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耐藥機理及其耐藥細菌_第1頁
細菌耐藥機理及其耐藥細菌_第2頁
細菌耐藥機理及其耐藥細菌_第3頁
細菌耐藥機理及其耐藥細菌_第4頁
細菌耐藥機理及其耐藥細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細菌耐藥機理及其耐藥細菌第一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全球面臨主要細菌耐藥問題

?

MRS(Methicilln-ResistantStapylococci)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包括MRSA,MRSE等。

?

VIA(Vancomycin-IntermediateStaphyococcusAurus)萬古霉素中介的金葡菌

?

VRE(Vancomycin-ResitantEnterococci)

萬古霉素耐藥的腸球菌

?

ESBL(Extended-SpectrumB-lactamse)

超廣譜酶(大腸/肺克)

?

InducibleAmpc(Ampc基因突變,高產量,50%左右三代頭孢耐藥)陰溝、產氣、聚團等腸桿菌屬。

?

Non-Fementatives(非發(fā)酵菌)

銅綠、不動、嗜麥芽

?

PRP(Penicillin-ResistantS、P)

青霉素耐藥的肺炎球菌。第二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耐藥的主要機理產生滅活酶靶位改變低通性屏障作用(膜通透性下降及生物被膜)主動外運細胞缺乏自溶酶,對抗菌藥物產生耐受性第三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對各類抗生素的主要耐藥機制

?

抗菌藥物

耐藥機制

?

β-內酰胺類

細胞壁通性降低,與PBPs親和力與結合力降低,產β-內酰胺酶,自溶

?

氨基甙類

攝入減少,產鈍化酶,核糖體30S亞基改變,EH下降和PH下降,降低氨基甙活性

?

大環(huán)內脂類

核糖體50S亞基改變,局部PH下降可降低活性

?

四環(huán)素類

藥物外流加快,細菌體內積蓄減少,核糖體30S亞基改變,產生滅活酶

?

氯霉素

攝入減少,產生氯霉素乙酰轉移酶

?

林可類

核糖體50S亞基改變

?

萬古霉素

不易產生耐藥性

?

喹諾酮類

細胞外膜OMPF降低,攝入減少,膜傳導通道改變胞內積蓄減少等第四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最多見的耐藥機制產生滅活酶是最多見的耐藥機制,可通過細菌的基因突變引起,最主要是從其他細菌通過轉化、轉導,結合,異位而獲得。主要的滅活酶有二類:

?-內酰胺酶,氨基甙類鈍化酶。第五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一).β-內酰胺酶:主要分類方法有二種:

A.分子生物學分類:根據末端氨基酸序列及編碼基因位點

;

B.功能分類:根據酶等電點、水解底物、是否被酶抑劑所抑制及分子結構類別(見表1)第六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表11998年Bush分類

?-內酰胺酶種類

克拉維酸、舒巴坦作用

?

Group1:頭孢菌素酶(誘導酶)不能抑制

?

Group2a:青霉素酶

能抑制

?

Group2b:廣譜酶

能抑制

?

Group2b’:超廣譜酶

能抑制

?

金屬酶:

不能抑制第七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超廣譜?-內酰胺酶(Estended-spectrum?-latamases,ESBLs)

ESBLs是質粒介導的,為TEM-1,TEM-2和SHV-1的突變酶,包括TEM-3到TEM-26,SHV-2SHV-6共近30種,與TEM-1,TEM-2和SHV-1相比,僅有1到4個氨基酸的不同,由在分子質粒編碼的,質粒分子量大約在23Kbs到100Kbs之間,能夠被棒酸所抑制,屬于A類酶(分子生物學分類),可以通過結合試驗轉給敏感菌。

1983年,歐洲KnotheH在肺炎克雷轉給敏感菌,1983年,歐洲KnotheH在肺炎克雷伯桿菌中發(fā)現(xiàn)了這種能滅活三代頭孢菌素的SHV-1衍生物,現(xiàn)已在英國引起多次的醫(yī)院感染爆發(fā)流行。第八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產ESBLs菌株的耐藥特點廣譜酶(TEM-1,TEM-2,SHV-1)主要滅活青霉素和窄譜頭孢菌素(一、二代頭孢),三代頭孢菌素對其穩(wěn)定,而ESBLs能分解三代頭孢(頭孢噻肟、頭孢他啶、頭孢哌酮、頭孢曲松)以及單環(huán)酰胺類的氨曲能,但大多數(shù)產ESBLs菌株對復合三代頭孢(如舒普深)敏感,幾乎所有ESBLs菌株對泰能敏感第九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表2產ESBL菌株的治療抗菌藥物選擇

