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美術史任課教師:李佳聯(lián)系方式電子郵箱:lijiajia1220@126.com聯(lián)系電話大的民族以三部書合成其自傳:記載行為之書;記載言論之書;藝術之書。欲理解其中一部必以其他兩部為基礎,但尤以藝術之書最值得信賴.Greatnationswritetheirautobiographiesinthreemanuscripts,thebookoftheirdeeds;thebookofwordsandthebookoftheirart,notoneoftheseofthesebookscanbeunderstoodunlesswereadthetwoothers,butofthethreetheonlytrustworthyoneisthelast._____TheShapesOfArtHistory欣賞喜愛意味目的提高審美鑒賞力通過教化和審美提高形象、創(chuàng)造性思維陶冶性情、喚起主體意識、塑造健全人格理解視覺語言規(guī)律開闊眼界解放思想深入的理解語言與形式意義決定藝術品位的高低看世界的方法和角度判斷藝術品的價值和意義推薦書目《中國哲學簡史》馮友蘭涂又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等出版《中國哲學小史》馮友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國藝術精神》徐復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美學散步》宗白華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國古代美術史話》唐建天津美術出版社《中國繪畫通史》王伯敏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圖書中國繪畫史》高居翰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中國書畫》楊仁愷遼寧人民出版社《中國繪畫史》日中村不折小鹿青云著浙江美術出版社《中國繪畫史》陳師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國繪畫史》潘天壽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美術史綱》李浴人民美術出版社
中國藝術特征節(jié)奏和韻律
暗示和隱喻地理環(huán)境宇宙天地觀社會傳統(tǒng)地處內陸
世界的中心論以農業(yè)為主河流季節(jié)性泛濫昆侖山(地獄和天堂)以土地為基礎
中國或齊天、齊中家庭制度復雜有組織民族性格與審美傾向民族性格順乎自然忍耐細致避免極端審美理想節(jié)奏與韻律追求均衡與中正端莊表現(xiàn)對象人倫教化及自然景物表現(xiàn)方法(語言與手段)線條為主平面性與裝飾性哲學思想
儒中正端莊為大美中庸之道道追求精神解放坐化忘懷釋人生的解脫寂靜涅槃關于中國畫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泛指,古稱丹青,主要指的是以傳統(tǒng)中國繪畫工具所繪在絹或紙上等傳統(tǒng)繪畫材料的繪畫主要包括:1民間繪畫2宮廷繪畫3文人繪畫中國畫的概念是與西方繪畫相對應的概念近代以來為區(qū)別由西方輸入的油畫、水彩、版畫等統(tǒng)稱為西洋畫的外國繪畫而有的稱謂。開始有人認為此稱謂指向不明,今天成為約定俗成的用語
20世紀80年代提出用水墨畫代替中國
關于古代古代過去距離現(xiàn)代較遠的時代中國歷史分期指19世紀中葉以前
1840年中國古代與近代的分界上古指文字記載出現(xiàn)以前的時代在中國是指夏以前遠古是指人類出現(xiàn)到國家形成的歷史時期從距今約170萬年前到公元前2070年原始社會中古魏晉南北朝至唐宋之間亦有把兩漢包括在內近古最近的古代宋元明清(到19世紀中葉)原始繪畫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
原始社會沒有文字產(chǎn)生他們的生活沒有文字記錄具有一定的文字功能和符號意義的“繪畫”反映了先民們社會生活的信息,幫助我們了解當時的社會生活以及相關的圖騰崇拜這些“繪畫”與其說是藝術,還不如說是先民的生活記錄。作為藝術,盡管相當稚拙,但從中已經(jīng)透露出藝術的曙光。新石器時代主要藝術成就
彩陶的繪畫紋飾
1
幾何形文飾:水波形菱形三角形
2
反映生活的文飾:舞蹈者漁獵
3
