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每日精讀-1文言文中要逐詞分析,靈活運用字的意思魁偉:魁梧的樣子強記:記憶力強通:通曉軍門:軍營的門口數:列舉辭屈:說不出話舉:率領,占領,極,盡移治:調任治理視之:看起來像是居人:持有者妄:荒謬構害:陷害核問:審問核對僉:任命居:擔任,平日里風憲:御史斯人:這個人競:最終詿誤:受到迷惑鞫:審問縱:釋放最聞:卓著聞名哀慟:悲痛啟:稟報修:壽命,身高數:天數,多次縱使:即使如……何:該怎么辦天下重器懸于殿下:殿下您掌握著天下輟泣:停止哭泣曩:以前的大:這里是虛詞益:更加,應該,用處發(fā):打開,推行但:只是識者:有見識的人得:得到,適合體:舉止相者:看相的人長者:道德高尚的人【理問】官名。元各行中書省所屬有理問所理問與副理問。明、清承宣布政使司沿置,為布政使司直屬官員之一。掌勘核刑名訴訟?!局沃小抗倜N鳚h元帝時始置,全稱治中從事史,亦稱治中從事,為州刺史的高級佐官之一,主眾曹文書,位僅次于別駕。相當于副州長。【浮屠】即佛塔,寺廟?!熬热艘幻鼊僭炱呒壐⊥馈敝傅木褪蔷纫蝗诵悦?,其功德比建造七級佛塔還要偉大?!决姽压陋殹拷忉屖欠褐笡]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yǎng)、無依無靠的人。鰥:年老無妻或喪妻的男子。寡:年老無夫或喪夫的女子。孤:年幼喪父的孩子。獨:年老無子女的人?!緟⒅隆繀⒅?,中國古官職名。原是臨時差遣名目,唐太宗貞觀十三年(639)十一月,以劉洎為黃門侍郎、參知政事,參知政事始正式作為宰相官名。到宋代,設中書門下(習稱政事堂),此后參知政事則演變成一個常設官職。察罕,西域人也??齻シf悟,博覽強記,通諸國字書。奧魯赤辟為理問,政事悉委裁決,且令諸子受學焉。蔡罕,是西域人。他身材魁梧,天資聰慧,博覽群書,強于記憶,通曉各國的書籍。奧魯赤任命他為理問,政治上的事都交給他來決斷,并且讓自己的兒子學習他從鎮(zhèn)南王征安南,師次瀘江。安南世子遣其叔父詣軍門自陳無罪,王命察罕數其罪而責之,使者辭屈,世子舉眾逃去。跟隨鎮(zhèn)南王出征安南,軍隊駐扎在瀘江。安南世子派遣他的叔父到軍營的門口自陳無罪,鎮(zhèn)南王命令蔡罕列舉他的罪過并且責罰他,使者說不出話,世子率領眾人逃走。從奧魯赤移治江西。寧都民言:“某鄉(xiāng)石上云氣五色,有物焉,視之玉璽也。不以兵取,恐為居人所有?!北娀笾2旌痹唬骸巴?,是必構害仇家者?!焙藛栔?,果然。跟隨奧魯赤調任治理江西。寧都的人民說:“某鄉(xiāng)的石頭上有云氣的五個顏色,有一個東西在上面,看起來像是玉璽。不被士兵所取回,害怕被持有人占有?!比罕妭兏械揭苫?。蔡罕說:“荒謬,這必然是陷害仇家人的?!睂弳柡藢?,果真是如此.成宗大德四年,御史臺奏僉湖南憲司事\中書省奏為武昌路治中\(zhòng)丞相哈刺哈孫曰\察罕廉潔\固宜居風憲\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競除武昌\廣西妖賊高仙道以左道惑眾,平民詿誤者以數千計。既敗,湖廣行省命察罕與憲司雜治之,鞫得其情,議誅首惡數人,余悉縱遣,且焚其籍。眾難之,察罕曰:“吾獨當其責,諸君無累也?!币灾巫盥?,擢河南省郎中。成宗大德四年,御史臺上奏請任察罕為湖南省行政長官,中書省上奏請蔡罕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刺哈孫說:“蔡罕廉潔,固然應為御史,然而武昌是個大郡,不是這個人不能治”最終任命為武昌治中,廣西妖賊高仙道用左道迷惑眾人,眾人受到迷惑的有幾千人。事情敗露后,湖廣行省命察罕與憲司聯(lián)合治理這件事,審問得到這件事的實情,議定誅殺首惡幾人,其余的全部釋放,并且焚毀他們的檔案,人們指責他,蔡罕說:“我自己承擔責任,你們不會受到牽連?!币蛟谖洳芬灾卫碜恐劽w為河南省郎中.武宗崩,仁宗哀慟不已。察罕再拜啟曰:“庶民修短,尚云有數,圣人天命,夫豈偶然。天下重器懸于殿下,縱自苦,如宗廟太后何?”仁宗輟泣曰:“曩者大喪,必命浮屠,何益?吾欲發(fā)府庫以賑鰥寡孤獨若何?”曰:“發(fā)政施仁,文王所以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書參知政事,但總持綱維,不屑細務,識者謂得大臣體。武宗死后,仁宗悲痛不已。蔡罕再拜稟報說:“平民的壽命短,尚且說有天數,圣人的天命,難道是偶然的嗎?殿下您掌握著天下,即使讓自己痛苦,如何面對宗廟太后呢?”仁宗停止哭泣說:“以前的國君去世,一定要修建寺廟,有什么用處呢?!拔蚁胍蜷_府庫來賑濟那些鰥寡孤獨的人,怎么樣呢?”蔡罕說:“推行政事,施行仁政,這就是文王為什么可以成為圣人。殿下做這件事真是太幸運了?!卑轂橹袝⒅?,蔡罕只是全面主持法度,不屑于瑣碎的失誤,有見識的人都說他適合大臣的舉止初,察罕生于河中,其夜天氣清肅,月白如晝。相者賀曰:“是兒必貴。”察罕天性孝友,田宅之在河中者,悉分與諸昆弟。昆弟貧來歸者,復分與田宅奴婢。縱奴為民者甚眾。故人多稱長者。既致仕,優(yōu)游八年,以壽終。最初,蔡罕出生于河中,這里夜里天氣清涼肅靜,月亮如同白天那樣白??聪嗟娜俗YR說:“這個孩子將來肯定富貴?!辈毯碧煨跃褪切㈨?,友善,他在河中的宅子全部分給各位兄弟。貧窮的兄弟來投奔的,又把田與奴婢分給他們。釋放了許多奴婢為民。所以人民都稱他為道德高尚的人。退休之后游玩了八年,壽終正寢每日精讀-2群?。喝海阂蝗?,?。盒∪耍馑际且蝗盒∪藰嬦叄簶嫞褐圃?,釁:事端,意思是創(chuàng)造事端積:過了屬:吩咐屏:支開資:錢財?。焊鹨砉Γ狠o助保護的功勞喪除:喪期滿晦匿:隱藏希御:很少無所:無法緣:因為降:投降,降旨時務:時政循:遵守;依照;沿襲惡所言:憎恨…的言論寢:扣下方向:剛剛被交:交融,交織比:勾結,并列私:偏私訾及:非議涉及,訾:非議,及:涉及軋:傾軋解:脫下,調停哲人:明哲保身的人敕:命令存問:慰問【檢討】官名。掌修國史,唐宋均曾設置,檢討從七品位次編修正七品。明清屬翰林院,常以三甲進士出身之庶吉士留館者擔任。【東宮】封建時代太子住的地方,借指太子【燕見】出自《儀禮》,指古代帝王退朝閑居時召見或接見臣子,也可指公馀會見。【家大人】對他人稱自己的父親。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一:“家大人曰:允,猶‘用’也。”清阮葵生《茶馀客話》卷二:“今年歸里,質之家大人,云:於故籍亦無可徵【潛邸】1.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2.指借指太子尚未即位?!臼纵o】首輔是明代首席大學士(即“內閣首輔”)和清代領班軍機大臣的習稱?!境謧鳌狂{馭驛站車馬疾行。也指古代驛站的一種馬車。陳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久之,充裕王講官,遷修撰,進洗馬。時東宮位號未定,群小多構釁。世宗于父子素薄,王歲時不得燕見。常祿外/例有給賜/王亦不敢請/積三歲/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賄嚴世蕃/世蕃喜/以屬戶部/得并給三歲資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語以勤及高拱曰:“聞殿下近有惑志,謂家大人何?”拱故為謔語,以勤正色曰:“君安從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陳以勤,字逸甫,是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考中進士。被選中為吉士,授予為檢討。很久之后,充任裕王講官,升遷為修撰,進用為洗馬。這時太子的位號還沒有確定,小人們多次制造事端。世宗對于父子向來很淡薄,裕王一年時間也難以被召見。除了平常的奉薪外,偶爾有給的賞賜,裕王也不敢請求,過了算年,邸中非常窘迫,裕王的左右部下用一千金賄賂嚴世蕃,世蕃高興了,因此吩咐戶部,得以一起供給三年的財物。然而嚴世蕃經常自己感到疑惑,一天支開其他人并對陳以勤與高拱說:“我聽說殿下最近有疑惑的事情,他說過皇上父親什么嗎?”高拱故意說一些戲謔的話,陳以勤正色的說:“你從哪里聽到的這些話?”世蕃悄悄的走了。裕王府這才安定下來。為講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嘗書“忠貞”二字賜之。父喪除,還為侍讀學士,掌翰林院。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潛邸舊臣,條上謹始十事。其言攬權、聽言尤切。詔嘉其忠懇。穆宗朝講希御,政無所裁決,近幸多緣內降得厚恩。以勤請勵精修政,帝心動,欲有所舉措,卒為內侍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條上時務因循之弊(省略句,省略了舊的事情),請慎擢用。帝嘉之,下所司議。