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之中學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題庫附答案(考點題)整理_第1頁
教師資格之中學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題庫附答案(考點題)整理_第2頁
教師資格之中學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題庫附答案(考點題)整理_第3頁
教師資格之中學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題庫附答案(考點題)整理_第4頁
教師資格之中學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題庫附答案(考點題)整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師資格之中學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題庫附答案(考點題)整理

單選題(共50題)1、現有三組混合液:①溴化鈉和單質溴的水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③乙酸乙酯和乙酸鈉溶液。分離以上各組混合液的正確方法依次是()。A.分液、萃取、蒸餾B.萃取、蒸餾、分液C.蒸餾、萃取、分液D.萃取、分液、蒸餾【答案】B2、今年4-5月同學們將要參加全市的中考實驗技能考查,讓同學們切身體會到規(guī)范操作的重要性。下列實驗操作符合規(guī)范要求的是A.“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實驗中,收集好氣體后應先將導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熱B.“粗鹽的提純”實驗中,過濾時將懸濁液直接倒人漏斗里C.“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實驗中,多余的藥品應放回原瓶D.“探究碳酸鈉的性質”實驗中,測定溶液pH時應先將試紙濕潤【答案】A3、對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發(fā)現有突出貢獻的化學家是()。A.門捷列夫B.拉瓦錫C.道爾頓D.阿伏加德羅【答案】A4、高中化學課程中,體現化學學科的基本特點和側重探究能力和方法培養(yǎng)的是()。A.實驗教學B.化學與技術C.物質結構與性質D.有機化學基礎【答案】A5、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教學方式主要是()。A.自主、合作、探究B.參與、合作、活動C.講授、練習、探究D.反思、生成、探究【答案】A6、下列儀器,常用于物質分離的是()。A.①②⑤⑥B.①②④⑤C.②③⑤⑥D.③④⑥⑦【答案】B7、教學重點是指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學內容?;瘜W教學重點確定的依據不包括()。A.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B.化學課程的課時總數C.化學課程標準D.學生已有的認知特點【答案】B8、下列教學目標屬于“過程與方法”范疇的是()。A.知道化學式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自然科學B.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主動探究、討論交流,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C.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D.體會化學與人類社會進步及社會發(fā)展的關系【答案】A9、《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修訂遵循下列哪項原則?()A.照搬發(fā)達國家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B.重點關注學生化學知識的學習C.倡導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D.以中考化學試題為依據【答案】C1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二氧化碳是酸雨的主要成分B.氫氣是一種理想的清潔燃料C.碳酸氫鈉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D.氯化鐵溶液可用于制作印刷銅電路板【答案】A11、()是為了解決教學問題、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而確定的師生活動成分及其相互聯系與組織方式的謀劃和方略.A.教學方法B.教學設計C.教學策略D.學習方法【答案】C12、化學教材不包括()。A.化學教科書B.電子教材C.學生探究活動指南D.音像教材【答案】C13、在教育理論指導下,通過運用問卷、訪談、觀察、個案研究等手段,收集有關資料,進而得出科學的結論。這種研究方法可以稱為()。A.觀察法B.文獻法C.調查法D.討論法【答案】C14、某化學教師在幫助學生學習化學概念和原理時,不是將學習的內容直接提供給學生,而是向學生提供一種問題情境,只給學生一些事實(例)和問題,讓學生自行發(fā)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該化學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是()。A.程序教學法B.發(fā)現教學法C.暗示教學法D.