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教案第2學期_第1頁
九年級物理教案第2學期_第2頁
九年級物理教案第2學期_第3頁
九年級物理教案第2學期_第4頁
九年級物理教案第2學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宇宙和微觀世界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道宇宙是物質組成的,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組成的;

(2)了解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的微觀模型;

(3)了解原子的結構;

(4)對物質世界從微觀到宏觀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納米技術材料的應用和發(fā)展前景.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對物質從宇宙到微觀世界的研究介紹,發(fā)現并說明物質是可以分割的;

(2)通過把原子結構與太陽系的類比,建立微觀世界的結構模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物質世界的研究,認識并體驗我們生活在物質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質組成。

學習物質的世界,體會物質世界的奇妙。

(二)學法點撥

物質世界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研究:宇觀世界:宇宙、銀河系、地球等。它們的體積

非常大,大多距離我們非常遠,要借助天文望遠鏡觀察和研究:宏觀世界:地球上人類可

以實地觀察和研究;微觀世界:物體尺寸非常小,要借助顯微鏡、電子顯微鏡觀察和研究。

微觀物質的尺度很小,人類肉眼無法直接觀察。但是,分子也有結構,它是由原子組

成的。

(三)課前準備

1、取一根蠟燭放入小金屬罐熔化然后觀察蠟燭凝固時體積的變化。

2、查閱、收集有關太陽系、銀河系的資料、人類探索宇宙的資料。

3、查閱、收集有關分子、原子結構的資料。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宇宙是由物質組成

教師:人們說廣闊的宇宙是無邊無際的,那么,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萬物,

變化萬千,那么,這絢麗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組成的呢?這一切給人類留了許許多多的謎,

引發(fā)了人類無限的遐想,激發(fā)了一代代科學家對它們孜孜不倦的觀察和研究。那么,這一節(jié)

課就讓我們沿著科學家的探究的足跡,從宏觀到微觀作一次旅行,對這些問題作一些初步的

探討吧。

1、宇宙有多大?

(1)綜合觀察課本圖10.1-1和課本圖10.12-1o

請同學們說出太陽系的九大行星(現報道發(fā)現第十大行星)。在太陽系示意圖中找出

我們生活的地球。(在離太陽比較近的第三條軌道上)

2、交流資料數據:

①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陽系之中,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遍的行星;

②太陽系置身于銀河系之中,太陽只是銀河系中幾千億科恒星中的一員;

③銀河系只是數十億個星系中的一個,一束光穿越銀河系需要十萬光年;

④在浩瀚的宇宙中,還有許多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目前,我們人類觀測到的宇宙

中擁有數十億個星系。

(3)根據以上資料、數據讓學生推理,說一說他們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結論:宇宙是廣闊無垠的,大得很難以想象。

2、人類對宇宙的探究過程。

交流資料:

(1)中國古代關于宇宙結構的學說;

(2)哥白尼與日心說;

(3)從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到人類第一次乘飛船進入太空;

(4)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

(5)我國“神舟”號飛船的五次成功飛行。宇航員楊利偉順利進入太空繞地球航行。

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人類對太空宇宙的探索越來越深入,宇宙的奧秘將逐漸被

揭示。

3、宇宙的組成

問題:宇宙究竟是由什么組成的?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體都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處于不停的運動和發(fā)展之中。

二、物質由分子組成

1、問題:物質又是由什么組成的呢?

從古到今,人們一直在探尋著這個問題的答案。古希臘人認為宇宙萬物是由水、

火、土、氣四元素組成;我們的祖先認為宇宙萬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組

成。但這些看法都是不科學。到底物質又是由什么組成的呢?

2、分割物質實驗:

物質分割有一個限度,分割到這一限度時小粒子能保持物質原來性質但用肉眼不能

看到,只能借助電子顯微鏡觀察??茖W研究發(fā)現:任何物質都是由主其微小的粒子

組成的,這些粒子保持了物質原來的性質,意大利物理學家阿伏加德羅第一個把這

些粒子叫做分子。

三、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的微觀模型

1、學生交流課前觀察蠟凝固時體積的變化。(液體蠟在凝固時體積縮小,中間凹陷

下去。)

2、問題:我們知道物質一般以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的形式存在。物質處于不同狀態(tài)

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從實驗,我們看到物質在一般情況下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體積縮

小,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體積增大。物質由分子組成,那么,物質存在的形式與分子

的存在狀態(tài)是否聯系呢?

3、探究:先讓學生說說他們在課堂上聽課,課間在教室里活動時,課間在操場上

自由活動時這三種情況下活動的狀態(tài)和活動空間。

固體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液體沒有確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氣體具有很強

的流動性。

4、結論:根據以上探究,可以認為物質存在的形式與構成物質的分子的運動狀態(tài)

有關。

四、原子結構

我們知道了物質同分子組成,人們又猜測分子能不能繼續(xù)分割?科學家發(fā)現分子是

由更小的粒子組成,并把這樣的粒子稱為原子。同時還發(fā)現有的分子由多個原子組成,

有的分子由單個原子組成。

在一般情況下原子核所帶的正電和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相相等。原子核由更小的

粒子--質子和中子組成,而質子和中子又由更小的夸克組成……

達標自查

1、我們人類生活在廣闊的宇宙里,太陽是中一千億顆恒星中的一員,人類生活

的地球在離太陽比較近的第條軌道上運行。目前發(fā)現的太陽系有大行星。

2、物質由微小的粒子組成。這些微小粒子保持了物質的性質,我們叫它。由于它

的體積很小,一般要用觀察。

3、固態(tài)物質中,粒子之間有強大的作用力,具有一定的和o

4、液體沒有確定的,具有。氣體粒子之間作用力小,故氣體容易

被。

并具有性。

5、物質由組成。分子由組成。原子核外的電子繞運動。

6、物質從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的時候,體積變化的正確說法是()