高拱掌吏部,惡所言侵己職,寢其奏,惟都察院議行贓吏一事而已。作為講官,有輔助保護的功勞,但是卻深深藏匿自己,裕王曾經寫“忠貞”兩個字賜給他。父親喪期滿,重新賜予官職侍讀學士,掌管翰林院。穆宗即位,陳以親憑借著自己是太子舊臣的身份,分條呈上《始十事》。他提出關于收攬權利、聽取諫言的言辭十分懇切。皇帝贊賞他的忠誠誠懇。穆宗很少駕臨朝講,朝政無法裁決,身邊受寵幸的人多因宮內的降旨而受到豐厚的賞賜。陳以勤請求(皇帝)振奮精神,修明政事,皇帝心動,想要有所舉動,最終被內侍所阻止,疏也就留在了宮中。四年,分條呈上因循守舊的時政弊端,請求謹慎提拔人才。皇帝贊賞他,下交有關部門商議。高拱掌管吏部,憎恨陳以勤的言論侵犯了自己的職分,扣下了他的奏章,只有督察院議論施行懲治贓官一事沒有被扣下。初,以勤之入閣也,徐階為首輔,而拱方向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無所比,亦無私人,竟階與拱去,無訾及之者。及拱再入,與趙貞吉相軋,張居正復中構之。以勤與拱舊僚,貞吉其鄉(xiāng)人,而居正則所舉士也,度不能為解,恐終不為諸人所容,力引疾求罷。遂進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賜敕馳傳歸,詔其子編修于陛侍行。后二年,拱被逐,倉皇出國門,嘆曰:“南充,哲人也?!币郧跉w十年,年七十。復頒上方銀幣,命于陛馳歸賜之,且敕有司存問。又六年卒。贈太保,謚文端。最初,陳以勤入值內閣,徐階是首輔,而高拱剛被重用,朝中的大臣都有依靠,相互攻擊。陳以勤中立沒有與誰勾結,也沒有偏私某人,最終徐階和高拱離開內閣時,也沒有任何非議涉及到陳以勤。等到高拱再次進入內閣時,和趙貞吉相互傾軋,張居正又從中構陷。陳以勤與高拱時舊的同僚,趙貞吉是他的鄉(xiāng)人,而且張居正則是他的舉士,推測不能為他們調停,害怕最終不被這些人容納,極力說自己有病要求罷免。于是升遷為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賜給他賴書讓他騎馬快車還鄉(xiāng),詔令詔令他擔任編修的兒子陳于陛侍奉出行。之后的兩年內,高拱被驅逐,倉皇的跑出國門,嘆息說:“陳以勤,真是個明哲保身的人?!标愐郧跉w鄉(xiāng)十幾年,七十歲。再次頒布給他宮廷中的銀幣,命令陳于陛快速回鄉(xiāng)賞賜他,并且下令主管官員慰問他。又過了六年,去世。追贈太保,謚號為文端。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洗馬,古代官職名,即太子洗馬。漢時亦作“先馬”,太子的侍從官,出行時為前導。唐代沿稱,掌管東宮經史子集四庫圖書的刊緝貯藏。B.戶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地官,亦稱民部,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而改稱戶部。C.謚,古人死后,為褒揚其生前事跡、品德政績等而給予的封號。帝王的謚號由禮官議上;臣下的謚號由朝廷賜予。D.太子太師,古代官職名,與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稱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多為虛銜無實職,主要用來追贈死去的重臣。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陳以勤為人莊重,不畏權勢。嚴世蕃向高拱、陳以勤詢問裕王如何評說皇帝時,高拱用戲謔的語言應付嚴世蕃,而陳以勤以嚴肅的態(tài)度反問嚴世蕃。B.陳以勤熱心王儲,但不得重用。雖然陳以勤對裕王十分忠心,但是明世宗對于陳氏父子的情誼一向十分淡薄,因此,裕王一年內也都不能召見陳以勤一次。C.陳以勤忠勇堅貞,不矜不伐。雖然陳以勤在裕王府擔任了九年講官,有保護裕王的功勞,裕王也曾書寫“忠貞”二字相贈,但他卻深藏晦匿,不曾夸耀。D.陳以勤聰明睿智,洞察局勢。高拱和趙貞吉相互傾軋,張居正又從中構陷,陳以勤自知調停不好三人關系,以致于不會被三人所容,于是辭官歸家。每日精讀-3登:考中稱:著稱召:征召會:恰好入:進入朝中擔任諮:征詢守:恪守位:擔任旨:旨意因:于是膏腴:肥沃馀:表大約務:發(fā)展,從事,致力于釁:爭端良:優(yōu)秀的擾:侵擾無狀:行為不端正禘:古代的一種祭祀享廟之禮:祭祀廟堂的禮節(jié)祔廟:祭祀于廟堂除服:除去喪服專行:專門易:交換,代替丐:請求旋:不久知:任職祠:官名,指祿祠官,主管祭祀,一般由年老的大臣擔任會:恰逢【軍】宋代行政單位【寇】南蠻,北夷,東狄,西戎【以逸待勞】多指作戰(zhàn)時采取守勢,養(yǎng)精蓄銳,讓敵人來攻,然后乘其疲勞,戰(zhàn)而勝之。原作“以佚待勞”。出自《孫子·軍爭》:“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薄窘涹邸繚h唐以來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節(jié)、八月至冬至節(jié)為講期,逢單日入侍,輪流講讀。元、明、清三代沿襲此制,而明代尤為重視。除皇帝外,太子出閣后,亦有講筵之設。清制,經筵講官,為大臣兼銜,于仲秋仲春之日進講。【宗廟之祭】一般認為: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合而為七。所謂昭、穆,是指宗廟中位次的排列,自始祖以下,父曰昭,子曰穆,按照世次遞邅排列下去?!久魈谩课鳚h重要祭祀場所?!驹浇E】謂不受私喪的限制,在喪期參加祭天地社稷的典禮。紼,柩車之繩。【社稷】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總稱。分言之社為土神,稷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農為本的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出自《韓非子·難一》?!竟騻鳌俊豆騻鳌芬喾Q《春秋公羊傳》、《公羊春秋》,是專門解釋《春秋》的一部典籍,《公羊傳》的作者舊題是戰(zhàn)國時齊人公羊高,他受學于孔子弟子子夏,后來成為傳《春秋》的三大家之一。補充:古代守喪制度摘要:居喪制度是中國古代的喪葬制度的一部分,居喪制度還可分為喪禮制度和喪服制度。具有等級分明、形式繁縟這兩個顯著的特點。居喪制度對親人去世后的服飾、言容、居處、娛樂、飲食等都有詳細的規(guī)定,特別是還有“居喪三年”不能外出工作的規(guī)定。飲食其飲食“三日不食”,“既殯食粥,朝一溢米,暮一溢米”,卒哭后“疏食水飲,不食菜果,期而小祥,食菜果;又期而大祥,有醯醬;中月而禫,禫而飲醴酒。始飲酒者先飲醴酒,始食肉者先食乾肉?!逼綍r“喪不貳事”,“父母之喪不避泣涕而見人”,見人“非喪事不言”,“言而不語,對而不問”,“既葬與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國事,大夫士言公事,不言家事。”“喪者不遣人,人遺之,雖酒肉,受也。”“有服,人召之食,不往?!薄熬訂饰丛?,讀喪禮。既葬,讀葬禮。居住居父母之喪,其居處,起初“居倚廬,寢苫枕塊,不說绖帶”,行卒哭祭之后,“拄楣翦屏,芐翦不納”,過了小祥,“居堊室,寢有席”,大祥后“居復寢”,待舉行過禫祭禮,才可以回到床上睡覺。禁娛樂喪(畢)復常,讀樂章。居喪不言樂?!薄熬訂手Y,毀瘠不形,視聽不衰,升降不由阼階,出入不當門隧。頭有釗則沐,身有瘍則浴,有疾則飲酒食肉,疾止復初,不勝葬,乃比于不茲不孝。五十不致毀,六十不毀,七十唯衰麻在身,飲酒食肉,處于內?!钡鹊取7棥秲x禮·喪服》所規(guī)定的喪服,由重至輕,有斬衰(cuī)、齊(zī)衰、大功、小功、緦(sī)麻五個等級,稱為五服。五服分別適用于與死者親疏遠近不等的各種親屬,每一種服制都有特定的居喪服飾、居喪時間和行為限制朱震,字子發(fā),荊門軍人。登政和進士第,仕州縣以廉稱。朱震,字子發(fā),是荊門軍人??贾姓湍觊g進士,在州縣任職時以廉潔著稱。胡安國一見大器之,薦于高宗,召為司勛員外郎,震稱疾不至。胡安國看見他就非常器重他,推薦給了高宗,高宗征召他為思勛員外郎,朱震稱自己有病而不去任職。會江西制置使趙鼎入為參知政事,上諮以當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學術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講讀,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上問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學對。上說,擢為祠部員外郎,兼川、陜、荊、襄都督府詳議官。