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jié)先天性畸形一、先天性肌性斜頸1、定義先天性肌性斜頸(Congenitalmusculartorticollis,CMT)是指一側胸鎖乳突肌纖維性攣縮,導致頸部和頭面部向患側偏斜畸形,是新生兒及嬰幼兒常見的肌肉骨骼系統(tǒng)先天性疾病之一。2、病因(1)系臀位產、產傷及牽拉等因素導致胸鎖乳突肌損傷出血、血腫機化、攣縮而形成。(2)還有子宮內、外感染、遺傳及動靜脈栓塞而致肌壞死等。3、臨床表現(1)嬰兒出生后,一側胸鎖乳突肌即有腫塊,不易辨認,生后10天~2周腫塊變硬、不活動、呈梭形。(2)5~8個月逐漸消退,胸鎖乳突肌纖維性攣縮、變短,呈條索狀,牽拉枕部并偏向患側,下頜轉向健側肩部,面部健側飽滿,患側變?。▓D57-1)。第五十七章運動系統(tǒng)畸形14、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患側胸鎖乳突肌呈條索狀攣縮,頭面部偏斜即可明確診斷。5、鑒別診斷(1)骨性斜頸:胸鎖乳突肌不攣縮。(2)頸部感染引發(fā)的斜頸:頸部炎癥淋巴結腫大,有壓痛及全身癥狀,胸鎖乳突肌無攣縮。(3)視力性斜頸:眼肌異常眼球外肌的肌力不平衡,斜視患者以頸部偏斜協(xié)調視物。6、治療
(1)非手術治療:適用于1歲以內的嬰兒。①新生兒確診后,輕柔按摩熱敷,適度向健側牽拉頭部,每天數次,每次10~15下,睡眠時可用沙枕固定。②隨著患兒生長,手法扳正力度增加,枕部旋向健側,下頦向患側,每日數次扳正。(2)手術治療①適合1歲以上患兒;②一般采用鎖骨近端上一橫指處,作橫切口,對1~4歲患兒,病情輕者,僅切斷胸鎖乳突肌的鎖骨頭及胸骨頭。2③對4歲以上,斜頸嚴重者,切除該肌鎖骨及胸骨頭2cm。④伴有軟組織攣縮者,需由乳突沿胸鎖乳突肌切口,切除所有緊張的軟組織,直至該肌完全松馳。⑤縫合傷口,頭放矯正位,頭頸胸石膏固定3~4周。⑥年齡超過12歲者,雖然面部和頸部畸形已難于矯正,但手術療法仍可使畸形有所改善。二、先天性并指、多指畸形(略)三、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脫位1、概況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脫位(developmentaldislocationofthehip,DDH)過去稱為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congenitaldislocationofthehiop),主要是髖臼、股骨近端和關節(jié)囊等均存在結構性畸形而致關節(jié)的不穩(wěn)定,直至發(fā)展為髖關節(jié)的脫位。發(fā)病率0.1%~0.4%不等,不同的種族、地區(qū)發(fā)病情況差別很大。女多于男,約為6:1。左側比右側多,雙側者也不少見。2、病因(1)髖臼發(fā)育不良及關節(jié)韌帶松馳。(2)胎兒在子宮內胎位異常,承受不正常的機械性壓力。3、病理(表57-1)3站立前期脫位期原發(fā)性病變髖臼髖臼前、上、后緣發(fā)育不良,平坦、髖臼淺髖臼緣不發(fā)育,髖臼更淺而平坦,臼窩內充滿脂肪組織和纖維組織(圖57-2)股骨頭較小、圓韌帶肥厚,股骨頭可在髖臼內、脫位或半脫位,但易回納入髖臼向髖臼后上方脫出,小而扁平或形狀不規(guī)則,圓韌帶肥厚股骨頸前傾角略增大前傾角明顯增大關節(jié)囊松馳、關節(jié)不穩(wěn)隨股骨頭上移而拉長,增厚呈葫蘆形(圖57-2)繼發(fā)性病變由于股骨頭脫位,可引起脊柱腰段側凸或過度前凸,久而久之可致腰肌勞損和脊柱骨關節(jié)病等表57-1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脫位的病理變化44、臨床表現和診斷(一)站立前期(1)主要特點是髖臼發(fā)育不良,或關節(jié)不穩(wěn)定。