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核心知識精講精研】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1頁
第10課+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核心知識精講精研】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2頁
第10課+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核心知識精講精研】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3頁
第10課+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核心知識精講精研】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4頁
第10課+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核心知識精講精研】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0課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

①遼夏金諸少數(shù)民族政權,因俗而治,同時學習唐宋制度,維持了較長時間統(tǒng)治的穩(wěn)定,各民族間經濟文化聯(lián)系持久穩(wěn)定,呈現(xiàn)相互交融的趨勢。

②崛起于漠北的蒙古建立了元朝,結束多民族政權并立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北方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統(tǒng)一王朝。遼西夏民族起源政權建立與宋關系制度建設閱讀教材,完成下表:1、遼朝(916-1125):(1)概況①民族起源:遼朝的建立者與鮮卑同源,在遼河上游過著游牧、漁獵生活。②建立政權:916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定都上京,后來版圖擴大,改國號為遼。③遼宋關系:遼與北宋長期對峙,大部分時間里維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頻繁,貿易活躍。一、遼與西夏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中京(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東京(今遼寧省遼陽市)、南京(北京市)、西京(今山西省大同市)(2)制度建設①南北面官:遼朝的職官設置分為南、北面官,南面官負責以漢人為主的農耕民族事務,北面官負責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務。(特點:因俗而治)②草原習俗:皇帝和宮廷依然保持草原習俗,隨季節(jié)轉換定期遷徙。遷徙中的行營成為國家政治中心。

四季捺缽制,捺缽,契丹語,意為行帳、營盤。遼建國后,皇帝四季外出游獵,朝官隨行,設行帳稱“捺缽”。大約到遼圣宗時,四季捺缽才有固定的地點和制度,成為遼帝定期會見南北面官,決定軍國大事的中心。1.(P54)學思之窗:第一段材料反映的遼朝職官設置特點是什么?你能否從第二段材料的描述中體會到這一特點?提示

特點:因俗而治。體會:第二段材料表明北面官負責游牧民族事務,南面官負責農耕民族事務,體現(xiàn)了因俗而治的特點。正確認識遼朝的雙軌政治制度契丹征服者一時尚不能適應被征服地區(qū)先進的封建文明,于是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實行雙軌政治制度分別管理。這種承認漢法、設立南面官的做法,實際上是對先進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護,并促進了契丹向封建文明過渡,有利于民族融合。2、西夏(1038-1227)(1)民族起源:西夏的建立者黨項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陜北、寧夏一帶形成邊疆藩鎮(zhèn),宋初仍然保持半獨立的地位。(2)建立政權:1038年,黨項首領元昊脫離宋朝稱帝,定都興慶府,國號大夏,史稱西夏。(3)政治制度: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機構除漢式官稱外,同時有一套本民族官稱。(4)夏金關系:北宋滅亡后,西夏向金朝稱臣,仍然保持事實上的獨立。閱讀教材,完成有關金朝的下表:民族起源政權建立與宋關系制度建設1、金朝(1115-1234)(1)民族起源: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動于黑龍江、松花江流域,以農業(yè)、狩獵、畜牧為生。(2)建立政權:1114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舉兵反遼;1115年稱皇帝,建立金朝,定都會寧府,也稱上京。(3)金遼、金宋關系:1125年,金滅遼,兩年后又滅北宋,與南宋逐漸形成對峙局面。(4)遷都:1153年,金遷都燕京,將燕京改名為中都。二、金朝入主中原◎金、元、明北京城址變遷圖【課堂探究】金朝的統(tǒng)治者(海陵王完顏亮)為什么要將都城從上京遷至中都?