動物形象的文飾:蛙和魚飛鳥圖1彩陶盆出土于陜西西安半坡村圖2彩陶盆出土于陜西西安半坡村
圖3舞蹈人紋彩陶盆青海大通縣孫家寨出土圖4鸛魚石斧圖形陶缸出土于河南臨汝閻村
圖5《野?!?/p>
制作于新疆阿爾泰山崖
新石器時代
圖6《稷神崇拜圖》發(fā)現(xiàn)于江蘇連云港將軍崖新石器中晚期
圖7《人物》地畫甘肅秦安大地灣地畫地畫摹本古代玉器
距今約8000年前(新石器早期)人們就認識和珍視玉,被貴族用在祭祀、殮葬等方面,距今5500—4000年前,遼寧紅山文化、山東半島的大汶口文化、江浙良渚文化中的玉器,首先是被作為一種巫覡祀神,溝通天地人的媒介。因此玉在中國古代文明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夏商時期,東部沿海制造玉器的工藝和西部新疆出產(chǎn)的和田玉一起匯聚中原地區(qū),形成了玉文化的統(tǒng)一。河南偃師二里頭出土的一些玉戈、玉刀等都顯示了當時玉雕技術的精細和開料技術的高超。到了商代晚期,安陽殷墟墓所出的禮器、配飾、藝術品等七大類的玉器,其中一些動物形態(tài)的生肖玉佩,其種類繁多,由此中國的玉器被推向鼎盛時期。隨著社會禮制日益的完善,在兩周時期,玉器不再只是貴族祭祀、喪葬、婚配之類的國家重器,人們還把玉比作君子的美德,玉溫潤如君子,是美好事物與人格的象征。那個時期的玉器紋飾繁多,玉的概念超出它自然的屬性。漢代玉已經(jīng)發(fā)展成一種迷信,成為可以溝通神明,辟邪擋災,守護死者喪葬的陪葬品。隋唐盛世,經(jīng)濟發(fā)展繁榮鼎盛。玉雕藝術也隨之由衰轉盛。玉器受西域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影響,也呈現(xiàn)出了新面貌?!抖Y記》
玉器的光潤象征著仁慈,玉器的亮潔象征著學識,玉器的堅硬象征著正直;玉器的質地堅硬密集象征著智慧;玉器毫不掩飾自己的瑕疵,因此象征著真理;玉器的代代相傳,不受污染,象征著賢明的君主。《易經(jīng)》玉器是有靈性的東西,最適合用來雕刻的宗教用品。玉豬龍對發(fā)現(xiàn)于紅山等地的一種玉器的稱呼,又名玉獸玦。被認為是龍的最早雛形。但由于外形特殊,考古界對于該玉器定義為豬還是龍爭議頗多,還有人認為這是熊。其用途尚不明確,多認為是宗教禮器。又名玉獸玦,紅山等地發(fā)現(xiàn)的玉器。玉豬龍的背部均有一兩個對鉆的圓孔,似可作飾物系繩佩掛。據(jù)出土時成對位于死者胸前的情況看,用作佩飾的可能性極大。但高度達15厘米以上的大型玉豬龍,就其重量來說已不適合佩帶。因此許多學者認為玉豬龍不僅僅是一種飾物,而應是一種神器,一種紅山先民所崇拜的代表其祖先神靈的圖騰物。內蒙古自治區(qū)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紅山文化玉龍,雕琢精細,造型古樸雄渾,為迄今所知最早的玉龍,極其珍貴,有“華夏第一玉龍”的美稱。玉豬龍紅山文化內蒙古自治區(qū)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
c形玉器C形玉龍的形式和功能學術界多有爭議。有認為C形龍的形式起源于蛇身、馬首,其功能是紅山先民溝通天地用于祈雨的神器;也有學者認為C形龍是紅山時期最大的部落圖騰。無論哪種說法至今尚缺乏明確的考古學依據(jù)。研究人員把館藏兩件C形龍用繩穿系懸掛后發(fā)現(xiàn),C形龍的龍嘴及龍尾完全在一個水平面上!由此推知,紅山先民頂禮膜拜的高高懸掛的C龍正是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雨后彩虹的化身,雨神與龍文化的內涵在此微妙重疊。先民們虔誠祭拜的可能正是給他們帶來滋生草原萬物的雨露的彩虹,這種崇拜有久旱逢甘霖的喜悅,更代表著萬物新生與龍的傳人代代繁衍,那是一種神諭的力量。C形玉龍也是紅山文化時期至高無上的神權的象征。玉器
夏商周(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221年)夏朝——我國第一個奴隸社會
其遺址現(xiàn)尚未探明,故其繪畫在美術史上至今還是空白商周兩代的手工業(yè)生產(chǎn)規(guī)模擴大,造型藝術迅速發(fā)展。青銅文化集中反映了當時的文化特征。殷商西周的青銅紋飾主要以對鬼神、魑魅、靈異的表現(xiàn)居多,其形象一反原始社會的活潑自然,大多給人一種面目猙獰、氣勢威猛、神秘恐怖的印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饕餮紋。繪畫藝術在原始社會末期,已經(jīng)脫離了器物裝飾的地位而獨立存在了。但因損毀遺失等原因,春秋以前的史載繪畫作品至今沒有找到食物的資料來證實。只能從青銅器的造型和紋飾來間接了解這段時期的繪畫表現(xiàn)力。一個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