(2)可疑體征①兩側大腿內側皮膚皺褶不對稱,患側加深增多。②患兒會陰部增寬,雙側脫位時更為明顯。③患側髖關節(jié)活動少且受限。蹬踩力量較健側弱。④患側肢體短縮。⑤牽拉患側下肢時有彈響聲或彈響感,有時患兒會哭鬧。(3)檢查:①髖關節(jié)屈曲外展試驗:1)雙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各屈曲90°位時,正常髖關節(jié)可外展80°左右。2)外展受限在70°以內時應疑有髖關節(jié)脫位。(圖57-3)5②Allis征:雙髖屈曲90°,雙腿并攏,雙側內踝對齊,患側膝關節(jié)平面低于健側。(圖57-4)。③Ortolani及Barlow試驗
(彈入及彈出試驗)1)Ortolani實驗(彈入試驗)2)Barlow試驗(彈出試驗)④患側股內收肌緊張、攣縮。⑤超聲檢查⑥X線檢查(圖57-5)。1)髖臼指數(acetabularindex):Ⅰ、髖關節(jié)的發(fā)育狀況常用髖臼指數或稱髖臼角來測定。Ⅱ、通過雙側髖臼軟骨(亦稱Y形軟骨)中心點連一直線并加以延長,稱Y線。Ⅲ、再從Y形軟骨中心點向骨性髖臼頂部外側上緣最突出點連一條線,此線稱C線。Ⅳ、C線與Y線的夾角即為髖臼角或叫做髖臼指數(圖57-6)。Ⅴ、正常新生兒為30°~40°,1歲23°~28°,3歲20°~25°。2)Perkin象限(關節(jié)四區(qū)劃分法):當股骨頭骨骺核骨化出現后可利用Perkin6象限(圖57-6),即兩側髖臼中心連一直線稱為Y線,再從髖臼外緣向Y線作一垂線(P),將髖關節(jié)劃分為四個象限,正常股骨頭骨骺位于內下象限內。若在外下象限為半脫位,在外上象限內為全脫位。3)h-f測量法:新生兒和嬰兒時股骨頭骨骺未出現,可用h-f測量法來觀察(圖57-7)。4)Shenton線:即股骨頸內緣與閉孔上緣的連續(xù)線。正常情況下為平滑的拋物線,脫位者此線中斷(圖57-6)。7(二)脫位期(1)單側脫位時患兒跛行。(2)雙側脫位時,站立時骨盆前傾,臀部后聳,腰部前凸特別明顯,行走呈鴨行步態(tài)。(3)患兒仰臥位,雙側髖、膝關節(jié)各屈曲90°時,雙側膝關節(jié)不在同一平面。(4)推拉患側股骨時,股骨頭可上下移動,似打氣筒樣。(5)內收肌緊張,髖關節(jié)外展活動受限。(6)Trendelenburg征(單足站立試驗)呈陽性(圖57-8)。5、治療
關鍵在于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1)出生至6個月此年齡段為治療該病的黃金時期。首選Pavlik吊帶,維持髖關節(jié)屈曲100°~110°,外展20°~50°(圖57-9)。(2)6~18個月首選麻醉下閉合復位,“人類位”石膏褲固定(屈髖95°,外展<40°~45°)(圖57-10)。(3)18個月~6歲該年齡段手法復位難以成功,應采取手術切開復位,骨盆截骨,股骨近端截骨術等方法。骨盆截骨術式的選擇:①改變髖臼方向:主要是Salter骨盆截骨術,適于6歲以下,髖臼指數在45°以下,以前緣缺損為主的髖臼發(fā)育不良(圖57-11)。