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巴基斯坦關系的嬗變1962-1965_第1頁
中國巴基斯坦關系的嬗變1962-1965_第2頁
中國巴基斯坦關系的嬗變1962-1965_第3頁
中國巴基斯坦關系的嬗變1962-1965_第4頁
中國巴基斯坦關系的嬗變1962-196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巴基斯坦關系的嬗變1962-1965

巴基斯坦是中國的“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①這個有著79萬多平方公里土地和1.6億多人口的“四好”國家卻不為中國人所熟知,中國學界對中巴關系的研究少之又少。中巴到底有著一種什么樣的“獨一無二”的關系?②分析一下1962-1965年間中巴關系的嬗變以及變化的動力有助于理解為什么經(jīng)歷四十多年的風風雨雨,中巴間“全天候”的友誼歷久彌新。一、結盟時代:中巴分屬不同的陣營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和巴基斯坦就已是結盟政策積極的實踐者。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主席親往蘇聯(lián)簽訂了《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開啟了中國同盟外交的先河。此外,中國通過“抗法援越”和“抗美援朝”先后與越南和朝鮮建立了事實上的軍事同盟。③印巴分治后,兩國因克什米爾等問題而長期對立。巴基斯坦無論在人口還是在土地面積上都大大弱于印度。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分為東西兩部分,印度橫亙其間,成為楔入東、西巴基斯坦之間的一個碩大的充滿敵意的楔子。面對如此險境,巴基斯坦前外長喬德里坦言:“巴是個小國,它需要依靠外力幫助”。④在經(jīng)歷過短暫的外交中立后,巴基斯坦迅速倒向美國,成為美國主導下的兩個軍事同盟條約——《東南亞條約組織》和《巴格達條約》——的重要成員。50年代初,中巴兩國分屬相互競爭的陣營,與中印關系相較,中巴關系冷淡有余而熱情不足。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1952-1954年的年度工作總結報告無一例外地抱怨巴基斯坦政府很少邀請中方人員參加他們的宴會,并把這種冷遇歸結為“巴基斯坦統(tǒng)治階級進一步投靠美帝,政治上越來越反動的必然”。⑤盡管巴基斯坦在朝鮮戰(zhàn)爭、中國聯(lián)合國席位等一系列涉及中國切身利益的問題上亦步亦趨追隨美國,盡管中國政府堅決反對美巴訂立軍事同盟,但是中巴兩國都期望保持正常的國家間關系。從中國方面來講,改善與巴基斯坦的關系不僅可以實現(xiàn)“安定四鄰”的緊迫任務,⑥而且也可打破美國軍事包圍,真正實施“走出去”的新戰(zhàn)略。⑦對巴基斯坦而言,同時與兩個強大的鄰國為敵絕非良策,改善與中國的關系無疑會使巴基斯坦集中精力與最主要的對手印度博弈。有鑒于此,中巴建交后,盡管政治上冷淡,但經(jīng)貿(mào)關系發(fā)展比較迅速。1951年中國成為巴基斯坦棉花的第二大買主,1952年躍居第一位。⑧1953年3月,中巴簽訂了關于棉花和煤炭的貿(mào)易協(xié)定。這個協(xié)定與其說有助于打破美國對華的經(jīng)濟封鎖,毋寧說是中巴兩國建立信任、改善關系的重要舉措。1955年萬隆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會見了巴基斯坦總理穆·阿里。阿里表示,巴基斯坦參加《馬尼拉條約》并不是為了反對中國,巴基斯坦也不相信中國有侵略的意圖。⑨1956年1月,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宋慶齡訪問巴基斯坦。