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和聲基礎教程
和聲學公共課基礎教程
第一課
四部和聲寫作與和弦排列法
和聲學,是一門作曲技術理論課程,它不僅是把握多聲部音樂寫作與理論研究的基礎課程之一,更在于通過和聲學的學習來觀測西方多聲部音樂文化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以及十八、十九世紀以來西方作曲家的作品中所歸納出來的一整套具有完整體系的多聲部理論基礎。因此,和聲學的學習不僅是作曲家、指揮家、音樂學家必需把握的理論課程,對于從事演奏、演唱、音樂普及教育專業(yè)包括與音樂有關各個專業(yè)的學生都是一門必不可少的理論課程。
1、和聲與和聲學的概念:和聲(Harmony)是由若干音有機地構成不同結構(包括相
同結構)、不同位置或不同屬性的和弦(Chord)或和音,這些和弦或和音連續(xù)運動而產生的多聲部現(xiàn)象,即為和聲。和聲學是研究和弦的構造、序進和運用、它們的風格特征以及和聲在構成曲式和表現(xiàn)音樂形象方面的作用的一套完整的學科體系。
2、四部和聲:四部和聲寫作(Fourpartwriting)是音樂作品中特別是和聲寫作練習中最
常用的聲部(Part)組合方式,特別是在混聲合唱中運用的更多。它具有和聲音響飽滿、聲部平衡的作用。和聲寫作練習采用四部寫作,更有利于把握和聲的基本寫作技能。四部和聲采用的是大譜表記譜形式。這四個聲部從高到低順次稱為高音部(也常稱為女高音聲部)(Soprano)、中音部(也常稱為女低音聲部)(Alto)、次中音部(也常稱為男高音聲部)(Tenor)、低音部(也常稱為男低音聲部)(Bass)。
譜例1、
在四部和聲寫作的記譜中,假使時值是在二分音符以下的時候,音符的符干方向也必
1
須是固定的形式,即高音聲部必需朝上;中音部必需朝下;次中音聲部必需朝上;低音部必需朝下。構成一種對稱的、明了的記譜方式。另外,高音部與低音部我們都習慣稱之為“外聲部〞(Outerparts);而中音聲部與次中音聲部我們都習慣稱之為“內聲部〞(Innerparts)。
3、各聲部的音域(Range):由于四部和聲寫作最初來源于混聲合唱的記譜形式,雖然和聲寫作中并不完全要求實際為人聲演唱,但是也要求各聲部具有聲樂的特性并依照各類人聲相像的音域寫作,在非特別狀況下最好不要超出各聲種的音域范圍。
各聲部的音域大致如下:
譜例2
在譜例2中我們看到的全音符是各聲部的正常音域;實心的音符是各聲部的極限音只能在特別條件下,短時間內使用這些極限的音。
4、重復音的原則:三和弦在四部和聲寫作中必然要重復和弦中的某一個音,目前重復音的原則是這樣規(guī)定的,只允許重復和弦的根音,其它音暫時不得重復。請參見譜例1中和弦重復音的現(xiàn)象。
5、旋律位置的概念:高音部,也就是女高音聲部為旋律聲部,和弦中的某個音在旋律聲部出現(xiàn),我們稱之為旋律位置。
三和弦有三種旋律位置,即和弦的根音在高音部出現(xiàn),為根音旋律位置(Octaveposition);和弦的三音在高音部出現(xiàn),為三音旋律位置(Thirdposition);和弦的五音在高音部出現(xiàn),為五音旋律位置(Fifthposition)。
譜例3
6、和弦排列法:和弦排列法(Chordspacing)是指和弦在縱向排列時,各聲部之間的音程關系。在原位的三和弦縱向排列時有兩種排列的方式。
①密集排列法:密集排列法(Closeposition)為上方三聲部中相鄰聲部之間的距離在四度以內的(含四度)的排列方式,為密集排列法。也就是說,上方三聲部中的相鄰聲部是相鄰和弦音的狀態(tài)。
2
②開放排列法:開放排列法(Openposition)上方三聲部中相鄰聲部之間的距離在五度以上的(含五度)的排列方式,為開放排列法。也就是說,上方三聲部中的相鄰聲部是相隔和弦音的狀態(tài)。
譜例4
值得注意的是,低音部與次中音聲部之間的距離與排列法的分類無關,低音部與次中音聲部之間的距離可以密至同度;寬至兩個八度。
一般說來,在一致的和弦條件下,排列方式的不同會帶來不同的音響效果。
總的來說,密集排列法的音響效果較集中、濃重,聲部之間較為融合,但有可能出現(xiàn)個別聲部不夠突出的現(xiàn)象。
譜例5
開放排列法的音響效果較敞亮,各聲部之間的進行軌跡比較明了,整體分布也較為平衡。
3
譜例6
當然,在和聲寫作中具體采用哪一種排列方式,涉及到好多問題,譬如和聲音響效果的要求,聲部進行的需要,以及旋律音區(qū)的位置等等。
