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唇形科_第1頁
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唇形科_第2頁
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唇形科_第3頁
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唇形科_第4頁
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唇形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唇形科第四節(jié)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綱??32.唇形科?唇形科Labiatae形態(tài)特征本科植物氣孔為直軸式,具有腺毛、腺鱗、非腺毛;廣藿香莖和葉具間隙腺毛1.草本,多含揮發(fā)油而有香氣;2.莖四棱形,單葉葉對生;3.花兩性,兩側(cè)對稱,成輪狀聚傘花序(輪傘花序),花冠5裂,二唇形:雄蕊四枚,2強;雌蕊子房上位,2心皮合生,4深裂成假4室,花柱著生于4裂子房中央基部。

4.四分小堅果。形態(tài)特征莖四棱,葉對生唇形科Labiatae成輪傘花序,然后再成穗狀、總狀、圓錐狀花序雌蕊為2心皮合生,4深裂成假4室,子房上位,每室1個胚珠輪傘花序,唇形花冠,二強雄蕊,花柱雌底生柱頭2淺裂花萼合生常5裂,2唇狀宿存

雄蕊4枚,二長二短花萼[重要藥用屬及植物]唇形科Labiatae重要生藥有:黃芩、丹參、薄荷、益母草、廣藿香、荊芥;迷迭香、夏枯草、紫蘇、百里香、薰衣草等1.二萜醌類:丹參屬植物中的丹參酮(tanshinone)Ⅰ、ⅡA、ⅡB,,隱丹參酮(cryptotanshinone),異丹參酮(isotanshinone)等具有抗菌消炎,降血壓,活血化瘀,促進傷口愈合作用;香茶菜屬植物中的冬凌草素(oridonin)、延命草素(enmein)具有抗菌消炎,抗癌作用。2.揮發(fā)油:薄荷屬、荊芥屬、紫蘇屬、熏衣草屬;如薄荷油、荊芥油、廣藿香油等有坑菌、消炎、抗病毒作用。3.黃酮類:黃芩苷(baicalin)、黃芩素(scutellarein)等具有抗菌消炎作用。4.生物堿類:益母草堿leonurine(子宮收縮作用);水蘇堿(stachydrine)5.昆蟲變態(tài)激素:筋骨草屬植物的羥基蛻皮甾酮(ecdysterone)、筋骨草甾酮(ajugasterone)等具有促進蛋白質(zhì)合成和降血脂作用。[化學特征]唇形科Labiatae黃芩

RadixScutellariae來源性狀顯微特征化學成分理化鑒別藥理功效附注習題[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黃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

的干燥根黃芩主產(chǎn)于東北、河北、山西、內(nèi)蒙古以山西產(chǎn)量最多,承德質(zhì)量最好。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壯,圓錐形。莖鈍四棱形,葉對生;總狀花序頂生,花偏生于花序一側(cè);花冠二唇形,紫紅色至藍紫色;雄蕊4,二強;小堅果卵球形,黑色,具瘤。[植物形態(tài)]黃芩

RadixScutellariae根呈圓錐形、扭曲,根頭粗大,有莖痕或殘存莖基,表面棕黃色,質(zhì)硬而脆,斷面黃色,中間紅棕色,老根中央呈棕黑色,枯朽狀或為空洞,習稱“枯芩”。根色鮮黃,內(nèi)部充實的小黃芩(生長不足4年者)及新根(子根)稱為“子芩”(條芩)。氣微,味苦。枝芩表面觀枝芩斷面觀枝芩[性狀]黃芩

RadixScutellariae[性狀]黃芩

RadixScutellariae

“子芩”

“枯芩”[顯微特征]

根橫切面:木栓層為8~20列扁平細胞。皮層狹窄,有纖維和石細胞。韌皮部寬廣,纖維和石細胞較多;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zhì)部束呈層狀排列,導(dǎo)管單個或數(shù)個成群,周圍有木纖維束,木射線較寬。薄壁細胞中含有淀粉粒。木栓層韌皮部形成層木質(zhì)部韌皮部木質(zhì)部1.韌皮纖維微黃色,梭形,壁厚,木化,孔溝明顯。

2.石細胞較多,淡黃色,類方形、或不規(guī)則形,壁較厚。3.韌皮薄壁細胞紡錘形或長圓形,細胞壁連珠狀增厚。4.導(dǎo)管主為網(wǎng)紋。5.木栓細胞棕黃色,多角形。淀粉粒單粒類球形。[顯微特征]

黃芩粉末黃芩

RadixScutellariae根中含多種黃酮類化合物,主要為:黃芩苷(baicalin)、黃芩苷元(baicalein)、漢黃芩苷(wogonoside)、漢黃芩素(wogonin)黃芩苷元[化學成分]黃芩

