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理療康復特色??评碓\規(guī)范_第1頁
針灸理療康復特色??评碓\規(guī)范_第2頁
針灸理療康復特色??评碓\規(guī)范_第3頁
針灸理療康復特色??评碓\規(guī)范_第4頁
針灸理療康復特色??评碓\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經典word整理文檔,僅參考,雙擊此處可刪除頁眉頁腳。本資料屬于網絡整理,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精品word完整版行業(yè)資料分享附件1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退變。外在因素主要是外傷、勞損等。診斷要點:1、疼痛好發(fā)于下腰部,且向下肢放射;2、有局限性壓痛;3、直腿抬高試驗和加強試驗陽性;4、皮膚感覺、肌力和腱反射的改變;5、脊柱姿態(tài)的改變;6、X線腰椎正側位片提示脊柱側凸或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7、CT或MRI提示有椎間盤突出。其中(13)項必備,并具備(4(7)項的任意1頂即可診斷。針灸推拿治療取俯臥位或側臥位夾脊穴直刺1.5~2.0寸秩邊或環(huán)跳直刺3.0~4.0寸,以患者針感下肢有放射麻木感或脹感為度;承扶直刺1.0~1.5寸1.0~1.50.5~1.020~30min,中間行針1~2次,每日治療一次。踝三針對椎間盤突出癥根性痛鎮(zhèn)痛技術精品word完整版行業(yè)資料分享足太陽膀胱經)踝上四寸,每條經脈循行線上各一穴,分別是根痛1、根痛2、根痛3L3/4椎間突出癥,取根痛1L4/5椎間盤突出癥取根痛2;L5/S1,椎間盤突出癥取根痛3,混合性突出,根據具體情況,綜合選穴。15度角,快速進入皮下,然后針體貼近皮膚表面,沿皮下刺入,進針長度為2.5寸,針刺方向朝上??焖倌磙D200~300次/分,不提插,幅度360~720度,每次連續(xù)捻轉3min。每10min行針一次,留針30min,每48小時針刺一次。辨證論治1、瘀血犯腰:腰痛如刺,痛有定處,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澀。治宜化瘀通痹,方用身痛逐瘀湯加減。2、腎虛腰痛:腰痛以酸軟為主,腰腿無力,遇勞更甚,臥則減輕。偏陽虛者用右歸丸。偏陰虛者用左歸丸。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無效時可采用手術治療.注意事項1、睡硬板床。2、注意腰部保暖,盡量不要受寒。3、白天腰部戴一個腰圍。4、不要做彎用力的動作,注意姿勢。5、急性發(fā)作期盡量臥床休息。6、平時在飲食上,多吃一些含鈣量高的食物。精品word完整版行業(yè)資料分享肩關節(jié)周圍炎硬,活動受限。織的慢性無菌性炎癥。診斷要點1、多見于50歲左右的中年人或老年人,常于肩部受寒后發(fā)病。2、肩部疼痛,漸進性加重,晝輕夜重,并可向頸、耳、肩胛及前臂和手放射。嚴重者不能做穿衣、梳頭、洗臉等動作。3、肩部腫脹不明顯,肩關節(jié)周圍有廣泛壓痛,日久可見肌肉萎縮。4、X線檢查一般無特殊發(fā)現,部分患者可有骨質疏松或見肌腱鈣化影。5、根據不同病理過程,可分為急性發(fā)作期、粘連期、臨床緩解期。手法治療1①局部彈撥②被動運動2、扳動手法:①前屈、外旋、上舉:②外展、外旋、上舉;③后伸、內旋、摸背。針灸治療(一)常規(guī)針灸治療精品word完整版行業(yè)資料分享1、取穴:條口透承山、肩髃、肩髎、肩前、曲池、外關、合谷。(二)針刺肩痛穴治療肩周炎技術取穴:肩痛穴,該穴位于足三里穴下兩寸偏于腓側。內服藥(1)風寒濕阻證方用三痹湯加減。(2)瘀血阻滯證方用身痛逐瘀湯加減.(3)氣血虧虛證用黃芪桂技五物湯加減.其他療法1、局部封閉:潑尼松龍2ml或曲安奈德、2%利多卡因、維生素B121ml、生理鹽水,肩周穴位封閉。注意事項平時要預防感冒,避免肩部受寒,鍛煉肩關節(jié)。面神經炎面癱發(fā)病急速,是以口、眼向一側歪斜為主要表現的病癥。本病多見于冬季和夏季。相當于西醫(yī)學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痹。診斷要點1、病前常有受涼、吹風史,少數患者病前幾天有耳后、耳內疼痛或面部不適等前驅癥狀。2、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常突起一側(偶為雙側)面部肌肉麻木、癱精品word完整版行業(yè)資料分享患側不能完成蹙額、抬眉、從聳鼻、鼓腮、示齒等動作??砂橛L流淚,舌前2/3味覺障礙,少數或有耳鳴、聽覺過敏或耳部皰疹等。3、病程遷延日久,可因癱瘓肌肉出現攣縮,口角反牽向患側,甚則出現面肌痙攣,形成“倒錯”現象。4、已排除其他原因所致之周圍性面癱(如小腦橋腦角病變、腦干病治療方法常規(guī)針刺療法:治法:祛風通絡、疏調筋經。針灸處方:以面頰局部和足陽明經腧穴為主。陽白、下關、迎香、翳風、合谷、曲池,頰車透地倉,陽白透魚腰、四白透迎香。淺刺;恢復期可加灸法。穴位注射:取患側陽白、四白、頰車、地倉,太陽、牽正、下關、翳風及雙側曲池、足三里,選維生素B12或蘭他敏注射液,面穴0.2-0.3ml/穴,體穴1~2ml/穴。每次取3~4穴注射,隔日一次。適用于各型各期。辨證治療風寒型:治宜祛風牽正、溫經散寒通絡,方用牽正散加減。風熱型:治宜疏風牽正、清熱通絡,方用桑菊牽正散加減。減。注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