7、和聲寫作練習中應避免發(fā)生的錯誤①避免聲部交織
在四部和聲寫作完成和弦排列的過程,違反聲部之間的正常排列關系,使聲部高低關系相互顛倒的現(xiàn)象,我們稱其為,聲部交織(Crossrelation)。這種寫法會造成聲部關系的混亂狀態(tài),應避免使用,特別是在和聲寫作的初級階段是根本不允許出現(xiàn)的。
譜例7
以上四小節(jié)的例子都是屬于聲部超越的現(xiàn)象,均應避免出現(xiàn)。②避免上三聲部中的相臨聲部之間發(fā)生超過八度排列的現(xiàn)象。
無論是從和弦排列的物理現(xiàn)象還是它們發(fā)聲的音響效果以及實際演奏的便利性上(主要是指鍵盤樂器演奏)來看,上密下疏的原則是人們普遍認可的排列方式。因此,在四部和聲寫作完成和弦排列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和聲寫作的初級階段,上三聲部中的相臨聲部不得出現(xiàn)超過八度的現(xiàn)象。
譜例8
在譜例8中的前三小節(jié),都屬于上三聲部中的相臨聲部超八度排列的現(xiàn)象;而第四小節(jié)中的低音部與次中音聲部出現(xiàn)的十度距離,以及最終一小節(jié)低音部與次中音聲部出現(xiàn)的同度排列均屬正常。
4
課后習題
一、分別以以下指定的音為和弦的根音、三音和五音旋律位置,在它們的下方構成
四部和聲的原位大三和弦形式,均采用密集排列法。
二、分別以以下指定的音為和弦的根音、三音和五音旋律位置,在它們的下方構成
四部和聲的原位小三和弦形式,均采用開放排列法。
三、以以下指定的音為和弦的根音,分別以根音、三音和五音旋律位置構成四部和
聲的原位大三和弦形式,均采用密集排列法。
四、以下指定的音為和弦的根音,分別以根音、三音和五音旋律位置構成四部和聲
的原位小三和弦形式,均采用開放排列法。
5
由于和弦的根音之間是四、五度關系,因此產生了一種相互支持、富于功能性的特征,在和聲的進行力度上屬于強力度進行。除上述四種正三和弦的四、五度關系外,其它副三和弦以及正三和弦與副三和弦之間也都存在著四、五度和弦關系狀態(tài),待以后再論述。
2、二度關系:兩個不同的和弦之間根音與根音的距離在二度音程的關系(當然七度也包括在此),為二度和弦關系。正三和弦的二度關系只存在一對和弦的連接,即是S——D。三和弦的二度和弦關系沒有共同音的存在,因此對比性強,有較明顯的新鮮感。在和聲的進行力度上也屬于強進行。當然,副三和弦包括在內二度的和弦關系會增多大量待以后陳述。
例15
3、三度關系:兩個不同的和弦之間根音與根音的距離在三度音程的關系(當然六度也包括在此),為三度和弦關系。三度關系的三和弦都有兩個共同音。兩個正三和弦之間不存在三度的和弦關系,它們只存在于副三和弦以及正三和弦與副三和弦之間,(如:T——Ⅵ、Ⅵ——S、S——Ⅱ、Ⅱ——Ⅶ)所以,本章暫不涉及。
四、和聲的聲部進行
多聲部音樂建筑于和弦之上。和弦彼此的連接而形成和聲(Harmony),而和弦連接是以各聲部的進行為基礎的。它包括了單一聲部的進行以及各個聲部之間的整體關系。
1、單一聲部的進行:
主要表達在某一個聲部在橫向運動時,各音之間連接關系和滾動狀態(tài)上。將這種連接關系和滾動狀態(tài)加以分類,可分為:平穩(wěn)進行(Narrowleap)和跳進進行(Wideleap)兩大類。
①單一聲部在運動時,兩音之間在三度以內(含三度)滾動的狀態(tài),即為平穩(wěn)進行。②單一聲部在運動時,兩音之間在四度以上(含四度)滾動的狀態(tài),即為跳進進行。
例16
2、各聲部同時進行的相互關系:四部和聲中的任何兩個聲部在同時進行時,可構成同向進行、反向進行、斜向進行三種不同的狀態(tài)。
①同向進行(Similarmotion)
兩個不同的聲部在同時運動時,向一致方向進行的現(xiàn)象為同向進行。同向進行由于兩個
11
聲部進行方向的一致性,所以聲部的對比性較弱。
②反向進行:(Contrarymotion)
兩個不同的聲部在同時運動時向相反方向進行的現(xiàn)象,為反向進行。反向進行聲部的獨立性較強,富于動力。
③斜向進行;(Obliquemotion)
兩個不同的聲部在同時運動時,其中一個聲部保持不動(同度音反復或同度音持續(xù)的狀態(tài)),另一個聲部上行或下行運動的現(xiàn)象,為斜向進行。
例17
兩個不同的和弦在連接時各聲部之間往往形成各種不同的進行。
例18
