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功和機械能單元復習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初中物理-功和機械能單元復習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初中物理-功和機械能單元復習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初中物理-功和機械能單元復習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初中物理-功和機械能單元復習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6PAGE《功和機械能》單元復習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在《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涉及本章內容及要求有:3.2.2知道機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機械功和功率的含義。3.2.1知道動能、勢能和機械能。通過實驗,了解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舉例說明機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轉化。能量是《課標》中科學內容的三大主題之一,這充分說明了能量在物理課程中的重要地位。本章先通過功、功率的教學,為學生認識能做了鋪墊。由于只要求初中學生初步認識能量概念,所以教科書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嚴密性,而是在功的知識的基礎上,直接從功和能的關系引入能量的概念——物體能夠對外做功,我們就說這個物體具有能量。本章在學生已經深入學習了力的基礎上,為學生展開一幅由力而揭開的能量畫卷,本章又是學習內能,能量轉化和守恒的基礎,所以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緦W情分析】第七章學習的力是功的基礎,功是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這個效果的度量,這些知識為我們這一模塊的學習提供了堅實的知識基礎。八年級學生已有比較濃厚的學習興趣,具備了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但是用物理知識去解釋和指導實際生活的能力還比較弱,我們在復習時,應注重復習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緩土暷繕恕浚薄⒅R與技能①理解功的概念及兩個必要因素;能理解功率的含義;理解動能和勢能的概念,會運用控制變量法進行科學探究;知道決定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并能解釋簡單現象。知道物體動能和勢能之間的相互轉化。了解機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轉化。能綜合應用功、功率的計算公式進行簡單計算。2、過程與方法通過復習對本單元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物理知識就在身邊。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章的習題復習,讓學生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體驗解決問題的喜悅?!窘虒W重難點】(1)功和功率的概念;(2)能綜合應用功、功率的計算公式進行簡單計算;(3)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4)機械能守恒的應用?!窘虒W用具】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課件導入:焦耳簡介知識結構:基礎知識梳理:一、功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體上的;(2)物體在上移動的距離。2.不做功的三種情況:(1)力作用在物體上,但物體移動距離,此情況叫做“勞而無功”。如“推而未動”、“搬而未起”等。(2)力作用于物體上,但物體的運動方向與力的方向,此情況叫做“垂直無功”。如貨物在空中沿水平方向移動,重力對貨物沒有做功。(3)物體移動了一段距離,但在此運動方向上力的作用,此情況叫做“不勞無功”。如踢出去的足球因慣性在空中飛行的過程中,腳對足球沒有做功。3.功的定義:力學中,把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叫做功。4.計算公式:W=。5.功的單位:,簡稱焦,符號是。1J=N·m二、功率1.概念:與做功所用之比叫做功率。2.意義:表示物體的物理量,它只反映做功的快慢,不反映做功的多少。3.公式:。4.單位:,簡稱瓦,符號是W;其他單位:千瓦,符號是kW。單位換算:1W=1J/s;1kW=W。5.推導公式:當物體在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由W=Fs及v=s/t,可得P=。即在功率一定時,F與v成正比。V的單位是.三、機械能及其轉化1、能的概念2、動能①定義: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②影響因素:⑴、⑵3、勢能A、重力勢能①定義: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②影響因素:⑴、⑵B、彈性勢能①定義: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②影響因素:4、機械能守恒:只有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機械能是的.重難點突破:一、通過實際問題的分析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例題體育考試已經開始,小李同學選擇擲實心球作為自己的考試項目。在考試過程中,他用50N的力把重為20N的實心球扔到10m遠的地方,球又在地上滾了5m停下。請問整個過程中小李對實心球做的功為多少焦耳?()A.500JB.750JC.0JD.條件不足,無法計算變式拓展1:下列情況,有力對物體做功的是()A.舉重運動員舉著杠鈴不動B.重物由高處下落C.人提著水桶水平前進D.物體因慣性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動變式拓展2:下列實例中,人對物體做功的是()A.學生背著書包在水平路面上勻速前進B.人推車,車未動C.足球被踢后,在草地上滾動一段距離D.舉重運動員將杠鈴舉起保持不動挑戰(zhàn)自我:用100N的水平推力,使重500N的物體沿水平地面移動20m.地面支持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為___,推力對物體做的功為_______二:理解功率的概念及物理意義;例題關于功率概念的理解,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功率大的機械做的功多