①統(tǒng)治者自身具有遠大抱負,意圖統(tǒng)一華夏;同時崇尚中原文化,力主漢化改革。

②金朝當時統(tǒng)治范圍擴大,上京居東北,不便于統(tǒng)治。

③上京地區(qū)相較于中都自然環(huán)境更惡劣。……2、金朝制度(1)基本沿襲唐宋。(2)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統(tǒng),叫作猛安謀克。①凡女真民戶,統(tǒng)一編入謀克、猛安等組織。②他們被大批遷入中原,在漢族村落之間筑寨居住,平時耕作,戰(zhàn)時選拔丁壯出征。深化理解:猛安謀克是金朝女真社會的最基本組織。它產生于女真原始社會的末期,由最初的圍獵編制進而發(fā)展為軍事組織,最后變革為地方的行政組織,具有行政、生產與軍事合一的特點。材料金以兵立國,猛安、謀克最為根本。猛安者,千夫長也,謀克者,百夫長也?!幻桶病⒅\克,皆由世襲,滋生蕃息。軍費錢絹,供給最煩。后移屯中原,刷括民田入宮以給之,人三十畝,自不耕種,奴蓄漢人為之佃蒔,取租而矣。——改編自鄧之誠《宋遼夏金元史》思考據材料指出金朝基本的社會制度,并分析其特點。提示制度:猛安謀克制。特點:世襲產生;不事耕種,奴役漢人耕種,收取地租。問題思考3、由盛而衰(1)鼎盛:12世紀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進入鼎盛時期,政治穩(wěn)定,經濟繁榮,史稱“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譽為“小堯舜”。(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襲擾,猛安謀克又日益腐化,統(tǒng)治逐漸衰落。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1227年),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意為“擁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長”。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毛澤東《沁園春·雪》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主要貢獻是A.建立元朝B.統(tǒng)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國C.統(tǒng)一全國D.基本結束唐末以來的藩鎮(zhèn)割據成吉思汗像(1162—1227年)(一)蒙古的興起1、建立政權:

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領鐵木真統(tǒng)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國并被奉上“成吉思汗”的尊號。2、領土擴張:

此后半個世紀,蒙古軍隊先后滅掉西遼、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權,還遠征到中亞、西亞、東歐地區(qū)。3、三次西征三、從蒙古崛起到元朝統(tǒng)一為報復花剌子模人民的反抗,每次城陷后都要都要進行殘酷的洗劫,或把城市夷為平地,或縱火焚燒,或引水灌溉,居民除部分工匠和婦女掠送蒙古外,其余皆被殺戮。蒙古人摧毀了中亞的許多文明城市,破壞灌溉設施,兵鋒所致,滿目瘡痍。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親征)1218年,花剌子模國扣留蒙古商隊,殺害蒙古使臣。不久,成吉思汗以復仇為由,滅掉花剌子模國,蒙古軍隊直抵黑海北岸。成吉思汗

拔都率軍第二次西征,攻入莫斯科城,每殺一人割一耳,共割了27萬只人耳。破波蘭與日耳曼聯(lián)軍,割人耳九大囊。攻陷布達佩斯,辱婦女,焚教堂,劫財寶,逢人便殺。第二次西征(長子西征、拔都西征)

滅亡金朝之后,蒙古進行第二次西征,征服今俄羅斯、烏克蘭地區(qū)的諸多公國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國、匈牙利和巴爾干半島。金帳汗國建立。金帳汗國蒙古軍攻陷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哈里發(fā)出城投降,被裝入袋中,縱馬踏死。歷時500余年的阿拔斯王朝阿拉伯帝國滅亡。蒙古軍隊在城中燒殺劫掠7日之久,80萬居民幾乎被屠殺殆盡,許多藝術珍品和建筑遭到毀滅,歷史名城巴格達蒙受了一場空前的浩劫。第三次西征(旭烈兀西征)

