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顯微鏡檢驗_第1頁
尿液顯微鏡檢驗_第2頁
尿液顯微鏡檢驗_第3頁
尿液顯微鏡檢驗_第4頁
尿液顯微鏡檢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尿液顯微鏡檢查臨床檢驗基礎與輸血教研室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概述

尿沉渣(urinarysediment)是指尿液排出體外經離心沉淀,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有形成分。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有機成分細胞紅細胞、白細胞、上皮細胞等管型透明管型、紅細胞管型、白細胞管型、上皮細胞管型型其他膽紅素結晶管型、血液管型等無機成分結晶類管型、假管型、脂肪滴鹽類:磷酸鹽結晶、尿酸結晶、尿酸鈉結晶、草酸鈣結晶、馬尿酸結晶病理結晶:胱氨酸結晶、膽固醇結晶、亮氨酸結晶、酪氨酸結晶等藥物結晶:磺胺藥物結晶、放射造影劑結晶等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一、尿液沉渣的檢測方法主要內容二、尿液沉渣形態(tài)學檢驗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一、尿液沉渣的檢測方法尿沉渣直接涂片法尿沉渣定量計數法尿沉渣定量計數板法尿沉渣定量顯微鏡圖像工作站法尿沉渣染色法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1.直接涂片法又稱混勻一滴尿法,取一滴尿于載玻片上,直接用顯微鏡觀察尿液各種有形成分方法學評價簡便、易行、快捷,適用于急診病人。陽性率低,重復性差,易漏診。適用于肉眼渾濁的尿液。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報告方式:

細胞

低值-高值/HP

管型低值-高值/LP參考值:WBC0-2/HPRBC0-偶見/HP

管型0-偶見/LP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2.尿沉渣定量計數法(2)尿沉渣定量分析法(1)尿沉渣定量計數板法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尿

板NCCLS推薦的一次性尿沉渣定量分析板。每塊板上有10個大格,即可放10個樣品。每個大格的管察體積約7μl,其中劃有刻度的計數區(qū)的總體積為精確的1μl。每個計數區(qū)分為10個中格,每個中格又劃分為16個小格。也就是說,1μl體積的樣品,在這里被精密地分成160個小格。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專用尿沉渣檢測計數板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方法學評價直接涂片法:簡便、快速、省成本,陽性率太低、又不定量,適用于血尿、濃尿標本,并逐步被淘汰。離心法:敏感性及陽性率高于上法,仍然不定量,方法有待于標準化。適用于腎病科及日常工作。沉渣定量板法:

使用了一次性器材,避免標本之間交叉污染,操作標準化、結果量化、有可比性。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二、尿液沉渣形態(tài)學檢驗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二、尿沉渣形態(tài)學檢查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

細胞數量:肉眼血尿鏡下血尿(RBC>3/HPF)(2)非均一性紅細胞血尿(1)均一性紅細胞血尿(3)混合性血尿形態(tài):⑴紅細胞(RBC)

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尿的紅細胞與白細胞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電子顯微鏡圖象光學顯微鏡圖象紅細胞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尿液中紅細胞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古錢幣狀紅細胞棘狀紅細胞尿中異常紅細胞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形態(tài)各異的紅細胞大小不一的紅細胞尿中異常紅細胞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正常RBC棘狀RBC小RBC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異常紅細胞正常紅細胞血尿中的紅細胞⑦皺縮紅細胞②小紅細胞⑧影細胞①大紅細胞④環(huán)形紅細胞⑥顆粒形紅細胞⑤新月形紅細胞⑨紅細胞碎片③棘形紅細胞小結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臨床意義判斷血尿是腎源性還是非腎源性1.腎源性血尿2.非腎源性血尿:

⑴暫時性鏡下血尿

⑵泌尿系統(tǒng)自身疾病

⑶其它疾病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

腎臟疾病與腎外泌尿疾病的鑒別腎臟疾病腎外泌尿系統(tǒng)疾病1.尿中紅細胞少,蛋白多尿中紅細胞多,蛋白少2.尿中有紅細胞,伴有腎小管上皮細胞或管型,尿中有紅細胞無腎小管上皮細胞或管型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臨床意義泌尿系統(tǒng)自身疾病:炎癥、結石、創(chuàng)傷、腫瘤泌尿系統(tǒng)臨近器官疾病:前列腺炎、盆腔炎等全身出血性疾?。喝鏘TP、血友病等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紅細胞鏡檢注意事項1、紅細胞注意與脂肪球、污染酵母菌、球形草酸鈣結晶區(qū)別2、紅細胞多時可致蛋白假陽性3、注意單純血尿與血濃尿的區(qū)別4、有時潛血與鏡檢結果不一致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尿中紅細胞及類似有形成分的鑒別

