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復(fù)習備考:出自《戰(zhàn)國策》的文言文閱讀題專練_第1頁
高考文言文復(fù)習備考:出自《戰(zhàn)國策》的文言文閱讀題專練_第2頁
高考文言文復(fù)習備考:出自《戰(zhàn)國策》的文言文閱讀題專練_第3頁
高考文言文復(fù)習備考:出自《戰(zhàn)國策》的文言文閱讀題專練_第4頁
高考文言文復(fù)習備考:出自《戰(zhàn)國策》的文言文閱讀題專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考文言文復(fù)習備考:出自《戰(zhàn)國策》的文言文閱讀題專練

一、(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秦武王謂甘茂曰:“寡人欲車通三川,以窺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

甘茂對日:“請之魏,約伐韓。”王令向壽輔行。甘茂至魏,謂向壽日:

“子歸告王曰:'魏聽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盡以為子功。”向

壽歸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甘茂至,王問其故。對曰:“宜陽,大縣

也,上黨、南陽積之久矣,名為縣,其實郡也。今王倍數(shù)險,行千里而攻

之,難矣。臣聞張儀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

為多張儀而賢先王。魏文侯令樂羊?qū)?,攻中山,三年而拔之,樂羊反而語

功,文侯示之謗書一篋,樂羊再拜稽首日:'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

今臣羈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孫衍二人者,挾韓而議,王必聽之,是王欺

魏,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

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

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日:

'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墻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

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

疑臣者不適三人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聽也,請與子盟?!?/p>

于是與之盟于息壤。

果攻宜陽,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孫衍二人在,爭之王,王將

聽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對日:“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币蛳?/p>

起兵,復(fù)使甘茂攻之,宜陽未得,秦死傷者眾,甘茂欲息兵。左成謂甘

茂曰:“公內(nèi)攻于樗里疾、公孫衍,而外與韓佛為怨,今公用兵無功,

公必宏矣?!惫ヒ岁?,三鼓之而卒不上。向壽對曰:“公不論兵,必大

困。"甘茂日:“我羈旅而得相秦者,今攻宜陽而不拔,公孫衍、樗里

疾挫我于內(nèi),而公中⑷以韓窮我于外,是無茂之日已!請明日鼓之,

而不可下,因以宜陽之郭為墓?!庇谑浅鏊浇鹨砸婀p。明日鼓之,宜

陽拔。。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二》)

【注】公中:即韓相公仲傭,“中”通“仲”。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今臣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子曾之母也/疑臣者/不

適三人/王臣為恐臣之投杼也

B.今臣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適

三人/王臣/恐為臣之投杼也

C.今臣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子曾之母也/疑臣者不三適

人/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

D.今臣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子曾之母也/疑臣者不三

適人/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

11.下列對文中加粗紅色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羈旅”,意為長期寄居他鄉(xiāng),在文中指甘茂離開家鄉(xiāng)來到秦國做

官。

B.“盟”,文中指在神明面前立誓締約,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結(jié)盟具有

較強的約束力。

C.“今公用兵無功,公必窮矣”與《屈原列傳》中人“窮則反本”的

“窮”含義不同。

D.“三鼓”,文中指三次擊鼓命令軍隊出擊,起鼓舞士氣的作用,是

春秋戰(zhàn)國時的軍禮。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秦武王野心勃勃,想出兵向東進攻三川,凱鏡周王室,與《過秦論》

中所說惠文、武、昭襄東“割膏腴之地”相互印證。

B.甘茂認為宜陽雖然名義上是縣,實際上相當一個郡,實力雄厚,何

況秦王要跋涉千里去進攻,要攻占宜陽實屬不易。

C.宜陽久攻不下,而且愕里疾、公孫衍二人意見不一,爭論不休,導(dǎo)

致武王對戰(zhàn)爭勝利信心不足,準備停止進攻。

D.進攻宜陽時,秦國士兵士氣低落,屬下左成勸告甘茂要振作建功,

向壽則建議甘茂研究軍事和兵法,避免陷入困境。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子歸告王曰:“魏聽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盡以為子功。

(2)甘茂對曰:“息壤在彼?!蓖踉唬骸坝兄!币蛳て鸨?,復(fù)使甘

茂攻之。

14.甘茂在幫助秦國的過程中遭遇多種困難,他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

的呢?請簡要概括。(3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司馬錯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日:“不如伐

韓。"王曰:“請聞其說?!?/p>

對曰:“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贛轅、綏氏之口,當屯留之道,

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

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寶器必出。據(jù)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

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yè)也。今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

敝兵勞眾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為利。臣聞:'爭名者于朝,爭利

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顧爭于戎狄,

去王業(yè)遠矣。”

司馬錯曰:“不然。臣聞之:'欲富國者,務(wù)廣其地;欲強兵者,

務(wù)富其民;欲王者,務(wù)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今王之地小

民貧,故臣愿從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而有桀紂

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

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

盡西海,諸侯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止亂之名。

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

之所不欲危!…臣請謁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韓,周之與國也。周

自知失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則必將二國并力合謀,以因于齊、趙而求

解乎楚、魏。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謂危,不如伐蜀

之完也。"惠王日:“善!寡人聽子?!?/p>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

蜀既屬,秦益強富厚,輕諸侯。

(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

天下之所不欲危

B.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

天下之所不欲危

C.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

天下之所不欲/危

D.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

天下之所不欲/危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是(3分)

