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聞輿論引導與公正價值
G206A1001-8263(2012)03-0119-05新聞所承載的輿論涉及多方面價值引導,政治價值、社會價值引導則構(gòu)成新聞輿論引導的核心內(nèi)涵。而政治價值范疇(諸如政治理想、政治目標、政治信仰、政治情感、政治態(tài)度、政治動機等)與社會價值范疇(諸如成才觀、榮辱觀、是非觀、善惡觀、義利觀、婚戀觀、苦樂觀、消費觀、財富觀等)交叉的內(nèi)容可以部分地理解為“公正”價值問題。新聞輿論的政治價值、社會價值引導在貼近生活的層面上體現(xiàn)為對“公正”價值的具體內(nèi)涵理性把握與完整理解。因為“公正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①“公正”價值被社會認知、檢視、接受、修復與維護,需要更多地依賴于新聞輿論,新聞輿論應該置重于事關公正價值的素材選擇與處理,媒體從業(yè)者對“公正”系列價值觀應有科學、理性的認知與理解。需要強調(diào)的是,媒體注重“公正”價值的輿論引導,與媒體行為追求職業(yè)道德的“公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后者屬“手段”與“形式”范疇,或理解為“新聞傳媒推動社會公平正義,其要義一是及時發(fā)布重要政務信息和公共信息及涉及公眾利益的其他信息,體現(xiàn)對不同界別和階層公民知情權和實際利益的同等尊重;二是忠實表達不同界別和階層公民合理的心聲、愿望、意見,為他們直接或間接表達自己的言論提供同樣的機會和自由?!雹诨虮硎鰹槊襟w作為社會公器的社會責任與行動邏輯,如無所偏袒地報道具備社會共享價值的所有新聞以及事實真相的盡可能狀態(tài),特別是那些處在被遮蔽狀態(tài)的新聞事實。③亦即“對于尋求公正的媒體來說,衡量的標準是看它是否能夠忠誠地對待那些最被疏遠的人們?!雹堋暗赖聠栴}關系到有抵觸的聲音能否被公平地表達出來的程度,報道需要能夠明確反映那些受委屈的人們所持的觀點,最小程度的公正也要求新聞報道反映事件本身所具有的復雜性?!雹菝襟w實現(xiàn)了“形式”或“手段”的公正,并非意味著輿論內(nèi)容必然體現(xiàn)了“公正”價值觀。某些情況下,不恰當?shù)男问椒懂牭摹肮弊非笈c公正價值輿論的引導目標可能構(gòu)成抵牾。一、“適度的愛”、“最低限度的愛”公正價值輿論引導以社會施愛為核心的善愛行為是新聞輿論關注的焦點之一。從價值理性出發(fā),媒體對諸多施愛之舉的關注所產(chǎn)生的社會影響,不可避免涉及公正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問題,但由于這類素材淺層面上所附著的道德善的符號,媒體往往忽略了更深層次的價值審視問題。社會“公正”價值觀對“愛”的衡量應該這樣理解:“公正”價值包含了愛,但沒有節(jié)制的“愛”不屬于公正價值范疇?!吧啤辈⒎菦]有任何條件地成為最高價值。正如美國當代倫理學家約瑟夫·弗萊徹所言:“愛同公正是一回事,因為公正就是被分配了的愛?!薄肮亲钸m度的愛,又是最低限度的愛?!雹薇还齼r值觀接納的“愛”不是純粹情感的驅(qū)使,必須有某種優(yōu)先或抑制,以求得更有社會共享價值的結(jié)果。如果媒體輿論全然忽略這種價值權衡,將所有境遇中“愛”之舉措不加辨別地加以推崇,會對理性的公正價值觀產(chǎn)生誤導。對于某些有“善”性成分的施愛行為,媒體輿論應該辨別價值引導的正誤。關注救助貧困大學生一度是媒體輿論熱點,這樣的輿論倡導就隱含了公正價值問題。如《中國青年報》曾就貧困大學生寧可等社會資助而不愿放下“面子”接納學校勤工儉學崗的普遍現(xiàn)象,發(fā)出另一種聲音:“扶得起軀體,扶不起靈魂”的救助還有意義嗎?正是這種節(jié)制有度“愛”的輿論才真正實踐了媒體社會責任。