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歷屆高考滿分的作文_第1頁
中學生歷屆高考滿分的作文_第2頁
中學生歷屆高考滿分的作文_第3頁
中學生歷屆高考滿分的作文_第4頁
中學生歷屆高考滿分的作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2中學生歷屆高考滿分的作文中學生歷屆高考滿分的作文1

三月的微信朋友圈,到處流傳著關于黃金風鈴木的圖片。圖中的花簇一片金黃,一朵朵花倒掛著像一個個風鈴,很招人喜愛??娠@然幾張圖片根本滿足不了我的欲望,我一邊上網查著黃金風鈴木的花期,一邊籌劃著周末出游親自擁抱一場盛大的花事。

科技日益進步,為人們認知自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輕點鼠標,便可查花木屬性,打開電視,便可知雨雪陰晴??萍枷蛉藗儌鬟f著“足不出戶知天下”的理念,卻讓奔走在快節(jié)奏生活中的勞碌眾生以為憑此便可盡得自然。他們以為冰冷玻璃背后的幾個符號、幾張圖片便是自然的全部,甚至有人妄想從中可收獲古人常說的能潤澤心靈的自然甘霖。殊不知,這種淺嘗輒止、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tài)只能讓他們看到“黃花”就認為是油菜花,聽到黃花梨木只會想到砍了賺一筆,見到木棉花只會撿回家煮一鍋去濕湯。對自然只知皮毛,不曾深入體會,注定他們也無法獲得自然的恩賜,所以他們的心靈依舊貧瘠與干涸。

自然不是困在玻璃柜中失去生氣的標本,它是鮮活的,立體的,有聲有色、甚至有語言有情感的。而這些,必須走出去,投進自然的懷抱才能體會得到。你可以在電腦上搜索出很多關于“長江”的解釋詞條,卻無法感受到親臨長江時的心境壯闊,也無法體會江水翻滾著詮釋“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時間意義;你可以躲在石屎森林中打開電視看著一派田園風光,卻無法感受到身臨田園的心曠神怡,也無法收獲山水煞費苦心安排的“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轉黃鸝”的一刻明凈安謐;你可以通過手機玩著虛擬的種菜游戲,卻無法感受到親手收割莊稼的豐收喜悅,也無法真正領悟“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真諦。

感知自然,就如同做一道寫景詩的鑒賞題。只知道答題術語還不夠,還需要對詩歌意境正確且深入的領悟。答題術語的獲得很簡單,翻翻教科書就能掌握,這就像通過科技途徑去認知自然。這種途徑能幫助我們更好組織答案,卻不能助我們拿到滿分,它充其量只是“知”,并未做到“感”。必須要領悟到詩歌的意境才是抓住了詩歌的靈魂,這如同要真正理解自然就要對自然做一番深入的感悟。而要做到這一“感”字,必須走進自然,與自然共呼吸、同對話,讓清澈的流水流進我們的血液,讓芬芳的花香盈滿我們的衣袖,讓飄落的落葉漾開心湖的漣漪。只有把“感”與“知”結合起來,通過“感”促進“知”,通過“知”更好做到“感”,才能真正解讀自然,才能使“自然”二字鮮活起來,才能使自然滋潤我們心靈的同時發(fā)自內心地守護自然。這是感知自然的圓滿答案,也是感知自然的最終歸宿。

我感激科技讓我認識了美麗的黃金風鈴木。通過微信把圖片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曉這份美麗。然后明年三月我們相約去看黃金風鈴木吧,徜徉在金黃的海洋中,跟隨一個個“風鈴”一同起舞。那時你會發(fā)現(xiàn),你不是玻璃屏外的看客,而是其中曼妙的一朵。

中學生歷屆高考滿分的作文2

人是文化的產物,也是自然的產物,歸根結底是自然的產物。所謂文化,即是自然的人化,脫離了自然,也就不會有人和文化的產生。然而在人類及人類文化產生以后,人和自然的關系卻越來越疏遠。時至今天,隨著信息化技術等的迅猛發(fā)展,這一趨勢更在加劇,以至眾多人們只能通過電視、互聯(lián)網去感知自然,從中了解全球的天氣變化,知悉生物的綱目屬種。然而,人們通過現(xiàn)代科技所感知到的,其實只是有關自然的一些知識,并非自然本身。因為,你可以從天氣預報得知本地有雨,那雨點卻砸不到你的身上;你可以從網上看到一朵鮮花開放的過程,那花香卻飄不進你的鼻孔。

然而許多人卻滿足于借助現(xiàn)代科技感知自然,甚至誤以為自己所感知到的就是自然本身。兩千多年前的哲人,曾將自然視為宇宙萬物運行和個人立身行事的最高法則,誠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倍裉斓娜藗儎t普遍視自然為身外之物,對天光云影、鳥語花香多無動于衷,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排除了自然的一席之地。其結果,人們的感官鈍化了,缺少了自然的浸潤,心態(tài)日益浮躁,人性日益偏枯,在一定程度上,人正在變成“機器人”。

