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腕踝針及鎮(zhèn)痛機理研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90fe5f86eedc74a837e081f2d4d146a/b90fe5f86eedc74a837e081f2d4d146a1.gif)
![手法腕踝針及鎮(zhèn)痛機理研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90fe5f86eedc74a837e081f2d4d146a/b90fe5f86eedc74a837e081f2d4d146a2.gif)
![手法腕踝針及鎮(zhèn)痛機理研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90fe5f86eedc74a837e081f2d4d146a/b90fe5f86eedc74a837e081f2d4d146a3.gif)
![手法腕踝針及鎮(zhèn)痛機理研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90fe5f86eedc74a837e081f2d4d146a/b90fe5f86eedc74a837e081f2d4d146a4.gif)
![手法腕踝針及鎮(zhèn)痛機理研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90fe5f86eedc74a837e081f2d4d146a/b90fe5f86eedc74a837e081f2d4d146a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手法腕踝療法
及其鎮(zhèn)痛機理研究主講人:張衛(wèi)華教授當前第1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張衛(wèi)華教授簡介1958年7月生,陜西中醫(yī)學院針灸推拿系主任,教授,副主任醫(yī)師,碩士生導師,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常務理事、針灸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陜西省針灸學會副秘書長、陜西省針灸學會臨床分會副主任委員,咸陽市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咸陽市跨世紀學術技術頭人。高級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評委。近30多年來,一直從事針灸推拿的科研、臨床和教學工作。治學嚴謹,勤于思考,博采眾長,善于總結,臨床療效頗佳。當前第2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張衛(wèi)華教授簡介
主要研究方向:痛證和內分泌病及中風的臨床及實驗研究。
公開發(fā)表論文53篇。已出版著作10余部,代表作:
1.《頸椎病的診斷與非手術治療》(主編);2.《腰腿痛的診斷與非手術治療》(主編);3.《經絡腧穴學》(精編教材.副主編);4.《中醫(yī)婦科學》(副主編);5.《中醫(yī)外科科學》(副主編);6.《穴位用藥治百病》(第一主編);7.《穴位藥物治療學》(第一主編);8.《小兒增智十二法》(第一主編);9.《中國傳統(tǒng)療法薈萃》(副主編);10.《中醫(yī)方劑趣味記憶法》等。當前第3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張衛(wèi)華教授簡介
已完成科研課題8項:其中參與的“針刺治療乳腺增生臨床及機理研究”分獲:1.1986年度陜西省中醫(yī)藥科技成果二等獎(省中醫(yī)管理局);2.1987年度全國(部級)中醫(yī)藥重大科技成果乙級獎(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和陜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省人民政府);3.1990年度陜西中醫(yī)學院優(yōu)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均列第二位);
當前第4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張衛(wèi)華教授簡介現主持課題4項:有國家級、省級、省廳局級;參研項目8項;
組織實施:“針灸推拿專業(yè)教學改革階段性成果”獲院03和04年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列2、1位。獲國家專利一項。臨床擅長治療:
1.頸腰椎病2.中風3.乳腺增生4.肥胖癥等痛癥5.減肥。當前第5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一、腕踝針療法的含義
腕踝針療法—用毫針刺入手腕部或足踝部相應部位的皮下治療疾病的方法。
本療法系張欣曙教授發(fā)明當前第6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1、見效快—下針即效,特別是疼痛性疾病的療效。2、治療范圍廣—涉及臨床各科如:內、外、婦、兒、急診、腫瘤、皮膚、五官科等3、療效好—只要按法操作,療效均較滿意,尤其是痛癥。4、無痛苦—本法針刺時不要求出現針刺感應,以無針感覺為最好。5、易操作—針刺時無需脫衣,無特殊季節(jié)、時候、地點要求,均可隨時隨地操作治療。6、取穴少—應用腕踝針療法治療時取穴均很少,一般最多不超過3個刺激點。二、腕踝針療法的特點當前第7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三、發(fā)展簡史
1、腕踝針療法的萌芽形成階段(1966~1975年)(1)電抽搐療法的啟示:1964年張心曙教授曾應用電抽搐療法一次治愈了一例頭部外傷后遺癥致聾啞達15年之久的病人,1965年在其他醫(yī)務工作者的幫助下,用同樣的方法連續(xù)治愈了數例神經性癱瘓的病人,并使原有的關節(jié)疼痛及皮膚麻木感覺也隨之消失,這便引起了他們的重視。(2)耳針刺激部位的提示:電刺激耳廓,但在耳廓上卻難以放置電極,此時便想到了手腕和足踝。(3)生物進化和胚胎發(fā)育與三陰經、三陽經分布相關聯,使腕踝針療法的體表分區(qū)得到了確定。(4)用體針代替電刺激,改直刺為平刺,為后來的刺法奠定了基礎。1975年正式成為“腕踝針”向社會公布。當前第8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
2、全面發(fā)展階段(1976~)
1978年上??茖W技術出版社出版—《腕踝針》一書,為中國針灸史上第一部腕踝療法的專著。當時,腕踝針療法在臨床上開始使用,發(fā)展趨勢表現為:(1)臨床應用的范圍不斷擴大;(2)針刺方法的多樣化;(3)臨床治療的經驗不斷豐富;(4)作用機理趨于明確化;實驗研究已開始起步;(5)理論假說不斷出現。隨著世界針灸學的發(fā)展,及人們對“無痛針灸”需求的不斷提高,它將取得更多的新成果。當前第9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四、人體體表分區(qū)與區(qū)域內臟腑
(一)人體體表分區(qū)
1、兩側與兩段:左右分兩側;上下分兩段2、六區(qū)(即縱行六區(qū))當前第10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1)左右兩側:以人體前后正中線為基準,將人體分為左半側和右半側。當前第11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2)上下兩段:以橫膈線(以胸劍結合部為準的環(huán)身一周的水平線)為界,將人體上下分為上段和下段。當前第12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橫膈以上的區(qū)域分別為上1區(qū)、上2區(qū)、上3區(qū)、上4區(qū)、上5區(qū)、上6區(qū)。前面后面當前第13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2、六區(qū)(即總的縱行六區(qū))包括:頭頸軀干六區(qū)和四肢六區(qū)。當前第14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1)頭頸軀干六區(qū)前面后面當前第15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2)四肢六區(qū)
上肢六區(qū)前面后面當前第16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2)四肢六區(qū)
下肢六區(qū)
前面后面當前第17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二)區(qū)域內臟腑
每個區(qū)域中包含的臟腑、組織、器官等
1.上1區(qū)的臟器、組織
前額、眼、鼻、口、門齒、舌、咽喉、胸骨、氣管、食管及所屬肌肉、筋健、骨骼、血管、神經等。2.上2區(qū)的臟器、組織
額角、眼、后齒、肺、乳房、心臟(左上2區(qū))及所屬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經等。3.上3區(qū)的的臟器、組織
面頰、側胸及所屬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經等。當前第18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二)區(qū)域內臟腑