名稱形態(tài)折光性大小排列加蒸餾水化學試驗紅細胞淡黃色雙凹盤狀弱一致無規(guī)律破壞隱血(+)酵母菌無色橢圓形強不有規(guī)律不破壞隱血(—)脂肪球無色正圓形強不不一致不破壞蘇丹III染色(+)精子頭部無色橢圓形較強不無規(guī)律不破壞隱血(—)淀粉顆粒無色類圓形弱不無規(guī)律不破壞遇碘成蘭紫色草酸鈣結晶無色圓形或橢圓形強不無規(guī)律不破壞鹽酸可溶解尿酸鹽結晶淡紅色小球較弱不無規(guī)律不破壞加熱60度溶解

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酵母菌RBC酵母菌和紅細胞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27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紅細胞鏡檢注意事項1、紅細胞注意與脂肪球、污染酵母菌、球形草酸鈣結晶區(qū)別2、紅細胞多時可致蛋白假陽性3、注意單純血尿與血膿尿的區(qū)別4、有時潛血與鏡檢結果不一致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28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潛血陽性、鏡檢陰性

鏡檢陽性、潛血陰性

尿液不新鮮尿液不等滲強堿性尿

誤認干化學試帶失效大量VitC等還原性物質干擾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29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

均一性(RBC)血尿非均一性(RBC)血尿出血部位腎小球以下部位或泌尿道出血,毛細血管破裂腎性血尿,源于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狼瘡性腎炎通過基底膜未通過

通過pH、滲透壓影響影響,但時間短暫影響嚴重紅細胞形態(tài)均一性RBC變形紅細胞≤30%非均一性RBC變形紅細胞≥70%棘形紅細胞比率<5%≥5%尿中蛋白含量不伴有蛋白增加伴有蛋白明顯增加判斷血尿來源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30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2)白細胞(WBC)

細胞數量:肉眼膿尿鏡下膿尿(WBC>5/HPF)形態(tài):

(1)完整白細胞(2)閃光細胞(3)膿細胞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31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⑴完整白細胞:圓形,直徑10~14um,不染色核較模糊,漿內顆粒清晰可見;分散存在。

⑵閃光細胞:急性腎盂腎炎,低滲條件下,可見中性粒細胞胞質內顆粒呈布朗分子運動,由于光折射在油鏡下可見灰藍色發(fā)光現象,似星狀閃光,稱為閃光細胞。

⑶膿細胞:陳舊尿中的白細胞,胞漿可因均質化而呈明膠樣。炎癥時,在炎癥過程中破壞或死亡的中性粒細胞外形多變,不規(guī)則,結構模糊,漿內充滿粗大顆粒,核不清楚,細胞常成團,邊界不清,已為死亡細胞。白細胞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32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放大倍數1000,Giemsa染色放大倍數400,不染色白細胞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33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嗜中性白細胞(無染色)嗜中性白細胞(染色)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34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白細胞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35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單核細胞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36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中性粒細胞閃光細胞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37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脹大白細胞膿細胞團(見于炎癥,白細胞變性、壞死粘連)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38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1.泌尿系統(tǒng)炎癥:腎盂腎炎、膀胱炎。

2.生殖系統(tǒng)疾病:女性陰道炎、宮頸炎和附件炎,前列腺炎。女性生殖系統(tǒng)炎癥成團膿細胞伴鱗狀上皮細胞增多。

3.腎移植排斥反應:出現大量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

4.尿液單核細胞增多常見于藥物性急性間質性腎炎

5.尿液嗜酸性粒細胞為主常見于藥物所致變態(tài)反應、泌尿系其他部位的非特異性炎癥等。臨床意義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39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⑶上皮細胞(epithelium)

組織學和形態(tài)學:

①腎小管上皮細胞(復粒細胞)

