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道德與法治-文明與和平的使者1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小學道德與法治-文明與和平的使者1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小學道德與法治-文明與和平的使者1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小學道德與法治-文明與和平的使者1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小學道德與法治-文明與和平的使者1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設計】《文明與和平的使者》第一課時張騫與絲綢之路教學目標:1、大致了解西域的地理位置,知道張騫通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2、知道絲綢之路是跨越亞歐大陸的一條通道,促進了我國與中亞各國經(jīng)濟文化的廣泛交流。2、體會張騫的愛國情懷,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教學重點: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及其意義,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教學過程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文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皇赘枨銈兟牎?播放課件,展示新疆的物產風景圖片和新疆好地方的音樂)師:剛才我們聽到了優(yōu)美的音樂,還欣賞到了一些美麗的圖片,圖中反映的事我國哪個地區(qū)呢?生:新疆師:新疆在古時候的時候稱為西域?;顒佣郝犅牴适隆私鈴堯q出使西域的過程1、(出示“張騫出使西域”地圖)師指圖并簡介:漢朝時,玉門關、陽關以西,包括今天的中亞地區(qū)和我國新疆一帶稱為西域。(課件閃爍西域板塊)2、師: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遣張騫帶著特殊使命從長安出發(fā),出使西域。板書:張騫出使西域⑴播放視頻,出示路線圖。(介紹絲綢之路的起點、走向,引導學生仔細看絲綢之路的地圖。首次看這一地圖,主要看懂:①起點長安,以及連線指示的“絲路群雕”。②路線自東向西,出敦煌經(jīng)玉門關或陽關后呈南北兩條路線。③絲綢之路的箭頭指示著遙遠的西域。)⑵想象:在這十一年中,張騫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難和誘惑?學生結合課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交流。說明:增加了張騫優(yōu)秀品德的分析,在于強化學生愛國意識和剛毅堅強、開拓進取的意識,以達到德育教育之功效。師補充:張騫此行雖歷盡艱辛,卻不辱使命、收獲頗豐。張騫收集了西域許多國家的信息。他留心每一處水源,每一處草地,并詳細記錄下來。他還告訴漢武帝關于”汗血寶馬“的消息。3、師:為了進一步加強對西域各國的了解,公元前119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率領三百多人,帶著大量絲綢、金器、漆器、瓷器等漢朝特產,踏上了在此出使西域的漫漫長路。⑴播放視頻,出示第二次通西域路線圖。⑵思考:你發(fā)現(xiàn)張騫第一次和第二次通西域的不同點是什么?4、學生討論并交流兩次通西域的異同。重點了解:第一次途中艱險、時間長,目的是聯(lián)絡大月氏共同抵抗匈奴。第二次有計劃和準備,路線更長,帶到西域的漢朝物品更豐富,與西域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發(fā)展起來。5、師小結: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雖然沒有完成任務,卻獲得了聯(lián)絡西域各國的重要成果;第二次出使,直接建立了中西友好關系。為了開辟這條路,漢代探險家、外交家張騫獻出了畢生精力。活動三:看看“展覽”——理解中西經(jīng)濟文化交流師:隨著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誕生了。兩千年來,這一路上駝鈴悠悠,東西方文化交流綿延不斷。1、課件介紹絲綢之路的短片。2、絲綢之路給西域各國帶去了什么?給我們中國帶來了什么?小組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出示相應的實物。說明:實物展示能讓學生看得更清楚、近距離的接觸,讓學生更深層次的了解到葡萄、黃瓜等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見的東西和張騫通西域有著直接的關系,感受到歷史就在身邊,進一步落實了教學重點。3、教師進行補充,出使相應的圖片、音樂舞蹈視頻片斷小結:張騫兩次通西域,把漢朝文化帶到了萬里之遙的西域,當然,西域農作物、西域風情的舞蹈音樂等藝術瑰寶也給中國人帶來了驚喜??梢哉f,絲綢之路成了聯(lián)絡東西方文明的紐帶。