RadixScutellariae1.取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熱回流5分鐘,濾過。2.濾液1ml,加醋酸鉛試液2~3滴,即生成橘黃色沉淀;3.另取濾液1ml,加鎂粉少量與鹽酸3~4滴,顯紅色。黃芩的理化結(jié)果(示黃酮類成分存在)1.黃芩的乙醇提取液;2.滴加了10%的醋酸鉛;3.與鹽酸鎂粉反應(yīng)。[理化鑒別]1.抗菌、抗病毒、抗真菌作用:黃芩對多種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皮膚真菌、鉤端螺旋體、阿米巴原蟲、流感病毒、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

2.抗變態(tài)反應(yīng)和抗炎作用:黃芩苷、黃芩素能減少抗原抗體反應(yīng)時化學遞質(zhì)的釋放量,抑制變態(tài)反應(yīng),并有抗組胺和抗乙酰膽堿作用。

3.利膽與解痙作用:黃芩及黃芩苷有利膽作用;漢黃芩素能對抗乙酰膽堿所致離體小腸痙攣。此外尚有改善脂肪代謝、解熱、降壓、抗氧化作用。藥理作用黃芩

RadixScutellariae性寒,味苦;清熱燥濕(黃連、黃柏、苦參)、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狃、癰腫瘡毒、胎動不安等病癥。功效黃連——清心火,心、肝黃芩——清肺火,肺、膽黃柏——清相火,腎、膀胱黃芩湯(傷寒論):黃芩4.0、芍藥3.0、甘草3.0、大棗4.0應(yīng)用:急性腸炎、腹痛。同屬植物滇黃芩S.amoenaC.H.Wright、川黃芩S.hypericifoliaLévl.甘肅黃芩S.rehderianaDiels、麗江黃芩S.likiangensisDiels、粘毛黃芩S.viscidulaBunge、韌黃芩S.tenaxW.W.Smith等的根亦入藥,功效與黃芩類同。[附注]植物形態(tài)產(chǎn)地性狀顯微特征化學成分理化鑒別藥理功效丹參RadixSalviaMiltiorrhizea[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miltiorrhiza

的干燥根及根莖。四川栽培品產(chǎn)量最大,習稱“川丹參”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柔毛,根圓柱形,有分枝,磚紅色。莖方形,多分枝。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對生,輪傘花序組成頂生或腋生的假總狀花序;花冠二唇形,雄蕊2,小堅果4,黑色。[植物形態(tài)]丹參RadixSalviaMiltiorrhizea根莖粗短,根數(shù)條,長圓柱形略彎曲,有時分枝,并具須狀細根。表面磚紅色或棕紅色,常具鱗片狀剝落。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折斷面疏松纖維性,有裂隙或略平整,皮部棕紅色,木部灰黃或紫褐色,導(dǎo)管束黃白色,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苦澀。丹參斷面觀丹參表面觀[性狀]丹參[顯微特征]

根橫切面:木栓層為4~6列細胞,含橙色或淡紫棕色物。韌皮部寬廣;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zhì)部導(dǎo)管束呈放射狀;皮層和韌皮部有石細胞散在。木栓層韌皮部形成層木質(zhì)部皮層木栓層丹參[顯微特征]

1.石細胞多單個散在,呈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

2.韌皮纖維梭形,壁厚,孔溝明顯,有的可見紋孔。

3.網(wǎng)紋及具緣紋孔導(dǎo)管,網(wǎng)紋導(dǎo)管分子長梭形。4.木纖維多成束。5.木栓細胞黃棕色,壁稍厚。丹參1.丹參酮類二萜化合物:丹參酮(tanshinone)、A、B,隱丹參酮。2.酚酸類:丹酚酸(salvianolicacid)A-G、紫草酸及其酯類。[化學成分]丹參酮

(tanshinone

)丹參丹參酮AR=CH3丹參酮B

R=CH2OH丹參酮ⅡA有擴冠作用1.本品提取液加三氯化鐵試液1~2滴,顯污綠色。

2.薄層層析:取粉末加乙醚,濾過,殘渣加醋酸乙酯使溶解,即得供試液。另取丹參酮ⅡA、隱丹參酮加醋酸乙酯制成對照品溶液。展開劑:苯-醋酸乙酯(19∶1)。在日光下檢視,可見丹參酮ⅡA紫紅色與隱丹參酮橙紅色斑點。[理化鑒別]丹參1.對心血管的作用:丹參素可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量,對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縮小心肌梗死范圍,改善內(nèi)臟及外周微循環(huán)障礙。丹參酮ⅡA有擴冠作用。2.保肝:丹參酸3.丹參具有抗腫瘤和促腫瘤轉(zhuǎn)移作用。4.抗凝血作用、抗菌作用、抗胃潰瘍、抗艾滋病病毒、抗氧化作用。藥理作用丹參性微寒,味苦。祛瘀止痛、活血通經(jīng)、清心除煩。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淤滯腹痛,冠心病心絞痛,神經(jīng)衰弱,心煩不眠,肝脾腫大,癰腫丹毒等病癥。丹參滴丸(美國FDA批準)復(fù)方丹參片