②移行上皮細胞:大圓上皮細胞(表層),尾形上皮細胞(中層),小圓上皮細胞(底層)

③鱗狀上皮細胞(扁平)

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40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腎小管上皮細胞:來自于腎小管立方上皮。尿中出現表示腎小管有病變及腎移植后發(fā)生排異反應移行上皮細胞(變異上皮細胞):來自于輸尿管、膀胱等移行上皮組織、可由來源部位和脫落時器官縮張狀態(tài)差異,而大小形態(tài)有很大的差異鱗狀上皮細胞(扁平):來自尿道前段⑶上皮細胞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41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大圓上皮細胞:來自于腎盂、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等處的移行上皮組織的表層脫落而來。細胞較大尾形上皮細胞:來自于上述器官的中層。細胞呈梨形、紡錘形有尾。大多來自于腎盂,又叫腎盂上皮細胞小圓上皮細胞:來自于上述器官的底層。胞體類似于腎小管上皮細胞,但體圓、核?、巧掀ぜ毎疚臋n共126頁;當前第42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放大倍數:400

尿液中的上皮細胞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43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

尿液中的上皮細胞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44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

尿液中的上皮細胞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45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腎小管上皮鱗狀上皮

移行上皮(尾形上皮)

移行上皮(小圓上皮)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46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B.白細胞A.小圓上皮細胞尾形上皮細胞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47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尾形上皮細胞鱗狀上皮細胞白細胞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48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

A.移行上皮細胞

B.紅細胞C.白細胞異常鱗狀上皮細胞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49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②移形上皮細胞:

大量移行上皮細胞出現時提示相應部位的炎癥或壞死性病變。膀胱炎時,可大量大圓上皮細胞或成片脫落;腎盂腎炎時,常見尾形上皮細胞增多③鱗狀上皮細胞:

尿中大量出現或片狀脫落,或伴白細胞、膿細胞,多見于尿道炎;女性患者,應排除陰道分泌物的污染臨床意義①腎小管上皮細胞:

增多提示腎小管病變。見于急性腎小管腎炎、腎病綜合征、腎小管間質性炎癥。腎移植術后l周出現較多的腎小管上皮細胞,隨后逐漸恢復正常,如發(fā)生排斥反應,再度大量出現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50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若尿中上皮細胞伴有白細胞具有較高參考價值:1.腎小管上皮細胞或尾狀上皮細胞增多,提示腎盂腎炎。2.底層移形上皮細胞增多,提示膀胱炎。3.扁平上皮細胞增多,提示尿道炎或陰道分泌物的混入。4.出現管型提示腎實質受損,多見于腎小球腎炎。臨床意義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51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⑷吞噬細胞(phagocyte)中性粒細胞(1)小吞噬細胞(2)大吞噬細胞組織細胞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52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比白細胞大2倍吞噬細胞⑷吞噬細胞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53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吞噬細胞(吞噬白細胞)吞噬細胞(胞漿含大量顆粒,趨向一紅細胞)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54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尿中出現呑噬細胞提示泌尿道急性炎癥見于急性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常伴有白細胞、膿細胞和細菌存在臨床意義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55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

尿液管型(cast):

是一些有機物或無機物,如蛋白、細胞或結晶等成分,在腎小管(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內凝固聚合而形成的圓柱狀結構物。提示有腎實質性損害。與臨床癥狀結合,對急性或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有特異的診斷意義。⒉管型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56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蛋白在小管、集合管中凝固管型形成條件:清蛋白和T-H蛋白為基質尿液濃縮酸化有可提供交替使用的腎單位,尿流緩慢管型形成機制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57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58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59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共性:圓柱體,長短、粗細不一,兩邊多平行、末端多鈍圓。只在腎小管或集合管內形成,其外形基本可反映腎小管和集合管內腔的形狀。主要類型:透明管型、細胞管型、顆粒管型、蠟樣管型、脂肪管型、其它管型和類管型物質。管型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60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1.透明管型主要由T-H蛋白構成。規(guī)則圓柱體,大小、長短不一致;通常兩邊平行,兩端鈍圓,平直或彎曲,質地菲薄,可有少許顆?;蚣毎掣皆诠苄屯饣虬谄渲?。堿性尿液中或稀釋時可溶解消失,無色透明;折光性較差,觀察時視野調暗。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61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