A.“當屯留之道”的“當”是“擋住,占據(jù)”之意,與《諫太宗

十思疏》中“人君當神器之重”的“當”意思不同。

B.“以因于齊、趙”的“因”是“依靠”的意思,與《燭之武退

秦師》中的“因人之力而敝之”的“因”用法和意義相同。

C.“以臨二周之郊”中的“二周”,指的是滅了商朝后建立的西

周與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東周。

D.“九鼎”,象征國家政權(quán)。傳說禹收天下之金,“鑄九鼎,象

九州”,夏、商、周時奉為傳國之寶。

12.下列各項對文章內(nèi)容解說有誤的一項是(3分)

A.一場關(guān)于“伐蜀”與“伐韓”的爭論,張儀主張“伐韓”,因

為他認為如果出去攻打戎狄,就離開周王畿太遠了,不值得。

B.從立論角度看,兩人論辯的出發(fā)點是一致的,那就是“名”“實”

二字,既要為秦謀得實利又要不陷于污名之中。

C.秦惠王最終聽取了司馬錯的意見,并派兵攻打蜀國取得成功。

蜀國歸附了秦國,秦國變得更加強大。

D.本文主要由人物的論辨語言構(gòu)成,文字較為干凈、洗煉,且結(jié)

構(gòu)精巧、綿密、完整。在敘述中作者并未顯露主觀的褒貶、抑揚等態(tài)度,

但作者的傾向性又融于其中。

1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yè)也。

(2)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

彼已服矣。

14.清吳楚材《古文觀止》云:“司馬錯建議伐蜀,句句駁倒張儀?!?/p>

請簡要概括司馬錯主張伐蜀、反對伐韓的理由。(3分)

三、(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

文,完成10-14題

楚襄王為太子之時,質(zhì)于齊。懷王墓,太子辭于齊王而歸。齊王隘之:

“予我東地五百里,乃歸子。子不予我,不得歸。”太子曰:“臣有傅,

請追而問傅?!备瞪髯釉?“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

臣故曰獻之便太子入致命齊王曰敬獻地五百里太子歸,即位為王。

齊使車五十乘,來取東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齊使來求東地,為之奈

何?”

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獻計?!鄙现鶉?子良人見。子良

曰:“王不可不與也。王身出玉聲,許強萬乘之齊而不與,則不信。后不

可以約結(jié)諸侯。請與而復(fù)攻之。與之,信;攻之,武。臣故曰與之。”子

良出,昭常入見。昭常曰:“不可與也。萬乘者,以地大為萬乘。今去東

地五百里,是去東國之半也,有萬乘之號而無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

勿與。常請守之?!闭殉3?,景鯉入見。景鯉曰:“不可與也。雖然,楚

不能獨守。臣請西索救于秦?!本磅幊觯髯尤?。王以三大夫計告慎子曰:

“寡人誰用于三子之計?”慎子對日:“王皆用之!”慎子曰:“臣請效

其說,而王且見其誠然也。王發(fā)上柱國子良車五十乘,而北獻地五百里于

齊。發(fā)子良之明日,遣昭常為大司馬,令往守東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

鯉車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弊恿贾笼R,齊使人以甲受東

地。昭常應(yīng)齊使曰:“我典主東地,且與死生?!饼R王謂子良曰:“大夫

來獻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矯也。

王攻之?!饼R王大興兵,攻東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萬臨齊右壤,

S:“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奪之東地五百里,不義。"齊王恐焉,

乃請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齊患。士卒不用,東地復(fù)全。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楚策》,有改動)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太子入/

致命齊王曰/敬獻地五百里/

B.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太子入

致命/齊王曰/敬獻地五百里/

C.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太子入/

致命齊王曰/敬獻地五百里/

D.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太子入

致命/齊王曰/敬獻地五百里/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質(zhì),古代派往敵國或他國做人質(zhì),質(zhì)子制度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重要

外交策略之一。

B.薨,是古人對死的一種諱稱,《禮記?曲禮》中記載:“天子死曰

薨,諸侯死曰崩?!?/p>

C.上柱國,保衛(wèi)國都之官,自春秋起為軍事武裝的高級統(tǒng)帥,后引申

為一種榮譽稱號。

D.萬乘即一萬輛兵車。乘,古時一車四馬為乘?!扒С恕保叭f乘”

是軍事實力的象征。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楚襄王欲返回楚國,齊王阻撓并且趁機索取楚國東部五百里土地。

楚襄王向慎子問計,慎子建議楚襄王割地回國,這也是無奈之下做出的

暫時讓步。

B.齊國派兵車五十乘,來楚國索取五百里東地。子良認為楚襄王作為

國君,說話一言九鼎,割讓承諾的土地是誠信,再攻打齊國體現(xiàn)楚國的不

不弱。

C.昭常不同意楚襄王割地與秦,他認為土地廣大遼闊的國家才可以

稱得上萬乘之國;景鯉認為楚國力量過于單薄,需要借助秦國軍事力量威

脅齊國。

D.子良向齊國表明楚國信守承諾的態(tài)度,而昭常假托王命守衛(wèi)東地,

加上秦軍壓境并指責齊國行為不當,齊王心生畏懼,最終無功而返,楚國

保全東地。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不可與也。雖然,楚不能獨守。臣請西索救于秦。(4分)

(2)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奪之東地五百里,不義。(4分)

14.慎子建議楚襄王采用三子建議,請問子良、昭常和景鯉三人職責

分別是什么?請簡要概括。(3分)

