旱,田野草都不長。農民將

旱情告訴焦令謳。焦令謨卻說:“我只知道收入糧食的數目罷了,不知道旱災?!贝弑频酶?/p>

厲害。農民都將要餓死了,無法償還,就告到太尉那里。太尉寫了判決書,言辭非常婉轉,

派人求見并勸告焦令謨。焦令謹大怒,將欠租的農民叫了去說:“我難道怕段某嗎?怎么還

敢去告我!”拿判決書鋪在農民的背上,用大杖打了他二十杖,農民快死了,被抬到段太尉

衙門的庭院,太尉大哭,說:“是我害苦了你?!绷⒓从H自取水洗去農夫身上的污血,撕破

自己的衣裳,包扎農民的傷口,親手敷上良藥,早晚親自先給農民喂飯,然后自己才吃。牽

過自己的坐騎賣掉,買糧食代農民償還地租,不讓那農民知道。

(2013云南昆明)

[甲]黔之驢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⒁娭嬋淮笪镆?,以為神。

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想想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

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⒁蛳?,計之日:

“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憫,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乙】當止不止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隨入。穴故②嵌空?而繚曲?,輾轉內避,漸不

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強入。

樵者窘迫,見旁一小竇?,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數步,忽睹天光,竟反出

穴外。乃力運數石,窒⑦虎退路,兩穴并?聚柴以焚之?;⒈谎?,吼震巖谷,不食頃⑨,死

矣。

此事亦足為當止不止之戒也。(選自紀附《閱微草堂筆記》)

注釋:①樵:打柴。②故:通“固”,本來。③嵌空:深陷的樣子。④繚曲:曲

折繚繞。⑤竇:孔穴。⑥不意:沒想到。⑦窒:堵住。⑧并:一起。⑨不食頃:

不到一頓飯工夫。

8.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義。(2分)

(1)稍出近之()(2)益豈其聲()

(3)技正此耳()(4)遂蛇行而入()

9.選出下列加點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2分)

A.虎因喜/罔不因勢象形B.驢不勝怒,蹄京/聚柴以焚之

C.盡其肉/其如土石何D.以為神/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10.用現代漢語解釋甲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11.用原文詞句填空。(3分)

甲文中,驢最初出現時,是一個“A”,最后被虎吃掉,是因為它“B”:

乙文中,樵者最初遭遇老虎,處境“C”,最后用“I)”的做法戰(zhàn)勝了

老虎。

12.甲乙兩文中的老虎形象各有什么特點?(3分)

【參考答案】

8.(2分)(1)靠近,接近(2)熟悉,習慣(3)同“只”,僅(4)像蛇一樣

9.(2分)B

10.(2分)黔地沒有驢,有個喜歡多事的人用船載運(驢)進入黔地。

11.(3分)A.龐然大物(0.5分)B.技止此耳(1分)C.窘迫(0.5分)D.(力

運數石,軍虎退路,兩穴并)聚柴以焚之(1分)

12.(3分)甲文的老虎:機智勇敢,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乙文的老虎:愚蠢魯莽,

有勇無謀,急躁冒進,當止不止。(意近即可,兩個要點各1.5分)

【參考譯文】

【甲】黔地這個地方本來沒有驢,有一個喜歡多事的人用船運了一頭去。驢運到后卻沒

有什么用處,就把它放置在山腳下。老虎看到驢是個龐然大物,以為它是什么神物,躲藏在

樹林里偷偷看它,漸漸小心地出來接近它,驚恐疑惑,不知道它是什么東西。有一天,驢叫

了一聲,老虎十分害怕,遠遠地逃走,認為驢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來來回回地觀察驢,

覺得它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本領。老虎漸漸地熟悉了驢的叫聲,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終