同年3月,為拉近與行伍出身的伊斯坎德爾·米爾扎總統(tǒng)的關系,中國政府委任耿飚將軍出任中國駐巴大使,并派出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賀龍元帥作為中國政府的特使蒞臨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成立的慶祝典禮。賀龍元帥的訪問開創(chuàng)了中國“打獵外交”的先例。通過多次與巴基斯坦總統(tǒng)米爾扎打獵,賀龍、耿飚與巴基斯坦領導人建立了較為密切的個人關系。1956年10月,巴基斯坦總理蘇格拉底訪問中國,周恩來總理在歡迎宴會上宣布:“在我們兩國之間不存在利害沖突,我們兩國有著很多的共同點。”⑩同年12月,周恩來總理回訪巴基斯坦,并熱情宣布:“中國人民和巴基斯坦人民一定要一天比一天更加友好地相處下去?!?11)顯然,1956年中巴領導人之間的互訪為雙邊關系營造了一個高潮。米爾扎總統(tǒng)曾不加掩飾地對賀龍說:“亞洲需要有一個領袖國家。我們認為中國便是這樣的國家……中國就好比是亞洲的鼻子?!?12)在50年代中期中國政府為“打開西面的大門”,曾嘗試主動改善與巴關系,但卻面臨兩個政治障礙:(1)巴基斯坦投票支持“擱置討論”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代表權問題。從1953-1960年,巴基斯坦連續(xù)八年跟隨美國反對中國入聯(lián)。雖然巴基斯坦這樣做的一個目的是換取蔣介石政府在安理會支持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的立場,并再三向中方解釋他們這種做法的種種難處,但中方并不買賬。(2)中國對巴美同盟以及《東南亞條約組織》的憂慮。雖然巴基斯坦曾向中國領導人保證不會向美國提供軍事基地,也不會侵略中國,但中方的疑慮一直沒有釋懷。中方堅持認為,東南亞軍事聯(lián)盟是“美國在亞洲繼續(xù)推行其敵視中國人民和亞洲的侵略政策、準備新戰(zhàn)爭的工具”。(13)除此之外,熱絡的中印關系無疑也抑制了中國與印度的對手巴基斯坦進一步發(fā)展關系。有鑒于此,中巴關系在1956年后又開始轉(zhuǎn)冷。1959年7月,中國外交部就巴基斯坦外長接見蔣介石的“朝覲團”以及縱容該團在巴基斯坦進行反大陸的活動向巴基斯坦提出強烈抗議。(14)同年8月4日,《人民日報》發(fā)表了長篇署名文章,嚴厲抨擊巴基斯坦政府采取“更加親美和更加投靠美國的政策,已進一步走上了引狼入室的危險道路”。(15)二、中印交惡:巴基斯坦的“印巴聯(lián)防”1959年西藏出現(xiàn)叛亂,達賴出逃,隨之而來的是中印邊境相繼發(fā)生流血的“郎久事件”、“空喀山事件”。(16)中印關系出現(xiàn)逆轉(zhuǎn)。到1962年底,兩國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軍事沖突,(17)雙邊關系從此跌入谷底。中印關系的惡化并未使中巴兩國立刻相互靠近,原因有三:首先,中國不愿因改善中巴關系而使中印關系進一步惡化。1959年中印關系惡化后,中國領導人并沒有打算與印度決裂,毛澤東主席在1959年4月表示:“中國人民的敵人是在東方……而不是印度……中國不會這樣蠢,東方樹敵于美國,西方又樹敵于印度?!?18)1960年2月10日,阿尤布總統(tǒng)第一次表示愿同中國進行邊界談判,但中方對巴基斯坦的提議沒有做出回應。1961年3月28日,巴基斯坦政府正式建議談判“標定”中巴邊界,中國政府反應冷淡,直到1962年2月才正式同意與巴基斯坦商談一項臨時性的邊界協(xié)定。從巴方提出邊界談判的意向到中方正式回應,經(jīng)歷了兩年之久,個中原因雖多,但最重要的是中方擔心中巴邊界談判會使中印關系進一步惡化。其次,巴基斯坦兩面下注的做法阻礙了中巴接近。