四、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欲將以報仇。故往見

郭隗先生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

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愿也。敢問以國報仇者奈何?”郭

隗先生對曰:“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國與役處。迪

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學(xué),則百己者至。先趨而后息,先問而后嘿①,則什

已者至。人趨已趨,則若己者至。馮幾據(jù)杖,眄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

若恣睢奮擊,啕藉叱咄,則徒隸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誠博

選國中之賢者,而朝其門下,天下聞王朝其賢臣,天下之士必趨子燕矣?!?/p>

昭王曰:“篡人將誰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

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

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目所求者生馬安

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

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

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豈遠千里哉!”于是昭王為

隗筑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燕王

吊死問生,與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國殷富,士卒樂佚輕戰(zhàn)。于是

遂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三晉合謀以伐齊,齊兵敗,閔王出走于外。

燕兵獨追北,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齊城之不下者,唯獨

莒、即墨。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燕策一》

【注】①嘿:同“默”。②涓人:中涓,掌管宮中掃除之役。此指國

君近侍。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日

/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

B.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日

/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

C.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日

/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

D.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日

/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寡人”是古代君王自稱的謙詞,意為寡德即缺少德行之人。君

主?!胺Q孤道寡”。

B.“三晉”是戰(zhàn)國時趙、韓、魏的合稱。春秋末年,韓、趙、魏三

卿分晉,故有此稱。

C.“追北”指追逐打了敗仗向北逃亡的敵兵,與《過秦論》中“追

亡逐北”意義相同。

D.“宗廟”指古代帝王、諸侯祭祀祖宗的廟宇。天子、諸侯、大夫、

士立廟儀制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齊國趁燕國內(nèi)亂之際,突襲攻破了燕國。燕昭王在國勢衰弱時即

位。他知道國力弱小,難以輕易洗雪國恥,因此主動請教郭隗,詢問復(fù)仇

的計策。

B.郭隗告訴燕昭王,開創(chuàng)帝業(yè)、成就王業(yè),稱霸諸侯、亡失國家的

君主,各有不同的用人方式;不同的用人方式會招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

的結(jié)果。

C.古代某國君以重金購求千里馬,長久不能如愿。后來他的一位侍

從花五百金買回一匹已死千里馬的頭,結(jié)果不滿一年,就有三匹千里馬送

上門來。

D.在上將軍樂毅的統(tǒng)率下,本來安逸輕敵的燕國士兵變得極為勇猛,

他們攻入齊國都城臨淄,把財寶盡數(shù)取去。最后齊國只剩兩座城池未被攻

下。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訓(xùn)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學(xué),則百己者至。

(2)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

14.《孫子兵法》曰:“謀定而后動,知止而有得。”燕昭王為了復(fù)

仇,是怎樣“謀定而后動”的?請根據(jù)選文加以概括。

五、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信侯欲攻趙以廣河間,使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質(zhì)于秦。

文信侯因請張?zhí)葡嘌?,欲與燕共伐趙,以廣河間之地。張?zhí)妻o日:“燕者

必徑于趙,趙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蔽男藕钊ザ豢?。少庶子甘羅曰:

“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日:“吾令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而燕太子

已入質(zhì)矣。今吾自請張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羅日:“臣行之?!蔽男?/p>

君叱去日:“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羅日:“夫項橐生七

歲而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于茲矣!君其試臣,奚以遽言叱也!”

甘羅見張?zhí)圃唬骸扒渲?,孰與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戰(zhàn)勝攻取,

不知其數(shù);攻城墮邑,不知其數(shù)。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羅曰:“卿

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歟?”日:“知之。”“應(yīng)侯之用秦也,孰與文信侯

專?”曰:“應(yīng)侯不如文信侯專。”曰:“卿明知為不如文信侯專歟?”

日:“知之?!备柿_日:“應(yīng)侯欲伐趙,武安君難之,去咸陽七里,絞而

殺之。今文信侯自請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處矣。"唐日:

“請因孺子而行!”令庫具車,廄具馬,府具幣,行有日矣。甘羅謂文信

侯曰:"借臣車五乘,請為張?zhí)葡葓筅w。”

見趙王,趙王郊迎。謂趙王曰:“聞燕太子丹之入秦與?”曰:“聞

之?!薄奥剰?zhí)浦嘌嗯c?”曰:“聞之?!薄把嗵尤肭卣?,燕不欺秦

也;張?zhí)葡嘌嗾?,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則伐趙,危矣。燕秦所

以丕相欺者無異故欲攻趙而廣河間也令王赍臣五城以廣河間請

歸燕太子與強趙攻弱燕趙王立割五城以廣河間,歸燕太子。趙攻燕,

得上谷三十六縣,與秦什一。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五》)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燕秦所以不相欺者/無異故/欲攻趙而廣河間也/今王赍臣五城

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與強趙攻弱燕/

B.燕秦所以不相欺者/無異/故欲攻趙而廣河間也/今王赍臣五城

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與強趙攻弱燕/

C.燕秦所以不相欺者/無異故/欲攻趙而廣河間也/今王赍臣五城

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與強趙攻弱燕/

D.燕秦所以不相欺者/無異/故欲攻趙而廣河間也/今王赍臣五城

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與強趙攻弱燕/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少庶子,戰(zhàn)國時指年輕的家臣,這一職位與甘羅的年齡非常相稱。

B.孺子,多指兒童。文中甘羅只有十二歲,年齡尚小,所以張?zhí)埔?/p>

此稱之。

C.具幣,文中指準備盤纏,其中“具”與現(xiàn)在“開具證明”的“具”

