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醫(yī)學課件)14-法醫(yī)精神病學_第1頁
(法醫(yī)學課件)14-法醫(yī)精神病學_第2頁
(法醫(yī)學課件)14-法醫(yī)精神病學_第3頁
(法醫(yī)學課件)14-法醫(yī)精神病學_第4頁
(法醫(yī)學課件)14-法醫(yī)精神病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法醫(yī)學課件)14-法醫(yī)精神病學第一頁,共41頁。一、概念法醫(yī)精神病學(forensicpsychiatry)是研究人的精神障礙、精神健康與法律相關問題的一門法醫(yī)學分支學科通過對涉及法律事件的相關人員的精神狀態(tài)及其法律能力的法醫(yī)學鑒定,為司法部門提供科學依據,這一過程稱為精神疾病司法鑒定,簡稱為精神鑒定第二頁,共41頁。二、精神疾病司法鑒定的任務和目的常涉及以下幾個方面:①在刑事或民事訴訟案件中當事人有無或偽裝精神疾??;②如果有精神疾病,有無責任能力或行為能力,是否需要治療及確定監(jiān)護人;③犯罪嫌疑人或已被施行刑罰的人,有無受審能力或服刑能力,是否需要減免刑罰或保外就醫(yī);④確定訴訟活動中有關證人的精神狀態(tài),有無作證能力;⑤性犯罪的女受害人在被侵犯時有無性防衛(wèi)能力;⑥在人身傷害案件中,第三頁,共41頁。第一節(jié)精神病人的刑事責任能力

與民事行為能力

一、刑事責任能力刑事責任能力(criminalresponsibility),簡稱責任能力,是指一個人辨認和控制自已行為的能力,亦即一個人能夠正確認識自己行為的性質、意義和后果并自覺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從而對自己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的能力第四頁,共41頁。責任能力的核心內容就是辨認和控制能力

無責任能力,主要指精神病人和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由于精神異常,未成年由于精神發(fā)育和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不能正確地認識客觀現實,不能正常地從事社會活動和適應社會,對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和自身狀況缺乏自知力而不能辨別事物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因此,盡管其行為已構成犯罪,但因為無責任能力,亦對其行為的后果不負刑事責任。第五頁,共41頁。部分責任能力和限制責任能力

精神活動有別于正常人,但不是明顯精神異常(如精神發(fā)育遲滯、明顯人格改變等),沒有完全喪失辨認能力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而是這種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減退或削弱

第六頁,共41頁。二、民事行為能力民事行為能力(civilcapacityofbehavior)是指公民其精神活動達到充分發(fā)展的階段所具備的承擔公民義務的能力,也是一個人的行為能否發(fā)生民事法律效力的依據

民事行為能力的評定標準主要依據兩個方面:一是醫(yī)學標準,即精神異常的嚴重程度;二是從法律的角度出發(fā),能否正常地完成各種法律行為第七頁,共41頁。當事人在其生活過程中,能否合理地處理自己的財產、婚姻、合同等民事問題;能否承擔公民應承擔的義務;在民事訴訟中有否提供證詞和作為證人的能力,這些都屬于民事行為能力的范疇第八頁,共41頁。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異常影響了對行為的實質性理解和辨認能力,司法鑒定時常評定為無行為能力和限制(部分)行為能力

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九條之規(guī)定,為了保護這些人的正常權益,人民法院依法可以指定其監(jiān)護人。有很多精神病患者終生喪失了行為能力,終生需人監(jiān)護。但也有些精神病人,在發(fā)作期內喪失了行為能力,需要監(jiān)護;但當疾病痊愈,精神完全正常后可以恢復行為能力,此時監(jiān)護也可以被取消。第九頁,共41頁。(一)作證能力作證能力(capacityoftestimony)又稱證明能力或證人能力。是行為人自己看到、聽到或從他人處知悉案件的真實情況時能提供對案件有關系的證言能力。

《刑事訴訟法》第四十八條規(guī)定:“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為證人?!钡谑摚?1頁。精神病人由于受到妄想、幻覺的支配,或由于思維障礙、智能障礙等致使其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真實情況,都屬于無作證能力

