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共同犯罪,法學畢業(yè)論文_第1頁
論共同犯罪,法學畢業(yè)論文_第2頁
論共同犯罪,法學畢業(yè)論文_第3頁
論共同犯罪,法學畢業(yè)論文_第4頁
論共同犯罪,法學畢業(yè)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共同犯罪,法學畢業(yè)論文一、共同犯罪概述共同犯罪是刑法理論和司法實踐中一個疑難而復雜的問題,研究犯罪的共同形態(tài)對刑事審訊具有重要意義。解決這一問題主要取決于我們國家刑法關于共同犯罪的明文規(guī)定,我們國家刑法第二十五條明確規(guī)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存心故意犯罪。我們國家刑法的共同犯罪理論以主客觀相統(tǒng)一原則,以為共同犯罪是共同的犯罪存心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為的統(tǒng)一。因而在共同犯罪中我們應當將犯罪人在犯罪經(jīng)過中所起作用的大小考慮進去,將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和分工情況來看,將共同犯罪人分為主犯、從犯、脅從犯和唆使犯四類。二、單位共同犯罪單位犯罪是經(jīng)單位組織決策機構后構成的整體意志,這種單位整體意志由單位內部組織中的自然人行為轉化為單位的犯罪行為。因而,在通常情況下,以共同犯罪的一般標準來評判,單位犯罪是以共同犯罪形態(tài)出現(xiàn)的,這也是立法對單位犯罪往往規(guī)定追查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刑事責任的原因。三、關于片面共同犯罪理論所謂的片面共同犯罪,是指單方面具有與別人共同介入犯罪的的存心故意的情形。片面共犯具有,主觀聯(lián)絡的單向性,主觀上的直接存心故意性,客觀行為上的協(xié)同利用性,共同犯罪人類型的多樣性,片面共犯確實立能夠是片面共犯找到法律上的根據(jù),使其能夠罰當其罰,罪當其罪。目錄一、論文內容摘要1二、論文正文2〔一〕共同犯罪的概述2〔二〕單位共同犯罪4〔三〕關于片面共同犯罪的理論5三、以下為參考文獻8論共同犯罪論文內容摘要:一、共同犯罪概述共同犯罪是刑法理論和司法實踐中一個疑難而復雜的問題,研究犯罪的共同形態(tài)對審訊具有重要意義。解決這一問題主要取決于我們國家刑法關于共同犯罪的明文規(guī)定,我們國家刑法第二十五條明確規(guī)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存心故意犯罪。我們國家刑法的共同犯罪理論以主客觀相統(tǒng)一原則,以為共同犯罪是共同的犯罪存心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為的統(tǒng)一。因而在共同犯罪中我們應當將犯罪人在犯罪經(jīng)過中所起作用的大小考慮進去,將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和分工情況來看,將共同犯罪人分為主犯、從犯、脅從犯和唆使犯四類。二、單位共同犯罪單位犯罪是經(jīng)單位組織決策機構后構成的整體意志,這種單位整體意志由單位內部組織中的自然人行為轉化為單位的犯罪行為。因而,在通常情況下,以共同犯罪的一般標準來評判,單位犯罪是以共同犯罪形態(tài)出現(xiàn)的,這也是立法對單位犯罪往往規(guī)定追查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刑事責任的原因。三、關于片面共同犯罪理論所謂的片面共同犯罪,是指單方面具有與別人共同介入犯罪的的存心故意的情形。片面共犯具有,主觀聯(lián)絡的單向性,主觀上的直接存心故意性,客觀行為上的協(xié)同利用性,共同犯罪人類型的多樣性,片面共犯確實立能夠是片面共犯找到法律上的根據(jù),使其能夠罰當其罰,罪當其罪。本文關鍵詞語:共同犯罪;單位共同犯罪;片面共同犯罪;形態(tài);特征;存在必要性。