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猝死與急救_第1頁
心臟猝死與急救_第2頁
心臟猝死與急救_第3頁
心臟猝死與急救_第4頁
心臟猝死與急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心臟猝死與急救第一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心臟猝死的定義

是由各種心臟原因所引起的,以急性癥狀開始1小時內驟然意識喪失為前驅的自然死亡,即不論事前存在的心臟病已被診斷已否,死亡的特征涉及其發(fā)生的時間和方式是不可預料的、快速的,并起因于自然的病理生理過程而非人為或外傷因素造成者。在發(fā)生SCD過程中,一般可有4個組成部分,即前驅癥狀、終末事件的開始、心臟驟停與生物學死亡。第二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流行病學Framingham前瞻性研究結果,以癥狀開始后1小時內死亡作為猝死定義,在26年間的所有死亡者中,13%為猝死,并提示約50%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為猝死。在美國,每年估計有30萬SCD(總體發(fā)病率0.1-0.2%),這代表了50%以上所有心血管病引起的死亡。由于SCD與心臟性死亡都以冠心病為主,總的SCD的比例和冠心病猝死的比例相似。第三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心臟猝死的病因與有關因素第四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冠心病是最常見的SCD病因,預示因素包括:LVEF降低室性異位搏動非冠心病的冠狀動脈結構異常冠脈先天性異常冠脈栓塞冠脈炎冠脈機械性阻塞冠脈痙攣第五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心室肥厚左室肥厚是SCD獨立危險因素,可見于高血壓性心臟病及/或冠心病、瓣膜病、梗阻性或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原發(fā)性肺動脈高壓及某些先天性心臟病均可引起左心室及/或右心室肥厚,心室嚴重肥厚者易引起心律失常,甚至發(fā)生猝死。第六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心肌疾病與心力衰竭SCD危險隨左室功能惡化而增加。慢性心力衰竭經治療后癥狀改善并不能改變病人的長期預后,血流動力學已達穩(wěn)定的心衰病人突然死去并不少見。資料表明在心衰病人死亡中47%為猝死。機理可能是心律失常與射血分數(shù)低。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大塊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大塊肺梗塞、心肌梗塞與感染性心內膜炎使乳頭肌或腱索斷裂,心房粘液瘤及人工瓣膜栓塞均可引起急性心力衰竭。由于循環(huán)衰竭本身或繼發(fā)于心律失常,可引起猝死。

第七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心臟炎癥、浸潤、腫瘤及退行性變急性心肌炎可引起傳導系統(tǒng)功能障礙,造成房室傳導阻滯,并可以引起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而猝死。

右室發(fā)育不良常發(fā)生心律紊亂,特別是室性心動過速,但猝死少見。心臟淀粉樣變也易引起猝死,可達30%,與心室肌及傳導系統(tǒng)廣泛受累有關。

第八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先天性心臟病主動脈狹窄及伴有右向左分流的Eisenmenger綜合征常致猝死。法魯四聯(lián)癥、大血管轉位及房室共同通道術后常出現(xiàn)致命性心律失常及猝死,故應嚴密觀察。

第九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電生理異常前壁心肌梗塞伴束支阻滯在發(fā)病30天內心室顫動危險性很大,發(fā)生率可達47%左右。心肌梗塞合并房室傳導阻滯者也易致心室顫動及猝死。Q-T延長綜合征分遺傳性先天性Q-T間期延長綜合征和獲得性Q-T間期延長綜合征,常并發(fā)嚴重室性心律失常,特別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猝死危險很大。后天性Q-T延長當去除病因后可望治愈。

第十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瓣膜性心臟病主動脈瓣狹窄最常見,其他瓣膜的狹窄、慢性主動脈瓣反流、急性二尖瓣反流都可引起SCD。二尖瓣脫垂綜合征是否作為SCD病因尚有爭議。第十一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其它猝死原因運動員猝死在劇烈運動時發(fā)生,死者多有心臟病,特別是肥厚型心肌病(阻塞性或非阻塞性)、主動脈瓣狹窄或冠狀動脈疾患。但生前多未診斷出來。少數(shù)運動員尸檢時既無結構改變,也無機能異常。

第十二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其它猝死原因特發(fā)性心室顫動引起猝死者,心臟無任何機能或器質性改變,見于年輕健康人。在東南亞、菲律賓、日本和老撾有一種年輕男人猝死綜合征,多在睡眠時死亡。