范例教學法【答案】B15、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中,“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所遵循的規(guī)律”內容標準對應的課程模塊是()。A.化學B.化學與技術C.物質結構與性質D.化學反應原理【答案】D16、化學教學研究的起點環(huán)節(jié)是()。A.選定課題B.查閱文獻C.研究設計D.收集資料【答案】A17、()是化學學習興趣的最高水平,是推動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最強勁動力。A.感知興趣B.操作興趣C.探究興趣D.創(chuàng)造興趣【答案】D18、某化學教師十分重視基本概念、原理及學習方法的教學。這位教師遵循的學習理論是()。A.行為主義學習理論B.認知結構學習理論C.認知同化學習理論D.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答案】B19、下列關于有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A.棉花、羊毛、醋酸纖維均屬于天然纖維,都能發(fā)生水解反應B.皮革鞣制過程中使用的K2Cr2O7會使蛋白質發(fā)生鹽析C.福爾馬林可防腐,可用它保存海鮮產品D.液態(tài)油通過催化加氫可制得人造脂肪【答案】D20、探究活動對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有著獨特的價值。下列說法,你認為不正確的是()。A.化學教學中應采用多種探究活動形式B.探究教學中.應有目的地組織學生交流和討論C.探究教學要講求實效.一節(jié)課盡可能多地設計出各種探究活動內容D.提倡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探究活動.利于學生間的溝通交流及資源共享【答案】C21、某教師為了驗證翻轉課堂的效果。選擇了一個班級進行了化學翻轉課堂,同時選擇另一個平行班級進行化學系統(tǒng)授課,一個學期后進行比較驗收成果。這個教師的教研方法是()。A.文獻法B.練習法C.演示法D.實驗法【答案】D22、茫茫黑夜中,航標燈為航海員指明了方向。航標燈的電源必須長效、穩(wěn)定。我國科技工作者研制出鋁合金、Pt-Fe合金網為電極材料的海水電池。在這種電池中()。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答案】A23、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用灼燒的方法可以區(qū)分蠶絲和人造絲B.醫(yī)用酒精中乙醇濃度為95%C.用液化石油氣代替燃油可減少大氣污染D.維生素D可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答案】B24、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教學方式主要是()。A.自主、合作、探究B.參與、合作、活動C.講授、練習、探究D.反思、生成、探究【答案】A25、高中化學課程由若干課程模塊構成,每個課程模塊()學分。A.2B.1C.0.5D.1.5【答案】A26、A、B兩種有機化合物,當混合物質量一定時,無論A、B以何種比例混合,完全燃燒時產生的CO2的量均相等,肯定符合上述條件的是()A.①③④B.①②C.①③D.①②③④【答案】A27、初中化學教學中常用的導入方法分為社會導入、實驗導入、舊知導入、問題導入、直接導入等導入形式,其中最帶有化學學科知識特點的導入方法是()。A.社會導入B.實驗導入C.舊知導入D.問題導入【答案】B28、關于以“實驗為基礎”中實驗的含義正確的一項是()。A.實驗探究活動和實驗方法論B.實驗事實和實驗結論C.實驗事實和實驗主體D.實驗探究活動和實驗主體【答案】A29、紙筆測驗是一種重要而有效的評價方式,中學化學教師往往根據班級學生的及格率來評定其教學效果,以調整其教學進度。教師運用的評價叫作()。A.相對評價B.絕對評價C.個體內差異評價D.診斷性評價【答案】B30、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中,“知道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內容標準對應的課程模塊是()。A.化學B.化學與技術C.物質結構與性質D.化學反應原理【答案】A31、關于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方法,下列最恰當的是()。A.討論法B.自學C.講授法D.探究法【答案】C32、下列關于物質性質和用途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干冰升華時吸收大量的熱,干冰可用作制冷劑B.鋁不與空氣反應,鋁制品可不用涂保護層來防腐C.小蘇打能與酸反應生成氣體,小蘇打可制作發(fā)酵粉D.稀有氣體在通電時能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稀有氣體可制作霓虹燈【答案】B3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石油的分餾和煤的干餾都是物理變化B.油脂、淀粉、纖維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酯類物質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D.纖維素和淀粉互為同分異構體【答案】C34、下列說法中,與化學教學理念相符的是()。A.①②③⑤⑥B.②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⑤⑥【答案】B35、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與策略是()。A.