B.功率大的機械做功時用的時間少C.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功越多,則功率越大

D.省力的機械功率大變式拓展1:關于功率的概念,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A.功率是描述力對物體做功多少的物理量B.由P=W/t可知,功率與時間成反比C.由P=Fv知只要F不為零,v也不為零,那么功率P就一定不為零D.力對物體做功多,功率不一定大三、通過實際問題的分析會進行功和功率的計算例題某人用如圖所示的牽引裝置來鍛煉關節(jié)的功能,重物的質量為3kg,若小腿拉繩使重物在3s內勻速上升0.5m。(無摩擦,g取10N/Kg)求:①小腿對繩的拉力.②人克服重力做多少功.③繩拉重物的功率.變式拓展1:小華同學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重500N的物體,使其做勻速直線運動.若該物體在10s內移動5m,則在此過程中它的速度為m/s,小華對物體做功的功率是W,地面對物體的支持力做功J變式拓展2:一輛轎車在高速公路上以108km/h的速度勻速行駛了1min,發(fā)動機的功率始終保持72kW,求:(1)在該過程中發(fā)動機做了多少J的功(2)發(fā)動機牽引力的大小為多少N.挑戰(zhàn)自我某同學在雙休日騎電動自行車去觀光,途經全長7000m的連云港攔海大堤.若電動自行車以18km/h的速度勻速行駛,電動自行車牽引力的功率為150W求:(1)該同學通過大堤全程所需的時間;(2)電動自行車通過大堤全程牽引力所做的功;(3)電動自行車的牽引力.挑戰(zhàn)自我舉重運動員把質量為1200牛的杠鈴在2秒內舉高2米后在空中停留10秒,則在這12秒內的功率是()A、0瓦B、1200瓦C、200瓦D、240瓦四、測功率例題:跳繩是一種很好的健身運動,小華想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估測自己跳繩時克服重力的平均功率(不計繩重)。(1)用體重計測量自己的質量m;(2)估測自己平均每次跳起的高度h(人的重心上升的高度);(3)用