13世紀中葉,蒙古以西亞地區(qū)為目標,攻占巴格達,這次西征蒙古占領了阿拉伯帝國的阿拔斯王朝、木剌夷國及敘利亞的阿尤布王朝。伊兒汗國建立。旭烈兀材料:來自亞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對世界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們征服的規(guī)模無與倫比……亞洲和大部分歐洲的政治組織都變換了。許多地區(qū)的人民被滅絕或四散,永遠改變了種族特征。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發(fā)生了變化。橫越歐亞大陸的道路由一個政權所控制,旅行變得安全了。在中斷了一千年之后,歐洲人又能進入亞洲和遠東了。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編,毛昭晰等譯《泰晤士世界歷史地圖集》(1)給被征服地區(qū)的社會經濟帶來嚴重破壞。(2)客觀上推動了東西方的交流(傳教士、馬可.波羅、列班.掃馬)(3)引發(fā)了較大規(guī)模的民族遷徙。(軍隊西遷、平民東遷)改變了亞歐內陸的民族分布和被征服地區(qū)的文化面貌。(4)形成了四大汗國,改變了亞歐政治版圖。4、蒙元帝國:

元朝建立(1271):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四大漢國:在此前后,蒙古在其他統(tǒng)治區(qū)形成四大汗國,他們在名義上仍將元朝尊為宗主國。(①欽察汗國(金帳汗國)——長子術赤以及術赤的兒子拔都所控制的地盤。②察合臺汗國——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臺的地盤。③窩闊臺汗國——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臺及其后代海都所建。④伊利汗國——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建立的。)

遷都大都(1260):126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即位,將統(tǒng)治重心從漠北轉移到漢地,開始推行中原傳統(tǒng)政治制度,興建大都作為首都。

統(tǒng)一全國:1276年,元軍占領南宋都城臨安。1279年,元軍在崖山海域擊敗南宋余部,完成統(tǒng)一。在大蒙古國的西方,由成吉思汗的兒孫先后建立起四大汗國:

金帳汗國(又稱欽察汗國),成吉思汗的長子術赤以及術赤的兒子拔都所控制的地盤。

察合臺汗國,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臺的地盤。

窩闊臺汗國,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窩闊臺的地盤。窩闊臺也是繼成吉思汗之后大蒙古國的第二代大汗。

伊利汗國,伊利汗國形成較晚,是成吉思汗之孫、拖雷之子旭烈兀建立的。東海河黃大江江龍黑斡難河鄂嫩河大翰耳朵汗建立蒙古國中都號為元。次年,改中都為大都,并定都大都。臨安余力量,統(tǒng)一了全國。中興銀川北京杭州溫都爾汗西南蒙古金夏西南宋遼西大理部等蕃吐南京蔡州襄陽長江開封厓山蒙古軍進攻金、西遼、西夏、大理路線元軍進攻南宋路線1279年元統(tǒng)一全國結束分裂局面元朝統(tǒng)一的過程1、中央: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

①中書?。涸脑紫鄼C構,上承天子、下總百司,是當時最高行政機關;中央的中書省相當于宰相,河北、山西、山東地區(qū)由中書省直接管轄。行省轄區(qū)廣闊,權力集中,統(tǒng)治效率較高。

②樞密院:掌握軍權,是最高軍事管理機關;

③御史臺:負責監(jiān)督百官,是最高的監(jiān)察機關?;实坌姓娛卤O(jiān)察樞密院御史臺吏工戶禮兵刑中書省六部(二)元的統(tǒng)治:2、驛站制度:

為鞏固統(tǒng)一,元朝修筑了四通八達的驛道,設立驛站,為公差人員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務,也用來運輸官府物資;又隔一定距離分設急遞鋪,負責傳遞公文。

3、行省制度

概念: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實行行省制度。當時中央的宰相機構是中書省,委派官員代表中書省處理地方事務,逐漸形成常設機構,稱為行中書省,簡稱行省。

設立: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東地區(qū)由中書省直轄外,全國共設10個行省。

影響:①行省轄區(qū)廣闊,軍政大權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統(tǒng)一,是我國省制的開端。②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思考點:觀察《元朝形勢圖(1330年)》你認為元朝行省制度對后世有什么影響?提示