碳青霉烯類

首選藥物

β-內酰胺類有效(必須給予相當高的劑量)抗生素+β-內酰胺酶抑劑復方有效

喹諾酮類如果藥敏結果顯示敏感則可

氨基糖甙類能有效第十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產ESBL菌株的治療建議經驗治療可能產ESBLs株導致的感染,必須包括一個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聯(lián)合應用一個氨基糖甙類抗生素,直到細菌敏感結果知道時。根據臨床藥敏報告進行推測,對多種三代頭孢菌素耐藥的需考慮產ESBL有可能(有共識即若確定為產ESBL菌株,即使普通三代頭孢及氨曲南藥敏是敏感的也要報耐藥)。碳青霉烯類復合三代頭孢菌素(但需劑量大一點,注意Ampc基因)。

阿米卡星(不同地區(qū)可不一致)。第十一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幾種新的?-內酰胺酶耐酶抑制劑廣譜酶(IRT,IRBLs,18種)水解氨芐西林、羧芐西林,對哌拉西林和頭孢類仍敏感

,克拉維酸、舒巴坦的抑制效果不好,舒巴坦對IRT差,他唑巴坦仍有抑制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復方仍有活性作用第十二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酶抑制劑:1.克拉維酸、舒巴坦、他唑巴坦.2.對TEM型三種均有抑制作用,作用相仿3.對SHV型他唑巴坦、克拉維酸強于舒巴坦

第十三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產酶細菌對酶抑制劑不敏感的原因1.TEM-1產量過多

2.外膜蛋白改變

3.1型酶(AmpC)

4.12型酶并存

5.2br(IRT)

6.2d(OXA-11)第十四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TYPEβ-lac產生機制:染色體上的Amp(通常處于被抑制狀態(tài))突變,去阻遏,活化編碼產生AmpC酶。誘導機制:BPBs4,7a,7b(SandersCC,1977)近來還發(fā)現(xiàn)質粒介導的AmpC酶第十五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TYPEβ-lac來源染色體上的AmpC轉移到質粒,使ECO和KPN的臨床分離株獲得質粒介導的AmpC酶。此外可見于:Salmonellaspp,P.Mirabilis.C.freundii。染色體上的基因來自腸桿菌屬、枸櫞酸桿菌屬和假單胞菌屬。已報告17種,其中出現(xiàn)最多、分布最廣的是CMY-2。第十六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TYPEβ-lac特點往往在抗生素治療過程中誘導產生,并有可能選擇出持續(xù)、大量產酶的耐藥菌株(去阻遏突變株)

AMP是許多潛在的酶誘導劑之一,但沒有選擇去阻遏突變株的作用。

許多3-ceph是弱誘導劑,但有選擇去阻遏突變株的作用。第十七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臨床意義隨著新型頭孢菌素的使用特點增加,能產生TYPE1β-Lac,導致對β-內酰胺類多重耐藥的菌株迅速出現(xiàn)并成為醫(y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ICU和灼傷等重癥患者對腸桿菌、沙雷菌和銅綠假單胞菌等能產生TYPE1β-Lac的細菌高度易感,成為上述病區(qū)的嚴重問題。只有嚴格控制三代頭孢菌素的使用,才能控制這一嚴重問題。第十八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治療碳青霉烯類四代頭孢菌素:頭孢吡肟、頭孢匹羅第十九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小結:1.AmpC酶(Bush1型酶)可引起GNB對三代頭孢菌素和單酰胺類抗生素的耐藥,對抑制劑不敏感,對IMP敏感。2.AmpC酶具有一定的誘導性。3.AmpC酶不僅可由染色體且可由質粒介導。4.AmpC表達的調控機制未明,據認為與ampR、ampD、ampE、ampG有關。

第二十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二).氨基糖甙類鈍化酶1.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對鈍化酶穩(wěn)定性不同,耐藥率不同;2.慶大穩(wěn)定性較差,耐藥率高;

3.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穩(wěn)定性高,耐藥率低;4.尤其是奈替米星,對50%以上的慶大藥株有效;5.