(填測量器材)記錄跳n次所用的

(填物理量與其對應字母)。(4)數據處理①自己所受的重力G=

;②每次克服重力所做的功W=Gh=

,則跳n次所做的總功W總=nW=

;③則平均功率P=

。(5)兩人想比較跳繩的平均功率(假設兩人跳起的平均高度相同),則()A.頻率相同,體重大的功率大

B.頻率相同,跳的時間長的功率大C.體重相同,頻率高的功率小

D.體重相同,跳的時間長的功率大(6)小華要想提高跳繩測試的成績,請你從物理學角度為他提出一條合理的建議:變式拓展1:學習了功率的知識后,小科和幾位同學準備做“比一比誰的功率大”的活動。以下是他們設計的三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①控制爬樓的時間相同,測量出各自的體重、爬樓的高度,算出功率進行比較。②控制爬樓的高度相同,測量出各自的體重、爬樓用的時間,算出功率進行比較。③測量出各自的體重、爬樓用的時間和爬樓的高度,算出功率進行比較。A.只有①B.只有①②C.只有②③D.①②③變式拓展2:中考體育跳繩項目測試中,小明同學在1min內跳了120次,則他跳繩時的功率大約是()A.0.5WB.5WC.50WD.500W挑戰(zhàn)自我如右圖所示,粗略測量小明同學引體向上運動的功率時,下列物理量不需要測量的是()A.小明的質量B.單杠的高度C.每次身體上升的高度D.做引體向上的時間五、探究動能和勢能的影響因素例題利用如下圖所示裝置探究“物體的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將小球A、B分別拉到與豎直方向成一定角度θ的位置,然后都由靜止釋放,當小球擺動到豎直位置時,將與靜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塊C發(fā)生碰撞,木塊都會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離后停止。圖中的擺長L都相同,θ1<θ2,球A、B的質量分別為mA、mB,(mA<mB)。(1)如圖甲、乙所示,同時釋放A、B,觀察到它們并排擺動且始終相對靜止,同時到達豎直位置這表明兩小球在擺動過程中的任一時刻的速度大小與小球的無關。(2)圖甲、乙所示,觀察到B球能將木塊c撞得更遠由此可得出結論:。(3)如圖乙中小球B到達豎直位置時的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圖丙中小球B到達豎直位置時的速度如圖乙、丙所示,圖丙中木塊C滑行得更遠些,由此可得出結論:。變式拓展1跳遠運動的幾個階段如圖所示,則運動員()A.助跑階段機械能不變B.起跳時機械能為零C.經過最高點時動能最大D.經過最高點時重力勢能最大變式拓展2質量較大的鴿子與質量較小的燕子在空中飛行,如果它們的動能相等,那么()A.燕子比鴿子飛得快B.鴿子比燕子飛得快C.燕子比鴿子飛得高D.鴿子比燕子飛得高六、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例題試分析落向地面的皮球在運動過程中動能與勢能是怎樣轉化的。變式拓展下列情況中,機械能不變的是()A.雨點在空中下落得越來越快(忽略空氣阻力)B.降落傘在空中勻速下降C.汽車沿斜面向上勻速行駛D.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慢慢停下挑戰(zhàn)自我學生在做模擬“蹦極”的小實驗。一根橡皮筋一端系一個小石塊,另一端固定在d點,b點是橡皮筋系小石塊自然下垂時下端所在的位置,c點是小石塊從a點自由下落所能到達的最低點。在小石塊由a點到c點運動的過程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小石塊動能一直在增加B、小轉化為動能C、小石塊經過b點時,橡皮筋具有彈性勢能D、小石塊到達C點時,動能為零【板書設計】【設計理念】本節(jié)課的復習內容立足于基礎,從基礎概念入手,循序漸進。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通過基礎知識的復習,讓學生注重基礎;對重難點知識典例互動分析,層層清。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并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精心設計習題,針對學生在做題中暴露的錯誤進行分析并給予正確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學情分析力是功的基礎,功是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這個效果的度量,這些知識為我們這一模塊的學習提供了堅實的知識基礎。八年級學生已有比較濃厚的學習興趣,具備了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但是用物理知識去解釋和指導實際生活的能力還比較弱,我們在復習時,應注重復習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二學生經過一學期的物理學習,對物理知識已有了較深的理解,加上正處在青少年時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較強的觀察能力。已經具備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以及多種物理研究方法。本節(jié)課所涉及的內容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緊密,使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生活體驗,進而使學生由對生活現象的初步了解,通過實驗探究、觀察現象、邏輯推斷、最后上升為理論認識。有效的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本單元部分內容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緊密,學生體驗非常豐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將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與功和機械能有關的物理現象聯(lián)系起來,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們的身邊,物理不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只有當學生對物理有了興趣,才能有學習的樂趣,進而發(fā)展到有研究物理的志向。效果分析在《功和機械能》的單元復習中,我首先和學生一起把本章的知識進行梳理一遍,讓學生能強化對本章的基本概念、公式、單位等方面的知識。然后通過對綜合練習題的分析講解,分類練習并且跟蹤訓練,以達到對本章知識的鞏固,以及知識的應用能力的提升。最后,學生通過自己的練習訓練來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感覺這樣復習可能對學生的幫助更大些。從教學效果上看:一、學生都能參與到自主學習中去。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是學生展示的舞臺。教學中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從讓他們認識到物理與生活的聯(lián)系,課堂中學生都能積極得參與自主學習,使得課堂進行的較為快速順利。二、課堂容量大,學生能積極的從容應對。課堂中設計的知識塊較多,跟蹤練習也較多,從基礎知識為出發(fā)點,學生能積極應對,說明學生課堂內容前置部分做得比較到位,基礎知識梳理復習的較實。將導學案提前發(fā)給學生,形成一個導學案的方式讓學生提前復習,這不僅為上課爭取了很多時間,又可了解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課水平和質量,也可提高復習的質量。