A、體積都變小B、體積都變大C、有的體積變大,有的體積變小I)、無法判斷

7、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固體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B、液體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

C、液體有一定的體積,沒有一定的形狀D、氣體沒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

8、下列單位換算中,正確的是()

A,12nm=l.2XlO'mB、12nm=l.2X109m

C、12nm=12X10'mD、12nm=12X10"m

9、下列對物質結構的描述,正確的是()

A、固態(tài)物質的排列規(guī)則,就像學生做廣播體操一樣

B、液態(tài)物質的分子可以移動,就像操場上踢足球的學生一樣可以在球場上跑動

C、氣態(tài)物質的分子幾乎不受力,就像下課以后的同學可以自由活動

能力提iWi

10、探究:物質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的時候,體積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猜想:

設計、進行實驗:選用熟動物油作為探究對象。

把熟動物油放在燒杯里,用火加熱,使它完全熔化,記下液面所在的刻度位置。

拿開火源,使熟動物油冷卻。

觀察:它的體積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你還可以用什么物質進一步進行探究?

寫出你的探究結果:

11、探究:水結成冰以后,體積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猜想:

設計、進行實驗:

分析結論:

交流:通過第10題和第11題的探究,你有什么發(fā)現?

第二節(jié)質量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道質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單位;

(2)通過實際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學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3)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質的量”的含義。

2、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實驗,認識質量是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tài)、空間而變化的物理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天平使用的技能訓練,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與協作精神。

(-)學法點撥

本節(jié)內容包括三部分:質量的概念,質量的單位,質量的測量。而質量的測量的重點。

要注意“物質”和“物體的區(qū)別。物體有一定的形狀,占據一定的空間,是有體積和質

量的實物。物質是構成物體的材料。例如:桌子是物體。構成桌子的物質是木材.,還可以是

鐵。

千克是國際單位。國際單位還有噸、克、毫克。實際生活中還用到斤,它不是法定計量

單位。注意記住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

質量的測量工具是天平。天平是精密測量工具。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教程

1、質量的概念

教師出示一塊冰、一顆鐵釘、一把教學用木制米尺,一塊木板、一把鐵錘、一桶水等

物體,出示順序隨機,讓學生觀察。

(1)問題:能否將這些物體進行分類?你分類的理由是什么?

(2)學生交流、討論。

(3)歸納:上述物體可以分為三類:

①鐵釘和鐵錘為一類,它們都是鐵制成的;

②木板和米尺為一類,它們都是木材加工成的;

③冰塊和水為一類,它們都是水,只是狀態(tài)不同而已。

(4)教師:鐵釘和鐵錘、木板和米尺、冰塊和桶里的水,我們都把它們稱為物體。構成

這些物體的鐵、木材、水,我們都把它們稱為物質。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物

體是由物質構成的。

結論:一切物體都是物質組成的。

(5)比較:一把鐵錘和一只鐵釘都是由鐵這一種物質構成的,但兩者所含鐵這種物質的

多少不同,一把鐵錘比一只鐵釘所含的鐵多;一張課桌和一把教學用木制米尺都是

由木材這一種物質構成的,但兩者所含木材這種的物質的多少不同,一張課桌比一

把教學用木制米尺所含的木材多。

教師:在物理上為了描述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引入質量概念,物理學中把物體所含物

質的多少叫做物質。

質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2、質量是物體的基本屬性

演示:(1)把冰塊放在燒杯中用酒精燈加熱,使其熔化成水;

(2)用鐵錘把鐵釘敲彎。

問題:(1)燒杯中冰熔化成水,所含的水的質量有沒有變?

(2)鐵釘敲彎了,鐵釘的質量有沒有變?

(3)如果將這一只鐵釘由教室里帶到宜賓,或帶到更遠的地方,它的質量會不會發(fā)生

變化?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討論、交流:冰熔化成水,只是冰的狀態(tài)變化了;鐵釘敲彎

了,只是鐵釘的形狀改變了;鐵釘由教室?guī)У揭速e,或更遠的地方,只是鐵釘的位置

變化了在這幾種的變化現象中,物質沒有從物體中轉移出示,也沒有發(fā)生由一種物質

轉變?yōu)榱硪环N物質的現象,因此,只要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不變,它的質量就不變。

結論:質量是物體的基本屬性,物體的質量不會隨物體的狀態(tài)、形狀、位置的變化而

變化。

3、質量的單位

質量的單位是千克,符號是:kg。常用的質量單位還有克(g)、毫克(mg)、噸(t)。

它們的換算關系是:

lkg=10glmg=10'!g=106kglt=10'!kg

二、質量的測量

天平是測量質量的常用工具。在物理實驗中常見的天平有托盤天平和學生天平。

1、天平的測量原理:

天平是一個等臂杠桿(有關知識在第十二章學習)

天平的兩臂長度相等,當兩個盤中物體的質量相等時,天平就會平衡,測量物體質量

時,天平一個盤放被測物體,另一個盤放質量已知的祛碼,天平平衡時,祛碼質量就

等于被測物體的質量。

2、認識托盤天平的構造;

①平衡螺母:用來調節(jié)天平橫梁平衡;

②指針和分度盤:判斷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據指針在分度盤上左右擺動幅度是否相

等來判斷,③而不必等到指針完全停止擺動,只要擺動幅度相同即可;

④標尺、游碼、祛碼:指示所稱物體質量。

每架天平都有自己的“稱量”,也就是它所能稱的最大質量。稱量值就等于這臺天

平配套祛碼盒內祛碼的總數加祛碼最大的讀數所表示的質量。

標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質量數就是天平的精確程度。

3、記住天平使用注意事項

達標自查

1、50千克最接近下面哪一種物體的質量()

