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文文學常識_第1頁
高考古文文學常識_第2頁
高考古文文學常識_第3頁
高考古文文學常識_第4頁
高考古文文學常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古文文學常識

高考古文文學常識

雖然文言文不是現(xiàn)實中的語言,今日的學習和生活中都已不再運用,但它是現(xiàn)代文的源泉,還在以各種方式影響著我們現(xiàn)在運用的語言,高考中,文言文也是必考題目。以下是整理的高考古文文學常識,希望大家都能駕馭這個學問點。

高考古文文學常識1:古今異義詞

1、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今義:無出路的境地。

例: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桃花源記》)

2、交通古義:交織相通。今義: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yè)。

例: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桃花源記》)

3、窮古義:窮盡。今義:經(jīng)濟貧困。

例: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

4、鮮美古義:艷麗美麗。今義:指(食物)味道好。

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桃花源記》)

5、布衣古義:平民。今義:棉布衣服。

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出師表》)

6、可以古義:可以憑借。今義:對某事表贊同。

例: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曹劌論戰(zhàn)》)

7、開張古義:擴大。今義:開業(yè)(多指商業(yè)部門)。

例: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8、涕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例: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師表》)

9、兵古義:兵器。今義:士兵。

例:兵甲已足(《出師表》)

10、池古義:護城河。今義:小水塘,池塘。

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1、居古義:停留,過了。今義:居住,居處。

例:居十日,扁鵲復見。(《扁鵲見蔡桓公》)

12、走古義:跑。今義:行走。

例: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13、湯古義:熱水。今義:菜或面做的稀狀食物。

例:及其日中如探湯。(《兩小兒辯日》)

14、去古義:離開。今義:到……去

例: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兩小兒辯日》)

15、但古義:只,只不過。今義:轉折連詞。

例: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木蘭詩》)

16、妻子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專指男子的配偶。

例: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

17、再古義:其次次。今義:又一次。

例: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zhàn)》)

18、烈士古義:有雄心壯志的人。今義:為正義事業(yè)而獻身的人。

例: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

19、雖然古義:兩個詞,“雖”即“雖然”,“然”即“如此”“這樣”。今義:連詞。

例: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20、學者古義:兩個詞,求學的人。今義:指在學術上有確定成就的人。

例: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墨池記》)

高考古文文學常識2:文言文翻譯方法

一、文言翻譯的標準

信――忠實于原文,精確表達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遺漏,也不隨意增減意思。

雅――譯文選用的詞語比較探究,且規(guī)范得體,簡明優(yōu)雅。

達――譯文通順明白,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沒有語病。

二、文言翻譯的基本方法:抄、換、釋、調、刪、補等

1。抄(保留法)――保留古今詞義完全相同的一些詞。特定的專業(yè)術語,如人名、歷史地名、名族名、官名、謚號、廟號、年號、特別稱謂、特別的學術或專業(yè)術語、現(xiàn)在已經(jīng)消逝的事物等;另外,如度量衡等一些名詞,即可保留,也可折合。

2。釋(對譯法)――譯文對應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大量接受相同語素的雙音詞。

3。換(替換法)――對那些詞義已經(jīng)進展,用法已經(jīng)變更,語法已經(jīng)不同的一類詞在譯文中要替換為現(xiàn)代漢語。

4。調(調整法)――對于一些特別的文言句式,在譯句時要依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則,將成分位置作必要的移位調整。

5。刪(刪減法)――文言語句中有些虛詞的用法只起語法作用,譯句時只能刪除、消減。如句首的發(fā)語詞,句中表順接的連詞,起協(xié)調音節(jié)、停頓或只起結構作用的助詞等。

6。補(增補法)――文言文省略現(xiàn)象較為突出,譯文時要補出必要的省略成分。

三、文言文翻譯的失誤形式

(一)不需翻譯的強行翻譯

在文言文中凡是國名、地名、人名、官名、帝號、年號、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譯時,可以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不用翻譯,因為這些詞一般都無法與現(xiàn)代漢語對譯。如: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

譯成:晉國侯王和秦國霸主包圍鄭國,因為鄭國對晉國無禮。

(二)以今義當古義

有的詞語隨著社會的進展,意義已經(jīng)變更了,有的詞義廣闊,有的詞義縮小,有的詞義轉移,有的詞感情色調有變更,有的名稱說法變更。因此,要依據(jù)原文的語境確定詞義,且不行以今義當古義。下面幾例翻譯均是不妥的。

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門豹治鄴》

譯成:這個女子品質不好……應當再找個品質好的`女子。

正確的翻譯是:這個女子品質不美麗……應當再找個相貌好的女子。

2。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短K武傳》

譯成:使者聽了很興奮,依據(jù)常惠說的來辭讓單于。

正確的翻譯是:使者聽了很興奮,依據(jù)?;菡f的來責怪單于。

3。(虎)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譯成:老虎咬斷驢子的喉嚨,吃完驢子的肉,才到樹林中去。

正確的翻譯是:老虎咬斷驢子的喉嚨,吃完驢子的肉,才離開。

4。先帝不以臣卑鄙。

譯成:先帝(劉備)不認為我卑鄙無恥。

正確的翻譯是:先帝(劉備)不認為我地位低下、見識短淺。

(三)該譯的詞沒有譯出來

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譯成:以藺相如的功勞大,拜他為上卿。

譯句沒有把“以”譯出來,應當譯成“因為”,也沒有把“拜’譯出來,應當譯成“任命”才算正確。

(四)詞語翻譯得不恰當

例如: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譯成:不疼惜珍寶寶器肥田沃土。

譯句中把“愛’譯成“疼惜’不當,“愛”有疼惜之意,但在這個句子中是’吝嗇”的意思。

(五)該刪除的詞語沒有刪除。

例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譯成:從師學習的風尚也已經(jīng)很久不存在了。

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頓,湊足音節(jié),或者起語氣作用的助詞,或者起連接作用的虛詞,它們沒有實在的意義,雖然在原文中是必不行少的,但在翻譯時,因為沒有相當?shù)脑~可以用來表示它,應當刪除不譯。比如表示推斷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譯時應當從譯句中去掉,并在適當?shù)牡胤郊由贤茢嘣~“是”。

(六)省略成分沒有譯出。

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沒有必要翻譯出來,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需翻譯出來語意才完全。如:權以()示群下,莫不響震失色。(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譯成:孫權給群臣看,沒有誰不嚇得變更了臉色的。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書信,而譯句中沒有譯出來,應當在“孫權”的后邊加上“把曹操的書信”,語言才顯得清楚完整。

(七)該增加的內容沒有增加數(shù)詞后的量詞。

如:①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xié)。譯成:現(xiàn)在劉表剛剛死亡,兩兒子不團結。語氣才顯得流暢。②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譯成:因此,先主劉備就去探望諸葛亮,總共去了三(次),才見到他。

(八)無中生有地增加內容

一般說來,文言文翻譯必需要敬重原文的內容,不能依據(jù)個人的好惡增加一些內容,以至違反原文的意思,否則,就會造成失誤,例如;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譯成:許多人在一起走,確定有品德高潔,學有專長,樂于助人并且可以當我老師的人在里面。

(九)應當譯出的意思沒譯出

沒有把全句的意思說出來,只說出了一部分意思。例如: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譯成:孔子說:“學習后要復習,不也是很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