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刑法因果關系對刑事責任的影響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3f02998b3492138b2fb1113a901ed0c/73f02998b3492138b2fb1113a901ed0c1.gif)
![淺析刑法因果關系對刑事責任的影響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3f02998b3492138b2fb1113a901ed0c/73f02998b3492138b2fb1113a901ed0c2.gif)
![淺析刑法因果關系對刑事責任的影響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3f02998b3492138b2fb1113a901ed0c/73f02998b3492138b2fb1113a901ed0c3.gif)
![淺析刑法因果關系對刑事責任的影響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3f02998b3492138b2fb1113a901ed0c/73f02998b3492138b2fb1113a901ed0c4.gif)
![淺析刑法因果關系對刑事責任的影響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3f02998b3492138b2fb1113a901ed0c/73f02998b3492138b2fb1113a901ed0c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析刑法因果關系對刑事責任的影響
摘要刑法因果關系的應用是刑事司法實踐中法律工作者用于判斷行為人刑事責任有無及刑罰的重要依據(jù)。刑法因果關系是承擔刑事責任的前提,本文討論了刑法因果關系對刑事責任的影響,重點闡述了存在刑法因果關系的前提下排除刑事責任的情形。
關鍵詞刑法因果關系危害行為危害結果刑事責任
刑法上的因果關系研究在刑法學理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十九世紀大陸法系國家提出因果關系理論,就將哲學上的條件與原因兩分說引入了刑法理論的研究,出現(xiàn)了條件說和原因說的爭論,而英美法系國家對刑法因果關系的研究,占據(jù)主導地位的是事實原因與法律原因結合的“雙層次原因理論”。筆者認為,刑法因果關系是客觀存在的,不以行為人的意志為轉移,也不以該因果關系是否被法律認為是承擔刑事責任的前提為轉移。因為實踐中存在不被法律認為應讓行為人對危害結果承擔責任的刑法因果關系。所以,本文對刑法因果關系與刑事責任做嚴格區(qū)別,不僅研究他們之間的區(qū)別即刑法因果關系不等于刑事責任,還要研究他們之間存在的聯(lián)系即刑法因果關系是承擔刑事責任的前提,且刑法因果關系對刑事責任的影響。
一、刑法因果關系不等于刑事責任
因果關系是事物現(xiàn)象間普遍聯(lián)系和相互作用的一種形式,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行為的作用大小只是一個程度問題,而起不起作用則是原因的有無問題。那么從刑法上來說,只要危害行為對于危害結果的產生起了積極作用,無論這種作用程度如何,在哲學上就不能否認其原因的性質。刑法因果關系是客觀存在的,它既不依行為人主觀上能否預見為轉移,也不依司法人員的主觀判斷為轉移。刑法理論一般認為,所謂刑事責任,“就是指行為人對不履行或違反刑事法律上所規(guī)定的義務的行為所應當承擔的刑事法律上的后果。”它表現(xiàn)為國家和社會從法律的角度,對犯罪所做出的一種否定性的、譴責性的政治道德評價。
刑法因果關系只是犯罪行為客觀方面的因素,是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客觀存在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無論是定罪還是量刑方面,都僅是刑事責任的客觀基礎。不能以行為人主觀上是否認識到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有因果關系為轉移。如果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不存在刑法因果關系則不能讓行為人對此危害結果承擔刑事責任;而如果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存在刑法因果關系,也僅僅是行為人有可能對此承擔刑事責任。所以,刑法因果關系是刑事責任的客觀基礎,但刑法因果關系不等于刑事責任,因此,不能將刑法因果關系與刑事責任完全分離開來,也不能將兩者完全等同。刑法因果關系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為刑事責任尋找客觀基礎,從而真正的實現(xiàn)刑法基本原則罪責自負原則,符合法律內在的公平、正義要求。那么刑法因果關系的界定就必然要受這一研究目的的指導,否則研究會失去方向,無法對刑法因果關系形成最終的統(tǒng)一認識,這一領域的分歧意見將永遠處于紛爭狀態(tài)。
二、刑法因果關系的存在是承擔刑事責任的前提
“罪責自負”是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一個人只能對自己的危害行為及其造成的危害后果承擔刑事責任。當危害結果發(fā)生時,要使某人對該結果負責任,就必須查明他所實施的危害行為與危害后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這種因果關系是在危害結果發(fā)生時使行為人負責人的必要條件。