在目前和弦連接時唯一要避免的是“四部同向〞的進行。這是由于“四部同向〞的進行,缺乏各聲部之間的對比性和相對的獨立性,喪失了和弦連接中的聲部平衡感。在和聲寫作中的初級階段應杜絕使用。
例19
五、原位正三和弦的連接法
原位正三和弦的連接總則:
12
1、目前在原位正三和弦連接時,不許隨意改變排列法。
2、目前在正三和弦和弦連接時,上三聲部不得出現(xiàn)跳進進行。(一)和聲連接法
有共同音的兩個和弦在連接時,將它們的共同音保持在一致聲部的連接,稱為和聲
連接法。這種連接法能使和弦音之間的連接平穩(wěn)而流暢。在原位的正三和弦中,T——D;D——T;T——S;S——T這四對四、五度關系和弦的連接都可能使用和聲連接法。
它們的連接程序如下:
①標出所要連接和弦的功能標記,并寫出它們正確的低音進行。
②遵守正確的重復音原則,寫出前一和弦確鑿的排列結構(密集排列或開放排列)。③找出兩個和弦的共同音,并將其保持在一致的聲部。
④上三聲部中的另兩個聲部,在不改變排列法的前提下,以平穩(wěn)進行的方式從前一和
弦音進入到下一和弦音中去。這兩個聲部一定是同向進行的狀態(tài)。
例20
由于原位正三和弦中的T——D;D——T;T——S;S——T這四對和弦均屬于四、五度的和弦關系,正由于它們的和弦關系一致,它們在和聲連接法的所有程序上以及各方面的要求上也都一致。如下例:
例21
(二)旋律連接法
兩個和弦在連接時,有共同音但共同音不保持在一致聲部的連接;或兩個和弦沒有
共同音的連接,都稱為旋律連接法。
(1)四、五度關系和弦的旋律連接法:雖然兩個和弦有共同音,但是共同音沒有保持在相
13
同聲部的連接。
它們的連接程序如下:
①標出所要連接和弦的功能標記,并寫出它們正確的并且是四度進行的低音。..
②遵守正確的重復音原則,寫出前一和弦確鑿的排列結構(密集或開放排列)。③前一和弦的上三聲部以與低音相反的方向,分別以平穩(wěn)的方式進行到下一和弦
音中去。
例22
原位正三和弦四、五度和弦關系的所有和弦的旋律連接法的連接程序和具體要求一致。如下例:
例23
(2)二度和弦關系的旋律連接法:所有的二度和弦關系都沒有共同音,因此也只有旋律連接法的可能。在正三和弦中只有S——D的連接屬于二度和弦關系。
它們的連接程序如下:
①標出所要連接和弦的功能標記,寫出它們正確的并且是二度進行的低音。②遵守正確的重復音原則,寫出前一和弦確鑿的排列結構(密集或開放排列)。③前一和弦的上三聲部以與低音相反的方向,分別以平穩(wěn)的方式進行到下一和弦音中
去。
例24
我們從以上所陳述的內容中可以做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在原位正三和弦的連接中包含了
14
T——D;D——T;T——S;S——T的和聲連接法與旋律連接法以及S——D的旋律連接法共九對和弦連接的現(xiàn)象,本章的和聲書面習題也主要是完成各種不同調性的上述和弦的連接。
習題范例:
寫出f和聲小調所有原位正三和弦的和聲連接法與旋律連接法:
15
課后習題
一、寫出d、g、c、b、e和聲小調所有原位正三和弦的和聲連接法與旋律連接法:
b
二、寫出A、G、B、F、B大調所有原位正三和弦的和聲連接法與旋律連接法;
三、用和聲連接法寫出后一和弦:
四、用旋律連接法寫出后一和弦:
16
五、和聲分析:
分析以下作品片段中的調性與和聲,并把它們標寫在樂譜的下方。另外細心觀測作品片段中和弦連接的方式(和聲連接法或旋律連接法),把結果標寫在樂譜的上方:
1、
17
2、
3、
4、
18
第三課
用正三和弦為旋律配和聲
一、為旋律配和聲的概念:
指定聲部為旋律聲部(Melodypart)(即指四部和聲中的高音部),根據旋律聲部的調式(Mode)、調性(Tonal)選擇所配置和弦的功能,并以確鑿的方式將下方三聲部連接起來,完成整個四部和聲的寫作。
我們目前所研究和學習的是以西方古典主義音樂中的多聲部現(xiàn)象為主。從17世紀——19世紀初,是西方古典主義音樂的形成和發(fā)展時期,西方音樂文化的主要特點就是,旋律與和聲密切的融合性。在西方古典主義時期的旋律絕大多數都與和聲的規(guī)律緊湊相關。在旋律的進行中明顯地或依稀地包含著和聲進行的意義。因此,我們從旋律的音高關系、旋律音高運動的方向、運動的狀態(tài)以及所處的結構位置等特征,潛心研究旋律中的和聲內涵是了解和把握西方多聲文化的以及把握和聲寫作技術的最正確途徑。當然,目前我們所接觸到的和聲寫作的技術有限,不可能對上述觀點馬上產生十分深刻的理解,但是隨著我們和聲寫作水平的日益拓展,這一理念必需得以深入的貫徹。
二、為旋律配和聲的寫作步驟:
1、分析指定旋律的調式、調性
確鑿地分析和判斷指定旋律的調式、調性是為旋律配和聲的最重要的也是最首要的條件。在沒有一個確鑿的分析和判斷之前,是不可能產生一個確鑿的和聲寫作方案的。當然,目前在旋律中的調式、調性現(xiàn)象是十明顯顯的,很簡單分析和判斷的。在目前分析、判斷旋律中的調式、調性過程中只是關系大、小調的分析和判斷。也就是說,旋律中的調號雖然說明白調高的主要外部形式,但是一致的調號可能適用于不同的調式。例如,在一個升記號的旋律中就可能是G大調或者是e和聲小調兩種選擇。判斷調式的方式應當建立在一種綜合分析的能力上。首先應依靠旋律的聽覺上分辯大調與小調的區(qū)別;另外從理性上進行分析,最主要的是從不同調式中各音之間的相互關系上培養(yǎng)調式的分析能力。另外,也可能從旋律的最終終止音上觀測旋律的穩(wěn)定性(當然,最終的終止音未必就一定是調式的主音)。還可能從和聲小調在旋律中出現(xiàn)的升Ⅶ音的臨時記號中判斷調式的特征。總之,盡管目前在旋律中表達的調式、調性現(xiàn)象不是繁雜的,它不可能出現(xiàn)繁雜的不同調式、調性的接觸,但從開始就培養(yǎng)一種對調式、調性的分析能力和習慣是十分有益的。
例25
19
上例是帶有一個升記號調號的旋律,它就有兩種調式判斷的可能性,G大調或e和聲小調。雖然在終止音上對兩種調式來說都不是停頓在主音上,但從旋律各音之間的相互關系上,
#
特別是從第2小節(jié)強拍出現(xiàn)的D音(e和聲小調的升Ⅶ音)上觀測,都明顯表達出e小調的調式特征。
2、根據旋律各音的和弦屬性選擇和弦的功能
根據旋律中的每個音選擇所要配置和弦功能,是和聲寫作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根據旋律各音運動的態(tài)勢;運動的方向;所處的部位等因素選擇和弦的功能,是和聲寫作訓練的重點之一。當然,目前在只用正三和弦為旋律配和聲的條件下,面臨選擇和弦的可能性很小。除調式的主音和屬有兩種和弦選擇的可能性外(旋律假使是主音,可能作為根音旋律位置的主和弦;或五音旋律位置的下屬和弦。旋律假使是屬音,可能作為根音旋律位置的屬和弦;或五音旋律位置的主和弦),其它音只有一個和弦可以選擇。
例26
在上例中,我們用C大調音階的形式浮現(xiàn)了目前為旋律配和聲的可能性。具體選擇和弦的要求如下:
①選擇和弦時要考慮到在音樂作品的重要部位,對調性中心主和弦運用的強調。
雖然,任何一個和弦都可能作為音樂作品中的第一個和弦,但是主和弦作為開始的第一個和弦依舊是最常見的現(xiàn)象,特別是在強拍起的旋律中,由主和弦作為第一個和弦更為典型。假使旋律是弱起小節(jié)的話,弱起的部分尋常是D和弦或S和弦,而第一個強拍用主和弦(也不排除弱起部分用主和弦的可能),以此強調主和弦的重要地位。在音樂作品中的終止中的最終一個和弦?guī)缀鹾翢o例外地用主和弦終止,特別是和聲寫作的初級階段更應如此。
②選擇和弦時要考慮和聲功能規(guī)律的合理性。在目前和弦選擇的階段中,只要避
免D——S的不良進行,在功能規(guī)律上就應當是正確的了。
例27
20
③
選擇和弦時要考慮到和弦連接的可能性。在為旋律配和聲時,雖然可能在功能運動方面是符合規(guī)律的,但是由于旋律運動的方向所致,使得在和弦連接上出現(xiàn)了違反和弦連接法的現(xiàn)象,因此而造成的錯誤連接也是必需要避免的。
例28
在上例中的兩個錯誤的和聲配置方案,即旋律是下屬音上行到屬音以及主音上行到上主音,均選擇了S——D的和聲配置方案。都違反了S——D二度和弦關系“低音二度上行上三聲部與低音反向〞的連接規(guī)則。導致了不僅出現(xiàn)四部同向的錯誤現(xiàn)象,還發(fā)生了和弦連接的最嚴重的錯誤——“平行八度〞(Successiveoctive)與“平行五度〞(Successivefifth)。
平行八度:任何兩個一致的聲部由八度進行到另一個八度。平行五度:任何兩個一致的聲部由五度進行到另一個五度。
平行八度(包括平行同度,以及反行八度)實際上是減少一個聲部的進行,造成聲部關系上的不平衡。
平行五度由于連續(xù)純五度音程的過于協(xié)和,使聲部失去進行上的獨立性,造成音響上的不平衡。
所以,在和聲寫作中,特別是和聲寫作的初級階段是絕對阻止使用的。為旋律配和聲時,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在旋律上行時,不可能配置............S——D的進行。.......