從認識發(fā)展的視角進行學生分析B.從認知特點的視角進行學生分析C.從已知知識基礎的視角進行學生分析D.從學習習慣的視角進行學生分析【答案】A36、在講解“電化學”內容之前.教師通過測試,對學生知識準備情況所做的評價屬于()。A.相對評價B.絕對評價C.形成性評價D.診斷性評價【答案】D37、化學實驗有不同的分類方式,按照實驗主體的不同,可分為()。A.探究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B.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C.基本操作實驗、物質制備實驗和物質性質實驗D.定性實驗和定量實驗【答案】B38、下列儀器,常用于物質分離的是()。A.①②⑤⑥B.①②④⑤C.②③⑤⑥D.③④⑥⑦【答案】B39、學生在學習了鈉、鉀的性質后,總結出堿金屬的一般性質,這種方法屬于()。A.分析法B.歸納法C.演繹法D.類比法【答案】B4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錐形瓶可用作加熱的反應器B.室溫下.不能將濃硫酸盛放在鐵桶中C.配制溶液定容時.俯視容量瓶刻度線會使溶液濃度偏低D.用蒸餾水潤濕的試紙測溶液的pH.一定會使結果偏低【答案】A41、下列各選項中,屬于體驗性學習目標中最高水平的行為動詞是()。A.感受B.關注C.珍惜D.樹立【答案】D42、下列教學目標屬于“過程與方法”范疇的是()。A.知道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自然科學B.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主動探究、討論交流,學習科學探究方法C.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D.體會化學與人類社會進步及社會發(fā)展的關系【答案】B43、各層次教育目標制定的先后順序應為()。A.課程目標→培養(yǎng)目標→教學目標B.教學目標→培養(yǎng)目標→課程目標C.培養(yǎng)目標→課程目標→教學目標D.教學目標→課程目標→培養(yǎng)目標【答案】C44、下列方法和策略中,不屬于組織、指導討論活動的是()。A.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討論問題B.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的問題進行選擇、加工C.做好自學指導,通過學案等途徑提出自學要解決的問題D.預測學生在討論中可能出現的不同意見、疑難或障礙【答案】C45、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目標是推行()。A.科技教育B.素質教育C.減負D.現代教育【答案】B4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其內層電子數的2倍,Y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與Y2-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W與x同主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原子半徑大小順序:r(W)>r(Z)>r(Y)>r(X)B.Y分別與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學鍵類型相同C.X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D.Y的氣態(tài)簡單氫化物的熱穩(wěn)定性比W的強【答案】D47、關于化學課程中的STS教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重視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育,使學生從化學的視角去認識化學問題B.使學生從化學、技術與社會相互聯系的角度來理解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C.使學生正確認識化學對技術和社會發(fā)展的積極作用和造成的不利影響D.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在環(huán)境保護和資源開發(fā)中的作用【答案】A48、下列有關儀器使用方法或實驗操作,正確的是()。A.洗凈的錐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進烘箱中烘干B.酸式滴定管在盛裝標準溶液前.必須先用該溶液潤洗C.酸堿滴定實驗中.用待滴定溶液潤洗錐形瓶以減小實驗誤差D.用容量瓶配溶液時.若加水超過刻度線,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體【答案】B49、下列表述屬于“技能性學習目標”的是()。A.初步學會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B.感受并贊賞化學對改善人類生活的積極作用C.能說出一些常見的乳化現象D.能區(qū)分純凈物和混合物、單質和化合物【答案】A50、下列屬于“化學反應原理”選修模塊主題內容的是()。A.化學反應與能量B.化學鍵與物質的性質C.生活中的化學材料D.化學與資源開發(fā)利用【答案】A大題(共10題)一、閱讀下面文字.回答有關問題:檢驗鋁與鹽酸、鋁與氫氧化鈉反應。通常的做法是在2支小試管里分別加入5mL鹽酸和5mLNaOH溶液,再分別放一段鋁片,觀察實驗現象,過一段時間后,將點燃的木條分別放在2支試管口。下面是某老師對鋁與鹽酸、鋁與氫氧化鈉反應實驗的改進:在2支小試管里分別加入5mL鹽酸和5mLNaOH溶液,再各加入2滴CuS04溶液,再分別放一段鋁片,觀察實驗現象,過一段時間后,將點燃的木條分別放在2支試管口。觀察實驗現象。