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土木建筑工程cad李偉autocad繪制建筑平立剖面圖第1頁/共59頁10.1.1.2建筑平面圖繪制的相關(guān)規(guī)定(1)繪制平面圖時應(yīng)當注意以下三方面原則性內(nèi)容。①圖示方法正確;②線型分明;③尺寸齊全。(2)繪制平面圖時具體要求如下。①平面圖中的線型。平面圖中的線型一般有三種,粗實線、中粗實線和細實線,只有墻體、柱等截面輪廓線、剖切符號以及圖名底線用粗實線繪制,門扇的開啟線用中粗實線繪制,其余部分均用細實線繪制,若有剖切位置以上的構(gòu)件,可以用細虛線或中粗虛線繪制。②平面圖中的尺寸。平面圖中的尺寸標注分為內(nèi)部尺寸標注和外部尺寸標注兩種,主要反映建筑物中房間的開間和進深的大小以及門窗的定位尺寸及墻厚等。內(nèi)部尺寸一般用一道尺寸線表示,表示墻厚、墻與軸線的關(guān)系,柱的斷面、柱與軸線的關(guān)系及內(nèi)墻門窗等于軸線的關(guān)系。外部尺寸一般標注三道。最里面一道尺寸表示外墻面門窗的大小及與軸線的關(guān)系;中間一道尺寸表示軸線尺寸,即房間的開間與進深尺寸、柱子的柱距等;最外面一道尺寸表示建筑物的總長和總寬,即從一端的外墻皮到另一端外墻皮的尺寸。③底層平面圖中應(yīng)繪制指北針和剖切符號。其它繪制平面圖的具體要求請參閱國家《建筑制圖標準》。第2頁/共59頁10.1.2建筑平面圖的繪制步驟10.1.2.1設(shè)置AutoCAD繪圖環(huán)境(1)設(shè)置圖形界限(limits)在“格式”菜單中單擊“圖形界限”菜單條或在命令行直接輸入limits命令,設(shè)置自己的繪圖區(qū)域,如下所示。命令:limits重新設(shè)置模型空間界限:指定左下角點或[開(ON)/關(guān)(OFF)]<0.0000,0.0000>:0,0指定右上角點<420.0000,297.0000>:84100,59400(2)設(shè)置繪圖單位(units)
在“格式”菜單中單擊“單位”菜單條或在命令行直接輸入units命令,打開“圖形單位”對話框,按下圖所示進行設(shè)置。(3)設(shè)置柵格間距(grid)命令:grid指定柵格間距(X)或[開(ON)/關(guān)(OFF)/捕捉(S)/縱橫向間距(A)]<10>:1000設(shè)置繪圖單位第3頁/共59頁(4)視圖縮放(zoom)命令:z(即zoom)指定窗口角點,輸入比例因子(nX或nXP),或[全部(A)/中心點(C)/動態(tài)(D)/范圍(E)/上一個(P)/比例(S)/窗口(W)]<實時>:a注意:執(zhí)行完以上命令后AutoCAD繪圖窗口中即會顯示出你自己的繪圖區(qū)域,初學AutoCAD繪圖繪圖者,請在繪圖區(qū)域中完成圖形的繪制。(5)設(shè)置圖層在“格式”菜單中單擊“圖層”菜單條或在命令行直接輸入“l(fā)ayer”命令或在圖層工具欄中單擊“圖形特性管理器”按鈕,打開“圖形特性管理器”對話框,進行圖層設(shè)置(新建圖層、修改圖層名、進行顏色、線型、線寬設(shè)置),可參考下圖進行設(shè)置。第4頁/共59頁10.1.2.2繪制軸線
可分別先繪制一個橫向和縱向定位軸線,長度超過建筑物的總長和總寬。再用陣列命令(array)(當軸線間距離相同時可用)或偏移命令(offset)(適合軸線間距離不相同時)繪制其他定位軸線。(1)繪制縱向定位軸線①切換“軸線1”圖層為當前層,用繪制直線命令“Line”繪制一條縱向定位軸線。命令:line指定第一點:(在屏幕上合適位置隨意點擊鼠標左鍵即可)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柵格關(guān)><柵格開><正交開>(在屏幕上拖動鼠標合適位置再點擊鼠標左鍵即可)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按鼠標右鍵退出)繪制結(jié)果如下圖所示。②用偏移命令(offset)繪制其它縱向軸線。命令:
offset當前設(shè)置:刪除源=否圖層=源OFFSETGAPTYPE=0指定偏移距離或[通過(T)/刪除(E)/圖層(L)]<通過>:6000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選擇要偏移的直線)指定要偏移的那一側(cè)上的點,或[退出(E)/多個(M)/放棄(U)]<退出>: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第5頁/共59頁命令:offset當前設(shè)置:刪除源=否圖層=源OFFSETGAPTYPE=0指定偏移距離或[通過(T)/刪除(E)/圖層(L)]<6000.0000>:
2400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選擇要偏移的直線)指定要偏移的那一側(cè)上的點,或[退出(E)/多個(M)/放棄(U)]<退出>: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命令:offset當前設(shè)置:刪除源=否圖層=源OFFSETGAPTYPE=0指定偏移距離或[通過(T)/刪除(E)/圖層(L)]<2400.0000>:
6000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選擇要偏移的直線)指定要偏移的那一側(cè)上的點,或[退出(E)/多個(M)/放棄(U)]<退出>: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繪制結(jié)果如下圖所示。第6頁/共59頁(2)繪制橫向定位軸線①用繪制直線命令“Line”繪制一條橫向定位軸線。命令:line
指定第一點:(在屏幕上合適位置點擊鼠標左鍵即可)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柵格關(guān)><柵格開><正交開>(在屏幕上拖動鼠標合適位置再點擊鼠標左鍵即可)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按鼠標右鍵退出)繪制結(jié)果如下圖所示。第7頁/共59頁②用陣列命令(array)繪制其它橫向軸線。第8頁/共59頁10.1.2.3繪制墻體切換“墻體”層為當前層。用多線命令“mline”繪制墻體。在用多線命令繪制墻體之前,可在“格式”菜單中選擇“多線樣式”命令,打開“多線樣式”設(shè)置對話框,先設(shè)置好自己想要的多線樣式,然后再用多線命令繪圖。也可直接用多線默認樣式“STANDARD”繪制多線,多線默認樣式“STANDARD”設(shè)定兩根墻線的間距為1,繪圖單位為mm時,即為1mm。這里選擇用多線默認樣式“STANDARD”繪制墻體。命令:mline當前設(shè)置:對正=上,比例=20.00,樣式=STANDARD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j(鍵盤敲入該字母后回車)輸入對正類型[上(T)/無(Z)/下(B)]<上>:
z(鍵盤敲入該字母后回車)當前設(shè)置:對正=無,比例=20.00,樣式=STANDARD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s(鍵盤敲入該字母后回車)輸入多線比例<20.00>:
240(鍵盤敲入該數(shù)字后回車)當前設(shè)置:對正=無,比例=240.00,樣式=STANDARD以上步驟執(zhí)行完后,用鼠標捕捉并選擇縱橫軸線的交點,完成如圖所示圖形的繪制。第9頁/共59頁用多線繪制的墻線和墻線的交點可用“修改/對象/多線”菜單條依次打開“多線編輯工具”對話框,選擇與預(yù)修改交點對應(yīng)的工具進行修改。
10.1.2.4繪制柱用矩形命令繪制一400×400的柱,關(guān)于軸線中心對稱,步驟如下。(1)切換“柱”圖層為當前層。
以平面圖左下角縱橫定位軸線交點為矩形第一角點,另一角點坐標用相對坐標給定,繪制截面尺寸400×400的柱。命令:
rectang指定第一個角點或[倒角(C)/標高(E)/圓角(F)/厚度(T)/寬度(W)]:(鼠標拾取平面圖左下角縱橫定位軸線交點)指定另一個角點或[面積(A)/尺寸(D)/旋轉(zhuǎn)(R)]:@400,400(鍵盤輸入)(2)用移動命令“move”將矩形向下移動200,再向左移動200,是矩形關(guān)于軸線交點中心對稱。命令:move選擇對象:找到1個(拾取矩形)選擇對象:(按鼠標右鍵退出對象選擇)指定基點或[位移(D)]<位移>:(拾取矩形的任一個角點作為基點)指定第二個點或<使用第一個點作為位移>:200(打開正交,向下移動鼠標指明圖形移動方向后,從鍵盤輸入200)第10頁/共59頁命令:
move選擇對象:找到1個(拾取矩形)選擇對象:(按鼠標右鍵退出對象選擇)指定基點或[位移(D)]<位移>:(拾取矩形的任一個角點作為基點)指定第二個點或<使用第一個點作為位移>:
200(打開正交,向左移動鼠標指明圖形移動方向后,從鍵盤輸入200)(3)填充矩形用填充圖形命令“bhatch”填充矩形。(4)已填充好的矩形按2行2列進行陣列,行間為6000,距列間距7200,得如圖所示圖形。10.1.2.5繪制門窗(1)繪制窗
可借用“塊”圖形來繪制窗。①繪制塊圖形切換“0”層為當前層。繪制一1000×1000的矩形,然后用分解命令“explode”將其分解成單線,再用偏移命令“offset”將矩形上下邊線分別偏移400,得到圖示塊圖形。第11頁/共59頁命令:rectang(繪制矩形)指定第一個角點或[倒角(C)/標高(E)/圓角(F)/厚度(T)/寬度(W)]:(在屏幕上找一空白區(qū)域用鼠標左鍵指定矩形左下角點位置)指定另一個角點或[面積(A)/尺寸(D)/旋轉(zhuǎn)(R)]:@1000,1000(用相對坐標輸入矩形右上角點坐標)命令:explode(分解矩形)選擇對象:(選擇矩形)找到1個命令:offset(將矩形上下邊線向當中各偏移400)當前設(shè)置:刪除源=否圖層=源OFFSETGAPTYPE=0指定偏移距離或[通過(T)/刪除(E)/圖層(L)]<通過>:400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選擇矩形上邊線)指定要偏移的那一側(cè)上的點,或[退出(E)/多個(M)/放棄(U)]<退出>:(在矩形內(nèi)部點擊鼠標左鍵)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選擇矩形下邊線)指定要偏移的那一側(cè)上的點,或[退出(E)/多個(M)/放棄(U)]<退出>:(在矩形內(nèi)部點擊鼠標左鍵)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按鼠標右鍵退出)②創(chuàng)建“窗塊”圖形第12頁/共59頁創(chuàng)建“窗塊”圖形有兩種方法,一是利用命令“block”來創(chuàng)建“塊”圖形,其創(chuàng)建的是內(nèi)部塊,一旦所繪制圖形關(guān)閉,則“塊”圖形將不復存在,下次得重新創(chuàng)建;二是利用“wblock”命令來創(chuàng)建“塊”圖形,其創(chuàng)建的是外部塊,該塊圖形是以一個獨立的AutoCAD圖形文件存盤,即使所繪制圖形關(guān)閉,“塊”圖形依舊存在,不需重復創(chuàng)建。③插入“窗塊”圖形先用偏移命令“offset”將平面圖左下角第一開間左邊軸線向右偏移900,確定“窗塊”圖形的插入點(輔助線與外墻線的交點)。
再用插入塊命令“insert”打開“插入”對話框,按圖10.16所示選擇已創(chuàng)建“chuang.dwg”塊圖形,并按圖10.16所示設(shè)置插入比例等,單擊”確定按鈕,拾取插入點插入“窗塊”圖形,完成窗塊圖形的繪制。第一開間的窗繪制后,可用復制命令“copy”以窗戶左邊定位軸線交點為基點將第一開間窗戶復制到第二開間,再用修剪命令“trim”修剪掉窗戶位置原來繪制的墻線,刪去所做的輔助線,繪制好的圖形如圖10.17所示。10.16設(shè)置插入比例第13頁/共59頁(2)繪制門①確定門的位置。利用偏移命令“offset”,將第一開間門左邊的定位軸向向右偏移200,得到第一條輔助線,再將第一條輔助線向右偏移900,確定門的位置。命令:offset當前設(shè)置:刪除源=否圖層=源OFFSETGAPTYPE=0指定偏移距離或[通過(T)/刪除(E)/圖層(L)]<900.0000>:200(鍵盤輸入該值)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指定要偏移的那一側(cè)上的點,或[退出(E)/多個(M)/放棄(U)]<退出>: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命令:offset當前設(shè)置:刪除源=否圖層=源OFFSETGAPTYPE=0指定偏移距離或[通過(T)/刪除(E)/圖層(L)]<200.0000>:
900(鍵盤輸入該值)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指定要偏移的那一側(cè)上的點,或[退出(E)/多個(M)/放棄(U)]<退出>: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②開出門洞。利用修剪命令“trim”修剪掉兩輔助線間的墻線,開出門洞。③切換到“墻體”圖層,將門洞處所缺墻線用“l(fā)ine”命令補齊。第14頁/共59頁④繪制門。切換“門窗”圖層為當前層,用直線命令“l(fā)ine”繪制門。命令:line
指定第一點:(打開對象捕捉,鼠標左鍵拾取門所在位置左側(cè)柱中點)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鼠標左鍵拾取門所在位置右側(cè)墻線中點)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取消*用旋轉(zhuǎn)命令“rotate”將門順時針旋轉(zhuǎn)90°。命令:rotateUCS當前的正角方向:ANGDIR=逆時針ANGBASE=0選擇對象:找到1個(鼠標左鍵拾取門線)選擇對象:(按鼠標右鍵退出選擇對象)指定基點:(鼠標左鍵拾柱中點)指定旋轉(zhuǎn)角度,或[復制(C)/參照(R)]<0>:-90用圓弧命令“arc”繪制門的旋轉(zhuǎn)弧線。命令:arc指定圓弧的起點或[圓心(C)]:(拾取旋轉(zhuǎn)后的門下端點)指定圓弧的第二個點或[圓心(C)/端點(E)]:(在門下端點和門洞墻線中點間任拾取一點)指定圓弧的端點:(拾取門洞墻線中點)繪制好的門如下圖所示。
第15頁/共59頁
⑤鏡像門以第二條橫向定位軸線為鏡像線,得到第一個教室的第二個門。命令:mirror選擇對象:指定對角點:找到3個(拾取門線、圓弧線和門洞墻邊線)選擇對象:(按鼠標右鍵退出對象選擇)指定鏡像線的第一點:指定鏡像線的第二點:(在鏡像線位置拾取鏡像線上任意兩點)要刪除源對象嗎?[是(Y)/否(N)]<N>:(回車)門鏡像好后,用修剪命令修剪掉門洞處墻線,在用刪除命令刪除掉畫第一個門時所做輔助線。繪制好的門圖形如左圖所示。注意:①第一個教室的門、窗、墻等繪制好后,可采用陣列命令,選取第一個橫向定位軸向以右的門、窗、墻等線為陣列對象,陣列1行5列,行偏移為零,列偏移為7200,得到如圖所示圖形。第16頁/共59頁②得到上圖所示圖形后,將過道中縱向定位軸向向過道中偏移1200后得到的輔助線為鏡像線,選取已繪制好的下半部分圖形為鏡像對象,用鏡像命令得到上半部分平面圖,結(jié)果如圖所示。第17頁/共59頁③切換到“墻體”圖層,選取多線命令,把走道最右邊的墻體補繪。④刪除第②步所做的鏡像輔助線。10.1.2.6繪制樓梯(1)將3、4和C、D軸線間的房子做局部修改。先切換到“墻體”圖層在3、4間用多線命令加一道橫墻,再用多線編輯工具將墻與墻的交點修改好,如右圖所示。(2)確定樓梯休息平臺寬度。將D軸線向下偏移1800即可。(3)繪制樓梯踏步。切換到樓梯圖層。選取直線命令依次拾取偏移下來的輔助線與樓梯開間兩邊墻線的交點,確定最上邊一根踏步線的位置,再將該踏步線向下陣列10行,行間距-30,如圖右上圖所示。(4)繪制樓梯井。①將樓梯開間左邊橫向定位軸線向右偏移1800后得到的輔助線向左向右分別再偏移100。得到和樓梯井左右邊線重合的兩輔助線。②將樓梯最上和最下兩個踏步線向上向下分別偏移200,得到和樓梯井上下邊沿線重合的輔助線。③以剛做好的四條輔助線的左上交點和右下交點作為矩形的兩角點用矩形命令“rectang”繪制樓梯井矩形。做好后刪去前邊所做所有輔助線,得到的圖形如下圖所示。第18頁/共59頁④樓梯扶手繪制。用偏移命令將樓梯井邊線向外偏移70,得到樓梯扶手。⑤以樓梯扶手外邊的矩形為修剪邊界,用修剪命令修剪掉扶手和樓梯井中的踏步線,結(jié)果如下圖所示。
(5)繪制箭頭及截斷線①用多段線命令“pline”繪制箭頭。命令:pline指定起點:(鼠標拾取1點)當前線寬為0.0000指定下一個點或[圓弧(A)/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鼠標拾取2點)指定下一點或[圓弧(A)/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鼠標拾取3點)指定下一點或[圓弧(A)/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鼠標拾取4點)
指定下一點或[圓弧(A)/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w指定起點寬度<0.0000>:200
指定端點寬度<200.0000>:0指定下一點或[圓弧(A)/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鼠標拾取5點)指定下一點或[圓弧(A)/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按鼠標右鍵退出命令)第19頁/共59頁繪制好的箭頭及截斷線圖形如圖所示。
圖10.25繪制箭頭1234510.1.2.7尺寸標注(1)設(shè)置尺寸標注樣式。①依次選擇“格式/標注樣式”命令,打開“標注樣式管理器”對話框。單擊“新建”按鈕,打開“創(chuàng)建新標注樣式”對話框,將新標注樣式名命名為“建筑尺寸標注”,單擊繼續(xù)按鈕,打開“新建標注樣式:建筑尺寸標注”對話框,對其中前五個選項卡依次按圖10.26—圖10.31所示進行修改。圖10.26“線”選項卡參數(shù)修改圖10.27“符號和箭頭”選項卡參數(shù)修改第20頁/共59頁②如圖10.28所示,單擊其“文字外觀/文字樣式”選項后的按鈕,打開“文字樣式”設(shè)置對話框,定義尺寸標注用的文字樣式,樣式名可取為“尺寸標注”,具體設(shè)置如圖10.29所示,設(shè)置好后返回圖10.28所示對話框,在“文字外觀/文字樣式”選項中將“文字樣式”設(shè)置為“尺寸標注”。圖10.29“文字樣式”設(shè)置圖10.28“文字”選項卡參數(shù)修改(2)尺寸標注。依次選擇“標注”菜單中的“線性”和“連續(xù)”菜單條,兩菜單條配合使用,即可完成大部分建筑圖形尺寸標注。注意尺寸標注時應(yīng)打開“對象捕捉”,以準確定位選擇尺寸標注對象,在此過程中也用到“實時平移”命令“pan”。①依次選擇“標注/線性”命令,標注第一個尺寸。第21頁/共59頁②再依次選擇“標注/連續(xù)”命令,在第①步的基礎(chǔ)上完成其它尺寸標注。圖10.30“調(diào)整”選項卡參數(shù)修改圖10.31“主單位”選項卡參數(shù)修改尺寸標注結(jié)果如圖10.32所示。圖10.32尺寸標注第22頁/共59頁10.1.2.8軸線符號標注(1)繪制出圖軸線。關(guān)閉“軸線1”圖層,在“軸線2”圖層上畫最后出圖圖中軸線(圖10.37所示)。(2)繪制軸線圓圈。選取繪制圓命令“circle”,以第一個橫向定位軸線下端點為圓心,以400為半徑繪制軸線圓圈。