第十三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猝死的病理改變

第十四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臨床特點

第十五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臨床表現(xiàn)均包括:意識喪失;呼吸停止(停止前可出現(xiàn)嘆氣樣呼吸);心音、脈搏消失;血壓測不到。

第十六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發(fā)展過程:

10~15秒,皮膚發(fā)紺,神志不清,抽搐。15~45秒,瞳孔擴大。45秒~4分,瞳孔繼續(xù)擴大,在1分45秒瞳孔最大,如果對光反射存在,還有搶救成活希望。4分鐘內搶救半數(shù)可望成活。4~6分鐘,搶救成活希望甚小,或者心臟可能復跳,但中樞神經發(fā)生不可逆損害。第十七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SCD高?;颊叩淖R別左心室功能評估Holter監(jiān)測信號平均心電圖心率變異性心內電生理檢查第十八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心性猝死的處理第十九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臨床復蘇術

第二十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基礎生命搶救手法

主要目的是保證提供最低限度的腦供血。按照正規(guī)訓練的CPR手法,應該可以提供正常血供的25%~30%。第二十一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臨床復蘇術

1979年美國心臟病學會和1985年美國全國心肺復蘇與心臟急救會議的決議文件,都主張按照英文字母A、B、C、D等來進行。A即氣道(airway)B為呼吸(breathing)C為循環(huán)(circulation)D為確切的治療(definitivetreatment)。第二十二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CPR手法如下:病人體位病人平臥在平地或硬板上。立即保持氣道通暢,使用仰頭-抬頦法,使病人的口腔軸與咽喉軸約成直線,既可防止舌根、會厭阻塞氣道口又方便氣管插管。操作者一般站在病人右側,用左手置於病人前額上,用力向后壓,同時右手手指放在病人下頜骨下緣,將頦部向上、前抬起,這樣就完成了仰頭-抬頦法,保持氣道通暢。第二十三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CPR手法如下:口對口呼氣,撐開病人的口,右手的拇指與食指捏緊病人的鼻孔,防止呼入的氣逸出。搶救人員用自己的雙唇包繞封住病人的口外部,形成不透氣的密閉狀態(tài)。然后以中等力量,約用1~1.5秒的速度呼入氣體。應觀察病人的胸腔是否被吹起。一般所需氣體容量為800ml左右,不宜超過1200ml。因為如氣體容量太大,呼氣力太大,均易使部分氣體吹入病人胃部,造成充氣性胃擴張。

第二十四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CPR手法如下:胸外按壓注意點①搶救人員的兩臂必須伸直,壓力來自搶救人員的雙肩向下壓,肘關節(jié)不曲②每次將胸骨壓下約3.5~4.5cm③按壓一次后,放松壓力,但搶救人員的手掌不離開病人胸骨部位④按壓與放松的時間相等⑤每分鐘按壓8O-100次。第二十五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進一步生命搶救

應盡可能早開始,如人力足夠,BLS與ALS應同時分組進行,可取得較高的療效。ALS包括運用輔助設備和特殊技術,以促使心搏和自主呼吸盡早恢復,包括氣管插管、直流電非同步除顫以及使用各種搶救藥物。第二十六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進一步生命搶救氣管內插管應盡早進行,插入的通氣管要適合病人體型,并且管壁外必須有氣囊。插入后,即將氣囊充氣,避免漏氣,并可防止嘔吐物流入氣管。插入通氣管后,可立即聯(lián)接非同步定容呼吸器或麻醉機。每分鐘通氣12~15次即可。第二十七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進一步生命搶救直流電非同步除顫

因為心臟驟停的直接原因最常見的是心室顫動,約占80%的病例。所以有人主張"盲目除顫",即不經氣管插管等措施,一經判定為心臟驟停,立即除顫。第二十八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70年代在我國盛行一時的"三聯(lián)針",和以后經改變的"新三聯(lián)針",雖然至今還有臨床醫(yī)師在應用,但事實已證明這樣聯(lián)合使用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異丙基腎上腺(三聯(lián)針)或腎上腺素、異丙基腎上腺素和阿托品或利多卡因(新三聯(lián)針)既無充分的理論根據,亦無肯定療效。而且其中有的藥物,現(xiàn)在己因弊多利少,被建議不用于復蘇。應該按實際需要給藥。第二十九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藥物

