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脫位第1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脫位/發(fā)育不良(Develop-mentalDislocationoftheHip,DDH)舊稱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CongenitalDis-locationoftheHip,CDH),是發(fā)育過程中以髖關節(jié)在空間和時間上不穩(wěn)定為特征的一組病變的總稱,包括髖關節(jié)脫位、半脫位和髖臼發(fā)育不良。它包括患兒出生時就已存在的髖臼發(fā)育不良、股骨頭的半脫位或全脫位,也包含了生長發(fā)育逐漸出現(xiàn)髖臼發(fā)育不良或髖臼發(fā)育不良伴股骨頭的半脫位或全脫位。
定義第2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流行病學1.先天性因素:白種人發(fā)病率高,黑種人低。
2.遺傳因素:20%家族史,80%為第一胎。
3.內分泌因素:80~90%女孩,我國男:女=1:4.75,雌激素。
4.胎位:臀位產=10頭位產,剖腹產>陰道順產。
5.生活習慣、環(huán)境因素:背背嬰兒,發(fā)病率低;寒帶及冬季出生者,發(fā)病率高;預防措施:保持髖關節(jié)外展位。第3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基本概念1.Perkin象限:Perkin象限:兩側髖臼中心(y形軟骨)連一直線,稱為H線,再從髖臼外緣向H線做垂線(p),將髖關節(jié)分為四個象限。髖臼指數(shù):(髖臼角)從髖臼外緣向髖臼中心連線與H線相交所形成的銳角。(20°~25°),步行后減小,12歲時15°第4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基本概念CE角:中心邊緣角,即過股骨頭中心點的yy”垂線,髖臼外緣與股骨頭中心點的連線所形成的夾角。髖臼發(fā)育不良或半脫位。(<20°)Shenton線:正常閉孔上緣弧形線與股骨頸內側弧形線相連在一個拋物線上。脫位時此線消失。第5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基本概念
AHI:髖臼對股骨頭的覆蓋情況。AHI=A/B×100.正常值84~85.第6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病理變化1、骨骼的變化:髖臼:正常呈拱形球窩狀,DDH患兒隨生長發(fā)育逐漸變淺、呈三角形,髖臼外上方發(fā)育最差、呈斜坡形,承受的壓力超過正常一倍多。股骨頭:正常呈球形,脫位后由于受壓,形狀不規(guī)則,變?yōu)椴徽臋E圓形,頭臼不稱可造成復位困難。關節(jié)軟骨面一般光滑。股骨頭骺發(fā)育遲緩、二次骨化中心出現(xiàn)延遲。第7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病理變化股骨頸:可變短變粗。頸干角:增大。前傾角:正常新生兒25~35度,隨年齡逐漸減小。脫位后肌肉收縮使頭向前旋轉,前傾角變大。前傾角增大或頸干角加大(髖外翻),均造成DDH復位后不穩(wěn)定性增加。第8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病理變化骨盆與脊柱:脫位側骨盆常伴發(fā)育異常,如:假臼形成、髖臼基底增厚、坐骨結節(jié)分開、恥骨聯(lián)合增寬等。單側脫位后骨盆發(fā)生傾斜、代償性脊柱側彎出現(xiàn),并隨年齡加重。雙側脫位腰椎前凸顯著增加、臀部后翹、骨盆較為垂直。第9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病理變化軟組織變化:嚴重程度與年齡、脫位高度成正比。盂唇:胚胎六周,髖臼和股骨頭之間由間質細胞連接而出現(xiàn)間隙,中間的間質細胞逐漸吸收,形成關節(jié)腔。任何刺激使間質細胞停止吸收,即出現(xiàn)盂唇。胚7~8周,關節(jié)囊、髖臼盂緣形成。盂唇過度增大、內翻可阻礙復位,尤其合并頭臼不稱時,常常復位失敗。。第10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病理變化關節(jié)囊:正常關節(jié)囊起于髖臼緣、止于大小轉子間嵴,新生兒關節(jié)囊厚度約0.5~1mm。脫位使關節(jié)囊拉長,其前方由于髂腰肌壓迫而出現(xiàn)壓跡,造成攣縮,甚至呈現(xiàn)葫蘆狀,阻礙股骨頭復位。有時拉長的關節(jié)囊與髂骨翼產生粘連,關節(jié)囊前方完全覆蓋髖臼緣,形成類似皮鼓狀,造成復位不能。隨年齡增長及負重的影響,關節(jié)囊頂部的持重部位可顯著增厚,達3~8mm。第11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病理變化圓韌帶:脫位后圓韌帶改變不一,部分病例拉長、增寬和肥厚。部分病例可局部消失或完全消失。第12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的主要病理特點①髂腰肌緊張、攣縮,壓迫髖臼的入口;②關節(jié)囊變形呈葫蘆樣;③股骨頭頸變形,主要有股骨頭呈橢圓形,股骨頸短,股骨頸前傾角增大;④髖臼變形,主要有髖臼窩淺小,呈三角形,髖臼指數(shù)增大,關節(jié)盂唇內卷;⑤股圓韌帶增粗變長,關節(jié)軟骨變性等。