再用移動命令“move”將圓向下移動400。(3)在軸線圈內(nèi)注寫文字。①定義塊屬性。依次選擇“繪圖/塊/定義屬性”菜單條,打開“屬性定義”對話框。為所繪制的定位軸線符號添加屬性,屬性設(shè)置如圖10.33所示,并將屬性標記定位在圓心的中心位置。②創(chuàng)建塊。依次選擇“繪圖/塊/創(chuàng)建”菜單條,打開“塊定義”對話框。在“塊定義”對話框中,輸入“軸線編號”作為圖塊名稱,拾取軸線下端點為基點,并在選擇對象時,將定位軸線符號與其屬性全部選中,如圖10.34所示。③創(chuàng)建塊完成后,單擊確定“按鈕”,將彈出“編輯屬性”對話框,并顯示前面所添加內(nèi)容,單擊“確定”按鈕即可。④依次點擊“插入/塊”菜單,在彈出的“插入”對話框中,選擇已已創(chuàng)建好的“軸線符號”圖塊,單擊“確定”按鈕,鼠標拾取軸線端點為插入點,在命令提示區(qū)輸入軸線編號,即可完成軸線符號圖塊的插入。第23頁/共59頁⑤重復步驟④,直至完成其余軸線符號的標注。也可在第一個軸線符號標注完成后,將第一個軸線符號的圓圈帶數(shù)字全部陣列,得到其余軸線符號標注,所不同的是需要依次雙擊陣列后得到的軸線符號中的文字內(nèi)容,彈出圖10.35所示對話框,將其中的“屬性值”修改成需要的軸線編號即可。圖10.33“屬性定義”對話框圖10.34創(chuàng)建塊10.35“屬性值”修改圖10.36“增強屬性編輯器”對話框在標注縱向定位軸線符號時,在“插入”對話框中將“旋轉(zhuǎn)”設(shè)為“270°”,此時軸線編號也隨著旋轉(zhuǎn),圖塊插入完成后,在編號位置雙擊,在彈出的“增強屬性編輯器”對話框中,將“旋轉(zhuǎn)”項設(shè)置為“0”即可,如圖10.36所示。第24頁/共59頁⑥重復④⑤步驟,直至完成所有軸線符號的輸入和設(shè)置,結(jié)果如圖10.37所示。第25頁/共59頁10.1.2.9文字標注切換“文字標注”層為當前層。先設(shè)置文字樣式,再進行文字標注。(1)設(shè)置文字樣式。依次選擇菜單“格式/文字樣式”打開圖10.38所示“文字樣式”設(shè)置對話框,單擊“新建”按鈕,打開“新建文字樣式”命名對話框,可以按自己所需要寫的文字高度對文字樣式進行命名,如“400”、“500”、“600”等,這樣文字樣式名與所需寫的文字高度一致,便于選擇使用。以新建樣式名為“400”字為例,說明樣式設(shè)置后續(xù)步驟。樣式“400”命名完成后,即又返回到“文字樣式”設(shè)置對話框,如圖10.40所示,可將“字體名”下,“使用大字體”前面的“復選框”中對號取消,此時才能選擇漢字字體,將字體設(shè)為“仿宋體”,“字高度”設(shè)為“400”,“寬度因子”設(shè)為“0.7”,單擊“應(yīng)用”,即完成樣式名為“400”的字體設(shè)置。10.38“文字樣式”設(shè)置圖10.39“新建文字樣式”命名對話框仿照上述方法,完成其它字體高度的樣式設(shè)置。10.40樣式名為“400”的字體樣式設(shè)置第26頁/共59頁依次選擇菜單“繪圖/文字/多行文字”,激活“多行文字”命令,在需要注寫文字的地方按命令提示區(qū)提示畫一個窗口,則彈出“文字格式”對話框,在對話框中選擇樣式名為“400”的樣式,并切換到漢字輸入法狀態(tài),輸入“教室”后,單擊“確定”按鈕,即完成一個地方文字的標注。要注寫其它地方文字,可以把剛才寫好的文字復制即“copy”到所需位置后,雙擊其文字,即又彈出“文字格式”對話框,選擇其中的文字,將其修改為需要文字即可。(2)文字標注其它子高文字參照上述方法進行。結(jié)果如圖10.41所示。圖10.41文字標注第27頁/共59頁10.1.2.10繪制指北針(1)先選取繪制圓“circle”命令,繪制直徑2400圓。(2)打開象限捕捉方式,再選取多段線“pline”命令,以圓的下部象限點為多段線起始點,上部象限點為終點,設(shè)置起始點線寬為“300”,終止點線寬為“0”,繪制指北針中的箭頭。結(jié)果如圖10.42所示。圖10.42建筑平面圖第28頁/共59頁10.1.2.11繪制圖幅線、圖框線、標題欄(1)繪制圖幅線。先選取繪制矩形“rectang”命令,繪制能把所繪圖形能裝進去且圖形布局合適的矩形,這里選擇繪制59400×42000的矩形。并將其移動到合適位置。(2)繪制圖框線。①用偏移命令“offset”將圖幅線向內(nèi)偏移1000,得到圖框線。②用分解命令“explode”將圖框線(矩形)分解。③用移動命令“move”將圖框線左邊線向右移動1500。④用修剪命令“trim”將圖框矩形中多余的線條修剪掉。(3)繪制標題欄。利用偏移命令“offset”和修剪命令“trim”按圖10.42所示標題欄尺寸繪制標題欄,并完成文字標注,字體大小自定。(4)設(shè)置線寬圖框線可設(shè)成1mm線寬,圖幅線按細線設(shè)置,標題欄外框線寬可取0.7mm,內(nèi)部線寬可取0.35mm。最后的建筑平面圖如圖10.42所示。注意:本文只介紹了一種AutoCAD繪制建筑平面圖的方法,讀者在熟練掌握AutoCAD繪圖的方法后,可自行總結(jié)更簡捷方便的繪制方法。第29頁/共59頁10.2AutoCAD繪制建筑剖面圖
建筑剖面圖是通過使用一假想鉛垂剖切面,將建筑物在垂直方向切開,移去靠近觀察者的部分,其余部分的正投影圖就叫做建筑剖面圖,簡稱剖面圖。切斷部分用粗線表示,可見部分用細線表示。根據(jù)剖切方向不同,可分為橫剖面圖和縱剖面圖。表示建筑內(nèi)部的結(jié)構(gòu)或構(gòu)造方式、屋面形狀、分層情況和各部位的關(guān)系、材料及其高度等,表示出樓梯的踏步尺寸及梯段尺寸,位于墻體內(nèi)的門窗高度和梁、板、柱的圖面示意。剖面圖與平面圖、立面圖互相配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圖樣之一。采用的比例一般與平面圖和立面圖一致。建筑剖面圖的剖切位置一般選擇在建筑物內(nèi)部構(gòu)造復雜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且最好能通過門、窗洞。10.2.1建筑剖面圖的內(nèi)容(1)墻或柱的定位軸線。(2)建筑物室內(nèi)的地層地面、地坑、地溝、各層樓面、頂棚、屋頂、門窗、樓梯、陽臺、雨棚、留洞、墻裙、踢腳板、室外地面、散水、排水溝等內(nèi)容。(3)標注各部位完成面的標高和高度方向的尺寸。(4)表示樓面、地面各層的構(gòu)造做法。一般用引出線按照構(gòu)造的層次順序分層加以文字說明。(5)表示需要畫詳圖的索引符號。