商周還有一個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就是漢字初步定型,表現(xiàn)為稱之為甲骨文和鐘鼎文的形式。半坡陶器上的刻畫符號(我國原始文字的開端)一脈相承。故而這些文字具有線性繪畫的特點,結構、韻律以及在對立統(tǒng)一中的關系。自此書法脫離繪畫走上獨立發(fā)展的道路,但其固有的特質為以后文人畫所倡導的“書畫同源”和“以書入畫”的理論打下伏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繪畫是我國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轉型的時期藝術創(chuàng)作的趣味有很大變化。由殷商、西周時期對鬼神的表現(xiàn),轉到了對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表現(xiàn),雖然在繪畫形式上還存在著夸張變形的處理,但突破了商周以來的裝飾風格,向寫實邁進了一大步。風格多變、構思大膽,是那個變革劇烈、思維活躍的時代的反映。在“禮崩樂毀”的社會背景下,有思辨之才的“士”階層出現(xiàn),就社會實際展開討論和爭鳴,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其中儒家、道家等學派,就某些藝術問題闡述的一些觀點,對當時和以后的繪畫都產(chǎn)生重要影響。儒學思想其美學思想的核心是社會性,充分肯定繪畫的教化作用。(明鏡察形、往古知今)主張在不妨害倫理與美學規(guī)范的有節(jié)制的情感表達。利于統(tǒng)治階級,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一直占正統(tǒng)地位。其強調物象精神價值、哲理意義為主旨的基本精神一直貫穿于后世的美術創(chuàng)作中,影響深遠。道家思想面對動蕩不安的社會現(xiàn)實,主張以退避的“無為而治”來代替劇烈的變革措施。認為美是一種超越感知的理念,其審美觀帶有一定的虛無和神秘主義色彩。道家的集大成者為莊子,他對違背自然的智巧加以否定,主張藝術活動要“任自然”擺脫人為的造作和干擾,在創(chuàng)作上強調“虛靜”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力圖擺脫外在的束縛,追求不手約束的情感表達,追求超物質、超功利的精神本源,其美學思想將藝術導向自然、超脫、樸素的審美境界。道家的宇宙觀和本體論對傳統(tǒng)繪畫美學思想的形成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青銅器藝術青銅器:發(fā)端于黃河流域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是紅銅和錫或鉛的合金,具有熔點底,硬度大,可塑性強,色澤光亮等特點,非常適合于鑄造各種器具。夏、商、西周時代,青銅鑄造成為最重要的手工業(yè)生產(chǎn)部門。因此,這一階段有青銅時代之稱。青銅器的行制與紋飾的發(fā)展夏代:青銅器是器行較小、質地單薄,紋飾尚不發(fā)達,但工藝精美,色彩華麗,出現(xiàn)鑲嵌和獸面紋圖案,具有神秘而誘人的魅力。商代:是青銅藝術由成熟到鼎盛的時期。造型規(guī)整莊重,器壁較薄,器形豐富,紋飾簡潔疏朗有人面、獸面等紋飾,有浮雕式銘文。代表:四羊方尊、龍虎紋尊等大型器具,皆具有凝重結實、紋飾繁麗雄奇的特征。西周:是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也是青銅時代盛期的藝術精品時期。代表:武王征商簋、伯矩鬲。特點:凝重典雅的風格,形制莊重,紋飾清新,裝飾題材豐富,外形線條流暢,形制與紋飾日趨簡率。春秋:出現(xiàn)模印法與失蠟鑄造法等新工藝。代表:王子午鼎、蓮鶴方壺。戰(zhàn)國:物質文化進入鐵器時代,因此,青銅業(yè)以精致靈巧的日用器為主;鎏金、鑲嵌、金銀錯、鏤刻等裝飾技法應用,使青銅器具有富麗堂皇、光彩奪目的格調。代表:采桑宴樂攻戰(zhàn)紋壺。青銅器功能種類功能劃分為禮器,實用器具及飾品或雕塑。實用器具細分為炊食器、水器、酒器、工具、兵器、樂器、車馬器、雜器等。常見的炊食器有鼎、鬲等;飲食器有簋、豆、盂;水器有盤、鑒等;酒器有爵、觚、尊、壺、觥、彝等。工具有錛、鏟、斧等;兵器有鉞、戈、戟、劍等。樂器有鐘、鼓、鐃等;雜器有燈、鏡等。青銅器鑄造工藝從傳統(tǒng)的合范法中分鑄技術成熟普及到失蠟法,刻畫,鑲嵌,錯金,鎦金等全新的鑄造工藝和裝飾手法的出現(xiàn)。器物造型由凝重詭異逐漸變?yōu)榭⌒爿p巧;裝飾以工巧精細,富麗華美演變?yōu)樗貥愦蠓?青銅器鑄造工藝在商代晚期至西周達到了鼎盛,后一直延續(xù)到春秋戰(zhàn)國,并波及秦漢。青銅器紋樣
