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政策學》第二章 西方刑事政策的歷史演變與發(fā)展趨向_第1頁
《刑事政策學》第二章 西方刑事政策的歷史演變與發(fā)展趨向_第2頁
《刑事政策學》第二章 西方刑事政策的歷史演變與發(fā)展趨向_第3頁
《刑事政策學》第二章 西方刑事政策的歷史演變與發(fā)展趨向_第4頁
《刑事政策學》第二章 西方刑事政策的歷史演變與發(fā)展趨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刑事政策學第二章西方刑事政策的歷史演變與發(fā)展趨向刑事政策的歷史演變與刑法學派的發(fā)展有著密切的關系。伴隨著刑法學派的發(fā)展,西方刑事政策的歷史演變經歷了理性主義階段、實證主義階段和人道主義階段。刑事政策的萌生與刑罰目的理論相聯系,刑事政策的成熟則與犯罪原因研究相聯系。理性主義階段是刑事政策的萌芽期,實證主義階段是刑事政策的發(fā)展和成熟期,而人道主義階段則是刑事政策的鼎盛期。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西方刑事政策表現出兩極化、社會化、人道化和國際化的發(fā)展趨向。兩極化的刑事政策是西方國家現今通行的基本刑事政策。第一節(jié)西方刑事政策的理性主義階段刑事政策發(fā)展的理性主義階段與刑事古典學派相對應。刑事古典學派,也稱舊派,是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反映資產階級刑法思想和刑事政策的刑法學派。概而言之,刑事古典學派有三個基本點:其一,罪刑法定主義。其二,罪刑相適應。其三,刑罰人道主義。一、貝卡里亞的刑事政策思想從《論犯罪與刑罰》一書的內容來看,貝卡里亞的刑事政策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罪刑法定原則(二)罪刑均衡原則(三)刑罰人道主義(四)雙重預防的刑罰目的觀(五)刑罰適用原則(六)死刑廢除論(七)犯罪預防的對策二、邊沁的刑事政策思想邊沁“將他的功利主義的倫理學建立在‘最大幸福原則’之上,并從中推演出具有非常嚴密邏輯性的理性的刑事政策”。邊沁的功利主義的刑事政策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功利主義的刑罰觀1刑罰存在的功利性根據。2刑罰的目的。3不應適用刑罰的情形。4罪刑相稱原則。5刑罰的特質。6刑罰的多樣化。(二)對犯罪之惡的遏制方法和補償方法(三)預防犯罪的方法邊沁將預防犯罪的方法分為直接預防方法和間接預防方法。三、康德的刑事政策思想康德是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奠基人,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刑事政策思想主要表現為道義報應論和等量報應論。(一)道義報應論(二)等量報應論與在刑罰目的問題上所持的道義報應論相呼應,康德在刑罰的尺度問題上不僅追求刑罰與犯罪在嚴重性上的等同性,甚至追求同態(tài)報應——一種等量的報應。四、黑格爾的刑事政策思想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著名的政治法律思想家。黑格爾的刑事政策思想主要表現為法律報應論、等價報應論和死刑保留論。(一)法律報應論黑格爾是法律報應論的鼻祖。他在揚棄康德的道義報應論的基礎上,主張法律報應論,即從法律自身為刑罰尋找立身的根據,認為犯罪與刑罰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基于法律而生的否定之否定的關系。(二)等價報應論黑格爾不贊同犯罪與刑罰之間外在的特種性狀上的等同,而主張犯罪與刑罰在價值上的等同(三)死刑保留論五、費爾巴哈的刑事政策思想費爾巴哈是德國著名刑法學家,近代刑法思想的奠基人。對刑事政策有意識的學術運用,首推費爾巴哈。費爾巴哈的刑事政策思想主要體現為心理強制論、罪刑法定主義、立法威嚇論和死刑贊成論。(一)心理強制論心理強制論是費爾巴哈刑法理論的核心和理論基礎。(二)罪刑法定主義在刑法史上,費爾巴哈是將罪刑法定主義從思想轉化為實定刑法原則的第一人。