哂笑下的悲鳴_第1頁
哂笑下的悲鳴_第2頁
哂笑下的悲鳴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4哂笑下的悲鳴一、《儒林外史》的多種諷刺手法為達到更好的諷刺效果,僅有客觀寫實的筆法是不夠的,吳敬梓還運用了多種諷刺手法。1.借助細節(jié)描寫來諷刺人物。片段一:嚴監(jiān)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大侄子趕上前問道:“二叔,你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二侄子走上前問道:“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兩眼睜得溜圓,把頭又狠狠地搖了幾搖,越發(fā)指得緊了。奶媽搶著哥子插口道:“老爺想是因兩位舅爺不在跟前,故此記念?!彼犃诉@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趙氏慌忙揩揩眼淚,走近上前道:“爺,別人都說的不相干,只有我曉得你的意思!你是為那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闭f罷,忙走去挑掉一莖。眾人看嚴監(jiān)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動作細節(jié))分析:兩個手指頭,平平常常,微不足道??墒?,吳敬梓卻牢牢地抓住了它們,并進行了細致的刻畫描寫。嚴監(jiān)生氣息奄奄,連話都不會說了,可總是斷不了氣。他關(guān)心著一件事情,掙扎著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點燈費油,死不瞑目!通過對兩個指頭的著力描摩,表現(xiàn)了一個封建地主的慳吝、愛財如命的性格,豐富了這一典型的文學形象。片段二:次晚,遣一個老成管家來到書房里向匡超人說道:“家老爺拜上匡爺。因昨日談及匡爺還不曾恭喜娶過夫人,家老爺有一外甥女,是家老爺夫人自小撫養(yǎng)長大的,今年十九歲,才貌出眾,現(xiàn)在署中,家老爺意欲招匡爺為甥婿。一切恭喜費用俱是家老爺備辦,不消匡爺費心。所以著小的來向匡爺叩喜。”匡超人聽見這話,嚇了一跳,思量要回他說已經(jīng)娶過的,前日卻說過不曾;但要允他,又恐理上有礙;又轉(zhuǎn)一念道:“戲文上說的蔡狀元招贅牛相府,傳為佳話,這有何妨!”即便應(yīng)允了。(心理細節(jié))分析:對于自己停妻再娶的行為,匡超人有過躊躇,但為了圓謊,不得不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戲文上說的蔡狀元招贅牛相府,傳為佳話”。他用這些話自欺欺人,平衡自己內(nèi)心的不安,同時他也相信自己的選擇是在這個社會中生存的唯一法則,這使得匡超人的悲劇更具深刻的社會意義。明確作用:通過典型化的細節(jié)描寫,對人物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增強諷刺效果。2.借助夸張手法來諷刺人物。片段:(范進)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后一交跌倒,牙關(guān)咬緊,不省人事。分析:“中舉發(fā)瘋”在當時的士人中雖不是普遍現(xiàn)象,卻也是“會有的實情”。作者正是運用這種夸張的手法,通過“一拍、一笑、一說、一跌”幾個動作,就把范進狂喜而瘋、昏厥倒地的情景呈現(xiàn)出來。接著,作者又描繪了一幅更精彩的漫畫:“(范進)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fā)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狈哆M這種瘋狂十足、狼狽不堪的丑態(tài)怎能不令人捧腹大笑?明確作用:夸張即把某種需要凸顯的東西延伸放大,以揭示出這個人物的本質(zhì)。3.借助對比手法來諷刺人物。例如《范進中舉》:胡屠戶對范進前后截然不同的兩種態(tài)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中舉前稱他為“現(xiàn)世寶”“癩蛤蟆”,中舉后稱他為“賢婿老爺”“天上的文曲星”。對他外貌的描述也不同:中舉前說他“尖嘴猴腮,不三不四”,中舉后夸他“才學又高,品貌又好”。分析:胡屠戶對范進態(tài)度的變化,真可謂“大、快、自然而又準確”。他以范進仕途上的成敗為標準,像科學儀器一樣準確地檢測出范進地位的浮沉變易。通過對比,他的前倨后恭、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嗜錢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儈形象躍然紙上。明確作用: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情況下對待同一對象采取不同的態(tài)度,將深藏于人物心靈深處的卑污揭示出來,造成強烈的諷刺效果。二、《儒林外史》中的悲劇意識及其原因悲劇是什么?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對于吳敬梓來說,有價值的東西應(yīng)該就是文人的氣質(zhì),以及整個社會的道德倫理了吧。《儒林外史》上演的既是一幕一代文人的命運悲劇,也是一出作者的理想悲劇。理想與現(xiàn)實中,悲劇色彩早已深入小說的字里行間。就文人的命運而言,作者在第一回中,通過“楔子”“敷陳”大意,塑造了名流王冕來隱括全文,說“貫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這就預示著人世間即將發(fā)生的變故,文人命運即將面臨的危機。同時,作者還表達了文人應(yīng)有的姿態(tài),文人需講求“文行出處”,不可盲目追求功名富貴,王冕實為士子之楷模,他的言行舉止從各方面展示了真儒文人的氣質(zhì)品格。然而,小說主體刻畫的卻是一副副追名逐利、令人嫌棄的文人嘴臉,“有心艷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有依仗功名富貴而驕人傲人者;有假托無意功名富貴自以為高,被人看破恥笑者”。文人本應(yīng)有自己的人生價值與社會價值,但吳敬梓所見到的文人無不醉心于追求功名富貴,這也是他發(fā)出“一代文人有厄”感嘆的原因所在。就作者的理想而言,吳敬梓深受顏李思想的影響,大力提倡禮、樂、兵、農(nóng)。首言禮樂,作者借第三十七回虞育德、杜少卿等人祭泰伯祠活動集中展現(xiàn)了其禮樂理想。此前,遲衡山對杜少卿說過,“而今讀書的朋友……放著經(jīng)史上禮、樂、兵、農(nóng)的事,全然不問”,修祭泰伯祠的目的就是借此讓大家習學禮樂,成就人才,以助政教。但祭泰伯祠的初衷卻并沒有達到,除去虞育德等一行人,參與的其他人無一不是懷著追名逐利之心前去。禮樂兵農(nóng)是吳敬梓的理想所在,在當時的社會卻難以實現(xiàn),壯志難酬不正是文人的悲哀嗎?導致一代文人以及作者理想悲劇的原因是什么?吳敬梓對此具有清醒認識。在第一回中,在禮部議定公示取士之法后,就借王冕之口表達了出來:“這個法卻定得不好!將來讀書人既有此一條榮身之路,把那文行出處都看得輕了?!泵髑褰y(tǒng)治者為鞏固統(tǒng)治,加強對社會民眾,尤其是知識分子的思想控制,一方面,實行八股取士,推行僵化的科舉制度,倡導本身就有缺陷的程朱理學;另一方面,大興文字獄,威懾文人。在大力嚴苛的文化政策之下,大多數(shù)人會選擇屈從,之后一代代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