器物裝飾的主體紋樣:
獸面饕餮紋,此外,云雷紋、夔紋、龍紋、鳳紋、鴟梟紋、虺龍紋、勾曲紋、環(huán)帶紋、渦曲紋等。
饕餮紋這種紋飾,一般以器物的兩乳為圓眼,器物的棱角做鼻梁,又飾以嘴、兩角。它的形狀如牛又似虎也像兕。對饕餮紋加以剖析它的組織既簡單又復雜,既單純又豐富.有的一邊似龍,兩邊合成饕餮。在似龍的紋飾中,有的角似鳥形,尾部彎曲處似璃又似虺,總之,在它彎曲的局部往往各有一個動物的形狀。青銅禮器的社會功能禮器在先秦,尤其是商,西周青銅文化中占有突顯的地位,所謂禮器就是體現(xiàn)禮治的器物.商和西周是典型的禮上社會,禮治的核心是通過尊崇王權和明辨等級來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統(tǒng)治地位和統(tǒng)治秩序,因此青銅禮器也就成了王權和等級的一種標志和具體象征。商周青銅禮器的社會功能主要通過在祭祀和各種禮儀中的使用來體現(xiàn)的,因此禮器也是祭祀鬼神和祖先的祭器,而永久陳設于王侯宗廟中的祭器又被當成重器.所謂重器,就是重大之器,王權和等級的最高象征意義即體現(xiàn)在它上面。宗廟被毀,重器被遷,則意味著亡國滅族。商代司母戊鼎。
饕餮紋毛公鼎497字,最長的青銅器銘文
青銅器紋飾圖《水陸攻占圖》戰(zhàn)國時期青銅器圖宴樂漁獵攻占紋壺
戰(zhàn)國時期
圖《宴樂漁獵攻占紋壺摹本》戰(zhàn)國時期
帛畫、繒畫古代畫在絲織物上的繪畫1949年出土于湖南長沙楚墓的《人物龍鳳帛畫》是戰(zhàn)國時期的作品,是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具有獨立意義的繪畫。
1973年出土于湖南長沙子彈庫的《人物御龍帛畫》既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還有珍貴的史料研究價值。帛畫、繒畫
圖10《人物龍鳳圖》
戰(zhàn)國時期1949年
出土于湖南長沙楚墓
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
具有獨立意義的繪畫圖11《人物御龍圖》
戰(zhàn)國時期1973年出土于
湖南長沙子彈庫楚墓另一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
夏商周時期的藝術形式、美學意識和文藝思想看似雜亂,但通過分脈析流,可以看出中國繪畫基本上是以這個時期出現(xiàn)端倪的三條線索交互并存發(fā)展的。首先是圍繞儒家倫理教化觀念形成的宮廷藝術;其次是以佛、儒、道互補的中國文化心理格局為主導的文人繪畫藝術;此外就是帶有楚文化奇幻、熱烈色彩的民間藝術。這幾種繪畫形式各具風貌,互相聯(lián)系、影響,一同構成了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tǒng)藝術長河的發(fā)端。秦漢繪畫(公元前221-公元220)
秦、西漢(含新莽)、東漢三個朝代,是中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與鞏固時期,也是我國民族藝術風格確立與發(fā)展的極為重要的時期。秦漢時代處在中國封建社會的上升時期,造型藝術表現(xiàn)了廣闊無垠的宇宙意識,體現(xiàn)了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相結合的精神,深沉雄大的氣魄。秦漢繪畫種類很多,包括壁畫(秦宮殿壁畫、漢代墓室壁畫、漢代木板畫和木簡畫)、帛畫、秦漢畫像石及畫像磚、器物上的裝飾繪畫等等,在內容上,反映了廣泛、豐富社會生活;在形式上,以相對寫實的藝術風貌沖破裝飾風格的羈絆,掃除西周時代的陳舊格式,呈現(xiàn)出嶄新面貌;在思想上,要求繪畫“惡以戒世,善以示后”的教化作用。秦代繪畫秦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政權。持續(xù)的時間非常短,前后僅有15年。繪畫遺存很少,除少量出土的殘留壁畫外,只能通過其它遺物來了解當時繪畫的情況。圖12《奔鹿圖》秦瓦當拓片
秦
《虎瓦當》秦代宮殿建筑
歷史上記載規(guī)模宏大的阿房宮