(三)刑罰威嚇論(四)死刑贊成論第二節(jié)西方刑事政策的實證主義階段刑事政策發(fā)展的實證主義階段與刑事實證學派相對應。刑事實證學派是刑事人類學派和刑事社會學派的合稱。前者以意大利的龍勃羅梭(CesareLombroso,1836—1909)、菲利(EnricoFerri,1856—1929,后期轉為刑事社會學派)和加羅法洛(RaffaeleGarofalo,1852—1934)為代表,后者以德國的李斯特(FranzVLiszt,1851—1919)為代表。這兩個學派的代表都提出了自己的刑事政策思想。一、龍勃羅梭的刑事政策思想龍勃羅梭是意大利犯罪學家、刑事人類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現代刑事政策的奠基人。天生犯罪人學說是龍勃羅梭最重要、最有影響、最富于創(chuàng)新的理論,是龍勃羅梭學說的基點,同時也是其最具爭議性的理論。龍勃羅梭的刑事政策思想主要表現在社會防衛(wèi)論、刑罰主觀主義、特殊預防論、處遇個別化原則、刑罰救治論。(一)社會防衛(wèi)論(二)刑罰主觀主義(三)特殊預防論在刑罰目的問題上,龍勃羅梭反對一般預防的觀點,力主以剝奪犯罪能力為內容的特殊預防。(四)處遇個別化從剝奪犯罪能力的刑罰目的論出發(fā),龍勃羅梭主張?zhí)幱鰝€別化,即針對具體犯罪人的不同情況適用不同的處遇方法。(五)刑罰改革(六)監(jiān)獄改革二、菲利的刑事政策思想菲利是意大利刑法學家、犯罪學家。菲利最初受龍勃羅梭的影響較深,為刑事人類學派的代表之一,后來轉入刑事社會學派,與德國刑法學家李斯特等一起,成為刑事社會學派的主要代表。菲利的刑事政策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社會責任論在刑罰的基礎問題上,菲利主張社會責任論。這一理論是以對自由意志論的否定為前提的。(二)社會防衛(wèi)論(三)個別預防論(四)刑罰個別化(五)犯罪預防(六)改革監(jiān)獄管理三、加羅法洛的刑事政策思想加羅法洛是意大利犯罪學家。他的刑事政策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剝奪犯罪能力論在否定報應刑論、一般預防論和矯正論的基礎上,加羅法洛提出了剝奪犯罪能力論。(二)淘汰論(三)合理的刑罰體系論(四)世界性刑事政策四、李斯特的刑事政策思想李斯特是德國刑法學家,刑事社會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李斯特的刑事政策思想主要包括:(一)主觀主義他明確提出“應被處罰的不是行為而是行為人”這一著名論斷。這清楚地表明了他的主觀主義思想(二)目的刑論在刑罰目的問題上,李斯特主張保護刑論、教育刑論。(三)特殊預防論、刑罰個別化在一般預防與特殊預防的關系問題上,李斯特雖然并不否認刑罰具有一般預防的效果,也沒有將一般預防與特殊預防完全地對立起來,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追求兩者的兼容,但他所注重的是特殊預防,即對犯罪人再犯的預防。(四)保安處分論(五)社會政策與刑事政策關系論第三節(jié)西方刑事政策的人道主義階段社會防衛(wèi)運動的出現標志著西方刑事政策的發(fā)展進入人道主義階段。社會防衛(wèi)運動是在反思傳統的古典學派、揚棄和發(fā)展實證學派的社會防衛(wèi)思想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場主導戰(zhàn)后歐洲刑事政策走向的人道主義的思想運動、立法運動和改革運動。社會防衛(wèi)運動堅持三大基本觀點:一是對現行與犯罪作斗爭的制度進行批評性研究;二是聯合所有的人文科學對犯罪現象進行綜合性研究,反對對犯罪進行單一的刑法教條主義式的研究,反對將刑法作為解決犯罪問題的唯一手段;三是在對現行與犯罪作斗爭的制度進行批評性和綜合性研究的基礎上,構建一個堅決反對傳統報復性懲罰制度和堅持人道主義立場的嶄新的刑事政策體系。一、社會防衛(wèi)的概念、特征及歷史發(fā)展(一)社會防衛(wèi)的概念“社會防衛(wèi)”是一個刑事政策學專用的概念,它所涉及的領域與犯罪現象、反犯罪斗爭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有密切的聯系。