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西方心理學史課程主講人陳立之1ppt課件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1925—)是加拿大人,但他的學術生涯卻是在美國。主要著作:《青少年的攻擊行為》(與沃爾特斯合作,1959)《社會學習和人格發(fā)展》(與沃爾特斯合作,1963)《行為矯正原理》(1969)《攻擊:社會學習的分析》(1973)《社會學習理論》(1977,有中譯本)《自我效能感:控制的運用》(1977)《思想和行動的社會基礎—社會認知論》(1986)《自我效能感:控制的實施》(1997)2ppt課件攻擊行為——寶寶玩偶實驗班杜拉和他的助手多蘿西婭·羅斯(DorotheaRoss)以及希拉·羅斯(SheilaRoss)于1961年在斯坦福大學進行的“寶寶玩偶實驗”被試:參加研究的被試由來自斯坦福大學附屬幼兒園36名男孩和36名女孩組成,他們的年齡在3—6之間,平均年齡為4歲零4個月。實驗條件:24名兒童被安排在控制組,他們將不接觸任何示范原型;其余的48名被試先被分成兩組:一組接觸攻擊性示范,另一組接受非攻擊性示范,隨后,再按男女分組。最后,各組分出一半被試接觸同性示范,另一半接觸異性示范。這樣最終得到8個實驗組和一個控制組。3ppt課件攻擊行為——寶寶玩偶實驗實驗程序
首先,實驗者把一名兒童帶入一間活動室。在路上,實驗者假裝意外地遇到成人示范,并邀請他過來“參加一個游戲”。兒童坐在房間的一角,面前的桌子上有很多有趣的東西。有土豆印章和一些貼紙,這些貼紙顏色非常鮮艷,還印有動物和花卉,兒童可以把它們貼在一塊貼板上。隨后,成人示范被帶到房間另一角落的一張桌子前,桌子上有一套兒童拼圖玩具,一根木槌和一個1.5米高的充氣波比娃娃。實驗者解釋說這些玩具是給成人示范玩的,然后便離開房間。
無論在攻擊情境還是在非攻擊情境中,示范一開始都先裝配拼圖玩具。1分鐘后,攻擊性示范便開始用暴力擊打波比娃娃。對于在攻擊條件下的所有被試,示范攻擊行為的順序是完全一致的:
4ppt課件攻擊行為——寶寶玩偶實驗實驗程序
成人示范原型把波比娃娃放在地上,然后坐在它身上,并且反復擊打它的鼻子。隨后又把波比娃娃豎起來,撿起木槌擊打它的頭部,然后猛地把它拋向空中,并在房間里踢來踢去。這一攻擊行為按以上順序重復3次,中間伴有攻擊性語言,比如“打他的鼻子”,“打倒他,把他扔起來、踢他”和兩句沒有攻擊性的話:“他還沒受夠,他真是個頑強的家伙”。
這樣的情況持續(xù)將近10分鐘,然后實驗者回到房間里,向示范告別后,把孩子帶到另一間活動室。
在無攻擊行為的情境中,示范只是認真的玩10分鐘拼圖玩具,完全不理波比娃娃。5ppt課件攻擊行為——寶寶玩偶實驗憤怒或挫折感的激發(fā)10分鐘的游戲以后,在各種情境中的所有被試都被帶到另一個房間,那里有非常吸引人的玩具,如救火車模型、噴氣式飛機、包括多套衣服和玩具車在內的一套娃娃等等。研究者相信,為了測試被試的攻擊性反應,使兒童變得憤怒或有挫折感會令這些行為更可能發(fā)生。為了實現(xiàn)這種目的,他們先讓被試玩這些有吸引力的玩具,不久以后告訴他這些玩具是為其他兒童準備的。并告訴被試,他可以到另一間房間里去玩別的玩具。6ppt課件攻擊行為——寶寶玩偶實驗檢測對攻擊行為的模仿在最后的實驗房間內,有各種攻擊性和非攻擊性的玩具。攻擊性玩具包括波比娃娃、一個木槌、兩支擲鏢槍和一個上面有人臉的繩球。非攻擊性玩具包括一套茶具、各種蠟筆和紙、一個球、兩個娃娃、小汽車和小卡車以及塑料動物。允許每個被試在這個房間里玩20分鐘,在這期間,評定者在單向玻璃后依據(jù)多條指標對每個被試行為的攻擊性進行評定。攻擊行為的評定指標總共評定了被試行為中的八種不同反應。為清楚起見,在此我們只概述四種最鮮明的反應。研究者記錄所有對示范的攻擊行為的模仿,包括坐在波比娃娃身上,擊打它的鼻子,用木槌擊打它,用腳踢它,把它拋向空中。第二,評定被試對攻擊性語言的模仿,記錄他重復“打他,打倒他”等的次數(shù)。第三,記錄被試用木槌進行的其他攻擊行為(也就是用木槌擊打娃娃以外的其他東西)。第四,用列表的方式列出成人榜樣未做出而被試自發(fā)做出的身體或語言的攻擊行為。