4、師:(古曲聲中出示陜西省城固縣張騫紀念館圖片)這位就是西漢著名的外交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中外文化的使者——張騫,讓我們永遠懷念他、歌頌他?;顒铀模褐赜芜z跡——理解張騫通西域的歷史意義1、師:舊時的“絲綢之路”如今已經(jīng)崛起了一座座現(xiàn)代化城市,但還能感受到當年文化的深深印跡。讓我們一起來領略她的美麗和輝煌。2、演示課件,從地圖上點擊進入,播放配樂圖文。西安(展示絲路群雕雄姿)——敦煌(進入第323窟,重現(xiàn)“張騫通西域”圖)——玉門關(出示圖片并陪王渙之的《涼州詞》)——樓蘭(出示樓蘭遺址圖片)——陽關(播放《陽關三疊》古曲)3、總結:絲綢之路是連接古代東方與西方文明的紐帶和文化走廊,將四大文明古國串聯(lián)起來,組成一個橫亙亞非歐三大洲的歷史文化大舞臺;絲綢之路有恢弘壯麗的自然景觀,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以及波瀾壯闊的宗教民族融合,給后人留下了無數(shù)激動人心的歷史畫卷和不盡的歷史之謎。絲綢之路在等待著我們去了解,去探索……

【教學設計】《文明與和平的使者》第二課時一.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隨張騫重溫了絲綢之路,今天,我們將要了解世界航海史第一人——鄭和。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1.你對鄭和有哪些了解?2.課件演示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師介紹鄭和的主要事跡。3.討論:你怎樣看待鄭和下西洋這一壯舉?4.課件再現(xiàn)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紀念活動和斯里蘭卡史學家對鄭和的高度贊譽,學生談感受。5.你還知道中國歷史上哪些文明與和平的使者?你能講講他們的事跡嗎?6.師講述鑒真東渡的故事。引發(fā)討論:66歲高齡而且雙目失明的鑒真在東渡的路上會遇到哪些困難?鑒真東渡對日本歷史有哪些影響?7.日本與中國在文化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你能舉例說說嗎?8.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為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為世界和平與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的人物?三.交流展示、談古論今1.交流收集到的古代中國與世界文化、經(jīng)濟交流的資料。2.談談新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友好交往方面的具體實例。說說你的感受3.多媒體展示十九世紀的空中花園、永遠輝煌的古巴比倫文化、戰(zhàn)火中的伊拉克、美軍攀登一座4000年前古巴比倫時期的神塔、悲慘的伊拉克難民的圖片。提問:看了美國軍隊對伊拉克古巴比倫文化的破壞,你們有什么感受,作為地球村的村民,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各個民族的文化?(學生討論)對!我們要以開放的胸懷面對不同的文化,讓“地球村”的文化更絢麗多彩!(課件展示圖片。)四、總結:中華民族崇尚文明與和平,在與世界各國的廣泛交流和友好往來中,傳播了中華文明,促進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為世界文明與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緦W情分析】《文明與和平的使者》第一課時由于學生所處的時代與文本介紹的內容相差懸殊,所以大部分學生不知道《張騫通西域》這個歷史故事,即使個別學生聽父母講過,知道大概的內容,覺得故事中的人物很了不起,但對于張騫他們的這種剛毅堅強、開拓進取的愛國情懷理解不夠。因此學生很難從文章本身來理解張騫出使西域的偉大之處,激發(fā)為振興中華而努力的豪情。結合教材分析和學生情況分析,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看張騫出使的西域圖,視頻等,引領學生親近課文,走近歷史人物。我還借助網(wǎng)站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合作學習,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獲得大量信息,走進歷史。通過學習張騫等人為報效祖國,不屈不撓、不畏艱險、勇于開拓的精神,強化愛國意識和剛毅堅強、開拓進取的意識。這樣,很自然的將民族精神教育滲透課堂,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緦W情分析】《文明與和平的使者》第二課時由于學生所處的時代與文本介紹的內容相差懸殊,所以大部分學生不知道《鄭和下西洋》這個歷史故事,即使個別學生聽父母講過,知道大概的內容,覺得故事中的人物很了不起,但對于鄭和他們的這種剛毅堅強、開拓進取的愛國情懷理解不夠。因此學生很難從文章本身來理解鄭和遠航的偉大之處,激發(fā)為振興中華而努力的豪情。結合教材分析和學生情況分析,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看鄭和下西洋的航線路線圖,視頻等,走近歷史人物。我還借助網(wǎng)站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合作學習,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獲得大量信息,走進歷史。這樣,很自然的將民族精神教育滲透課堂,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效果分析】《文明與和平的使者》第一課時《張騫與絲綢之路》(一)優(yōu)點方面:

1.課程目標設置清晰,根據(jù)大綱要求的重難點以及初一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重點放在張騫出使西域的歷程以及張騫出使西域的結果兩方面,特別是絲綢之路的意義和作用。

2、授課方式新穎,采取編排歷史劇的方式學習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經(jīng)歷,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通過學生自己表演的方式,也使得學生對這段歷史知識印象深刻。

3、采用了大量的圖片教學的方式,例如,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經(jīng)歷、絲綢之路的路線圖、絲綢之路的影響第一方面——西域都護的設置、以及絲綢之路的特征作用等,都是通過呈現(xiàn)圖片的方式,讓學生思考歸納并總結得出結論,這比教師直接進行口頭描述更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增強了學習效果,提高了學習效率。4、課程的內容安排,難易適中,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窘虒W效果分析】《明與和平的使者》第二課時《文明與和平的使者》一課至此完整結束,現(xiàn)將第二課時的教學中的教學效果分析如下:1、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設計力圖體現(xiàn)主體性、活動性、開放性、合作性相結合的原則,課前關注學生的生活,教學中隨時關注學生的活動和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為知識構建的主體、課堂教學的主要活動者、積極的認知者。2、充分發(fā)揮教者的主導作用。教者既是一節(jié)課的導演又是演員,要對學生多多施以“真誠”的肯定和引導,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在感動自己的同時,讓學生有所感悟,達到知、情、意的和諧統(tǒng)一。3、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輔以教師有感情的講述,使學生能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相關知識?!窘滩姆治觥俊段拿髋c和平的使者》第一課時本課主要內容有二部分:張騫通西域和絲綢之路的開辟,前后因果,但獨自成目。關注的是西漢時期我國的民族關系和中西經(jīng)濟文化交往的情況。但教材突出的是西漢對外友好交往的盛況和中西方文明的交融。張騫通西域是漢朝對外交往當中最為重要的事件之一,它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和西域正式歸屬西漢中央政權管轄奠定了基礎。自然,這是本課學習的一個重點。但限于課時限制,本課主要學習張騫通西域的歷史意義和張騫的優(yōu)秀品質。絲綢之路是本課的主線。絲綢之路的開辟打通了中西陸路交通,從而極大的便利和促進了中西經(jīng)濟文化交流,絲綢之路也就成了中西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代名詞和中外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影響重大,地位突出。自然,絲綢之路就成了本課學習過程中師生共同關注的重中之重。如何讓學生穿越歷史的時空,以今天的眼光去探尋歷史,以歷史的眼光看待今天,去理解絲綢之路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在中西經(jīng)濟文化交往中的重要地位,這是本課學習中的一大難點?!窘滩姆治觥课拿髋c和平的使者第二課時中華民族崇尚文明與和平,在與世界各國的廣泛交流和友好往來中,傳播中華文明,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為世界文明與和平做出了重要貢獻。教材選取了鑒真東渡和鄭和下西洋兩個典型人物和事件,以點帶面,讓學生在回顧歷史中了解歷史,做維護文明與和平的一員。鄭和下西洋,為世界航海事業(yè)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對這一史實,教材作了詳盡的介紹??沙浞掷脮刑峁┑膬热葸M行講解,從中認識到以鄭和為代表的使者在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友好過程中發(fā)揮作用。這個活動是由古說到今,說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文明與和平的使者。鑒真東渡日本,不僅傳播了中國佛教,還將唐朝的先進文化成就傳到了日本。教材文字強調了鑒真執(zhí)著感人的精神和他東渡后對日本文化的發(fā)展做出的巨大貢獻。同時教材還特別設計了一組比較練習,舉例說明中國與日本在文化上有許多相似的地方,讓學生了解鑒真東渡的作用,說明中國文化對日本產生的影響。【評測練習】《文明與和平的使者》第一課時1.張騫被譽為“鑿通西域、開拓絲綢之路第一人”,“中國第一位外交家”,他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聯(lián)絡大月氏,夾擊匈奴B.開辟絲綢之路C.經(jīng)營西域,建立西域都護D.送昭君出塞2.曾兩次出使西域,為開辟歐亞陸上“絲綢之路”作出重大貢獻的歷史人物是()A.張騫B.玄奘C.鑒真D.鄭和3.熱播的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介紹了我國各地的美食。中原人開始吃上石榴、核桃等食物應該是在()A.秦朝B.漢朝C.夏朝D.商朝4.王之渙《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庇耖T關以西的地方在漢朝時稱為()A.大秦B.西域C.安息D.新疆

