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成長的八個階段_第1頁
心智成長的八個階段_第2頁
心智成長的八個階段_第3頁
心智成長的八個階段_第4頁
心智成長的八個階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心智成長的八個階段社會學家埃里克 .埃里克森的研究指出,一個人從生到死,共經歷八個心智成長的階段。如果在某個階段里因為某些原因而沒有充分地成長,這個人在生活上便會出現一些乏力和困擾的現象。最初的五個階段應該在 21歲之前形成,在21歲之前五個階段的主題成長需要分別是:第一個階段:0-1歲——信任與不信任;第二個階段: 2-3歲——自主與羞愧;第三個階段: 4-5歲——主動性與內疚;第四個階段:6-11歲——勤勉與自卑;第五個階段: 12-21歲——身份角色的困惑。每個階段的成長都有他深遠的意義。第一個階段:0-1歲——信任與不信任孩子的需要或行為:、肚餓——被喂食物、受驚——被擁抱、哭泣——被擁抱、讓孩子知道他的重要性及家長多么的需要他。如果在這一個階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滿足,孩子會覺得生長在一個安全的地方,長大后,會是一個開朗及信任別人的人。如果家長未能在這一階段滿足孩子的需要,孩子會覺得精選資料,歡迎下載。生長在一個不安全的地方。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從家長那里得到滿足,長大后可能會出現以下的個性(特征):、表現得異乎尋常地害怕被遺棄;、拼命地尋找一個依賴的對象;、需要別人照顧;、深信不能信任任何人。與此階段有關的成人心理障礙:竭力維持毀滅性的感情關系,而且展示偏執(zhí)癥的傾向,如:暴飲暴食或過分地需要別人的夸獎。第二個階段:2-3歲——自主與羞愧孩子的需要或行為:孩子開始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機能及注意到身體的能力和限制(如控制大小便)。如在這一個階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滿足,受到家長支持及尊重,他會獲得充滿自主能力的感覺,覺得他自己對這個世界有一份影響力。如果家長未能在這一階段滿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在這一個成長階段中得不到鼓勵,或受到惡意的批評、嘲笑,尤其是在他嘗試學習如何控制大小便的過程中,他很容易會產生害羞及慚愧的感覺。精選資料,歡迎下載。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從家長那里得到滿足,長大后可能會出現以下的個性(特征):、經常覺得自卑、無用及不可愛;、不相信自己在世界上有存在的理由;、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必須倚靠別人的人;、覺得自己生存的權利取決于對別人的重要性;、經常做出不恰當的道歉與此階段有關的成人心理障礙: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什么,不能拒絕別人的要求,害怕有新的經驗,害怕面對別人的憤怒。第三個階段:4-5歲——主動性與內疚孩子的需要或行為:喜歡幻想、創(chuàng)造及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發(fā)展出主動性。若在這一個階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滿足,受到家長的支持,他會說出他的想法,表達他的情緒,并且會發(fā)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如果家長未能在這一階段滿足孩子的需要,不支持他,反而因他做出新的嘗試而處罰他,他會覺得內疚,有犯罪感,因而停止他的主動性,或許會秘密的做。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從家長那里得到滿足,長大后可能精選資料,歡迎下載。會出現以下的個性(特征) :、害怕犯錯;、感到無助及內疚;、只懂得安慰別人;、回避風險;、隱瞞錯誤。