意思相同。

D.郊迎,指古代出城迎接賓客的一種隆重儀式,以此表明對來訪者

的尊敬。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信侯為了伐趙,派剛成君去燕國做大臣,最終使燕太子丹入秦

做了人質(zhì),以此穩(wěn)定了秦燕的關(guān)系,為將來聯(lián)合燕國一起伐趙創(chuàng)造了有利

的條件。

B.張?zhí)仆窬芰宋男藕盍钏プ鲅嘞嗟恼埱?,這讓文信侯頗感不快,

此時甘羅冒死表示愿意勸說張?zhí)?,文信侯雖有懷疑,但最終還是同意了他

的建議。

C.甘羅雖然年幼,但他面對張?zhí)茝娜葑孕牛梦浒簿蛷執(zhí)谱鞅容^,

拋出一連串的問題,以武安君被文應(yīng)侯絞死的結(jié)局為警示,最后成功說服

張?zhí)啤?/p>

D.甘羅在張?zhí)拼饝?yīng)入燕為相之后,又前往趙國進行游說。甘羅告訴

趙王,秦燕相親對趙國不利,并向趙王提出了割地給秦國的建議,趙王當

即答應(yīng)。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燕者必徑于趙,趙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

(2)應(yīng)侯之用秦也,孰與文信侯專?

14.甘羅能成功游說張?zhí)坪挖w王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概括。

答案版

一、(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秦武王謂甘茂曰:“寡人欲車通三川,以窺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

甘茂對日:“請之魏,約伐韓?!蓖趿钕驂圯o行。甘茂至魏,謂向壽曰:

“子歸告王曰:'魏聽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盡以為子功?!毕?/p>

壽歸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甘茂至,王問其故。對曰:“宜陽,大縣

也,上黨、南陽積之久矣,名為縣,其實郡也。今王倍數(shù)險,行千里而攻

之,難矣。臣聞張儀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

為多張儀而賢先王。魏文侯令樂羊?qū)?,攻中山,三年而拔之,樂羊反而語

功,文侯示之謗書一篋,樂羊再拜稽首日:'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

今臣羈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孫衍二人者,挾韓而議,王必聽之,是王欺

魏,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

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

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日:

'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墻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

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賢丕及曾壬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

之母也凝臣者不適三人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聽

也,請與子盟?!庇谑桥c之盟于息壤。

果攻宜陽,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孫衍二人在,爭之王,王將

聽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對曰:“息壤在彼?!蓖踉唬骸坝兄!币蛳?/p>

起兵,復(fù)使甘茂攻之,宜陽未得,秦死傷者眾,甘茂欲息兵。左成謂甘

茂曰:“公內(nèi)攻于樗里疾、公孫衍,而外與韓掰為怨,今公用兵無功,

公必宏矣?!惫ヒ岁?,三鼓之而卒不上。向壽對日:“公不論兵,必大

困。"甘茂曰:“我羈旅而得相秦者,今攻宜陽而不拔,公孫衍、樗里

疾挫我于內(nèi),而公中?注】以韓窮我于外,是無茂之日已!請明日鼓之,

而不可下,因以宜陽之郭為墓?!庇谑浅鏊浇鹨砸婀p。明日鼓之,宜

陽拔。。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二》)

【注】公中:即韓相公仲傭,“中”通“仲”。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今臣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子曾之母也/疑臣者/不

適三人/王臣為恐臣之投杼也

B.今臣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適

三人/王臣/恐為臣之投杼也

C.今臣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子曾之母也/疑臣者不三適

人/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

D.今臣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子曾之母也/疑臣者不三

適人/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羈旅”,意為長期寄居他鄉(xiāng),在文中指甘茂離開家鄉(xiāng)來到秦國做

官。

B.“盟”,文中指在神明面前立誓締約,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結(jié)盟具有

較強的約束力。

C.“今公用兵無功,公必窮矣”與《屈原列傳》中人“窮則反本”的

“窮”含義不同。

D.“三鼓”,文中指三次擊鼓命令軍隊出擊,起鼓舞士氣的作用,是

春秋戰(zhàn)國時的軍禮。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秦武王野心勃勃,想出兵向東進攻三川,凱鏡周王室,與《過秦論》

中所說惠文、武、昭襄東“割膏腴之地”相互印證。

B.甘茂認為宜陽雖然名義上是縣,實際上相當一個郡,實力雄厚,何

況秦王要跋涉千里去進攻,要攻占宜陽實屬不易。

C.宜陽久攻不下,而且愕里疾、公孫衍二人意見不一,爭論不休,導(dǎo)

致武王對戰(zhàn)爭勝利信心不足,準備停止進攻。

D.進攻宜陽時,秦國士兵士氣低落,屬下左成勸告甘茂要振作建功,

向壽則建議甘茂研究軍事和兵法,避免陷入困境。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子歸告王曰:“魏聽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盡以為子功。

(2)甘茂對日:“息壤在彼?!蓖踉唬骸坝兄!币蛳て鸨瑥?fù)使甘

茂攻之。

14.甘茂在幫助秦國的過程中遭遇多種困難,他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

的呢?請簡要概括。(3分)

10.【參考答案】C.