7ppt課件攻擊行為——寶寶玩偶實驗8ppt課件攻擊行為——寶寶玩偶實驗結果兒童在不同處理條件下攻擊反應的平均數(shù)9ppt課件攻擊行為——寶寶玩偶實驗班杜拉的理論假設1.觀察到攻擊行為的被試不論示范是否在場,都會模仿成人作出類似的攻擊行為。而且這種行為明顯不同于觀察到非攻擊行為或根本沒有示范榜樣的被試。2.對于觀察到非攻擊行為的兒童,他們的攻擊性不僅比觀察到攻擊行為的兒童更低,而且也明顯低于無榜樣示范的控制組兒童。換句話說,非攻擊性示范榜樣能起到抑制攻擊行為的作用。3.因為兒童傾向于認同父母或與自己同性別的其他成人,被試“模仿同性榜樣的行為遠遠超過異性榜樣的行為”。4.“由于在社會上,攻擊行為主要是一種極典型的男性行為,所以男孩比女孩更傾向于模仿攻擊行為,尤其是在給被試呈現(xiàn)男性榜樣時差異更明顯”。10ppt課件攻擊行為——寶寶玩偶實驗結果若被試看到榜樣的攻擊行為,他們也就傾向于模仿這種行為。這些特定的身體和言語攻擊行為,在無攻擊行為榜樣組和控制控制組幾乎沒有發(fā)現(xiàn)?!胺枪粜允痉栋駱幽芷鸬揭种乒粜袨榈淖饔谩?,這一假設不能確定。男孩受有攻擊性行為的男性榜樣的影響明顯超過同樣條件下的女性榜樣。在同性別模仿下,女孩更多地模仿語言攻擊,而男孩更多地模仿身體攻擊。幾乎在所有條件下,男孩比女孩都更明顯地表現(xiàn)出身體攻擊的傾向。11ppt課件攻擊行為——寶寶玩偶實驗討論班杜拉和他的助手們宣稱,他們已經(jīng)證明特定行為(在此實驗種指攻擊或暴力行為)是怎樣通過觀察和模仿而習得,即使其中不給榜樣或觀察者以任何強化物。成人的行為向兒童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即這種形式的暴力行為是允許的,這樣便削弱了兒童對攻擊行為的抑制。他們指出,當兒童以后遇到挫折時,他們可能更容易表現(xiàn)出攻擊行為。12ppt課件后續(xù)實驗1考察電影、電視以及其他非人類攻擊示范榜樣對被試的影響力。(1963年)實驗組1(真人榜樣組):兒童直接觀察成人示范原型的攻擊行為,成人對波比娃娃玩偶作出身體和言語攻擊行為(拳打、腳踢、口罵)。實驗組2(電影榜樣組):讓兒童觀看電影,電影內容即是實驗1的情況。實驗組3(卡通榜樣組):讓兒童看卡通片,電影里成人示范原型打扮成一只黑貓,同樣對波比娃娃作出攻擊舉動??刂平M:控制組兒童不接觸任何示范原型13ppt課件后續(xù)實驗1實驗表明,真人榜樣組、電影榜樣組、卡通榜樣組,這三個實驗組的兒童表現(xiàn)出的攻擊行為都比非攻擊性示范組和控制組顯著增加。但三個實驗組惡童攻擊行為總數(shù)之間沒有顯著差異。電影電視暴力鏡頭可能會誘發(fā)更多的攻擊行為。14ppt課件媒體中的暴力節(jié)目和攻擊行為的研究觀察電影、電視、電子游戲等媒體的暴力節(jié)目比觀看非暴力節(jié)目的人表現(xiàn)出更多的攻擊行為。Carnagey&Anderson(2004)男女大學生玩賽車游戲研究第一種條件,玩家殺死行人和對手會獲得分數(shù)獎勵。第二種條件,如果玩家撞傷行人或其他車輛會失分。第三種條件,沒有行人,玩家只需要通過賽道上的關卡就能獲得分數(shù)。游戲后,被試有機會傷害侮辱過他的人,以對侮辱他的人大聲喊叫的方式表達他的憤怒。15ppt課件媒體中的暴力節(jié)目和攻擊行為的研究實驗結果:如圖所示,與懲罰組和非暴力組的被試比較,那些在暴力電子游戲中獲得獎勵的被試叫喊的聲音更大、時間更長。暴力電子游戲導致攻擊性16ppt課件媒體中的暴力節(jié)目和攻擊行為的研究兒童時期觀看電視的數(shù)量和30歲時出現(xiàn)的攻擊行為的可能性之間存在顯著相關。經(jīng)??措娨暽系墓粜园駱訒黾佣唐诨蜷L期攻擊行為出現(xiàn)的可能性。一些研究中顯示,表現(xiàn)出的攻擊行為不一定與電視中的示范一樣。原因在于,大眾媒體的暴力映像激活了觀眾記憶中的暴力映像、思維和情感。17ppt課件觀察學習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learning):也稱為替代學習,即人們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來進行學習的過程。行為主義的經(jīng)典學習理論華生:經(jīng)典條件反射學習理論,學習是S—R的聯(lián)接。