一度遭社會輿論批評的某些媒體對楊麗娟追星行為的輿論“援助”,則從另一個角度為“公正即適度的愛”公正價值引導問題的必要性作出注解。媒體幫助楊麗娟“圓夢”的行為是否有社會共享價值?這種“關心和幫助弱勢群體的愛心”真的符合“適度的愛”?社會之愛有限資源更應該投向哪里,才是人們欣然接受的“公正”之愛?新聞輿論對作為“最低限度的愛”之公正價值如何把握,更是媒體經(jīng)常面臨的價值引導問題。佛山“小悅悅事件”中,道德冷漠已突破社會心理承受的底線,諸多媒體圍繞該事件組織輿論,呼吁道德責任如何落實,聚焦“見死不救”當否入罪議題。無論“見死不救”最終是否能夠立法,其中涉及“公正”價值討論——維系社會的“最低限度的愛”在道德責任與法律責任之間如何銜接,以何種程度的強制為限,符合“應當意味著能夠”的立法指導原則,⑦體現(xiàn)了新聞媒體引導輿論的理性與自覺意識。但這是一個價值觀甄別非常顯性的話題,無論主張還是反對道德責任法律化,輿論引導的價值判斷標準都易于把握。二、“獲益條件與機會均等”公正價值輿論引導關注經(jīng)濟與社會財富總量的增進,固然是新聞輿論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但這類輿論的媒體呈現(xiàn)不僅是“我注六經(jīng)”的政治宣導問題,更存在著不可忽略的價值觀理性引導,因為經(jīng)濟發(fā)展成果與社會財富的實際分享狀況最直接地表明了“公正”價值法則是否作為政治制度、社會制度而存在。美國當代政治倫理學者威廉·K.弗蘭克納主張,僅僅促進福利總量是不夠的,財富的分配必須體現(xiàn)平等對待精神,它不是“平均主義”,而是平等待人的“均等機會”。平等待人并不意味著使人們的生活一樣好,但必須保障個人固有的同等機會,除非根據(jù)慈善的理由,或為了促進更大平等的理由,不平等的機會才有合理性。至于是否以美德、貢獻、成就等作為財富分配的標準,關鍵在于必須首先保證人們擁有取得它們的均等機會與條件。⑧弗蘭克納的公正價值觀主張社會財富雖然不可能絕對均分,但必須使得每個人在獲益機會與條件的起點上平等。隨著公共資源、稀缺資源實際占有的不均衡狀況日漸突出,公正價值追求成為全社會聚焦的話題。新聞媒體就某個具體事件或現(xiàn)象可以設置價值倡導議題,組織、發(fā)酵輿論,在問題的廣度與深度方面引導政府與社會進行定向思考。如近一兩年來媒體就重點高校招生中農(nóng)村生源銳減的突出現(xiàn)象,圍繞有失偏頗的高考加分政策,城鄉(xiāng)之間教育資源分配失衡、受優(yōu)質(zhì)教育機會差距拉大等話題作多側(cè)面的分析與對策倡導,體現(xiàn)了相當自覺的價值引導意識。從微觀層面具體問題出發(fā),新聞批評監(jiān)督輿論對公正價值的判斷與把握比較得心應手,但這類輿論依賴于個別典型性事件,輿論訴求斷斷續(xù)續(xù),不能形成氣勢恢弘的樂章,難以構(gòu)成氛圍濃厚的輿論場。而媒體對這方面宏觀性話題處理缺乏正確審視的能力或膽識,“問題”意識被機械式正面宣導沖淡,某些政策現(xiàn)象或行為雖然具有淺層面的輿論宣傳價值,但獲益條件或機會不均等作為隱性問題制約著政策效能的發(fā)揮。比如東西部地區(qū)的經(jīng)濟增長與環(huán)境治理成本補償問題,行業(yè)規(guī)模經(jīng)濟與財富壟斷問題,國企深化改革的經(jīng)濟效益倡導問題等,媒體應景性報道因為忽略了對潛在的“公正”價值缺失的考量,“一時亂拍手”的浮光掠影式宣傳難以產(chǎn)生經(jīng)得起時間檢驗的建設性輿論。三、“所得待遇合乎其所享有權利”公正價值輿論引導關注即是力量,因為媒體輿論的高度關注,促動了體制內(nèi)民意裝置——提案議案,與現(xiàn)代人權理念、法治文明進程相悖的某些制度性行為得以進入政府政策議程,如人身傷亡賠償方面城鄉(xiāng)戶口差別的“同命不同價”、行人違規(guī)引發(fā)事故的責任分擔上“撞了白撞”、公務員招錄體檢中的乙肝病毒攜帶者資格剝奪、城市流浪乞討人員的非人性收容等,均已成為歷史的印記。