每個區(qū)域中包含的臟腑、組織、器官等4.上4區(qū)的的臟器、組織
顳、耳、側胸及所屬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經等。5.上5區(qū)的的臟器、組織
后側頭部、后背部、心臟、肺及所屬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經等。6.上6區(qū)的的臟器、組織
后頭部、脊柱頸胸段及所屬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經等。當前第19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7、下1區(qū)的臟器、組織有胃、膀胱、子宮、前陰及所屬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經等。8、下2區(qū)的臟器、組織胃、脾、肝、大小腸及所屬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經等。9、下3區(qū)的臟器、組織肝、膽、脾、脅部所屬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經等。當前第20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10、下4區(qū)的臟器、組織脅部、肝、脾所屬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經等。11、下5區(qū)的臟器、組織腰部、腎、輸尿管、臀所屬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經等。12、下6區(qū)的臟器、組織脊柱腰骶段、肛門所屬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經等。當前第21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五、進針點
(一)一區(qū)一個進針點腕踝針療法共有十二對進針點:
——上肢六對
——下肢六對進針點特點:(1)一個區(qū)內一個;(2)位于每區(qū)之中點;(3)位置固定。當前第22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1、上肢六對:在內關穴與外關穴水平位置上,環(huán)前臂做一水平線,并從上1區(qū)~上6區(qū)六等份,每一等分的中點為針刺穴位,即上1穴~上6穴。又分左右兩側。當前第23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2、下肢六對:在三陰交穴與懸鐘穴水平位置上,環(huán)小腿做一水平線,并從1區(qū)~下6區(qū)六等份,每一等分之中點為進針點,即下1穴~下6穴。分為左右兩則。當前第24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六、主治病癥主要包括兩方面:①同名區(qū)域內所屬臟器所引起的各種病癥;②主要病狀反應在同名區(qū)域內的各種病癥。當前第25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各區(qū)所治病癥:穴位主治病癥:相應區(qū)域內的臟器、組織等引起的疾病以及主要癥狀反應在該區(qū)域內的病癥。如:上1穴主治病癥:上1區(qū)域內的臟器、組織等引起的疾病,以及主要癥狀反應在上1區(qū)域內的病癥;上6穴主治病癥:上6區(qū)域內的臟器、組織等引起的疾病,以及主要癥狀反應在上6區(qū)域內的病癥。下2穴主治病癥下2區(qū)域內的臟器、組織等引起的疾病,以及主要癥狀反應在下2區(qū)域內的病癥。余同當前第26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七、臨床選穴原則
(一)臨床選穴的依據(1)主要癥狀的解剖部位(含所在體表區(qū)域)例如:近視眼,癥狀是看物時“能近怯遠”,眼睛可歸屬為上1區(qū)和上2區(qū),臨床選取雙上1、2穴。(2)引起疾癥原因的解剖部位(含所在體表區(qū)域)例如:闌尾炎,大多數患者主要表現為轉移性右下腹疼痛。但有的患者發(fā)病時的主要疼痛在右側腰骶部,這時應取闌尾炎所在的區(qū)域的進針點,即在右下2穴。當前第27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二)臨床選取穴位的原則(1)上病取上、下病取下:針對上、下兩個段而言,所患疾病在上段,就取相應的腕部(上)穴位。如患者所患疾病在下段,就取相應的踝部(下)穴位。急性腰扭傷:其主要癥狀表現在腰部,而腰部的體表區(qū)域屬下段,故取在下部的踝部穴位為主。