不宜與藜蘆同用。功效丹參來源產(chǎn)地性狀顯微特征化學成分理化鑒別藥理功效附注習題薄荷HerbaMenthae[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haplocalyx

的干燥地上部分。主產(chǎn)于江蘇、安徽等地(稱“蘇薄荷”)多年生草本,全株有香氣,莖方形。葉對生,卵形或長圓形,兩面有疏柔毛及黃色腺鱗,邊緣具細鋸齒。輪傘花序腋生;花冠淡紫色,2強雄蕊;小堅果長卵圓形。輪傘花序:花無梗,數(shù)層對生。輪傘花序[植物形態(tài)]薄荷HerbaMenthae莖呈方柱形,有時對生分枝;表面黃棕色或帶紫色,有明顯的節(jié);質(zhì)脆,斷面白色,中空。葉卷曲皺縮,長圓形或卵形,有凹點狀腺鱗。莖上部腋生輪傘花序,花冠多數(shù)存在,淡紫色。葉揉搓時有特異清涼的香氣;味辛涼。

[性狀]薄荷HerbaMenthae[顯微特征]

葉橫切面

莖橫切面葉粉末葉粉末:淡黃綠色葉表面觀薄荷HerbaMenthae莖橫切面:呈四方形,表皮為1列長方形細胞,皮層薄壁細胞數(shù)列,四棱角處由厚角細胞組成。內(nèi)皮層明顯,凱氏點清晰可見。韌皮部狹,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zhì)部在四棱處發(fā)達。髓薄壁細胞大,中心常有空洞。皮層內(nèi)皮層韌皮部木質(zhì)部形成層橙皮甙結(jié)晶表皮厚角組織髓葉橫切面

上表皮細胞長方形;下表皮細胞稍小,具氣孔(直軸式);上下表皮有多數(shù)凹陷,內(nèi)有大型特異的腺鱗。葉肉柵欄組織1~2列細胞,海綿組織4~5列,葉肉細胞含橙皮甙結(jié)晶。主脈維管束外韌型;韌皮部和木質(zhì)部外側(cè)有厚角組織。上表皮腺鱗柵欄組織海綿組織下表皮韌皮部木質(zhì)部厚角組織腺鱗葉表面觀

葉粉末[顯微特征]

1.腺鱗頭部頂面觀呈圓形,側(cè)面觀扁球形,6~8細胞;柄極短,單細胞。

2.非腺毛完整者1~8細胞,稍彎曲,疣狀突起較細密。

3.葉片下表皮細胞壁彎曲,含橙皮甙結(jié)晶;氣孔直軸式。

4.莖表皮細胞表面觀呈類長方形或類多角形。薄荷HerbaMenthae含揮發(fā)油(薄荷油),油中含l-薄荷醇(薄荷腦l-methol),l-薄荷酮(l-menthone)等。[化學成分]薄荷HerbaMenthae薄荷

薄荷

薄荷薄荷腦[理化鑒別]1.粉末行微量升華,所得油狀物鏡檢,有針簇狀薄荷醇結(jié)晶析出;加濃硫酸2滴及香莢蘭醛結(jié)晶少許,顯橙黃色,再加蒸餾水1滴,變紫紅色

。

2.薄層層析

展開劑:苯:丙酮(9∶1)。

顯色:噴5%香草醛硫酸試液,薄荷醇顯玫瑰色,供試液在相同位置有相同色斑。薄荷HerbaMenthae1.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作用:內(nèi)服小量薄荷可興奮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而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增加散熱,并促進汗腺分泌。2.抗病毒抗菌作用:煎劑抗病毒、抗菌。3.局部刺激作用:外用能刺激皮膚和粘膜的神經(jīng)末梢冷覺感受器,并使局部微血管收縮,局部充血,感覺神經(jīng)麻痹而產(chǎn)生清涼感及止痛、止癢。局部應(yīng)用有消炎止痛作用。4.健胃、解痙、利膽作用:薄荷油有健胃作用;薄荷醇、薄荷酮有解除胃腸平滑肌痙攣和利膽作用。

另外,薄荷還有祛痰、抗早孕等作用。藥理作用薄荷HerbaMenthae味辛,性涼;疏散風熱、清頭目、透疹。用于風熱感冒,風溫初起,頭痛,目赤,喉痹,口瘡,風疹,麻疹,胸肋脹滿。功效薄荷HerbaMenthae1.薄荷油為薄荷的新鮮莖和葉經(jīng)水蒸汽蒸餾,再冷凍,部分脫腦加工得到的揮發(fā)油(亦稱薄荷白油)。為無色或淡黃色的澄清液體;有特殊清涼香氣,味初辛,后涼。存放日久漸變深。與乙醇、氯仿或乙醚能任意混合。本品為芳香藥、調(diào)味藥及驅(qū)風藥。2.薄荷腦為薄荷油中得到的一種飽和的環(huán)狀醇。為無色針狀或棱柱狀結(jié)晶或白色結(jié)晶性粉末;有薄荷的特異香氣,味初灼熱后清涼;本品功效同薄荷油。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