巴基斯坦總統(tǒng)阿尤布在1958年軍事接管政府后,一方面著手內(nèi)部改革,穩(wěn)定政局,另一方面謀求改善與印度的關系。1959年西藏動亂升級后,巴基斯坦外長卡迪爾在4月23日放言,西藏事件“證明”締結區(qū)域性條約的必要性,“令人覺得有可能”把印度拉入東南亞組織集團和使它“靠近”巴基斯坦。(19)巴基斯坦總統(tǒng)阿尤布則在次日稱,一旦印度遭到“外來威脅”,巴基斯坦和印度都應該彼此合作,共同“保衛(wèi)”這一地區(qū)。(20)然而印度對巴基斯坦“巴印聯(lián)防”的建議并無興趣。5月4日,尼赫魯總理明確指出:“不管發(fā)生什么樣的事情,我們不打算與任何國家訂立軍事同盟,我要非常清楚地說明這點?!?21)盡管“巴印聯(lián)防”的主張無果而終,但巴印關系還是得到了一定的改善。1959年9月1日,阿尤布和尼赫魯在新德里進行了會晤,并發(fā)表聯(lián)合公報,同意在合理和有計劃的基礎上處理兩國之間的關系。(22)1960年1月11日,巴印兩國同時發(fā)表聯(lián)合公報,就解決兩國西部邊界問題達成協(xié)議。(23)同年9月19日,尼赫魯應邀訪問巴基斯坦與阿尤布和世界銀行的代表簽署了《印度河用水條約》,結束了延續(xù)12年之久的印巴河水爭端。(24)巴基斯坦在尋求改善對華關系的同時,試圖利用中印矛盾,通過“巴印聯(lián)防”拉攏印度以使印度在印巴有爭議的問題上讓步。這一舉動引起中方的不滿。1961年初,中國駐巴使館認為:“阿尤布為了取得美援,進一步投靠美帝,并密切配合美帝,不惜重大讓步,積極拉攏印度,以圖達到聯(lián)防反華的目的;對中國基本態(tài)度不友好,害怕中國影響擴大,對中方更多限制。”(25)盡管巴基斯坦政府在1961年3月后不再鼓噪“印巴聯(lián)防”,中巴關系仍保持不冷不熱的狀態(tài)。在印度河水分配上巴基斯坦雖然與印度達成了協(xié)議,但克什米爾問題的解決卻變得遙遙無期。最后,因為普什圖尼斯坦問題,從1960年起巴基斯坦與另一鄰國阿富汗的關系開始緊張。巴阿交惡進一步惡化了巴基斯坦的外部安全環(huán)境,巴基斯坦腹背受敵,不得不尋找擺脫困境的新途徑。更為重要的是,巴基斯坦與自己的盟友美國的關系也出現(xiàn)裂痕,而且裂痕越來越難以彌合。三、巴美矛盾:美國的“重印輕巴”政策巴美分歧發(fā)軔于美國“重印輕巴”的政策。中印交惡后,印度在美國戰(zhàn)略中的地位迅速躥升,美英兩國加大了拉攏印度的力度:一是勸說印巴兩國捐棄前嫌,聯(lián)手對付中國;二是加大對印度的援助。早在1959年5月8日,前紐約州州長哈里曼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作證時極力主張“我們應當設法使這兩個國家(印巴——作者注)的軍事力量聯(lián)合起來共同保衛(wèi)這個次大陸,而不要讓它們使用這些力量來互相作對?!?26)美國政府諳熟其中的道理,其政府官員訪印必然訪巴,竭力撮合兩國關系。1959年12月,艾森豪威爾訪印時正式向尼赫魯表示,美國將給予印度一切可能的援助。(27)1960年5月4日,美印簽署協(xié)定,美國同意在今后四年向印出售價值12.76億美元的剩余小麥和大米。印度政府將以印度貨幣盧比支付這筆貨款,而美國政府將把貨款的85%,即約10.76億美元作為給予印度的經(jīng)濟“援助”,其中一半是貸款,另一半是贈款。(28)1961年6月,“援印俱樂部”決定向印度提供22億美元貸款,其中美國在1961-1962財政年度提供7.2億美元。(29)1962年5月,美國參議員外交委員會通過決議,將在1962-1963年度繼續(xù)給印度大量援助,其援助款項保持與1961-1962年度相當?shù)乃健?30)根據(jù)中方的統(tǒng)計,從1960年5月到1961年11月,美國及其控制的國際機構已提供和承諾給印度的援助就達40億美元以上。(31)美國援印的初衷雖然是拉攏印度抗衡中國,但卻引起盟友巴基斯坦的不滿。