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會科學基本知識 馬伯雙課件 科學與人文15_第1頁
人文社會科學基本知識 馬伯雙課件 科學與人文15_第2頁
人文社會科學基本知識 馬伯雙課件 科學與人文15_第3頁
人文社會科學基本知識 馬伯雙課件 科學與人文15_第4頁
人文社會科學基本知識 馬伯雙課件 科學與人文1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科學與人文

第十五講本講內(nèi)容科學主義及其批判科學與人文的分離與融合科學主義1,何謂科學主義?“科學主義”是指這樣一種思想潮流,它認為“科學是真理,是正確的乃至唯一正確的認識,相信科學知識是至高無上的知識體系,并試圖以科學的知識模式延伸到一切人類文化之中;科學主義從自然觀上,采取機械論、還原論、決定論的自然觀;在聯(lián)系世界的社會層面表現(xiàn)為技術主義,持一種社會發(fā)展觀,相信一切社會問題都可以通過技術的發(fā)展而得到解決;科學的技術所導致的社會問題都是暫時的,偶然的,是前進中的失誤,并且一定能夠通過科學及技術的發(fā)展得到解決?!笨茖W主義強科學主義與弱科學主義:強科學主義可稱為“科學萬能”論,即相信科學技術可以解決人類正在面臨或即將面臨的一切困境;科學知識是最普遍、最可靠的真理性認識;科學方法是最有效的方法,人類的一切知識體系均應當以科學知識及其方法為楷模。弱科學主義則沒有這般自負,但至少認為科學知識與科學方法是迄今為止人類認識中最可靠、最有效的,因此,它理應值得其它學科,比如社會學、歷史學、經(jīng)濟學等效仿??茖W主義2,科學主義產(chǎn)生的根源:科學主義產(chǎn)生于近代科學革命時期,在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上半葉的法國、德國等西歐學術圈得到迅速發(fā)展,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邏輯實證主義科學哲學中達到成熟。科學主義的產(chǎn)生,跟近代文藝復興以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及其重要的社會影響密切相關。近代科學革命,尤其以牛頓物理學的巨大成功為標志,它不僅使人類的物質(zhì)生產(chǎn)方式、社會結(jié)構(gòu)產(chǎn)生了根本變化,也對人類的日常生活乃至自然觀、認識論等領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茖W主義因此,十八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其中包括一些自然哲學家、數(shù)學家和人文學者,為牛頓物理學的巨大威力所懾服,他們紛紛效仿牛頓物理學的體系結(jié)構(gòu)和方法,不僅要求其它自然科學研究要以之為楷模,還要求將牛頓物理學的方法應用到社會學、歷史學、經(jīng)濟學等其它人文學科;甚至要求這些學科也要達到牛頓物理學那樣的公理化、邏輯化、數(shù)學化、精密化,否則不算真正有效可靠的知識。科學主義3,科學主義的典型代表:圣西門、孔德的“社會物理學”圣西門

:在商界投機成功后,毅然要“拿自己的金錢獲取科學知識”。他廣交科學界朋友(主要是巴黎綜合工科學院的科學家,如達朗貝爾、泊松、拉格朗日、蒙日、貝托萊等)。立志向社會各界闡釋科學進步對社會帶來的重大意義。圣西門1760-1825科學主義1803年,圣西門在日內(nèi)瓦出版他的第一篇科學主義宣言:《一個日內(nèi)瓦居民致同代人的信》。提議:“應當?shù)脚nD墓前捐出一筆錢款,用于一項偉大的‘牛頓委員會’計劃,每個捐獻者都有權為它提名三個數(shù)學家、三個物理學家、三個化學家、三個生理學家、三個文學家、三個畫家和三個音樂家。這二十一名學者和藝術家是由全人類選出,并由得票最多的數(shù)學家領導?!?/p>