第13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類型一.單純型:
1.髖臼發(fā)育不良又稱髖關節(jié)不穩(wěn)定,x線以髖臼指數(shù)增大為指證。轉歸:自愈、外展位自愈、年長出現(xiàn)癥狀需手術。
2.髖關節(jié)半脫位股骨頭及髖臼發(fā)育差,股骨頭向外輕度移位,髖臼指數(shù)增大。不是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導致的結果,不是髖關節(jié)脫位的過渡階段,是獨立類型。術中發(fā)現(xiàn)髖臼內方形成膜樣隔膜而限制其完全復位。
3.髖關節(jié)脫位分為三度。
Ⅰ度:股骨頭向外方移位,位于髖臼同一水平;
Ⅱ度:股骨頭向外、上方移位,相當于髖臼外上緣水平;
Ⅲ度:股骨頭位于髂骨翼部位。
二.畸形型:雙側髖關節(jié)脫位,雙膝伸直位僵硬,不能屈曲,雙足雙手呈極度外旋位,為先天性關節(jié)攣縮癥。第14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臨床表現(xiàn)及檢查新生兒期檢查方法
1.外觀、皮紋大小腿與對側不對稱,臀部寬,腹股溝褶紋不對稱,患側短或消失。臀部褶紋不相同,患側升高或多一條,下肢短縮,外旋。1
大腿內側皮紋不對稱、腹股溝不對稱、臀紋不對稱、脫位側髖部增寬、股三角空虛、大轉子上移、雙下肢不等長。
2.股動脈搏動減弱。
3.Allis征或Galeazzi征新生兒平臥,屈膝85~90°,雙足平放床上,兩踝靠攏,雙膝不等高。
4.Barlow試驗(彈出試驗)患兒仰臥,雙髖雙膝屈曲90°,拇指于小轉子處加壓,向外上方推壓股骨頭,感到股骨頭從髖臼內滑出髖臼外的彈跳,去掉壓力,股骨頭自然彈回髖臼內。
5.Ortolani征或外展試驗患兒仰臥,雙髖雙膝屈曲90°,雙手握住雙膝同時外展、外旋,正常膝關節(jié)外側面可觸及床面,外展受限而膝外側面不能觸及床面為外展試驗陽性。外展至一定程度突然彈跳,則外展可達90°,稱Ortolani征陽性,是最可靠體征。早診斷、早治療很重要!第15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大腿內側皮紋不對稱、腹股溝不對稱、臀紋不對稱、脫位側髖部增寬、股三角空虛、大轉子上移、雙下肢不等長。
Allis征(+)蛙式試驗(+)
Barlow征(+)、Ortolani征(+)。第16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Ortolani試驗第17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Barlow征拇指加壓,股骨頭脫位解除拇指壓力,股骨頭自行復位第18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臨床表現(xiàn)及檢查較大兒童的檢查
除上述體征及外展試驗尚需以下檢查:1.跛行步態(tài)單側脫位—跛行,雙側脫位—鴨步,臀部后突。
2.套疊試驗平臥,屈髖屈膝90°,一手握住膝關節(jié),一手抵住骨盆兩側髂前上棘,將膝關節(jié)向下壓可感到股骨頭向后脫出,向上提可感到股骨頭進入髖臼。
3.Nelaton線髂前上棘與坐骨結節(jié)連線正常通過大轉子頂點稱為Nelaton線,脫位時大轉子在此線之上。
4.Trendelenburg試驗小兒單腿站立,另一腿盡量屈髖、屈膝,使足離地。正常站立時對側骨盆上升,脫位后股骨頭不能托住髖臼,臀中肌無力,使對側骨盆下降。
第19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Nelaton線上移第20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影像學檢查超聲:小于6月齡者因髖臼和股骨頭主要為軟骨,x線平片不能顯示,超聲可做形態(tài)學評估。
優(yōu)點:追蹤髖關節(jié)的發(fā)育情況,減少排x片的次數(shù),早期發(fā)現(xiàn)治療失敗的病例。
缺點:費用高,可行性有限,缺少專業(yè)技術人員,特異性和敏感性差。
存在爭議
第21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X線檢查髖臼指數(shù)自Y形軟骨中心至髖臼邊緣作連線,與Y線的夾角,此角說明髖臼之斜度亦是髖臼發(fā)育程度骨盆平片:髖臼指數(shù)正常為20-25°,至12歲時基本恒定于15°,異常為>30°;Perkin‘s方格正常位于內下象限Shenton氏線第22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MRI:診斷并記錄閉合或開放復位的頭臼關系。