(2)左病取左、右病取右:針對左、右對稱的六個體表區(qū)域而言,即所患疾病在左側六區(qū)的任何一個區(qū)域,就取對應的腕部(上)穴位或踝部(下)穴位。右側同理。急性闌尾炎:主要癥狀為轉移右下腹痛,而疼痛的部位則屬右下2區(qū),治療應取右下2穴。(3)區(qū)域不明、選雙上1穴:有些疾病難確定其體表區(qū)域,如失眠、高血壓病、全身瘙癢癥、多汗或無汗高熱、更年期綜合征、小兒多動癥、乏力等。對于這些病因復雜的疾病,均取雙上1穴治療。當前第28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三)變通取穴原則(1)上下同?。褐赴Y狀,或病因位置在橫膈線上下,如胃脘痛,應屬于雙下1、2區(qū),即取雙下1、2穴的同時,加取雙上1、2穴。(2)左右同?。褐赴Y狀,或病因位置在軀干一區(qū),或軀干六區(qū)而時:如臍周疼痛,其主要癥狀臍,屬下1區(qū),治療時左下1與右下1兩個穴位同取。(3)前后對應:臟腑功能失調或屬臟腑損傷性疾?。喝绻谛牟?,其主要癥狀或原因在心臟,心臟在前屬左2區(qū),在后為左5區(qū),故治療時,應取左上2穴、左上5穴。(4)三五針排刺:對疼痛或癥狀范圍廣泛的疾病,先尋找敏感點,再與其兩邊分別確定1~2個穴位。如胸痛,如敏感點在左5區(qū)和右5區(qū),則以左上5穴、右上5穴為主。再在穴位兩邊各加選1~2個穴位。當前第29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八、針刺方法
(一)基本針法醫(yī)者以一手固定患者的施術部位,另一手持針(多用30號1.5寸毫針),先以15~25°的夾角使毫針針尖快速穿過皮膚至真皮皮下,然后平放針身,使針身呈水平位沿真皮下刺入約1.4寸長。施以上述針法后,要求:無針感,即不出現酸、麻、脹、重、抽、放射等。當前第30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二)
注意事項(1)刺入深度:針身僅在真皮,即橫臥真皮下。在皮膚上看到似魚浮水前游而不見魚的形狀。(2)針刺方向:“趨向病所”即疾病的部位在刺激區(qū)以上,針尖向心臟方向刺入;相反,針尖就逆心方向刺入。(3)調針:
何時應調針:
①若針下無即效時:有時會發(fā)現,選穴無誤,但無或療效不佳
②出現針感時
調針內容:A、調深度,B、調方向。調針的目的:無針覺、無疼痛當前第31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三)療程一般1日1~2次,留針30分鐘。7~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2~3天。對一些急性病癥還可每日針刺1~4次,留針15~30分鐘。頑固性的可持續(xù)埋針。當前第32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四)其他針法其他針法埋針埋線電針皮膚針當前第33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1)埋針:方法:法腕踝針刺好后,用無菌膠布固定針柄。留針時間隨疾病而定,一般不超過24小時。本法適宜病癥:疼痛性、慢性疾病及有器質性損傷的疾病。(2)埋線:方法:選好穴位,常規(guī)消毒,將適宜的羊腸線,置入所選穴位中。一般是15~30天埋1次,1~2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7天。本法適宜病癥:同埋針。注意:①取穴宜少;②施術后在施術部位外敷敷料3~5天,預防術后感染。當前第34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3)電針:方法:照腕踝針針刺后,針柄上連接電針治療儀電極。每日1次,每次15~30分鐘,7~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2~3天。注意:電針在體內形成回路時,應選擇同側治療穴位為一組,避免跨越心臟或脊髓橫斷形成回路。(4)皮膚針:方法:選穴消毒,然后行皮膚針叩刺,范圍:寬1厘米、長2~3厘米。每日1次,每次10分鐘左右。叩刺的范圍:腕部:腕橫紋上2~5寸的縱向區(qū)域。踝部:內外踝高點上3~6寸的縱向。當前第35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九、注意事項1、針感:一般無,如出現酸、麻、脹、重、抽、放射等,說明進針過深,需要調針。2、針刺方向:指向病所。3、癥狀復雜:要分析癥狀的主次,如癥狀中有疼痛存在時,首先應在疼痛所在的區(qū)進針。4、異常情況:如針刺過程中出現暈針、滯針、血腫等現象者,同毫針刺法處理方法。當前第36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
手法腕踝針臨床創(chuàng)新點
(一)創(chuàng)新進針點