一、共同犯罪的概述〔一〕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成立條件共同犯罪是刑法理論和司法實踐中一個疑難而復雜的問題,研究犯罪的共同形態(tài)對刑事審訊具有重要意義。解決這一問題主要取決于我們國家刑法關于共同犯罪的明文規(guī)定,我們國家刑法第二十五條明確規(guī)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存心故意犯罪。從該條的規(guī)定,我們能夠看出,我們國家刑法的共同犯罪理論以主客觀相統(tǒng)一原則,以為共同犯罪是共同的犯罪存心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為的統(tǒng)一。大部分學者以為,只要在兩個以上到達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之間才能構成共同犯罪。所謂共同必須是:1、各共犯人都明知共同犯罪行為的性質、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聽任危害結果的發(fā)生。2、各共犯人主觀上相互溝通、相互聯(lián)絡,都認識到自個不是在孤立地施行犯罪,而是和別人一起共同施行犯罪[1].但是同時我們國家刑法也規(guī)定了幾種不能構成共同犯罪的形式:1、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成立共犯;2、同時犯不成立共犯;3、間接正犯不成立共犯;4、存心故意犯與過失犯的某些行為相互聯(lián)絡或聯(lián)絡,不成立共犯;5、二人以上共同施行的犯罪行為;6、超出共同存心故意以外的犯罪,不構成共同犯罪;7、事先無通謀的窩藏、包庇行為,不構成共同犯罪;8、所謂片面共犯不是真正的共犯;9、法人犯罪不是共同犯罪,法人犯罪是法人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施行的犯罪,因而它不是共同犯罪,法人內部直接介入犯罪施行的人也不成立共同犯罪他們之間的關系不是共同犯罪的關系,而是作為法人有機整體內部的諸要素互相聯(lián)絡、互相作用的關系,簡單講就是法人施行犯罪時的內部構造。假如是法人共同犯罪必須具備下面兩種情況:1、兩個或兩個以上法;2、一個或一個以上法人與一個或一個以上自然人共同存心故意犯罪[2].〔二〕共同犯罪的形式共同犯罪的形式,也即共同犯罪的構造是指各共犯人的存心故意犯罪行為之間互相聯(lián)絡,相會作用的方式。共同犯罪的形式不同起身會危害性就不同。我們國家刑法只規(guī)定了構成共同犯罪的一般條件和犯罪集團,在理論上,則從不同角度,根據(jù)不同標準將共同犯罪劃分為多種形式。1、犯罪能否由一個人能夠單獨施行構成為標準進行劃分,分為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刑法分則規(guī)定的一人能夠單獨施行的犯罪由二人以上共同存心故意施行時,就是任意共同犯罪;刑法分則明文規(guī)定必須由二人以上共同存心故意施行的犯罪,就是必要的共同犯罪。2、以共同犯罪構成的時間為標準,能夠分為事前通謀的共同犯罪和事前無通謀的共同犯罪;在著手實行犯罪之前,各共犯人已經(jīng)構成共同犯罪存心故意,就實行犯罪進行了策劃或商議的,就是事前通謀的共同犯罪;在剛著手實行或者實行犯罪的經(jīng)過中構成共同犯罪存心故意的,則是事前無通謀的共同犯罪。3、以共同犯罪行為的分工為標準劃分,能夠分為簡單共同犯罪和復雜共同犯罪;二人以上共同存心故意實行犯罪時,就是簡單共同犯罪;二人以上共同犯罪存在實行、組織、唆使、幫助等分工時,就是復雜共同犯罪。4、以有無組織形式為標準來劃分,能夠分為一般共同犯罪和集團共同犯罪[3]人共同存心故意犯罪;一般共同犯罪是指沒有組織的共同犯罪,二人即可構成,沒有組織、沒有首要分子,不存眾人隨時介入狀態(tài)的共同犯罪或是由首要分子組織、策劃、指揮眾人所施行的共同犯罪;特殊共同犯罪是指集團犯罪,即三人以上有組織施行的共同犯罪,施行犯罪的組織稱為犯罪集團,犯罪集團是指三人以上為共同施行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踩彻卜溉说姆诸惣捌湫淌仑熑挝覀儑倚谭ㄔ谛塘P的處理上,為了具體表現(xiàn)出法律的公正,使共同犯罪人能夠罰當其罰,罰當其罪,只要這樣才能夠使刑法的罪行法定原則得以具體表現(xiàn)出,因而在共同犯罪中我們應當將犯罪人在犯罪經(jīng)過中所起作用的大小考慮進去,根據(jù)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和分工情況來看,將共同犯罪人分為主犯、從犯、脅從犯和唆使犯四類[4].