【評測練習】《文明與和平的使者》第二課時1.讀圖并回答問題(1)圖中向西的路線反映了唐朝哪位歷史人物的事跡?概括其主要貢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中向東行的路線反映了唐朝哪位歷史人物的事跡?這位歷史人物死后,其弟子為他制作了坐像,至今仍供奉在寺中,被日本定為國寶。你能說出其中的原因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鄭和下西洋后,我國有更多的人去_______做工和經(jīng)商,對當?shù)氐拈_發(fā)作出了重大貢獻。3、東南亞一些國家還保留著“三寶港”“三寶廟”“三寶塔”等遺址,它們都是以_______的名字命名的。4、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A.印度洋沿岸和紅海沿岸

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東海岸C.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D.印度洋沿岸和非洲西海岸【教學反思】《文明與和平的使者》第一課時依據(jù)品社課標,我確定的知識與能力目標是能夠正確認識絲路的開通對世界文明的交流和發(fā)展所作出的重要貢獻;過程與方法目標是了解我國各朝代通過絲綢之路與西部各國進行經(jīng)濟和文化交流的史實;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是:(1)通過對張騫克服困難、不辱使命等內容的學習,培養(yǎng)不畏艱險、勇于開拓的精神和堅強意志;(2)培養(yǎng)學生將歷史與現(xiàn)實相結合的能力,從歷史事件中借鑒經(jīng)驗,吸取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為今之中國乃至未來中國的發(fā)展服務。教學重點是絲綢之路的開通對世界文明的交流和發(fā)展所作出的重要貢獻。教學難點是正確認識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及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這節(jié)課的設課理念是教師運用愉快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宏觀調控;學生采用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的方法貫穿始終;具體環(huán)節(jié)中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輔助教學;每一細節(jié)中都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講求互動生成。反思一下我執(zhí)教的這節(jié)課,主要體現(xiàn)以下幾個特點:1、注重了學科特點:品德與社會學科是品德課與社會課的整合課,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這里的“與”是連詞,也就是說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fā)展同等重要。我執(zhí)教的這一課通過欣賞《新疆好地方》這首歌曲旨在把學生帶到我國西部的雄奇大漠;把學生帶到遙遠的、陌生的、荒涼的地方;把學生帶到茫茫的戈壁灘上、人跡罕至的雪山峽谷中;體會張騫出使西域克服的重重困難。透視張騫愛國、執(zhí)著、剛毅、堅強、開拓進取、永不言敗,言必行,行必果等精神品質,引導學生以張騫榜樣,做事情有膽、有識、有行、有恒,做未來事業(yè)的開拓者。注重了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與此同時,通過絲綢之路教學視頻、絲綢之路夢幻之旅、絲路今朝的開發(fā)與環(huán)保等一系列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將歷史與現(xiàn)實相結合的能力,從歷史事件中借鑒經(jīng)驗,吸取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為今之中國乃至未來中國的發(fā)展服務。促進了學生的社會性發(fā)展。充分體現(xiàn)了品德與社會的學科特點。2、注重了學科整合:品德與社會是一門綜合學科,它是語文、品德、歷史、地理、音樂、美術、哲學等學科的有機融合。這就需要品社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科的整合,處理好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并充分體現(xiàn)學科特點。