④在選擇和弦時要注意避免和聲切分的現(xiàn)象。所謂“和聲切分〞即是:和弦在連續(xù)運動時所產生的節(jié)奏律動屬于切分節(jié)奏的類型。避免“和聲切分〞應當注意:非強拍上的和弦到下一個強拍,一定要更換和弦(在強拍上出現(xiàn)的和弦并占據整個一小節(jié),則可以延續(xù)到下一小節(jié))。
例28
21
3、有關低音部的寫作要求
多聲部寫作中的低音部是和聲運動中的基礎聲部。所以,低音部寫作的優(yōu)與劣對和聲進行的整體效果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由于,目前我們只面臨原位正三和弦的和聲寫作,僅有主音、下屬音和屬音三個音可在低音部運動,盡管如此,依舊要注意一些有關低音部的寫法與要求。待以后章節(jié)再涉及到此類問題時還會有更詳盡的陳述。
①嚴格遵守低音部的音域要求,一般狀況下不得超出本聲部的音域范圍。②避免出現(xiàn)低音部連續(xù)四度或連續(xù)五度的同向進行。盡量使用上行與下行交替進行的
低音。也允許使用四度與五度(或反之)結合的同向進行。另外,低音也可視狀況采用同音反復或八度跳進的方法,調整低音進行的狀態(tài)和方向。
例29
③注意在旋律連接法時低音部的寫作要求。即四、五度和弦關系的旋律連接法時,低
音必需四度進行;二度和弦關系(S——D)連接時,低音必需二度進行。在為旋律配和聲時,由于指定旋律的進行方向不同,已經示意了和弦連接的必然方式。應當尋覓旋律進行方向與和弦連接法之間的規(guī)律,有便于主動設計低音部的進行方式。T——D旋律上行;D——T旋律下行;T——S旋律下行;S——T旋律上行均示意旋律連接法。反之則是和聲連接法。例30
當然,S——D的進行,旋律只能下行,選擇低音部的進行方式也只能上行二度。
4、設定排列法填寫內聲部
22
在原位正三和弦的連接的過程中目前是不允許改變排列法的。所以,第一個和弦的排列方式也就決定了整個習題的排列狀態(tài),即第一個和弦為密集排列整個習題都要用密集排列;第一個和弦是開放排列整個習題都要用開放排列,中途不得隨意改變排列法。一般來說,當整個旋律活動于較低音區(qū)時,常采用密集排列;當旋律活動于較高音區(qū)時常采用開放排列。一旦第一個和弦排列完成后,就應運用正確的連接方式填寫內聲部的進行。
另外,在和弦連接時還要避免“聲部超越〞的現(xiàn)象。所謂“聲部超越〞就是相臨和弦在連接時,破壞了四部和聲的高、低音關系,較低聲部高于相臨和弦的較高聲部,或較高聲部低于相臨和弦的較低聲部,這也是和聲寫作的初級階段所應避免的現(xiàn)象。
例31
5、關于結尾處D——T的特別結尾法
當結尾處出現(xiàn)了D——T的旋律連接法時,除了使用正常的旋律連接法以外,為了使調式的導音得以上行二度解決到主音,獲取更完滿的解決,可以使用特別的結尾法。這種結尾法是低音不僅可以四度進行,也可以五度進行(由于并不會出現(xiàn)正常旋律連接法四部同向的現(xiàn)象)。D和弦上三聲部中的根音與五音依舊按正常關系解決;D和弦的三音(即調式的導音上行二度解決到主和弦的根音,最終形成主和弦省略五音的不完全形式。
習題范例
(注:習題范例中的最終部分的D——t就采用了“特別結尾法〞,不僅使D和弦的三音(調式的導音得以完滿的解決,還避免了聲部超越與四部同向的矛盾。)
23
課后習題
一、
為以下指定旋律用原位正三和弦配和聲:
24
二、和聲分析:將以下作品片段的織體形式歸納成和聲骨架,根據作品的調性盡
量寫出和弦的功能,特別是原位的正三和弦。
分析范例:
1、
25
2、
3、
26
第四課
和弦轉換與三音跳進
Ⅰ.和弦轉換
一、和弦轉換的概念
一致和弦變換一種形式的重復,稱為和弦轉換。和弦轉換主要是由于一致和弦旋律位置的改變引起的(少數狀況下也有可能旋律位置不變而使用和弦轉換)。從本章起,旋律中連續(xù)出現(xiàn)一致和弦的幾個音時,可根據旋律中的和聲內涵選擇和弦轉換,而不必更換和弦。和弦轉換與不同和弦的交替出現(xiàn)??梢允购吐暤墓?jié)奏發(fā)生松與緊的變化,使音樂更富趣味性。
例32
二、和弦轉換的類型和方法
和弦轉換根據旋律運動的幅度不同,可分為如下三種類型。
1、當旋律出現(xiàn)三度或四度進行時,轉換可能出現(xiàn)兩種不同的狀況。