A、新生兒B、中學生C、大象D、老虎

2、一臺天平的祛碼由于使用不當,粘上了許多灰塵并且受潮了。利用它測量的物體質量比

使用維護良好的天平測量的結果()

A、偏大B、偏小C、相同I)、通過正確的讀數,結果會相同

3、一個托盤天平未測物體的質量時,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左邊??梢裕ǎ?/p>

A、將平衡螺母向右調B、將平衡螺母向左調

C、先調底座水平,再調節(jié)橫梁D、將天平橫梁上的“游碼”向左移動

4、一個物體質量的大小決定于()

A、物體的形狀B,物體中含物質的多少

C、物體的空間位置D、物體的狀態(tài)

5、一臺已經調節(jié)好的學生天平,移動到另一張桌子上。用這個天平測量質量,應該()

A、不必調節(jié)就可以測量B、只需調節(jié)水平底座

C、只需要調節(jié)橫梁D、需先調節(jié)底座水平,再調節(jié)橫梁

6、一個鐵鍋,在以下哪一種情況下它的質量不會發(fā)生變化()

A、把鐵鍋砸碎B、把鐵鍋用舊

C、把鐵鍋帶到月球使用D、給鐵鍋補上一片鐵

7、用一臺天平稱量一個物體的質量,右盤中有50g、20g、10g祛碼各一個,游碼的位置

如圖所示,這個物體的質量是,如果把這個實驗帶到月球上做,測量結果會(填

變大、變小或者不變)。

8、完成下列單位換算

3X105kg=t=g;

2X10!g=kg=mg

9、填上合適的單位

一個蘋果的質量大約是100,一個成年人質量大約是60—o

能力提高

10、一個人在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的時候,不小心把被測物體放到了右盤,祛碼放到了左

盤,祛碼有50g一個,20g兩個,游碼刻度是3g。該物體的質量是()

A、90gB93gC87gD73g

11、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的時候,可能造成測量結果偏小的是()

A、使用已磨損的祛碼B、使用質量比標準質量大的祛碼

C、測量的時候,指針偏向刻度盤的右邊一點兒

D、測量的時候,指針偏向刻度盤的左邊一點兒

12、有一枚大頭針,怎樣利用天平測量它的質量?

13、探究:一杯水凝結成冰以后,質量是變小了還是變大了?

猜想:

設計實驗:

分析論證:

密度

[學習目標]

1.復述密度的定義,寫出密度公式,說出公式中的各個字母所代表的意義,寫出并讀出密

度的單位''千克/米3"、“克/厘米3",說明其含義,領會密度單位(復合單位)的確定方法。

2.會推導克/厘米與千克/米的關系。

3.會用公式p=m/v計算物質的密度。

4.認識用實驗、比較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的過程,認識用比值定義密度的方法。

5.領會“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比較方法。

[教學重點]

1.建立、理解密度的概念。

2.“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比較方法。

3.應用公式計算物質的密度。

4.密度的單位。

[教學難點]

建立并理解密度的概念。

[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綜合教學方法。

[教具和學具]

1、教具:托盤天平一架,體積相同的銅塊、鐵塊各一個,體積相同的鋁塊兩個,體積不

相同的木塊兩個,投影器材,投影片若干。

2、學具:托盤天平一架,祛碼一套,長方體蠟塊(或木塊)一個,刻度尺一把。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這里有兩個由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一個是銅塊,一個是鐵塊,它們的體積相同,質

量相等嗎?怎么比較?

2、如果是同種物質,體積相等,質量相等嗎?這兩個都是鋁塊,體積相等(出示鋁塊并

分別放在天平兩盤上),質量相等嗎?

3、如果同種物質,體積不相等,質量還相等嗎?(將兩個木塊分別放在天平的兩盤中)

這兩個木塊哪個質量大?同一種物質,體積大的質量大,體積小的質量小。這僅僅是

質量跟體積的粗略關系,同種物質的質量跟體積有什么準確的數量關系呢?(滲透由

粗略到精確,定量研究物理規(guī)律的方法。)

板書:同種物質,質量跟體積有什么關系呢?

二、新課教學

1、實驗研究

⑴設計實驗:

師:要研究質量跟體積的數量關系,首先要把質量、體積的數值測出來。質量和體積怎么

測?

生:質量用天平測量;體積可以先用刻度尺測量出長、寬、高,然后根據長方體體積=長、

寬x高進行計算。

師:為了便于記錄和分析測得的數據,我們需要設計一個表格,這個表格應該有哪些內容?

生:質量、體積。

師:當然還應標明被測物體。(投影出示表格1、2)

表1

體積(立方厘米)質量(克)質量/體積/(克/立方厘米)

蠟塊1

蠟塊2

蠟塊3

蠟塊的質量跟體積成正比,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

表2

體積(立方厘米)質量(克)質量/體積/(克/立方厘米)

木塊1

木塊2

木塊3

木塊的質量跟體積成正比,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

結論:同一種物質的質量跟體積成正比,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

(2)學生測量

師:請同學測量、計算出你桌上的蠟塊或木塊的質量和體積,并記錄在表格中相應的空格內。

(3)數據分析

師:先看蠟塊的質量跟它的體積有什么數量關系呢?

生:體積增大,質量也增大。體積增大到幾倍,質量也增加到原來的幾倍,質量跟體積成正

比。

師:請再仔細看,三個蠟塊的質量不同,體積也不同,有無相同之處?(稍停)剛才豎著看,

發(fā)現蠟塊的質量跟體積成正比,如果換個角度,橫著看,你能發(fā)現有什么相同之處嗎?