恰好江西制置使趙鼎進入朝中擔任參知政事,皇上向他征詢當世的人才,趙鼎說:“我所了解的朱震,學問淵深廣博,清廉恪守正道,在讀書人中首屈一指,讓他擔任講讀的官職,一定對陛下有利?!被噬嫌谑钦僖娭煺稹V煺鸬搅撕?,皇帝用《易》《春秋》的旨意來問他,朱震都能用所學的東西回答。皇上很高興,提拔他為祠部員外郎,兼任川陜荊襄督府的詳議官。震因言:“荊襄之間/沿漢上下膏腴之田七百馀里/若選良將領部曲鎮(zhèn)之/招集流亡/務農種谷/寇來則御寇/去則耕/不過三年/兵食自足觀釁而動,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勞,萬全計也。”遷秘書少監(jiān)兼侍經筵。時郭千里除將作監(jiān)丞,震言:“千里侵奪民田,曾經按治,愿寢新命。”從之。朱震于是上書說:“荊州與襄陽之間,沿著漢江上下,肥沃的土地有七百余里,如果選良將率領軍隊鎮(zhèn)守在這里,招集流亡的百姓,致力于農業(yè),種植糧食,賊寇來了就抵御,賊寇走了就耕作,不出三年,士兵的糧食就可以自給自足了,選擇有利的時機出兵,席卷河南,這就是以逸待勞,是萬全的計策?!鄙w為秘書少兼任御前侍講。這時郭千里將被任命為監(jiān)丞,朱震說:“郭千里侵占人民的田地,曾經已經被處理,希望您能撤銷這份新命令。”聽取了他的意見是時,虔州民為盜,天子以為憂,選良太守往慰撫之。將行,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擾,則百姓自安,雖誘之為盜,亦不為矣。愿詔新太守到官之日,條具本郡及屬縣官吏有貪墨無狀者,一切罷去,聽其自擇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優(yōu)加獎勸?!鄙蠌钠溲?。這時,虔州很多老百姓作盜賊,天子對此非常擔憂,讓優(yōu)秀的太守前往慰問安撫他們。將要前行的時候,朱震說:“讓當官的人廉潔而不侵擾老百姓,那么老百姓就自然會安定了,即使有人引誘他們作為盜賊,他們也不會做的。希望新太守到任官職的時候,就把本郡與所屬各縣有貪污,行為不端正的官員一一列出,把他們全部罷免,聽取老百姓自己選擇有仁愛,慈心的人(擔任官職),治理有效的人應當加以優(yōu)待獎勵?!甭爮牧怂囊庖?。故事,當喪無享廟之禮。時徽宗未祔廟,太常少卿吳表臣奏行明堂之祭。震因言:“《禮記·王制》云‘喪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為越紼而行事’,《春秋》書‘夏五月乙酉,吉,禘于莊公’,《公羊傳》曰‘譏始不三年也’。國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喪,既易月而除服。當時未行三年之喪,專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則非也。”七年,震謝病丐祠,旋知禮部貢舉,會疾卒。先例,(這里省略了皇帝)皇帝正逢喪期沒有祭祀廟堂的禮節(jié),當時宋徽宗去世時尚未祭祀于廟堂,太常少卿吳上表請奏請皇上舉行明堂祭祀禮節(jié)。朱震于是說:“《禮記·王制》中說‘居喪三年不去祭祀,只有天地社稷為越紼而行事’,《春秋》說‘夏五月乙酉,吉,大祭莊公’,《公羊傳》說‘這是譏諷開始不實行三年守喪的制度’。本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的喪期,過了一個月就除去了喪服。當時還未實行三年守喪制度,專門實行一天代替一個月的制度,在以前是可以的,而在今天實行它是錯誤的。”七年,朱震因病而辭去職務并請求充當祿祠官,不久在吏部任舉貢,恰逢疾病去世。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初開始出現(xiàn)參知政事職銜,宋代曾成為常設官職,職權、禮遇相當于宰相。
B.宋代,全國劃分為若干個行省,河南是其中之一,地域與現(xiàn)在的河南省相當。
C.經筵指漢唐以來帝王為研習經史而專門設立的御前講席,宋代開始稱經筵。
D.《公羊傳》是我國古代闡釋《春秋》的著作,相傳為戰(zhàn)國時齊人公羊高所著。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朱震學識淵博,為官清正廉潔,著名學者胡安國非常器重他,將他推薦給宋高宗,但朱震以身體有病為由,沒有接受高宗的征召。
B.趙鼎入朝擔任參知政事,向皇上推薦了朱震,皇上召見朱震并聽了他的答對后很高興,提拔他擔任祠部員外郎,兼任川、陜、荊、襄都督府的詳議官。
C.朱震認為造成虔州一帶老百姓偷盜成風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級官員貪腐擾民,他建議皇上,應由當地百姓自行選擇有仁愛之心的人擔任太守。
D.宋徽宗去世后,當時還沒有舉行祭祀祖廟的典禮,太常少卿吳表臣奏請朝廷舉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認為喪期未滿,不應該舉行。每日精讀-4補充:廟號,年號與謚號【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亦可以作為表示年份)。演變歷史:一般由君主發(fā)起。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即位后首創(chuàng)年號。始創(chuàng)年號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改年號: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14個;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故后世即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如永樂皇帝、雍正皇帝等。如先皇在年中去世,繼位者仍使用當前年號,新年后改元。如永樂二十二年七月駕崩,八月朱高熾登基,以明年為洪熙元年?!緩R號】廟號是東亞地區(qū)皇帝于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重視祭祀與敬拜的商朝。隋以前,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廟號,一般君王死后會建筑專屬的家廟祭祀,但在幾代之后就必須毀去原廟,而于太廟合并祭祀。對象: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就會特別追上廟號,以示永遠立廟祭祀之意。有的君主死后,會有多個廟號,廟號并不唯一,這是追尊、改謚等原因造成的?;实鬯篮?,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顯宗、肅宗等。影響:另由于后世皇帝謚號字數膨脹,且?guī)缀踔灰呛笕私游坏幕实圩訉O都會給父祖上美謚,故謚號實際上無法顯示皇帝評價,廟號反而取代了謚號起到蓋棺定論的功用?!局u號】謚號是人死之后,后人給予評價的文字。謚號是對死去的帝妃、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后,給予或褒或貶或明的稱號,始于西周。有美謚,平謚,惡謚,由于惡謚是對死者的批評,這在古代是比較反感的事情。所以北宋做出規(guī)定:不立惡謚,只作美謚、平謚。對象:周朝天子、各國諸侯、卿大夫及夫人有得謚資格;漢朝規(guī)定只有生前封侯者有得謚資格;唐朝規(guī)定職事官三品以上有得謚資格;唐朝二品以上官員有得謚號資格;一般文人學士或隱士的謚號,由其親友、門生或故吏所加,稱為私謚,與朝廷頒賜的不同。稍遷:逐漸升遷。累遷:多次升遷,連續(xù)升遷。超遷:超級升遷不報:沒有回應極言:極力陳述極目:用盡目力(遠眺)?。盒盐蛸桑好钪泄伲夯鹿賰€:儉慢入于:歸附便:比較好量:約略俾:基本意思是門人、門役(代表主人站在門口為主人接客或傳話)分校:分管因:于是頃之:不久事:罪行坐:因…而犯罪,治謹:恭謹自是:從此以后抗論:言論忤:拂逆譙責:指責希指:迎合異數:特例奉觴上壽:敬酒,祝頌長壽狎語:輕慢的話裸裎:裸露身體流視:四處張望【闕】代表宮闕,城闕的意思,常見于城池、宮殿、宅第、祀廟和陵墓之前。闕大體是由最初的顯示威嚴、供守望用的,逐漸演變?yōu)轱@示門第、區(qū)別尊卑、崇尚禮儀的裝飾性建筑?!救f壽節(jié)】皇帝的誕辰日稱為萬壽節(jié),取萬壽無疆之義,是個全國性的節(jié)日。為皇帝祝壽,是清宮中重要的典禮活動【箴】勸告勸戒,古代一種文體等。以告誡規(guī)勸為主:~銘(“箴”是規(guī)戒性的韻文;“銘”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兼于規(guī)戒、褒贊的韻文。因其作用有相似之處,故后人多連稱)【薨】《禮記·曲禮下》云:“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從商周到唐宋之前,歷代禮法大多依此而定,只是稍有變化。