②改變髖臼形態(tài):適用于髖臼大而股骨頭較小、髖臼陡直、真假髖臼延續(xù)者,常用的有Pemberton截骨術、Dega截骨術等。89(4)6歲以上(大齡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脫位)常采用放棄復位的姑息手術,如骨盆內移截骨(Chiari)術(圖57-11)、髖臼擴大術、轉子下外展截骨術。四、先天性馬蹄內翻足1、概況先天性馬蹄內翻足(Congenitalequinovarus),是小兒常見的一種嚴重影響足部外觀和功能的畸形(圖57-12)。2、病因先天性馬蹄內翻畸形的病因有多種學說,如神經肌肉病變、血管發(fā)育異常、骨骼發(fā)育異常、軟組織異常、遺傳基因學說以及宮內發(fā)育阻滯等。3、病理先天性足內翻下垂,初期足內側肌攣縮,張力增加,踝關節(jié)內后側關節(jié)囊、韌帶及腱膜肥厚、變短,以跗骨間關節(jié)為中心,導致足前部畸形:①跗骨間關節(jié)內收;②踝關節(jié)跖屈;③足前部內收內翻;④跟骨略內翻下垂。4、臨床表現出生后一側或雙側足出現程度不等內翻下垂畸形。一般分為松軟型與僵硬型,松軟型畸形較輕,足小,皮膚及肌腱不緊。僵硬型畸形嚴重,跖面可見一條深的橫行皮膚皺褶,跟骨小,跟腱細而緊,呈現嚴重馬蹄內翻、內收畸形。105、診斷本病畸形明顯,診斷不難。最簡便診斷法是用手握足前部向各個方向活動,如足外翻背伸有彈性阻力,應進一步檢查確認,以便早期手法治療。X線檢查在確定內翻、馬蹄的程度以及療效評價上具有重要意義。6、鑒別診斷(1)先天性多發(fā)性關節(jié)攣縮癥累及四肢多關節(jié),畸形較固定,不易矯正,早期有骨性改變。(2)腦性癱瘓為痙攣性癱瘓,肌張力增高,反射亢進,有病理反射,以及其他大腦受累的表現等。(3)脊髓灰質炎后遺癥馬蹄內翻足為肌力平衡失調所致,肌電圖或體感誘發(fā)電位診斷可確定腓骨肌麻痹。7、治療治療的目的主要是矯正畸形、平衡肌力、恢復功能。正常的治療理念: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因人施術、預防復發(fā)。(1)非手術治療①Ponseti方法:1)應用專業(yè)的手法矯形、連續(xù)的系列石膏固定及經皮跟腱
切斷術。2)在畸形完全矯正后佩戴足外展矯形支具,直至4歲,以防
復發(fā)。②手法扳正:適用于1歲以內的嬰兒。復位時使患足外翻,外展及背伸(圖57-13),每日2次。若是畸形顯著改善,腳的外展背伸彈性抗阻力消失,即可改11換為矯形足托(圖57-14)持續(xù)維持矯正位。(2)手術治療
手術年齡以6~18個月為宜。手術治療方法較多,常用的手術方法有:1)軟組織松解術;2)肌力平衡術;3)截骨矯形術;4)三關節(jié)融合術(圖57-15)。第二節(jié)姿態(tài)性畸形一、平足癥1、定義
平足癥(flatfoot)又稱扁平足,是指先天性或姿態(tài)性導致足弓低平或消失,患足外翻,站立、行走時足弓塌陷,出現疲乏或疼痛癥狀的一種足畸形。通常分為姿態(tài)性平足癥和僵硬性平足癥兩種。2、應用解剖足由7塊跗骨、5塊跖骨和14塊趾骨組成,形成縱弓和橫弓??v弓分成內、外兩部分(圖57-16),內側縱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1、2、3楔骨及第1、2、3跖骨組成。橫弓是由骰骨及3塊楔骨及跖骨組成(圖57-17),其最高點位于楔骨及骰骨,稱后橫弓。跖骨頭處稱為前橫弓,在第2、3、4跖骨頭處較高,增強足前部的承重力和彈力。