【解析】“王之信臣"是一個短語,“信臣”不能斷開;“疑臣者”

作句子”不適三人”的主語,不宜斷開;“王為臣之投桿也”作“恐”的

賓語,“王為"不能斷開。)

11.C.【解析】“公必窮矣”與《屈原列傳》中“人窮則反本”的“窮

“含義相同,指在困頓的處境中。

12.C.【解析】宜陽久攻不下,而樽里疾、公孫衍二人意見一致,反

對甘茂攻打宜陽。

13【.參考答案】(1)您回去告訴武王,說:"魏王巳同意我的約定。

但希望大王不要進攻韓國”當。事成之后,把一切功勞全歸于您?!窘馕觥?/p>

“聽"、“以為",一點1分,句意2分。

(2)甘茂回答武王說:"息壤的盟誓就擺在那里!武“王也說:”是

??!千“是調(diào)動全部兵

力,又讓甘茂繼續(xù)進攻。【解析】“對“"悉”,一點1分,句意2

分。

14【參考答案】(1)制定聯(lián)魏攻韓的計策,為秦國獲取利益。(2))審

時度勢,制定盟約,防止秦武王反悔。(3))頂住壓力,重賞士兵,振奮士

氣,攻取宜陽。

【解析】根據(jù)文章主要內(nèi)容簡要概括。每點1分,其它合理答案酌情

給分。

【參考譯文】

秦武王對甘茂說:"我想出兵向東進攻三川,我死后就可以永垂不巧

了?!案拭f:"我要求出使魏國,與他們相約共同攻打韓國。”于是,

武王派親信向壽做甘茂的副使出使魏國。甘茂來到魏國,便對向壽說:“您

回去告訴武王,說:'魏王已同意我的約定。但希望大王暫時不要進攻韓

國。,事成之后,把一切功勞全歸于您?!毕驂刍氐角貒堰@話告訴了

武王,武王便在秦邑息壤迎接甘茂。甘茂到了息壤,武王問他為什么暫時

不進攻韓國?甘茂回答說:“宜陽是韓國的大縣,上黨和南陽兩郡間的財

富都聚積在這里,它名義上是縣,實際上相當一個郡?,F(xiàn)在大王穿越重重

險阻,要跋涉千里去進攻韓國,實在太難了?。∪缃裎沂莻€寄居此地的臣

僚。樣里子和公孫大爽二人會以韓國國力強為理由來同我爭議攻韓的得失,

大王一定會聽從他們的意見。從前,曾子在費地,費地有個與曾子同姓同

名的人殺了人。有人告訴曾子的母親,說:'曾子殺了人。,曾子的母親

說:'我的兒子不會殺人。,她照樣織布。過了一會兒,又有人來說:'

曾子殺了人。,曾子的母親仍然照樣織布。又過了一會兒,一個人跑來說:'

曾子殺了人。,曾子的母親便驚恐萬狀,扔掉梭子,翻過垣墻,倉皇逃跑

了。像曾參這樣賢德的人,而曾參的母親又對他那樣信任,可是三個人懷

疑他,就使曾參的母親不能信任他?,F(xiàn)在我不如曾參賢能,大王相信我又

不如曾子的母親相信曾參那樣,

猜疑我的人更不止三人,我恐怕大王是會像曾參的母親那樣扔掉梭子

逃跑的。“武王說:“我不聽信別人的議論,讓我們訂立盟約吧?!庇谑?/p>

武王和甘茂在息壤訂立盟約。后來甘茂攻打宜陽,五個月還不能攻下,于

是槨里疾和公孫衍二人就在武王面前議論進攻宜陽不恰當,武王打算聽信

他們的意見了,因而特別召回甘茂,把情況告訴他。甘茂對武王說:"息

壤的盟誓就擺在那里!“武王也說:"是?。 庇谑钦{(diào)動全部兵力,支持

甘茂繼續(xù)進攻。宜陽沒有攻下,秦兵已死傷甚眾,甘茂準備停戰(zhàn)。楚人左

成對甘茂說:"您在國內(nèi)受到槨里疾、公孫衍二人的攻擊,在國外又與韓

相公仲傭結(jié)怨,如果您不能建立戰(zhàn)功,就會走投無路了。您不如繼續(xù)攻打

宜陽,攻下了宜陽,那就建立了大功。甘茂攻打韓國的宜陽,連續(xù)三次擂

鼓進軍,但士兵仍然不前進。秦國右將軍向壽說:“您如果不研究軍事和

兵法,就會陷入絕大的困境?!备拭f:“我是一個寄居在秦國而現(xiàn)在當

上了秦國左丞相的人。現(xiàn)在宜陽攻不下,在國內(nèi)又有公孫衍、槨里疾百般

阻撓,國外有韓相國公仲傭大力抵抗,陷我于困境。這是我的末日到了!

明天讓我再擊鼓進軍,如果還攻不下來,就把宜陽城郊作為我的葬身之地

吧!”于是,甘茂拿出自己的錢來加在公家的賞金里。第二天擊鼓進軍,

宜陽便被攻下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司馬錯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曰:“不如伐

韓。"王曰:“請聞其說?!?/p>

對曰:“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帽轅、維氏之口,當屯留之道,

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

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寶器必出。據(jù)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

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yè)也。今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

敝兵勞眾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為利。臣聞:'爭名者于朝,爭利

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顧爭于戎狄,

去王業(yè)遠矣?!?/p>

司馬錯曰:“不然。臣聞之:'欲富國者,務(wù)廣其地;欲強兵者,

務(wù)富其民;欲王者,務(wù)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今王之地小

民貧,故臣愿從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而有桀紂

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

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

盡西海,諸侯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止亂之名。

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

之所丕欲危L臣請謁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韓,周之與國也。周

自知失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則必將二國并力合謀,以因于齊、趙而求

解乎楚、魏。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謂危,不如伐蜀

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聽子?!?/p>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