唐代《開元禮》規(guī)定,百官去世,三品以上的稱薨”,五品以上的稱“卒”,六品以下至黎民百姓稱“死”?!驹肌亢x是大善至德,一般指大賢之士。也可以指太子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萬歷二十年,擢進士第一,授修撰,累遷少詹事。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萬歷二十年,考中進士第一名,授予修撰,多次升遷成為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極言闕失,不報。三十八年的一月,出現(xiàn)日蝕,翁正春極力陳述朝廷的過失,沒有回應。明年秋,萬壽節(jié),正春獻八箴,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國紀,信臣僚,寶賢才,謹財用,恤民命,重邊防。帝不省。王貴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為言。命偕中官往擇地,得吉。中官難以煩費,正春勃然曰:“貴妃誕育元良,奈何以天下儉乎?”奏上,報可。明年秋天,萬壽節(jié),翁正春獻上八條箴,說:“清靜君王的心緒,遵守祖先的制度,振奮國家的紀律,相信大臣與官僚,謹慎使用錢財,體恤百姓,重視邊防安全?;实鄄⒉恍盐?,王貴妃去世,許久不能占卜安葬,翁正春因此諫言?;实勖罨鹿偃ミx擇安葬的地方,得到了風水好的墓地?;鹿儆脜s以此事煩雜費事而責難翁正春,翁正春勃然大怒說:“貴妃生育了太子,為什么讓天下人儉慢對待她?”啟奏皇帝,答復可以。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貢,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貢物多倭器,絕之便;否,亦宜詔福建撫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钡凼侵?。四十年,進士鄒之麟分校鄉(xiāng)試,私舉子童學賢,為御史馬孟禎等所發(fā)。正春議黜學賢,謫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給事中趙興邦、亓詩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許。頃之,言官發(fā)韓敬科場事,正春坐敬不謹,敬黨大恨。詩教復劾正春,正春疏辯,益求去。帝雖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琉球中山王派遣使者朝貢,翁正春稱:“中山已經歸附倭寇,如今出的大臣大多都是倭寇,上貢的物品大多越是倭寇的器物,斷絕與其往來比較好;不這樣,也應該詔令福建撫臣約略留下一些土物,不要讓他們到京都朝貢。”皇帝同意了。四十年,進士鄒之麟分管鄉(xiāng)試,對舉人童學賢徇私,被御史馬孟禎等人所揭發(fā)。翁正春提議罷免童學賢,而不涉及主考官。給事中趙興邦,亓詩教于是彈劾翁正春徇私。翁正春請求辭官,皇帝不同意。不久,言官告發(fā)韓敬在科舉考場上的罪行,翁正春治韓敬不恭謹的罪名,韓敬的黨羽很惱恨。亓詩教又一次彈劾翁正春,翁正春上疏爭辯,更加想要辭去官職?;实垭m然慰問挽留他,然而翁正春從此以后不再安心自己的官職。尋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養(yǎng)歸。天啟元年,起禮部尚書,協(xié)理詹事府事??拐撯栉褐屹t,被旨譙責。明年,御史趙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歸。帝以正春嘗為皇祖講官,特加太子少保,賜敕馳傳,異數也。時正春年逾七十/母百歲/率子孫奉觴上壽/鄉(xiāng)閭艷之/正春風度峻整/終日無狎語/倦不傾倚/暑不裸裎/目無流視/見者肅然。不久改任吏部,掌管詹事府,以侍養(yǎng)的名義回鄉(xiāng)。天啟元年,重新啟用為禮部尚書,協(xié)助打理事府的事。言論拂逆了魏忠賢,被皇帝下旨責備。第二年,御史趙胤昌迎合魏忠賢而彈劾他,翁正春再一次上疏請求歸鄉(xiāng)。皇帝因為翁正春曾經是皇祖講官,特意加封他為太子少保,賜給他賜與敕令乘驛車馳歸。當時翁正春已經超過七十歲,母親上百歲,他率領子孫向老母敬酒,祝頌長壽,鄉(xiāng)里人都贊美他。翁正春風度峻整,沒有說過輕慢的話,疲倦了東西倚靠,暑天不裸露身體,眼鏡不四處張望,見到他的人都肅然起敬。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每日精讀-5所在:各地絕:無法推行阻水:以水為屏障勒:管轄,強制,逼迫食:謀生據:占據造:投奔因以:于是憑借斫:偷襲游兵:軍隊游移不定達:傳達曲賜:竭力賞賜不得志: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嚴:命令圖:圖謀,加害傍:旁邊的因:通過附:歸附轉徙:轉輾降:賜給他【燕薊】燕薊又名幽薊或幽燕,唐代、五代地名,治所在幽都縣(今北京市宛平縣),為燕薊節(jié)度使轄區(qū),包括燕、薊等十一州,是防備契丹人的重鎮(zhèn)?!鞠渴侵袊糯俑鶃砦臅南滦形姆N名稱之一。原是文書載體名稱,指比較長的竹木簡,用于書寫比較重要的文書。以后用檄書寫的文書也稱為檄。“二尺書。從木,敫聲?!墩f文》”【軍符】符是用于傳達重要軍令的憑證,由子母一對組成,分存兩方,相合則足以征信,如虎符?;⒎卜Q兵符,調動軍隊時,由君主或皇帝派出的使臣將符相合,方能調兵。除了調兵用的兵符,也有傳達重要政令等或特殊用途的符,如戰(zhàn)國時期君王發(fā)給地方官員用于政令的節(jié)。符在漢代以后被更明確的印鑒和文書取代,而類似作用的牌則從唐代一直沿襲到清代。【路】宋元時代行政區(qū)域名,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當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當于明清的府?!揪嚒?.穿銅錢用的繩子。2.用于成串的銅錢,每串一千文【金紫光祿大夫】光祿大夫,相當于戰(zhàn)國時代置中大夫,漢武帝時始改為光祿大夫,秩比二千石,掌顧問應對。隸于光祿勛。魏晉以后無定員,皆為加官及褒贈之官:加金章紫綬者,稱金紫光祿大夫;加銀章青綬者,稱銀青光祿大夫。唐、宋以后用作散官文階之號,唐朝光祿大夫為從二品,唐朝金紫光祿大夫為正三品,唐朝銀青光祿大夫為從三品。宋朝光祿大夫為從一品,宋朝金紫光祿大夫為正二品,宋朝銀青光祿大夫為從二品。元、明沿宋制為從一品,清代升為正一品?!净⒎炕⒎枪糯实壅{兵遣將用的兵符,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伏虎形狀的令牌,劈為兩半,其中一半交給將帥,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兩個虎符同時合并使用,持符者即獲得調兵遣將權。張子良,字漢臣,是涿州范陽人。金末來自四方的戰(zhàn)事興起,各地紛紛募兵自保。張子良率領千余人進入燕、薊間,當時農耕已經無法推行,于是聚攏州里的人,以水為屏障,制作舟筏,采蒲、捕魚自給自足,跟從的人有很多,最終多的容不下。張子良管轄定興,新城數萬人口,在東平謀生,東平知府接納了他們。時間長了,知府舍棄東平返回汴州,傳令張子良向南屯駐宿州,有向南屯駐壽州,夏全劫持子良管轄的人民出雞口,李敏占據州城,張子良率領部下投奔李敏,李敏想要害他,張子良跑回宿州,于是憑借宿州守將的群眾奪回夏全所劫走的老百姓。夏全發(fā)怒,聯(lián)合徐州,邳州的軍隊來攻打他。張子良與宿州守將偷襲夏全軍營,夏全失去軍符,逃奔死于揚州。時金受重圍于汴,聲援盡絕,有國用安者,圖以漣水之眾人援,道阻,游兵不能進。子良與一偏將晝伏夜行,得入汴,達用安意。金君臣以為自天降也,曲賜勞來,凡所欲,皆如用安請。因以徐、宿授子良。這時候金兵君臣被重重包圍在汴梁,援助都被斷絕,有個叫國用安的人,想要用漣水的人們去救援,道路被堵塞,軍隊游移不定無法前進。子良與一名偏將,晝伏夜行,得以進去汴梁,傳達國用安的意圖。金君臣以為他們是從天而降的,竭力賞賜撫慰,凡是國用安想要的,全都按照他的請求。將徐州、宿州(看前面的解釋是非常重要的,徐,宿都是前面出現(xiàn)過的地名)授予子良。明年,子良進米五百石于汴,授榮祿大夫,總管陜西東路兵馬,仍治宿州。當是時,令已不行于陜,而用安亦卒不得志。徐、宿之間,民無食者(判斷句,要能看出來這是個判斷句),出城拾魯穟以食,子良嚴兵護之,以防鈔掠。猝遇敵,子良被重傷,乃率其眾就食泗州。第二年,張子良給汴州進了五百石的糧食,授予榮祿大夫,總管陜西東路兵馬,仍舊設治所于宿州。