出現(xiàn)這種局面,和工業(yè)時代以來人們對自然的不正確認識有關。近代以來,隨著資本主義的迅速發(fā)展,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系被打破,自然主要成為人類征服和改造的對象,人對自然的認知和利用日益朝著功利化的途徑發(fā)展。除了少數(shù)的文人雅士和藝術愛好者,人們已無暇靜觀云卷云舒,閑看花開花落。自然帶給人的審美愉悅和對人性情的陶冶,逐漸成為少數(shù)人的專利。

就中國傳統(tǒng)文化而言,占主流的儒家文化對自然不夠親近,也成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基因。孔子曾教導他的孩子伯魚多讀《詩經》,因為可以從中“多識草木鳥獸之名”,而不是讓伯魚更多地走出家門,從大自然中去接觸這些草木鳥獸。西漢的董仲舒是儒家的一個重要代表,他為了專心讀書力求上進,曾蟄居樓上,三年不窺園,從中體現(xiàn)出對功名利祿的極端重視和對自然風物的無知拒絕。儒家這種重視書本間接知識而相對忽略通過實踐獲取真知的思想,無疑對許多國人長期怠慢了自然要負一定責任。

與之相對,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以自然為最高,追求詩意的棲居,對今天遠離自然的大眾而言,無疑是一劑糾偏的良藥。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國人,尤其是那些困居鋼鐵叢林的城市人,實在有必要擺脫對現(xiàn)代科技過度的依賴這一“文明的偏至”,有意識地回歸自然,回到人的本初,以達成人性的全面發(fā)展。

中學生歷屆高考滿分的作文3

天光云影,草長鶯飛,是自然對人類的賜予;綱目屬種,遷徙演化,是人類對自然的賦予。人類是自然之子,依附自然,必以感知自然為先,顧城的詩句“你看我時很遠,你看云時很近”,強烈的對比表達了人對自然天然的親近。然而無論以什么途徑去感知自然,無關遠近,關鍵取決于你的心。

大自然光怪陸離具體可感,感知自然,最好的方式就是親近自然,自然之近,近在目之能及,指之能觸,鼻之能嗅。中國農歷月份的詩意別稱,都是以花之名,感知自然之景,察歲月之變遷。自古以來,描寫自然之景的詩句也不勝枚舉: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之精微;陶淵明“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之恬淡;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之絢麗;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之清冷,葉紹翁“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之驚喜;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遼闊。無不給我們帶來自然之美的享受。新時代的人們,也不乏親近自然。朝發(fā)夕至,快速便利,世界各地都留下中國人的足跡,旅行成為現(xiàn)代生活的一部分,投入到自然的懷抱,洗去壓力與煩擾。

然而自然不只是光影之于人眼的存在,自然也有神秘莫測的一面,深奧無比,顯得又似近又遠,遠得有無窮的未知。徐霞客聞奇必探,見險必截,必窮其奧而后止,窮其半生,著《徐霞客游記》,對地貌地質水文植被都做了系統(tǒng)的考察,既是一部山水游記,更是一部極富科學研究價值的地理巨著;李時珍跋山涉水,遍嘗百草,考古證今,窮究物理,探尋自然百草之藥理;達爾文歷時5年的環(huán)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采集,出版《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以及物種不變論。

此外,身臨其境也未必能感知自然,到過清華園的人也許無法體會出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去鳳凰古城的游客未必能感受到沈從文筆下的鳳凰那樣的靜美,去劍橋康橋的人未必能找到《再別康橋》的自然圖景,沿著史鐵生的足跡去地壇找尋也許會讓你遺憾。但一個從未到過三峽的酈道元居然寫出表現(xiàn)三峽的絕世名文,一個從未到過岳陽的范仲淹能寫出千古名篇《岳陽樓記》。感觀自然,止于視覺享受,心沒有到達,身雖至之,亦不能知。若能存乎一心,就能無關遠近,才能更窺探自然之全貌。

感知自然并不只是對風花雪月,蟲魚鳥獸的感性認識,對名勝景點走馬觀花般的浮淺體驗,也應有對自然規(guī)律的遵循探尋,對自然密碼的解鎖。不遵循自然的規(guī)律,不了解自然的運行奧秘,眼前可感的自然之物遲早會因為人的無知而消耗殆盡,煙消云散。對事物的感知不要陷入二元對立,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怪圈,感性與理性應該二元統(tǒng)一,和諧共生。我想沒有人真的會窮盡一生泡在資料紙堆里去感知自然,也沒有人相信那一組組冷冰冰的數(shù)據(jù)就是自然。