第30頁/共59頁10.2.2建筑剖面圖的繪制以圖10.62為例說明建筑剖面圖的繪制方法和步驟,繪圖比例1:100。10.2.2.1設(shè)置繪圖環(huán)境操作方法與步驟和同建筑平面圖繪制。10.2.2.2設(shè)置圖層操作方法與步驟和方法同建筑平面圖繪制。效果如圖10.43所示。圖10.43設(shè)置圖層10.2.2.3繪制軸線和輔助線(1)繪制垂直方向定位軸線。切換“軸線”層為當前層,用直線命令“l(fā)ine”和偏移命令“offset”完成豎向定位軸線的繪制。命令:line指定第一點:(在屏幕上拾取垂直方向定位軸線下端點)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正交開>(在屏幕上拾取垂直方向定位軸線上端點)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退出)命令:offset當前設(shè)置:刪除源=否圖層=源OFFSETGAPTYPE=0指定偏移距離或[通過(T)/刪除(E)/圖層(L)]<通過>:6000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選取第一根垂直方向定位軸線)指定要偏移的那一側(cè)上的點,或[退出(E)/多個(M)/放棄(U)]<退出>:(向右指定偏移方向)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第31頁/共59頁命令:offset當前設(shè)置:刪除源=否圖層=源OFFSETGAPTYPE=0指定偏移距離或[通過(T)/刪除(E)/圖層(L)]<6000.0000>:2400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選取第二根垂直方向定位軸線)指定要偏移的那一側(cè)上的點,或[退出(E)/多個(M)/放棄(U)]<退出>:(向右指定偏移方向)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命令:offset當前設(shè)置:刪除源=否圖層=源OFFSETGAPTYPE=0指定偏移距離或[通過(T)/刪除(E)/圖層(L)]<2400.0000>:6000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選取第三根垂直方向定位軸線)指定要偏移的那一側(cè)上的點,或[退出(E)/多個(M)/放棄(U)]<退出>:(向右指定偏移方向)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結(jié)果如圖10.44所示。圖10.44垂直方向定位軸線第32頁/共59頁(2)繪制樓面輔助線。切換“輔助線”層為當前層,用直線命令“l(fā)ine”和陣列命令“array”完成水平樓面輔助線的繪制。先畫第一個水平輔助線。命令:line指定第一點:(在屏幕上拾取水平方向樓面輔助線左端點)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正交開>(在屏幕上拾取水平方向樓面輔助線右端點)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退出)再陣列“array”得到其它樓面輔助線,陣列設(shè)置如圖10.45(a)所示,結(jié)果如圖10.45(b)所示。圖10.45(a)陣列設(shè)置圖10.45(b)繪制樓面水平輔助線第33頁/共59頁10.2.2.4繪制墻線和樓面板線因為墻線和樓面板線均為粗線,現(xiàn)將其繪制在同一圖層。切換到“剖面線”圖層。(1)繪制墻線。用多線命令“mline”繪制墻體。命令:mline當前設(shè)置:對正=上,比例=1.00,樣式=STANDARD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j輸入對正類型[上(T)/無(Z)/下(B)]<上>:z當前設(shè)置:對正=無,比例=1.00,樣式=STANDARD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s輸入多線比例<1.00>:
240當前設(shè)置:對正=無,比例=240.00,樣式=STANDARD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捕捉拾取最左邊豎向定位軸線與最底下一條水平輔助線交點)指定下一點:(捕捉拾取最左邊豎向定位軸線與最上邊一條水平輔助線交點)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命令:mline當前設(shè)置:對正=無,比例=240.00,樣式=STANDARD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捕捉拾取最右邊豎向定位軸線與最底下一條水平輔助線交點)指定下一點:(捕捉拾取最右邊豎向定位軸線與最上邊一條水平輔助線交點)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第34頁/共59頁命令:mline當前設(shè)置:對正=無,比例=240.00,樣式=STANDARD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j輸入對正類型[上(T)/無(Z)/下(B)]<無>:
t當前設(shè)置:對正=上,比例=240.00,樣式=STANDARD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捕捉拾取最第三條豎向定位軸線與最底下一條水平輔助線交點)指定下一點:(捕捉拾取第三條豎向定位軸線與最上邊一條水平輔助線交點)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命令:
mline當前設(shè)置:對正=上,比例=240.00,樣式=STANDARD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j輸入對正類型[上(T)/無(Z)/下(B)]<上>:
b當前設(shè)置:對正=下,比例=240.00,樣式=STANDARD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捕捉拾取最第二條豎向定位軸線與最底下一條水平輔助線交點)指定下一點:(捕捉拾取第二條豎向定位軸線與最上邊一條水平輔助線交點)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2)繪制樓面板線。仍用多線命令“mline”繪制。再用陣列命令繪制其它樓面板線,陣列行間距3000。第35頁/共59頁命令:
mline當前設(shè)置:對正=下,比例=240.00,樣式=STANDARD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
j輸入對正類型[上(T)/無(Z)/下(B)]<下>:
t當前設(shè)置:對正=上,比例=240.00,樣式=STANDARD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s輸入多線比例<240.00>:120當前設(shè)置:對正=上,比例=120.00,樣式=STANDARD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捕捉拾取最第一條豎向定位軸線與最底下一條水平輔助線交點)指定下一點:(捕捉拾取第四條豎向定位軸線與最上邊一條水平輔助線交點)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重復上步方法,繪制最頂層樓面板。再用陣列命令繪制第二樓面板線,陣列行間距3000。其它樓面板線后面用其它方法繪制。繪制結(jié)果如圖10.46。圖10.46繪制墻體和樓面板第36頁/共59頁10.2.2.5繪制柱切換到“柱”圖層。用多線命令“mline”繪制柱。方法同繪制墻體。命令:mline當前設(shè)置:對正=上,比例=120.00,樣式=STANDARD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
j輸入對正類型[上(T)/無(Z)/下(B)]<上>:z當前設(shè)置:對正=無,比例=120.00,樣式=STANDARD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
s輸入多線比例<120.00>:
400當前設(shè)置:對正=無,比例=400.00,樣式=STANDARD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捕捉拾取最左邊豎向定位軸線與最底下一條水平輔助線交點)指定下一點:(捕捉拾取最左邊豎向定位軸線與最上邊一條水平輔助線交點)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命令:
mline當前設(shè)置:對正=無,比例=400.00,樣式=STANDARD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捕捉拾取最右邊豎向定位軸線與最底下一條水平輔助線交點)指定下一點:(捕捉拾取最右邊豎向定位軸線與最上邊一條水平輔助線交點)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第37頁/共59頁命令:
mline當前設(shè)置:對正=無,比例=400.00,樣式=STANDARD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j輸入對正類型[上(T)/無(Z)/下(B)]<無>:b當前設(shè)置:對正=下,比例=400.00,樣式=STANDARD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捕捉拾取最第二條豎向定位軸線與最底下一條水平輔助線交點)指定下一點:(捕捉拾取第二條豎向定位軸線與最上邊一條水平輔助線交點)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
命令:
mline當前設(shè)置:對正=下,比例=400.00,樣式=STANDARD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
j輸入對正類型[上(T)/無(Z)/下(B)]<下>:t當前設(shè)置:對正=上,比例=400.00,樣式=STANDARD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捕捉拾取最第三條豎向定位軸線與最底下一條水平輔助線交點)指定下一點:(捕捉拾取第三條豎向定位軸線與最上邊一條水平輔助線交點)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繪制結(jié)果如圖10.47所示。圖10.47繪制柱第38頁/共59頁10.2.2.6繪制梁用矩形、填充、復制等命令繪制梁。命令:
rectang
指定第一個角點或[倒角(C)/標高(E)/圓角(F)/厚度(T)/寬度(W)]:(拾取第一條豎向定位軸線與第二條水平輔助線交點)指定另一個角點或[面積(A)/尺寸(D)/旋轉(zhuǎn)(R)]:
@-240,-400梁繪制好后以“solid”圖案進行填充,然后復制繪制其它第一層梁,結(jié)果如圖10.48所示。其它層梁后面繪制。
圖10.48繪制一第層梁10.2.2.7繪制樓梯(1)作輔助線。將第二條豎向定位軸線向左偏移1500,確定樓梯踏步起點。將第一條水平輔助線向上偏移1500,確定休息平臺位置。命令:offset當前設(shè)置:刪除源=否圖層=源OFFSETGAPTYPE=0指定偏移距離或[通過(T)/刪除(E)/圖層(L)]<6000.0000>:
1500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第二條豎向定位軸線)指定要偏移的那一側(cè)上的點,或[退出(E)/多個(M)/放棄(U)]<退出>:(向左偏移)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第一條水平輔助線)指定要偏移的那一側(cè)上的點,或[退出(E)/多個(M)/放棄(U)]<退出>:(向上偏移)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第39頁/共59頁(2)繪制樓梯踏步。命令:line
指定第一點:(拾取樓梯踏步起始點)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打開正交,移動鼠標指明畫線方向,光標向上指,鍵盤輸入150后回車)150
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鼠標光標向左指)
300
指定下一點或[閉合(C)/放棄(U)]:(鼠標光標向上指)150
指定下一點或[閉合(C)/放棄(U)]:(鼠標光標向左指)300
指定下一點或[閉合(C)/放棄(U)]:(鼠標光標向上指)150
指定下一點或[閉合(C)/放棄(U)]:(鼠標光標向左指)300
指定下一點或[閉合(C)/放棄(U)]:(鼠標光標向上指)150