“秦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p>
——《史記·秦始皇本紀》秦都咸陽宮殿建筑遺址出土壁畫殘塊440多塊,最大的一塊37cm,寬25cm。壁畫五彩繽紛,鮮艷奪目,規(guī)整而多樣化,風格雄健,具有相當高的造詣。顏色黑、赭、黃、朱紅、石青、石綠等,飽和度很高。用的是太鐵礦、赤鐵礦、朱砂等礦物質顏料。殘留的壁畫均系圖案紋樣。1959-1961年,陜西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調查,發(fā)現(xiàn)這些壁畫是在壁上先涂一層厚0.5cm拌有草灰的細泥,后再涂上很薄的一層石灰,后在其上作畫,畫壁牢固,色澤保存持久。1979年發(fā)現(xiàn)的咸陽3號秦宮建筑的殘存作品較多。畫有人物、車馬、臺榭、樓閣以及樹木等。這些遺存運筆流暢、平涂暈染、風格豪放,填補了中國歷史上這一短暫朝代的繪畫空白。秦代宮殿壁畫殘跡秦皇陵兵馬俑坑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臨潼縣以東的驪山腳下?;柿晖亮贲8?3米,底邊周長1700余米,筑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宮城。內城略呈方形,周長3890米,除北面開兩門外,其余三面各開一門。外城為長方形,周長6294米,四面各開一門。陵家位置在陵園南部。
兵馬桶坑是秦皇陵陪葬坑,位于陵園東側l500米處。1974年3月,陵東的西楊村村民抗旱打井時發(fā)現(xiàn),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fā)現(xiàn)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陪葬坑布局合理,結構奇特。
秦陜西臨潼出土兵馬俑秦陜西臨潼出土兵馬俑陜西臨潼出土
兵馬俑漢代繪畫在漢代,儒道思想互補共存,后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了儒學的主導地位。漢代統(tǒng)治者十分注重藝術的教育功能。漢代的壁畫十分發(fā)達,其中有功臣、古賢、烈女之像,而山神海靈的描繪則體現(xiàn)楚文化的影響和扎根于人們內心深處的信仰。帛畫是另一種重要的繪畫形式,現(xiàn)在我們能看到的帛畫是畫在縑帛所制的“非衣”、“銘旌”上的一些繪畫。畫像石和畫像磚是秦漢時期重要的美術表現(xiàn)形式之一。
一般用于墓室的構建。漢代畫像磚石以其樸素簡古的面貌,多層面、具體地展示了漢代社會生活,成為具有獨特審美意識的藝術形式。圖13《雙闕桂樹》
東漢墓室壁畫
出土于內蒙古和林格爾漢墓圖14《出行圖》東漢墓室壁畫
出土于內蒙古和林格爾漢墓圖15《夫婦宴飲圖》東漢墓室壁畫
河南洛陽漢墓圖16《伏曦女媧》漢代墓室壁畫出土于河南洛陽卜千秋墓圖17《朱雀》漢代墓室壁畫出土于河南洛陽卜千秋墓圖18《鴻門宴》西漢墓室壁畫出土于河南洛陽燒溝61號漢墓圖19《武士》漢代
墓室壁畫
出土于河南洛陽
八里臺漢墓圖20《迎賓拜謁》漢代墓室壁畫出土于河南洛陽八里臺漢墓圖21《門衛(wèi)士》東漢墓室壁畫出土于遼寧金縣營城子漢墓?jié)h代帛畫1以靈魂升天為內容馬王堆1、3號墓中覆蓋在內棺上兩幅“T”型帛畫山東金雀山出土的帛畫有濃厚的神秘色彩,是西漢初期封建貴族地主由原始的萬物有靈觀念想神靈崇拜的轉化2夸耀墓主生前生活為內容馬王堆3號中張掛在棺室東西兩壁的兩幅帛畫關系到當時的社會生活和社會風尚3有關“養(yǎng)生之道”的內容馬王堆3號墓藏于東邊箱漆奩內的帛畫圖22《T字形彩繪帛畫》西漢時期
出土于長沙馬王堆西漢
1972年出土
于長沙馬王堆
馱侯子墓帛畫漢畫像磚石畫像磚石始于戰(zhàn)國盛于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繼續(xù)流行,隋唐之後逐漸衰落。漢畫像磚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詮釋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積淀。畫像石:是漢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闕和廟闕等建筑上雕刻畫像的建筑構石。所屬建筑,大多數(shù)為喪葬禮制性建筑,因此,本質上漢畫像石是一種祭祀性喪葬藝術。畫像石不僅是漢代以前中國古典美術藝術發(fā)展的顛峰,而且對漢代以后的美術發(fā)展藝術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漢畫像磚是漢畫像磚是兩漢時期主要裝飾在古建筑物上的一種模制、模印、雕刻和彩繪的畫像磚。