與此階段有關的成人心理障礙:、不能認識或表達內心的感受;、害怕說出內心的事情;、對感情關系負上過分的責任;、不斷地去討好別人。第四個階段:6-11歲——勤勉與自卑孩子的需要或行為:這一階段的孩子,會開始與別人競爭及比較。若在這一個階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滿足,老師和家長鼓勵孩子學習并表示孩子與其他孩子有同樣的能力,孩子將會受到激勵而變得有活力。如果家長未能在這一階段滿足孩子的需要,經常嚴厲地批評或忽略了孩子,孩子會不信任自己,或者不會自覺地做事。他會產生不配做某件事或不及別人的感覺。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從家長那里得到滿足,長大后可能會出現以下的個性(特征):精選資料,歡迎下載。、避免參與任何的競爭或極度喜歡與別人競爭;、覺得不安全及不如別人;、對自己或別人吹毛求疵。與此階段有關的成人心理障礙:、凡事要求完美;、經常拖延及耽擱;、不知如何達到目標。第五個階段:12-21歲——身份角色的困惑孩子的需要或行為:、找出他自己怎樣去適合這世界;、接受自己身體生理上的變化;、界定自己對異性的身份;、界定在同性和同輩里的身份;、找出人生應怎樣過。如果在這一個階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滿足,容許他去探索自己的夢想、感覺、改變想法及嘗試新的方向,他會發(fā)展成為一個接受自己的人。如果家長未能在這一階段滿足孩子的需要,不支持他,又不引導他去探索,而只是過早地強迫他進入某一個角色,他會形成反叛的個性或者變成一個輕浮的人。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從家長那里得到滿足,長大后可能精選資料,歡迎下載。會出現以下的個性(特征) :、不正確地表現出青春期的行為;、對自己人生角色感到矛盾;、不能定立人生目標;、依靠情感關系或事業(yè)成就去肯定自己的身份。與此階段有關的成人心理障礙:、需要不斷地談戀愛;、需要憑擁有的東西、認識多少人及工作成就去確定自己的人生角色。第六階段:親密對孤獨( 22--25歲)當親密關系的發(fā)展成為最根本最重要的時候,青少年就步入了埃里克森模式中的下一個階段:發(fā)展親密關系。年輕人開始尋求一種特殊的關系,通過這種關系來發(fā)展他的親密感,并在情感方面得到成長,親密感發(fā)展的結果一般是結婚,或是對另一個的愛的承諾,但也可能性有別的結局,也可能很不幸,與人結了婚卻沒有親密感。在這一階段不能形成良好的親密感的人,就會面臨孤獨感。他們可能經歷了多次膚淺的關系,但從來沒有在真正的密切關系中獲得情感滿足。有些人甚至回避需要情感承諾。獨身生活方式可能有其方便之處,在一段時間里可能令人愉快,但假若一個人不能超越這種生活方式,就會導致情緒和個人滿足感發(fā)展的嚴重滯后。精選資料,歡迎下載。第七階段:繁衍對停滯( 26--65歲)進入中年,人們開始關心下一代。父母們發(fā)現,他們通過對孩子的教育,豐富了自己的生活。沒有子女的成年人通過與年輕人的接觸也會感到這種生活的豐富。沒有形成這種繁衍感的成年人會陷入一種停滯感中,它表現為一種空虛感和對人生目標的懷疑,我們看到在父母撫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生活充滿了豐富多彩的有意義的和有趣的事情。遺憾的是,還有一些父母,他們從教育孩子中很少獲得快樂,而是充滿了厭煩,對生活感到不滿。在孩子發(fā)展中不能展示自己的潛力,對父母和對孩子來說都是可悲的。第八階段:自我整合對失望( 65歲以上)大多數人到老年時都能保持原來的狀態(tài),但埃里克森認為,老年人還有一種危機要克服。過去的歲月和經歷,走向死亡的必然性,使老年人要么達到一種自我整合,要么產生失望感,以滿足的心情回憶往事的人,將以一種完善感走完最后的發(fā)展階段。埃里克森寫道:“人對唯一一次生命,是將它作為不得不是這個樣子而接受,把它作為必然的,不允許有其他替代物而接受的,是以人的生活是人自己的責任這樣一個事實而接受的?!辈荒苄纬蛇@種良好感合的人會落入失望的境地。他們認識到現在時間太少了,年輕人擁有的選擇和機會,人們都沒有了,一生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