透明管型(其他為黏液絲)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62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透明管型(黏附少量白細胞)透明紅細胞管型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63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1.透明管型參考值為O-1/LPF;

2.生理:偶爾可見于成人濃縮尿、激烈運動后等

病理:1.可見于發(fā)熱、麻醉、心力衰竭、腎受刺激后

3.大量持續(xù)出現,同時可見異常粗大的透明管型和紅細胞,表示腎小管上皮細胞有剝落現象,腎臟病變嚴重;可見于急、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進行性腎功能衰竭、急性腎盂腎炎、腎瘀血、惡性高血壓、腎動脈硬化、腎病綜合征等。

臨床意義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64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2.細胞管型★概念:含有脫落細胞、粘附于凝結的蛋白質之中而形成的管型?!锓诸悾杭t細胞管型、白細胞管型及上皮細胞管型。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65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正常尿中無紅細胞管型★病理情況:提示腎小球疾病和腎單位內有出血,見于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腎出血、腎充血、急性腎小管壞死、腎移植排斥反應、腎梗死、腎靜脈血栓形成、惡性高血壓、狼瘡性腎炎、亞急性心內膜炎、lgA腎病等.(1)紅細胞管型(redcellcast)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66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紅細胞管型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67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紅細胞管型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68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

管型中含由退化變性壞死的白細胞(或膿細胞),一般為中性粒細胞?!镎D蛑袩o白細胞管型★白細胞管型,提示腎實質有細菌感染性病變,見于急性腎盂腎炎、腎膿腫、間質性腎炎、急性腎小球腎炎;非感染性炎癥的腎病綜合征、紅斑狼瘡腎炎;腎移植排斥反應(可見淋巴細胞管型)。(2)白細胞管型(whitecellcast)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69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A.白細胞管型B.紅細胞C.小圓上皮

透明管型(黏附少量白細胞,與白細胞管型區(qū)別)白細胞管型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70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白細胞管型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71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白細胞管型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72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

管型內含腎小管上皮細胞,比白細胞大,大小、形態(tài)變化比白細胞復雜,加酸法呈現細胞核;酯酶染色(+),過氧化物酶染色(-)。★正常尿中無腎上皮細胞管型?!锊±碓龆啵R娪谀I小管病變;腎移植患者,在移植術3天內,出現腎小管上皮細胞管型,為排異反應的可靠指標之一。3.腎上皮細胞管型(renalepithelialcast)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73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復合管型(由WBC、RBC、上皮細胞混合而成,可見于腎移植急性排斥反應)退行性腎小管上皮細胞管型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74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腎上皮細胞管型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75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

內含大小不等的顆粒物,顆粒來自崩解變性的細胞殘渣、血漿蛋白及其它物質,含量超過1/3管型面積以上時,稱為顆粒管型?!镄螒B(tài):顆粒管型常較透明管型短而寬大,呈淡黃褐色或棕黑色?!锓诸悾捍诸w粒管型和細顆粒管型。

4.顆粒管型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76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

1.正常人尿中無粗顆粒管型。

2.細顆粒管型可偶見于運動后。

3.顆粒管型的出現和增多,腎臟病變性細胞產生,為腎實質性病變,見于急慢性腎炎,某些藥物中毒腎損害。臨床意義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77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顆粒管型箭頭所指為黏液絲,其他為顆粒管型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78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顆粒管型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79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血液管型(紅細胞破碎呈顆粒狀)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80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顆粒管型(無染色)顆粒管型(S染色)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81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5.蠟樣管型

似透明管型,蠟燭樣淺灰色或淡黃色,折光性強、質地厚、易折斷、有切跡或泡沫狀,較短而粗,略有彎曲,兩端常不整齊,在低滲溶液、水和不同的pH介質內均不溶解。正常尿液中無蠟樣管型。

2.出現蠟樣管型提示腎小管有嚴重病變,預后差。見于慢性腎小球腎炎晚期、長期無尿和少尿、尿毒癥、腎病綜合征、腎功能不全、腎淀粉樣變性;亦可見于腎小管炎癥和變性、腎移植慢性排異反應、重癥肝病等。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82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

臘樣管型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83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臘樣管型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84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A.臘樣管型B.顆粒管型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85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