(1)上下肢段內進針,可獲同效。即寧舎其點,勿舎其區(qū)(2)同一部位多點(3-5)刺。當前第37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當前第38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在進針點兩側約0.2~0.6cm處再各取1--2個進針點,即共針3個或5個點。使針刺方向均指向病所,通過多個進針點的刺激,即刻效應顯著提高。該法對廣泛疼痛性疾病,或主要癥狀范圍較廣泛的疾病療效滿意。(3)上下部位段內多點刺。(4)區(qū)內橫向刺。當前第39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二)行針手法
(1)上抬下壓法(2)左右擺動法(左右各15-20度)(3)左右旋轉法(4)環(huán)轉法當前第40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手法腕踝針治療機理研究材料與主要試劑
動物健康清潔級普通家兔34只,體重2.0~2.2kg,雌雄各半,由陜西省醫(yī)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試劑盒(AdlitteramDiagnosticLabories,Inc批號:20080412);
當前第41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實驗方法動物分組
將34只家兔適應性喂養(yǎng)7天后,隨機分為模型對照組、體針組、腕踝針組、腕踝針手法組4組,其中模型對照組10只(2只造模后做病理學檢查以證實造模的成功),其余各組每組8只。當前第42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造模方法
參考邱桐等方法并稍作改進:先剪去家兔左后肢外側根部肌肉豐厚處兔毛,用8%硫化鈉脫毛劑在已剪毛處脫毛,脫毛面積為一直徑約2cm的圓斑。將家兔右側臥位固定于兔盒中,取一長50cm、直徑5.2cm內壁光滑的硬塑料管,下口磨制光滑,垂直對準已脫毛的中心部位,然后將一重600g、直徑3.5cm的鐵錘置于塑料管上口,待穩(wěn)定后讓鐵錘自由落下,打在已脫毛處,連續(xù)打擊20次(打后可見受打擊部位腫脹、皮膚青紫并有細小出血點)。當前第43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處理方法模型對照組不針刺;體針組選取傷肢丘墟、阿是穴;腕踝針組取左后肢4、5、6區(qū)進針,進針后不行針;腕踝針手法組進針點同腕踝針組,且在進針后即刻、15min、出針前分別施以左右擺動、上抬下壓、左右旋轉的行針手法各6次。每日1次,共治療2次。當前第44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指標檢測方法(1)痛閾采用改良后的熱板法。將家兔置于兔盒中,待其安靜并適應后,將其大腿外側損傷處直接浸燙于預先加熱至48℃的恒溫水箱中,以家兔出現逃避、掙扎、突然轉體等反應時所用的時間作為痛閾值,共測定3次,每次間隔1min,取其平均值作為痛閾指標。(2)血清5-HT經心臟穿刺取血2ml,迅速置于4℃離心機中,以3000rpm/min離心10min,取血清置于-20℃低溫冰箱中保存待測。5-HT采用ELISA法(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3)血漿β-EP采血前試管中預先加入10%EDTA30ul、抑肽酶40ul。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當前第45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實驗中所有數據均以x±s表示,組間及自身前后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及t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為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當前第46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實驗結果造模情況造模后肉眼可見家兔被打擊處(大腿外側)腫脹明顯,皮膚青紫;造模24h時用細線在腫脹最明顯處纏繞一周測量腫脹度,結果損傷處周徑較造模前明顯增粗;取受打擊部位中心呈青紫色肌肉組織,置于10%甲醛溶液內固定1天,石蠟包埋切片,H.E染色,光鏡下觀可見部分肌纖維斷裂、扭曲,其間有少量出血形成,并有嗜中性白細胞等炎細胞浸潤。從以上三方面證明造模成功。