“牛頓委員會”將取代傳統(tǒng)的宗教勢力及世俗權力,掌管人間所有的重要事務??茖W主義為何要建立“牛頓委員會”?他認為當前的統(tǒng)治者仍然是些“不理解支配宇宙普遍規(guī)律的人”。既然他們不理解支配宇宙的自然規(guī)律,沒有掌握足夠的自然科學知識,他們的頭腦中沒有真正可靠的知識,也就沒有資格來領導這個世界。圣西門顯然把自己當成了上帝的使者,由他掌管的最高牛頓委員會,將負責啟蒙地球上所有的居民,向他們傳授自然科學知識,首先是牛頓力學知識??茖W主義為能實現(xiàn)這一理想,圣西門如饑似渴地廣泛涉獵科學知識,并力圖對科學知識做一個徹底的梳理和組織,使之成為系統(tǒng)化和統(tǒng)一體,然后以之來組織和改造社會;認為包括人類的道德基礎以及一般的生活規(guī)劃都應該建立在科學之上。在其后來出版的《十九世紀科學著作概說》中,他提出應仿效牛頓物理學的體系,以物理主義(physicalism)的觀點和方法對人類的知識進行全面的評估和整合,并利用推理和觀察,找出永遠指導人類的原則。

科學主義奧古斯特·孔德:1817年,孔德開始擔任圣西門的秘書。孔德很快就表現(xiàn)出非凡的理解力和寫作能力,成為圣西門的得力助手。與圣西門相似,孔德既迷戀于數(shù)理科學,又熱心于政治經(jīng)濟,對拉格朗日、蒙日、孔多塞、孟德斯鳩等著名數(shù)理科學家及思想家的著作愛不釋手??椎?798-1857科學主義認為社會歷史的發(fā)展遵從某種類似于物理學定律的客觀規(guī)律,社會的進步是一種客觀必然性,不會因為某個天才人物的干預而改變。這一思想被稱之為“社會物理學”。它相信人類社會跟自然界一樣,完全服從一個必然的、恒定不變的發(fā)展規(guī)律,人類只能去發(fā)現(xiàn)、遵從、利用這一規(guī)律,而不能干預和改變它。而且作為研究人類社會現(xiàn)象的社會學、政治學等人文學科,最終也要發(fā)展成跟物理學等一樣的“實證科學”。科學主義在圣西門和孔德的影響下,以巴黎綜合工科學院為核心,科學主義思想開始在法國盛行起來,并迅速輻射到德、英等其它歐洲國家。巴黎綜合工科學院的建立(1795)是法國大革命的產(chǎn)物。大革命之后的重建時期,不僅政府、道德觀念、社會風俗等要重建,教育制度也需要重建,學者們渴望建立新型的學校,擯除過去大學里的那些“形而上”的空泛學科,專門以傳授“實證”且“實用”的新科學及工程技術,即大學應當以培養(yǎng)科學家和工程師為主要目標??茖W主義學院創(chuàng)辦者蒙日及其弟子拉扎卡·卡若等積極主張,要建立一所“獨一無二的學校,所有層次的工程師都應該在其中接受他們共同學科的教育?!睂W院創(chuàng)立之初全部教學均圍繞蒙日的畫法幾何或機械制圖的技能進行,古代語言、文學、歷史等學科的教育被極大地消減,道德及宗教等學科甚至被完全取消。學院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成了各個行業(yè)十分重要的技術專家,“然而他們對于社會,對于生命、它的成長、它的問題和價值,所知甚少或一無所知,因為只有歷史、文學和語言學研究,才能提供這樣的知識?!笨茖W主義學院云集了當時法國最著名的科學家:達朗貝爾、克萊勞、歐拉、拉格朗日、拉普拉斯、蒙日、傅立葉、泊松、安培、蓋-呂薩克、柯西、菲涅耳、拉瓦錫、貝托萊、布豐等等。由于精英云集以及共同的旨趣,加上短時間之內(nèi)學院就獲得了巨大成功和社會威望,整個學院的空氣里濃厚地彌漫著對自然科學成就的自豪感以及科學方法萬能的信念。教學上盡力排除那些純粹思辨的、形而上的知識的探索,認為任何真正有效的知識探討,都應該以“可實證”為基礎。對科學主義的批判4,哈耶克對科學主義的批判英國經(jīng)濟學家,著名人文學者哈耶克對這一思潮作了有力的批判:這是“對科學的方法和語言的奴性十足的模仿”。