(滲透“異中求同”的比較方法)

生:比例相等。

師:引導學生計算填表。

生:質量跟體積成正比,分子、分母同時擴大或縮小多少倍,分數值不變。

師:(投影結論)蠟塊的質量跟體積成正比,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

師:那么木塊的質量跟體積有什么關系呢?

生:木塊的質量跟體積成正比。

師:對于木塊1質量跟體積的比值等于多少?木塊2呢?木塊3呢?有什么關系?質量跟體

積的比值跟質量、體積有關系嗎?據此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生:木塊的質量跟體積成正比,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

師:木塊、蠟塊是不同物質,有沒有共同規(guī)律?

生:質量跟體積成正比,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

(滲透“異中求同”的比較方法)

師:其他物質是否也有這個規(guī)律呢?那么蠟塊、木塊都具有的共同規(guī)律中有無不同之處?

生:比值不同。

(滲透“異中求同”的比較方法)

師:如果換用其他物質實驗會發(fā)現,物質不同,質量跟體積的比值一般不同,物質相同,質

量跟體積的比值就相同,就是說質量/體積跟什么有關?

生:物種的分類.

師:所以說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征,在物理學里用密度來表示物質的這一

特征。

2、密度的概念

板書課題:三、密度

師:蠟塊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0.96,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生:1立方厘米蠟塊的質量。

(滲透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方法)

師:木塊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0.28,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生:1立方厘米木塊的質量,即木塊單位體積的質量。

師:木塊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等于木塊單位體積的質量,因此可以說木塊的單位體積的質

量叫做木塊的密度。

師:如果是蠟塊、木塊以外的某種物質,就應說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

密度。

板書:1、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師:現在你能找到計算密度的公式嗎?

生:密度=質量/體積

師:密度公式可以用字母表示為p=

板書:2、公式:密度=質量/體積,

師:根據密度的公式,就可以計算物質的密度。(投影出示例題)

3、例題

一塊鐵的質量是1975千克,體積是0.25立方米,鐵塊的密度是多大?

板書:3、單位:千克/立方米。

師:我們剛才求的蠟塊、木塊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實際就是它們的密度,單位應是什么?

師:克/立方厘米。

師:由于物理實驗中用的物質一般不多,質量單位常用克,體積單位常用立方厘米,因此

密度單位常用克/立方厘米。

(滲透復合單位的組成方法)

師:既然兩個單位都是密度的單位它們之間應該有明確的換算關系,怎么把克/立方厘米換

算為千克/立方米?

(學生回答,然后投影出示換算過程)

1克/立方厘米=

師:你能把千克/立方米換算為克/立方米嗎?請課后練習。

三、反饋總結

(投影出示思考題)

1、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哪個大?一個小鐵釘和一個大鐵塊的密度哪個

大?

2、一塊磚分成大小不相等的兩塊,則()

A、小塊的密度的大。B、大塊的密度大。

B、密度一樣大。D、無法判斷。

3、有人說,同一種物質的密度跟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這種說法對

嗎?為什么?

(學生閱讀、思考、回答,師生評析)

師:這節(jié)課我們首先提出了同種物質的質量跟體積有什么關系的問題,然后選擇三個大小不

等的蠟塊(木塊),分別測出它們的質量、體積、分析數據時采用了比較方法(板書:比較),

先是比較三個蠟塊,質量不同,體積不同,質量跟體積的比值相同,這種比較方法叫做同中

求異(板書)。用同樣的方法發(fā)現木塊的質量不同,體積不同,質量跟體積的比值相同?然

后比較不同物質組成的蠟塊、木塊發(fā)現有一個共同的規(guī)律:質量都跟體積成正比,質量跟體

積的比值是一定的,這也是異中求同。不同物質雖然都有著個規(guī)律,但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各

不相同,這種方法叫做同中求異(板書),由此我們認識到質量跟體積的比值跟物質有關,

它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我們用密度來表示它并進一步得到密度的定義、公式、單位。

師:密度跟前面學過的哪個物理量很相似?

生:速度。

師:有哪些方面相似?(投影出示表格3)

密度速度

生:①定義:敘述方式相似。

②公式:物理學中常常用兩個物理量的比值來第一新的物理量,這種方法叫做“比值

定義法”。

板書:比值定義法。

③單位組成方法相似,以后遇到用比值定義的物理量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確定它的單

四、布置作業(yè)

課本第82頁練習第1、3題。

測量物質的密度

一、知識目標

1.通過實驗進一步鞏固物質密度的概念.

2.嘗試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

3.學會量簡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簡測量液體體積的辦法,以及用量筒測不規(guī)則形狀的

物體體積的辦法.

4.通過使用天平,加深對某些題目的理解.

二、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對正確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盡量周全.

2.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并且對實驗現象的觀察盡量做到仔細、客觀、認真,這對

學生以后的學習是大有好處的.

三、德育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用量筒測固體、液體的體積.

2.用天平和量筒測固體、液體的密度.

教學難點

用天平和量筒測物質的密度.

教學方法

1.實驗法:會通過實驗,間接地利用公式測量物體.

2.觀察法:用正確的方法給天平和量筒讀數.

教具準備

天平、祛碼、量筒、水、鐵塊、銅塊、鋁塊、細線、花崗巖、刻度尺、三角板.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密度的計算公式,如何用實驗的方法測量?用什么儀器可以測量密

度?

[生]可以先用天平測出物體的質量,然后用量簡測出液體的體積,根據密度的公式,就

可以求出物體的密度.

[師]回答得非常好.這節(jié)課我們具體學習一下測量物體的密度的方法.

二、新課教學

[師]今天,我們來動手做一個實驗,測物體的密度.同學們先分組(三人一組).

[師]大家看自己的實驗臺上,有這樣一些實驗器材:天平一架,祛碼一盒,量筒一只,

燒杯中裝有水、鐵塊、銅塊、鋁塊各一個,另外還有一根細線,一塊花崗巖,一副三角板,

刻度尺.