由于將共同犯罪人在犯罪中的作用進行了分類,那么在主犯、從犯、脅從犯和唆使犯的處理上也是不盡一樣的,相互之間具有互相的特點:1、主犯有兩種:一是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犯罪分子、即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二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根據(jù)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理懲罰;對其他主犯,應當根據(jù)其所介入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理懲罰。2、從犯由于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從犯也有兩種形式:一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只固然直接實行犯罪,但在整個犯罪活動中其作用居于次要地位的實行犯;二是在共同犯罪中起輔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指未直接實行犯罪,而在犯罪前后或犯罪經(jīng)過中給組織犯、實行犯、教所犯以各種幫助的犯罪人。從犯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理懲罰。3、脅從犯是指被脅迫參加犯罪的人。被脅迫參加犯罪,其在別人暴力威脅、揭露隱私等精神強迫下,被迫參加犯罪。脅從犯應根據(jù)他的犯罪情節(jié)減輕或者免除處理懲罰。4、唆使犯,本人不親身實行犯罪,而存心故意唆使別人產(chǎn)生犯罪意圖并實行犯罪。但唆使犯成立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客觀上具有唆使別人犯罪的行為,即用各種辦法,唆使別人去實行某一詳細犯罪。二是主觀上具有唆使別人犯罪的存心故意,進而施行犯罪,并且希望和聽任唆使行為所產(chǎn)生的結果。唆使犯的主觀方面,能夠是直接存心故意,可以以是間接存心故意。三是唆使的對象必須是到達了刑事責任年齡并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對于唆使犯,應當根據(jù)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可用之處罰。對唆使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重處理懲罰。假如被唆使的人沒有犯被唆使的罪,對于唆使犯,能夠從輕或者減輕處理懲罰。對唆使不滿14周歲的人或無刑事責任能力者犯罪的,對唆使這應當根據(jù)單獨犯論處。這種情況在刑法理論上稱為間接正犯及間接實行犯。共同犯罪是我們國家刑法中存在較為普遍的問題,同時刑法在適用中存在的問題較多,因而向片面共同犯罪和單位共同犯罪用傳統(tǒng)的刑法理念已經(jīng)無法彌補和適應現(xiàn)今較為復雜的社會關系。為了適應社會和彌補刑法當中存在的缺乏,現(xiàn)就單位共同犯罪和片面共同犯罪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個人的觀點。二、單位共同犯罪在我們國家的司法實踐中由很多人都將單位犯罪誤以為共同犯罪,我們往往將其混淆,通常情況下,單位犯罪意志是經(jīng)單位組織決策機構成員共同決策后構成的整體意志,這種共同構成的單位整體意志又由該單位組織內部一個或數(shù)個自然人的行為轉化為單位的犯罪行為。因而,在通常情況下,以共同犯罪的一般標準來評判,單位犯罪是以共同犯罪形態(tài)出現(xiàn)的,這也是立法對單位犯罪往往規(guī)定追查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刑事責任的原因。