當前第47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表1各組家兔造模前后局部痛閾比較(單位:s,x±s)組別N(只)造模前造膜后模型對照組820.50±1.6914.63±1.41★★體針組820.52±1.7514.38±1.51★★腕踝針組820.13±1.7314.66±1.64★★腕踝針手法組820.63±1.4114.75±1.49★★注:與造膜前相比,★p<0.05,★★p<0.01。下同。當前第48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表2不同治療時間各組間局部痛閾比較(單位:s,x±s)組別N(只)5min30min第2次治療后模型對照組814.50±1.2015.00±1.2015.75±1.28體針組814.71±1.4515.63±0.7416.50±1.20腕踝針組816.28±1.47●▲16.75±1.16●●19.38±1.88●●▲▲腕踝針手法組816.25±1.49●▲18.13±1.25●●
▲▲◆
21.00±1.31●●
▲▲◆
注:與模型對照組相比,●p<0.05,●●p<0.01;與體針組相比,▲p<0.05,▲▲p<0.01;與腕踝針組組相比,◆p<0.05,◆
◆
p<0.01。下同。當前第49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圖1不同治療時間各組局部痛閾變化曲線圖(單位:s)
當前第50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表3各組家兔造模前后血清5-HT含量比較(單位:ng/ml,x±s,)組別N(只)造模前造膜后模型對照組8108.49±31.95341.22±36.17★★體針組8100.49±31.66346.74±31.75★★腕踝針組8113.89±20.32332.25±39.86★★腕踝針手法組8105.44±25.37338.15±31.89★★當前第51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表4不同治療時間各組間血清5-HT含量比較(單位:ng/ml,x±s)組別N(只)5min30min第2次治療后模型對照組8378.64±40.56413.79±42.87342.34±39.46體針組8376.55±32.92229.14±20.17188.45±30.38腕踝針組8328.94±31.50●▲204.41±35.89●●145.99±28.09●●▲▲腕踝針手法組8305.75±38.49●▲194.39±31.07●●▲▲◆
114.03±22.88●●▲▲◆
當前第52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圖2不同治療時間各組血清5-HT含量變化曲線圖(單位:ng/ml)
當前第53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表5各組家兔造模前后血漿β-EP含量比較(單位:pg/ml,x±s)組別N(只)造模前造膜后模型對照組84660.05±182.945665.97±151.47★★體針組84675.54±148.175670.88±169.11★★腕踝針組84669.95±148.265681.18±122.63★★腕踝針手法組84678.79±147.075649.82±155.81★★當前第54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表6不同治療時間各組間血漿β-EP含量比較(單位:pg/ml,x±s)組別N(只)5min30min第2次治療后模型對照組85634.07±151.815476.58±224.595099.41±211.46體針組85535.09±153.265347.81±188.194937.68±132.89腕踝針組85346.04±165.92●▲4809.50±164.15●●4750.80±194.37●●▲▲腕踝針手法組84887.47±239.22●▲4673.90±140.89●●▲▲◆
4529.91±196.56●●▲▲◆
當前第55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圖3不同治療時間各組血漿β-EP含量變化曲線圖(單位:mmol/l)
當前第56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2.4.討論