這時,命令已經不在陜西實行了,而國用安最終也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徐州、宿州之間,沒有食物的百姓,出城拾取野生禾穗充饑,張子良命令士兵保護他們,以防他們被劫掠。突然遇到敵人,子良身負重傷,于是率領他的民眾去泗州謀生。泗守閱兵,將圖之,子良與麾下十數人即軍中生縛其守。民不欲北歸者,欲走傍郡,子良資以舟楫,無敢掠其財物。歲戊戌,率泗州西城二十五縣、軍民十萬八千馀口,因元帥阿術來歸。太宗命為東路都總帥,授銀青榮祿大夫,升京東路行尚書省兼都總帥,管領元附軍民,進金紫光祿大夫。庚子,賜金符。自兵興以來,子良轉徙南北,依之以全活者,不可勝計。中統(tǒng)二年夏四月,世祖命為歸德、泗州總管,降虎符,仍管領泗州軍民總管。八年,卒,年七十八。贈昭勇大將軍、僉樞密院事、上輕車都尉,追封清河郡侯,謚翼敏。泗州知州檢閱軍隊,準備加害子良,子良與部下十余人于軍中生擒知州。人民不想返回北方的,想到臨近州去,張子良資助他們舟船,沒有人敢掠奪他們的財物。戊戌年,張子良率領泗州以西二十五縣、軍士百姓十萬八千多人,通過元帥阿術歸附蒙古。太宗任命他為東路總督帥,授予清榮祿大夫,升遷為京東路行尚書省兼任都總帥,管轄原來歸順的軍民,晉升為金紫光祿大夫。庚子年,授予金符。自打戰(zhàn)事興起以來,張子良輾轉南北,依仗他保全性命的人,不計其數。中統(tǒng)二年夏四月,世祖任命他為歸德、泗州總管,賜給他虎符,仍管領泗州軍民總管。八年,死去,年齡七十八歲。贈昭勇大將軍、僉樞密院事、上輕車都尉,追封清河郡侯,謚翼敏。每日精讀-6懲:鑒于,處罰事聞:事情傳至朝廷札:信件,古代公文,寫字的小而薄的木片尚:尚且,仍然悛:悔改未免:不妨元惡:為首作惡徒:黨徒訴:狀告屬:管理幽置:拘禁繳:交出,系在箭上的絲繩,繳還擅:擅自,獨自鐫職:降職貸:赦免清介:清高耿直糾彈:糾察彈劾既:已經,等到趣:催促請告:請假徒:白白地,只;僅僅,人(多指壞人)緒余:殘余浮誕:虛浮夸誕循:遵守;依照;沿襲鑒:戒鑒,防備,革除不良嗜好,準備參驗:核查【王侯】王侯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王爵和侯爵,也泛指顯赫的爵位。爵是古代君主對貴戚功臣的封賜。在中國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不盡相同?!狙a闕】1.匡補君王的缺失。2.引申為彌補缺漏。3.官名。唐武后垂拱元年始置,有左右之分。左補闕屬門下省,右補闕屬中書省,掌供奉諷諫。北宋時改為司諫。南宋及元明重又設置,均隨設隨罷?!缎绿茣x衛(wèi)志》:“左補闕一人在左,右補闕一人在右?!臼斑z】1.撿取他人遺失的財物;2.比喻輕而易舉;3.補充旁人所遺漏的事物;4.匡正別人過失或缺點;5.職官名,唐代諫官,武則天時始置左右拾遺,掌供奉諷諫,以救補人主言行的缺失【拾遺補闕】拾遺補闕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補正別人的缺點過失,采錄遺逸的事跡?!痉馐隆糠馐率侵该芊獾淖嗾?,或是封禪的意思。古時臣下上書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緘,故稱。漢代的章奏都不封口。只有奏陳秘密事項,防止泄漏,才用黑色口袋,貼上雙重封條呈進,稱為封事。唐代仍用于秘密的進諫。林栗字黃中,登紹興十二年進士第。孝宗即位,遷屯田員外郎、皇子恭王府直講。孝宗懲創(chuàng)紹興權臣之弊,躬攬權綱,不以責任臣下,栗言:“不使大臣持之,則王侯、貴戚得而持之矣?!毙⒆诜Q善。林栗字黃中,登紹興十二年考中進士。孝宗即位,升遷為屯田員外郎、皇子恭王府直講。孝宗鑒于紹興年間權臣擅權之弊,獨攬大權,不把權利給屬下,林栗說:“不讓大臣持有權利,那么王侯,貴戚就會得到持有它們?!毙⒆谡f好。改知夔州,夔屬郡曰施州,施民譚汝翼者,與知思州田汝弼交惡,會汝弼卒,汝翼帥兵二千人伐其喪。汝弼之子祖周深入報復,兵交于三州之境,施、黔大震。改任知夔州,夔屬有一郡叫施州,施州有叫譚汝翼的人,與思州知州田汝弼關系不和,恰逢田汝弼去世,譚汝翼率領兩千人討伐他的喪禮。田汝弼的兒子田祖周深入內部進行報復,兩軍隊在三洲境內交戰(zhàn),施州、黔州大為震動。事聞,孝宗親札賜栗及成都制置使陳峴曰:“譚氏乃夔路豪族,又且首為釁端,如尚不悛,未免加兵,除其元惡?!比暌碚{集家丁及役八寨義軍,列陳于沱河橋與官軍戰(zhàn),潰,汝翼遁去,俘其徒四十有三人,栗取其巨惡者九人誅之。事情傳至朝廷,孝宗親自寫信給林栗與成都制置使陳峴說:“譚氏是夔路的豪族,有首先挑起事端,如果仍然不悔改,不妨加兵,除掉為首作惡的人?!比暌碚{集在家丁及在八寨義服役的人,在沱河橋列陣與官軍作戰(zhàn),作戰(zhàn)失敗,汝翼逃跑,(林栗)俘虜了他的黨徒四十三人,林栗挑出九名罪大惡極者處斬。既而汝翼入都訴栗受田氏金,詔以汝翼屬吏,省札下夔州。栗親書奏狀繳還/并辨其事/上大怒/尋坐栗身為帥臣/擅格上命/鐫職罷歸/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貸汝翼死/幽置紹興府。不久后汝翼入都狀告接受田氏賄賂,皇帝下詔把譚汝翼交給執(zhí)法官吏處理,省中的文書下達夔州。林栗親自起草奏狀繳還(省中文書),并為這件事辯白?;实鄞笈?。不久林栗以身為帥臣,擅自抵制皇帝命令獲罪,降職罷官歸家。事后大理寺追查究問,事情被弄清楚了,赦免譚汝翼死罪,拘禁于紹興府。居頃之,詔栗累更事任,清介有聞。除秘閣修撰,進集英殿修撰、知隆興府。召對便殿,奏乞仿唐制置補闕、拾遺左右各一員,不以糾彈為責。從之。沒過多久,皇帝下詔稱林栗多次變更職務,有清高耿直的名聲。林栗官拜秘閣修撰,進升英殿修撰、知隆興府?;实墼谄钫僖娏掷?,林栗上奏乞請仿唐制設置左右補闕、左右拾遺各一名,不以糾察彈劾為職責?;实鄄杉{了他的建議。除兵部侍郎。朱熹以江西提刑召為兵部郎官,熹既入國門,未就職。栗與熹相見,論《易》與《西銘》不合。至是,栗遣吏部趣之,熹以腳疾請告。栗遂論:“熹本無學術,徒竊張載、程頤之緒余,為浮誕宗主,謂之道學,妄自推尊。望將熹停罷,姑令循省,以為事君無禮者之戒。”上謂其言過當,而大臣畏栗之強,莫敢深論。太常博士葉適獨上封事辯之曰:“考栗之辭,始末參驗,無一實者。其中‘謂之道學’一語,無實最甚?!庇谑鞘逃泛鷷x臣劾栗,罷之,出知泉州,又改明州。奉祠以卒,謚簡肅。任命為兵部侍郎。朱熹作為江西提刑官,召用林栗為兵部郎官,熹已經進入國門,但并未就職。林栗與朱熹相見,談論《易》與《西銘》意見不一致。到這時,林栗派遣吏部官員催促朱熹上任,朱熹以腳病請假。栗于是說:“朱熹本無學術,只是竊取張載、程頤學說之殘余,為虛浮夸誕的宗主,說這是道學,妄自尊大。希望您能罷免他,姑且讓他遵命反省,作為侍奉君主不遵禮法的人的鑒戒。上面說他的言行太過,但是大臣又害怕林栗的強大,不敢多說。只有太常博士葉適上封事,爭辯這件事說:“考察臨栗的言辭,從頭到尾核查,沒有一件屬實。其中‘謂之道學’一詞,最沒有依據?!庇谑鞘逃泛鷷x臣彈劾林栗,林栗被罷免,離朝任泉州知州,又改任明州知州。后來任宮觀使之職直至去世,謚號簡肅。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B.進,表官職晉升,與之同義的詞有“改、拔、除”,而表貶官的詞有“停、罷、出”等。C.封事,是古代臣子向皇帝上書奏陳秘密之事的奏章,為防止泄露,用皂囊加以密封。D.簡肅,林栗的謚號,是當時朝廷在林栗去世后依據他生前行事所做的褒性評價。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林栗忠君至誠,敢于直言進諫。在孝宗鑒于紹興年間權臣擅權之弊而親自獨攬大權時,他提出了不同看法,認為應讓臣子承擔責任,獲得孝宗的贊許。B.林栗處事理性,辦案嚴而有寬。譚汝翼組織人員對抗朝廷,官軍將他打敗后,雖然共俘虜了他的部屬四十三人,但林栗只挑出九名罪大惡極者給予斬刑。C.林栗思慮周密,能補制度之缺。在便殿拜見宋孝宗時,他上奏請求仿照唐代制度,設置不以糾察彈劾為職責的左右補闕、左右拾遺各一名,得到采納。D.林栗清高耿介,堅持秉公行事。在他擔任兵部侍郎時,朱熹調到京城卻沒有赴任,林栗并不因朱熹聲名顯赫就網開一面,而是上奏要求將朱熹停職罷免。每日精讀-7亮:誠實孝悌:孝,指對父母還報的愛;悌,指兄弟姊妹的友愛款塞:通好排:沖破署:1.辦公的地方2.布置3.簽名4.暫時代理怡然:安然逮:1.達到;及:力所不~。2.捉拿:~捕。執(zhí):1.拿著;掌握:~筆?!?.堅持;固執(zhí):~意不肯。3.捉?。罕弧?。4.憑證;單據:~照?;亍?。5.執(zhí)行:~法施令。6.交誼深厚、志趣相同的朋友困:1.陷在艱難痛苦中或受環(huán)境、條件的限制無法擺脫:為病所~。2.控制在一定范圍里;圍困:~守。把敵人~在山溝里。3.困難:~苦?!?。4.疲乏知:1.曉得,明了:~道。2.使知道:通~?!?。3.學識,學問:~識,求~。無~。4.主管:~縣(舊時的縣長)。~府?!荨!e(指主管招待賓客的人。亦稱“知客”)。5.