[師]今天我們重點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一、測鋁塊、鐵塊、銅塊的密度.

二、測水的密度.

三、測不規(guī)則物體一一花崗巖礦石的密度.

[師]根據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同學們會測嗎?

[生]測三種金屬圓柱體的密度分為幾步:

(D先用天平測出銅、鐵、鋁各自的質量.

(2)接下來測三個物體的體積.測體積時有兩種辦法:第一種辦法如下圖所示:

將物塊豎直放置,然后如圖所示,將其夾到中間,最后下面用尺子測量,即可得圓柱體

的直徑d,所以這個圓柱體的橫截面積即可知道.然后用刻度尺測量一下圓柱體的高,根據

公式V=n(4)3即可得物塊的體積.

2

以上是一種方法,另外還有第二種方法,即上節(jié)課講過的,采用體積差的方法測它的體

積:即先用量簡量取一定量的水,記下示數V.,將物塊全部浸入水中,再記下這時的示數

%.所以囪塊的體積即為V「Vi.

無論采用何種方法,只要能夠測出物質的質量即可得體積,最后還得用質量m除以體積

V即可得到物質的密度.

[師]講得非常好.下面提一個問題:能不能先測體積后測質量?

[生]這要看怎樣測體積了,如果是采用第一種方法測體積,則先測體積還是先測質量都

無所謂,如果是采用第二種方法測體積,則必須先測質量,后測體積.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如果采用后一種方法測體積,則物塊要沾上水,我們知道,天平在使用時是不

能沾上水的,同時物塊沾上水后質量有可能會變大,因此應測質量后測體積,

[師]總結得非常精彩.通過大家群策群力,我們己經找到了測鐵塊、銅塊、鋁塊密度的

方法.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測量中.由于儀器、操作方法及操作人的因素影響,必定會產

生一些誤差.如何來減小這些誤差呢?

[生]減小誤差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改進測量工具、完善測量手段等,但我認為最有效.也

是最容易辦到的還是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這種方法簡單、易行、最有效.

[師]說得很好,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在我們的實驗過程中是一種有效地減小誤差的

方法.多次測量,測幾次好呢?

[生]三次為宜.

[師]對,咱們做本實驗時三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地減小誤差.

[生]今后的實驗過程中是不是都要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呢?

[師]對于一些產生數據的實驗,最好是這樣做,一些偉大的科學家正是從誤差微小的變

化中找到很多科學知識.

[師]接下來大家思考一下如何來測不規(guī)則物體(如花崗巖)的密度呢?

[生]基本上與測銅、鐵、鋁的方法一樣,只不過在測巖石的體積時應采用浸入法,即第

二種方法.因為巖石是不規(guī)則物體,用三角板和直尺法測量時,由于形狀不規(guī)則,所以很難

測出它的體積,因此用第一種方法不合適.

[師]如何來測水的密度?

[生]測水的密度以及測液體的密度都要用量筒.

[師]具體如何來測呢?

[生]先測出一定量的水的體積,將水倒進量簡中,觀察示數.

[師]觀察示數時應注意什么問題呢?

[生]應使視線與液面的凹面相平,這樣可以減小誤差,如右圖.

測出體積后,接下來測水的質量.由于測質量時水不能與天平相接觸,因此應間接測水

的質量.

[師]怎樣測呢?

[生]可以先測一個空燒杯的質量曲,然后將量筒中的水倒入燒杯,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

量M2,那么水的質量這樣水的質量和體積已全部測出來了,二者一除即可得密度.

[師]大家想想還有沒有別的辦法.

[生]有.

[師]怎么測呢?

[生]可以把上面的燒杯換成量筒.

[師]換成量簡?能不能具體說一下.

[生]取一只量筒,先測出它的質量然后往量筒中裝水,測出量筒和水的總質量岫.那

么水的質量司時:由量簡中液面的示數直接把水的體積讀出來,兩者相除即得水的

密度.

[師]大家總結得很好.接下來請同學們自己動手,測一下以下幾種物質的密度.

(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教師巡回指導,不時指點學生遇到的問題)

參考實驗數據:

Pet:7.9X103kg/m3P相:2.7X103kg/m3p78.9X103kg/m3

P樣皆:2.6~2.8X103kg/m3P水:1.0X103kg/m3

三、總結

這一節(jié)課我們進行的實驗綜合了許多前面所學的知識,對于復習鞏固前面學習的內容、

了解物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有很大幫助.測定物質的密度的方法不僅有這一種方法,今后

還要深入地學習.密度知識在初中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與我們后面學到的許多知

識都有聯系.希望同學們認真學習這部分知識,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四、動手動腦學物理

這兩個問題都是屬于綜合性較強的問題,學生可以充分討論.各抒己見,教師不要加任

何限制.也許學生的觀點不是完全正確,但要求說明理由,要讓學生敢于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

法.

[參考結果]

1.導熱性能好的,導電性能也強.

全球的年產量越低,市場的價格越高.

2.(1)銀和銅的導電性能好.在這兩種金屬中,銅更適合作導線,因為銅的年產量較高,

價格也比銀便宜得多.

(2)銀的導熱性能也很好.生活中常用的各種鍋是用鐵(鋼)或鋁做的,一般蒸鍋用鋁做

的多,而炒鍋一般用鐵做.因為鋁的導熱性能比鐵好得多,而鋁的熔點不很高.若用鋁做炒

鍋,一方面會使食品局部溫度很高而變糊;另一方面炒菜時外焰的溫度都較高,所以炒菜時

寧用鐵鍋不用鋁鍋.