①不改變排列法的和弦轉換:不改變排列法的和弦轉換上三聲部向一致方向的相
臨和弦音滾動。
例33
27
②改變排列法的和弦轉換:由于和弦轉換排列法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是依據旋律
運動的方向不同而產生一種規(guī)律。
旋律上行時:由密集排列變?yōu)殚_放排列。旋律下行時:由開放排列變?yōu)槊芗帕小?/p>
例34
2、當旋律出現(xiàn)五度或六度進行時,只能有一種狀況,那就是必需改變排列法。.......
排列法改變的規(guī)律依舊是;
旋律上行時:由密集排列變?yōu)殚_放排列。旋律下行時:由開放排列變?yōu)槊芗帕小?/p>
例35
3、旋律中出現(xiàn)較長時值的音,或同音反復的狀態(tài),也可以進行和弦轉換。但這類狀況
不若上述兩種類型常用。由于旋律位置沒有改變,僅僅變化的是和弦排列法。
例36
在上述三種類型的和弦轉換中,低音部可以使用一個長時值的低音,也可以使用同音反復的低音,還可以使用八度跳進的低音。
28
Ⅱ.三音跳進
一、三音跳進的概念
前一個和弦的三音以跳進的方式進入到下一個和弦三音的連接,稱為“三音跳進〞。三音跳進尋常發(fā)生在旋律聲部,以起到在不同和弦的連接過程中旋律起伏,跌宕的作用。當然,在有條件和有目的的狀況下,三音跳進也可能發(fā)生在次中音聲部。
例37
二、三音跳進的使用規(guī)則
1、三音跳進只限于四、五度和弦關系連接時使用。二度和弦關系不可能出現(xiàn)三音跳進
的連接。
2、三音跳進必需改變排列法。旋律上行跳進時,由密集排列變?yōu)殚_放排列;旋律下行
跳進時,由開放排列變?yōu)槊芗帕校ㄒ娚侠靶」?jié))。次中音聲部的三音跳進時,上行跳進由開放排列變?yōu)槊芗帕?;下行跳進由密集排列變?yōu)殚_放排列(見上例后兩小節(jié))。
3、無論是旋律聲部的三音跳進還是次中音聲部的三音跳進都必需使用和聲連接法。和
弦的重復音原則不變。
4、除旋律聲部與次中音聲部之外,中聲部不能使用三音跳進。
5、三音跳進時,低音部盡量與跳進聲部反向進行(條件不允許時可例外處理)。6、由于三音跳進具有一定的動力性,所以三音跳進不可在終止時使用。否則會影響音
樂收束的穩(wěn)定性。
7、在和聲小調的t和弦的三音與D和弦的三音是增五度或減四度音程,在作小調的t
——D或D——t的三音跳進時,要注意不用增五度的跳進;而可用減四度的跳進。在古典和聲中,任何增音程的進行都被認為是不自然的進行。故而,在任何聲部中的橫向運動中,任何增音程的運用都是不良的。特別是在和聲寫作的初級階段,更是應當加以避免。
29
Ⅲ.配置和聲提醒
一、在本章為指定旋律配置四部和聲的習題中,旋律聲部可能會出現(xiàn)各種跳進進
行。我們要根據旋律中跳進進行各音之間的關系,以及旋律音的功能屬性進行分析和判斷。分析和判斷具體跳進進行是屬于和弦轉換引起的;還是屬于三音跳進。在目前階段中,只有和弦轉換和三音跳進兩種方式才可能出現(xiàn)旋律中的跳進。否則,是不可能使用的。
二、本章由于涉及到了和弦轉換與三音跳進的內容,在和聲的運動過程中排列法也
會引起變化,但是排列法的改變必需在和弦轉換和三音跳進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中才可能出現(xiàn)。其它不同和弦連接過程中,依舊不可以隨意改變排列法。
習題范例
30
例43
在例43中我們可以看到,在結尾中的D——T正格終止之后,出現(xiàn)了S——T的變格補充終止的三小節(jié),不僅使音樂的結構得以延長,S——T的變格終止也使和聲的色調得到了強調,與此之前的正格終止也形成了猛烈的對比。
變格補充終止的旋律狀態(tài),大體上有兩種類型。
①主音持續(xù)型:
在音樂作品中包括四部和聲寫作習題中,我們經??梢砸姷皆谝魳返恼窠K止之后,主音以較長的時值在旋律聲部持續(xù)著(以后的低音習題中也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主音的持續(xù)造成音樂結構上的延長,制造了補充變格終止的條件,我們在主音持續(xù)的背景下來完成T——S——T的和聲功能進行(當然隨著以后我們和聲語匯的進一步豐富和繁雜下屬功能組和弦的結構也隨之繁雜起來)。