形法因果關系是客觀存在的,與行為人主觀上能否預見無關,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只有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存在法律所規(guī)定因果關系,行為人才有可能對此行為承擔刑事責任。如果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行為人對其危害結果則無需承擔刑事責任。所以,刑法因果關系是承擔刑事責任的前提,是認定犯罪與否或者刑事責任程度的客觀基礎。
三、刑法因果關系對刑事責任的影響
從前面的闡述中可以看出,刑法因果關系是承擔刑事責任的前提。這僅僅是研究行為發(fā)生在簡單的刑事關系中的情況,當一個危害結果存在多個原因時,刑法因果關系就有區(qū)別作用大小的必要了。在共同犯罪或者非共同犯罪中的一果多因的情形下,有的危害行為對危害結果起著直接、關鍵的決定性作用,而有的則只對危害結果產生起了間接的、較弱的輔助性作用。這就是下面文章所研究的刑法因果關系對定罪和量刑的影響。
刑法因果關系對定罪的影響
犯罪構成四要件說中的客觀方面包含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因果關系的存在。當行為具備刑法所要求的因果關系而成為認定犯罪行為的構成要件時該因果關系既決定行為人是否需要刑事責任,又同時決定刑法對其適用刑罰的程度,由此可以看出,凡是認定犯罪所必須具備的因果關系都是區(qū)別罪與非罪的要件,或區(qū)別犯罪完成與否的標準,同時又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承擔刑事責任的程度。在《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中關于殺人罪的規(guī)定雖然沒有明確規(guī)定必須有殺害結果的發(fā)生但事實上要求必須有危害結果的出現(xiàn)才是殺人罪構成的一個要件之一。所要求的殺人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的關系往往要求存在直接決定性關系,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法律所給殺人罪規(guī)定的嚴厲刑罰所決定的,這種嚴厲的刑罰意味著刑事責任的重大,因而對于行為與結果之間的聯(lián)系程度要求也當然就高。如果行為僅僅對他人死亡結果起到次要、微弱的引起作用,那么一般情況下,顯然就不足以引起如此重大的責任,因而這種聯(lián)系也當然就不屬于該條規(guī)定的構成要件所預定的因果關系。
刑法因果關系的對量刑的影響,即量刑的因果關系
量刑因果關系則只對刑事責任的程度,也就是對決定適用刑罰的嚴厲程度產生影響,并沒有區(qū)別罪與非罪的作用。
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存在刑法因果關系,但行為人不承擔刑事責任的情形
無刑事責任能力人對自己危害行為造成的危害結果不承擔刑事責任,此外,也有刑事責任排除適用的其他情形。
1.刑事責任年齡對刑事責任的排除
行為人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即未滿十四周歲的是無刑事責任未成年人,實施犯罪行為,即使存在定罪因果關系也是無需承擔刑事責任的。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行為人承擔刑事責任年齡為十六周歲,但已滿十六周歲的行為人并非對其所實施的所有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只有實施了嚴重的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例如對投放危險物質、爆炸、放火、販賣毒品、搶劫、強奸、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故意殺人行為,就應當承擔刑事責任,所以,刑法上將這部分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行為人稱為不完全刑事責任人,只對部分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對刑法規(guī)定的這幾種犯罪行為以外的即使犯罪行為和危害結果有實質的因果關系的也無需承擔刑事責任。
2.行為人的精神狀況對刑事責任適用的限制。
行為人的精神狀況與行為人的年齡一樣在廣義上可以成為犯罪構成的主體方面的影響因素。當行為人是完全精神病人或者間歇性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控制自己的行為時造成的危害結果,不承擔刑事責任。這種情形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行為人的無意識行為,例外的是雖然醉酒的人在犯罪時也可能處于無意識狀態(tài),但行為人仍應對其行為負刑事責任。
3.聾啞人、盲人刑事責任的排除適用
行為人的生理狀況同樣也是犯罪構成的主體方面的影響因素之一。我國刑法對聾啞人和盲人特殊人群也給予了必要的保護,即在刑罰上體現(xiàn)為對盲人、聾啞人實施犯罪行為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其中的免除處罰就是刑事責任排除適用的情形。
顯然,我們要研究的不僅是這類特殊人的犯罪行為,還要研究行為人在智力健全、精神正常、達到刑事責任年齡情況下實施的危害行為導致危害結果發(fā)生時無需承擔刑事責任的情形。