保護社會、懲罰犯罪的刑事政策就是建立在融社會和個人為一體的社會人道主義思想基礎之上,就是現在西方國家所普遍接受的“社會防衛(wèi)”。按照社會防衛(wèi)思想的集大成者馬克·安賽爾的觀點,社會防衛(wèi)有兩大側重點:首先,它堅決反對傳統的報復性的刑事懲罰制度;由此,它自一開始就是一個反刑法或起碼是超越刑法領域的范疇。其次,它積極主張保護個人的權利和自由,保衛(wèi)人類并提高人的價值;它是建立在人道主義思想基礎之上的。(二)社會防衛(wèi)的特征第一,社會防衛(wèi)思想具有極強的批判性。第二,社會防衛(wèi)思想也帶有非常明顯的跨學科性和多學科性。第三,社會防衛(wèi)思想也有很強的實用性。第四,社會防衛(wèi)思想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三)社會防衛(wèi)思想的起源和發(fā)展1社會防衛(wèi)思想的萌芽2社會防衛(wèi)思想的雛形3社會防衛(wèi)思想的形成二、格拉馬提卡的激進社會防衛(wèi)論格拉馬提卡是意大利著名的律師、刑法學家,激進的社會防衛(wèi)論的代表人物。格拉馬提卡的激進社會防衛(wèi)思想的基本觀點包括:拋棄刑法,斷然與“刑法”或“犯罪法”決裂,以“社會防衛(wèi)法”取代刑法;廢除犯罪、責任、刑罰等刑法基本概念,代之以“反社會性”、“反社會性的指標及其程度”、“社會防衛(wèi)措施”等概念;社會防衛(wèi)的目的不應該只是保障市民人身、財產等的安全,更本質的目的是改善那些反社會的人,使之復歸社會,而不是對他的行為加以制裁;犯罪行為是預先注定要發(fā)生的,國家無權懲罰犯罪人,也不應該讓他們負擔受懲罰的義務,相反,國家承擔著拯救罪犯、把罪犯改造成為能夠重新適應社會生活的新人的義務,這是最高尚的人道主義;不要只關注反社會過程中的行為,要重視個人的人格調查以及適用的處分與這種人格相適應。三、安賽爾的新社會防衛(wèi)論1954年,法國最高法院顧問馬克·安賽爾出版了他的《新社會防衛(wèi)思想》一書,書中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既不同于上個世紀末普林斯所提出的舊社會防衛(wèi)理論、也不同于格拉馬提卡的激進社會防衛(wèi)思想的“新社會防衛(wèi)思想”。(一)新社會防衛(wèi)思想關于犯罪的理論社會防衛(wèi)思想主張保留刑法制度和刑罰。暴力犯罪問題經濟犯罪保護消費者利益、重視保護環(huán)境(二)關于犯罪人以及以犯罪人為核心改革刑事訴訟制度的理論這一觀點具體包括以下內容:(1)刑事訴訟既審理犯罪行為,也審理犯罪人。(2)對罪犯進行科學檢測并設立“罪犯人格檔案”。(3)將罪犯人格納入刑事訴訟。人格檢測應成為刑事訴訟過程中的一項必經的法定程序。(4)將刑事訴訟分為定罪與量刑兩個階段。(5)將審判階段與執(zhí)行階段聯系起來。(三)關于刑罰改革問題從對犯罪人所持的觀點出發(fā),新社會防衛(wèi)論主張改革西方國家現行的刑罰制度。這也是新社會防衛(wèi)論最重要的內容。具體內容包括:1將傳統刑罰與保安措施融合成一個統一的處罰制度。2反對死刑。3反對剝奪自由刑即監(jiān)獄刑。4減少罰金的弊端。(四)關于合理地組織對犯罪的反應合理地組織對犯罪的反應是新社會防衛(wèi)論提出的一個刑事政策性口號,是新社會防衛(wèi)論整個理論的基石。合理地組織對犯罪的反應,即通過多學科的研究提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對打擊犯罪更有效的反應方式和戰(zhàn)略。在合理地組織對犯罪反應的思想基礎上,新社會防衛(wèi)論進一步提出了“非刑事化”的思想。新社會防衛(wèi)思想總的努力方向,那就是突破傳統的刑法領域(但并不是拋棄刑法),在刑法領域以外尋求更廣泛更有效的法律補救辦法,建立一個既綜合又分散的預防犯罪、懲罰犯罪的刑事政策體系,并努力把刑事政策提高到社會政策的高度加以貫徹施行。新社會防衛(wèi)思想在“非犯罪化”和“非刑事化”方面的觀點以及它對“非司法化”的看法,正在對當今西方國家的刑事政策起著極其重要的影響。第四節(jié)刑事政策模式理論社會科學中的系統分析要求對具體內容的獨立的形式特征進行歸納;系統分析也可以幫助人們認清研究對象的具體特征,即研究對象的結構,由此制定出越來越復雜的各種模式。