CT:CT平掃+三維重建,形態(tài)學,三維結構,前傾角,頸干角。第23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24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25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26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27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診斷和鑒別診斷二次骨化中心未出現(xiàn)前的DDH診斷依據:髖臼指數(shù)增大
Shenton線中斷股骨頸內側緣距淚點的距離增大(4.3-5.1mm)
股骨近端距離Y-Y線的垂直距離減?。?.5-9.5mm)
第28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鑒別診斷:
1.先天性髖內翻跛行,患肢短,屈髖自如,外展受限,Allis征陽性,Trendelenburg試驗陽性,x線示頸干角明顯變小,股骨頸近股骨頭內下方有一三角形骨塊,大轉子高位,可確診。
2.病理性髖脫位新生兒或嬰兒期髖部感染史,嬰兒急性骨骺骨髓炎或化膿性關節(jié)炎,x線見股骨頭骨骺缺如。
3.麻痹性或痙攣性髖脫位前者為嬰兒麻痹后遺癥,肢體癱瘓史,肌萎縮,肌力低,x線多為半脫位。后者多為早產或生后窒息及有腦病史者,半身癱或截癱,上運動神經元損傷。
4.多發(fā)性關節(jié)攣縮合并髖脫位。
第29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一、治療原則:
1、早診斷、早治療;
2、方法因年齡而異,其結果亦因年齡而不同,不能期望某種手術方法可以解決DDH中存在的廣泛病理變化,而是依據每一例具體情況,恰當選擇、合理應用、取長補短,加以發(fā)揮和改進,才能保證預期效果。
3、術后有計劃的關節(jié)功能訓練和肌肉力量訓練對治療結果甚為重要。
4、治療的最終目的是恢復股骨頭與髖臼間穩(wěn)定的同心圓關系,恢復良好的髖關節(jié)功能。第30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二、治療年齡與預后:
1、年齡與預后分析:新生兒——可期望獲得完全正常的關節(jié)發(fā)育
1歲以內——90%以上可獲得正常的關節(jié)功能
1~2歲——保守治療的最后時間段,可獲正常的關節(jié)功能
2~8歲——髖關節(jié)重建性手術,大多數(shù)關節(jié)活動正常
8歲以上——積極治療,髖關節(jié)補救性手術,相當比例的病人關節(jié)活動受限第31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新生兒和小于6月的嬰兒:
Pavlik吊帶:
適應癥:新生兒期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1~6個月髖關節(jié)脫位或半脫位。
如Ortolani征陽性,Pavlik吊帶維持髖關節(jié)屈曲100°~110°,外展20°~50°。24小時維持。禁脫位動作(包括檢查)。定期B超檢查,間隔1~2周。動態(tài)調整吊帶,治療1~3周患髖穩(wěn)定,繼續(xù)穿戴6周。然后使用外展支具至髖臼指數(shù)<25°,中心邊緣角>20°。
禁忌癥:主要肌群失衡,如脊髓脊膜膨出;主要關節(jié)僵硬如多關節(jié)攣縮癥;韌帶松弛如Ehles-Danlos綜合征;吊帶治療3~4周,髖關節(jié)未能復位者。
并發(fā)癥:股骨頭缺血壞死(髖關節(jié)過度外展)、向下脫位或股神經麻痹(過度屈曲)、臂叢神經麻痹、皮膚感染。第32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Pavlik是一位捷克斯洛伐克的骨科醫(yī)師,發(fā)明并推廣布吊帶治療小嬰兒DDH。1958年他首次報告治療效果。介紹1912例DDH用吊帶治療。目前這種方法已成為全球標準療法。第33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治療嬰幼兒期(6月~2歲):
治療目標:整復和維持復位,同時不損傷股骨頭。2歲以內,很少需要髖臼或股骨方面手術。髖臼發(fā)育潛能大,持續(xù)到術后4~8年。
1.牽引:
復位前2~3周牽引,減輕肌群攣縮,輕柔、安全閉合復位,降低復位后頭臼壓力,降低股骨頭壞死發(fā)生率(Salter:30%降低到15%,吉世?。?7%降低到6.3%)。2~3歲采用骨牽引。牽引重量:1kg/歲。
第34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2.復位:
A閉合復位
(1)全麻
(2)蛙式位石膏:導致內收肌、腘繩肌、股四頭肌緊張,股骨頭壞死。
人字石膏:安全范圍(外展、外旋90°起,逐漸至發(fā)生脫位的角度,選擇其中間值)與內收肌攣縮程度有關。內收肌切斷增大安全范圍。如外展、外旋90°,內收至60度時脫位,安全范圍為30°,則人字石膏為外展、外旋75°。固定6月。
(3)不可反復手法復位,股骨頭壞死。
B切開復位
內收肌切斷Ferguson手術(旋股內動脈走行與內收肌和髂腰肌之間,蛙式位時此動脈受壓)----股骨頭壞死和內收肌攣縮。
切除圓韌帶和臼內纖維脂肪墊,松解橫韌帶和髂腰肌。Smith—Petersen入路—改良前外側切口。第35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幼兒期(>2歲):
常需開放復位,股骨短縮截骨是重要部分(避免股骨近端承受過大壓力,降低近端生長紊亂幾率)。
第36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手術治療:術前應了解的情況:雙髖X線平片、CT及三維重建;
測量:髖臼指數(shù)、CE角、前傾角、頸干角、脫位的高低;股骨頭形態(tài)、血運情況,有無缺血壞死;髖關節(jié)活動度;復位的難易程度;正確估計頭臼之間的關系;髖臼與股骨頭、頸的塑形能力:
5歲以下塑形能力強,8歲接近極限。第37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三、術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1、髂腰肌一定要松解,否則復位困難,且影響股骨頭血運;
2、徹底松解關節(jié)囊周圍粘連肌肉,尤其臀肌,否則有向上脫位的趨勢;
3、肥厚的圓韌帶切除;
4、解決盂唇內翻:不同點的放射狀切開或部分修薄。不能全部切除,避免降低對頭的包容。
5、徹底松解下關節(jié)囊或行部分切除
6、臼橫韌帶松解或切除:一般脫位后均存在臼橫韌帶攣縮,若不解決,股骨頭不能中心復位;
7、冗余關節(jié)囊切除:外上方關節(jié)囊需要緊密縫合,以消滅囊腔、防止再脫,尤其對于關節(jié)松弛癥患者;
8、糾正前傾角:脫位后臼對頭失去約束、股骨近端前傾加大,可達70度;另一方面頭對臼沒有刺激、髖臼前緣發(fā)育差。
9、股骨短縮:易于復位且可減少股骨頭的壓力、降低缺血壞死發(fā)生率。短縮長度以頭骺中心至髖臼中心之距+0.5cm為最適宜。
10、髖臼成形:髖臼指數(shù)大、頭臼包含不佳,均是再脫位的原因之一。故需行髖臼成形術。第38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一、髖關節(jié)周圍截骨術(Pemberton):(一)目的:為矯正髖臼前外側發(fā)育不良而于1955年設計,以Y型軟骨為旋轉支點、關節(jié)囊周圍不完全的髂骨截骨術。(二)Pemberton手術技巧:
1、切口:Smith-Peterson;
2、剝離髂骨翼前方至坐骨切跡;
3、關節(jié)內清理徹底;
4、截骨:①范圍:關節(jié)囊上方0.5~1cm,自髂前上棘稍前方開始、向后方呈弧形至坐骨大切跡前方。②技巧:骨刀進入骨皮質后,即沿髖臼向下至Y型軟骨的髂坐骨支中心。截骨后髖臼矯正的方向,以髂骨截骨的后部內側皮質的位置不同來控制:位置偏前、臼頂向前旋轉就少;相反則臼頂前旋轉就多,前緣缺損矯正的程度就大。第39頁,共4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Salter截骨術:概述:1958年Salter首先描述,屬髂骨完全性截骨,遠截骨端以恥骨聯(lián)合為軸心,向前、下、外旋轉,矯正臼的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企業(yè)股權融資借款合同范本3篇
- 2025版航空航天耗材研發(fā)與測試服務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個人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合同樣本3篇
- 簡易解方程課程設計
- 2025年度體育基金會場地捐贈與租賃合同3篇
- 線上大眾運營課程設計
- 維生素課程設計
- 物流信息平臺課程設計
- 線上課程設計要點
- 《減稅降費、研發(fā)支出對創(chuàng)新績效的影響研究》
- 幼兒園幼兒食品安全培訓
- 中建八局一公司新員工手冊
- 食品科學與工程生涯發(fā)展展示
- WB原理流程課件
- 設備管理的設備績效績效指標和評價體系
- 智能安防智慧監(jiān)控智慧管理
- 中心學校2023-2024學年度六年級英語質量分析
- 2024年甘肅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保單檢視報告活動策劃
- 《學前教育研究方法》課件
- 室外消火栓安裝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