例44
②旋律滾動型
在音樂作品中包括四部和聲寫作習題中,我們經??梢砸姷皆谝魳返恼窠K止之后,旋律經常也是停頓在最穩(wěn)定的主音上,隨后旋律依舊運動著,再進入到調性的穩(wěn)定音級。就是在這種運動的過程中,構成了補充變格終止的形態(tài)。
例45
36
Ⅱ終止四六和弦
一、終止四六和弦的定義與特征
在終止或半終止中使用主和弦的“其次轉位〞(Secondinversion),該和弦稱為“終止四六和弦〞(Cadenceofsix-four)。終止一詞在俄文中為:Kagahc所以,終止四六和弦的標記為K46。K46和弦雖然是主和弦的轉位,但是由于其低音所產生的泛音列與四度音程所發(fā)生的矛盾,使它具有一定的不穩(wěn)定,甚至不協(xié)和的特征。再由于K46和弦的低音是和弦的五音,也是調式的屬音,使它具有比較明顯的屬功能特征,從而形成了功能上的雙重性。也就是,以上特征決定了K46和弦缺乏獨立性,使它具有一種依附性特征。二、K46的功能序進
由于,K46和弦的非獨立性和依附性特征。所以,K46是不能獨立使用的,它必需依附于屬和弦的存在。具體地說,K46和弦之后必需是屬和弦的出現(xiàn),沒有屬和弦就不可能使用K46。然而,K46之前一般是不允許出現(xiàn)屬和弦的。K46的功能序進圖式如下:
TK46DS
三、K46和弦的重復音與節(jié)拍條件
K46和弦在運用中為了強調其自身的屬功能特征,必需重復和弦的五音,也就是該和弦的低音;該調式的屬音。其它音均不可隨意重復。例46
由于K46和弦本身的倚音和留音的特征性,所以,K46和弦在節(jié)拍特征上就具備了一種明顯的“強音節(jié)〞特性。它的“強音節(jié)〞特性,是與它后面的屬和弦相比較形成的,它必需在音節(jié)位置上要強于它后面的屬和弦。反之,弱于屬和弦的不可使用(當然,K46和弦出現(xiàn)在強拍位置上的更具有典型性)。也就是說,K46只要在音節(jié)位置上比屬和弦強就可以使用。但是,要注意主和弦不能阻擋K46在強拍上的出現(xiàn),由于在強拍上能用主和弦,就完全可以用K46的轉換。一般狀況下,K46和弦的時值大多長于屬和弦,短于屬和弦的狀況也可見到。具體內容在下部分詳細論述。
在下例貝多芬第一鋼琴奏鳴曲其次樂章的片段中,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樂段的兩個方整型的樂句的半終止K46出現(xiàn)在強拍上;弱拍停頓在屬和弦上,而第七小節(jié)的弱拍是K46,更
37
弱的其次弱拍是屬七和弦,最終解決到主和弦上,完成了終止的收束。
例47
四、連接規(guī)則1、T——K46:
由于T——K46在和弦結構上是原位與轉位的關系,在上三聲部中它們的結構音是一致的,只是低音和功能上的區(qū)別。所以,它們之間的連接規(guī)律類似一致和弦轉換的原則。上三聲部允許跳進進行;和弦的排列方式也完全可以隨著聲部的跳進而進行改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要避免和弦之間在上三聲部出現(xiàn)根音到五音的跳進,否則,必然會出現(xiàn)“平行八度〞(Successiveoctive)的不良進行。例48
2、S——K46:
S——K46的連接必需使用和聲連接法,低音二度上行,上三聲部除保持聲部外,另兩個聲部必需下行二度。
例49
38
3、K46——D:
由于K46的上三聲部就是主和弦的結構音,所以K46——D的連接與T——D的連接
就很相象,幾乎T——D能夠連接的K46——D就可能連接。但是在半終止中尋常K46——D的旋律都是下行二度的或保持進行的特征。在終止終止中K46——D的旋律較之自由些,不僅可以出現(xiàn)上述兩種旋律狀態(tài),還可能出現(xiàn)上行旋律甚至是跳進的進行。K46——D的連接不僅包括了和聲連接法、旋律連接法和三音跳進這三種T——D可以連接的形式,也可能使用五音——五音跳進的形式。
例50
4、K46的轉換:
K46和弦本身也經常進行轉換,其轉換的形式以及規(guī)則與其它和弦一致。例51
六、K46和弦的作用