蜀既屬,秦益強富厚,輕諸侯。

(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

天下之所不欲危

B.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

天下之所不欲危

C.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

天下之所不欲/危

D.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

天下之所不欲/危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是(3分)

A.“當屯留之道”的“當”是“擋住,占據(jù)”之意,與《諫太宗

十思疏》中“人君當神器之重”的“當”意思不同。

B.“以因于齊、趙”的“因”是“依靠”的意思,與《燭之武退

秦師》中的“因人之力而敝之”的“因”用法和意義相同。

C.“以臨二周之郊”中的“二周”,指的是滅了商朝后建立的西

周與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東周。

D.“九鼎”,象征國家政權(quán)。傳說禹收天下之金,“鑄九鼎,象

九州”,夏、商、周時奉為傳國之寶。

12.下列各項對文章內(nèi)容解說有誤的一項是(3分)

A.一場關(guān)于“伐蜀”與“伐韓”的爭論,張儀主張“伐韓”,因

為他認為如果出去攻打戎狄,就離開周王畿太遠了,不值得。

B.從立論角度看,兩人論辯的出發(fā)點是一致的,那就是“名”“實”

二字,既要為秦謀得實利又要不陷于污名之中。

C.秦惠王最終聽取了司馬錯的意見,并派兵攻打蜀國取得成功。

蜀國歸附了秦國,秦國變得更加強大。

D.本文主要由人物的論辨語言構(gòu)成,文字較為干凈、洗煉,且結(jié)

構(gòu)精巧、綿密、完整。在敘述中作者并未顯露主觀的褒貶、抑揚等態(tài)度,

但作者的傾向性又融于其中。

1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yè)也。

(2)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

彼已服矣。

14.清吳楚材《古文觀止》云:“司馬錯建議伐蜀,句句駁倒張儀。”

請簡要概括司馬錯主張伐蜀、反對伐韓的理由。(3分)

【答案】10.D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志,比如:虛詞、短語、排偶

句式、頂真修辭等等。還可以利用句子結(jié)構(gòu)來斷。本句應(yīng)是“今攻韓劫

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

欲,危!”

11.C據(jù)文意可知,“二周,指滅了商朝后建立的西周與在春秋、

戰(zhàn)國時期的東周”說法錯誤。其實,二周,是指在戰(zhàn)國時期由周室分裂

而成的東周、西周兩個小國。

12.A錯在“出兵去攻打戎狄,就離開周王畿太遠了",曲解原文

“顧爭于戎狄,去王業(yè)遠矣”,應(yīng)該是攻打戎狄之地的蜀國,就遠離了

稱王天下的霸業(yè)。

13.①挾持周天子,用他的名義來號今天下,天下沒有人敢干違抗

的,這就是稱王天下的霸業(yè)啊。(4分,“莫”“王業(yè)”判斷句各1分,

句意1分)

②得到它的土地,能夠擴大秦國的疆域;得到它的財富,能夠使百

姓富足,整治軍隊又不傷害百姓,蜀國已經(jīng)歸服了。(4分,“廣”“富”

“繕”各1分,句意1分)

14.①成就王業(yè)宜從易處著手,蜀國易攻易伐,用兵不傷眾,取其

地可廣域富民。

②伐蜀道義上還可獲得禁暴平亂之名,師出有名,不會引起諸侯國

的反對。

③伐韓未必有利,又有挾天子的惡名,勢必迫使各諸侯國聯(lián)合抗秦,

使秦處于危險的境地。

(3分。每點1分,意對即可)

【文言文參考譯文】

司馬錯和張儀在秦惠王面前進行了一場爭論,司馬錯要攻打蜀國,

張儀說:“不如攻打韓國。秦惠王說:“請讓我聽聽你們各自的道理?!?/p>

張儀回答說:“應(yīng)先與魏、楚兩國親善友好,然后出兵韓國的三川,堵

住轅、維氏兩個隘口,擋住通向屯留的路,讓魏國出兵切斷南陽的通路,

楚國派兵逼近南鄭,而秦國的軍隊則攻擊新城和宜陽,兵臨東西周的疆

界,聲討周君的罪行,(隨后)乘機侵占楚、魏兩國的土地。周王室知

道已

經(jīng)不能拯救自身,一定會交出大禹所鑄造的九鼎和各種圖籍珍寶,

我們占有了九鼎,掌握地圖和戶籍,挾持周天子,用他的名義來號今天

下,天下沒有敢于違抗的,這就是稱王天下的霸業(yè)啊。如今,蜀國是西

邊偏僻(落后)的國家,又是戎狄中的首領(lǐng)。攻打蜀國,會使士兵疲憊,

使百姓勞苦,卻不能以此來建立名望;即使奪取了那里的土地,也算不

得什么利益。我聽說:’爭名的要在朝廷上爭,爭利的要在市場上爭。

現(xiàn)在的三川地區(qū)和周王室,正是整個天下的大市場和朝廷,大王不去爭

奪,反而與那些野蠻的人爭奪名利,這就離稱王天下的霸業(yè)遠了。”