指定下一點或[閉合(C)/放棄(U)]:(鼠標光標向左指)300
指定下一點或[閉合(C)/放棄(U)]:(鼠標光標向上指)150
指定下一點或[閉合(C)/放棄(U)]:(鼠標光標向左指)300
指定下一點或[閉合(C)/放棄(U)]:(鼠標光標向上指)150
指定下一點或[閉合(C)/放棄(U)]:(鼠標光標向左指)300
指定下一點或[閉合(C)/放棄(U)]:(鼠標光標向上指)150
指定下一點或[閉合(C)/放棄(U)]:(鼠標光標向左指)300
指定下一點或[閉合(C)/放棄(U)]:(鼠標光標向上指)150
指定下一點或[閉合(C)/放棄(U)]:(鼠標光標向左指)300
指定下一點或[閉合(C)/放棄(U)]:(鼠標光標向上指)150
指定下一點或[閉合(C)/放棄(U)]:(鼠標光標向左指)300
指定下一點或[閉合(C)/放棄(U)]:(鼠標光標向上指)150
指定下一點或[閉合(C)/放棄(U)]:命令:
mirror選擇對象:指定對角點:找到19個(選擇上面畫的所有樓梯踏步)選擇對象:(退出選擇對象)指定鏡像線的第一點:指定鏡像線的第二點:(拾取休息平臺處輔助線上任意兩點)要刪除源對象嗎?[是(Y)/否(N)]<N>:(回車)第40頁/共59頁(3)繪制休息平臺。命令:line指定第一點:(拾取休息平臺輔助線與踏步線交點)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拾取休息平臺輔助線與墻線交點)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命令:offset
當前設(shè)置:刪除源=否圖層=源OFFSETGAPTYPE=0
指定偏移距離或[通過(T)/刪除(E)/圖層(L)]<1500.0000>:120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拾取上面繪制的第一條休息平臺線)指定要偏移的那一側(cè)上的點,或[退出(E)/多個(M)/放棄(U)]<退出>:(向下偏移)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4)繪制梯段板。捕捉一層下半部樓梯踏步的左上角和右下角,用直線將其連起來,再用移動命令將其向下移動120,則下半部梯段板繪制完成。再捕捉一層上半部樓梯踏步的左下角和右上角,用直線將其連起來,再用移動命令將其向下移動120,則上半部梯段板繪制完成。繪制結(jié)果如圖10.49所示。第41頁/共59頁(5)繪制護欄和扶手。①用多線命令“mline”繪制護欄。命令:
mline
當前設(shè)置:對正=上,比例=30.00,樣式=STANDARD
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j
輸入對正類型[上(T)/無(Z)/下(B)]<上>:z
當前設(shè)置:對正=無,比例=30.00,樣式=STANDARD
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s
輸入多線比例<30.00>:15
當前設(shè)置:對正=無,比例=15.00,樣式=STANDARD
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拾取第一個踏步臺階的中點)指定下一點:
900(打開正交,向上移動鼠標,指明畫線方向)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第一個護欄繪制好后,以臺階的左端點或右端點為基點用復制命令將其復制到其它臺階上,得到其它護欄。②再用多線命令“mline”繪制扶手。命令:
mline
當前設(shè)置:對正=上,比例=15.00,樣式=STANDARD
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j
輸入對正類型[上(T)/無(Z)/下(B)]<上>:
z
當前設(shè)置:對正=無,比例=15.00,樣式=STANDARD
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s
輸入多線比例<15.00>:30
當前設(shè)置:對正=無,比例=30.00,樣式=STANDARD
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拾取第一梯段右下角扶手上端點)指定下一點:
(拾取第一梯段左上角扶手上端點)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第一梯段扶手繪制完成后,再用同樣方法完成第二梯段上扶手的繪制。第42頁/共59頁命令:
mline當前設(shè)置:對正=無,比例=30.00,樣式=STANDARD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拾取第二梯段左下角扶手上端點)指定下一點:(拾取第二梯段右上角扶手上端點)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③用修剪命令修剪掉多余的線條。④用倒圓角命令“fillet”把扶手處的尖角倒成圓角。命令:
fillet
前設(shè)置:模式=修剪,半徑=15.0000
選擇第一個對象或[放棄(U)/多段線(P)/半徑(R)/修剪(T)/多個(M)]:r
指定圓角半徑<15.0000>:
10
選擇第一個對象或[放棄(U)/多段線(P)/半徑(R)/修剪(T)/多個(M)]:(選擇扶手的內(nèi)邊線中的一個)選擇第二個對象,或按住Shift鍵選擇要應(yīng)用角點的對象:(選擇扶手的內(nèi)邊線中的另一個)重復以上步驟,完成其它扶手處的倒角。結(jié)果如圖10.50。圖10.50繪制一層樓梯(6)繪制平臺梁。用矩形命令繪制。第43頁/共59頁命令:rectang指定第一個角點或[倒角(C)/標高(E)/圓角(F)/厚度(T)/寬度(W)]:(拾取休息平臺板右上角與踏步的交點)指定另一個角點或[面積(A)/尺寸(D)/旋轉(zhuǎn)(R)]:@-200,-400
第一個平臺梁繪制好后,將其復制到其它需要平臺梁的位置。結(jié)果如圖10.50。(7)填充平臺、平臺梁、樓梯段及樓板。用“solid”圖案進行填充。結(jié)果如圖10.50。10.2.2.8繪制其它層樓梯、樓板和梁(1)用陣列命令“array”繪制。以一層所有樓梯、樓板和梁為選擇對象,按圖10.51設(shè)置進行陣列,陣列結(jié)果如圖10.52所示。圖10.51陣列設(shè)置10.52繪制其它層樓梯、樓板和梁(2)刪除頂層樓梯,并將每層樓梯扶手相交處用倒圓角命令進行倒角。(3)用“solid”圖案將樓板、地面板空白處進行填充。第44頁/共59頁(4)用多段線“pline”繪制地面板以外墻線及地平線。命令:
pline
指定起點:(鼠標拾取最左邊墻體下端點)當前線寬為0.0000
指定下一個點或[圓弧(A)/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w
指定起點寬度<0.0000>:
120
指定端點寬度<120.0000>:
指定下一個點或[圓弧(A)/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
450
指定下一點或[圓弧(A)/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2000
指定下一點或[圓弧(A)/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命令:
pline
指定起點:(鼠標拾取最右邊墻體下端點)當前線寬為120.0000
指定下一個點或[圓弧(A)/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
450
指定下一點或[圓弧(A)/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
2000
指定下一點或[圓弧(A)/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最后結(jié)果如圖10.53所示。圖10.53修改好后的樓梯、樓板圖10.2.2.9繪制門窗(1)繪制剖面窗??梢岳美L制平面圖時創(chuàng)建的外部塊完成。①先將底層水平輔助線向上偏移900,確定窗塊插入點(輔助線與左邊墻線的右交點)。第45頁/共59頁②選取插入塊命令“insert”,按圖10.54進行設(shè)置,將窗塊插入。圖10.54插入窗設(shè)置對話框③用陣列命令“array”將繪制好的窗戶按4行2列,行間距3000列間距14400進行陣列。繪制效果如圖10.55所示。④修剪掉窗戶處多余的墻線,并切換到剖面層將缺口處用直線補齊。圖10.55繪制剖面窗(2)繪制剖面圖中的立面窗。①繪制窗圖形。參考圖10.56所示尺寸用矩形命令、分解命令、偏移及修剪命令完成圖10.56立面窗圖形的繪制。圖10.56立面窗第46頁/共59頁②將繪制好的窗圖形復制到一層過道中距地面900,距左右軸線各600的位置。第一層窗繪制好后用陣列命令將其陣列4行1列,行偏移3000.最后繪制效果如圖10.57所示。圖10.57繪制立面窗
(3)繪制門。仍利用已創(chuàng)建的窗塊圖形繪制。塊圖形設(shè)置如圖10.58所示,插入到一層樓道中靠樓梯一側(cè)的墻上。并在門上邊用矩形繪制一截面尺寸為240×240的矩形,并用“solid”圖案進行填充。完成該門和過梁的繪制后,將其用陣列命令陣列4行2列,行偏移3000,列偏移2640。繪制結(jié)果如圖10.59所示。圖10.59繪制門和過梁第47頁/共59頁10.2.2.10繪制女兒墻、檐口、填充墻體(1)繪制女兒墻。選中并激活頂層墻體,將其向上拉伸400,并切換到剖面線圖層用直線將墻體封口,再切換到細線圖層,用直線將左右女兒墻相連。(2)繪制檐口。設(shè)多段線線寬120,用多段線繪制檐口。以女兒墻下端點為檐口起點,檐口寬度400,并把檐口端點和女兒墻頂端相連。(3)填充墻體。以“solid”圖案填充墻體。女兒墻、檐口、墻體填充結(jié)果如圖10.60。圖10.60繪制女兒墻、檐口、填充墻體10.2.2.11標高標注、尺寸標注(1)標高標注。①繪制標高符號。切換到“尺寸標注”圖層,用直線命令繪制一底邊長600、高300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激活底邊,將底邊線向左拖長,再在三角形頂角繪制一短線。標高符號繪制結(jié)果如圖10.61所示。圖10.61繪制標高符號第48頁/共59頁②繪制其它標高。在標高符號上用已定義好的文字樣式注寫高度為350的數(shù)字。并作輔助線完成圖10.61所示標高的標注。(2)尺寸標注。置“建筑尺寸標注”樣式為當前樣式,用線性標注和連續(xù)標注配合完成圖10.61所示尺寸標注。圖10.61尺寸標注和標高標注第49頁/共59頁10.2.2.12標注軸線符號等(1)標注符號。方法同繪制建筑平面圖。(2)標注軸線尺寸。用線性標注和連續(xù)標注配合完成。(3)圖名標注。
標注結(jié)果如圖10.62所示。10.2.2.13繪制圖框線、圖幅線和標題欄方法同見繪制建筑平面圖,圖幅取42000×29700,其它設(shè)置同平面圖。結(jié)果如10.62所示。圖10.62建筑剖面圖第50頁/共59頁10.3AutoCAD繪制建筑立面圖
建筑立面圖是建筑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北京市茶葉購買合同范本
- 2025合法的勞務(wù)聘用合同樣本
- 沙盤定制合同
- 課題申報參考:老齡化應(yīng)對政策、生育支持政策、健康社會研究
- 課題申報參考:跨組織團隊成員間不對稱依賴關(guān)系與協(xié)作績效-基于資源依賴理論視角
- 課題申報參考:考慮生態(tài)補償?shù)目缃绛h(huán)境污染協(xié)同治理績效測度與政策優(yōu)化研究
- 2024年工業(yè)涂料水性色漿項目資金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跨區(qū)域、跨領(lǐng)域的學校合作項目策劃實踐
- 科技在寵物健康監(jiān)測中的應(yīng)用
- 2023年柴油資金籌措計劃書
- 完整版秸稈炭化成型綜合利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油氣行業(yè)人才需求預(yù)測-洞察分析
- 《數(shù)據(jù)采集技術(shù)》課件-Scrapy 框架的基本操作
- 2025年河北省單招語文模擬測試二(原卷版)
- 高一化學《活潑的金屬單質(zhì)-鈉》分層練習含答案解析
- DB34∕T 4010-2021 水利工程外觀質(zhì)量評定規(guī)程
- 2024年內(nèi)蒙古中考英語試卷五套合卷附答案
- 2024年電工(高級)證考試題庫及答案
- 農(nóng)產(chǎn)品質(zhì)量評估與分級
- 儲能電站火災(zāi)應(yīng)急預(yù)案演練
- 人教版(新插圖)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 第4課時用“進一法”和“去尾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