結合上述材料.簡要回答問題:(1)簡述教師為什么做上述改進。(2)簡述中學化學實驗改進的原則。(任意寫出3點)【答案】由于鋁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改進之前的實驗往往要等40分以后才能看到鋁片上產生大量的氣泡,很難完成40分鐘的課堂教學任務。改進之后,Cu2+在鋁表面被還原成銅單質二、閱讀下列文字,回答問題。1756年,俄國化學家羅蒙諾索夫把錫放在密閉的容器里煅燒,錫發(fā)生變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錫,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質的總質量,在煅燒前后并沒有發(fā)生變化。經過反復的實驗,都得到同樣的結果,于是他認為在化學變化中物質的質量是守恒的。直到1777年,法國的拉瓦錫做了同樣的實驗,也得到同樣的結論,這一定律才獲得公認。但要確切證明或否定這一結論,都需要極精確的實驗結果,而拉瓦錫時代的工具和技術(小于0,2%的質量變化就覺察不出來)不能滿足嚴格的要求。1908年德國化學家朗道爾特及1912年英國化學家曼萊做了精確度極高的實驗,所用的容器和反應物質量為10009左右,反應前后質量之差小于0,00019,質量的變化小于一千萬分之一。這個差別在實驗誤差范圍之內,因此科學家一致承認了這一定律。結合上述材料,簡要回答問題:(1)請說明質量守恒定律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并說明它在中學教材中處于什么樣的地位。(2)質量守恒定律及其發(fā)現過程,對學生的科學學習有什么重要意義?【答案】【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1)質量守恒定律是指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質量守恒定律是《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一級主題“物質的化學變化”下的3個二級主題之一,是定量認識化學變化這一視角發(fā)展的主要教學載體.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2)質量守恒定律明確了參加化學反應的物質問的數量關系.使學生對化學變化的認識由定性認識進入到定量認識,對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的討論將微觀認識與定量認識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促進學生對物質及其變化的認識的發(fā)展。通過了解科學規(guī)律的發(fā)現過程.讓學生意識到科學的發(fā)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習科學家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培養(yǎng)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學會享受學習、享受科學。三、下面是針對同一化學學習任務設計的三種不同教學活動。【學習任務】認識氯氣與水反應及次氯酸的漂白性。【教學活動1】教師通過講授告訴學生,氯氣與水發(fā)生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是一種有強氧化性的酸.能使部分有色物質褪色?!窘虒W活動2】教師進行演示實驗,把氯氣通入裝有濕潤的有色布條的試管中,讓學生觀察布條是否褪色:教師告訴學生,氯氣與水反應生成的次氯酸使布條褪色?!窘虒W活動3】①教師演示氯氣使?jié)駶櫟挠猩紬l褪色的實驗。⑦教師引導學生推測氯氣與水反應可能生成的物質。③學生猜測有色布條褪色的原因.并設計實驗驗證猜想。根據上述案例.回答問題:(1)對比三個教學活動,評價各自的優(yōu)缺點。(6分)(2)根據案例.概括出化學學習任務與化學教學活動的關系(3分),并說明對教學活動設計的啟示(5分)。(3)在教學活動3中,你認為學生猜測使有色布條褪色的物質是什么?如何檢驗這些猜想的真?zhèn)?(6分)【答案】(1)【教學活動1】主要采用了講授法進行教學,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tǒng)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優(yōu)點:可以充分利用時間.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系統(tǒng)連貫的知識.便于教師按計劃有條理地完成教學任務,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缺點: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處于消極被動的地位.不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基礎不同的學生均用相同方式對待,不能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性;學生的學習方式相對單一,形式枯燥。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活動2】主要采用演示法進行教學,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演示化學實驗進行教學,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的知識。