司馬錯說:“不對,我聽到過這樣的話:’想使國家富庶,一定要

擴大他的領(lǐng)地,想使軍隊強大的一定讓他的百姓富足,想稱王天下的一

定要廣布他的恩德。這三個條件具備了,那么,稱王天下就會隨之實現(xiàn)。

現(xiàn)在大王的土地少,百姓貧困,所以我情愿從那容易辦到的事做起。蜀

國是西邊偏僻的國家,又是戎狄中的首領(lǐng),而且有像桀、紂一樣的禍亂。

用秦國的軍隊前往攻打,就如同用豺狼驅(qū)趕羊群一樣。得到它的土地,

能夠擴大秦國的疆域;得到它的財富,能夠使百姓富足,整治軍隊又不

傷害百姓,蜀國已經(jīng)歸服了。因此,奪取了蜀國,但天下人不認為我們

暴虐;取盡了蜀國的財富,諸侯國也不認為我們貪婪。這就是說,我們

用兵一次,就能名利雙收,還能得到除暴、平亂的好名聲。如果現(xiàn)在去

攻打韓國,脅迫周天子,脅迫周天子必然招致壞名聲,而且不一定有利,

又有不義的名聲。去進攻天下人都不希望進攻的地方,這是很危險的!

請允許我講明這個緣故:周王室,現(xiàn)在還是天下的宗室:齊國和韓國,

是與周王室相交的友好鄰邦。如果周天子自己知道要失去九鼎,韓王自

己知道要喪失三川,那么,兩國一定會聯(lián)合起來,共同采取對策,依靠

齊國和趙國,并且向楚、魏兩國求援,以解除危難。把九鼎送給楚國,

把土地送給魏國,大王是阻止不了的。這就是我所說的危險,不如攻打

蜀國那樣萬無一失。”

秦惠王說:“很對。我采納你的意見?!弊罱K出兵攻打蜀國。不到

十個月便完全平定了蜀國。蜀國的君主改稱為侯,秦國又派遣陳莊去做

蜀國的宰相。蜀國已經(jīng)歸附了秦國,秦國就更加強大了,富庶得看不起

其他諸侯國了。

三、(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

文,完成10-14題

楚襄王為太子之時,質(zhì)于齊。懷王薨,太子辭于齊王而歸。齊王隘之:

“予我東地五百里,乃歸子。子不予我,不得歸?!碧釉唬骸俺加懈?,

請追而問傅。”傅慎子曰:“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

臣故曰獻之便太子入致命齊王曰敬獻地五百里太子歸,即位為王。

齊使車五十乘,來取東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齊使來求東地,為之奈

何?”

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獻計?!鄙现鶉?子良入見。子良

曰:“王不可不與也。王身出玉聲,許強萬乘之齊而不與,則不信。后不

可以約結(jié)諸侯。請與而復(fù)攻之。與之,信;攻之,武。臣故曰與之?!弊?/p>

良出,昭常入見。昭常曰:“不可與也。萬乘者,以地大為萬乘。今去東

地五百里,是去東國之半也,有萬乘之號而無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

勿與。常請守之?!闭殉3?,景鯉入見。景鯉曰:“不可與也。雖然,楚

不能獨守。臣請西索救于秦?!本磅幊觯髯尤?。王以三大夫計告慎子曰:

“寡人誰用于三子之計?”慎子對曰:“王皆用之!”慎子曰:“臣請效

其說,而王且見其誠然也。王發(fā)上柱國子良車五十乘,而北獻地五百里于

齊。發(fā)子良之明日,遣昭常為大司馬,令往守東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

鯉車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弊恿贾笼R,齊使人以甲受東

地。昭常應(yīng)齊使日:“我典主東地,且與死生。”齊王謂子良曰:“大夫

來獻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矯也。

王攻之。”齊王大興兵,攻東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萬臨齊右壤,

H:“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奪之東地五百里,不義。"齊王恐焉,

乃請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齊患。士卒不用,東地復(fù)全。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楚策》,有改動)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太子入/

致命齊王日/敬獻地五百里/

B.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太子入

致命/齊王曰/敬獻地五百里/

C.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太子入/

致命齊王日/敬獻地五百里/

D.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太子入

致命/齊王曰/敬獻地五百里/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質(zhì),古代派往敵國或他國做人質(zhì),質(zhì)子制度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重要

外交策略之一。

B.薨,是古人對死的一種諱稱,《禮記?曲禮》中記載:“天子死曰

薨,諸侯死曰崩?!?/p>

C.上柱國,保衛(wèi)國都之官,自春秋起為軍事武裝的高級統(tǒng)帥,后引申

為一種榮譽稱號。

D.萬乘即一萬輛兵車。乘,古時一車四馬為乘?!扒С恕保叭f乘”

是軍事實力的象征。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楚襄王欲返回楚國,齊王阻撓并且趁機索取楚國東部五百里土地。

楚襄王向慎子問計,慎子建議楚襄王割地回國,這也是無奈之下做出的

暫時讓步。

B.齊國派兵車五十乘,來楚國索取五百里東地。子良認為楚襄王作為

國君,說話一言九鼎,割讓承諾的土地是誠信,再攻打齊國體現(xiàn)楚國的不

示弱。

C.昭常不同意楚襄王割地與秦,他認為土地廣大遼闊的國家才可以

稱得上萬乘之國;景鯉認為楚國力量過于單薄,需要借助秦國軍事力量威

脅齊國。

D.子良向齊國表明楚國信守承諾的態(tài)度,而昭常假托王命守衛(wèi)東地,

加上秦軍壓境并指責齊國行為不當,齊王心生畏懼,最終無功而返,楚國

保全東地。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不可與也。雖然,楚不能獨守。臣請西索救于秦。(4分)