符合下列兩個條件,即使處于精神病發(fā)病期的患者,亦可評定為有作證能力;①能分辨是非,提供實在的證據。②有正確的表達能力。第十一頁,共41頁。(二)性自我防衛(wèi)能力《精神疾病司法鑒定暫行規(guī)定》(1989)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規(guī)定:“被鑒定人是女性,經鑒定患有精神病,在她的性不可侵犯權遭到侵害時,對自身所受的侵害或嚴重后果缺乏實質性理解能力的,為無自我防衛(wèi)能力?!钡谑摚?1頁。涉及性自我防衛(wèi)能力鑒定的精神疾病依次為精神發(fā)育遲滯、精神分裂癥和躁狂癥等重度、極重度及一部分中度精神發(fā)育遲滯患者,精神分裂癥發(fā)病期以及嚴重躁狂癥和周期性精神病發(fā)生時,患者喪失對性行為的辨認和控制能力,評定為無性自我防衛(wèi)能力第十三頁,共41頁。部分性自我防衛(wèi)能力一部分中度及部分輕度精神發(fā)育遲滯者,精神分裂癥不全緩解期、殘留型、部分慢性患者和部分躁狂癥患者,對性行為的辨認能力不完全,或者控制能力削弱第十四頁,共41頁。有性自我防衛(wèi)能力精神分裂癥緩解期、躁狂癥發(fā)作間歇期、發(fā)作性精神障礙的間歇期以及一部分輕度精神發(fā)育遲滯者,其智能障礙輕微,社會適應能力良好,并不影響其對性行為的辨認和自我防衛(wèi)能力第十五頁,共41頁。(三)訴訟能力訴訟能力(fittodea)也稱民事訴訟行為能力是指行為人能夠親自參與民事訴訟活動,具有獨立行使訴訟權利和履行訴訟義務的能力。第十六頁,共41頁?!毒窦膊∷痉ㄨb定暫行規(guī)定》(1989)第二十一條第一款規(guī)定:“被鑒定人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在訴訟過程中,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致使不能行使訴訟權利的,為無訴訟能力?!钡诙钜?guī)定:“被鑒定人為民事案件的當事人或刑事案件的自訴人,在訴訟過程中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致使不能行使訴訟權利的,無訴訟能力。第十七頁,共41頁。評定訴訟能力的醫(yī)學要件與法學要件醫(yī)學要件主要是精神醫(yī)學的臨床診斷,即是否有精神障礙,嚴重程度如何。法學要件則注重對訴訟的性質,意義和過程的理解,能否與其代理人合作,履行法律賦予的申訴權利第十八頁,共41頁。(四)受審能力受審能力(competencetostandtrial)是指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偵察、審查起訴、審判等刑事訴訟活動中對自己面臨的訴訟及其可能帶來的后果合理恰當的理解能力,對訴訟程序及自身權利的認識能力以及與辯護人配合進行合理辯護能力的綜合。第十九頁,共41頁。受審能力與刑事責任能力不同

受審能力主要研究被鑒定人刑事訴訟時的精神狀態(tài)對其理解訴訟性質及可能后果,對訴訟程序及自我權利的認識,以及合理與辯護人合作進行辯護的能力的影響。

責任能力則主要研究作案時被鑒定人的精神狀態(tài)對其辨認和控制能力的影響;受審能力主要影響訴訟程序進行,可能導致訴訟中止,而責任能力主要影響刑事責任的判定。第二十頁,共41頁。受審能力評定主要從醫(yī)學要件和法學要件醫(yī)學要件是評定的前提條件,即是否患有某種精神障礙、嚴重程度如何、其精神狀態(tài)的真實性如何。受審能力評定更注重于法學問題的理解,即對審判能否正確理解、能否與辯護人合作、在法庭上能否正確地回答問題,能否解釋作案情節(jié)及當事人的心理狀態(tài)。第二十一頁,共41頁。(五)服刑能力

服刑能力(competenceofservingasentence)是指罪犯或服刑人員能夠承受刑罰的懲罰,能夠理解刑罰的性質、目的和意義的生理和心理條件,亦稱為承受刑罰的能力第二十二頁,共41頁。醫(yī)學和法學要件醫(yī)學要件仍然是精神醫(yī)學的臨床診斷,它是被鑒定人能否承擔受刑罰的前提條件,在明確醫(yī)學診斷的基礎上,認真分析被鑒定人所患精神障礙的類型和嚴重程度,以及精神障礙對其理解刑罰的性質、目的和意義的影響程度,從而確定被鑒定人是否具備承受刑罰的能力。第二十三頁,共41頁。評定為無服刑能力的精神病患者,應將其送往公安系統開辦的安康醫(yī)院或監(jiān)獄設立的精神病監(jiān)護醫(yī)療機構接受強制性醫(yī)療措施,待其精神癥狀消失,精神活動恢復正常,能夠承受刑罰后,再送回原服刑機關繼續(xù)服刑。

第二十四頁,共41頁。第二節(jié)司法鑒定中常見的精神障礙一、感知覺障礙(disturbanceofsensationandperception)

1、感覺障礙包括感覺過敏、感覺減退或缺失、感覺倒錯等,多見于神經系統疾病。精神鑒定檢查中最常見的是感覺缺失,常與癔癥性癱瘓同時出現,屬于癔癥轉換癥狀,感覺缺失的分布范圍與神經解剖不符是最關鍵的鑒別點。第二十五頁,共41頁。2、知覺障礙