形制多樣、圖案精彩、主題豐富,深刻反映了漢代的社會風情和審美風格,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許多漢畫像磚陸續(xù)在中原一帶出現(xiàn),分布于今天的河南、四川、江蘇、陜西、山東等省。與畫像石并稱淤世,被譽為“敦煌前的敦煌”。這些磚上繪有闕樓橋梁、車騎儀仗、舞樂百戲、祥瑞異獸、神話典故、奇葩異卉等,內容珍奇,造型古樸,成為研究我國漢代特別是東漢時期政治、經(jīng)濟、文化、民俗的寶貴遺物。磚石的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制作手法上
畫像石主要是石刻繪畫多為平面浮凸形式也有單線陰刻和弧面浮雕等式樣畫像磚主要是以模印或捺印的手法制作圖像圖像性質都分為兩種一種圖像更接近繪畫性一種圖像更接近浮雕性雖然是以刻、雕的手法來表現(xiàn)繪畫形象不是直接的繪畫作品實際上與傳統(tǒng)的版畫屬于同一體系圖23《過橋之戰(zhàn)》山東嘉祥武氏祠圖24《出行》山東嘉祥武氏祠圖25《海神》山東嘉祥武氏祠圖26《出行》
山東嘉祥武氏祠
圖27《升仙》山東嘉祥武氏祠圖28《耕作》漢畫像石出土于四川成都曾家包漢墓圖29《家居》漢畫像石出土于四川成都曾家包漢墓
圖30《舂米》漢畫像磚出土于四川新都圖31《播種》漢畫像磚出土于四川新都圖32《弋射》漢畫像磚出土于四川成都郊區(qū)圖33《二桃殺三士》漢畫像石出土于陜西綏德圖34《過橋》漢畫像磚河南新野樊集圖35《胡漢戰(zhàn)爭》漢畫像磚河南新野樊集圖36《門吏》《射箭武士》漢畫像磚河南洛陽圖37《閹牛》漢畫像石河南方城城關漢霍去病墓霍去病為名將衛(wèi)青的外甥。善騎射。24年人生旅途中,曾六次馳騁西北大漠,建立起顯赫戰(zhàn)功。漢武帝為紀念其戰(zhàn)功,在茂陵東北(今陜西省興平縣)東北約15公里處,為其修建大型墓冢,狀如祁連山。封土上堆放著巨石,墓前置石人、石獸等。墓冢底部南北長105米,東西寬73米。頂部南北長15米,東西寬8米,冢高約25米。墓前現(xiàn)存16件??杀孀R的象生14件,其中有3件各雕兩形。計有怪人、怪獸吃羊、臥牛、人抱獸、臥豬、躍馬、“馬踏匈奴”、臥馬、臥虎、臥象、短口魚、長口魚、獺、蝠等。石刻依石擬形,稍加雕鑿,手法簡練,個性突出,風格渾厚,是中國現(xiàn)存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大型石雕藝術珍品。對以后中國歷代陵墓石刻有深遠影響,并一直為漢以后歷代陵墓石刻藝術所繼承。石刻原有總數(shù)已不可考,明嘉靖年間因地震有的倒置,有的被淹埋。1949年以前原置于墓前的有9件,1957年新發(fā)現(xiàn)7件。1957年把露天石雕移置在墓前新建的兩廊內。漢霍去病墓《馬踏匈奴》漢霍去病墓
《馬踏匈奴》花崗巖
原立于陜西興平縣道常村西北霍去病墓前高1.68米長1.9米?,F(xiàn)存茂陵博物館漢霍去病墓《臥?!肺簳x南北朝時代背景東漢末年政治腐朽,諸侯割據(jù)稱雄,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力的政局。265年司馬氏建立西晉,全國統(tǒng)一局面僅維持了二十余年,皇室內部又起“八王之亂”,剛剛平息,又起“五胡亂華”皇室被迫東遷建立東晉,北方形成“十六國”的混亂局面。420年劉裕滅東晉自立為宋,后又經(jīng)歷了齊、梁、陳幾個朝代。北方于439年由北魏統(tǒng)一,分裂為東魏、西魏后又被北齊、北周所取代。后楊堅滅周建隋,繼而于589年南下滅陳,南北才再度歸于統(tǒng)一。這三百年間,戰(zhàn)亂頻仍、政權更替,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皆尖銳突出,儒家的倫理綱常面臨危機。痛苦動蕩的社會促進了精神領域的全速發(fā)展,并給這個時代的藝術打上鮮明的時代烙印。魏晉南北朝(220---589年)
國家
公元紀年魏
三國
蜀
吳
220----265年
221----263年
222----280年
西晉
265----316年
東晉
東晉十六國
十六國
317----420年
304----439年南朝宋420-279年齊479-502年梁502-557年陳557-589年北朝北魏386—534年東魏534—550年北齊550—577年西魏535—557年北周557—581年文化背景
