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技術(shù)基礎(chǔ) 3.2 差動變壓器_第1頁
傳感器技術(shù)基礎(chǔ) 3.2 差動變壓器_第2頁
傳感器技術(shù)基礎(chǔ) 3.2 差動變壓器_第3頁
傳感器技術(shù)基礎(chǔ) 3.2 差動變壓器_第4頁
傳感器技術(shù)基礎(chǔ) 3.2 差動變壓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傳感器技術(shù)基礎(chǔ)》

1第2章變電抗式傳感器原理與應用3.2差動變壓器

3.2差動變壓器

差動變壓器是把被測的非電量變化轉(zhuǎn)換為傳感器線圈的互感系數(shù)的變化。這種傳感器是根據(jù)變壓器的基本原理制成的,并且次級繞組常用差動的形式連接,故稱之為差動變壓器式傳感器。

簡稱差動變壓器。

223.2差動變壓器3.2.1螺線管式差動變壓器3.2.2變隙式差動變壓器

3.2.3差動變壓器應用

3243.2.1螺線管式差動變壓器

1.工作原理2.基本特性3.主要性能4.零點殘余電壓及消除方法5.轉(zhuǎn)換電路21.螺線管式差動變壓器的工作原理1-活動銜鐵;2-導磁外殼;3-骨架;4-匝數(shù)為W1初級繞組;5-匝數(shù)為W2a的次級繞組;6-匝數(shù)為W2b的次級繞組522.基本特性當次級開路時有,初級線圈激勵電流根據(jù)電磁感應定律,次級繞組中感應電勢的表達式為次級兩繞組反相串聯(lián),且考慮到次級開路,則輸出電壓有效值6差動2基本特性分析:

(1)當活動銜鐵處于中間位置時

M1=M2=M

則U2=0

(2)當活動銜鐵向W2a方向移動時

M1=M+ΔM,M2=M-ΔM

故(3)當活動銜鐵向W2b方向移動時

M1=M-ΔM,M2=M+ΔM

故72差動變壓器輸出電壓特性曲線82(a)、(b)變隙式差動變壓器;(c)、(d)螺線管式差動變壓器;(e)、(f)變面積式差動變壓器923.2差動變壓器103.2.1螺線管式差動變壓器3.2.2變隙式差動變壓器

3.2.3差動變壓器應用23.2.2變隙式差動變壓器1.工作原理2.輸出特性3.主要性能4.零點殘余電壓及消除方法5.轉(zhuǎn)換電路112變隙式差動變壓器

當一次側(cè)線圈接入激勵電壓后,二次側(cè)線圈將產(chǎn)生感應電壓輸出互感變化時,輸出電壓將作相應變化兩個初級繞組的同名端順向串聯(lián),而兩個次級繞組的同名端則反向串聯(lián)。12差動2當沒有位移時,銜鐵C處于初始平衡位置,它與兩個鐵芯的間隙為δa0=δb0=δ0兩個次級繞組的互感電勢相等,即e2a=e2b。由于次級繞組反向串聯(lián),因此,差動變壓器輸出電壓當被測體有位移時,與被測體相連的銜鐵的位置將發(fā)生相應的變化,使δa≠δb兩次級繞組的互感電勢e2a≠e2b,輸出電壓電壓的大小反映了被測位移的大小,通過用相敏檢波等電路處理,使最終輸出電壓的極性能反映位移的方向。1.工作原理1322.輸出特性142如果被測體帶動銜鐵移動變隙式差動變壓器輸出特性1理想特性;2實際特性152結(jié)論:p66供電電源首先要穩(wěn)定,電源幅值的適當提高可以提高靈敏度K值;增加W2/W1的比值和減少δ0都能使靈敏度k值提高;以上分析的結(jié)果是在忽略鐵損和線圈中的分布電容條件下得到的;這在工程應用中是可以的。以上結(jié)果是在假定工藝上嚴格對稱前提下得到的,而實際上很難做到這一點;所以,存在零點殘余電壓,需要采取措施減小或消除零點殘余電壓的影響。

上述推導是在變壓器副邊開路的情況下得到的。1623.主要性能(1)靈敏度(2)線性度172(1)靈敏度差動變壓器在單位電壓激勵下,鐵芯移動一個單位距離時的輸出電壓,以(V/mm)/V表示。理想條件下,差動變壓器的靈敏度kE正比于電源激勵頻率f

。KE與f關(guān)系曲線18當時,kE值較穩(wěn)定激勵頻率400Hz~10kHz2提高輸入激勵電壓U1,將使傳感器靈敏度按線性增加。除了激勵頻率和輸入激勵電壓對差動變壓器靈敏度有影響外,提高線圈品質(zhì)因數(shù)Q值,增大銜鐵直徑,選擇導磁性能好、鐵損小以及渦流損