但不容忽視的是,司法實踐中,單位犯罪不僅僅以其典型形式出現(xiàn),在有些單位犯罪案件中,尤其是承包企業(yè)單位犯罪案件中,其單位意志與行為往往是由單位的法定代表人單獨完成。假如是這樣的情況顯然不符合共同犯罪的犯罪特征,因此不能以為成立共同犯罪。單位犯罪既能夠是單獨犯罪形態(tài)出現(xiàn),可以以共同犯罪形態(tài)出現(xiàn)。單位共同犯罪的形態(tài)概括起來主要有下面三種:一是單位共同犯罪。單位共同犯罪是指在單位犯罪情況下,由同一單位組織中的自然人構成的共同犯罪。這一形態(tài)的單位共同犯罪,以單位個數(shù)來講,單位是單獨犯罪,而以自然人個數(shù)來講,單位組織中的自然人則構成一般意義上的共同犯罪。二是共同單位犯罪。共同單位犯罪是指兩個以上單位構成的共同犯罪。以共同犯罪的一般標準來衡量,這是典型得單位犯罪的共同犯罪形態(tài)。在這一單位犯罪共同犯罪形態(tài)中,單位之間構成共同犯罪,單個單位中的自然人能夠單獨犯罪,可以以共同犯罪。并且,當單個單位以共同犯罪形式出現(xiàn)并與另一單位構成共同單位犯罪的情況下,便構成共同犯罪的競合。三是單位與自然人的共同犯罪。單位與自然人的共同犯罪是指一個或數(shù)個單位與該單位以外的一個或數(shù)個自然人之間構成的單位犯罪共同犯罪的特殊形態(tài)。在這一特殊形態(tài)的共同犯罪中,單位內部的自然人能夠成立共同犯罪,單位以外得自然人可以以成立共同犯罪,并且這兩個共同犯罪結合構成單位與自然人共同犯罪這一單位犯罪共同犯罪的特殊形態(tài)。因而,在處理懲罰犯罪單位的同時,對該單位內部共同犯罪的自然人,應根據(jù)刑法關于共同犯罪處理懲罰的一般原則,在區(qū)分主、從犯等基礎上分別予以處理懲罰;對共同單位犯罪,應根據(jù)該單位在共同單位犯罪中的地位、作用予以不同的處理懲罰;對于單位與自然人構成的特殊形態(tài)的共同犯罪,由于我們國家現(xiàn)行刑法對單位與自然人規(guī)定了不同的定罪量刑標準,因此應根據(jù)現(xiàn)行立法的有關規(guī)定分別予以定罪處理懲罰。對單位與自然人構成的共同犯罪,由于立法規(guī)定的不同,因此應根據(jù)不同的起刑點分別予以認定,及不能將單位的定罪量刑標準適用于自然人犯罪,也不能將自然人犯罪得起刑點運用到單位犯罪的構成上。對于同一案件中自然人構成犯罪,而單位尚不夠定罪標準的,則不能認定為單位與自然人構成共同犯罪,而只追查犯罪自然人的刑事責任[5].因而我們國家應當將單位犯罪列入共同犯罪的序列,單位犯罪不僅具備了共同犯罪的所有要件,這樣講個有利于我們研究共同犯罪,使罪行法定原則的立法宗旨得到進一步的具體表現(xiàn)出。三、關于片面共同犯罪的理論上述傳統(tǒng)共同犯罪理論,適用于紛繁復雜的司法實踐,卻不無疏漏欠缺之處,亟需補充、完善。試舉一例,如汝陽縣劉店鄉(xiāng)劉某因懷疑本村路中正將其妻子騙走,便屢次到路中正的哥哥路寬、路須家要人,路家人非常惱怒,當劉某又一次到路家要人時,路寬、路須及路寬妻梁紅、路中會用木棍、斧子等將劉某胳膊、腿打傷后逃跑。劉某爬出路家大門后,路中正妻朱某恰好路過此地,就從地上拾起一根木棍,朝劉某身上亂打數(shù)十下后離開。這時,路占強〔路寬兒子〕在家里昕講了此事,拿一把尖刀、一根鐵棍趕來,在見劉某到混身是傷的情況下,用鐵棍朝劉某身上打后,又用尖刀將劉的手腕割傷后逃走。劉某的傷經(jīng)鑒定為重傷,六級傷殘。該案經(jīng)查證,路寬等人同路占強及朱某事先沒有預謀,其犯罪行為也沒有同時發(fā)生。后參加的人對先前的人的傷害行為是明知的,但先前的人對后參加的人的傷害行為卻不明知。劉某的傷卻是幾個人共同造成的。根據(jù)現(xiàn)有的共同犯罪理論分析本案,顯然無法解決。筆者以為,刑法理論不是孤立的,脫離實際的,是應當為刑事司法實踐服務的,刑法理論應當隨著社會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對類似上述案例的研究有利于解決各種司法實踐問題。述上案例即是刑法理論界爭議較大的片面共同犯罪。所謂片面共同犯罪,是指單方面具有與別人共同介入犯罪的的存心故意的情形。在這種情形下,一方行為人明知別人正在實行犯罪,而別人并不知情,那么單方面與別人有共同介入犯罪的存心故意,能否成為共同犯罪呢?