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知識介紹課件_第1頁
魯迅知識介紹課件_第2頁
魯迅知識介紹課件_第3頁
魯迅知識介紹課件_第4頁
魯迅知識介紹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魯迅知識介紹

牛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1881--1936)專題目的

一、為了全面了解魯迅作品的總體風貌,讓學生有整體感知;二、明確魯迅思想變化歷程對其創(chuàng)作的深刻影響;三、讓學生樹立積極向上、不懈求索的人生理想。專題內(nèi)容一、魯迅的生平簡歷;二、魯迅的思想歷程;三《吶喊》、《彷徨》時代性:四、魯迅的諷刺藝術;五、詩意人生。一、魯迅的生平軌跡

魯迅〔1881·9·25—1936·10·19〕,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臺醫(yī)學院學醫(yī),后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fā)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魯迅。的父親周伯宜、母親魯瑞的照片。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后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

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fā)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后,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xù)創(chuàng)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序編》等專集。

父親周伯宜母親魯瑞魯迅少年讀書的地方魯迅的老師壽鏡吾先生

其中,1921年12月發(fā)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題《畫譜》十年攜手共艱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畫圖怡倦眼,此中甘苦兩心知-----贈許廣平

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后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tǒng)治和政治迫害。

1927-36,創(chuàng)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大部分作品和大量雜文,收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diào)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他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y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領導、支持“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國民新報副刊》《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yǎng)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nèi)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眾上萬名自發(fā)舉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二十卷〕。民族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魯迅著譯已分別編為《魯迅全集》〔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記》〔二卷〕,《魯迅書信集》,并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后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shù)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阿Q正傳》、《藥》等先后被改編成電影。二、思想歷程尋夢在世紀之交——魯迅的愛國主義思想;苦楚的教訓——魯迅對辛亥革命的反思;重塑現(xiàn)代國人的魂靈——魯迅對現(xiàn)代中國精神文明的探索;永遠的豐碑——魯迅的思想光芒普照。

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它的內(nèi)容既有傳統(tǒng)的繼承性,又有特定時代條件下的具體性.魯迅的愛國主義和古代愛國者一脈相承,憂國憂民,同情人民的疾苦,昂揚的民族自豪感,報效祖國的一片赤誠.不過,舊時代的愛國者往往從士大夫的地位“哀民生之多艱”,“窮年憂黎元”,幾乎無一例外地將忠君視為愛國的最高標準. 1、赤子之心魯迅從來不信奉“皇上的圣旨”,又大家庭的敗落更多地親近下層勞動人民。他是站在被壓迫者的立場,發(fā)出了“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這樣沉雄勇毅,氣壯山河的愛國呼聲。

魯迅的愛國主義產(chǎn)生在上個世紀之交,帶有鮮明的時代色彩。鴉片戰(zhàn)爭以來,西方殖民主義的炮艦打開了閉關自守的中華帝國的大門,各式各樣的“愛國之士”擾攘嘈雜,蜂擁而出。“竟言武事”者有之;主張“制造商估”,實業(yè)救國者有之;標榜民權,鼓吹“立憲國會‘者亦有之。更有一種“愛國的自大家”夸耀祖先,提倡“國粹”,甚至“以自己的丑惡驕人”。

和這些洋務派、改良派、復古派不同,魯迅的愛國呼聲一開始就傳達出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歷史要求,具有為中國人的生存而奮斗的深厚內(nèi)涵。魯迅的愛國主義和中國人民解放斗爭的大方向完全一致,表現(xiàn)出鮮明的批判、探索的特色。魯迅的世界觀經(jīng)歷了從民主主義到共產(chǎn)主義的偉大轉(zhuǎn)變,他的愛國主義思想也是跟隨著時代一同前進、發(fā)展的。

魯迅對辛亥革命的思考,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魯迅的社會改革思想。他清醒地意識到,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改革的艱難;他密切關注改革與民眾的關系,并且特別嚴格地解剖了辛亥革命時代的革命黨人,指出他們的致命弱點。魯迅對辛亥革命歷史教訓的反思,對他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影響極大,他后來以新的姿態(tài)投身于五四新文化運動,并且最終把目光轉(zhuǎn)向中國無產(chǎn)階級,其中一個重要的思想根源,就是受到了辛亥革命的強刺激。2、苦楚的教訓孫中山先生主張“喚醒民眾”,“扶助農(nóng)工”,他把“喚醒”和“扶助”的責任放在中國資產(chǎn)階級肩上。魯迅早年抱著啟蒙主義理想,也曾希望造就一批“精神界之戰(zhàn)士”(即資產(chǎn)階級和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改變國民的精神。辛亥革命從勝利到失敗的歷史,使魯迅對中國資產(chǎn)階級失望了。魯迅在談論辛亥革命的許多文章中,批判了資產(chǎn)階級革命黨人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