彼此了解:相~?!??!?.彼此了解、交好的人肆:1.任意而行,不顧一切:~無忌憚?!袩o忌。2.鋪子;商店:市~。酒~。修好:建立友好關系翼:希望;希圖:?!?。~求貺:財物訾:說人壞話非是:不恰當的匹夫:老百姓聰明:視聽俾:使【五經】五經一般指儒家典籍《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的合稱。《詩》溫柔寬厚,《書》疏通知遠,廣博易良,《易》潔靜精微,《禮》恭儉莊敬;《春秋》屬詞比事【六藝】中國周朝的貴族教育體系,開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出自《周禮·保氏》:“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边@就是所說的“通五經貫六藝”的“六藝”。【扈狩】1.隨從帝王逃難的婉詞。狩,打獵。【幕府】中國古代權臣、戎帥、疆吏、牧守引薦親信士人以入府署參與行事決策的制度。“幕府”原指古代將軍的府署(因軍隊出征,使用帳幕,故稱),亦指運籌帷幕之大將。后世將地方軍政大吏的府署稱作幕府。幕府中的僚屬稱幕僚。故幕府制度也稱幕僚制度。幕僚同編入正規(guī)官制的官吏有明顯的區(qū)別。其主要功能為:置備顧問、咨議謀劃、參與決策、掌握機要、典屬文書,乃至迎接賓客、經辦庶務或代主巡行出使等,其中尤以參議決策和掌握機要為重。幕府制度在實施封建統(tǒng)治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久鹘洝繚h朝出現(xiàn)之選舉官員的科目,始于漢武帝時期,至宋神宗時期廢除。被推舉者須明習經學,故以“明經”為名。龔遂、翟方進等皆以明經入仕。明經由郡國或公卿推舉,被舉出后須通過射策以確定等第而得官,漢代設置這一科,為儒生進入仕途提供了渠道?!舅梦弧恳馑际侵父赣H傳位或傳業(yè)給嫡長子。繼承君位。嗣的本義是(經皇上恩準)父親傳位或傳業(yè)給嫡長子。位即君位?!窘小?、禁令所及范圍之內?!赌印ぬ柫睢罚河心洳谎匀怂鶔恫卦诮姓邤?。2、指帝王所居宮內,也作“禁內”。帝王所居的宮苑,因不許人隨便進出,故稱。《史記·秦始皇本紀》:於是二世常居禁中,與高決諸事。3、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宮中禁衛(wèi)森嚴,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稱宮禁。路隋,字南式,其先出陽平。父泌,字安期,通《五經》,端亮寡言,以孝悌聞。建中末,為長安尉。德宗出奉天,棄妻子奔行在,扈狩梁州,排亂軍以出,再中流矢,裂裳濡血。以策說渾瑊,召置幕府。東討李懷光,奏署副元帥判官。從瑊會盟平涼,為吐蕃所執(zhí),死焉。時隋嬰孺,以恩授八品官。逮長,知父執(zhí)吐蕃,日夜號泣,坐必西向,不食肉。母告以貌類泌者,終身不引鏡。路隋,字南式,他的祖先出自陽平。父親路泌,字安期,通曉《五經》,端正誠實,不多說話,因為孝順父母敬愛兄長而聞名。建中末年,路泌擔任長安尉。德宗逃往奉天的時候,路泌丟下妻子兒女到德宗所在的地方,陪同德宗到梁州避難,沖破叛軍包圍逃出梁州的時候,兩次被亂箭射中,裂開的衣服都被鮮血浸濕了。他用計策游說渾瑊,被渾瑊征召到幕府。渾瑊向東討伐李懷光的時候,奏請朝廷讓他代理副元帥判官之職。他跟隨渾瑊和吐蕃在平涼會盟,被吐蕃人抓住,最后死在那里。當時路隋是個幼兒,因為父親的恩蔭被授予八品官。等到長大以后,路隋知道父親被抓到吐蕃去了,日夜號哭,坐下來一定要面向西邊,(吃飯的時候)不吃肉。母親告訴路隋,他的相貌很像父親,他為此一生都沒有再照鏡子。貞元末,吐蕃請和,隋三上疏宜許,不報。舉明經,授潤州參軍事。李锜欲困辱之,使知市事,隋怡然坐肆,不為屈。韋夏卿高其節(jié),辟置東都幕府。貞元末年,吐蕃求和,路隋三次上疏朝廷認為應該同意吐蕃請和的要求,朝廷沒有回復。他參加明經科考試考中,被授予潤州參軍事之職。李锜想刁難侮辱他,讓他管理市場的事務,路隋安然坐在集市中處理事務,不因此而屈服。韋夏卿認為他氣節(jié)高尚,征召他到東都幕府任職。元和中,吐蕃款塞,隋五上疏請修好,冀得泌還。詔可。遣祠部郎中徐復報聘,而泌以喪至,帝愍惻,贈絳州刺史,官為治喪。服除,擢隋左補闕、史館修撰,以鯁亮稱。元和年間,吐蕃前來通好,路隋五次上疏朝廷請求與吐蕃建立友好關系,希望父親路泌能夠返回。朝廷下詔同意了。(朝廷)派祠部郎中徐復回訪吐蕃,卻帶回了路泌的靈柩,皇帝憐憫他,追贈他為絳州刺史,由朝廷為他辦理喪事。喪期過后,朝廷提拔路隋擔任左補闕、史館修撰,路隋因為剛正坦誠而被人稱道。穆宗立,與韋處厚并擢侍講學士,再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每除制出,以金幣來謝者,隋卻之曰:“公事而當私貺邪?”文宗嗣位,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穆宗繼位后,路隋與韋處厚一起被提升為侍講學士,兩次升遷后擔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每次朝廷授官的詔令出來,有人向他贈送財物,路隋謝絕說:“(我是為)公家做事,怎么能接受私人的贈送呢?”文宗繼位后,路隋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身份,監(jiān)督編修國史。初,韓愈撰《順宗實錄》,書禁中事為切直,宦豎不喜,訾其非實,帝詔隋刊正。隋建言:“衛(wèi)尉卿周居巢、諫議大夫王彥威、給事中李固言、史官蘇景胤皆上言改修非是。夫史冊者,褒勸所在,匹夫美惡尚不可誣,況人君乎?議者至引雋不疑、第五倫為比,以蔽聰明。臣宗閔、臣僧孺謂史官李漢、蔣系皆愈之婿,不可參撰,俾臣得下筆。臣謂不然/且愈所書已非自出/元和以來相循逮/今雖漢等以嫌/無害公誼/請條示甚謬誤者/付史官刊定?!逼鸪?,韓愈編撰《順宗實錄》,記錄宮中的事情真切率直,宦官們很不高興,就詆毀這本史書的內容不真實,皇上下詔讓路隋校正。路隋進諫說:“衛(wèi)尉卿周居巢、諫議大夫王彥威、給事中李固言、史官蘇景胤都進言說重修是不恰當的。史冊,是獎勵勸勉人的記錄,平民百姓的美德和惡行尚且不能捏造,何況是對國君的是非呢?議論的人甚至引用雋不疑、第五倫作比,來蒙蔽皇上的視聽。大臣李宗閔、牛僧孺認為史官李漢、蔣系都是韓愈的女婿,他們不能參與修撰國史,讓臣來落筆(修訂)。臣認為不是這樣的。況且韓愈所記載的事情已并非全是他自己撰寫的,而是元和以來沿襲至今的。李漢等人雖然因此而有嫌疑,也不妨害公事。請朝廷逐條指出明顯錯誤的地方,交付史官修正定稿?!庇性t擿貞元、永貞間數事為失實,余不復改,漢等亦不罷。進門下侍郎、弘文館大學士。久之,辭疾,不聽,冊拜太子太師。明年病卒,年六十。朝廷下詔挑出貞元、永貞年間幾件事與事實不符,其他的不再修改,李漢等人也沒有被罷免。路隋被提升為門下侍郎、弘文館大學士。過了一段時間,他因病辭職,朝廷沒有許可,又任命他為太子太師。第二年路隋因病去世,時年六十歲。(節(jié)選自《新唐書·路隋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扈狩,大臣隨從皇帝外出打獵,文中指的是路泌跟隨德宗皇帝到梁州去視察。B.幕府,軍中將帥處理事務的地方,也泛指衙署;幕府中聘用的人員稱為幕僚。C.明經,原義是通曉經學,后來成為科舉考試的重要科目,主要考查儒家經義。D.服除,服指喪服,古人在守喪期間要穿喪服,守喪期滿后脫掉喪服稱為服除。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路隋為人至孝,對父感情很深。他的父親路泌跟隨渾瑊在平涼會盟,被吐蕃人扣留后死在那里,路隋從母親口中得知自己長得很像父親,終身都不照鏡子。B.路隋堅守氣節(jié),不畏上官困辱。他在擔任潤州參軍事時,受到了上司李锜的刁難,被派去管理市場,他安然坐在肆中處理事務,堅決不向李锜屈服。C.路隋為官清廉,不收他人財物。他擔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等職時,每次朝廷授官的詔令出來,有人向他贈送財物,他都以公事不受私贈為由拒絕了。D.路隋實事求是,修史態(tài)度嚴謹。他監(jiān)修國史時,有人提出《順宗實錄》內容不實,他一方面為作者韓愈辯護,一方面根據事實指出錯誤并做了修正。每日精讀-8嗣位:即位奉使:奉命出使矯飾:掩蓋真實性情無何:沒過多久寇:1.強盜或外來的侵略者(也指敵人):~仇。外~(入侵的敵寇)。2.敵人來侵略:入~?!?。矯:1.把彎曲的弄直;糾正:~正。2.強壯;勇敢:~健。3.假托:~命。飾:1.裝飾;打扮:修~。粉~。2.裝飾用品:首~。3.遮掩:掩~。文過~非。4.扮演角色:~林沖。殆:1.危險: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2.幾乎;差不多:敵人傷亡~盡。繼日:連夜戰(zhàn)棹:戰(zhàn)船屯:1.