(3)鋁的密度最小.生活中用鋁的地方很多,如門、窗框、器皿、鍋、導線等.因為鋁

的密度小,輕便;導電和導熱性能都不太差,同時它的產量較高,價格便宜.

三、例題分析:

第一階梯

[例1]一支蠟燭,燃燒掉一半,剩下的半支與原來的相比()

A、質量減半,密度減半

B、質量減半,密度不變

C、質量不變,密度減半

D、質量不變,密度不變

點撥:正確理解質量和密度的要領是答題的關鍵。

答案: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燃燒掉一半,故質量減少一半,密度是

物質的一種特性,跟質量和體積無關,故密度不變。選B。

[例2]利用天平和量筒測形狀不規(guī)則的金屬塊的密度。

點撥:

測出物體的質量和體積是測量的關鍵,若物體的形狀規(guī)則,亦可用刻度

尺測出相關量后根據公式算出體積,若物體不能沉入水中的,可用“壓入法”或

“重錘法”來測物體的體積。

答案:

金屬塊的質量可用天平直接測得,體積可用“排水法”來測得,然后用

密度公式求得密度,具體實驗步驟是:

1、調節(jié)好天平;

2、用天平稱出金屬塊的質量為m;

3、在量筒水中放入適量的水,讀出體積為七;

4、用細線拴好被測物體輕輕放入量筒中(浸沒),讀出物體和水的總體

積為V2,算出被測物體的體積V=V2=V”

5.樹艙度公。期出被賺的疆肉?2■產

[例3]甲、乙兩種物質的密度分別為A#A,現將這兩種等質量物質混合,求混合

后的密度。(設混合前后體積不變)

點撥:

求解混合物的問題,要注意以下幾點:(1)混合前后總質量不變;(2)

混合前后總體積不變(一般情況);(3)混合物的密度等于總質量除以總體積;

此類問題難度較大,正確把握上述三點是解本題的關鍵。

答案,迎生

第二階梯

[例4]市場出售的“洋河酒”,包裝上注明的凈含量為500mL,酒精度為55%,求這

瓶酒的質量.

點撥:

(1)洋河酒可以看做是純酒精和純水的混合.

(2)55附旨的是酒精和酒的體積比.

答案:445g

[例5]有甲、乙兩個實心物體,它們的質量之比為2:3,體積之比為1:2,求

它們的密度之比。

已知:m甲:m乙=2:3V甲:V乙=1:2

點撥:

比值的計算是物理中常見的題型,解題時的方法是,明確需求量和已知量

之間的關系,找出相應的關系式,然后按上述格式條理清楚地進行運算,切不可

想象心算。

解:

噌?浮吟?■%22

■K31

答:甲、乙兩物體的密度之比為4:3。

[例6]在氧氣瓶中裝滿密度的4kg/n?的氧氣,若用去一半,剩余部分氧氣的密度

是kg/m3.

點撥:用去一半指質量,氧氣瓶內氣體體積不變。

答案:2

第三階梯

[例7]用天平和量筒測液體的密度。

答案:實驗步驟如下:

1、調節(jié)好天平;

2、用天平稱出玻璃杯和液體的總質量為n;

3、把玻璃杯中的液體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讀出量筒中液體的體積為V;

4、用天平稱出玻璃杯和剩余液體的總質量為叫量筒中液體的質量

m=m廠in2.

5.利麗輅麗麻"麴悔-;■小尹

點撥:

在測液體密度的實驗中,體積可用量筒測得,關鍵是如何用天平測液體

的質量,此題中步驟3的做法,主要目的是減少實驗中的誤差,若先測杯的質量,

后測液體和杯的總質量,再測液體的體積,由于杯壁上沾有水,使液體體積變小,

則所測出的密度值偏大。

[例8]只用量筒,不用天平,如何量得80g的酒精?

(布再山實驗螂U

點撥:可根據密度公式先算出80g酒精的體積,然后用量筒測出。

答案:

■尹曲但的快,■彳-趣r■u

(2)用量筒量出100mL的酒精質量即為80g。

[例9]給你一架天平(配有祛碼盒)、燒杯和水,如何測出煤油的密度,寫出實驗

步驟和表達式。

點撥:

測煤油的體積可先在燒杯中裝滿水,用天平測出質量后再算出水的體積,

即是燒杯的容積,在燒杯中裝滿煤油,測出其質量,利用燒杯容積等于煤油體積,

即可知道煤油體積,從而算出煤油的密度。

答案:

(1)調節(jié)天平

(2)用天平稱出空燒杯的質量為四;

(3)在燒杯中裝滿水,用天平稱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irk;

(4)在燒杯中裝滿煤油,用天平稱出燒杯和煤油的總質量為UH;

曲曲鼬的*??鏟

四、檢測題

1、鋁的密度是2.7X103kg/n?,讀做,它的物理意義是

2、通常人們所說的“鐵比棉花重”,其實質是()

A、鐵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B、鐵的質量比棉花質量大

C、鐵的體積比棉花體積小

D、以上說法都不對

3、甲、乙兩金屬塊,它們的質量之比為3:5,體積之比為1:2,則它們

的密度之比為,如果它們的質量相等,那么它們的體積之比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4、三個完全相同的量筒,將質量相等的實心銅球、鐵球、鋁球分別放入三

只量筒中,而后加水到相同的高度,其中加水最多的是()

A、放有鐵球的量筒

B、放有鋁球的量筒

C、放有銅球的量筒

D、無法確定

5、兩個銅球質量相等,體積不等,由此可以肯定()

A、兩個球都是空心的

B、兩個球都是實心的

C、至少有一個球是實心的

D、至少有一個球是空心的

6、有兩個實心正方體A和B,A的質量是B的3倍,B的邊長是A的1/3,

則A的密度是B的密度的()

A、81倍B、27倍C、1倍D、1/9倍

7、測一物質的密度,一般需要測出它的____和_____,然后依據公式

算出物質的密度。

8、測量形狀不規(guī)則小固體密度時,要用量筒測它的體積,量筒中的水應當

適量,適量的標準是和o

9、制造風箏應盡可能選用密度的材料,制造風扇底座要盡可能選

用密度的材料(填“較小”或“較大”)。

10、有一塊金屬,質量為216g,體積是80cm3,這塊金屬的密度是,

這種金屬是。

11、在天平的兩邊盤中分別放一鋁塊和銅塊,天平正好平衡,則鋁塊的銅

塊的體積之比為.