維持足弓的韌帶有:①跟舟跖側韌帶;②跖側長、短韌帶;③跖腱膜;④內側三角韌帶;⑤背側和跖側骨間韌帶及跖骨頭橫韌帶。1213
維持足弓的小腿肌有:①脛后?。虎诿勄凹?;③腓骨長??;④趾長屈肌和拇長屈肌;⑤腓腸肌。3、病因平足癥病因有先天性和后天性。
先天性因素:足骨、韌帶或肌肉等發(fā)育異常。①足舟骨結節(jié)過大;②足副舟骨或副骺未融合;③跟骨外翻;④垂直距骨;⑤先天性足部韌帶、肌松馳。后天性因素:①長期負重站立,體重增加,長途跋涉過度疲勞;②長期有病臥床,缺乏鍛煉,肌萎縮,張力減弱,負重時足弓下陷。③穿鞋不當,鞋跟過高;④足部骨病;
⑤脊髓灰質炎。4、病理根據軟組織的病理改變程度不同,分為柔韌性平足癥(flexibleflatfoot)即姿態(tài)性平足癥,僵硬性平足癥(rigidflatfoot)即痙攣性平足癥。145、臨床表現早期癥狀為踝關節(jié)前內側疼痛,長時間站立或步行加重,休息減輕。站立位足跟外翻,足內緣飽滿,足縱弓低平或消失,舟骨結節(jié)向內側突出,足印明顯肥大(圖57-18)。6、預防及治療預防為主,當平足合并有疼痛等癥狀時,才需要治療。對于柔韌性平足癥,可采用非手術治療方法:①功能鍛煉,如用足趾行走,屈趾運動(圖57-19),提踵外旋運動。②穿矯形鞋或矯形鞋墊。僵硬性平足癥,可全麻下內翻手法矯正畸形后,石膏靴固定足于內翻內收位,5~6周后拆除石膏改穿平足矩形鞋。二、拇外翻1、定義拇外翻(halluxvalgus),俗稱“大腳骨”,是一種常見的拇趾向足的外側傾斜、第一跖骨內收的前足畸形(圖57-20)。152、病因多與遺傳及穿鞋不適有關,80%以上有家庭史,女性多見。拇趾因拇收肌和拇長伸肌牽拉向外移,第1、2跖骨間的夾角加大(圖57-21)。3、臨床表現拇外翻常呈對稱性。拇趾的跖趾關節(jié)輕度半脫位,內側關節(jié)囊附著處因受牽拉,可有骨贅形成(圖57-22)。拇外翻角(halluxvalgusangle):指第一跖骨與近節(jié)趾骨軸線的夾角,它反映拇外翻的程度。正常男性平均10.1°,女性平均10.6°。該角>15°為異常(圖57-21)。
第1、2跖骨間角(intermetatarsalangle):指第1、2跖骨軸線的夾角,它反映第1跖骨內收的程度。正常男性平均8.3°,女性平均9.9°。該角>10°為異常(圖57-21)。164、預防及治療(1)非手術治療穿前部寬松的鞋,以避免對趾內側的擠壓和摩擦,也可應用拇外翻矯形器(圖57-23)、矯形鞋或平足鞋墊矯正。(2)手術治療當非手術治療無效、疼痛及畸形嚴重者可行手術治療。三、脊柱側凸1、定義脊柱側凸(scoliosis)是指脊柱的一個或數個節(jié)段向側方彎曲,并伴有椎體旋轉的三維脊柱畸形。國際脊柱側凸研究學會對脊柱側凸定義如下:應用Cobb法測量站立正位X線平片的脊柱側方彎曲,如角度大于10°則定義為脊柱側凸。2、分類脊柱側凸分為兩大類,即非結構性脊柱側凸和結構性脊柱側凸。(1)非結構性脊柱側凸指脊柱及其支持組織無內在的固有改變。可由下列原因引起:①姿勢性脊柱側凸;②癔癥性脊柱側凸;③神經根受刺激:1)椎間盤突出;2)腫瘤。④炎癥;⑤下肢不等長;⑥髖關節(jié)攣縮。17(2)結構性脊柱側凸是指伴有旋轉的、結構固定的側方彎曲,側彎不能通過平臥或側方彎曲自行矯正,或雖矯正但無法維持,受累的椎體被固定于旋轉位。①特發(fā)性脊柱側凸(idiopathicscoliosis):根據其發(fā)病年齡又分為:1)嬰兒型(0~3歲);2)少兒型(4~10);3)青少年型(11~18);4)成人型(>18歲);②先天性脊柱側凸(congenitalscoliosis):根據脊柱發(fā)育障礙分三種類型:1)形成障礙,包括半椎體和楔形椎。