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數字地面模型及其應用_第1頁
第七章 數字地面模型及其應用_第2頁
第七章 數字地面模型及其應用_第3頁
第七章 數字地面模型及其應用_第4頁
第七章 數字地面模型及其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數字地面模型及其應用~第1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7.1數字地面模型的概念

地理空間實質是三維的,只是人們通常在二維地理空間上描述和分析空間的分布。如專題圖大多數是平面圖。DTM模型(DigitalTerrainModel)于50年代由MIT攝影測量實驗室提出,是用數字形式描述地形表面的模型。實質上這是對地面形態(tài)和屬性信息的數字表達。當DTM模型中數字屬性為高程時稱數字高程模型,即DEM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DEM模型是DTM模型的一種特例。從測繪的角度看,DEM模型是新一代的地形圖,它通過存儲在介質上的大量地面點空間數據和地形屬性數據,以數字形式來描述地形地貌。

第2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7.2DEM的常用數據模型一、規(guī)則格網(grid)模型1、模型的表示

Z11Z12Z13Z1nDTM=Z21Z22Z23Z2n

ZM1ZM2ZM3ZMn

平面上的任意一點Zij的坐標為xiyi,其中

xi=x0+idxyi=

y0+jdydx,dy分別是格網在x和y方向上的間隔;nx,ny分別為x和y方向上的格網數;i=0,1,2…..nx-1;j=0,1,2……ny-1;第3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2、格網的含義用規(guī)則采樣點,或把不用規(guī)則采樣點內插成規(guī)則點,以矩陣形式來表地面形狀。它已成為柵格數據結構中DTM的通用形式。第4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3、格網的生成內插方法:1)距離加權法2)雙線性插值法3)趨勢面插值法4)樣條插值法5)克呂格插值法第5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4、規(guī)則格網模型的優(yōu)缺點優(yōu)點1)數據結構簡單,算法實現容易。2)容易計算等高線、坡度、坡向、自動提取地域地形等。缺點1)數據量大;2)對不同地形采用一律平等的規(guī)則格網,不利于表示復雜地形。第6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不規(guī)則三角網(TriangulatedIrregularNetworkTIN)模型

1、模型的表示

點文件三角形文件點號坐標點三角形號頂點鄰接三角形N1X1Y1Z1T1N1N5N6T2T5/

N2X2Y2Z1T2N1N4N3T1T3T6N3X3Y3Z1T3N1N2N4/

T4T2

N4X4Y4Z4T4N2N3N4T3/

T8

N5X5Y5Z5T5N8N5N6T1/

T6

N6X6Y6Z6T6N4N5N8T2T5T7

N7X7Y7Z7T7N4N7N8T6T8/

N8X8Y8Z8T8N3N4N7T4T7/

T1T2T3T4T5T6T7T8N1N6N2N8N7N3N4N5第7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2、不規(guī)則三角網規(guī)則的生成

第8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3、不規(guī)則三角網規(guī)則格網模型的優(yōu)缺點不規(guī)則三角網模型的優(yōu)點:1)克服柵格數據中的數據允余問題2)可充分表示復雜的地形特征,它能適應起伏不同的地形,用大量三角形地面形態(tài)效率高,數據精度高。不規(guī)則三角網模型的缺點:1)算法實現復雜,由于形成三角網方法不同有不同算法2)對特殊的地形線要調整

第9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7.3DTM數據的采集1、DTM數據源的種類1)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為數據源2)以地形圖為數據源3)以地面實測記錄為數據源4)其它數據源第10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2、DTM數據源的采集1)數據采集的方法2)數據采集的原則第11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3、數據采集的后處理采集的DEM數據必需進行后處理方可應用,后處理包括:1)格式轉換2)坐標轉換3)數據編輯處理4)數據分塊第12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4、數據密加的增加和插值數據加密和插值的核心問題是確定內插方法,任何一種內插方法都是基于原始函數光滑性,也就是說認為臨近數據點之間存在很大的相關性。第13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7.4DTM模型的建立