氨基甙類鈍化酶:磷酸轉移酶、乙酰轉移酶、核苷轉移酶;

氯霉素乙?;?紅霉素-O-磷酸化酶;克林霉素-O-核苷化酶。第二十一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三).靶位改變

1.原有靶位的親和力改變PRP:PBP1a,2a,2b,2x的親和力下降,造成對青霉素及頭孢菌素耐藥

2.出現(xiàn)新的替代途徑8TKDa----PBP1----80----PBP2----PBP2a(PBP,278Kda)

75----PBP,3----70----PBP3----41----PBP4----

3.任何抗菌藥物均可由靶位改變產生耐藥。第二十二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四).低通透性屏障作用

1.外膜通透性降低

A.孔蛋白(Porin)組成及數(shù)量改變有關大腸埃希菌OmpF和OmpC(耐藥OmpF下降)

B.D2微孔蛋白(47KDa)

2.生物被膜(Biofilm,BF)的形成

BF組成:多糖基質、纖維蛋白、脂蛋白等

BF與細菌耐藥休眠狀態(tài),膜通透性下降;

BF屏障作用

BF吸附滅活菌

BF吸附抗菌藥物

BF使細菌獲得足夠時間,開啟耐藥基因

第二十三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五).主動外運操縱于MexA-MexB-OprM編號的三種蛋白組成的復合體。MexA-40KD質膜蛋白(膜融合蛋白)MexB-108KD主動外運蛋白OprM-50KD外膜蛋白。第二十四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四、細菌耐藥性的變遷

細菌耐藥性隨著時代的變遷,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抗藥藥物的濫用,篩選出耐藥株,并增加細菌突變的壓力。因此必須了解細菌耐藥狀況,選擇合理抗菌藥物進行治療。

第二十五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五、常見細菌耐藥及治療第二十六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1.肺炎球菌(鏈球菌屬的問題)注意青霉素耐藥問題(國內約5%)(1)青霉素MIC測定

敏感

中介(低耐)用

耐藥

.

MIC≤0.06mg/L

0.12∽1mg/L

≥2mg/L(2)耐藥機理:未發(fā)現(xiàn)產β-內酰胺酶菌株,耐藥是由于靶位改變即PBP2b,2x親和力下降;(3)治療:大劑量青霉素高劑量阿莫西林頭孢噻肟頭孢曲松萬古(去甲萬古)利福平

第二十七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2.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定義:耐甲氧西林、耐苯唑西林且多重耐藥的葡萄球菌。

?

耐藥機理:MecA編碼PBP2a及PBPs改變。

?

意義:對目前所有的β-內酰胺類耐藥,通常對氨基甙類、大環(huán)內酯類、克林霉素和四環(huán)素多重耐藥。

?

治療:1.MRS輕度感染:利福平,SMZ-TMP,環(huán)丙沙星;2.MRS嚴重全身感染:首選萬古霉素

第二十八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3.腸球菌

注意是否對慶大霉素高耐藥?是否耐萬古霉素?(1)慶大高耐:慶大MIC≥1000mg/L萬古耐藥:萬古MIC≥4mg/L

萬古耐藥方式:VanA(萬古、替考拉寧R),VanB(萬古R,替考拉寧S)

(2)耐藥機理:慶大高耐:產APH(2,)-AAC(6,)氨基甙鈍化酶耐萬古:粘肽結構靶位改變(D-丙氨酰-D-丙氨酸被D-丙氨酰-D乳酸取代)(3)治療:基本治療方式是青霉素或氨芐西林+慶大霉素。

慶大高耐:需用萬古或去甲萬古,有時加用利福平。萬古耐藥: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

第二十九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VanA:非R,非氨基甙高R青或氨芐+慶大:青R,非氨基甙高R頭孢曲松+慶大,環(huán)丙沙星+慶大

VanB:非氨基甙高R替考拉寧+慶大霉素,氨基甙高R替考拉寧+氟喹諾酮

多重耐藥腸球菌鏈陽菌素(Streptogramin)