巴基斯坦抱怨美國重印輕巴,給印度的援助太多,而給盟國巴基斯坦的援助太少。巴基斯坦媒體從1961年1月至6月密集抨擊美國“重印輕巴”政策。有媒體甚至主張巴基斯坦退出《東南亞條約組織》和《中央條約組織》。(32)盡管為緩和美巴矛盾,肯尼迪向阿尤布保證美國會籌措足夠的經(jīng)費以便使巴基斯坦有效地執(zhí)行新的五年計劃,但這種承諾是口惠而實不至。顯然,美國已不再是一個值得完全依靠的盟友,巴基斯坦轉(zhuǎn)而尋求改善與中國的關系。從1961年3月以來,巴基斯坦官員和報刊基本上未再發(fā)表正面攻擊中國的評論,要求改善中巴關系的言論漸成氣候。為回應1961年12月13日陳毅提出的要求,(33)12月16日,在第十六屆聯(lián)大表決恢復中國合法權利的蘇聯(lián)提案時,巴基斯坦投了贊成票。在中國關切的西藏和臺灣問題上,巴基斯坦成為美國盟友中唯一公開同情中國的國家。(34)四、邊境談判:中巴接近1962年5月4日,中巴同時發(fā)表新聞公報,確認兩國進行邊界談判。這一公報向印度和美國釋放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克什米爾問題以及中印邊界爭議也是可以通過談判解決的;中巴邊界談判或許是中巴接近或中巴結盟的開始。1962年10月12日,就在中印邊界狼煙四起之際,中巴舉行了第一次正式邊界會談。11月14日,巴基斯坦軍方向中國駐巴使館武官通報了印軍調(diào)動情況,并請求中國援助那加族以便進一步分散印度的兵力。(35)毋庸置疑,中巴邊界談判是巴基斯坦對華關系的一個轉(zhuǎn)折點。中國駐巴使館在分析1962年上半年巴基斯坦形勢時已經(jīng)看到阿尤布政府對外關系的新變化。中國使館認為:(1)1962年上半年“中巴關系有顯著的改善”,巴與我談判邊界問題,“其目的在于拉我打印,對美討價還價”;(2)“帝國主義(美國——作者注)對巴控制努力雖深,但這種勢力正在日益削弱”;(3)“巴、印矛盾是擴張與反擴張的矛盾,大國欺負小國的矛盾,是不易調(diào)和的”。(36)基于上述分析,中國駐巴使館認為:“巴與我搞友好關系,取得對印斗爭、對美討價還價以及對內(nèi)統(tǒng)治的資本,這是主流?!?37)中印邊界沖突爆發(fā)后,美國進一步強化了重印輕巴政策。在高調(diào)宣布向印度趕運12架“C-130”運輸機后,(38)美國政府宣布給予印度2510萬美元的新貸款。(39)1962年12月27日,肯尼迪與英國首相麥克米倫在拿騷會晤,討論援印問題,(40)雙方就大約4500萬英鎊的對印武器援助計劃達成一致意見,美英各提供一半。(41)美英等國對印度大規(guī)模的軍事援助加劇了巴基斯坦的不滿。巴基斯坦外事秘書阿齊茲·阿默德稱:“印度獲取美援進行武裝,名義上反對中國,實際上是反對巴;中國有力量照顧自己,但巴處境不同,越來越不安全。”(42)盡管巴基斯坦對美“重印輕巴”政策十分惱火,但它沒有與美鬧崩的決心和打算。面對美英要求巴印和解的重壓以及印度在中印沖突中新敗的虛弱地位,巴基斯坦憑借其與中國邊界談判中所獲得的新籌碼,在美國遠東事務助理國務卿哈里曼和英國聯(lián)邦關系大臣桑迪斯的斡旋下就克什米爾問題與印度進行談判。阿尤布與尼赫魯在1962年11月29日發(fā)表公報,雙方同意早日開始討論并“做出新的努力來解決他們兩國在克什米爾問題和其他有關問題上懸而未決的分歧”。(43)印度做出了明顯讓步,一改過去不肯與巴基斯坦談判克什米爾問題的頑固立場。作為回應,巴基斯坦迅速剎住了國內(nèi)反美反印運動。為進一步給印度施加壓力,就在巴印第一輪部長級會談開始之際,巴基斯坦率先公布中巴已原則達成邊界協(xié)議的消息??傊?,1962年底至1963年初巴基斯坦雖繼續(xù)兩面下注的做法,但此時中國對其外交走向已不再那么擔心了。中國駐巴使館在1963年1月就認定:“1962年下半年,巴基斯坦的形勢,主要是朝著有利于我的方向發(fā)展。