首先,社會科學研究的對象有其特殊性,與自然科學不同,它不是研究物與物的關系,而是人與物或人與人的關系。F.A.Hayek1899-1992對科學主義的批判其次,對于自然科學家來說,客觀事實與主觀意見之間的區(qū)分十分簡單,而對社會科學家來說,做出這種區(qū)分很不容易,因為“意見”本身也是社會科學家研究的重要對象。(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再次,近代以來的自然科學研究,主要采用分析的方法,相對而言,社會科學的研究更像是綜合的。因此,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并不能照搬到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

科學與人文的分離C.P.斯諾(1905-1980)的《兩種文化》科學與人文的分離“兩種文化”的提出:C.P.斯諾1959年于劍橋大學的里德演講:《兩種文化與科學革命》演講主題:人文知識圈與科學家,兩種文化的分裂與歧視現(xiàn)象?!霸诤荛L一段日子里,我是白天與科學家在一起工作,晚上則與一些文學同事在一起。…在科學家與作家當中,我都有知心朋友?!铱傆X得我在這兩個群體之間游移,科學與人文的分離他們的才智接近、種族相同、社會出身差別不大、收入相差不多,但卻幾乎沒有什么溝通。他們在學術、道德和心理狀態(tài)等方面的共同點是如此之少,以致于從柏林頓館或南肯辛頓到切爾西就像遠渡重洋。事實上,要比穿過大西洋還要難?!睂λ怪Z演講的反映:《兩種文化》的概念很快被接受,并認為兩種文化之間的鴻溝已經(jīng)被承認了,“文化之間的分裂是前進的工業(yè)社會里內(nèi)在固有的?!笨茖W與人文的分離文化分離之原因:文化教育傳統(tǒng)歐洲早期大學教育的特征:古典人文“七藝”:文法、修辭、邏輯、算數(shù)、幾何、天文、音樂理論為當時重點學科。文藝復興之后前四門課程一直保留作為大學教育的重點學科,稱“四藝”,認為一個受到過正統(tǒng)大學教育的知識分子,必須具備這些基礎知識,尤其古典文學修養(yǎng)是一個學者的主要標志,否則不是真正的知識分子。自然科學與技術只是一些工匠們的事情。科學與人文的分離可是,十七世紀后期以來,自然科學逐漸掙得了榮譽和一定的地位,受到部分知識分子的擁戴。但大多數(shù)老牌大學,比如牛津、劍橋、巴黎大學等仍堅持古典的辦學傳統(tǒng)。人文知識仍然被認為是最主要的學科(尤其在貴族階層的觀念中)。比如,大約1834年,哲學家休厄爾向大英科學促進會提議,以“科學家”(scientist)一詞來指稱“研究物質(zhì)世界知識的學者”,以與“藝術家”(artist)相對應。但當時反應冷淡,學界對科學職業(yè)還缺乏認同感??茖W與人文的分離“事實上在英格蘭,那些老牌大學如牛津、劍橋大學,直到歷史已駛?cè)胧攀兰o,才停止了其對科學成長的阻礙作用。在此之前,從事科學活動的最理想的地方是政府研究機構(gòu)、科學機構(gòu)或博物館?!?/p>