三、教學設計上,讓學生課下完成基礎知識梳理的基礎上,課堂稍作討論,然后以本單元基礎知識為載體,從學生平時易出錯,難掌握,費時多的重難點知識出發(fā)精選了例題,練習題,盡量在學生能輕松接受的前提上,注重對知識的綜合與延伸,鞏固與提高,難易相結合。盡量讓學生做到自主與討論相結合。能在課下完成的就放在課下,不需要在課堂上講的就盡量不講。從課堂表現上來看,學生能順應這種路子,積極配合,效果較好,說明這種路子還是比較成功的。四、本堂客讓學生自由探索,自主練習,討論交流,在這種氛圍下,學生樂于探究,主動參與,勤于動手,讓課堂教學形式豐富多了,學生學習比較輕松,對學習也比比較有興趣,更積極了。五、教學的本質是師生交流的過程,是師生通過課堂對活在交流與溝通的活動中共同創(chuàng)造新知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的好與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參與教學活動的人。教學活動中師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師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學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課堂的全過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并升華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所以在課堂上我盡量設法挖掘好學生的潛力,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進步和提高,提高了課堂效率?!窘滩姆治觥勘菊聝热菘煞譃閮刹糠?;第一部分是認識力學中的“功”、功率。第二部分是動能和勢能、機械能及其轉化,動能和勢能是機械能的兩種表現形式,勢能又分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物體在做機械運動的過程中動能和勢能往往是相互轉化的。下面對本部分教學內容進行詳細分析?!豆Α贰肮Α笔俏锢韺W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而在“功”這部分內容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安排采用的是螺旋式,即“功”在初中物理教材和高中物理教材中都出現了,難易程度和學習深度有所變化,在《初中標準》和《高中標準》中的要求有所不同?!冻踔袠藴省分幸蟆敖Y合實例認識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或轉移的過程”,將“功”定位在了“認識”和“了解”水平上。所以在復習教學過程中,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不要過分拘泥于兩個要素,而是知道這個要素同時存在才會認定物體做了功?!豆β省芬还?jié)是對功一節(jié)的延伸和升華,采用了比值定義法,它的意義不同于功,是指做功的快慢,要讓學生明白功率是指在單位時間內做的功,是表征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不只要理解而且會計算并加以應用?!秳幽芎蛣菽堋吩诒竟?jié)中介紹功和能的關系,然后通過的實例讓學生真實感受到動能和勢能的存在,做好課本上的兩個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了解動能和重力勢能和大小各與什么因素有關,最好是讓學生來參與實驗。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分析關鍵詞的確切含義,如物體能夠做功中“能夠”的含義,是指具有能量的物體,具備做功的本領,但卻不一定對外做功;明確探究動能實驗中小車(或鋼珠)在斜面上“同一高度”下滑的目的;探究彈性勢能時只要明確彈性形變對其產生的影響就可以了?!稒C械能及其轉化》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與動能、勢能的大小的影響因素有關,要能熟練判斷一個物體動能勢能的變化。要從現象分析入手,且不可空談理論,但也不宜摳得太難。把著重點放在分析能量的轉化過程上。教學時不要明確指出最大的高度為什么會逐漸減小,以免影響學生對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理解。根據教材的特點,所以在課堂復習教學時盡量注重以下幾點:1.注重學生的發(fā)展。2.注重從生活走向物理。3.注重突出實驗教學的作用。4.密切聯(lián)系社會生活的實際。[基礎知識梳理]一、功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體上的;(2)物體在上移動的距離。2.不做功的三種情況:(1)力作用在物體上,但物體移動距離,此情況叫做“勞而無功”。如“推而未動”、“搬而未起”等。(2)力作用于物體上,但物體的運動方向與力的方向,此情況叫做“垂直無功”。如貨物在空中沿水平方向移動,重力對貨物沒有做功。(3)物體移動了一段距離,但在此運動方向上力的作用,此情況叫做“不勞無功”。如踢出去的足球因慣性在空中飛行的過程中,腳對足球沒有做功。3.功的定義:力學中,把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叫做功。4.計算公式:W=。5.功的單位:,簡稱焦,符號是。1J=N·m二、功率1.概念:與做功所用之比叫做功率。2.意義:表示物體的物理量,它只反映做功的快慢,不反映做功的多少。3.公式:。4.單位:,簡稱瓦,符號是W;其他單位:千瓦,符號是kW。單位換算:1W=1J/s;1kW=W。5.推導公式:當物體在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由W=Fs及v=s/t,可得P=。即在功率一定時,F與v成正比。V的單位是.三、機械能及其轉化1、能的概念2、動能①定義: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②影響因素:⑴、⑵3、勢能A、重力勢能①定義: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②影響因素:⑴、⑵B、彈性勢能①定義: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②影響因素:4、機械能守恒:只有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機械能是的.[互動例題與練習測評]一、通過實際問題的分析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例題體育考試已經開始,小李同學選擇擲實心球作為自己的考試項目。在考試過程中,他用50N的力把重為20N的實心球扔到10m遠的地方,球又在地上滾了5m停下。請問整個過程中小李對實心球做的功為多少焦耳?()A.500JB.750JC.0JD.條件不足,無法計算變式拓展1:下列情況,有力對物體做功的是()A.舉重運動員舉著杠鈴不動B.重物由高處下落C.人提著水桶水平前進D.物體因慣性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動舉一反三:下列實例中,人對物體做功的是()A.學生背著書包在水平路面上勻速前進B.人推車,車未動C.足球被踢后,在草地上滾動一段距離D.舉重運動員將杠鈴舉起保持不動舉一反三:用100N的水平推力,使重500N的物體沿水平地面移動20m.地面支持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為___,推力對物體做的功為_______二:理解功率的概念及物理意義;例題關于功率概念的理解,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功率大的機械做的功多