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如果逐段學習、總結主要內容、再分析人物特點,就上成了語文課;如果純粹地按絲路的開通、絲路的范圍、絲路的作用、絲路的意義這一線索進行教學,就上成了歷史課;如果一味地探究絲綢之路具體指哪?共有那幾條線路?各條線路都經(jīng)過哪里?就上成了地理課;如果簡單學習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后,大加分析張騫是怎樣一個人?我們應該怎樣向他學習?就上成了傳統(tǒng)的品德課……本課的教者用古詩和歌曲引導學生入境;以歷史資料為基本內容;用路線圖輔助理解;透視了張騫的精神品質;并將歷史與現(xiàn)實相結合,充分體現(xiàn)了品德性與社會性。3、注重了課程資源:教師是課程資源的核心;學生是課程資源的寶藏。無論是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前還是在教學中,都注重了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4、注重了課堂生成:學習要注重聯(lián)系、掌握過程。這節(jié)課徹底告別了注入式,每一問題都注重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互動生成。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1、播放視頻環(huán)節(jié),動畫時間稍長教者為了把學生引入情境,播放了張騫出使西域的動畫,確實達到了目的,但占用時間過長,影響了后來的教學。2、課堂趣味性不強:由于教材內容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也由于教者水平有限,教學趣味性不強,學生學起來有些枯燥。3、電化教學不太到位:雖然本學科的網(wǎng)絡資源幾乎沒有;雖然本人也使用了網(wǎng)絡資源,但還不太到位。如果結合教材內容制造一些更精美更實用的課件,一定會減緩學生理解的梯度,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以便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反思】《文明與和平的使者》第二課時一.選材及設計思路我教學的內容是泰山般版的小學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的《鄭和下西洋》。本節(jié)課涉及地理、歷史等多方面的內容,知識性比較強,我主要以一連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為切入點,以鄭和下西洋的經(jīng)過為主線,力求在激發(fā)學生興趣、促進學生思考中使學生深入理解本節(jié)課的知識。二.教學過程(一)導入本課是第一單元《文化交流的旅程》中的一小節(jié)內容,我以上一節(jié)課的《絲綢之路》來自然過度,導入新課。然后板書課題,讓同學們針對《鄭和下西洋》這個題目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從而促進他們的思考和進一步學習的欲望。(二)破題針對《鄭和下西洋》這個題目,我首先結合學生自己的了解和教師所提供的資料來認識鄭和這個人物,然后解釋“西洋”指的是哪里,它都包括哪些范圍,為什么叫下西洋等,這就使學生不僅對鄭和這個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了鋪墊。(三)互動交流通過學生課前的預習和收集資料,師生共同交流了鄭和下西洋去做什么、為什么要派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需要具備哪些條件、鄭和的船隊和編制、鄭和下西洋的路線、鄭和下西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下西洋后具體做了哪些事情以及產生的影響和意義等一系列問題。通過以問題的形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愛動腦思考的好習慣。(四)創(chuàng)設情境在介紹鄭和的船隊和編制以及鄭和下西洋的路線時,我運用大量的圖片給學生介紹鄭和船隊的各類船只和功用以及鄭和船隊的編形圖,下西洋的路線也是運用箭頭一步步前進,這讓學生看起來更加生動、形象、直觀。在讓同學想象發(fā)生哪些困難時,我讓學生邊看插入海浪聲音的船只邊想象,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回答非常精彩。接下來,在講鄭和及他的船隊是如何面對這些困難時,我自己截取了一段相關的視頻文件,使學生看后激動不已,能夠體會出鄭和身上所具有的那種英勇無畏、堅持不懈的精神。在追尋鄭和的遺跡時,我通過讓學生觀看江蘇鄭和博物館、印尼鄭和清真寺、斯里蘭卡鄭和布施碑和鄭和下西洋的郵票等圖片,讓學生更加深入理解鄭和下西洋意義的深遠和人民對他的懷念。(五)課堂總結與延伸在結尾處,我讓學生再次領略了鄭和船隊的恢弘氣勢,并設置懸念:在1405年鄭和船隊首次下西洋的八十七年后,又有一只西方的船隊開始了尋找東方的航行,他的航行與鄭和下西洋相比有什么不同?又會給世界文明的交流帶來什么呢?用此方法結束本課,不僅激發(fā)了學生求知的欲望,而且給學生留下了無限想象的空間。三.課堂生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