痛閾在針刺鎮(zhèn)痛作用的研究中,通常采用測定痛閾的變化來觀察鎮(zhèn)痛效應。痛閾是機體對疼痛的耐受閾值。針刺后痛閾升高越多,表明鎮(zhèn)痛效果越好。本實驗結果表明,手法腕踝針在治療5min時即開始提高痛閾,治療30min和第2次治療后,其較腕踝針更具優(yōu)勢,其痛閾的迅速提高可能與神經調節(jié)有關。通過手法操作加強了刺激強度,促使針刺信息持續(xù)、快速地向上傳導,這種刺激信號干擾了傷痛引起的感覺信號,同時不排除其它神經遞質的參與。當前第57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5-HT5-HT既是一種神經遞質,又是一種血管活性物質,是反映疼痛程度的重要參數。外周5-HT是一種強烈的致痛、縮血管物質,主要參與血管性疼痛和損傷性疼痛。有實驗表明[5],損傷使血漿5-HT明顯升高(P<0.01),針刺治療后明顯下降。本實驗表明,手法腕踝針在降低急性軟組織損傷家兔血清5-HT含量方面優(yōu)勢明顯。其減少的途徑可能是針刺增加了血小板對5-HT的攝取,使其再釋放減少,從而增加了血小板內5-HT含量而使血中游離的5-HT水平下降。當前第58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β-EP屬內源性阿片肽物質(EOP)之一,是由31個氨基酸組成的多肽,主要來源于下丘腦弓狀梭前黑皮毒素,經下丘腦垂體門脈系統(tǒng)進人血液;血漿中β-EP源于垂體;胰腺、胃腸道系統(tǒng)也可產生。不同程度的創(chuàng)傷,各種應激情況都可刺激上述器官引起血中的含量增高[6]。平時僅有少量釋放入血,當機體處于應激狀態(tài)時水平升高,其作用是抑制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反應,可減輕應激的損傷程度。在疼痛等應激狀態(tài)下血漿中β-EP增高,抑制傷害性感受器產生興奮而發(fā)揮鎮(zhèn)痛作用β-EP[7]。在給予大鼠頭部重度打擊后24、48及168h的實驗中,測得血漿β-EP明顯升高,提示當機體處于應激狀態(tài)時可使血漿β-EP升高[8]。Levy等[9]認為創(chuàng)傷病人血中β-EP水平的升高可能與免疫抑制有直接關系。本實驗研究中,造模后家兔處于應激狀態(tài),其含量隨之升高。而實使手法腕踝針后其含量的降低效應遠大于腕踝針和體針,可能系在傳統(tǒng)腕踝針上施加行針手法的這種良性刺激與痛覺敏感神經元的阿片受體相結合,抑制P物質在脊髓水平上的釋放,抑制初級感覺神經元的痛覺傳導,激活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內源性鎮(zhèn)痛系統(tǒng),從而產生鎮(zhèn)痛作用。當前第59頁\共有65頁\編于星期日\1點附:腕踝針治療急性腰扭傷的機理探討(一)下4、5、6刺激區(qū)(點)與腰部經氣相通急性腰扭傷所傷之處為腰部,與腕踝針下4、5、6區(qū)相對應。腰部指后胸部的第12肋骨以下的腰椎及其兩側附屬的肌肉、韌帶等軟組織所在的部位,分布的經脈主要是足太陽膀胱經,其體表皮膚為該經皮部。下4、5、6刺激區(qū)(點)分布有足三陽經。其中,下6區(qū)為足太陽經皮部,而腰部為該經經脈所過之處,“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故急性腰扭傷時取下6區(qū)可疏通瘀阻之氣血;下4區(qū)為足陽明經皮部;下5區(qū)為足少陽經皮部;且足陽明經(經筋)、足少陽經(經筋)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3259.301-2024能量管理系統(tǒng)應用程序接口(EMS-API)第301部分:公共信息模型(CIM)基礎
- GB/T 45117-2024術語工作適老化基本術語
- S-palm-P0-180-199-TFA-生命科學試劑-MCE-7378
- 3-Hydroxytectorigenin-7-O-β-D-xylosyl-1-6-β-D-glucopyranoside-生命科學試劑-MCE-6603
- 二零二五年度糧油產業(yè)投資基金合作協議
- 二零二五年度美縫劑銷售質保及品牌推廣協議
- 2025年度股權變更及知識產權轉讓協議
- 2025年度跨境電商園區(qū)場地租賃合同終止協議
- 2025年度私人二手車置換及金融支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自然人與體育健身公司合作推廣協議
- 漂流規(guī)劃設計方案
- 《社區(qū)康復》課件-第九章 言語障礙患者的社區(qū)康復實踐
- 親歷電子病歷系統(tǒng)分級評價四級參評紀實-2022醫(yī)院信息化
- 凸優(yōu)化在經濟學與金融學中的應用
- 【鋼鐵冶煉】-銻冶煉先關工藝
- 大學生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知到章節(jié)答案智慧樹2023年齊魯師范學院
- 環(huán)境因素匯總識別及評價表(保衛(wèi)部 )
- GB/T 9123.1-2000平面突面鋼制管法蘭蓋
- 元代文學-緒論課件
- 2023年版勞動實踐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一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 方案報審表(樣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