優(yōu)點:使學生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知識,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把書本上理論知識和實際事物聯系起來,形成正確而深刻的概念;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缺點:演示實驗后直接呈現結論的做法,把演示單純變成教師演示,忽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思維.【教學活動3】主要采用啟發(fā)探究式的教學模式,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努力地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獲得終身學習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學習.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優(yōu)點:改變了單向的師“授”生“受”的教學方式,突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和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學生設計、操作、猜想、解釋,運用信息資料、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在探究中增加了與人合作交流的機會.有利于培養(yǎng)其合作交流的能力.缺點: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素質不同的學生學習效果明顯不同:課堂難以預測的情況較多,教學進度難以控制.課堂秩序難以維持:對教師的能力要求較高.(2)學習任務與教學活動的關系: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是為了實現學習任務而設計實施的一系列師生活動.對教學活動設計的啟示:教學活動應當在一定理論基礎之上進行設計,應當結合學習任務、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環(huán)境、教師自身的能力、教學時間和效率等因素綜合考量,制訂合理的教學活動,全面完成教學任務。(3)學生猜測使有色布條褪色的物質可能是氯氣.也可能是氯氣與水反應生成的HClO。①將干燥的有色布條放進裝滿干燥氯氣的集氣瓶中,觀察布條有沒有褪色。②將氯水滴在pH試紙上,若試紙先變紅后褪色.證明使有色布條褪色的物質是HClO。四、《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指出:化學課程體系應適應不同發(fā)展需要和不同志趣的學生的需要,教科書編寫時要充分體現這一課程改革的理念。必修課程模塊要為全體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和后續(xù)化學課程模塊學習提供必要的基礎.選修模塊的編寫要從不同的角度組織內容,為不同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供基礎。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說明設計《化學與生活》模塊可使學生在哪些方面得到發(fā)展?(6分)(2)試根據《化學與生活》模塊特點,選擇合適的化學教學策略。(6分)【答案】(1)通過《化學與生活》模塊的學習,進一步了解化學的重要作用.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促進科學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因此,學生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發(fā)展:①認識化學在促進人類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護環(huán)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②能應用所學化學知識對生活中的有關問題作出判斷和解釋:③認識化學科學的發(fā)展對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積極作用,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2)《化學與生活》模塊的教學策:①教學內容問題化,學生活動與教師講授并重:②注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學:③注重科學探究方法的教學;④明確必修化學的基礎,確認在該模塊的提高及提高的程度:⑤對教學內容及時進行梳理,使知識結構化、系統(tǒng)化。五、下面是某化學教師關于“酚的物理性質”的教學片段?!緦W生實驗1】觀察苯酚的顏色、狀態(tài),聞一聞苯酚的氣味。生:觀察,并聞藥品的氣味。有的同學提出疑問:“我觀察到藥品有一點紅色?”同學討論。師:苯酚部分被氧化時會呈紅色。苯酚應該如何保存呢?生:隔絕空氣.密封保存?!緦W生實驗2】在試管中加入少量水,逐漸加入苯酚晶體,不斷振蕩試管。繼續(xù)向上述試管中加入苯酚晶體至有較多晶體不溶解。不斷振蕩試管,靜置片刻。(提醒同學實驗過程中接觸苯酚一定要注意安全及出現情況的處理方法。)【學生實驗3】將上述試管放在水浴中加熱。從熱水浴中拿出試管,冷卻靜置。師:清洗內壁沾有苯酚的試管用熱水還是冷水?為什么?生:用高于65℃的熱水,因為苯酚能與高于65℃的熱水互溶。【學生實驗4】將苯酚晶體分別加入到苯和煤油中,并與實驗2作比較。問題:(1)上述教學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哪些能力?(2)該教學片段在選材上有什么意義?【答案】六、閱讀下面文字.