聚集;儲存:~糧。2.駐扎決:1.水沖破堤岸;開口子:~口。2.確定;拿定主意:表~。猶豫不~。3.確定最后勝負:~賽?!銮叭?。4.副詞。一定:~不后退。5.處(chǔ)死:槍~。處~。發(fā):1.送出;交付:~貨。分~。印~。~了一封信。2.發(fā)射:~炮。百~百中。3.產生;發(fā)生:~芽?!姟!?。~病。4.表達:~表。~布?!摹!??!h論。5.擴大;開展:~展?!珦P?!?。6.因得到大量財物而興旺:~家。暴~戶。7.放散;散開:~散。揮~。蒸~。8.揭露;打開:~現(xiàn)。揭~?!颉?埽?.強盜或外來的侵略者(也指敵人):~仇。?!?。外~(入侵的敵寇)。2.敵人來侵略:入~?!??!九恕糠饨〞r代稱屬國屬地或分封的土地,借指邊防重鎮(zhèn):藩屬,藩國,藩鎮(zhèn),藩邦,削藩,稱藩(自稱屬國)。藩邸,指藩王的宅第。封建時代稱屬國屬地或分封的土地為“藩”,周世宗住在藩邸,說明他當時還沒有即位?!径∧小?.已及服役年齡的成年男子?!妒酚洝て浇蚝钪鞲噶袀鳌罚骸癌z秦始皇﹞然后發(fā)天下丁男以守北河。暴兵露師十有餘年?!碧脐愖影骸吨G靈駕入京書》:“西蜀疲老,千里遠糧;北國丁男,十五乘塞。”清趙翼《閱邸抄喜賦》:“絶塞徵兵挑甲卒,深山轉餉挽丁男?!?.指已成年的兒子?!径】凇?.人口稅。2.指百姓里胥猾黠,假此科斂丁口。--《聊齋志異.促織》【翰林學士】翰林學士,是古代官名。學士始設于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學士起草詔令而無名號。唐玄宗時,翰林學士成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為宰相。北宋時期翰林學士承唐制,仍掌制誥。此后地位漸低,然相沿至明清,拜相者一般皆為翰林學士之職。清以翰林掌院學士為翰林院長官,無單稱翰林學士官。總之,他們各以其專長為皇帝游居宴樂服務。此外,皇帝還往往召集一批作為私人參謀的文士,以備顧問?!静┦俊坎┦?,古為官名。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后成為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如明代初期,朱允炆曾封方孝孺為“文學博士”等。梁迥,博州聊城人,少為吏部小史。周世宗在藩邸日,得給事左右。及嗣位,補殿直,改供奉官,四遷至左藏庫使。太祖將討西蜀,以迥監(jiān)秦州戍兵。梁迥,博州聊城人,年輕時擔任吏部小史的職位。周世宗還是藩王的時候,得以在左右供職。等到周世宗繼位之后,補任殿直,改任供奉官,多次升遷官職直至左藏庫使。太祖將要討伐西蜀,讓梁迥主管秦州的士兵。蜀平,改監(jiān)霸州兵,轉宮苑使。從征太原還,會命蜀州刺史聶章為沁州兵馬部署,以迥監(jiān)其軍。無何,并人入寇,迥與閻彥進同率兵擊敗之,以功遷東上閣門使。蜀國平定后,改任主管霸州的士兵,轉任為宮苑使。跟從太祖出征太原回來,恰逢朝廷任命蜀州刺史聶章為沁州兵馬部署,讓梁迥擔任監(jiān)軍。沒過多久,聶章與一些人一起入侵,梁迥與閻彥一同率領軍隊把他們擊敗,依照他的功勞升遷他為上閣門使。開寶五年/命為廣南道兵馬都監(jiān)/兼諸州巡檢/八年/奉使江南/迥素貪冒/外務矯飾/初若嚴毅/不可犯/雖饋食亦不受/江南人頗憚之既而奉以貲貨,殆直數萬緡,迥即大喜過望,登舟縱酒,繼日宴樂。及歸,戀戀不發(fā),人多笑之。開寶五年,任命為廣南道兵馬都監(jiān),兼任諸州巡檢,八年,奉命出使江南,梁迥向來貪圖財利,外在務求掩蓋真實性情,起初好像嚴肅剛毅不可侵犯,即使饋贈食物也不會接受,江南人很害怕他。不久,拿資財貨物送給他,差不多值數萬緡,梁迥就十分高興。梁迥就十分高興,登船縱酒,連日宴飲作樂。等到走的時候,依舊戀戀不舍,人們都嘲笑他。暨王師伐金陵,命迥與潘美、劉遇率步兵先赴荊南。且以迥護行營步兵及左廂戰(zhàn)棹,與吳人戰(zhàn)采石,殺獲甚眾。江南平,以功領順州團練使。太宗即位,判四方館事,領禁軍戍澤州。等到王師攻打金陵,(皇上)命令梁迥和潘美、劉遇率步兵先趕赴荊南。并且讓梁迥統(tǒng)率行營步兵和左廂戰(zhàn)船,他和吳國人在采石交戰(zhàn),斬殺俘獲了很多敵人。江南平定后,因為功德兼任順州團練使。宋太宗即位后,梁迥出任四方館事,率領禁軍戍澤州。太平興國三年,錢俶來朝,命往淮、泗迎勞。夏,汴水大決,詔迥發(fā)畿內丁男三千護塞汴口。太平興國三年,錢俶來到朝廷朝拜,(皇上)命令梁迥前往淮、泗迎接慰勞。這年夏天,這年夏天,汴水大決堤,朝廷下詔書命令梁迥征發(fā)京城范圍內三千男丁護堤并堵塞汴水決口。四年,征太原,以迥為行營前軍馬步軍都監(jiān),督軍攻城,中流矢四。車駕還,命與孟玄哲、崔翰率兵屯定州,以功遷引進使。四年,征伐太原,讓梁迥擔任行營前軍馬步軍都監(jiān),督軍攻城,中亂箭多支?;实刍貋砗?,命令命令梁迥和孟玄哲、崔翰率兵駐扎定州,憑借功勞升為引進使。七年,李繼遷寇邊,以迥領兵護銀、夏州。八年,召歸,授唐州防御使,令赴職。七年,李繼遷侵犯邊境,朝廷讓梁迥領兵護衛(wèi)銀、夏二州。八年,朝廷召回他,授唐州防御使,下令讓他赴職。雍熙二年,繼遷誘殺都巡檢使曹光實,乘勢數寇邊。復召迥為銀、夏都巡檢使,赴邊捍御之。三年夏,卒于銀州官舍,年五十九。迥性粗率,尤不喜文士,故事,節(jié)帥出鎮(zhèn)及來朝,便殿宴勞,翰林學士皆預坐。開寶中,迥為閣門使,白太祖曰:“陛下宴犒將帥,安用此輩預坐?”自是罷之。至淳化中,翰林學士蘇易簡白于太宗,始復預焉。雍熙二年,李繼遷誘殺都巡檢使曹光實,乘勢多次侵犯邊境。朝廷又召梁迥為銀、夏二州都巡檢使,趕赴邊境抵御李繼遷。第三年夏天,梁迥在銀州官舍去世,享年五十九歲。梁迥性格粗獷率直,尤其不喜歡文士,先例,節(jié)度使出鎮(zhèn)和入朝朝拜,要在便殿設宴慰勞,翰林學士都參與(預:通假,釋義:參與)坐席。開寶年間,梁迥擔任閣門使,稟告太祖說:“皇上您舉辦宴會犒勞將帥,哪里用得上這些人參與坐席?”從這之后這個制度就取消了。到淳化年間,翰林學士蘇易簡上奏太宗,才恢復參與坐席。(摘編自《宋史·梁迥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藩邸,指藩王的宅第。封建時代稱屬國屬地或分封的土地為“藩”,周世宗住在藩邸,說明他當時還沒有即位。B.太宗,是中國古代帝王常見廟號,從漢朝開始,王朝的第二代帝王廟號常常為“太宗”。C.丁男,指成年男子,也指到了服役年齡的男子,和后來派征丁銀、徭役的依據單位“丁口”同義。D.翰林學士,最初是唐玄宗時從文學侍從中選拔的優(yōu)秀人才,專掌由皇帝直接發(fā)出的機密文件。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每日精讀-9議:1.討論;商量:自報公~。2.意見:建~。提~。3.評論:物~。設:1.設立;布置:~防?!纭?偛俊诒本?。2.籌劃:~計。想方~法。3.假設:~想?!玿=1。~長方形的寬是x米。4.假如;倘若:~有困難,當助一臂之力。邀:1.約請:特~代表。2.求?。呵蠊Α?.攔截:~擊。違異:矛盾謹:謹慎,鄭重的舉:1.往上托;往上伸:~重?!?。高~著紅旗。2.舉動:義~。壯~。一~一動。一~兩得。3.興起;起:~義?!?。~火。4.生(孩子):~一男。5.推選;選舉:推~。~代表。6.提出:列~?!环慈!珎€例子7.攻占8.發(fā)動構:1.構造;組合:~圖。~詞。2.結成(用于抽象事物):虛~。~怨。3.指文藝作品:佳~。制:1.制造:~版。~革?!珗D。煉~??p~。這塊獎牌是用銅~成的。2.擬訂;規(guī)定:~定。因地~宜。3.用強力約束;限定;管束:壓~。限~。管~。節(jié)~。~伏。4.制度:全民所有~。民主集中~。便:1.順利,沒有困難或阻礙:~當?!!?。~民。2.簡單的,禮節(jié)上非正式的:~宴?!??!ㄐ问奖容^簡便的信件)。簡~?!恕kS~(適當地,看事實需要而自行處理事情)。3.便利的時候:~中請來信。4.就:說了~做。宜:1.合適:相~。適~。權~之計。因地制~。2.應當(今多用于否定式):事不~遲。3.當然;無怪:~其無往而不利。便宜:謂斟酌事宜,不拘陳規(guī),自行決斷處理。指便宜行事之權。擅:1.專權;獨斷;自作主張:~斷。~離職守。2.長于;善于:他~畫人物。約:1.提出或商量(須要共同遵守的事):預~?!?。2.邀請:特~?!?。~他來。3.約定的事:踐~。條~。和~。4.限制使不越出范圍;拘束:~束。制~。5.儉?。汗?jié)~。儉~。6.簡單;簡要:由博返~。7.大概:大~。~計。~數。鉤:1.用鉤形物搭、掛或探取:~住樹枝爬上去。2.研究,探尋:~玄。~沉。~校(jiào)。3.牽連:~黨(指相牽連的同黨)。拊循教誨:安撫教化【經略】指籌劃治理或要略;在中國古代也是一個官職名稱。語出《左傳·昭公七年》:“天子經略,諸侯正封,古之制也?!倍蓬A注:“經營天下,略有四海,故曰經略?!泵髑鍍纱兄匾娛氯蝿諘r特設經略,掌管一路或數路軍、政事務,職位高于總督田況字元均,少卓犖有大志,好讀書。