在中印邊界大規(guī)模的軍事沖突以后,更加明顯……巴出現(xiàn)了阿尤布上臺以來空前的反印、抗美和要求發(fā)展中巴友好關系的高潮。這對我反印斗爭,實際上起到了配合作用?!?44)五、中巴結盟初露端倪1963年是巴基斯坦外交的關鍵年,巴基斯坦與印度、美國和中國的關系發(fā)生戰(zhàn)略性轉(zhuǎn)變。巴印關于克什米爾問題的談判在經(jīng)歷三輪部長級會談后陷入僵局。印度堅稱,在克什米爾問題上不搞公民投票、不分割克邦河谷以及不同意第三方參與談判。巴基斯坦則堅持印度“必須放棄領土”。(45)就在巴印談判舉步維艱之時,中巴關系卻迅速升溫。1963年1月3日,外貿(mào)部林海云副部長率領的中國政府貿(mào)易代表團訪巴成功,不僅簽訂了貿(mào)易協(xié)定,而且還同意給巴低息貸款。此后,中巴雙方開始探索建立更加緊密的關系。巴外長布托在1963年2月多次會見中國駐巴大使丁國鈺,反復詢問丁“對中巴兩國根本關系的看法如何?”(46)丁大使向布托保證:“我們對巴友好的政策是堅定不移的,不是權宜之計……我們兩國的關系經(jīng)受了時間的考驗,今后仍將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47)1963年3月2日,布托突然現(xiàn)身北京,同中方高調(diào)簽署了邊界協(xié)議。盡管布托在北京高姿態(tài)地表白:“我們不是因為你們和我們都同印度有爭執(zhí)而成為你們的朋友”,(48)但在7月的一次議會演講中,他明確宣布:“(巴的)國際地位一如既往,巴基斯坦將不會孤獨。(與印)沖突將不只有巴基斯坦卷入。印度對巴基斯坦的攻擊將不再只危及巴基斯坦的獨立與領土完整。印度對巴基斯坦的攻擊也將危及亞洲最大的國家的安全和領土完整。這個新因素非常重要。在目前情況下,我不想說得太清楚……因而,一個被打敗的被征服的巴基斯坦不僅意味著我們的滅亡,而且也對其他國家,特別是亞洲最大的國家構成嚴重的威脅。”(49)布托在他的演說中差不多公開宣布印度對巴基斯坦的進攻將被中國看作是對自己的進攻。這表明巴基斯坦領導人已意識到“只有中國主持正義,力量日益壯大,國際威望日高,對巴真誠友好,也只有發(fā)展中巴關系才能反抗美,對付反對派并取得人民的支持??磥?,巴保持和加強中巴關系的方針已更加堅定”。(50)1963年8月,巴基斯坦頂住美英等國的壓力與中國簽訂了《航空運輸協(xié)定》。同月,中國駐巴大使趁熱打鐵以周恩來總理的名義向巴基斯坦提出一個大膽的建議:修建一條從中國新疆到巴基斯坦吉爾吉特的公路,中國可給予巴基斯坦援助。(51)但中方的建議沒有得到巴方的積極反應,巴基斯坦在這個敏感問題上顧慮重重。如果說邊界協(xié)定簽訂前,印度是中巴接近的主要障礙,1963年3月后,中巴結盟的阻力主要來自美國。早在1962年12月,為阻止中巴接近,美國拒絕給西巴基斯坦的塔貝拉水壩工程和東巴漁業(yè)發(fā)展工程提供貸款。(52)中巴簽訂邊界協(xié)議后,美國公開表示“不安”。中巴簽署《航空運輸協(xié)定》后,美國馬上停止向巴基斯坦提供擴建達卡機場所需的430萬美元的貸款。除了上述美國的重壓外,巴基斯坦對中巴公路的顧慮還有另外兩個不可忽視的因素:(1)巴基斯坦國內(nèi)親美派的反對。在對外關系上,巴基斯坦領導層有著“親華派”和“親美派”之分,外交部部長布托、前外事秘書德拉維、商業(yè)部部長法魯克、空軍司令努爾汗等人竭力主張中巴友好,而親美的財政部長、計委副主任、外事秘書則主張優(yōu)先發(fā)展美巴關系。(53)1965年7月,布托本人就曾向中國駐巴大使坦承:“現(xiàn)在巴有兩種勢力在活動,并將進行無情的斗爭。一種是要使巴走上正確道路,即主張亞非團結和同中國友好的勢力。另一種是要巴投降的勢力。美國將給使巴走向錯誤道路的勢力以物質(zhì)和政治上的支持。”(54)(2)美國領導層的更迭。1963年11月,肯尼迪遇刺后,約翰遜入主白宮。此時,巴基斯坦不愿中巴關系走得更近,以免進一步刺激美國新政府。