4.其他刑事責任排除適用的情形
(1)無罪過事件即不可抗力事件。目前我國刑法對犯罪的界定仍采用四要件說,要認定行為是犯罪行為需要同時具備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四個要件。那么,行為的發(fā)生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主觀原因,而是由于不可抗力事件或者不能預料的意外事件所引起的,不是犯罪,即使行為在客觀上造成了危害結果,行為人對此危害結果仍不承擔刑事責任。
(2)正當防衛(wèi)行為。行為人的行為在符合刑法所要求的正當防衛(wèi)的條件時,對造成的危害結果不承擔刑事責任。也就是說行為人在行為具備正當防衛(wèi)的意圖、正當防衛(wèi)的原因、正當防衛(wèi)的時間、正當防衛(wèi)的限度的前提下對所實施的造成危害結果的行為不負刑事責任。另外,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wèi)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wèi)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3)緊急避險行為。我國刑法明確規(guī)定了行為人對具備法律要求的避險意圖、避險起因、避險時間、避險客體、避險可能性等一定條件下的緊急避險行為不承擔刑事責任。也就是說行為人為了保護合法的正當利益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lián)p害了相對較小利益的行為即使損害行為與損害結果有直接因果關系也無須承擔刑事責任。
(4)刑法因果關系的中斷阻卻刑事責任的適用。如果在危害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介入了其他因素,且該介入因素獨立、完整的造成了危害結果的發(fā)生就會中斷因果關系,此時,行為人的危害行為和損害結果之間就沒有因果關系了。從前面的論述我們知道因果關系是承擔刑事則的前提,沒有因果關系就不會產生刑事責任的問題。
獨立因素介入后與第一個行為的力量共同作用,協(xié)力促成危害結果的產生。這里又分兩種情況,一是前行為本身不具有造成結果產生的實在可能性,只有抽象的可能性,而介入因素在這種抽象可能性基礎上發(fā)生作用,從而決定了危害結果的產生。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個行為對于危害結果來說,仍然是必要條件,但是所起的作用比較小。第二種情況則是第一個行為已經產生了導致結果結果產生的實在可能性,但是第二個因素在此基礎上繼續(xù)施加作用,使這種可能性變成現(xiàn)實性。雖然兩個因素不是同時發(fā)生,但是它們的作用力卻是對客體的有害變化起了作用,是兩者的合力共同促成了這一結果。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后來的結果是由于前一行為所包含的實在可能性轉化過來的,都是這一結果的決定性因素。這種關系可以理解為競合性作用關系。
四、結語
刑法研究因果關系是為追究刑事責任提供依據(jù)。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構成是主客觀諸要件的統(tǒng)一,具備犯罪構成才能追究刑事責任。解決了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只是確立了行為人對特定危害結果負刑事責任的客觀基礎,但不等于解決了其刑事責任問題。要讓行為人承擔刑事責任除了具備客觀方面的要件還須具有主觀方面、主體、客體等要件。例如主觀上行為人還必須具備故意或者過失,否則即使具備因果關系,仍不能構成犯罪和使其負刑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石化與化工工程作業(yè)指導書
- 建設工程材料居間合同
- 養(yǎng)殖類雇傭勞動合同
- 裝修設計合同協(xié)議書
- 工程項目安全管理作業(yè)指導書
- 網(wǎng)站開發(fā)與維護技術作業(yè)指導書
- 夫妻離婚協(xié)議書標準格式
- 機械拆除承包合同
- 農業(yè)與食品安全作業(yè)指導書
- 2025年株洲貨運資格證題庫及答案大全
- 2024年新疆區(qū)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
- 2024-2030年中國眼視光行業(yè)現(xiàn)狀態(tài)勢與未來前景預測報告
- (完整)蘇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口算練習題
-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運籌學》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省信陽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質量檢測試題 化學 含答案
- 公司企業(yè)標準模板版
- 新疆阿克蘇地區(qū)(2024年-2025年小學四年級語文)人教版期末考試(上學期)試卷及答案
- ct增強檢查留置針護理
- 殯儀服務員考試:殯儀服務員考試考試卷及答案
- 2024運動明星營銷市場與趨勢觀察
- 2024年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及參考答案(基礎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