斯金納:操作條件反射學習理論,學習是因為行為結果受到強化。托爾曼:潛伏學習,學習在沒有強化的情況下仍然存在的,強化只是作為動機讓學習成果表現(xiàn)出來。班杜拉既往行為主義認為,除非我們實際參與某一行為,否則我們就無法學會這一行為。班杜拉則認為,通過觀察就可以替代學習,而不一定實際參與。區(qū)分學習(learning)和行為表現(xiàn)(performance):學習或行為習得觀察即可,與實際是否參與和有無強化無關,強化是對行為表現(xiàn)起作用。18ppt課件后續(xù)實驗2班杜拉通過兒童實驗論證行為在缺乏強化情況下仍然習得(學習或行為習得),但只在有強化的情況下表現(xiàn)(行為表現(xiàn))出來。(1965年)兒童分為三組,觀看一段攻擊行為的錄像。錄像的結尾處:第一組兒童看到攻擊行為的個體受到獎勵。第二組兒童看到攻擊行為的個體受到懲罰。第三組兒童看到攻擊行為的個體既沒有受到懲罰,也沒有受到獎勵。接下來給兒童提供一個表現(xiàn)攻擊行為的環(huán)境,觀察三組兒童的表現(xiàn),并對兒童的任何行為都不給予鼓勵,只是觀察??疾靻栴}:示范榜樣者的行為后果是否影響了兒童的攻擊行為?19ppt課件后續(xù)實驗2實驗發(fā)現(xiàn),在兒童自身行為沒有任何強化的條件下,當兒童看到示范暴力行為受到獎勵時,他們會更多地模仿暴力行為;當榜樣的暴力行為受到懲罰時,他們會明顯減少對攻擊行為的模仿。替代性強化和懲罰:觀察者因看到他人受到強化因而自己的相應行為間接地受到強化;觀察者因看到他人受懲罰而自己的相應行為也受到抑制。實驗繼續(xù)進行,當兒童作出示范者行為就進行鼓勵的條件下,三組兒童的表現(xiàn)有差異嗎?整個實驗研究,讓三組兒童分別觀察示范榜樣行為(受到獎賞、受到懲罰、沒有任何后果)的不同后果,之后在兩種不同條件下(有鼓勵、沒有鼓勵)觀察他們的行為。20ppt課件后續(xù)實驗2考察問題:兒童在給予鼓勵時是否會作出更多的攻擊行為。21ppt課件后續(xù)實驗2實驗結果:數(shù)據(jù)表明,在有鼓勵條件下比在無鼓勵條件下,三組兒童都表現(xiàn)出來更多的攻擊行為。結論:兒童通過觀察已經(jīng)學習到或習得了許多攻擊行為,但這些行為在無強化物鼓勵的條件下不表現(xiàn)出來,在鼓勵強化下才表現(xiàn)出來。學習或行為習得與行為表現(xiàn)是不同的,強化對行為的表現(xiàn)是必要的,當對行為的習得并不是必要的。結合前面實驗,兒童通過觀察示范榜樣就學會了攻擊行為(學習),但是否表現(xiàn)出攻擊行為(行為表現(xiàn)),既受到實際強化鼓勵的影響,又受到替代強化的影響(替代強化是認知中的自我強化的一種表現(xiàn),屬于認知因素,如對行為結果的預期)。22ppt課件后續(xù)實驗3有研究者指出,兒童對芭比娃娃的攻擊行為不同于對人的攻擊,并且兒童知道這兩者的區(qū)別。亦即是說,對榜樣暴力行為的觀察學習并不真正形成對人的攻擊行為。為了檢驗榜樣暴力行為對真正攻擊行為的影響,Hanratty,O'Neil&Sulzer(1972年)做了進一步研究。同樣采用班杜拉的芭比娃娃實驗方法,先讓兒童觀察成人榜樣的暴力行為,然后使他們產(chǎn)生很大的挫折感(即給兒童提供表現(xiàn)攻擊行為的誘因)。此時,孩子們常常會對真人(穿得像小丑的一個真人)產(chǎn)生暴力行為,不論這個人是否是引起挫折感的原因。23ppt課件攻擊行為的觀察學習過程班杜拉的一系列實驗證明,通過觀察攻擊性示范榜樣行為,人們習得了攻擊行為,而且通常會表現(xiàn)出這種模仿的攻擊行為。班杜拉觀察學習四階段過程模型:從觀察學習到攻擊行為的表現(xiàn)由相互聯(lián)系的四個階段組成。(班杜拉1973,1986)注意過程(attentionalprocesses):人們必須注意攻擊行為保持過程(retentionprocesses):記憶和保持信息動作表現(xiàn)過程(motorreproductionprocesses):把觀察到的行為表現(xiàn)出來動機過程(motivationalprocsses):期待會得到獎勵24ppt課件攻擊行為的觀察學習過程注意過程:首先,要進行觀察學習,必須注意榜樣的明顯特征兒童只模仿極其兇猛的攻擊性榜樣,強度不夠的動作不能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受挫的心理狀態(tài)使兒童更容易注意到攻擊性榜樣。