知覺是事物的各種感覺屬性如顏色、質地、形狀等,反映到大腦后經過綜合形成的整體形象知覺障礙—錯覺、幻覺、感知綜合障礙:錯覺是歪曲的知覺體驗,有客觀的刺激存在,單被完全錯誤地感知第二十六頁,共41頁。幻覺是虛幻的知覺體驗,特征是沒有相應的客觀刺激存在,卻出現了相關的知覺體驗

感知綜合障礙的特征是對客觀事物整體性質的感知是正確的,但對個別屬性的感知發(fā)生了障礙,最常見的是視物變形癥,即看見外界事物的形狀、大小、體積等出現了改變第二十七頁,共41頁。二、思維障礙(disturbancesofthinking)1、思維形式障礙包括思維聯想和思維邏輯障礙。思維聯想障礙主要表現為思維奔逸、思維遲緩、思維散漫和思維破裂;思維邏輯障礙主要表現為語詞新作和病理性象征性思維。第二十八頁,共41頁。2、思維內容障礙主要包括妄想、超價觀念、強迫觀念

(1)妄想是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態(tài)的推理和判斷,具有病態(tài)的堅信、自我卷入、個人獨有三個基本特征

按其內容和性質分為被害妄想、關系妄想、嫉妒妄想、被洞悉妄想或內心被揭露感、物理影響妄想、夸大妄想、罪惡妄想、疑病妄想、鐘情妄想等第二十九頁,共41頁。(2)超價觀念

超價觀念從患者的個性和經歷來看,具有一定的可理解性。其發(fā)生常有一定的事實起因,推理過程也基本合乎邏輯,但觀念偏激以至于相同文化背景的多數人都不能接受,常常導致人際沖突第三十頁,共41頁。(3)強迫觀念

某一概念、形象、想法、念頭等在腦子里反復糾纏出現(強迫),明知不必要并且主動有意識地抵抗(反強迫),卻擺脫不掉,為此感到痛苦臨床上常見的有強迫性窮思竭慮、強迫性懷疑、強迫性回憶、強迫性對立觀念第三十一頁,共41頁。三、情感障礙(affectivedisorder)1、情感高漲:是正性情感的顯著增加,表現為與刺激環(huán)境不適應的過分愉快、喜悅和幸福感2、情感低落:是負性情感的顯著增強,表現為心情灰暗,情緒消沉,憂心忡忡,愁眉不展,唉聲嘆氣,消極悲觀,對外界一切都失去興趣,感到自己一無是處第三十二頁,共41頁。3、焦慮

是一種與客觀不符的、莫名其妙的惶恐不安與提心吊膽的心情狀態(tài)4、情感淡漠:患者對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應的情感反應,對周圍發(fā)生的事漠不關心。情感減退程度較輕時稱為情感平淡或情感遲鈍第三十三頁,共41頁。5、易激惹

情感反應性過分強烈,表現為微小刺激引起短暫而強烈的情緒反應,且多為憤怒和不滿的情緒。常見于某些人格障礙如反社會人格、偏執(zhí)型人格和情緒不穩(wěn)型人格等情感障礙責任能力的評定需從醫(yī)學條件和法學條件兩方面綜合判斷,喪失對事物的辨認或控制能力時屬于無責任能力;辨認或控制能力削弱,一般為限制(部分)責任能力第三十四頁,共41頁。四、智能障礙(disturbancesintelligence)智能又稱智力,是一個人的整體能力,是運用既往獲得的知識、經驗來解決實際問題、形成新概念的能力,是理解力、計算力、分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等方面的綜合。智能水平與年齡、教育程度、職業(yè)等因素有關,可以用智商(IQ)來測量

第三十五頁,共41頁。1、精神發(fā)育遲滯(mentalretardation,MR)

是指精神發(fā)育成熟以前(18歲以前),由于各種致病因素造成智能發(fā)育受阻,使智能始終停留在低下水平。其IQ標準分別為輕度:50~69,中度35~49,重度20~34,極重度<20。

第三十六頁,共41頁。2、癡呆(dementia)

指智能發(fā)育正常后,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大腦器質性或功能性損害,使得智能又退行到低于正常水平。兩者的區(qū)別在于:精神發(fā)育遲滯者從來沒有達到過正常智力,而癡呆是從正常水平退行到智力低下。第三十七頁,共41頁。假性癡呆是鑒定中常見的一種特殊類型的癡呆

不是由于大腦器質性病變所致,而是一種心理癥狀,完全可以恢復正常,又稱心因性假性癡呆,多見于強烈心理刺激誘發(fā)的癔癥和拘禁性反應等

重度及以上評為無責任能力;中度多數評定為限制責任能力,少數評為無責任能力;輕度評為限制責任能力或完全責任能力。

第三十八頁,共41頁。五、意識障礙(disturbancesofconsciousness)

意識障礙的類型分為意識水平下降(嗜睡、昏睡、昏迷)、意識范圍改變(矇眬狀態(tài))及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