耗小的導磁材料制作銜鐵和導磁外殼等,

19都可以提高靈敏度2(2)線性度線性度:傳感器實際特性曲線與理論直線之間的最大偏差除以測量范圍(滿量程),并用百分數(shù)來表示。

影響差動變壓器線性度的因素:骨架形狀和尺寸的精確性,線圈的排列,鐵芯的尺寸和材質(zhì),激勵頻率和負載狀態(tài)等。

改善差動變壓器的線性度的措施:取測量范圍為線圈骨架長度的1/10~1/4,激勵頻率采用中頻,配用相敏檢波式測量電路2024.零點殘余電壓及消除方法零點殘余電壓危害:使傳感器輸出特性在零點附近的范圍內(nèi)不靈敏,限制著分辨力的提高。零點殘余電壓太大,將使線性度變壞,靈敏度下降,甚至會使放大器飽和,堵塞有用信號通過,致使儀器不再反映被測量的變化。212產(chǎn)生零點殘余電壓的原因

(1)由于兩個二次測量線圈的等效參數(shù)不對稱,使其輸出的基波感應電動勢的幅值和相位不同,調(diào)整磁芯位置時,也不能達到幅值和相位同時相同。(2)由于鐵芯的B-H特性的非線性,產(chǎn)生高次諧波不同,不能互相抵消。(3)勵磁電壓波形中含有高次諧波。222減小零點殘余電壓措施:

提高框架和線圈的對稱性,特別是兩個二次線圈對稱。采用適當?shù)臏y量電路,一般可采用在放大電路前加相敏整流器。在電路上進行補償,使零點殘余電壓最小,接近于零。線路補償主要有:加串聯(lián)電阻,加并聯(lián)電容,加反饋電阻或反饋電容等。232補償零點殘余電壓的電路24可補償高次諧波,C~0.1uF調(diào)節(jié)二次側(cè)輸出電壓大小和相位RP~10kR串聯(lián)調(diào)整次級線圈電阻,C并聯(lián)調(diào)節(jié)電壓相位接入R(幾百k)可減輕兩個二次側(cè)線圈的負載電壓,避免外接負載不是純電阻而引起較大的零點殘余電壓25.轉(zhuǎn)換電路作用——能辨別移動方向消除零點殘余電壓

(1)差動整流電路

(2)相敏檢波電路

(3)直流差動變壓器電路252(1)差動整流電路p71(a)、(b)適用于高阻抗負載(c)、(d)適用于低阻抗負載電阻R0用于調(diào)整零點殘余電壓。26分別先整流,再差動2(2)相敏檢波電路p7227er和e同頻同相(或反相),鐵芯在中間時,UCD=0鐵芯上移時,UCD>0鐵芯下移時,UCD

<0可確定鐵芯位移的大小和方向UCD2(3)直流差動變壓器電路應用場合:需要遠距離測量,便攜,防爆及同時使用若干個差動變壓器,且需避免相互間或?qū)ζ渌鼉x器設備產(chǎn)生干擾的場合。28直流電源+多諧振蕩器23.2差動變壓器3.2.1工作原理及分類3.2.2變隙式差動變壓器

3.2.3差動變壓器應用

2923.2.3差動變壓器應用1.力和力矩的測量2.微小位移的測量3.壓力測量4.加速度傳感器3021.力和力矩的測量1-線圈2-銜鐵3-彈性元件優(yōu)點:承受軸向力時應力分布均勻;當長徑比較小時,受橫向偏心的分力的影響較小。3122.微小位移的測量1-測端2-防塵罩3-軸套4-圓片簧5-測桿6-磁筒7-磁芯8-線圈9-彈簧10-導線3223.壓力測量

微壓力傳感器1-接頭;2-膜盒;3-底座;4-線路板;5-差動變壓器線圈;6-銜鐵;7-罩殼;8-插頭;9-通孔傳感器與彈性敏感元件(膜片、膜盒和彈簧管等)相結(jié)合,可以組成開環(huán)壓力傳感器和閉環(huán)力平衡式壓力計3324.加速度傳感器1-懸臂梁;2-差動變壓器Endthe3.2342補充習題1

如圖所示氣隙型電感傳感器,銜鐵截面積S=4×4mm2,氣隙總長度δ=0.8mm,銜鐵最大位移△δ=±0.08mm,激勵線圈匝數(shù)W=2500匝,導線直徑d=0.06mm,電阻率ρ=1.75×10-6·cm,當激勵電源頻率f=4000Hz時,

氣隙型電感式傳感器(變隙式)忽略漏磁及鐵損,求:(1)線圈電感值;(2)電感的最大變化量;(3)線圈的直流電阻值;(注:銜鐵和鐵心界面均為正方形)

(4)線圈的品質(zhì)因數(shù)Q;(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