第三十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注意事項:腸球菌對頭孢菌素、氨基甙類、克林霉素和TMP/SMZ可在體外顯示活性但臨床無效。因此上述藥物在此禁止使用。第三十一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4.銅綠假單胞菌膜通透性低,生物被膜形成,產生各種滅活酶及主動外排系統(tǒng),對許多抗菌藥物自然耐藥,僅下列藥物可供選擇:哌拉西林、特美汀、他唑西林、頭孢哌銅、舒普深、頭孢他啶、氨曲能、泰能、環(huán)丙沙星、氧氟沙星、奈替米星、阿米卡、妥布霉素??蓡斡没蚵?lián)合應用上述藥物。從國內外耐藥調查資料看,對綠膿桿菌作用最強的是泰能與頭孢他啶,且泰能與其它抗銅綠假單胞菌藥物間一般不會出現(xiàn)交叉耐藥。銅綠假單胞菌對泰能的耐藥主要是碳青霉烯類的特異通道(47KD的D2微孔蛋白)的關閉和金屬酶的產生。

第三十二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5.大腸桿菌和肺克產各種β-內酰胺酶比例幾乎為100%,對β-內酰胺抗生素不同程度耐藥。1)產青霉素酶:分解阿莫西林或青霉素等,用復合青霉素等。2)產頭孢菌素酶:主要分解的是一、二代頭孢,一、二代頭孢大多耐藥,加酶抑制劑能逆轉,三代頭孢、頭霉素敏感。3)廣譜酶(TEM-1,2,SHV-1):分解青霉素類、二代頭孢,能被酶抑制逆轉

4)ESBL(超廣譜酶):能分解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及氨曲南,一旦確定為產ESBL,青霉素類、頭孢類及氨曲南均報耐藥,主要出現(xiàn)在院內感染菌株。

第三十三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國外對三代頭孢耐藥的大腸與肺克的相關資料CAZ-R的克雷伯菌菌血癥的危險因素

特點

血中分離菌

CAZ-R(31)CAZ-S(31)

P7

養(yǎng)老院住戶

15

3

0.009

封閉導尿管

25

5

<0.00001

G+J管

14

1

0.0004

中心靜脈插管

27

11

0.0001

事先用過抗生素

20

80.001

頭孢他啶或氨曲南

11

0

0.009

CAZ-R克雷伯菌的交叉耐藥

1990

1993

慶大/妥布

62%

73%

喹諾酮

39.8%

51.8%

在CAZ-S克雷伯菌

<5%

<5%

第三十四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高發(fā)的交叉耐藥性是這種細菌難易治療的原因之一。在1993年,耐頭孢他啶的克雷伯菌中,73%的菌株耐慶大霉素或妥布霉素,而超過半數(shù)的菌株耐喹諾酮類。相反,在對頭孢他啶敏感的克雷伯菌中,同時兩個藥的耐藥率都很低。第三十五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在72小時菌血癥期間,在適當治療和無適當治療的對頭孢他啶耐藥的病人的結果.很多情況下我們很難證實細菌的MIC值與所選用抗生素療效之間具有明確的關系。這項研究,此關系得到證實,因為在這些耐頭孢他啶的菌癥病人中,適當治療的效果要比后來證實為不適治療的效果好。在適當治療病人中,18/19存活;相反,事后證實為不適當治療即使用了三代頭孢菌的病人中,5/12人死亡,2組間具有顯著差異。適當治療組使用的亞胺培南聯(lián)合或不聯(lián)合氨基糖甙類。整篇文章證明,碳青霉烯類抗生素是治療ESBL的最好藥物。

第三十六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四代頭孢:頭孢吡肟/頭孢匹羅對I型酶高活性是由于:快速穿過外膜蛋白,對I型酶穩(wěn)定,對PBP高親和力。但許多產ESBL的菌株耐四代頭孢菌素,所以用它們治療產ESBL株的感染是不安全的。

第三十七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6.志賀菌屬、沙門菌屬

注意:不應報告選用一、二代頭孢及氨基糖甙類,因為體外實驗可表現(xiàn)有活性,但臨床無效。

第三十八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7.嗜麥芽窄食單孢菌對泰能天然耐藥,可供選擇的有:SMZco,阿米卡星,特美丁,喹諾酮類。第三十九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8.不動桿菌

對一、二代頭孢,半合成廣譜青霉素,慶大霉素耐藥率達70-80%,對三代頭孢菌素耐藥率可達50%。但這是條件致病菌,一般出現(xiàn)于院內感染,主要是三代頭孢選擇壓力產生。治療上至少選用復合三代頭孢,但以亞胺培南、阿米卡星、環(huán)丙沙星敏感率較高。第四十頁,共四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9.腸桿菌屬細菌主要包括陰溝、聚團、產氣腸桿菌的菌種。重要耐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