保持過程:觀察學習要記住榜樣行為的有關信息觀察到的行為通過記憶和實踐可以使之在腦海中保持鮮活清晰。選擇性記憶的作用:當某種行為是兒童喜歡的,而且是用兒童喜歡的玩具操作的,兒童越會模仿這種行為,也會記憶特別深刻。這也有助于解釋為什么男孩比女孩更具有攻擊性,因為男孩更喜歡攻擊行為、而且回憶得更多。25ppt課件什么樣的行為記憶最深刻?26ppt課件攻擊行為的觀察學習過程動作表現(xiàn)過程班杜拉區(qū)分呢學習和行為表現(xiàn)之間的界限,我們不會模仿所有見過并記住的攻擊行為,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表現(xiàn)的能力。觀察學習還需要有把行為付諸實踐表現(xiàn)出來的機會。動機過程最后一個階段是預期攻擊行為后果將帶來獎勵還是懲罰,從而產(chǎn)生是否實際做的動機。這是通過替代強化和懲罰而具有的心理能力。27ppt課件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28ppt課件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社會認知理論(socialcognitivetheory)建立在以下假說上:1.社會認知理論特別強調人的動因作用(humanagency),即人是行動的動因(agent),凸顯人的能動性,人類有能力控制他們自己生活的屬性和質量。2.個體與環(huán)境,自我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是交互的,人既是社會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又影響和創(chuàng)造者他的社會環(huán)境。3.對人的生活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有許多是機遇或幸運事件,這些事件是無法預測和計劃的。4.人有能力使用語言和其他符號來調節(jié)自己的生活,他們不僅能思考事物,而且能思索自己的思維過程。5.人最突出的特征是可塑性,即有學習各種行為的能力。人固然能夠通過直接經(jīng)驗學習,但更多的是替代學習,即通過觀察他人而學習;強化也是可以替代的,人可以通過看到別人獲得獎勵而得到強化;學習是以認知為中介的,它并不只是環(huán)境的必然結果。29ppt課件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一、人的動因作用二、交互決定論三、自我系統(tǒng)(自我效能和自我調節(jié))四、學習五、功能障礙行為30ppt課件一、人的動因作用人的動因作用(humanagency)人的動因作用,即是指人類有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它是強調人的主體能力或能動性的重要性。人能自我調節(jié)、預見未來、自我反省和自我組織,他們有影響自己行動的力量,以獲得所期望的結果。人的動因作用不是一種東西,而是為了達到預期的結果進行積極探索、利用和影響環(huán)境的過程。人的動因作用的幾種核心特征符號化、替代學習、意圖、預見、自我調節(jié)、自我反省31ppt課件一、人的動因作用符號化人創(chuàng)造符號并利用符號來表征世界,進而用符號化表征與世界發(fā)生相互作用的能力。替代學習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及其結果的基礎上替代性發(fā)生的學習現(xiàn)象。意圖“意圖不僅僅是對未來行為的一種預期或預測,而且還是促使預期或預測實現(xiàn)的前期參與”,意圖不只是一種計劃而且還有行動。預見或預想人類行為的目的性或目標性,預測他們行為可能產(chǎn)生的結果并選擇那些使他們能達到所希望結果的行為和避免那些導致他們不希望看到結果的行為。預見能使人擺脫環(huán)境的限制。