每一起政策廢止行為的背后,都有媒體呼吁尊重人的基本權利的強大輿論,這類輿論之所以能夠引起社會各方面強烈共鳴,是因為它觸及了社會“公正”維系的底線——不能放棄的人性。無論物質(zhì)利益還是精神利益,個體對于利益的享有都應該以其基本權利為依據(jù)。運用權利的概念厘清公正價值的內(nèi)涵,應該成為公正價值判斷的首要標準。英國當代法哲學代表性人物羅納德·德沃金認為,公正的本質(zhì)問題就是權利問題,權利遭受侵害必須予以補償。“哪里有公正問題,哪里就有權利問題,公正作為權利問題而存在。”⑨公正就是確定人們應該享有哪些權利而確保人們受到合乎權利要求的對待。在一切社會機會的獲取與財富的分配上,每個人都有受到關心和尊重的平等權利。一些人的利益決不應該服從另一些人的利益,除非為了某個集體目標而必須限制權利。而在確定集體目標時,多數(shù)人的偏好仍然值得檢視,即對集體外部成員的利益應有充分的考慮。德沃金的“公正就是使人們所得的待遇合乎其享有的權利”觀點,以最直白的闡釋將復雜的問題明了化。有關公正價值這方面倡導在不同學科領域有著相似的理論支撐,諸如美國當代倫理學家R.T.諾蘭認為,公正就是保障人們的權利不被侵犯,或者在受到侵犯后得到補償,反對歧視性或?qū)嘈砸?guī)則對權利的侵蝕,反對以權力剝奪正當權利。⑩當代政治哲學領域代表人物之一羅伯特·諾契克亦持相同觀點:公正不得不面臨的問題是人們被賦予了哪些權利,當每一個人都依照被賦予的權利得到自己應得到的利益,這種分配就是公正的。(11)就媒體輿論引導的意識自覺性程度而言,作為權利問題的公正價值觀較之公正價值觀的其他內(nèi)涵更易于把握,輿論也更易趨于“應然”的理性,因為媒體對于“應然”狀態(tài)的把握有著相對清晰的標準——法范疇中的權利。媒體所關注的2011年連續(xù)兩起發(fā)生在山西的公務員考錄違規(guī)事件,又一次提醒社會:基于權利應得的利益被權力勾銷時,也只有媒體輿論,才是挽回“公正”的觸發(fā)機制。四、“得其應得”與“先天條件最少者受惠”公正價值輿論引導在公正價值的輿論引導方面,媒體值得注意的另一種思維是:既要強調(diào)人們對于利益占有的“得其應得”法則,又要兼顧利益享有的“施惠弱者”原則,兩者各歸其位,才是社會公正恰當狀態(tài)?!暗闷鋺谩弊鳛椤肮钡脑忈?,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做非正義的事就是獲得比你應得的多,遭受非正義就是獲得比自己應得的少。(12)赫伯特·斯賓塞則作出更明確說明:公正意味著每個人的利益所得同他的努力和能力相當,既不多也不少?!懊總€人都應該接受自己的本性和行為所帶來的利益和痛苦,每個人都應該帶走自己行為的后果?!薄肮褪呛憔貌蛔兊厥垢魅说闷鋺谩!?13)就此信念本身而言,媒體輿論一般不會出現(xiàn)誤讀情況,關鍵在于從復雜的事實本身發(fā)掘這樣的價值倡導并非易事。諸如一個又一個成功企業(yè)家的光環(huán)總是與媒體的特別“禮遇”密不可分,但值得說明的是,如果媒體賞富、戀富報道只是求得民眾對財富本身驚嘆的傳播效果,不問創(chuàng)造財富的過程與背景,忽略公義與是非,僅以表面的“成功結(jié)果”說明成功的價值,那么,這樣的輿論有些是失之偏頗的,并不鮮見財富創(chuàng)造者落馬的事實——更多地依靠幕后交易不當?shù)美?,背離“得其應得”法則,已經(jīng)證明了媒體的某些報道是膚淺甚至矯情的,在公正價值的輿論維系上是失誤的。結(jié)果本不該是手段正當性的證明,而此類素材的報道卻往往采取了這樣的輿論引導思維,缺少一種應有的質(zhì)疑與批評精神。在另一些素材的報道中,媒體對“得其應得”的把握又是非常精準的,比如在為數(shù)眾多的“同案不同判”司法公正問題檢視上,媒體輿論大多秉持理性,尋求道德公義。這也說明一種現(xiàn)象,對于其中可能隱含的價值辨別與引導問題,如果沒有是非判斷的外來提示,媒體鑒別能力還有待提高?!