為此,巴方放慢了巴中關系發(fā)展的步伐,并對中方提出的修建中巴公路的建議以技術難度高、經(jīng)濟價值低、印美反對等理由予以婉拒。(55)盡管如此,中方對巴基斯坦政策上的搖擺并不擔心,認為:“在相當時期內(nèi)美重點援印方針不會變……巴美矛盾不可能解決,甚至還會發(fā)展尖銳……今后巴總的趨勢是更多脫離美國?!?56)六、中巴結成事實同盟:中巴聯(lián)手抗印1964-1965年,中巴關系在美國的重壓下穩(wěn)步發(fā)展并升華到事實同盟的高度。巴基斯坦再次頂住壓力,盛情邀請周恩來和陳毅在1964年2月訪巴。在與阿尤布的密談中,周恩來表示:(1)中巴兩國友好關系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出自我們兩國的需要;(2)當一方遭到外來侵略和威脅的時候,這種友誼是經(jīng)得起考驗的。(57)周恩來呼應了1963年7月布托的講話,把中巴結盟這個話題放到桌面上談。周恩來與阿尤布討論了中國向巴提供軍事援助的可能性。(58)1964年8月31日,中國空軍司令員劉亞樓上將訪巴,他與巴空軍司令努爾汗商談了中國軍援以及購買中國飛機等事宜。(59)中巴在軍事上的接近與巴美關系的進一步惡化不無關系。約翰遜掌權后,對中巴關系的發(fā)展不滿。布托在參加肯尼迪葬禮期間,約翰遜向他提出:巴基斯坦要么選擇美國,要么選擇中國。兩個朋友,不能都要,要選擇一個。(60)1964年1月,美國政府決定給巴“最低限度”的五年期軍事援助,且軍援還與巴基斯坦是否履行其盟國義務掛鉤。(61)盡管1963年10月美國領導人曾向布托表示援印是小量的,(62)但在1964年6月,約翰遜政府不顧巴基斯坦的強烈反對,批準在1964年7月至1965年6月的財政年度中,繼續(xù)向印度提供大約6000萬美元的軍事援助。同時,美國還答應在同一財政年度內(nèi)向印提供一筆額外的軍事銷售貸款。貸款和贈款累計達1.1億美元。(63)面對美國新的援印決定,阿尤布抨擊道:“如今美國的外交政策建立在機會主義的基礎之上,全無道德和品質(zhì)可言?!?64)在美巴關系進一步疏遠之際,為進一步加強中國在巴基斯坦的地位,中國政府除決定加強對巴軍隊的友好工作,除了爭取巴部分中、上層軍官訪華外,(65)還在1965年2月與巴基斯坦簽訂了經(jīng)濟技術合作協(xié)定,中方給予巴基斯坦貸款6000萬美元。(66)1965年3月,阿尤布訪華并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與中國領導人達成共識。劉少奇向阿尤布承諾:(1)中國不希望巴基斯坦退出《東南亞條約組織》,巴在內(nèi)部能起到牽制美英的建設性作用;(2)如果印度侵略巴基斯坦,中國將支持巴方,支持的方式到時可聽巴方的意見;(3)如果發(fā)生世界大戰(zhàn),印度打巴基斯坦,中國就可以抄印度的后路去德里。(67)顯然,劉少奇的態(tài)度要比1964年周恩來的承諾更加明確、具體。中巴針對印度的事實同盟已經(jīng)確立。中巴同盟在1965年8月的印巴戰(zhàn)爭中經(jīng)歷了第一次真正的考驗。戰(zhàn)爭爆發(fā)后,阿尤布寫信向中國求援,要求中方出兵援助,使印度處于兩面夾攻之下。(68)中國政府在9月7日發(fā)表措辭嚴厲的聲明,譴責印度武裝進攻巴基斯坦。(69)9月8日,劉少奇主席回信給阿尤布,表示中國政府愿意給予巴基斯坦以可能的支持和援助。中國政府啟動了對巴軍事援助。在外交上繼續(xù)對印施壓的同時,毛澤東最終同意為支持巴基斯坦,中國政府給印度最后通牒,如果印度不妥協(xié),中國將對印度進行軍事打擊,以支持巴基斯坦。(70)9月16日,中國外交部向印度駐華使館遞交最后通牒,要求印度政府必須在9月22日午夜前撤除其在中錫邊境中國一側(cè)和跨中錫邊界線上的所有侵略工事,并立即停止在中印邊界和中錫邊界的一切入侵活動。