32ppt課件一、人的動因作用自我調節(jié)自我調節(jié)是通過若干子過程實現(xiàn)的,即行為目標的自我設定、行為表現(xiàn)的自我觀察、實際行為表現(xiàn)與內部行為標準的自我評價和在這一評價基礎上形成的自我反應,因而構成一個自我反饋系統(tǒng)。自我反省人是自我功能的檢察官,能夠思考和評價自我的動機、價值觀和生活目標的意義,能夠思考自己的思維是否適宜,也能評價他人行為對自己的影響。人最關鍵的自我反省機制是自我效能,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功能和其環(huán)境事件。自我效能對自己應付具體情境行為能力的判斷和信念。33ppt課件二、交互決定論斯金納認為行為是環(huán)境的函數(shù),也即是說,行為最終要歸結于人以外的力量。班杜拉則認為,行為是由環(huán)境、行為和人三種變量交互作用決定的。交互決定論(reciprocaldeterminism)34ppt課件二、交互決定論B表示行為E表示外部環(huán)境P代表人,主要指記憶、思維、判讀、預測、期待等認知因素,但也包括人的性別、社會地位、身材和外貌的魅力等。P→E(人能夠不通過行為直接影響環(huán)境嗎?)“人們通過他們的生理特征,如年齡、身材、種族、性別或身體的魅力作用于社會環(huán)境,甚至不用他們做什么或說什么就能促使人們作出不同反應?!?5ppt課件三、自我系統(tǒng)自我系統(tǒng)(selfsystem)是一組使人的行為具有某些一致性的認知結構。自我評價自我調節(jié)自我效能其中,自我效能是自我系統(tǒng)中起核心作用的動力因素。36ppt課件自我效能在某個具體特定的環(huán)境里,人們會作出什么行為表現(xiàn)取決于環(huán)境和認知的交互作用,尤其是在與他們相信自己能或不能在這種特殊環(huán)境里作出令人滿意的行為的有關認知因素。自我效能(self-efficacy)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在執(zhí)行某一行為之前對自己能夠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該行為活動的能力所具有的信念、判斷或主體自我把握與感受。因此,它是個體對自己能力的一種主觀感受,而不是能力本身。故更多稱之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信念、自我效能期待。1997年《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一書中,班杜拉對自我效能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論述。在班杜拉的論著中,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和自我效能感(senseofself-efficacy)、自我效能信念(self-efficacybeliefs)、自我效能知覺(perceivedself-efficacy)和效能信念(efficacybeliefs)等術語交替使用的。37ppt課件自我效能自我效能不是對行為后果或結果的期待。效能期待和結果期待結果期待(outcomeexpectation):是指對行為可能產(chǎn)生結果的推測。效能期待(efficacyexpectation):是指認的信念,即相信自己具有作出某種行為的能力。自我效能和抱負水平也不同。如,一個吸毒成癮的人對戒賭有較高的抱負,但他對自己成功戒斷毒品的能力卻沒有信心。38ppt課件自我效能自我效能不是指某人已有的“自我”,而是涉及自我這一概念的認知過程,是作用于行為的若干自我影響中重要的一種。人們作出自我效能的判斷依賴于具體任務和情境,其高低隨著情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自我效能不是像自尊或自信這樣的一個綜合或概括化的概念。在某種情境下人們可能有很高的自我效能,當在另一個中情境下自我效能可能很低。自我效能賦予情境具體性的重要地位。