為了刑事政策學研究的需要,米海依爾·戴爾馬斯馬蒂通過突出刑事政策的基本聯系或結構,提出了刑事政策模式,以供那些擔負刑事政策的制訂、解釋或理解任務的人們參考??梢园l(fā)現,在某些情況下犯罪行為與越軌行為被混合成為一個犯罪—越軌行為概念時,刑事政策模式中的基本聯系就會縮減為兩大關系,因而就是刑事政策的“壓縮的”原子,即:第一,犯罪行為、越軌行為與國家反應之間的聯系;第二,犯罪行為、越軌行為與社會反應之間的聯系。一、國家模式國家模式最基本的特征是:國家對犯罪行為的反應主要(但不僅僅)借助刑法與刑事訴訟法來表現,也就是說國家對犯罪行為的反應與刑法、刑事訴訟法之間的聯系非常緊密。(一)專制國家模式1國家對犯罪行為的反應2國家對越軌行為的反應(二)極權國家模式1伸張正義的次國家模式2治病救人的次國家模式(三)自由社會國家模式1刑法制度變量戴爾馬斯馬蒂在她的研究中通過先揭示刑法制度與其他國家機構之間的關系,后揭示刑法制度與社會組織之間的關系對刑法制度進行了研究。其一,刑法制度與其他國家機構之間的聯系。其二,刑事制度與社會組織之間的聯系。2行政制度的變量3民事法律制度除了非犯罪化和一部分現屬刑事管轄的糾紛由“刑事”向“民事”的轉化以外,民事法律制度還通過以下的兩種形式在刑事政策中起作用。其一,表現為傳統形式的民事訴訟的民法制度。其二,請求國家予以賠償的民法制度。4調解制度二、社會模式社會模式既可見于將犯罪與越軌行為加以區(qū)分的刑事制度中,也可見于將犯罪與越軌行為互相混同的制度中。在毗鄰國家的社會模式中,國家仍然是實際上的參照。在未來社會模式中,刑事政策則完全獨立于國家。(一)毗鄰國家的社會模式毗鄰國家的社會模式表現為:犯罪行為與國家反應之間的聯系松散;犯罪行為與社會反應之間的聯系緊密;越軌行為與國家反應之間的聯系松散;越軌行為與社會反應之間的聯系緊密。1抗議性反應2自衛(wèi)性反應3紀律制裁性反應(二)未來社會模式未來社會模式表現為:犯罪行為和越軌行為(互相混同)與國家反應之間的聯系松散;犯罪行為和越軌行為(互相混同)與社會反應之間的聯系緊密。第五節(jié)西方刑事政策的發(fā)展趨向刑事政策的選擇受到各國法律制度、犯罪狀況和社會發(fā)展程度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但犯罪作為人的一種行為和社會病態(tài)的反映,有著某些共同的原因。由此導致的后果之一,便是許多國家選擇了相同的刑事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西方各國刑事政策發(fā)展的過程也突出地表明了這一點。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至今刑事政策的實踐看,西方國家的刑事政策呈現出兩極化、社會化、人道化、國際化的發(fā)展趨向。一、兩極化日本學者森下忠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世界各國的刑事政策朝著所謂“寬松的刑事政策”和“嚴厲的刑事政策”兩個不同的方向發(fā)展,這種現象稱為刑事政策的兩極化。(一)寬松的刑事政策寬松的刑事政策立足于特別預防和刑罰寬和、謙抑主義,采取教育刑思想,主張對罪犯的教育、改善,適用對象主要是輕微犯罪,基本措施是定罪上的“非犯罪化”、量刑上的“非刑罰化、刑罰輕緩化”、行刑上的“非監(jiān)禁化”以及刑事程序上的“簡易化”。(二)嚴厲的刑事政策嚴厲的刑事政策立足于保護社會利益,采取報應刑思想,適用對象主要是影響社會治安最大的重大犯罪,如暴力犯罪、恐怖主義犯罪、有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基本措施是刑事立法上的“入罪化”、刑事司法上的“從重或加重處罰、特別程序和證據規(guī)則”和刑事執(zhí)行上的“長期隔離或監(jiān)禁”。二、社會化隨著西方刑事政策研究的不斷展開與深入,刑事政策學對于西方各國刑法發(fā)展的影響越來越重要。刑事政策學首先對現行西方刑法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提出異議,進而號召所有人文學科通過多學科的研究以尋求更合理、有效的打擊犯罪的方式和戰(zhàn)略。刑事政策學更強調:刑法不是唯一的,甚至也不是主要的對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