K46和弦是在十七世紀的歐洲音樂中逐步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屬于相對固定格式的終止和聲進行模式,在當時幾乎成為終止試中不可或缺的和弦。以其復合功能所產生的不穩(wěn)定音響,加強了終止中的緊張性,在節(jié)拍和時值意義上,推延了屬功能的出現(xiàn),使傾向到主和聲的向心力更得以加強。因此,在和聲寫作中有條件使用K46和弦,就應必需使用,不可用其它和弦來替代。在實際作品中,K46和弦有時持續(xù)的時值可能較長,特別在古典協(xié)奏曲中,樂章行將終止之前,往往都停頓在K46上,然后引出獨奏樂器的華彩段落;最終進入到屬和弦與樂隊見面集引向終止。這樣,整個華彩段落好象都建筑在K46之上,形成了一個持續(xù)的屬功
39
能。當然,在一些小型作品中也長出現(xiàn)K46和弦超過一小節(jié)以上的狀況,在和聲寫作習題中當然也會有這種現(xiàn)象。如下例:
例52
例53
習題范例:
40
課后習題
一、為指定旋律配置四部和聲:
41
二、和聲分析:(分析以下作品的結構,劃分樂句、樂段,并將各類終止中的和聲進行
功能標記在樂譜的下端)1、
2、
42
3、
4、
5、
43
6、
44
第六課
正三和弦的六和弦
一、六和弦(Chordofsixth)的特性
正三和弦的六和弦(T6.S6.D6)在運用的過程中,雖然它們的功能屬性,以及它們之間的功能關系,并沒有發(fā)生本質的變化。但是,由于它自身的結構規(guī)律等方面都與原位的正三和弦存在著較多的不同之處,為便于我們學習和把握正三和弦的運用規(guī)律歸納出以下三點:
1、由于正三和弦的六和弦的低音是和弦的三音,其穩(wěn)定性遠不如它的原位形式。
因此,正三和弦的六和弦尋常使用在結構內,一般不作為終止或半終止的停頓和弦出現(xiàn)。
2、正三和弦的六和弦不僅可以重復根音,也可以重復五音,三音一般不能重復。3、正三和弦的六和弦不僅有開放排列和密集排列兩種基本形態(tài),還存在著一種“混
合排列的〞現(xiàn)象。所謂“混合排列〞即是在和弦結構排列中既存在著密集排列的特征;也同時存在著開放排列的特征。
例54正三和弦的六和弦的重復音與排列現(xiàn)象如下例:
二、一致和弦的三和弦、六和弦的連接
在正三和弦中的三和弦與六和弦、六和弦與三和弦以及六和弦與六和弦的相互連接,類似轉換的原則,上三聲部允許跳進,六和弦尋常重復旋律位置的音,即旋律位置六和弦重復根音;五音旋律位置六和弦重復五音,三音旋律位置一般不用六和弦。
例55
45
另外,在一致和弦的三和弦到六和弦時,在上三聲部保持不動的條件下,六和弦作為例外,可以重復三音。形成在上三聲部持續(xù)背景下,低音部在滾動的,靜與動的聲部對比。
例56
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高端醫(yī)用耗材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梁原中學中考模擬化學試題(含答案)
- 怎制作系統(tǒng)操作指引
- 企業(yè)管理責任與擔當
- 中考數學高頻考點專項練習:專題15 圓綜合訓練 (2)及答案
- 護士護理工作禮儀培訓
- 小學科學老師培訓
- 2025年輕水堆核電站及配套產品項目發(fā)展計劃
- 甘肅省武山一中2025屆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化學試題含解析
- 2025年證券經紀代理與營業(yè)部服務項目合作計劃書
- 德陽巴蜀文化介紹
- 三年級下冊數學課件-4.1 整體與部分 ▏滬教版 (23張PPT)
- 晶狀體相關的繼發(fā)性青光眼進展課件
- DB33T 1192-2020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檢查用表統(tǒng)一標準
- 電鍍與化學鍍
- 醫(yī)古文部分課后練習題及課外閱讀試題及答案
- 職業(yè)健康檢查科室設置和分工
- 壓力容器安裝施工方案完整
- 搖臂鉆作業(yè)指導書
- 個人外匯管理辦法實施問答(一二三四期)(共5頁)
- ▲封頭重量計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