在臨床實踐中,可以把復蘇時使用的藥物分兩部分:BLS-CPR時的首選藥和ALS或CPR已獲初步療效后使用的藥物。

第三十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BLS-CPR時的第一線藥(一)腎上腺素為腎上腺能α受體和β受體的興奮劑,對兩種受體幾乎具有相同程度的作用。腎上腺素可以加速心率,中等程度地加強心肌收縮,并增強周圍血管阻力。心臟驟停后,腎上腺素是第一個經靜脈注射(或稀釋后,由氣管內注入)的藥物。因為它有助于增加心肌和腦組織的血流量,并可以改變細室性顫動為粗室性顫動,以利電除顫。無論是室性顫動、心室停搏或心電-機械分離,均適用。

劑量:腎上腺素0.5~1mg靜注,己作氣管插管,可用10ml等滲鹽液稀釋后經氣管注入。5min后可以重復。

第三十一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阿托品為抗副交感劑,用于心室停搏。它可以通過解除迷走神經張力作用,加速竇率和改善房室傳導。劑量

靜脈即注1.0mg/min后可重復。亦可經氣管注入。應注意的是,如心搏已恢復,心率叉較快,就不宜用阿托品,特別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因加速心率,可以加重心肌缺血,擴大梗死面積。第三十二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三)乙胺碘呋酮為III類抗心律失常藥,復蘇時應用主要針對室性心律失常。劑量:150mg稀釋后靜脈緩慢注射,有效后300mg靜滴維持。第三十三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四)利多于因

是用于處理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多發(fā)性室性早搏時的首選藥,也是用于處理室性顫動的第一線藥物。利多卡因也可用來提高除顫成功率。劑量

利多卡因1~2mg/kg體重,靜注,速度不宜超過50mg/min。也可由氣管給藥??梢造o脈點滴維持,防止室顫復發(fā),滴速為2~4mg/min。

第三十四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ALS或CPR已獲初步效果時的用藥第三十五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碳酸氫鈉經過CPR、電除顫等以后,血氣分析發(fā)現(xiàn)有嚴重的代謝性酸中毒,此時可考慮用適量的碳酸氫納,以糾正因乳酸積聚所致的酸中毒。目前認為在復蘇的最初10min以內,不宜使用碳酸氫鈉。劑量20mmol/kg體重。靜脈點滴較好。

第三十六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的化學前體,與去甲腎上腺素有類似的作用。但它的收縮外周動脈作用較弱,特別是劑量不大時,1~2ug/(kg-min)時,已經可以擴張腎動脈。劑量為2~10ug/(kg-min)仍屬低水平。它通過B受體興奮作用,可以增加心排出量,并擴張腎和腸系膜血管。如把劑量增至20~30ug/(kg-min)時,腎臟的灌流就受影響。目前常與間羥胺聯(lián)合應用于CPR后心臟搏動已恢復,但尚不能保持正常血壓時。第三十七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三)間羥胺(阿拉明)是人工合成的擬交感劑。雖然它也是α受體興奮劑,但對腎血流量影響不明顯,所以無損于腎功能。它主要升高平均血壓,對腦供血有利。劑量2~5mg,靜脈射,10-15min可重復,或取20~100mg間選膠加于5%葡萄糖500ml中靜滴。第三十八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四)去甲腎土腺素是強有力的α受體興奮劑,增加周圍血管阻力(收縮周圍小動脈)。在CPR后,心搏恢復,血壓低,而周圍阻力從臨床檢查看并不高,可小量使用。靜脈點滴8μg/min。不宜增大劑量,因為它收縮腎臟小動脈,嚴重損害腎功能,并可致急性腎功能衰竭。劑量:

加1mg去甲腎上腺素於5%葡萄糖液250ml或低分子右旋糖所液,使配成16μg/ml的溶液,最好用輸液泵給藥。注意腎功能變化。第三十九頁,共四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五)用于改善心臟功能的藥物1.多巴酚丁胺(Dobufamine)這是強有力的加強心肌收縮的β受體興奮劑。對于心肌收縮無力所致心功能受損,它已被認為是第一線藥物。與硝普鈉聯(lián)合使用時,有協(xié)同作用。 劑量:2.5~20ug/(kg-min),靜脈點滴,用輸液泵調整劑量,由較小劑量開始。注意事項:使用多巴酚丁胺時,應進行血液動力監(jiān)測。劑量大于20μg/(kg-mi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