這里舉例說明用地形圖生成格網DEM掃描儀掃入地形圖預處理獲得二值等值線細化二值等高線圖跟蹤賦值高程值插值生成DTM數據顯示三維地面模型第14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7.5DTM模型的可視性化在GIS的發(fā)展歷程中,一開始就十分重視利用計算機技術,實現空間數據的圖形顯示和分析。以充分直觀的表示空間數據處理分析的結果。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GIS的可視化研究早于科學計算可視化的研究。第15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地形三維顯示的步驟1、獲取地形數據2、生成數據高程模型3、進行可視化處理4、進行三維顯示第16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GIS可視化研究的幾個技術地形三維可視化的主要內容:1)建立數字高程模型;2)圖形的投影變換技術;3)圖形的消隱技術和裁剪技術;4)光照模型和彩色合成技術。

第17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三、地形三維顯示的方式1、線框法通過物體的三維邊緣框架來表示物體的幾何形狀。即將地物表面按一定間隔獲取數據點,連成折線或曲線,經投影變換后顯示。

第18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2、表面法線框法用地物的邊線來顯示表面形狀。表面法將整個數據模型看作一個大的復雜空間曲面,來顯示地物表面形狀。具體安排時將表面分成很多格網以此為面元,作為基本單元進行處理。面元具有各自的屬性可獨立進行填充消陰顯示。3、體素法體素法具有真正意義上的三維顯示,它將空間物體分成很多的體元素,如長方體、臺面體,作為基本單元進行處理。體元具有真三唯特性。第19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四、地形的三維疊置技術1)點要素和三維地形的疊置2)線要素和三維地形的疊置3)面要素和三維地形的疊置第20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五、DTM模型的可視化分析

1、通視性分析兩點之間的通視性(intervisibility)指在A點是否能看到B點。常用的方法:1)剖面線分析法2)射線追蹤分析法ABAB第21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22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2、可視域分析第23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7.6DTM模型的應用

一、DTM模型在地圖制圖中的應用第24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DTM模型在地形分析中的應用1、用DTM模型定義坡度和坡向坡度定義為地形表面和水平面之間夾角的正切值;坡向定義為地形表面法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與正北方向之間夾角。陰陰半陰半陰半陽半陽陽陽坡度的定義坡向的定義

坡度角

法線地面第25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2、用DTM模型計算坡度和坡向坡度和坡向的計算通常使用3*3的窗口,將其在DEM高程矩陣中連續(xù)移動,從而完成整幅圖的計算Z2Z2xy

ZZi,j+1-Zi,j-1

x=2x

ZZi+1,j-Zi-1,j

y=2y

xy分別是格網在x方向和y方向上間隔坡向Dir=-Zy坡度=tg=i-1j-1i-1,ji-1,j+1i+1j-1i+1,ji+1,j+1ij-1i,ji,,j+1Z/x=tgA-<A<第26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3、山谷山脊特性的分析1)谷點滿足下面4個條件(Zi,j-1-

Zi,j)*(Zi,j+1-

Zi,j)>0AND(Zi-1,j-

Zi,j)*(Zi+1,j-

Zi,j)>0ANDZi,j+1>

Zi,jANDZi+1,j>

Zi,j

2)脊點滿足下面4個條件(Zi,j-1-

Zi,j)*(Zi,j+1-

Zi,j)>0AND(Zi,j-1-

Zi,j)*(Zi+1,j-

Zi,j)>0ANDZi,j+1<

Zi,jANDZi+1,j<

Zi,j

3)溝谷密度D=L/A其中A是區(qū)域的面積;L是區(qū)域內溝谷總長度。4)溝谷深度i,j-1i,ji,j+1i-1,j-1i-1,ji-1,j+1i+1,j-1i+1,ji+1,j+1第27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