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第一冊訓練第4章第1節(jié)水循環(huán)Word版含解析_第1頁
必修第一冊訓練第4章第1節(jié)水循環(huán)Word版含解析_第2頁
必修第一冊訓練第4章第1節(jié)水循環(huán)Word版含解析_第3頁
必修第一冊訓練第4章第1節(jié)水循環(huán)Word版含解析_第4頁
必修第一冊訓練第4章第1節(jié)水循環(huán)Word版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第一節(jié)【A基礎練20分鐘總分:(知識點1: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知識點2:水循環(huán)的地理意義。知識點3:洪澇災害防治)一、選擇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學業(yè)水平測試】時間:44分[知識點1、2](2020年北京豐臺區(qū)檢測)南宋天文學家、思想家何承天在《論渾天象體》中記載“百川發(fā)源,皆自山出,由高趨下,歸注入?!?。下圖為水循環(huán)示意圖。讀圖,完成第1~2題。1.圖中代號最能解釋文字中“百川發(fā)源……歸注入?!睂乃h(huán)環(huán)節(jié)是()A.①——降水B.②——蒸發(fā)C.③——水汽輸送D.④——地表徑流2.下列關于水循環(huán)意義的比喻及其解釋,A.“紐帶”——地球表面物質遷移連線正確的是()B.“調節(jié)器”——對全球的水分和熱量進行再分配C.“雕塑家”——調節(jié)地球各圈層之間的能量D.“傳送帶”——塑造了豐富多彩的地表基本形態(tài)【答案】1.D2.B[解析]第1題,“百川發(fā)源,皆自山出,由高趨下,歸注入?!笔堑乇韽搅鞯拿枋觯粓D中①是蒸發(fā),②是水汽輸送,③是降水、④是地表徑流。第2題,水循環(huán)促使自然界物質的運動,對地表太陽輻射能起著吸收、轉化、傳輸和調節(jié)的作用,被稱為“傳送帶”;水循環(huán)使地球表層各圈層之間,以及陸地和海洋之間實現(xiàn)物質的遷和移能量的交換,被稱為“紐帶”;水循環(huán)是自然界最活躍的物質循環(huán)之一,它可以維護全球水量平衡,使陸地淡水資源不斷更新,被稱為“調節(jié)器”;水的循環(huán)運動還影響著全球的氣候和生態(tài),并且使水成為自然界最富動力的因子之一,不斷塑造著地表形態(tài),被稱為“雕塑家”。[知識點1](2020年遼寧實驗中學檢測)下圖為某地理考察小組在沙漠地區(qū)利用“日光蒸餾法”取水示意圖。讀圖,完成第3~4題。3.該方法揭示了水循環(huán)的主要動力包括(①風力②地球重力③太陽能④溫室效應A.①②)B.①④D.③④)C.②③4.該方法可以模擬水循環(huán)的環(huán)節(jié)主要有(①蒸發(fā)②水汽輸送③大降氣水④地下徑流A.①④B.①③

C.②③D.②④【答案】3.C4.B[解析]第3題,結合“日光蒸餾”取水示意圖分析,實驗利用太陽輻射的能量,使水分蒸發(fā),凝結的水滴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滴落到容器中,該方法揭示了水循環(huán)的主要動力包括太陽能、地球重力。第4題,蒸餾模擬了蒸發(fā)環(huán)節(jié),水汽凝結、滴落類似于大氣降水過程,故①③正確;結合示意圖分析沒有水汽輸送環(huán)節(jié),也沒有形成地下徑流,故②④錯誤。[知識點2](2020年遼寧實驗中學檢測)讀城市路面硬化對水循環(huán)的影響圖,完成第5~6題。5.漫畫中柏油路()A.阻斷了地表雨水下滲B.不利于地面徑流形成C.有利于地下水的蒸發(fā)D.不易形成城市內澇6.有利于水循環(huán)的市政建設有()①減少綠地面積②建雨水花園③水泥路面代替柏油路④路面用透水磚⑤加大景觀水體面積A.①③④C.③④⑤B.②③④D.②④⑤【答案】5.A6.D[解析]第5題,柏油路透水性差,阻斷了雨水下滲;柏油路減少了雨水的下滲量,因此地表徑流會增多;柏油路阻隔了地下水蒸發(fā);地表徑流增多、積聚容易導致城市內澇。第6題,減少綠地面積,會增地加表徑流,減少下滲和地下徑流,①錯誤;建雨水花園,有利于增下加滲和地下徑流,②正確;水泥路面和柏油路一樣不利于下滲,③錯誤;路面用透水磚,有利于增下加滲和地下徑流,④正確;大加景觀水體面積,水域面積大,蒸發(fā)增,加降水量增,加⑤正確。