(2)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奪之東地五百里,不義。(4分)

14.慎子建議楚襄王采用三子建議,請問子良、昭常和景鯉三人職責

分別是什么?請簡要概括。(3分)

【答案】10.C

【解析】“便”是“有利”、“適宜”的意思;“太子入”是主謂結(jié)

構(gòu),“致命”是下對上的謙辭,所以從此處斷。

11.B

【解析】《禮記?曲禮》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

12.D

【解析】“昭常假托王命守衛(wèi)東地”錯,昭常是奉楚襄王之命駐守東

地,子良說昭常假托王命只是托辭。

13.(1)不能給(東地)呀。即使這樣,楚國不能獨自守住東地,我

請求西行向秦國求取救援。(“與”,給、給予,1分;“西”,方向名

詞作狀語,向西,1分;“救”,救援、幫助,1分,句意1分。)

(2)(你們)阻止楚國太子不讓他歸國,這是不仁;(現(xiàn)在)又想

奪取楚國五百里東地,這是不義。

(“隘”,阻擋、阻止,1分;“弗”,不1分;“奪”,奪取、強

取,1分;句意1分。)

14.子良向北到齊國進獻五百里土地;昭常率兵駐守東地;景鯉西行

向秦國求取救援。(共三點,每點1分。)

譯文:

楚襄王為太子的時候,在齊國做人質(zhì)。楚懷王去世,太子向齊王辭行,

請求回國即位。齊王阻止說:“給我楚國東部土地五百里,我就放你回去。

你不給我,你就不能回去。”太子說:“我有一位老師,我回去問問他。”

太子師傅慎子說:“獻給他土地,這是為了安身啊。因為吝嗇土地而不為

死去的父親送葬,這是不義的行為。所以我說獻給他土地對你更有利?!?/p>

太子到齊國宮中,告訴齊王說:“敬獻土地五百里。”齊王這才放楚太子

回國。楚太子歸國后,即位為楚王。齊國派出兵車五十乘,來楚國索取東

地。楚王告訴慎子說:“齊國使者來索取東地,怎么辦?”慎子說:“大

王明天召見群臣,讓他們提出自己的意見。”上柱國子良進宮拜見楚王。

子良說:“大王不能不給他。大王說話一言九鼎,許諾了萬乘大國齊國而

又不給,這是言而無信,以后也沒法跟諸侯訂立盟約。我認為先割讓東地,

然后再攻打下來。割讓土地,這是講誠信;攻打齊國,這是不示弱。所以

我說把東地給齊國?!弊恿汲鰜?,昭常進宮拜見楚王。昭常說:“不能給

(東地)?。∷^萬乘之國,是因為土地廣闊才被稱為萬乘之國?,F(xiàn)在失

去了五百里東部土地,是丟失了東部一半的土地。這樣楚國就只有萬乘之

名,卻沒有千乘兵車的實力,這樣不行。所以我說不能給它。我請求去守

衛(wèi)那里?!闭殉3鰜?,景鯉進宮去見楚王。景鯉說:“不能給(東地)啊。

即使這樣,楚國不能獨自守住東地,我請求西行向秦國求取救援。”景鯉

出來,慎子進宮拜見楚王。楚王把三個大臣出的主意都告訴了慎子,說:

“我用他們?nèi)苏l的計策呢?"慎子回答說:“大王都用?!鄙髯诱f:“請

您聽我解釋,而大王將會看到確實應(yīng)該這樣做。大王派上柱國子良率領(lǐng)兵

車五十乘,向北到齊國進獻五百里土地。在派出子良的第二天,派昭常為

大司馬,命令他去守衛(wèi)東地。在派出昭常的第二天,派景鯉率領(lǐng)五十乘兵

車,向西到秦國求救。”楚王說:“這方法很好?!弊恿嫉烬R國去,齊國

派使者率領(lǐng)軍隊去接收東地。昭常回應(yīng)齊國使者說:“我的職責是守衛(wèi)東

地,將會與東地共存亡。齊王對子良說:“您來獻地,昭常卻守衛(wèi)東地,

這是怎么回事呢?”子良說:“我是親自從我們大王那里接受命令,來向

您進獻東地。昭常守衛(wèi)東地,這一定是昭常偽造我們大王的命令,請您攻

打他。”齊王大舉興兵攻打東地,討伐昭常。還沒有到達東地的疆域,秦

國已經(jīng)派了五十萬大軍到了齊國西部邊境,說:“你們阻止楚國太子不讓

他歸國,這是不仁;現(xiàn)在又想奪取楚國五百里東地,這是不義?!饼R王對

秦國的舉動十分害怕。于是就請子良向南返回楚國講和,向西派使者到秦

國和解,以此來解除齊國的禍患。楚國不費一兵一卒,卻保全了東地。

四、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欲將以報仇。故往見

郭隗先生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

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愿也。敢問以國報仇者奈何?”郭

隗先生對曰:“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國與役處。迪

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學(xué),則百己者至。先趨而后息,先問而后嘿①,則什

已者至。人趨已趨,則若己者至。馮幾據(jù)杖,眄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

若恣睢奮擊,啕藉叱咄,則徒隸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誠博

選國中之賢者,而朝其門下,天下聞王朝其賢臣,天下之士必趨子燕矣?!?/p>

昭王日:“寡A將誰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

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

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日所求煮生馬安

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

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

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