在辛亥革命14年后魯迅說過,“我希望有人好好地做一部民國的建國史給少年看”,讓他們知道“民國的來源”(《華蓋集 》)。事實上,魯迅用了“一世紀的四分之一”時間,在他的雜文和小說創(chuàng)作中,已經(jīng)給我們描述了一部民國建國史。今日咸亨酒店

資產(chǎn)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沒有解放我們的祖國和人民,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它“算不得一個大風暴”。無產(chǎn)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才是一個大風暴”,它“怒吼著,震蕩著,枯朽的都拉雜崩壞”。在今天改革開放的偉大建設事業(yè)中,我們記取先生的思考和總結,不也有“很大的益處”嗎?

其實即使天才,在生下來的時候的第一聲啼哭,也和平常的兒童一樣,決不會就是一首好詩。--魯迅

3“救救孩子”

辛亥革命前夕,魯迅提出以“立人”和改造“國民性”為標志的精神文明建設新思路,固然帶有主觀浪漫性,但是他從中西文化相交匯的宏闊背景上提出問題,是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發(fā)出警號,因而具有迫切的現(xiàn)實性和深遠的意義。它向世界表明:中華民族決心奮發(fā)圖強,爭存天下,步入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在近代現(xiàn)代思想史上,它也是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線,標示著現(xiàn)代中國人個人性和主體性意識的蘇醒,它是呼喚20世紀精神文明建設的第一聲春雷。

魯迅認為現(xiàn)代國人最迫切需要建構的精神素質(zhì)和行為素質(zhì)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自主和參與意識;第二,開放和創(chuàng)造的品格;第三,確信和理想;第四,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

魯迅在北師大講演

4、永遠的豐碑

魯迅雖沒有系統(tǒng)全面地闡述自己文藝思想的理想專著或?qū)N模诂F(xiàn)實的戰(zhàn)斗中對文藝問題發(fā)表了許多深刻獨到見解。馮雪峰曾經(jīng)這樣描述魯迅:“和一個平常所說的思想家相比較,他確實更像一個戰(zhàn)士,一面戰(zhàn)斗著,一面探索前進的道路?!痹谛挛乃嚨睦碚摻ㄔO中,魯迅是一位永遠的探索者。

他在后期學會了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分析文藝問題,從一個側(cè)面表明,經(jīng)過幾十年在黑暗中摸索,他終于和光明和真理相遇合。他的卓有成效的探索,給新文藝的理論寶庫留下一筆先驅(qū)者的輝煌遺產(chǎn),在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發(fā)戰(zhàn)史上,矗立起一座永遠的豐碑。它不僅和毛澤東文藝思想“相通”,是毛澤東文藝思想的一個極其重要來源,對于未來社的文藝事業(yè),也提供了一個永遠值得研究和借鑒的思想源泉。魯迅與蕭伯納三、《吶喊》《彷徨》的時代性反封建的主旋律;把農(nóng)民生活的全體作為背景;沉思于改革者的悲劇。

1、反封建的主旋律

《吶喊》、《彷徨》的誕生在五四思想解放運動中,把“民主”和“科學”寫自己的旗幟上,向著一切舊倫理、舊政治、舊藝術、舊宗教,向著國粹和舊文學展開了猛烈的進攻。從發(fā)表的第一篇現(xiàn)代白話小說《狂人日記》開始,魯迅就把創(chuàng)作自覺地納入反對封建專制主義和蒙昧主義的斗爭軌道。反封建是回蕩于全書的主旋律。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者兩個字是“吃人”。