回答有關問題:有位化學教師在進行高一化學1(必修)“鈉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質”教學時,先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驗①:將金屬鈉從煤油中取出,用小刀切去表層,再將綠豆粒大小的鈉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觀察現象。然后,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驗開展教學。接著,教師做了實驗②:在空氣中點燃一小塊鈉,實驗③:向包有過氧化鈉的脫脂棉上滴少量水。問題:(1)寫出該教師所用的教學方法。(2分)(2)實驗②、③的實驗現象分別是什么?(4分)(3)利用實驗①、②、③,教師將分別開展哪些知識的教學?(3分)上述教學過程的優(yōu)點是什么?(4分)【答案】(1)該教學用到的教學方法有如下兩種:實驗法、演示法。實驗法: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利用一定的實驗藥品進行分組實驗,該教學方法為實驗法。材料中的實驗①為實驗法。演示法: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演示化學實驗而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材料中的實驗②和③為演示法。(2)實驗②的實驗現象金屬鈉先熔化,燃燒火焰為黃色,燃燒后生成淡黃色粉末狀物質。實驗③的實驗現象:脫脂棉燃燒起來,火焰呈黃色。(3)實驗①—金屬鈉與水的反應:開展有關金屬鈉的物理性質,金屬鈉與空氣的反應、與水反應的知識教學.同時說明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實驗②—金屬鈉的燃燒:對比金屬鈉與氧氣在加熱和不加熱的情況下發(fā)生反應的現象、產物的不同,對比氧化鈉、過氧化鈉的物理性質、結構、化學鍵種類的不同。實驗③—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探究脫脂棉燃燒的原因,說明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產物,結合氧元素的化合價分析反應過程中的電子轉移情況。上述教學過程的優(yōu)點:①通過實驗探究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②通過知識的比較、歸納,讓學生逐步掌握學習化學的方法。③通過演示實驗,學生能更仔細地觀察實驗現象。④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和實驗素養(yǎng)。七、某化學教師為了檢測學生對“金屬活動性”知識的掌握程度.設置了下列試題.并對學生的答題結果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驹囶}】一位同學為了驗證鋅、銀、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設計了五個實驗:①將Zn、Cu分別放入稀鹽酸中;②將Ag放入Cu(N03)2溶液中;③將Cu放入AgN03溶液中;④將Cu放入ZnS04溶液中;⑤將Zn放入AgN03溶液中。下列實驗組合不能驗證鋅、銀、銅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⑤【考試結果】有32.5%的同學選擇了A或B。試根據上述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本題正確答案是什么?(2)試對學生解題錯誤的可能原因進行分析和診斷。(3)如果你要講評本題.你教給學生的正確的解題思路是什么?【答案】(1)D。(2)錯解分析:對金屬與鹽酸的反應不清楚,不能準確地判斷金屬是否能與鹽酸反應放出氫氣:未對實驗的組合做出正確的判斷。(3)解題思路:為了確定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常利用活動性居中的金屬進行判斷。①能證明鋅比銅活潑;②③能證明銅比銀活潑;④能證明鋅比銅活潑;⑤能證明鋅比銀活潑;綜上可知①②、①③、②④能驗證鋅、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八、閱讀下列文字,回答問題。1756年,俄國化學家羅蒙諾索夫把錫放在密閉的容器里煅燒,錫發(fā)生變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錫,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質的總質量,在煅燒前后并沒有發(fā)生變化。經過反復的實驗,都得到同樣的結果,于是他認為在化學變化中物質的質量是守恒的。直到1777年,法國的拉瓦錫做了同樣的實驗,也得到同樣的結論,這一定律才獲得公認。但要確切證明或否定這一結論,都需要極精確的實驗結果,而拉瓦錫時代的工具和技術(小于0,2%的質量變化就覺察不出來)不能滿足嚴格的要求。1908年德國化學家朗道爾特及1912年英國化學家曼萊做了精確度極高的實驗,所用的容器和反應物質量為10009左右,反應前后質量之差小于0,00019,質量的變化小于一千萬分之一。這個差別在實驗誤差范圍之內,因此科學家一致承認了這一定律。結合上述材料,簡要回答問題:(1)請說明質量守恒定律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并說明它在中學教材中處于什么樣的地位。(2)質量守恒定律及其發(fā)現過程,對學生的科學學習有什么重要意義?【答案】【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1)質量守恒定律是指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質量守恒定律是《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