不與它搏斗。漸漸地靠近驢子,態(tài)度越來越輕侮,碰倚靠撞冒犯它。驢非常生氣,用蹄子踢

老虎。老虎于是很高興,心里盤算這件事說:“驢的技藝僅僅只是這樣罷了!”于是跳起來

大吼了一聲,咬斷了驢的喉嚨,吃光了它的肉,然后才離開。

【乙】有個打柴的人,在山里走著走著遇到了一只老虎,他就躲到一個石洞里,老虎也

跟著他進了洞。石洞本來幽深而曲折,打柴人輾轉向里走,洞漸漸地容不下老虎了,可是老

虎一心想吃了打柴的人,就拼命往里鉆。

打柴人十分危急,他看到旁邊一個小洞,僅能容下一人,就像蛇一樣爬了進去,沒想到

曲曲折折地爬了幾步,忽然看到光亮,他竟然從洞后爬了出去。打柴人于是就用力搬來幾塊

石頭,堵住老虎的退路,在兩個洞口架起柴堆,點火燒起來。老虎被煙火熏燒烤,發(fā)出的怒

吼聲震動山嶺和峽谷,不到一頓飯的工夫,就死了。

這件事也足以讓那些應該停止卻不停止的人引以為戒了。

(2012云南昆明)

【甲】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

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

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靄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橘

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

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

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

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

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

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乙】余為兒童時,聞山游者說峽山寺,難為傅⑦遠地,嘗以為無緣能來。及茲獲游,

周歷五峰,然后知峽山之名于世,有其故焉。

于靈鷲寺時,述諸山居之所長,而未言其所不足。如虎丘之劍池不流,天竺之石橋下無

泉,麓山之力不副天奇,靈鷲擁前山,不可視遠,峽山亦少平地,泉出山,無所潭。

乃知物之全能,難也。況求友擇人而欲責全耶?去其所闕,用其所長,則大小之材無遺,

致天下於治平②也,弗難矣

【注釋】①僖(ch6u):伴侶,此處用作動詞,結伴同游。②治平:政治修明,社會安

定。

8.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

A.去國懷鄉(xiāng)去()

B.至若春和景明景)

C.然后知峽山之名于世名()

D.,去其所闕闕()

9.選出下列加點詞語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2分)

A.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至則無可用B.不以物喜/皆以美于徐公

C.而未言其所不足/學而不思則罔D.有其故焉/且焉置土石

10.用現代漢語解釋【甲】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請從修辭運用的角度品味下面的句子。(3分)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選出對【甲】【乙】兩段選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2分)

A.甲文先寫登岳陽樓所見的自然風光,接著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景不同,情

亦不同,一陰一晴,一悲一喜,形成鮮明的對比。

B.甲文寫景、抒情、議論緊密結合,把人物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寫之中。

C.乙文中,作者通過寫童年時聽旁人的講述,從正面表現了峽山寺的美景。

D.乙文是一篇借題發(fā)揮之作,寫峽山寺只是一個引子,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議論。

13.【甲】【乙】兩文表達的主旨雖不同,但都會給人一定的啟發(fā),請就你感觸最深的一

點,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8.(2分)A.云:離開B.景:日光C.名:出名;著名D.闕:同“缺”,指缺點

9.(2分)C

10.(2分)被降職遠調的官員和吟詩作賦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看了自然景物而

觸發(fā)的感悟,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11.(3分)運用了比喻和對偶的修辭方法,把湖面上浮動的光比作跳躍的黃金,把靜

靜的月影比成沉入水中的玉璧,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微波時水面的月光和無風時水中的月影,

給人以美的享受;結構上整齊對稱,內容上互相對照,大大增強了表達效果。

12.(2分)C

13.(3分)如選甲文,扣住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達情懷或”“先天下之

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來回答;如選乙文,扣住任何事物和人都不可能完美

無缺或選拔人才必須去其所短,用其所長的觀點來回答,需聯系生活實際,適當展開,語言

通暢。

【參考譯文】

(乙]我童年時,聽游山的人談論峽山寺難與它并列。由于地處遠方,曾經以為沒有機

會能來的了。等到這次得去游覽,遍歷了五座有名的山蜂,這才知道峽山寺在世間有名,是

有它的道理的。在靈鴛寺的時候,記敘了各座名山所在的優(yōu)點,而沒有談到它們的不足之處。

如虎丘山的劍池水不流動;天竺山的石橋下沒有泉水;臺山的吃力(攀登)與天然奇觀不相

符;靈鴛山面對著前邊的高山,不能往遠處看;峽山也缺少平坦的土地,泉水出山后不能形

成深潭。這才領悟到完美無缺的事物,是很難得的啊,何況交朋友選擇人才,卻要求盡善盡

美呢!避開那人的缺點,發(fā)揮那人的長處,那么、不論才干大小的人材都不會遺漏,讓天下

達到長治久安,就不難了。

(2011云南昆明)