在同一照會中,中國政府強調(diào)中國不介入印巴爭端不等于不問是非,也決不等于中國可以同意克什米爾人民的自決權遭到剝奪,也決不等于中國可以同意印度借口克什米爾問題侵略巴基斯坦。(71)盡管因為印度滿足了通牒的各項要求,中方?jīng)]有動武,但中國的武力威懾加速了印巴戰(zhàn)爭的結束,從而支持了處于危難之中的巴基斯坦。9月20日,聯(lián)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限令印巴雙方在三天內(nèi)實現(xiàn)停火。9月22日,印巴雙方同意于當日?;?。布托稱聯(lián)合國安理會9月20日的決議是“中國決議”,因為中國對印最后通牒引起大國的恐慌,迫使他們在聯(lián)合國采取行動中止印巴戰(zhàn)爭。(72)“失之桑榆,收之東隅”,中印交惡卻使中國和巴基斯坦結成了事實上的同盟。盡管“中巴友好有天然的原因”,(73)但兩國結盟的進程并不順利:從1962年兩國彼此示好,到1963年建立較為密切的關系,到1964年同盟初露端倪,再到1965事實同盟的最終建立,歷時三年,經(jīng)歷了不少的溝溝坎坎。影響中巴關系走向的因素很多,但印度和美國是兩個最為重要的外力。印度是大國,也是中巴的鄰國,盡管中印交惡,但在整體安全環(huán)境險峻的情況下,中國無意聯(lián)手巴基斯坦而與印度徹底鬧翻。中印關系逆轉(zhuǎn)帶給巴基斯坦兩個選擇:一是與中方交好抗衡夙敵印度,但卻冒險得罪美國;二是與印度聯(lián)手反中,趁機解決克什米爾問題,美巴同盟關系仍能得以維系。巴基斯坦最初選擇了后者。只是在中印大規(guī)模邊界沖突迫在眉睫,克什米爾問題解決無望的情況下,中巴才調(diào)整彼此的政策,越走越近,成為盟友。中印交惡為美印關系的改善提供了動力,美國一方面啟動大規(guī)模援印計劃,另一方面又竭力撮合印巴聯(lián)手防中,但這一政策本身有著難以克服的內(nèi)在矛盾:美國“援印抗中”使巴印之間業(yè)已失衡的力量對比更加向印度傾斜,從而損害了巴基斯坦的國家安全,并使“印巴聯(lián)防”變得更加困難。美國政策上的缺陷不僅加劇了印巴之間根本的利益沖突,而且惹火燒身激起巴基斯坦的不滿和抗拒,并促使巴基斯坦通過改善對華關系尋求新的可以倚重的“抗印”力量。中巴接近使美不快,華盛頓通過“削減援助”等辦法向巴施壓,企圖阻撓中巴進一步靠攏,但美的高壓政策適得其反、收效甚微。1962-1965年,在巴中越走越近的同時,美巴關系越來越疏遠。中巴關系之所以能夠得到順利的發(fā)展,除巴基斯坦積極的對華政策外,還與中國進退有據(jù)的務實策略不無關系,主要體現(xiàn)在:(1)一直影響中國同盟外交的意識形態(tài)因素在中巴關系上難覓蹤影。20世紀60年代正是意識形態(tài)在中國外交中大行其道的時代,中國與蘇聯(lián)、阿爾巴尼亞、朝鮮和越南的關系因受到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都大起大落過。(74)中巴關系的發(fā)展卻特立獨行,在沒有意識形態(tài)因素的干擾下平穩(wěn)發(fā)展。意識形態(tài)考量在中巴關系中的缺失顯示出中國外交務實求真的一面。(2)中國在發(fā)展對巴關系中只追求有限的政策目標,這個目標既不強人所難地迫使巴基斯坦退出美國主導的兩個軍事條約組織,也不要求巴基斯坦斷絕與美國的同盟關系,而是尋求與巴方建立一種針對印度的事實同盟的關系。中國有限的政策目標建立在對美巴關系充分了解的基礎之上。中國人知道,巴基斯坦在軍事、經(jīng)濟上對美國的依賴根深蒂固,中國無法替代,如1963-1964年巴基斯坦從美國進口額達4.2億美元,占巴進口總額的45.7%,而同期中國對巴出口額只有1250萬美元,(75)僅為前者的零頭;又如,巴基斯坦第三個五年計劃需外援32億美元,(76)中國所給的6000萬美元根本無法滿足其每年6億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