脂肪管型由腎小管上皮細胞脂肪變性、崩解,大量的脂肪滴進入管型內而形成。蘇丹Ⅲ染色染成橙紅色或紅色。1.正常尿液中無脂肪管型。2.出現脂肪管型提示腎小管損傷、腎小管上皮細胞發(fā)生脂肪變性??梢娪趤喖毙阅I小球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中毒性腎病等,尤其多見于腎病綜合征。

6.脂肪管型(fattycast)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86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脂肪管型脂肪管型(S染色)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87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透明管型上皮細胞管型WBC管型RBC管型管型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88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顆粒管型蠟樣管型腎衰管型脂肪管型管型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89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

(1)粘液絲:長線條形,邊緣不清,末端尖細卷曲。見于正常尿中,尤其其婦女尿液中較多;如大量存在常表示尿道受刺激或有炎癥反應。

(2)假管型:為非晶形尿酸鹽、磷酸鹽等形成的圓柱體,加溫或加酸后即消失。

(3)圓柱體:又稱類管型,其形態(tài)與透明管型相似,但一端尖細,有時有扭曲或彎曲,如螺旋狀,常伴透明管型同時出現。見于急性腎炎、腎血循環(huán)障礙或腎受刺激的患者。7.類管型相似物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90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黏液絲(附著顆粒狀結晶)

類管型(黏液性纖維狀物黏附非晶型鹽類結晶,但視野不伴其他有形成分)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91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粘液絲類圓柱假管型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92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透明管型白蛋白+T-H蛋白濃縮酸化聚集沉淀透明管型細胞管型紅細胞白細胞上皮細胞脂肪變性上皮細胞蛋白質+T-H蛋白紅細胞管型白細胞管型上皮細胞管型鹽類管型細菌管型真菌管型白蛋白+T-H蛋白鹽類細菌真菌其它管型粗、細顆粒管型脂肪管型蠟樣管型血紅蛋白管型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93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形成:與尿液的pH、溫度、形成該結晶的物質及其膠體物質的濃度和溶解度有關。檢查方法:

(1)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結晶形態(tài);(2)相差、干涉或偏振光顯微鏡觀察晶體立體形態(tài)及顏色等;(3)根據各種理化反應特性進行鑒別。

(三)結晶(crystal)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94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酸性結晶堿性結晶非結晶性尿酸鹽結晶磷酸銨鎂結晶尿酸結晶磷酸鈣結晶尿酸鈉結晶非晶性磷酸鹽尿酸胺結晶草酸鈣結晶尿酸鈣結晶馬尿酸結晶碳酸鈣結晶分類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95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

1.草酸鈣結晶2.尿酸結晶3.非結晶性尿酸鹽4.馬尿酸結晶5.磷酸鹽類結晶6.尿酸銨結晶7.碳酸銨結晶

1.膽紅素結晶2.胱氨酸結晶3.亮氨酸與酪氨酸結晶4.膽固醇結晶5.含鐵血黃素6.藥物結晶生理性病理性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96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1.草酸鈣結晶

形狀:無色、方形、閃爍發(fā)光的八面體,有兩條對角線互相交叉,有時呈菱形等多種形態(tài),偶見啞鈴形或餅狀,與紅細胞相似特性:溶于鹽酸而不溶于乙酸和氫氧化鈉。臨床意義:1.正常代謝成分2.新鮮尿液中大量出現此結晶伴隨紅細胞,腎或膀胱的刺激癥狀,多為腎或膀胱結石的征兆,尿路結石約90%為草酸鈣結晶。正八面體

草酸鈣結晶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97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2.尿酸結晶

★形狀:黃色、暗棕色,三棱形、啞鈴形、蝴蝶形及不規(guī)則形。★特性:尿酸結晶溶解于氫氧化鈉溶液,而不溶于乙酸或鹽酸;加氨水溶解后又形成尿酸銨結晶。★臨床意義:1.正常情況下,如多食含高嘌呤的動物內臟可使尿中尿酸增高,一般無臨床意義。2.尿中尿酸濃度增高,可引起尿酸結晶增多(高尿酸結晶).尿酸結晶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98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