…法國、尤其在德國,要比英國或美國更早地使大學成為“純”科學研究的中心。”——巴伯,《科學與社會秩序》科學與人文的分離在英國,大學科學教育有兩個重要的標志性事件:1850年劍橋大學開始正式設立自然科學課程;1870年德文郡的杜克家族捐款在劍橋設立卡文迪許實驗室。但是,19世紀末的英國,仍存在歧視科學教育的現(xiàn)象:T.H.赫胥黎與馬修·阿諾德的爭論:博物學與比較解剖學家赫胥黎:1880年在應邀到梅森學院(位于工業(yè)中心伯明翰,為培養(yǎng)從事制造業(yè)和商務職業(yè)人才)開學致辭中向維護傳統(tǒng)經(jīng)典教育者發(fā)出挑戰(zhàn),斷言科學文化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科學與人文的分離能提供嚴格的精神訓練,并對國計民生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赫胥黎激烈地批評經(jīng)典教育對科學教育的抵制。“文化使徒”阿諾德:1882年發(fā)表里德演講《文學與科學》:文學的范疇不僅包括純文學,而且包括一切偉大經(jīng)典,比如牛頓的《自然哲學之數(shù)學原理》及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等。表面上是化解科學與人文教育的矛盾,實際上他試圖抵制赫胥黎提高科學地位的努力??茖W與人文的分離另一方面,十九世紀以來科學與技術與工業(yè)的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歐洲工業(yè)化浪潮以來科學技術對人類物質(zhì)及精神生活的影響已不可低估,科學文化已成為人類文化越來越重要的部分,已有相當?shù)膶W者,包括哲學家、人文學者將注意力轉(zhuǎn)向科學文化研究。尤其實證主義思潮的興起,科學文化的獨立及其與人文文化的分離正在加劇,兩者在人類文化領域的“地盤”之爭已不可避免。到二十世紀末,終于爆發(fā)了波及全球的“科學大戰(zhàn)”(ScienceWars)科學與人文的分離“索卡爾事件”與“

科學大戰(zhàn)”:索卡爾及其詐文:1996年5月,紐約州立大學物理學教授艾倫·索卡爾在美國著名的文化研究雜志《社會文本》(SocialText)上發(fā)表了一篇題為“超越界限——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釋學”的文章。文章模仿某些后現(xiàn)代主義者的話語,胡亂地指責當代有些AlanSokal1955-科學與人文的分離自然科學家不關注社會文化批評領域的新發(fā)展,而這些新發(fā)展“已經(jīng)預示了自然科學家們的傳統(tǒng)世界觀受到了挑戰(zhàn)?!币驗?,“現(xiàn)在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物理‘實在’,只不過是一種社會‘實在’,本質(zhì)上是一種社會和語言的建構(gòu)。科學‘知識’遠不具有客觀性,它反映或隱含著其賴以生存的文化中的占統(tǒng)治地位的意識形態(tài)或權力關系;科學真理的斷言本質(zhì)上具有理論負載和自我指涉,因此,科學共同體的話語,盡管其具有不可懷疑的價值,

科學與人文的分離但從不同見解者或受排斥的團體中產(chǎn)生出來的反霸權的敘事來說,人們不能夠斷言它們具有一種認識論上的權威地位?!蔽恼乱煤Ic玻爾對量子力學的解釋,愛因斯坦對經(jīng)典廣義相對論的解釋等來說明,新科學是如何與當代社會文化相關的,科學上的真理是相對的,甚至“歐幾里德的π和牛頓的G,從前一直被認為是常數(shù),因而是普適的,現(xiàn)在卻要其在不可避免的歷史性中來理解。”科學與人文的分離索卡爾的目的何在?索卡爾的文章充滿了科學常識性錯誤,可它卻順利地在《社會文本》上發(fā)表了。隨后索卡爾在另一份美國雜志《大眾語言》(LinguaFranca)上,發(fā)表了《曝光:一個物理學家的文化研究實驗》的文章,披露他在《社會文本》上的文章是一篇精心構(gòu)思的詐文,其目的是要檢驗《社會文本》的編輯們“在學術上的誠實性”。科學與人文的分離這一事件立即引起美國乃至整個西方學術界的巨大轟動,《紐約時報》、《國際先驅(qū)論壇報》、《世界報》等許多報紙以頭版頭條紛紛報道。索卡爾本人則受邀到美國多所大學作演講,繼續(xù)其對社會文化研究者們的嘲笑與攻擊,成為紅極一時的明星人物。部分關心社會文化領域及科學哲學問題的科學家、哲學家也紛紛發(fā)表文章,批評文化研究者們對科學作相對主義的解釋和對科學形象的歪曲,要捍衛(wèi)科學的客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