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澇災害,泥石流災害多發(fā)疾病中醫(yī)藥防治技術_第1頁
洪澇災害,泥石流災害多發(fā)疾病中醫(yī)藥防治技術_第2頁
洪澇災害,泥石流災害多發(fā)疾病中醫(yī)藥防治技術_第3頁
洪澇災害,泥石流災害多發(fā)疾病中醫(yī)藥防治技術_第4頁
洪澇災害,泥石流災害多發(fā)疾病中醫(yī)藥防治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洪澇災害、泥石流災害多發(fā)疾病中醫(yī)藥防治技術方案(2010年版)爛襠(汗淅瘡、水漬瘡、陰癬)發(fā)生于腹股溝、外陰、會陰部和肛門周圍部位,俗稱“爛襠一、臨床表現(xiàn)好發(fā)于腹股溝,可蔓延到陰囊、臀部、大腿、下腹部等,基瘙癢。二、治療紅斑丘疹無滲出者,外撲青黛滑石粉(各等份松花粉等,外涂爐甘石洗劑。糜爛滲出者,用淡鹽水(5g500ml、芒硝水(5g500ml、枯礬水500ml)放涼外洗或濕敷;或用苦參、馬齒莧、黃柏加水煮沸后繼續(xù)煎煮201:(各等份松花粉等。可配合內服清熱除濕解毒中藥,如苦參丸、龍膽瀉肝丸、二妙丸等。三、預防及注意事項注意個人衛(wèi)生,保持局部干燥,經(jīng)常外撲干燥性粉劑。經(jīng)常更換內衣,避免不良理化因素(等)的刺激。注意避免皮膚癬菌的傳染。濕 瘡濕瘡是一種具有滲出傾向的瘙癢性皮膚病,其特點是皮疹多形、對稱分布、傾向滲出、劇烈瘙癢、反復發(fā)作,相當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濕疹。一、臨床表現(xiàn)災區(qū)常見急性、亞急性濕瘡。水皰、糜爛、滲出、痂皮、脫屑,常數(shù)種形態(tài)同時存在。為主。有輕度糜爛面,顏色較暗紅。亦可見輕度浸潤。顏色褐紅或褐色,周圍散在少數(shù)丘疹、丘皰疹等。二、治療濕熱浸淫證主癥:發(fā)病急,皮損潮紅灼熱,瘙癢無休,滲液流汁。伴身熱,心煩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質紅苔薄白或黃,脈弦滑或數(shù)。治法:清熱除濕6g10g10g12g15g10g30g15g、5g。常用中成藥:龍膽瀉肝丸、皮膚病血毒丸等。外用藥:紅斑丘疹無滲出者,外撲青黛滑石粉(各等份外涂爐甘石洗劑。分鐘,放涼外洗或濕敷;或鮮馬齒莧洗凈搗爛外敷;或皮膚康洗液(稀釋1:50)外洗。擦干后外用植物油調黃柏面30g30g15g脾虛濕蘊證:主癥:發(fā)病較緩,皮損潮紅,瘙癢,抓后糜爛滲出,可見鱗屑。伴有納少,神疲,腹脹便溏。舌體胖、舌質淡苔白或膩,脈弦緩。治法:健脾除濕基本方藥及參考劑量:蒼術15g、厚樸10g、陳皮10g、澤10g15g30g10g20g10g、黃柏10g。常用中成藥:二妙丸或四妙丸合參苓白術丸等。外用藥同濕熱浸淫證。二、預防及注意事項避免搔抓,忌用熱水燙洗和用肥皂等刺激物洗滌。忌煙酒、辛辣、海鮮等發(fā)物。注意個人衛(wèi)生,保持環(huán)境及皮膚的干燥。腹 瀉3或伴有腹痛、里急后重,或有膿血樣便,或伴發(fā)熱。一、治療寒濕中阻主癥:泄瀉清稀,甚至為水樣便,腹痛腸鳴,脘悶食少,或治法:溫化寒濕基本方藥及參考劑量:藿香10g、厚樸10g、姜半夏10g、蒼術15g、茯苓20g、草豆蔻10g、白芷10g。常用中成藥:藿香正氣水(膠囊子理中丸等。食療方:大蒜、生姜適量。外治法:艾灸關元、神闕、中極;穴位按摩中脘、氣海、關元、足三里、脾腧、胃腧;臍療:以花椒、干姜、丁香、胡椒研面敷于肚臍上,用傷濕4-61虛腹痛、腹瀉。濕熱內蘊主癥:泄瀉腹痛,瀉下急迫,或瀉而不爽,糞色黃褐而臭,或有膿血便,肛門灼熱,煩熱口渴,舌苔黃膩,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治法:清熱利濕基本方藥及參考劑量:葛根15g、黃芩15g、黃連10g、白15g30g10g6g3g(后下。常用中成藥:楓廖腸胃康、葛根芩連微丸、香連片等。食療方:大蒜、馬齒莧適量。外治法:拔罐:天樞、大腸俞(1.5三、預防及注意事項1.注意個人衛(wèi)生,飯前便后洗手。不要在過于寒涼濕冷的地方坐臥過久。食療:鮮馬齒莧煎服、涼拌;大蒜適量,生吃;花椒,水煎服。感 冒感冒是災后常見多發(fā)的一種急性上呼吸道疾病,臨床上以頭痛、鼻塞、流涕、惡寒、發(fā)熱為主要表現(xiàn)。一、治療1.暑濕證主癥:身熱,汗少,肢體酸重或疼痛,頭昏重脹痛,鼻流濁涕,心煩口渴,渴不多飲,胸悶惡心,小便短黃,舌苔白膩,脈濡滑。治法:化濕解表基本方藥及參考劑量:藿香10g、佩蘭10g、香薷10g、厚樸10g、姜半夏10g、黃連9g。中成藥:選用藿香正氣軟膠囊(水2.風熱證主癥:身熱,汗出不暢,頭痛,咳嗽,痰粘或黃,咽喉干痛,鼻塞、流黃濁涕,口渴欲飲,舌邊尖紅,脈浮數(shù)。治法:疏風清熱15g15g9g、桔6g15g10g后下6g。中成藥:選用連花清瘟膠囊、銀翹解毒顆粒、雙黃連口服液、板藍根沖劑、清熱解毒口服液、發(fā)熱者用瓜霜退熱靈膠囊。3.風寒證主癥: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肢節(jié)酸疼,鼻塞聲重,時流清涕,咽癢,咳嗽,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