[知識點3]我國山洪災害防治區(qū)內水土流失面積達169.8萬平方千米,占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的46.52%,土壤侵蝕類型以水蝕為主,水蝕面積為145.27萬平方千米。據此完成第7~8題。7.中國是世界上山洪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這是由于()①地處東亞季風區(qū)②復雜的地形地質條件、獨有的地貌特征③人口與水土資源矛盾突出④干旱區(qū)面積廣大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8.中國山洪災害尤以暴雨型山洪災害發(fā)生最為頻繁,危害也最為嚴重,其主要分布區(qū)為()A.西北內陸C.長江流域B.青藏高原D.華北平原【答案】7.C8.C[解析]第7題,山洪災害嚴重的主要原因為降水集中,地形地質條件復雜,地勢起伏大,人類不合理開發(fā)。第8題,我國長江流域位于季風區(qū),降水集中,多暴雨;流域內地形起伏大。二、非選擇題(20分)9.[知識點1、2]通過以下實驗,完成下列問題。實驗材料:一個平底盆、自來水、塑料紙(透明)、一塊小石頭、橡皮筋、裝沙子的小瓶。實驗步驟:步驟一:如圖所示,在一個平底盆中加適量的水,直至水蓋滿盆底。把一個裝滿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步驟二:用透明的塑料紙蓋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塊小石頭放在塑料紙上,壓住塑料紙;小石頭要放在裝沙小瓶正上方。步驟三:將盆放在陽光下照射,經過足夠長的時間后觀察。(1)實驗現(xiàn)象:在實驗過程中,你觀察到的現(xiàn)象有哪些?(8分)(2)實驗結論:這個實驗模擬了________現(xiàn)象,其具體環(huán)節(ji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3)實驗升華:對于沙子而言,水的作用相當于地質作用中的____________。(2分)(4)實驗意義:通過實驗演示,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地球表面各緯度之間發(fā)生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交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動手操作能力。(4分)【答案】(1)首先是塑料紙上有水珠凝結;然后水珠沿著小石塊下壓的方向聚集,水珠滴入裝沙的小瓶;最后小瓶中的沙由干變濕。(2)水循環(huán)蒸發(fā)水、汽輸送、水汽凝結、降水(3)外力作用(4)物質能量(熱量和水分)【B培優(yōu)練·核心素養(yǎng)提升】時間:20分鐘總分:45分一、選擇題(共9小題,每小題3分,共27分)[區(qū)域認知](2021年浙江溫州期末)下圖為某同學設計的水循環(huán)模擬實驗示意圖。據此完成第1~2題。1.該實驗設計中,沒有模擬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是()A.蒸發(fā)B.降水D.下滲C.地表徑流2.該實驗設計中,斜面下方冰塊可降低溫度,從而促進不透水斜面上的氣流()①收縮下沉②膨脹上升③向右流動④向左流動A.①③C.②③B.①④D.②④【答案】1.D2.A[解析]第1題,圖中采用的是不透水斜面,因此冰塊融化的水無法下滲,該實驗設計中沒有模擬的水循環(huán)是下滲,D項正確。該實驗設計中模擬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是蒸發(fā)、降水、地表徑流環(huán)節(jié),A、B、C項不符合題意。第2題,該實驗設計中,斜面下方冰塊可降低溫度,導致不透水斜面上的空氣降溫,氣流收縮下沉;冰塊位于左側,右側沒有,因此左側降溫明顯,右側降溫不明顯,右側氣溫相對較高,氣流可能膨脹上升,不透水斜面上的氣流沿著斜面向右流動,A項正確。[人地協(xié)調觀]雨水花園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淺凹綠地,被用于匯聚并吸收來自屋頂或地面的雨水,并通過植物及各填充層的綜合作用使?jié)B漏的雨水得到凈化。