B.功率大的機械做功時用的時間少C.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功越多,則功率越大

D.省力的機械功率大變式拓展1:關于功率的概念,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A.功率是描述力對物體做功多少的物理量B.由P=W/t可知,功率與時間成反比C.由P=Fv知只要F不為零,v也不為零,那么功率P就一定不為零D.力對物體做功多,功率不一定大三、通過實際問題的分析會進行功和功率的計算例題某人用如圖所示的牽引裝置來鍛煉關節(jié)的功能,重物的質量為3kg,若小腿拉繩使重物在3s內勻速上升0.5m。(無摩擦,g取10N/Kg)求:①小腿對繩的拉力.②人克服重力做多少功.③繩拉重物的功率.變式拓展1:小華同學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重500N的物體,使其做勻速直線運動.若該物體在10s內移動5m,則在此過程中它的速度為m/s,小華對物體做功的功率是W,地面對物體的支持力做功J舉一反三:一輛轎車在高速公路上以108km/h的速度勻速行駛了1min,發(fā)動機的功率始終保持72kW,求:(1)在該過程中發(fā)動機做了多少J的功(2)發(fā)動機牽引力的大小為多少N.挑戰(zhàn)自我某同學在雙休日騎電動自行車去觀光,途經全長7000m的連云港攔海大堤.若電動自行車以18km/h的速度勻速行駛,電動自行車牽引力的功率為150W求:(1)該同學通過大堤全程所需的時間;(2)電動自行車通過大堤全程牽引力所做的功;(3)電動自行車的牽引力.挑戰(zhàn)自我舉重運動員把質量為1200牛的杠鈴在2秒內舉高2米后在空中停留10秒,則在這12秒內的功率是()A、0瓦B、1200瓦C、200瓦D、240瓦四、測功率例題:跳繩是一種很好的健身運動,小華想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估測自己跳繩時克服重力的平均功率(不計繩重)。(1)用體重計測量自己的質量m;(2)估測自己平均每次跳起的高度h(人的重心上升的高度);(3)用