自我效能高低的變化主要取決于:不同的活動所需要的能力不同;有無他人在場;對其他人尤其是對競爭對手能力的估計;負性關注傾向以及伴隨的生理狀態(tài),特別是疲勞、焦慮、沮喪等。39ppt課件自我效能結果通常很成功當看到別人在自己認為難度很大的工作中取得成功,很可能會感到抑郁。高自我效能者偶然在不利環(huán)境中,通常會加倍努力改變環(huán)境。如果失敗,則嘗試新的方法或尋找有利環(huán)境。個人可能出現(xiàn)冷漠、屈從和無助。40ppt課件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機制從交互作用的觀點看,自我效能感屬于P中因素之一,自我效能感通過若干中介機制實現(xiàn)自我對行為和環(huán)境的影響。選擇過程思維和動機過程心身反應過程41ppt課件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機制選擇過程交互決定論:“人同時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和營造者”,作為營造者,除通過自己的活動改變環(huán)境的性質外,也部分決定于人對環(huán)境的選擇。面臨不同環(huán)境,個體選擇能有效應對的環(huán)境,而回避自感無法控制的環(huán)境。一旦個體選擇某個環(huán)境,環(huán)境就反過來又影響個體的行為機能和人格發(fā)展。個體可以選擇不同的活動來解決所面臨的任務,不同活動包含不同知識和技能要求,選擇哪種活動取決于可供選擇的各種活動的自我效能感?!叭魏斡绊懙竭x擇行為的因素,都會對個體的發(fā)展產(chǎn)生深遠的定向作用。”42ppt課件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機制思維和動機過程作業(yè)信息反饋:人們依據(jù)作業(yè)反饋來保持對某個目標的追求。當我們獲得有關我們對某個目標進展信息時比我們缺乏這種信息時更能保持較高動機。自我效能判讀在動機的確定和維持上起著重要作用:當我們得到充分的信息反饋和完成某項任務高的自我效能判讀時,我們就會保持更高的動機,會持之以恒去實現(xiàn)目標。人類的行為不僅受行為結果的影響,而且受通過人的認知形成的對自我行為能力與行為結果的期望的影響。行為可因預期或預料的后果而得以保持,并不僅僅通過立即的后果來保持。自我效能決定個體對即將執(zhí)行活動場面或動作流程所形成的心理表征的內容和性質。歸因活動中,自我效能感強的人傾向于把成功歸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把失敗歸因于能力的缺乏或努力的不足。這種思維反過來促使個體提高動機水平,發(fā)展行為技能。43ppt課件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機制心身反應過程在面臨可能的危險、不幸、災難等厭惡性情境條件時,自我效能感決定了個體的應激狀態(tài)、焦慮反應和抑郁的程度等心身反應過程。事實上,威脅性并不是環(huán)境事件的固有屬性,而是建立在個體應對效能感和環(huán)境潛在危險之間的關系屬性,既決定于環(huán)境本身的性質,也決定于個體應對環(huán)境事件的自我效能感和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的應對過程的性質。44ppt課件自我效能的根源個人自我效能的獲得、增強或減弱建立在以下一種或幾種資源的結合之上。成敗經(jīng)驗的掌握社會模式學習社會勸說生理和情緒狀態(tài)45ppt課件自我效能的根源成敗經(jīng)驗的掌握對自我效能最有影響的資源是經(jīng)驗的掌握,也就是過去的作業(yè)成績。一般而言,成功作業(yè)提高自我效能期待,而失敗的作業(yè)減低自我效能期待。作業(yè)成績提高自我效能的程度與作業(yè)的困難程度成正比。獨立順利完成任務比在別人協(xié)助下完成的自我效能高。當個人覺得竭盡全力而不能獲勝時,這種失敗最有可能降低自我效能。而沒有全力以赴遭遇失敗則對自我效能影響小得多。在高度情緒喚起或痛苦狀態(tài)下的失敗并不像在最佳狀態(tài)下的失敗那樣有自我挫敗感。