舉進士甲科,補江陵府推官,遷秘書省著作佐郎。舉賢良方正,改太常丞、通判江寧府。趙元昊反,夏竦經略陜西,辟為判官。時竦與韓琦、尹洙等畫上攻守二策,朝廷將用攻策,范仲淹議未可出師。況上疏曰:夏竦、韓琦、尹洙同獻此策,今若奏乞中罷,則是自相違異;欲果決進討,則又仲淹執(zhí)議不同。乞召兩府大臣定議,但令嚴設邊備,若有侵掠,即出兵邀擊;或賊界謹自守備,不必先用輕舉。如此則全(這里全做動詞)威制勝,有功而無患也。于是罷出師議。保州云翼軍殺州吏據城叛,詔況處置之。況督諸將攻,以敕榜招降叛卒二千余人,坑其構逆者四百二十九人,以功遷起居舍人。保州云翼軍殺死州里的官吏據城反叛,朝廷下詔要求田況處置此事。田況指揮各位將領進攻,張貼皇榜招降叛軍士兵二千多人,坑殺謀反者四百二十九人,因功升任起居舍人。徙秦州。丁父憂,詔起復,固辭。又遣內侍持手敕起之,不得已,乞歸葬陽翟。既葬,托邊事求見,泣請終制,仁宗惻然許之。帥臣得終喪自況始。調任秦州。遭遇父喪,(服喪期未滿)詔令重新起用,執(zhí)意推辭。(皇帝)又派遣內侍拿著皇帝親手寫的敕書啟用他,(田況)不得已,請求回到陽翟安葬父親。等到下葬的時候,托邊事求見皇帝,聲淚俱下請求服完喪期,仁宗同情憐憫他,答應了他的請求。主帥得以服滿喪期是從田況開始的。服除,以樞密直學士、尚書禮部郎中知渭州。遷右諫議大夫、知成都府。服喪期滿,以樞密直學士、尚書禮部郎中的身份任渭州知州。升遷為右諫議大夫、出任成都府知府。蜀自李順、王均再亂,人心易搖,守得便宜決事,多擅殺以為威,雖小罪,猶并妻子徙出蜀,至有流離死道路者。況至,拊循教誨,非有甚惡不使遷,蜀人尤愛之。蜀地自從李順、王均作亂,人心不定,地方官員被允許見機行事,(百姓)即使犯了小罪,也要連同妻子、兒女遷出蜀地,以致出現(xiàn)流離而死于道路上的人。遷給事中,召為御史中丞。既至,權三司使。況鉤考財賦,盡知其出入,乃約《景德會計錄》,以今財賦所入,多于景德,而歲之所出,又多于所入。因著《皇祐會計錄》上之。以疾,罷為尚書右丞、觀文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提舉景靈宮,遂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贈太子太保,謚宣簡。況寬厚明敏/有文武材/與人若無不可/至其所守/人亦不能移也/其論天下事甚多/其論甚偉/然不盡行也/有奏議二十卷。(節(jié)選自《宋史·田況傳》,有刪改)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經略,宋時設置的經略安撫使的簡稱,掌邊區(qū)兵民之事。B.辟,指君主召見大臣并授予官職,或高官征召僚屬等。C.丁父憂,指朝廷官員在位期間,遇父親去世,辭官守孝。D.致仕,亦稱致事、致政、休致等,指古代官員告假養(yǎng)病。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田況卓越出眾,科考順利。他喜愛讀書,通過科舉考試走上仕途,補任江陵府推官;后考取賢良方正科,改任太常丞。B.田況思慮周詳,謀劃謹慎。請求召集兩府大臣議定防守還是進攻,建議邊防加強戒備,敵人侵掠,就出兵截擊,不輕易主動進攻。C.田況恩威并用,平叛建功。保州云翼軍殺死州里的官吏據城反叛,田況督促將領進攻,招降叛軍,建立功勛,因此升任起居舍人。D.田況重視教化,體察民情。任成都府知府,一改前任官員動輒將犯小過失的人遷往外地的做法,安撫教化百姓,皇帝降旨褒獎。每日精讀-10文言文做好的基本思想:確定主語是誰器:1.器具:瓷~。木~。鐵~?!铩?.度量:~量。3.才能;人才:大~晚成。4.器重。參:1.加入在內:~加?!c。~政。2.相間,夾雜:~雜?!?。3.檢驗,考證某事物:~考?!铡?.探究,領悟:~悟?!?。5.舊指下級進見上級:~見?!?。6.彈劾,向皇帝告狀:~奏。~革。推:1.使事情開展:~廣。~銷。2.根據已知的事實斷定其他;從某方面的情況想到其他方面:類~。3.讓給別人;辭讓:~辭?!尅?.推諉;推托:~三阻四。3.推遲:開會日期往后~幾天。5.推崇:~許?!亍?.推選;推舉:大家~老張擔任小組長。契:1.相合,相投:相~?!?。默~?!选?.用刀雕刻:~刻。~舟求劍。令:1.到2.命令3.美好:~名。4.敬辭。用于對方的親屬或有關系的人:~兄(稱對方的哥哥)。濟:1.過河;渡:同舟共~。2.救;救濟:接~。緩不~急。3.(對事情)有益;成:無~于事。覘:窺視;觀測咸:全,都風俗:風土人情未若:不如率:1.帶領:~隊前往。2.輕易;不慎重:草~。輕~。3.直爽坦白:~真。直~。4.大概:大~如此。5.順著;沿著:~由舊章。草:1.舊指山野、民間:~賊?!?。2.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驢。3.草率;不細致:潦~。4.初步的;非正式的(文稿):~案?!濉?.起草:~擬。殷實:十分多每:每次,經常從容:私下局跡:謹慎小心委:1.把事情交給別人辦:~托?!灾厝?。2.拋棄:~棄?!诘?。3.推卸:~罪于人。4.曲折:~婉。5.頹喪;不振作:~頓。6.確實:~實。7.水流匯聚的地方,水的下游;事情的結尾:窮源竟~。8.敷衍;應付:虛與~。格:1.品質;風度:人~。風~。性~。2.阻礙;限制:~于成例。3.推究:~物。4.打:~斗?!珰ⅰ>郑?.形勢;情況;處境:顧全大~。2.人的器量:~量?!?。3.圈套:騙~。4.拘束:~促?!?。傾心:敬慕【九州】九州,又名漢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最早出現(xiàn)先秦時期典籍《尚書·禹貢》中,是中國漢族先民自古以來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戰(zhàn)國以來九州即成為古代中國的代稱,至遲自晉朝起成為漢族地區(qū)的代稱,又稱為“漢地九州”。是古代中國的代稱?!眷抗糯诖呵飪杉驹谒吪e行的一種祭禮,武帝禊霸上還。——《史記》,又如:禊日(禊事活動之日);禊祭(古人在春秋二季所舉行的臨水祓除不詳的祭事)【箋】箋,本指狹條形小竹片。古代無紙,用簡策,有所表識,削竹為小箋,系之于簡。箋,也可以指的是中國古代寫給帝王的書信,如,奏箋;《答東阿王箋》等。王導,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民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第七課《生命之間》配套聽課評課記錄
- 湘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第2章2.1.2冪的乘方與積的乘方(第1課時)聽評課記錄
-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1.2.1《有理數》聽評課記錄
- 冀教版數學九年級上冊《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聽評課記錄1
-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聽課評課記錄1(新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
- 蘇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期末復習口算練習題三
- 湘教版數學八年級上冊《小結練習》聽評課記錄
- 聽評課記錄數學二年級
- 小學生營養(yǎng)餐飯?zhí)霉ぷ魅藛T聘用合同范本
- 人員派遣租賃協(xié)議書范本
- 防洪防汛安全知識教育課件
- (正式版)FZ∕T 80014-2024 潔凈室服裝 通 用技術規(guī)范
- 新起點英語二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 【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材料投放的現(xiàn)狀調查報告(定量論文)8700字】
- 剪映專業(yè)版:PC端短視頻制作(全彩慕課版) 課件 第3章 短視頻剪輯快速入門
- 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qū)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下學期一模歷史試題
- 帶狀皰疹與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HZ與PHN)
- 漢密爾頓抑郁和焦慮量表
- 風電場事故案例分析
- 前列腺癌的診斷與治療
- 人教版八年級數學初中數學《平行四邊形》單元教材教學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