【甲】口技

清林嗣環(huán)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

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口藝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

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

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

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能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

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

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

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

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

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己。

【乙】喬山人善琴

清徐珂

國初,有喬山人者善彈琴。精于指法,嘗得異人傳授。每于斷林荒荊間,一再鼓之,凄

禽寒鶻?,相和悲鳴。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獨奏洞庭之曲。鄰媼的聞之,咨嗟惋嘆。既闋④,

曰:“吾抱此半生,不謂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媼曰:“吾夫存日,以彈絮為業(yè)。

今客鼓此,酷類其聲耳?!?/p>

注釋:①鶻(gd):一種兇猛的鳥。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

的都城。③媼(“):老婦人。④闋:止息,終了。⑤款扉:款,敲;扉,門。

8.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

A.便有婦人驚單欠伸B.幾欲先串

C.款扉掃之D.今客鼓此

9.選出下列加點詞意思、用法不相回的一項。(2分)()

A.無敢嘩有/念無與為樂號B.以為妙絕/愚?為宮中之事

C.以彈絮為業(yè)/以叢草為林D.酷類基聲耳/塞真無馬邪

10.用現代漢語解釋【甲】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11.請用自己的話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擬的三個場面。(3分)

第一個場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個場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個場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試設想一下:【乙】文中喬山人聽了鄰媼的回答后,心里會怎么想?(2分)

13.【甲】【乙】兩文都用了側面烘托的表現手法。請從【乙】文中舉一個例子并說說

這樣寫的好處。(2分)

【參考答案】

8.(2分)

A.覺:睡醒。B.走:逃跑。

C.叩:問。D.鼓:彈奏。

9.(2分)D

10.(2分)里面(中間)夾雜著僻里啪啦的房屋倒塌聲。

11.(3分)第一個場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

第二個場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

第三個場面:失火、救火。(意對即可)

12.(2分)開放性試題。(能圍繞文章內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13.(2分)例子:凄禽寒鶻,相和悲鳴。好處:有力地烘托了喬山人彈琴技藝的精湛。

【參考譯文】

【甲】京城里有個擅長口技的人。一天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在客廳的東

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

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腿藗円黄饑趪磺懊?。過了一會兒,只聽到圍幕

里面醒木一拍,全場安靜下來,沒有敢大聲說話的。

遠遠地聽到深巷里的狗叫聲,就有一個婦人被驚醒,打著呵欠,伸著懶腰,她的丈夫說

著夢話。一會兒,小孩子也醒了,大聲哭著。丈夫也被吵醒了。婦人拍著孩子喂奶,小孩含

著奶頭還是哭,婦人一面拍著孩子,一面輕聲哼著哄他睡覺。又有一個大孩子醒了,嘮嘮叨

叨地說個不停。在這個時候,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哼聲,小孩子含著奶

頭啼哭的聲音,大孩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呵斥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都發(fā)出來,各種

聲音都表演得維妙維肖。全場的客人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斜瞇著眼睛,微笑著,暗暗地贊

嘆,認為表演得好極了。

沒有過多久,丈夫打鼾的聲音響起來了,婦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隱隱

約約地聽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聲音,盆子等器具傾斜打翻的聲音,婦人在睡夢里的咳嗽聲。

客人們聽到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漸漸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忽然有一個人大聲呼叫:“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呼叫,婦人也起來大聲呼叫。兩個

小孩子一齊哭了起來。一會兒,有成百上千人大聲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條

狗汪汪地叫。中間夾雜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發(fā)出爆裂的聲音,呼呼的風聲,

千百種聲音一齊響了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救火的人們拉倒燃燒著的房

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搶救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

沒有一樣沒有的。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種

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每張嘴里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啊。

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