在控制感還沒得到證實之前的失敗較之控制感得到證實之后的失敗對個人效能的損害更大。偶然的失敗對自我效能并沒有多大影響。46ppt課件自我效能的根源社會模式學習自我效能的第二個資源是社會模式學習,即他人提供的替代經(jīng)驗(vicariousexperiences)。人們看到與自己具有同等能力的人的成功會提高自我效能,而看到同等人的失敗則會降低其自我效能。但觀察者和被觀察者之間不相似時,社會模式學習對個體的自我效能幾乎沒有影響。一般來說,在提高自我效能方面,社會模式學習的影響沒有個人成績的影響大,但在降低自我效能方面,社會模式學習的影響巨大。47ppt課件自我效能的根源社會勸說社會勸說這種資源作用是有限的,但如果條件適宜,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或降低個體的自我效能。說服者必須令人信服??尚刨嚨娜说膭窀婊蚺u比那些不可信賴的人的影響力要大得多。暗示的效力與勸說者在被勸說者心目中地位和權威有直接關系。通過勸說提高自我效能要求勸說某人去嘗試的活動必須是現(xiàn)實的,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因為,任何苦口婆心的勸說也不能改變個體對自己能力的效能判斷。只有當社會勸說與成功的操作相結合時,其效力最大。48ppt課件自我效能的根源生理和情緒狀態(tài)強烈的情緒狀態(tài)通常會降低操作成績;當人們經(jīng)驗強烈的恐懼、嚴重的焦慮或高度的緊張時,他們可能會降低自我效能期待。情緒的喚起水平。一般而言,情緒喚起越強烈,自我效能就越低。對情緒喚起的現(xiàn)實知覺。如果認知到情緒喚起是現(xiàn)實存在的,個人的自我效能會由此而增強。完成任務的性質。情緒喚起可以促進簡單任務順利完成,但它很可能干擾復雜活動的操作。49ppt課件自我調節(jié)50ppt課件四、學習人類學習的兩種基本途徑實演學習:以個體直接經(jīng)驗為基礎而發(fā)生的學習,即由反應結果引起的學習,它帶有盲目的試誤性質,班杜拉稱之為實演的學習。觀察學習:以人類普遍經(jīng)驗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貨運司機勞動合同模板(含績效考核)
- 二零二五年度學校教師學生國際交流與合作聘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信息技術產(chǎn)品軟件售后服務合同書模板2篇
- 2025年度個人法律咨詢委托書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廚房電氣設備安裝與維護承包協(xié)議4篇
- 2025版實習合同模板:實習期間解約與補償3篇
- 二零二五版舊機動車交易車輛售后配件供應合同3篇
- 2025版實習期員工勞動合同-實習期間合同解除與續(xù)簽3篇
- 珠海科技學院《賈平凹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二零二五年度商業(yè)寫字樓租賃合同樣本
- 反騷擾政策程序
- 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課件第十一章運動技能的練習
- 射頻在疼痛治療中的應用
- 四年級數(shù)學豎式計算100道文檔
- “新零售”模式下生鮮電商的營銷策略研究-以盒馬鮮生為例
- 項痹病辨證施護
- 職業(yè)安全健康工作總結(2篇)
- 懷化市數(shù)字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發(fā)展概況及未來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 07FD02 防空地下室電氣設備安裝
- 教師高中化學大單元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 彈簧分離問題經(jīng)典題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