儒學受到很大沖擊,但統(tǒng)治者不甘輕易放棄這個思想統(tǒng)治武器,以‘成教化,助人倫”為目的的禮教畫在圍巾時期仍有延續(xù)。魏蜀吳皆承漢制圖繪功臣名將,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烈女仁智圖》等,說明儒家的影響依然存在。漢末的經(jīng)學束縛逐漸被沖破,玄學應運而生。玄學是以道家思想為基本內容,玄學論辯根植于對人生價值的追求,不僅是促進邏輯思辨和理論探索的動力,還是一種帶有審美性質的精神活動。玄學清談是文人不屑凡俗,強調放浪形骸的精神美,是中國歷史“人的自覺時期”,文藝對絕對自由的精神世界的向往,成為時代的大洪流。此期畫家自覺地注重對個性和情感的抒發(fā)。顧愷之的《洛神賦》,磚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表現(xiàn)曠達名士,正是將藝術視為陶冶自身情操的超功利活動的表現(xiàn)。佛學的影響
西漢末年傳入,在東晉南北朝這樣的動蕩時期,作為精神避難的凈土勃然而興。佛學采用易于文人士大夫接受的玄學語言,在全國迅速發(fā)展。這時玄佛不但開始合流,而且佛學已經(jīng)有了后來居上的勢頭。對中國繪畫美學的主體精神作進一步強調和刺激。我國美術理論奠基者——顧愷之、宗炳、王微等人的理論中,無不閃爍著佛家思想的光輝。理解佛學對形神關系的解釋,以及佛家對靈魂不滅的肯定,我們才有可能對“以形寫神”、“傳神寫照”、“澄懷味象”等觀點做深刻的考察,這也是我們掌握此期藝術及理論的必由之路。在繪畫形式上佛教藝術的大量輸入和廣泛傳播,非但沒有改變中原藝術,反而作為養(yǎng)分滋補壯大了漢文化的肌體。三國兩晉時期的繪畫
著名的畫家有東吳的曹不興、魏晉之際的嵇康,還有當時重要的思想家、文學家、音樂家、三國至西晉的衛(wèi)協(xié)、魏至西晉的荀勖等。其中衛(wèi)協(xié)善于表達對象的內在氣質。促成了六朝重氣韻風氣的形成。總的說來沿襲漢畫的傳統(tǒng),多為故事、圣賢等宣揚教化的繪畫,兼有少量的道釋、神仙、風俗、名士肖像等等。但在西晉滅亡的戰(zhàn)亂時刻,這些畫幾乎全被焚燒殆盡。所以銜連漢畫和北朝之間壁畫的史料和遺跡一向很少發(fā)現(xiàn)。幸運的是在甘肅、江蘇、河南、云南、陜西等第發(fā)現(xiàn)了不少魏晉時期的墓室壁畫,它們的發(fā)現(xiàn)補充了當時繪畫遺存的不足,成為研究魏晉間繪畫變革的實物依據(jù)。東晉南朝時期的繪畫東晉南朝經(jīng)濟重心的南移,長江流域出現(xiàn)了“六朝繁華”的局面。上層人物,包括士族、豪門甚至帝王,享受著豐厚的物質條件的同時,極力追求著高層次的精神享受。這種文化氛圍使南朝繪畫呈現(xiàn)出空前的盛況。江浙一帶繼曹不興之后,出現(xiàn)了歷史上第一批擺脫了工匠地位的士大夫階層的專業(yè)畫家,他們是王廙、顧愷之、戴逵、陸探微、宗炳、王微、謝赫、張僧繇、蕭賁等。他們作為一個既精書畫又通理論的特殊繪畫群體已經(jīng)不滿足于簡單的技術傳承,而體現(xiàn)出極強的創(chuàng)造性。六朝三大家顧愷之出身豪門望族,為散騎常侍,曾做大司馬桓溫的參軍。詩文、書畫、音樂樣樣精通,人稱“虎頭三絕”。在實踐中有諸多創(chuàng)新,注重傳達神意,被謝安贊為“有蒼生以來未之有也”。陸探微時晉末宋初時期著名的人物畫家,他師法了顧愷之的畫風而有心發(fā)展,與顧愷之畫跡同稱“密體”。擅長人物畫和佛教繪畫等。人物畫以“秀骨清像”為特征。張僧繇是南朝蕭梁時期著名畫家,是梁武帝最器重的佛像畫家.他的佛像畫吸收外來繪畫技法——暈染發(fā)表現(xiàn)體面關系,并創(chuàng)造了與顧、陸“密體”相對的“疏體”線描方法,具有獨特風格,被稱為“張家樣”。圖《女史箴圖》顧愷之東晉(約346-407年)絹本
現(xiàn)藏于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圖75《女史箴圖》顧愷之東晉(約346-407年)絹本
現(xiàn)藏于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圖76《列女仁智圖》顧愷之東晉(約346-407年)臨本圖《洛神賦圖》
顧愷之東晉(約346-407年)絹本
圖《洛神賦圖》
顧愷之東晉(約346-407年)絹本
圖79《洛神賦圖》顧愷之東晉(約346-407年)絹本
《職貢圖
》梁元帝蕭繹
博涉群藝,擅長書畫。
《職貢圖》,描繪各國前來朝貢的使者,畫中人物造型準確,特征鮮明生動。圖81《職貢圖》蕭繹北朝繪畫
1石窟壁畫
克孜爾石窟壁畫大約四世紀到七八世紀間敦煌莫高窟開鑿于四世紀的前秦至13世紀2墓室壁畫
北魏石刻畫司馬金龍墓木板漆畫河北北齊高潤墓寧夏北周李賢墓山西太原北齊婁睿墓(共200多平方米)