12、等質量、等體積的空心銅球、鐵球、鋁球,其中空心部分體積最小的

是,最大的是。

13、有質量相等的三種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它們的密度之比為1:2:3,

則它們的體積之比為。

14、觀察量筒中水面達到的刻度時,視線要跟,水面是凹形的,

觀察時,視線可以為準。

1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密度大的物質所含的物質多

B、密度小的物質的體積小

C、任何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

D、密度相同的物質一定是同種物質

16、在兩個相同的容器里分別裝上水和酒精,再把它們分別放在天平的兩

個托盤里(游碼在零刻度),天平正好平衡,則水和酒精的高度之比為()

A、5:4B,4:5C、1:1D、

不能確定比值

17、一粗細均勻圓柱形狀筒內裝0.5kg的水時,水柱高10cm,當1g密度

為0.8g/cn?的油滴漂浮在圓銅中的水面上形成一層厚薄均勻的油膜,油膜剛好

蓋滿和筒內的水面,求此油膜的厚度。

18、一個銅球質量是89g,體積是20cm",問:(1)該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

的?(2)若在空心部分注滿水,總質量是多少?

答案:

1、2.7X103千克每立方米,每立方米的鋁質量是2.7X103千克。

2、A

3>6:5,5:6

4、C

5、D

6、D

7、質量,體積,。-三

r

8、固體要能全部浸在水中,放入固體后總體積不能超過量筒的量程.

9、較小,較大

10、

2.7X103kg/m\鋁

11、89:27

12、鋁球,銅球

13、6:3:2

14、液面相平;液面凹液面的底部。

15、C

16、B

17、250mm

18、(1)空心的(2)

99g

運動的描述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和回憶再現初步認識機械運動的現象.

2、知道機械運動是指物體位置的變化。

3、知道參照物.

4、會選擇參照物描述機械運動,會根據對運動的描述指明參照物.

5、知道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回憶再現的方法認識什么是機械運動.

2、通過親身體驗的方法認識選擇不同的參照物描述運動的結果會不相同.

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研究問題的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觀察、想象、討論等雙邊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

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學知識.

2、通過對“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這一觀點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方

法論,養(yǎng)成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機械運動

探究:什么是機械運動呢?

I.春天,風箏在空中迎風擺動;2,夏天,蚊蟲在燈下飛舞;3.秋天,落葉紛紛飄落;

4.冬天,雪花漫天飄灑;5.昨天,“神舟五號'’飛船騰空而起;

6.今天,你上學的路上,路旁的樹木不斷被甩在身后

7.此時,鐘表的秒針在不停地“走動”;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我們每一個人時刻都在運動(如心臟在跳動,

血液在流動),仔細體會與比較上面列舉的物體運動的例子,我們得到的結論是:物體相對

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想想議議

宇宙及自然界中關于機械運動的例子還有許多;同學們通過思考、討論可以多找一些例

子,提出來發(fā)表讓大家共享:①流星劃過夜空②小鳥在空中飛行③河水在不停地流動④稻

穗在隨風起伏⑤房屋、樹木隨地球一起運動。這些都是機械運動嗎?

二、參照物

1.探究

提出問題:如何恰當地描述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猜想和假說:(1)要選擇一個物體做標準,對照要研究的物體和選擇的標準物體相對位置是

否變化后再做出判斷.

(2)很簡單,用眼睛看看動不動就行了。

進行實驗:(1)兩名同學乘坐公交車,一名同學盯著另一輛車上的某乘客,另一名同學盯著

站牌,此時另一輛車開動,兩同學乘坐的汽車未開動,請兩同學說出自己乘坐的汽車的運動

狀態(tài).

(2)乘坐觀光電梯時,眼睛看地板和看外面的景物對自己運動狀態(tài)的描述分別是怎樣的?

2.參照物該怎樣選擇?

想想議議

每個同學都來描述同一物體的運動情況,看看各是以什么物體作為參照物的.如:夜間

趁著月光走路時,要描述影子的運動情況,若以地面為參照物,影子在動;若以人為參照物,

影子是靜止的。

三、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運動著,絕對靜止的物體是沒有的.我們平常所說的運動和靜止

都是相對的,都是相對于某個物體而言的.如果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發(fā)生了變

化,我們就說第一個物體是運動的;若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沒有發(fā)生位置的變化,我

們就說第一個物體是靜止的.對于同一物體,若選擇不同的物體作參照標準來研究它的運動

情況,得到的結論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不事先選擇參照物,就無法判定物體是否在運動.例

如,司機開著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以車為參照物,司機是靜止的,以路面為參照物,司機

是運動的;李明和王紅晚餐后并肩散步,以路旁的樹木為參照物,他們兩位都是運動的,若

以李明為參照物,王紅是靜止的;樹木、房子相對于大地是靜止的,若以行駛的車為參照物,

它們都是運動的.

四、相對靜止

兩個運動物體運動的快慢相同,運動的方向相同,這兩個物體就是相對靜止.例如,卡

車和聯合收割機,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前進,以其中一個為參照物,另一個是靜止的,屬

于相對靜止.