當前在我們國家刑法學界,對片面共同犯罪能否存在,有著較大的爭議存在。即有持肯定意見的存在,也有持否認意見的存在。如我們國家刑法學界的權威高銘暄教授就持否認意見。持否認意見學者的主要理由是:〔一〕成立共同犯罪要求符合同一犯罪構成要件的犯罪行為人是兩人以上,而在片面犯罪的場合,片面的共同犯罪人能夠是一人,這樣也就談不上共同犯罪?!捕吵闪⒐餐缸?,各行為人之間必須有犯罪的共同存心故意。犯罪的共同存心故意要求共同犯罪人之間有共同的犯意聯(lián)絡,這種聯(lián)絡是雙向的主觀意思的聯(lián)絡。而在片面共同犯罪的情況下,一方行為人知道自個介入另一方行為人作案,而另一方行為人對此并不明知?!踩臣偃绯烧J片面共同犯罪,對片面共同犯罪人的主從犯認定將會出現(xiàn)混亂。筆者以為,片面共犯完全符合我們國家刑法典關于共同犯罪的明文規(guī)定,而且由于片面共犯的行為完全具備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第一,從犯罪的主觀方面看,片面共犯人對別人的犯罪行為是明知的,他認識到自個是與別人共同施行犯罪,他還認識到自個的行為不僅將導致的危害社會的結果發(fā)生,同時也認識到自個的行為與別人的行為將共同造成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在主觀上是希望這種結果發(fā)生的,故具有共同犯罪的存心故意。第二,從犯罪的客觀方面來看,片面共犯人不僅自個施行了危害社會的結果,而且將自個的危害行為與別人的危害行為融為一體,共同作用于某種犯罪對象,導致了危害社會結果的發(fā)生,行為人的行為與最終發(fā)生的危害結果之間有刑法上的直接因果關系,即行為的致果性是共同的,固然就共同犯罪而言,其他犯罪人并不知情也不知道有人配合自個進行了犯罪,但是根據(jù)片面共犯人的行為來講,則完全符合共同犯罪的構成要件,應當屬于共同犯罪,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將片面共犯摒棄于共同犯罪的大門之外。第三,從司法實踐來看,任何法學理論及研究均應能服務于執(zhí)法工作,正確地指導司法實踐,假使否認片面共犯是共同犯罪,這勢必割裂了片面共犯與其所配合的犯罪行為的聯(lián)絡,這樣就為片面共犯的處理造就了一個難題,如上述案例中對朱饒、路占強的處理問題。朱某、路占強對先前的人的犯罪行為是明知的,其二人的毆打行為與先前的人的毆打行為共同造成了劉某重傷、六級傷殘的后果,在本案中,很難對其二人和先前的幾人的行為進行后果的區(qū)分。假使在司法實踐中,采用了否認片面共犯的刑法理論來做指導的話,那么也就割裂了朱饒、路占強同先前幾個人的行為上及犯意上的互相共性,在處理上也就找不到給予相應刑事處理懲罰的法律根據(jù)。所以,只要成認片面共犯是共同犯罪的一種形態(tài),才能根據(jù)共同犯罪的責任處理原則,恰當?shù)靥幚肀景?。在本案例中,朱某、路占強在得知其別人對劉某進行了毆打之后,快速持棍棒等工具趕至現(xiàn)場,明知劉某已被先前的人打的滿身是傷的情況下,仍對其進行毆打,主觀上有明確的傷害存心故意,客觀上,朱某、路占強的毆打行為行為,是造成劉某受傷結果加劇的直接主要原因,而先前路寬、路須、梁紅、路中會等人的行為同劉某受傷后果也有一定因素。后者和前者的行為是互相協(xié)同的,共同作用于劉某的,造成了致劉某重傷的社會危害結果的發(fā)生。這里朱饒、路占強的行為屬片面共犯,應對路寬、路須、梁紅、路中會的行為承當一定責任。按片面共犯的理論,由于朱饒、路占強不具有共同犯罪存心故意,故路寬、路須、梁紅、路中會與朱某、路占強不屬共同犯罪,不過朱某、路占強應對自個的行為承當相應的責任。要全面準確地把握共同犯罪理論,就必須肯定片面共犯學講,唯有如此,才能使現(xiàn)行共同犯罪理論臻于完善,更具可操作性。作為共同犯罪特殊形態(tài)的片面共犯,其特點筆者以為,主要有下面幾點,即:第一點,主觀聯(lián)絡的單向性。就犯意的聯(lián)絡方式來看,片面共犯的犯罪意圖聯(lián)絡是單方向的,即一部分人在知曉別人施行犯罪的情況,也暗中介入、幫助其完成犯罪行為,而另一部分人仍按自個方式完成犯罪行為,而對別人的介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