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常識(文體常識)_第1頁
文學常識(文體常識)_第2頁
文學常識(文體常識)_第3頁
文學常識(文體常識)_第4頁
文學常識(文體常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學常識(文體常識)21.古體詩、近體詩。唐朝及以后盛行的律詩、絕句為近體詩。唐朝以前形式較為自由的詩稱為古體詩。比如《詩經(jīng)》、樂府詩都屬古體詩;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兩類。3律詩:共八句,分四聯(lián)。一二句為首聯(lián);三四句為頷聯(lián);五六句為頸聯(lián),七八句為尾聯(lián)。中間兩聯(lián)的上下兩句要講究對仗。絕句:共四句。分五言絕句、七言絕句42.楚辭,屬詩歌,篇幅較長,句式參差錯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為主,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以屈原的《離騷》為代表。53.賦:源于戰(zhàn)國后期,句子大體整齊押韻,間雜散文句式,著力鋪陳事物,是介于散文和詩歌之間的一種文體。64.詞: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詩歌的發(fā)展。詞有詞牌。詞的句子長短不一,故又稱為長短句。75.曲:盛行于元代,故稱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是清唱曲;雜劇是演出曲。散曲可分小令、套曲兩類。曲有曲牌,規(guī)定其字數(shù),句數(shù)、押韻等86.雜劇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結構是四折(相當于四幕)加一個楔子(序幕),其構成有科(人物動作、舞臺效果的說明)、賓白(人物對白、獨白等)、唱詞。角色有生(男角)、旦(女角)、凈(花臉)、丑(丑角)。97.編年體:《左傳》、《資治通鑒》。國別體:

《戰(zhàn)國策》、《國語》。紀傳體:

《史記》、《漢書》。斷代體:

《漢書》、《后漢書》。通史體:

《史記》、《資治通鑒》108.論說文:論,議論事理,說,申說事理。它可以記事,也可以發(fā)表議論,如周敦頤的《愛蓮說》、韓愈的《馬說》等。119.雜記文:包括名勝游記、山水游記、書畫雜物記、人事雜記四類。如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等。129.應用文:包括奏疏類、碑志類、祭文、贈序等。主要有:銘、表、贈序。銘:古代刻在器物上告誡自己或歌功頌德的一種文字,如劉禹錫的《陋室銘》。139.應用文:表:古代臣子向帝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體,如諸葛亮的《出師表》。贈序:古代專為送親別友而寫的文章,以表惜別、祝愿、勸勉之意,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14文學常識

(文體常識)

現(xiàn)代文體常識151.記敘文:2。說明文3。議論文4。應用文161.記敘文六要素: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結果。2.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173.說明文按說明對象分為: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4.說明文必須抓住事物的特征:特征便是該事物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標志。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本質185.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6.邏輯順序有以下幾種:由整體到局部,由概括到具體,由現(xiàn)象到本質,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原因到結果。197.常用的說明方法:下定義,分類別,列數(shù)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引用、列圖表。8.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209.一篇文章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分論點是用來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的。

10.論據(jù)分為兩種:事實論據(jù)、理論論據(jù)。2111.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12.小說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2213.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具體的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樣式。14.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tài)描寫。2313.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分為: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14.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分為:

自然環(huán)境描寫和社會環(huán)境描寫。環(huán)境描寫是為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襯托人物、發(fā)展情節(jié)等服務的。2415.小說按篇幅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短篇小說中千字左右的叫做微型小說(小小說)16.根據(jù)表達方式的側重點和內容不同,散文分為:

敘事散文、抒情散文、說理性散文。25敘事散文:以寫人記事為主,字里行間洋溢著感情,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背影》等。26抒情散文:以寫景狀物為主,著重抒發(fā)作者的情懷。比如《春》、《濟南的冬天》等。2717.詩歌:詩歌是一種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jié)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fā)思想情感。18.詩歌的主要特點:集中性、凝煉性、音樂性。28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