這一制度加強了中央對地方邊疆地區(qū)的控制;鞏固和發(fā)展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是我國省制的開端,奠定了今天中國行政區(qū)劃的基礎。元朝形勢圖時空觀念應用在劃線處填寫相應地名或機構①

⑤___________嶺北行省大都察合臺汗國遼陽行省宣政院轄地元朝的行省制與郡縣制的不同(1)郡縣是地方機構,郡縣長官是地方官員。中央政令直達郡縣,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形象地表示:中央→郡→縣,直線行政。(2)行省是中央機構的派出機構,行省長官是中央官員。行省行使權力時受中央的節(jié)制,是分區(qū)統(tǒng)治,不是直線統(tǒng)治。4、邊疆治理:吐蕃地區(qū):由直屬中央政府的宣政院進行管理。西域:設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等管理軍政事務,加強了對西域的管轄。臺灣:在隸屬福建晉江的澎湖設置巡檢司,履行行政管理職能,以經略臺灣。材料中書省分設于外者曰行省,初本不設丞相,后以和林等處多勛戚,行省官輕不足以鎮(zhèn)之,乃設丞相,而他處行省皆設焉。——節(jié)選自鄧之誠《宋遼夏金元史》思考據材料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點及成因。提示特點:實行行省制。行省長官位高權重。成因:彈壓蒙古貴族的需要;經驗的推廣。問題思考(1)新民族的形成蒙古:①蒙古原是漠北的一個游牧部落,統(tǒng)一草原后逐漸將其他部落融入。②元朝時,很多蒙古人遷入中原,同漢族雜居相處?;刈澹褐衼?、西亞的大批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國,同漢、蒙古、畏兀兒等民族長期相處、不斷通婚,逐漸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國回族的前身——回回。5、民族關系(2)民族政策——四等人制①目的:保障蒙古貴族的統(tǒng)治利益,推行民族歧視和壓迫政策。②措施:元朝在很多方面對不同民族實行差別對待政策,被后人概括為“四等人制”。依次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③內容:等級名稱民族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包括西夏、畏兀兒、回回等第三等漢人北方的漢族,也包括已經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統(tǒng)治區(qū)的居民(3)民族融合

原因:①隨著時間推移,民族矛盾逐漸減弱,社會貧富差距帶來的階級矛盾卻日益嚴重。②14世紀中葉,農民起義相繼在中原和南方爆發(fā),不久元朝滅亡,以宮廷貴族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

表現(xiàn):大批留居內地的蒙古人,以及回回以外的色目人,逐漸與漢族相融合。變化:北部河道向東移動,南北航程縮短。原因:隋朝時,長安、洛陽是我國的政治中心,黃河流域是經濟重心。元朝時,政治中心東移,經濟重心南移,經濟上對南方的依賴性增強。6、大運河與海運航線元朝的滅亡(1)原因:社會貧富差距帶來的階級矛盾日益嚴重。14世紀中葉,農民起義相繼在中原和南方爆發(fā),不久元朝滅亡。(2)結果:以宮廷貴族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內地的蒙古人,以及回回以外的色目人,逐漸與漢族相融合。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民族起源地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政治制度民族關系遼契丹遼河916年耶律阿保機上京南北面官制與北宋戰(zhàn)和,長期對峙和平西夏黨項族陜北寧夏1038年元昊興慶模仿宋制與北宋戰(zhàn)和,向金稱臣金女真黑龍江松花江1115年完顏阿骨打會寧↓中都猛安謀克入主中原:滅遼、北宋,與南宋戰(zhàn)和元蒙古漠北蒙古1260年忽必烈大都驛站制、行省制、四等人制統(tǒng)—全國:滅西遼、西夏、金、南宋知識圖示知識圖示返回少數(shù)民族政權對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發(fā)展的貢獻在我國歷史上,出現(xiàn)了幾個少數(shù)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