3.非結晶性尿酸鹽

★成分:主要是尿酸鈉、鉀、鈣、鎂的混合物★形狀:黃色的非晶形顆粒狀沉淀物,在淡色尿液中無色★特點:在低溫、濃縮或酸性較強的尿液中容易析出沉淀,加熱溶解在鹽酸或乙酸內溶解后形成尿酸結晶.不規(guī)則形

尿酸結晶非晶形尿酸鹽結晶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99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4.磷酸鈣結晶★形狀:非結晶形、粒狀形、三棱形,排列成星狀或束狀?!锾攸c:常見于弱堿性尿液、中性尿,溶于乙酸,馬尿酸只出現于酸性尿液中?!锱R床意義:長期見到大量磷酸鈣結晶,應與臨床資料結合,考慮是否患有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腎小管性酸中毒、長期臥床骨質脫鈣等。非晶形磷酸鹽結晶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100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5.磷酸銨鎂結晶

(三聯磷酸鹽)★形狀:此結晶為復鹽,呈方柱狀、信封狀或羽毛狀,無色,有很強的折光性.★臨床意義:一般無臨床意義;感染引起結石時,尿中常出現磷酸鎂銨結晶。洋信封樣磷酸銨鎂結晶A.未成羽毛狀磷酸銨鎂結晶B.方柱狀磷酸銨鎂結晶C.細菌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101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

橢圓形啞鈴形6.草酸鈣結晶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102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7.膽紅素結晶★形狀:成束的針狀或小塊狀,黃紅色,由于氧化有時可呈非結晶體色素顆粒★特點:加硝酸后因被氧化成膽綠素而呈綠色,溶于氫氧化鈉或氯仿中★臨床意義:見于各種黃疸患者,如黃疸性肝萎縮、溶血性黃疸、肝癌、肝硬化和有機磷中毒等。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103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8.胱氨酸結晶★形狀:無色、六邊形,邊緣清晰、折光性強的薄片狀結晶,由蛋白分解而來?!锾攸c:不溶于乙酸而溶于鹽酸,迅速溶于氨水,再加乙酸后結晶可重新出現。★臨床意義:正常尿液中少見,大量出現多為腎或膀胱結石的征兆。胱氨酸結晶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104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9.酪氨酸結晶★形狀:略帶黑色的細針狀結晶,成束成團或羽毛狀★特性:可溶于氫氧化鈉而不溶于乙酸★臨床意義:病理情況下,可見于組織大量壞死的疾病,如急性肝壞死、急性磷中毒;糖尿病性昏迷、白血病或傷寒等。酪氨酸結晶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105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10.膽固醇結晶

★外形:為缺角的長方形或方形,五色透明,常浮于尿液的表面,成薄片狀★特性:可溶于氯仿、乙醚?!锱R床意義:尿膽固醇結晶,可見于膀胱炎、腎盂腎炎或有乳糜尿的患者;偶見于膿尿患者。膽固醇結晶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106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11.磺胺類藥物結晶

★成因:乙酰化率高,飲水較少,偏酸,易析出結晶,阻塞尿道,引起血尿、腎損傷甚至尿★乙酰基磺胺嘧啶形狀:棕黃色、不對稱的麥桿束狀、球狀,但其束偏在一側,兩端不對稱,有時呈貝殼狀?!锎罅炕前方Y晶與紅細胞或管型并存,表示腎臟已受藥物損害,立即停藥,大量飲水,服用堿性藥物使尿液堿化。

磺胺類藥物結晶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107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尿酸草酸鈣磷酸鈣三聯磷酸鹽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108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尿酸氨非晶型磷酸鹽非晶型尿酸鹽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109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膽固醇結晶酪氨酸胱氨酸亮氨酸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110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磺胺結晶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111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11~4/HP有形鹽類結晶+25~9/HP+310個以上/HP-:0

+1少量

+2中等量無定型鹽類結晶

+3大量

-:無結晶的報告方式:

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112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四)精子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113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真菌寄生蟲(五)細菌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114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紅細胞

脂肪球

胞子本文檔共126頁;當前第115頁;編輯于星期日\13點25分鏡檢標準

非腎病科病人在干化學試帶質量合格,尿液分析儀運行正常情況下,同時滿足以下四項條件者可以不作鏡檢:

1.WBC脂酶陰性

2.NIT陰性

3.PRO陰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