2)分節(jié)不良,包括單側未分節(jié)形成骨橋和雙側未分節(jié)(阻滯椎,blockvertebrae)兩種。3)混合型:椎體形成障礙合并分節(jié)不良。③神經肌肉型脊柱側凸(neuromuscularscoliosis):指人體神經-肌肉傳導通路的病變所導致的脊柱在冠狀面上的畸形。④神經纖維瘤病合并脊柱側凸:有高度遺傳性,約占總數的2%。⑤間充質病變合并脊柱側凸:常見于Marfan綜合征等。⑥骨軟骨營養(yǎng)不良合并脊柱側凸:包括彎曲變形的侏儒癥、黏多糖蓄積病等。⑦代謝性障礙合并脊柱側凸:如佝樓病、成骨不全、高胱氨酸尿癥等。⑧脊柱外組織攣縮導致脊柱側凸:如膿胸或燒傷后的瘢痕等所致側凸等。⑨其他:1)創(chuàng)傷,如骨折、椎板切除術后,胸廊成形術,放射治療后引起脊18柱側凸。2)脊柱滑脫,腰骶關節(jié)異常等。3)風濕病、骨感染、腫瘤等所致脊柱側凸。3、病理各種類型的脊柱側凸的病因雖然不同,但是其病理變化相似。(1)椎體、棘突、椎板及小關節(jié)的改變側凸凹側椎體楔形變,并出現旋轉,主側彎的椎體向凸側旋轉,棘突向凹側旋轉。凹側椎弓根變短、變窄。(2)椎間盤、肌肉及韌帶的改變凹側椎間隙變窄,凸側增寬,凹側的小肌肉可見輕度攣縮。(3)肋骨的改變椎體旋轉導致凸側肋骨移向背側,使后背部突出,形成隆凸,嚴重者形成“剃刀背”(razor-back)。(4)內臟的改變嚴重胸廓畸形使肺臟受壓變形,嚴重者可引起肺源性心臟病。4、臨床表現生長發(fā)育期,側凸畸形發(fā)展迅速,可出現身高不及同齡人,雙肩不等高,胸廓不對稱。側凸畸形嚴重者可出現“剃刀背”畸形(圖57-24)。(一)體格檢查充分顯露,檢查者從前方、后方及兩側仔細觀察。注意觀察兩肩對稱情況。檢查脊柱活動范圍和神經系統(tǒng)。(二)輔助檢查1、X檢查借助X線平片了解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擔保協(xié)議合同版
- 2025年度公司銷售業(yè)務員協(xié)議書:智能穿戴設備銷售代理協(xié)議
- 2025年度就業(yè)協(xié)議違約金賠償與就業(yè)心理調適協(xié)議
- 2025年度綠色環(huán)保材料研發(fā)股東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度停車場停車費電子支付服務合同
- 2025年度建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合同電子版
- 2025年度不銹鋼欄桿項目風險評估與管理合同
- 農資裝卸搬運服務協(xié)議
- 2025年度農村土地經營權轉讓與農業(yè)扶貧項目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承包種植與鄉(xiāng)村旅游結合合同
- 工業(yè)園區(qū)消防培訓課件
- 供水管網項目背景
- 淺層高效氣浮池技術說明
- 小學大觀念教學:設計與實施
- 《安全原理》習題庫及參考答案
- 氮氣能耗估算表
- 分離工程授課教案
- 《HSK標準教程3》第10課
- 人民醫(yī)院能源托管服務項目可研技術方案書
- 系統(tǒng)上線驗收合格證書
- ABO血型鑒定及交叉配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