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與防治_第1頁
地質災害與防治_第2頁
地質災害與防治_第3頁
地質災害與防治_第4頁
地質災害與防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質災害與防治第一頁,共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四章地質災害與防治

(一)崩塌與塌陷(二)滑坡(三)泥石流(四)水土流失(五)土地沙漠化(六)土地石漠化第二頁,共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一)崩塌與塌陷

1、崩塌是斜坡上的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墜落的現(xiàn)象。------圖2、形成過程

3、防治第四章(1)在崩塌可能發(fā)生的危險區(qū),作詳細的調查和作出預防措施。(2)對正在發(fā)展中的崩塌,一般以避繞為主,或以隧道通過。(3)對表層不穩(wěn)定的巖土體,可采用清挖、錨固、網包及攔擋等加固工程。(4)開采地下水前要認真勘察,合理布井和建井,嚴格控制抽水降深和排水強度。(5)對已出現(xiàn)的塌陷區(qū),按不同情況,采取填、堵、跨越、灌漿、圍封和加蓋等措施。崩塌一般發(fā)生在50m以上的急陡山坡或河、湖、海岸上,坡度要在30o~60o以上。塌陷發(fā)生在堆積平原(因地下水位的急劇下降,地面下沉)和石灰?guī)r分布(因地下溶洞的崩塌而引起)地區(qū),形成圓形或橢圓形洼地,直徑一般為數(shù)十米,深2~6m左右。第三頁,共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四頁,共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二)滑坡1、滑坡是斜坡上的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滑動面作呈整體緩慢下滑的現(xiàn)象。2、形成過程

3、防治:排、減、擋第四章------圖滑坡常出現(xiàn)在雨后和冰雪融化季節(jié),地下含水量大,使巖(土)體重量增加,加大滑動力。巖(土)體內存在滑動面,且當滑動面(由巖層層面、片理面、節(jié)理面、斷層面、堆積層的分界面及地下水含水層的頂、底面等構成)與斜坡傾向一致時最易發(fā)生滑坡。第五頁,共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六頁,共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泥石流1、它是由大量泥沙、石塊等固體物質與水混合組成的固液兩相流。2、形成條件

(1)豐富的物源

(2)要有集水盆和急陡的溝谷地形

(3)充足的水分3、泥石流地貌4、防治蓄水工程谷坊及攔沙壩工程排導溝工程停淤場工程第四章上游:上游和源頭的侵蝕強度很大,一次溯源侵蝕可達數(shù)百米,下切深度百余米,拓寬溝谷數(shù)十至數(shù)百米以上。中游:中游以下切為主,形成峽谷地形,谷壁陡峭而光滑,或留下撞擊痕跡。下游:下游以堆積為主,堆積物呈若干長條形的礫石壟崗,與泥石流流向平行排列。前緣呈舌狀伸出。堆積物無分選、無層理,大小混雜。------圖第七頁,共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八頁,共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四)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是當流水對土壤、風化殼或碎屑堆積物的侵蝕量(值)超過允許侵蝕量(值)時,稱為水土流失。2、水土流失原因

(1)自然因素表2.18土壤侵蝕分級標準(據(jù)水利電力部)(2)社會因素3、水土保持第四章人口增長快,壓力大,導致對植被的嚴重破壞森林管理不善,遭受人為的嚴重破壞不合理的開荒和墾殖建設工程過后,未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土壤性質:土壤性質包括土壤的滲透性、抗蝕性和抗沖性。

氣候因素:雨水是土壤侵蝕的主要動力,當降雨量超過土壤入滲量時,即產生地表徑流與土壤沖刷。植被因素:植被具有保護地面、減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地形因素:地形對土壤侵蝕的影響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①地形高度的影響,水土流失多發(fā)生在地形不高的低丘陵及臺地地區(qū)②坡度的影響,土壤侵蝕和重力崩塌與地形坡度成正比。③坡長的影響,山坡徑流匯集量隨山坡長度增加而增大,坡面越長,水量越大,沖刷力也越強。第九頁,共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土壤侵蝕分級標準(據(jù)水利電力部)第十頁,共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五)土地沙漠化1、沙漠化是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由于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的影響而引起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破壞,使原來非沙漠地區(qū)出現(xiàn)了類似沙漠環(huán)境的變化過程。2、沙漠化的分級沙漠化的程度:————表2.19沙漠化程度特征

3、沙漠化的原因

4、防治

第四章根據(jù)植被和地貌特征可劃分為四級:潛在沙漠化輕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強度沙漠化氣候干旱的影響豐富的沙物質來源人類活動的影響(1)行政管理與法制措施(2)工程防治措施(3)化學固沙措施(4)植物治沙措施:營造固沙林、營造防沙林帶、封沙育草,保護植被第十一頁,共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十二頁,共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六)土地石漠化1、土地石漠化是我國南方濕潤石灰?guī)r溶地區(qū)喀斯特地貌上,因土壤流失而造成的植被消失、大片巖石裸露的光山現(xiàn)象。2、地域分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