暗闷鋺谩钡墓碚撘驗檫^于強調(diào)“個人對自己所處的社會整體不承擔任何天賦的義務”,“最適于其生存條件的個人生活得最好,最不適于其生存條件的個人生活得最差”,使得此種“公正”多少失卻了人性溫暖與社會應有的慷慨,引發(fā)頗多的理論爭議。代表性人物之一約翰·羅爾斯提出:社會和經(jīng)濟的不平等可以存在,但必須滿足基本要求,即“不平等將符合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社會應該照顧先天有利條件最少者的利益,實行補充原則以使天生不利者受益,只有如此,人們才可能發(fā)自內(nèi)心地接受社會差別的存在。(14)就弱者利益的輿論關注情況看,關愛特別人群、救助危困群體一直是媒體踐行社會責任的自覺而普遍選擇,也是媒體有效發(fā)揮輿論引導作用的優(yōu)勢所在。但從公正價值觀引導的更高要求考量,媒體如何兼顧“得其應得”與“先天有利條件最少者最大受惠”,避免一種合理的價值效忠與另一種同樣合理的價值效忠出現(xiàn)抵牾,才是切實提高新聞輿論引導水平的關鍵。注釋:①約翰·羅爾斯:《正義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1頁。②丁柏銓:《社會公平正義與新聞傳媒的責任》,《新聞大學》2007年第3期。③郭鎮(zhèn)之:《守望社會:電視暗訪的邊界線》,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年版,第203頁。④克里福德·G.克利斯蒂安:《媒體倫理學》,華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頁。⑤羅恩·史密斯:《新聞道德評價》,新華出版社2001年版,第49頁。⑥阿拉斯代爾·麥金太爾:《倫理學簡史》,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第328頁。⑦(14)約翰·羅爾斯:《正義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172、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設備搬遷協(xié)議合同
- 合伙開店鋪合同范例
- 土地勞務合同范例
- 海外派駐員工合同范例
- 單位清潔玻璃合同范例
- 銅仁學院《催化劑制備》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完整版100以內(nèi)加減法混合運算4000道158
- 桐城師范高等??茖W?!缎旅襟w內(nèi)容策劃與創(chuàng)作》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桐城師范高等??茖W?!峨娐放c模擬電子技術基礎》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同濟大學浙江學院《羽毛球?qū)m椊虒W訓練理論與實踐(三)》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花籃拉桿式懸挑腳手架工程技術交底
- 公共收益管理規(guī)約
- 影視聲音藝術創(chuàng)作基礎教程-課件
- 第四單元大單元教學設計 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
- 小班幼兒區(qū)域游戲自主性的實踐研究
- 農(nóng)商銀行、信用社面試常見題及答案
- 餐飲連鎖公司新店選址可行性報告
- 中學教師問卷調(diào)查總結(jié)報告
- 中國中鐵PPT模板
- 國家開放大學一網(wǎng)一平臺電大《建筑測量》實驗報告1-5題庫
- 勞務派遣整體服務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