3卷軸畫著名畫家有曹仲達、楊子華、田僧亮、楊契丹、尉遲跋質那等北朝著名畫家揚子華生卒不詳,北齊宮廷畫家相傳“嘗畫馬與壁,夜聽蹄魑嚙長鳴”
曹仲達來自中亞曹國,為北齊時重要畫家,以畫“梵像’’著稱.他的畫風有“曹衣出水”之說,這種稱之為“曹家樣”的風格對佛教藝術具有重要影響.圖82《北齊校書圖》楊子華北齊宋臨本
圖83《北齊校書圖》楊子華北齊宋臨本
圖56《班婕妤》北魏司馬金龍墓木板漆畫局部圖《班婕妤》北魏司馬金龍墓木板漆畫局部嘉峪關魏晉壁畫墓彩繪磚壁畫展現(xiàn)的是墓主人生活時代的社會現(xiàn)實生活,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壁畫采用一磚一畫的方式,敘事性很強。用筆簡潔,線條隨意瀟灑,一揮而就,用色也極為簡練樸實。從中可以窺見中國寫意水墨畫的源頭。圖39《莊園生活》西晉時期甘肅嘉峪關3號墓圖《莊園生活》西晉時期甘肅嘉峪關墓磚畫圖40《莊園生活》西晉時期甘肅嘉峪關墓磚畫圖《莊園生活》西晉時期甘肅嘉峪關墓磚畫圖42《莊園生活》西晉時期甘肅嘉峪關墓磚畫《出行圖》北齊出土于山西太原王郭村婁睿墓墓主婁睿,鮮卑人,北齊時官至大將軍,太傅,縊恭武王北齊顯貴。圖中各種人物和鞍馬坐騎,場面宏大構圖緊湊,節(jié)奏明快,筆跡雄健,技巧嫻熟。
畫中人馬真實生動,動靜結合,即襯托出人物威嚴,又
增加了畫面的變化與動勢。
圖43《出行圖》北齊出土于山西太原王郭村婁睿墓
圖44《出行圖》北齊
出土于山西太原
王郭村婁睿墓圖《出行圖》北齊出土于山西太原王郭村婁睿墓圖46《出行圖》北齊出土于山西太原王郭村婁睿墓高勾麗墓室壁畫高勾麗墓室壁畫出土于吉林省集安縣.完成于公元3年至公元427年高勾麗古墓已發(fā)現(xiàn)的有2萬余起,其中有壁畫的40多所。通溝的高勾麗石墓壁畫,大都采用風俗畫的形式,明顯受到內地漢魏墓室壁畫的影響,而人物的衣冠服飾則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所繪內容,一種是反映社會生活,有樂舞、宴享、傳膳、、交底庖廚、探親、吹長角、狩獵、武騎、角抵等;另一種是描繪“四神獸”的,東、西、南、北四方的“方位神”,是漢代繪畫常見的題材.圖47高勾麗墓室壁畫出土于吉林省集安縣舞蛹墓.
圖48高勾麗墓室壁畫出土于吉林省集安縣圖49高勾麗墓室壁畫出土于吉林省集安縣圖50高勾麗墓室壁畫出土于吉林省集安縣圖51高勾麗墓室壁畫出土于吉林省集安縣
圖53高勾麗墓室壁畫出土于吉林省集安縣圖54高勾麗墓室壁畫出土于吉林省集安縣圖55高勾麗墓室壁畫出土于吉林省集安縣《地主生活圖》出土于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東晉墓.全畫反映了東晉時期豪門貴族的生活.形象稚拙簡率,用筆粗放沉著,色彩單純,明快強烈.是我國目前所見保存完好,時代最早的紙畫.圖58《地主生活圖》出土于新疆阿斯塔那晉代紙本畫局部圖59《地主生活圖》出土于新疆阿斯塔那晉代紙本畫圖60《地主生活圖》出土于新疆阿斯塔那晉代紙本畫局部圖61《地主生活圖》出土于新疆阿斯塔那
晉代紙本繪畫局部石窟壁畫新疆石窟壁畫.
庫車、拜城、吐魯番等地有豐富的壁畫克孜爾千佛洞在拜城東月50公里,現(xiàn)存235個窟出殘破毀壞外,尚有70多個窟內保存較完整的壁畫,早期屬于漢魏時期,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委托管理合同
- 2024工裝裝修合同范文
- 2024個人房屋裝修合同范本
- 2024年度安徽省某項環(huán)保設施建筑工程施工合同
- 母嬰類課件教學課件
- 2024年員工保密責任協(xié)議書
- 2024年度計算機軟硬件采購合同
- 2024年度應急物流服務協(xié)議
- 2024年店鋪租賃協(xié)議(含裝修)
- 2024年度企業(yè)咨詢服務合同(戰(zhàn)略規(guī)劃)
-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崗位競聘述職報告
- 農場工作制度與農民崗位職責
- 2024年山東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及解析【完美打印版】
- 田賽裁判法與規(guī)則2
- 社區(qū)心肺復蘇術普及
- 冬棗植保知識培訓課件
- 校園突發(fā)事件與應急管理課件
- 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 DR拼接技術及常規(guī)攝片注意事項
- 《股票入門》課件
- 《不為人知的間歇泉》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