下圖示意雨水花園結構。據此完成第3~4題。3.雨水花園主要影響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是()A.蒸發(fā)B.水汽輸送C.大氣降水D.徑流4.下列不是雨水花園功能的是()A.能夠有效地去除雨水污染物B.能夠為昆蟲與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環(huán)境C.可以調節(jié)局地小氣候D.增加地表徑流量【答案】3.D4.D[解析]第3題,雨水花園增加了雨水的下滲,減少了地表徑流,增加了地下徑流,影響了水循環(huán)中的徑流輸送環(huán)節(jié)。第4題,雨水花園通過植被、土壤等的截留,能夠有效地去除雨水污染物;增加了水域和綠地,能夠為昆蟲與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環(huán)境;綠地和水域面積增加,可以調節(jié)局地小氣候;減少了地表徑流量。[綜合思維]讀城市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模式圖,完成第5~7題。5.圖中A.蒸發(fā)B.下滲①、②、③、④分別表示()、降水、下滲、污水、降水、蒸發(fā)、污水

C.降水、蒸發(fā)、下滲、污水D.降水、下滲、蒸發(fā)、污水6.為了完善自然界水循環(huán),下列措施可取的是()①加強人工降雨力度②實施跨流域調水工程③加強城市綠地的建設④道路兩旁鋪設透水磚A.①②C.①③B.③④D.②④7.為了減小人類社會水循環(huán)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下列措施可取的是()①減少深層地下水的開采,實施地下水回灌②提高河川徑流的供水量③減少深層地下水的開采,加強對淺層地下水的開采④加強城市污水的處理力度A.①②C.①④B.③④D.②③【答案】5.D6.B7.C[解析]第5題,根據圖示的因果聯(lián)系可判斷,①、②、③、④分別表示降水、下滲、蒸發(fā)、污水。第6題,加強城市綠地的建設和道路兩旁鋪設透水磚能增加地表水的下滲,減輕人類活動對自然界水循環(huán)的影響,完善自然界水循環(huán)。第7題,對淺層地下水的過量開采會導致地面沉降等問題;提高河川徑流的供水量會導致河川徑流量減小,會減少河流水對淺層地下水的補給,河流的輸沙能力和自我凈化能力會降低,對城市河流下游地區(qū)也會產生不利影響。8.[區(qū)域認知]讀世界洪澇災害多發(fā)地分布圖,可推斷()A.世界洪澇災害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區(qū)B.世界洪澇災害主要分布在降水均勻的地區(qū)C.世界洪澇災害集中分布在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qū)D.世界洪澇災害主要分布在降水季節(jié)變化較大的地區(qū)【答案】D[解析]讀圖可知,世界洪澇災害在內陸地區(qū)也有較大比重;世界洪澇災害主要分布在降水季節(jié)變化較大的地區(qū),降水量最豐富的熱帶雨地林區(qū)洪澇災害并不嚴重。9.[地理實踐力]小明想設計一個實驗來說明城市洪水發(fā)生的原理。下列實驗設計能說明暴雨容易引發(fā)城市洪水的是()A.快速地將一瓶礦泉水倒在海綿墊子上,水都被吸收了B.快速地將一瓶礦泉水倒在草地上,水在草地上漸漸被吸收C.分別將水倒在草地上和水泥地上進行比較,后者水四處漫流D.慢慢地將水倒在海綿墊子上,但連續(xù)倒上一天后,水也開始四處漫流【答案】C[解析]由于城市化的發(fā)展,城市地面“硬化”,不易下滲。二、非選擇題(18分)

10.[綜合思維]圖1為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圖,圖2為該地沿海某流域地下水等水位線分(18分)圖1圖21水循環(huán)的類型,并說明與C海區(qū)的漁業(yè)資源豐富有關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2)在B處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造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