——《狂人日記》

緊隨《狂人日記》之后發(fā)表的《孔乙己》、《藥》和《祝?!返?,從不同的側(cè)面,描寫了封建主義的陰影下貧苦人民生活的不幸和悲慘。

2、關注農(nóng)民命運從《故鄉(xiāng)》到《祝?!罚瑥摹犊袢巳沼洝返健栋正傳》,魯迅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開掘了勞苦大眾苦難的根源,他抓住了農(nóng)民生活的本質(zhì)和要害,傳達出被壓迫農(nóng)民要求砸碎封建主義枷鎖,獲得翻身解放的真誠愿望。從勞動者的精神生活中構設悲劇,描寫傳統(tǒng)的生產(chǎn)方式和傳統(tǒng)思想怎樣毒化、侵染勞動者的靈魂,是《吶喊》、《彷徨》的顯著特點。阿Q的土谷祠阿Q、閏土、祥林嫂等“老中國的兒女”的悲劇命運,藝術地再現(xiàn)了被壓迫者麻木而不覺悟,堅韌而不屈服的,曲折地反映出我們民族歷史上的斑斑血痕,充盈著作者對于民族復興事業(yè)的希望和熱情。20年代后期茅盾在《魯迅論》中就肯定了魯迅小說塑造靈魂、表現(xiàn)人生的卓越成就,他指出:“我們只覺得這是中國的,這正是中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們的思想和生活,這正是圍繞在我們的‘小世界’外的中國的人生。”

3、對知識分子的命運思索《吶喊》、《彷徨》中寫得最多的題材,除了農(nóng)民,就是知識分子了。魯迅描寫知識分子的小說,不是著眼于戀愛的悲歡,而是沉思于時代的悲劇。其中特別令人耳目一新的,乃是聯(lián)系著舊民主主義革命失敗,或五四后期思想文化界的分化而作的幾個改革者的悲劇。

《吶喊》中描寫改革者的悲劇的作品是《藥》和《頭發(fā)的故事》。兩篇作品都十分關注改革者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夏瑜為實現(xiàn)反清的政治理想獻出寶貴的生命,可是精神麻木的群眾對他為之獻身的事業(yè)全都茫然無知,或者像看戲似的賞鑒他的被殺,或者將他的鮮血當藥使用。

四、冷峻犀利、詼諧幽默的

諷刺藝術戚而能諧,婉而多諷;無一貶詞而情偽畢露;砭錮弊常取類型.魯迅曾多次講他創(chuàng)作《阿Q正傳》的意圖:是通過阿Q藝術形象的塑造,“能夠?qū)懗鲆粋€現(xiàn)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來”,要畫出“沉默的國民的魂靈來”,是暴露國民的弱點,從而引起療救的注意來改造國民性。阿Q精神弱點的核心,就是精神勝利法。

魯迅以傳神的白描,滑稽幽默的語調(diào),諷刺了阿Q的欺軟怕硬的性格特征,并以阿Q一系列的荒唐可笑的行為,刻畫了阿Q的人生悲劇。諷刺的鋒芒指向了阿Q愚昧和荒唐可笑的精神弱點,而對他悲慘的遭遇卻寄以深切的同情,寓悲于喜,戚而能諧。

五、魯迅的詩歌藝術少年詩意:從傷離到感奮;哭悼聲聲:化悲情為長歌;有情詩語:愛憎中見性情.

自題小像

---魯迅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黯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無題萬家墨面沒藁萊,敢有歌吟動地哀。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悼楊銓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魯迅與楊杏佛芳馨遠播

曠世之音—哲人評語

“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卻不知擁護、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因魯迅的一死,使人自覺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為,也因魯迅的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國還是奴隸性很濃厚的半絕望的國家。

——郁達夫《懷魯迅》民族魂結束

有人說,魯迅是一個“應該大寫的人”,誦讀其文,追念其人,也許正可以對這一評說有更深切的感受?!皡群啊?、“彷徨”之情志,“補天”、“野草”之神韻,桂姜老辣之滋味,憐子重情之甘苦----一個無畏大丈夫、有情真豪杰的魯迅形象永在。在其詩文內(nèi)外,我們可見到的都是一個上下求索的、一心向上的“精神界戰(zhàn)士”,一個性情不偽,生意長存的愛國者。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結。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莎士比亞書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寧好的書籍是最貴重的珍寶。---別林斯基任何時候我也不會滿足,越是多讀書,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滿足,越感到自己知識貧乏。---馬克思書籍便是這種改造靈魂的工具。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fā)性的養(yǎng)料。而閱讀,則正是這種養(yǎng)料。---雨果

喜歡讀書,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孟德斯鳩如果我閱讀得和別人一樣多,我就知道得和別人一樣少。---霍伯斯[英國作家]讀書有三種方法:一種是讀而不懂,另一種是既讀也懂,還有一種是讀而懂得書上所沒有的東西。---克尼雅日寧[俄國劇作家?詩人]要學會讀書,必須首先讀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讀的一本書,還是應該很慢地讀。---法奇(法國科學家)了解一頁書,勝于匆促地閱讀一卷書。---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