天氣預報與物理學中的機械運動有密切聯系.經驗豐富的氣象預報員會根據衛(wèi)星云圖結

合其運動速度準確判斷冷空氣在什么時候到達什么地區(qū)造成大風降溫或冷暖空氣,什么時候

在什么地區(qū)上空交匯形成雨雪天氣等等,提醒人們做好預防準備工作.

課內練習

題型I雙基鞏固

例1小明同學乘火車去旅游.“火車開動”前后他一直坐在座位上“一動不動”

地看著火車外的景物,他發(fā)現路旁的“樹正在飛快地后退”.這段話中加引號的三種運

動情況,各以什么為參照物?

分析:在判定一個物體是否運動或怎樣運動時,一般應按以下步驟進行:①確定被研究

的物體②選定參照物③根據研究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是否發(fā)生變化來確定物體的

運動情況.

本題中講到的三種運動,己知結果,找參照物是一個逆過程.首先,“火車開動”研究

物體是火車,物體運動情況是開動,那么火車相對于“誰”在“開動”呢?相對于哪個物體

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顯然,小明是以車外景物為參照物判斷車在“開動”的,這里的景物可以

是地面、建筑、樹木等.

其次,“一動不動”的研究對象是小明本人,其運動情況是“一動不動”(即靜止),判

斷小明處于靜止狀態(tài)又是以“誰,,為參照物呢?顯然不能再以車外景物為參照物,因為如果以

車外景物為參照物,火車開動前小明是“一動不動”,而豐開動后再以車外景物為參照物小明

就是“運動”的了.那么,車外景物作參照物被排除后,我們自然而然地應想到車廂或者車廂

內的座位、行李等,顯然無論車開動與否,小明相對于車廂位置沒有變化,那參照物即是車

廂了.

最后,“樹正在飛快地后退”,研究對象是樹,樹的運動狀態(tài)是在“后退”,那么樹“后

退”又是以“誰”為參照物呢?我們想到了“后退”的反義詞是“前進”,哦,車在前進,那以“車”

為參照物樹就是在“后退”的了.

答案:“火車開動”是以車外景物為參照物;“一動不動”是以車廂為參照物;“樹正在飛快

地后退”是以火車為參照物

例2人造地球同步衛(wèi)星以為參照物是靜止的;以為參照物是運動

的.由此可見同步衛(wèi)星繞地球一周的時間是小時.答案:地球太陽24

分析:衛(wèi)星同步是指相對于地球上的某位置不變,而地球帶著月亮、人造衛(wèi)星等要繞太

陽轉動,地球繞地軸自轉一周要24小時?.

例3下列現象中屬于機械運動的是()答案:B

A、五四運動B、太陽升上天空C、心情激動D、鐵生銹了

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機械運動的概念,在物理學中,機械運動是指物體位置的變化,

上進答案中,只有太陽升上天空,描述了太陽相對于地球的位置發(fā)生了改變.

題型n物理與生活

例4有一首歌曲的歌詞中唱道,“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這里選取的參照物

是()答案:B

A、地面B、云朵C、人D、月鳧

分析:因為月亮是地球的衛(wèi)星,它是圍繞著地球轉動的,從而容易錯誤地認為是以地球

為參照物,其實月亮雖然是圍繞地球轉動,但由于距離遙遠在地球上不可能瞬時內看到月亮

的穿行,所以看到的月亮穿行相對于地球而言實際上是云在穿行。如果我們認為云是不動的,

則會感覺到月亮在反向行走,如果感到云是自西向東運動的,則會感到月亮自東向西運動.因

此,看到月亮穿行是以云為參照物的.

例5在一列沿平直鐵軌行駛的列車上,坐在車上的某乘客認為自己是靜止不動的,他選擇

的參照物是()答案:BC

A、對面開來的列車B、自己乘坐的列車

C、平行鐵軌上同向運動,快慢相同的列車D、從身旁走過的列車員

分析:此乘客坐在行駛的列車上,相對于地球是運動的,但是相對于他自己乘坐的列車

是靜止的,人與車沒有相對運動.這位乘客相對于沿著平行鐵軌上同向運動、快慢相同的另

外一輛列車,位置也不發(fā)生變化,也保持相對靜止,選項B、C都是正確的.

A、A船肯定是向左運動B、A船肯定是靜止的

C、B船肯定是向右運動,速度大于風速D、B船肯定向左,

速度大于風速

分析:岸上的旗幟在風的作用下,飄到右側,說明風由左向右

刮,而月船的旗幟卻飄到左側,說明月船的速度大于風速向右移動.

例14在現代交通中,高速列車已成為現實.為了不影響高速列車

的運行,有人設想,若能使高速列車在進出站時既不停車、又能上

下乘客,豈不更好.你能進行這樣的設計嗎?若能設計,說明理由.

答案:可以設計一輛與高速列車A相類似的列車月,在列車A進站前,乘客先乘上列

車月,當列車A進站時,令列車月加速到與列車A車速相同,并與列車A并排向同一方向

前進,保持A、月相對靜止,待乘客下完后,B車減速行駛最后停在站上,A車則繼續(xù)高速

前進.

1.命題方向

近年來,中考試題有關本節(jié)的題目,多是給出參照物判斷某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或是給

出運動情況判斷是以什么物體為參照物,這部分知識的關鍵是理解好機械運動的概念和參照

物,出題的形式主要是填空和選擇.填空題主要考查基本概念,選擇題考查對機械運動和參

照物的深刻理解.

2.熱點考題舉例

例1(2002?福州中考試題)下面幾種運動現象中,不是機械運動的是()答案:C

A、科學家研究發(fā)現,中、日兩國陸地距離平均每年靠近2.9cmB、月球圍繞地球轉動

C、菊花幼苗兩個月長高了15cmD、成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