無盡的自然,無關遠與近,都與我有關。

中學生歷屆高考滿分的作文4

父親喜歡車子,車子是父親的朋友。車子的變遷,確能反映父親生活的歷程,甚至國家的發(fā)展變化。

父親1983年參加工作,那時,改革開放的大幕已經拉開,東方睡獅已漸蘇醒,中國邁開了前進的腳步,但是,積貧積弱的局面,還沒有改變。父親的工資也只有46元,每月被扣除15元伙食費之后,就只剩下31元了。為了補貼家用,父親在總工會的職工學校里謀得業(yè)余教師的職位。每次上課來回有十里的路,買輛自行車就顯得十分必要了,那時買一輛自行車得150多元,也就是父親積攢半年工資才能實現(xiàn)這個理想。父親性子急,半年是斷然不能等的,就“寅吃卯糧”吧,于是,他分別從三個同事那里借錢,湊夠了150多元。父親喜滋滋地去百貨公司,人家卻冷冷地向他要“車票”,沒辦法,父親只得“望車興嘆”了。過些日子,父親學校的一位老先生通過學生家長給弄得一張“車票”,一輛嶄新的飛鴿牌自行車,從此成為父親的朋友,與父親一起穿梭于熱鬧的街市,來往于單位和職工學校之間,方便了出行,還解決了一些經濟困難。

十多年過去了,父親的車子漸漸地老了,全身沒有了光澤,附加的零部件也都脫落了,車鈴也銹跡斑斑,消失了先前那令人心醉的響聲,屬于它的光鮮時代已經悄然逝去。每每和父親一同出去,它大有自慚形穢的樣子,甚至有時鬧起情緒來,不愿伴父親出門,不是松動鏈條,就是不鼓“勇氣”。父親想,它大概是不想見到那些“風馳電掣”般的摩托車吧。這時父親每月的收入也有兩三千元了,學校也發(fā)展了,將高三年級從擁擠的城內搬到開闊的郊野,家住老校區(qū),來往上班也有二十里路了,每天來往數(shù)次,也太累那只老“飛鴿”了。于是,父親就花一個月的工資,買了一輛當時還很流行的重慶嘉陵摩托車,從此,老“飛鴿”就光榮退休了,那是2000年的春天。

重慶嘉陵載著父親,風里來雨里去,或低速慢行在通向送兒女上學的文昌路邊,或高速飛奔在通往新校區(qū)的謝安路上。隨著車速加快,收入也在不斷提高,除工資外,每月的獎金也有1000多元,父親經常寫稿,潤筆也常有寄來。父親的日子在嘉陵的車輪上轉動,忙碌、充實、愉快……

如今,學校的停車場上已經排滿了大眾朗逸、一汽速騰、通用別克……這輛嘉陵,也開始與父親鬧意見了,特別是天冷時,任父親腳蹬得生疼,它就硬是不起火……這時,父親就會埋怨它:“這性子,怎能追得上中國崛起的腳步!”最近,聽父親對著“罷工”的嘉陵笑著說:“要是你再不思進取的話,我就要移情‘速騰’,追求‘中國速度’嘍!”

中學生歷屆高考滿分的作文5

流連于枝繁葉茂的飛禽嫌棄她沒有翅膀,享受過濃蔭匝地的走獸歧視她沒有雙腿,各自開始了他們那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她沒有抱怨,不再乞求,不再尋找,以自立自強的靈魂化身為一雙隱形的翅膀,飛過迷惘,飛過絕望,三千繁華盡收眼底,身邊兩側萬水千山。

沿著夢想的指引,以自立自強為內核,就在此生長成一棵大樹!以綴滿枝頭的甜美果實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我們一樣可以開啟我們奇幻的旅程!

“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黃州之謫,盡管身上還殘留著官場與文壇一齊潑來的污水殘漬,盡管也低吟過“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他還是以強大自解、樂觀豁達的精神將自己從東坡解圍而去,用以前后《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一系列千古名作為漿汁的滿樹紅果芬芳遠方世紀的目光。

徐志摩說:“在我年少的時候,我瘋狂地迷戀‘帶我走’這句話,后來,我再也不對他人說起,因為我學會了自己走?!薄白约鹤摺?,吻天風,吸地泉,終成“新月詩魂”。汪國真寫新詩,這倒是個問題。20余年來,對其新詩的質疑、嘲諷、批評從未停止過,但他從未為此煩惱過,不申辯,不乞求,不應戰(zhàn),埋頭不停地寫詩、練書法、搞音樂創(chuàng)作。他走過的這三個藝術領域都成了碩果壓枝的豐園。

以自立自強的靈魂化身為一雙隱形的翅膀,催生我們的成熟,升華我們的苦難,收獲生命園地的果實,征服遠方世界的目光。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恒,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里安詳,一半在風里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比缡钦f。我要說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