(填測量器材)記錄跳n次所用的

(填物理量與其對應字母)。(4)數據處理①自己所受的重力G=

;②每次克服重力所做的功W=Gh=

,則跳n次所做的總功W總=nW=

;③則平均功率P=

。(5)兩人想比較跳繩的平均功率(假設兩人跳起的平均高度相同),則()A.頻率相同,體重大的功率大

B.頻率相同,跳的時間長的功率大C.體重相同,頻率高的功率小

D.體重相同,跳的時間長的功率大(6)小華要想提高跳繩測試的成績,請你從物理學角度為他提出一條合理的建議:變式拓展1:學習了功率的知識后,小科和幾位同學準備做“比一比誰的功率大”的活動。以下是他們設計的三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①控制爬樓的時間相同,測量出各自的體重、爬樓的高度,算出功率進行比較。②控制爬樓的高度相同,測量出各自的體重、爬樓用的時間,算出功率進行比較。③測量出各自的體重、爬樓用的時間和爬樓的高度,算出功率進行比較。A.只有①B.只有①②C.只有②③D.①②③舉一反三:中考體育跳繩項目測試中,小明同學在1min內跳了120次,則他跳繩時的功率大約是()A.0.5WB.5WC.50WD.500W挑戰(zhàn)自我如右圖所示,粗略測量小明同學引體向上運動的功率時,下列物理量不需要測量的是()A.小明的質量B.單杠的高度C.每次身體上升的高度D.做引體向上的時間五、探究動能和勢能的影響因素例題利用如下圖所示裝置探究“物體的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將小球A、B分別拉到與豎直方向成一定角度θ的位置,然后都由靜止釋放,當小球擺動到豎直位置時,將與靜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塊C發(fā)生碰撞,木塊都會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離后停止。圖中的擺長L都相同,θ1<θ2,球A、B的質量分別為mA、mB,(mA<mB)。(1)如圖甲、乙所示,同時釋放A、B,觀察到它們并排擺動且始終相對靜止,同時到達豎直位置這表明兩小球在擺動過程中的任一時刻的速度大小與小球的無關。(2)圖甲、乙所示,觀察到B球能將木塊c撞得更遠由此可得出結論:。(3)如圖乙中小球B到達豎直位置時的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圖丙中小球B到達豎直位置時的速度如圖乙、丙所示,圖丙中木塊C滑行得更遠些,由此可得出結論:。變式拓展1跳遠運動的幾個階段如圖所示,則運動員()A.助跑階段機械能不變B.起跳時機械能為零C.經過最高點時動能最大D.經過最高點時重力勢能最大舉一反三質量較大的鴿子與質量較小的燕子在空中飛行,如果它們的動能相等,那么()A.燕子比鴿子飛得快B.鴿子比燕子飛得快C.燕子比鴿子飛得高D.鴿子比燕子飛得高六、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例題試分析落向地面的皮球在運動過程中動能與勢能是怎樣轉化的。變式拓展下列情況中,機械能不變的是()A.雨點在空中下落得越來越快(忽略空氣阻力)B.降落傘在空中勻速下降C.汽車沿斜面向上勻速行駛D.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慢慢停下挑戰(zhàn)自我學生在做模擬“蹦極”的小實驗。一根橡皮筋一端系一個小石塊,另一端固定在d點,b點是橡皮筋系小石塊自然下垂時下端所在的位置,c點是小石塊從a點自由下落所能到達的最低點。在小石塊由a點到c點運動的過程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小石塊動能一直在增加B、小轉化為動能C、小石塊經過b點時,橡皮筋具有彈性勢能D、小石塊到達C點時,動能為零例題雖多,課堂中都是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師生互動完成,在小組互動的氛圍中強化重難點知識的記憶。通過評測練習發(fā)現,大部分學生能完成目標,不過有小部分學生對公式的掌握不太熟練,把公式記錯。正確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課后反思《功和機械能》本章考查的重點是對功、功率含義的理解和計算,對機械能的理解,以及影響動能和勢能大小因素、動能和勢能之間的相互轉化?;诠Φ母拍罾斫庖恢笔浅踔形锢韺W的難點,所以本節(jié)在復習時也是把功和功率的概念意義及區(qū)別當作重點,也是著重讓學生理清這兩個概念,在進行本章復習時,借助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主要以復習知識點和大量的練習為主,基本上達到了預想的效果。課堂中,我首先組織學生一起把本章的基礎知識進行梳理一遍,在學生課下完成基礎知識梳理的基礎上,課堂稍作討論,讓學生能強化對本章的基本概念、公式、單位等方面的知識。對于基礎知識方面的疑問通過小組討論解決,然后結合本單元課標要求和重難點通過對七種類型練習題的分析講解,以達到對本章知識的鞏固,以及知識的應用能力的提升。然后以本單元基礎知識為載體,從學生平時易出錯,難掌握,費時多的重難點知識出發(fā)精選了例題,練習題,盡量在學生能輕松接受的前提上,注重對知識的綜合與延伸,鞏固與提高,難易相結合。盡量讓學生做到自主與討論相結合。能在課下完成的就放在課下,不需要在課堂上講的就盡量不講。例題后都跟著幾個變式拓展,既是對本題型的拓展延伸,也起到了達標測評的作用,最后附有難度稍大的挑戰(zhàn)自我,既是學習程度較好學生能力再提升的助推器,也是對課堂中所有學生吃飽又能吃好的丈量尺。我們都知道復習課很難上,不知道該如何復習才能更好的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我認為學生在課堂上應當占在的重要地位,因為教師說的再多,學生也不一定掌握的了,還是需要把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來進行分析、思考,在此基礎上的講解才是有效的。整節(jié)課中較多的時間都是學生在自主性的學習和小組內的交流探討,我都根據學生的表現對部分學生較為生疏的地方給予點撥引導,所以本節(jié)既可以看成是一節(jié)復習課,也可當成是一節(jié)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測評,也是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展示課。

教學的本質是師生交流的過程,是師生通過課堂對活在交流與溝通的活動中共同創(chuàng)造新知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的好與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參與教學活動的人。教學活動中師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師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學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課堂的全過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并升華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所以在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